❶ 越南是怎樣從中國獨立的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過許多分分合合,有的地方曾經是割據一方的政權,但後來又回到了中國這個大家庭中,比如大理、吐蕃。但也有一些地方獨立以後,就再也沒有重歸中國的版圖,越南這個國家就是其中之一。
一、從秦至唐,越南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但是這位大皇帝沒有就此收手,他在命令上將軍蒙恬北上進攻匈奴的同時,還征發了30到50萬的人力向南方進軍。准備一鼓作氣吞並南方的百越地區,經過一系列殘酷的廝殺,秦軍成功佔領了該地區,並設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隨後雖然經過秦磚換漢瓦的更替,但這塊地方一直牢牢的控制在中原王朝的手裡。漢武帝換分巡查區時,將越南這個地方劃歸交州管轄。
但是這個地區的人似乎一直沒有把自己當做帝國的一部分,在東漢光武皇帝在位時期,越南的陳氏姐妹趁漢軍在與北方的強敵匈奴較量之際發動了叛亂,意欲從此脫離中央王朝的統治。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千里遠征,最後成功平定了這場叛亂。隨後雖然中央王朝的政局歷經了三國魏晉南北朝,走馬燈一般的變化,但是這塊土地仍然屬於中國。中華大地在歷經了四百多年的紛亂,最終終於統一,大唐帝國成為整個民族永遠的驕傲。在唐玄宗時期,為了有利於進攻南方的地區強國南詔,唐朝在嶺南設立安南都護府,從此在中國對越南的稱呼中,一直稱呼其為安南。雖然在唐朝中期發生了那場足以影響帝國命運的安史之亂,大唐的領土因此幾乎喪失了一半,國家的邊防線從阿富汗一直退到了甘肅一帶,但安南還一直在唐朝中央政權的控制中。
二、黃巢起義打破僵局,歷經百年醞釀越南最終獨立
唐朝末期,黃巢領導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這場起義是唐朝中央政權對各地失去控制,各地逐漸由半獨立的武裝藩鎮演變為幾乎獨立的割據政權。從劉隱開始,歷經幾代的發展和經營,最後建立了完全脫離於中央的南漢國,這個國家就基本上包括兩廣和越南。
在石敬瑭在北方割讓幽雲十六州的同時,在安南一個叫做吳權的豪強也進行著自己的獨立行動。由於南漢國主要的敵人是北方的楚國,因此並沒有太在意安南這塊地方。吳權進攻對手的過程中,南漢國王劉龔深深明白不能讓一個部落過分強大的道理。於是他派遣大將劉洪操統軍兩萬帶著象兵部隊去擺平吳權。可惜劉洪操這個人的水平太差,在吳權的一次偷襲中被殺,隨後吳權稱王,宣布脫離南漢,並派遣使臣請求當時中原王朝後晉的冊封。不過那個兒皇帝石敬瑭根本就不知道吳權是誰,只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話語,就被使臣打發了。
三、潘美率軍南征,由於契丹的入侵不得不放棄繼續南下
公元960年,趙匡胤成為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之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歷程。在先後收復了兩湖和四川以後,在公元968年,趙匡胤派遣大將潘美率領著兩湖地區的主力南下進攻南漢。在成功擊敗了南漢象兵部隊和10萬主力部隊以後,潘美成功進入了南漢的首都番禹。此時的潘美確實准備繼續南下,收復已經獨立了30多年的安南地區,不過什麼計劃也趕不上變化。
就在潘美進攻南漢的同時,北方的契丹也出兵6萬南下攻宋。雖然趙匡胤派出了田欽祚前往北方抵抗契丹,但是北方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如果此時,潘美繼續向南進攻,兩湖地區將會持續的空虛,很難說南唐那個文藝皇帝李煜不會有什麼想法。鑒於多方面的情況,宋太祖趙匡胤命令潘美的軍隊止步,沒有繼續向南。計劃將來拿下來南唐之後,使自己沒有了後顧之憂再南下收取安南。
不過人算趕不上天算,宋太祖趙匡胤在成功吞並江南的同一年駕崩。他的繼承者宋太宗雖然成功收復了北漢,但是在對契丹的戰爭中一敗再敗,宋朝的國防的防禦重點開始專注於北方,為了防止契丹騎兵南下,宋朝在北方布置了一連串的軍事重鎮。經過這些改變,也就沒有精力再對安南用兵了。公元993年,宋太宗趙光義正式冊封安南首領黎桓為靜海軍節度使、交趾郡王,越南也就名正言順的從中國獨立。
❷ 原本和越南一體的兩廣,是什麼時候開始分家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的歷史事件,在我國的歷史上也有過很多的分分合合,有趣的是交廣分治兩千年,本為一體的兩廣與越南最後還是分家了。
如果稱呼嶺南地區,用哪個字來稱呼呢?沒有任何爭議,就是「廣」,現在「廣東」和「廣西」兩個省名都帶「廣」字,嶺南第一大都會名稱為「廣州」,但在歷史上,最早稱呼這一地域是另一個字:交!
東漢末年已經開發的區域標了出來,大家看交州地區明顯能發現中間有一個斷層,廣東地區大部分已經開發,越南地區也已經得到開發,但中間的廣西則還是荒地。之後的歷史出現一種「不可逆」的現象,30年之後,交廣再度分治。
❸ 有誰知道越南是怎麼脫離中國封建王朝的
秦朝時,秦始皇派軍隊征服嶺南,越南北部置於象郡轄下。秦末農民戰爭時,秦朝的龍川縣尉趙佗(河北正定人)在嶺南建立南越國,首都南海(今廣州),此時越南北部實際上歸南越國統治。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派兵征伐,於公元前111年擊滅南越國,在其地設置九個郡縣。自此,越南置於中國直接統治下長達1182多年,從此開始,有大量的中國人以駐軍和墾荒的形式遷居越南。公元937年,五代十國時,交趾叛亂,建立了國家,越南實際獨立,但直到1885年《中法新約》簽訂,越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
❹ 越南為何會從古代中國分離出去根本原因是什麼
越南,原名交趾,位於中國南部。越南和中國領土相接,是中國的鄰國。同作為東南亞國家,越南和中國的文化高度相似,甚至宗教信仰,也是驚人的一致,舉國推崇儒釋道文化。事實上,自漢唐以來,越南就是中國的屬地,五代之後,才獨立出去,成為一個國家。
中原王朝後來的多次征伐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爭爆發時,在僵持階段時,雙方共同商議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清政府被迫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以及法越雙方簽訂的條約,越南自此成為法屬殖民地,而中越的宗藩關系正式終結。從此,中國徹底“丟掉”了越南。《中法新約》簽訂,標志著越南正式地脫離了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盡管越南最終獨立了出去,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那一千多年與中國內地共為一體的漫長悠久的歲月里,無數的中國內地人士曾湧向那片土地,用他們獨有的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為那片土地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❺ 北宋時期 越南是如何從中國分裂出去的
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交趾叛亂。938年,十國的南漢政權管轄的交州發生叛亂,靜海軍節度使劉弘操出兵討,愛州(今越南清化)牙將吳權在海門鎮設伏打敗劉弘操,次年稱王。968年越南丁朝建立,安南最終建立了國家,但一直作為中國的屬國或藩屬國。 北宋征服南漢,卻沒有乘勝南下收復交趾。二年後,丁璉(丁部領?)以屬地身份,向中國進貢,請求冊封。宋朝正受北面強敵威脅,只求表面平靜,就封其為交趾郡王,實際上王國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但直到1174年南宋封李英宗為「安南國王」,這個封建國家才得到中國政府的正式承認。越南立國後,仍與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保持「宗屬關系」。
❻ 兩廣一家親,廣東廣西是什麼時候拆分的
1.唐朝後期:拆分成嶺南東道、嶺南西道、安南都護府
(1)唐朝懿宗咸通三年,即公元862年,唐朝對嶺南道進行拆分。以古廣信為界進行拆分,嶺南以東,為嶺南東道,治所廣州;
(2)嶺南以西,為嶺南西道,治所邕州(今南寧);當時拆分後的嶺南西道非常大,除了今廣西區域外,還包括今廣東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
(3)而原嶺南道治下的安南都督府(安南都護府),同時設置靜海軍節度使(公元866年),節度使兼領都護;
(4)嶺南道拆分成嶺南東道、嶺南西道,是今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也是廣東「東」字、廣西「西」字的由來。
(5)嶺南道一分為三,分出嶺南東道、嶺南西道、安南都護府(靜海軍節度使)。因而如果說今廣東廣西是分家後的親兄弟的話,那麼還有一個親兄弟就是越南,只不過在它近代被法國「騙走」了。
▲ 清朝時期的廣東(包括欽北防、海南島、南海諸島)廣西
結尾:
1.可以說今廣東廣西在古代的先秦、秦朝、漢朝、隋朝、唐朝等時期,都是一體的。自唐朝末期開始拆分成嶺南東道、嶺南西道;自宋朝正式稱廣東(廣南東路)、廣西(廣南西路);自清朝正式建省廣東省、廣西省。
2.因此,古今都有「兩廣一家親」、「廣東廣西親兄弟」的說法,要不是晚清時期安南被法國從清朝手中搶走了。(詳見筆者所著文章《中法戰爭,最大的失敗是放棄了對安南的宗主權,誰才是千古罪人?》)。那就得是「三廣一家親」、「廣東廣西安南親兄弟」了。
❼ 歷史上,廣東廣西是如何被生生掰成兩半的
一. 廣東、廣西本為一體:
1.歷史上廣東、廣西是一個有機整體:
歷史上廣東、廣西是一體的,是一個有機整體的,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廣東人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總認為是廣西人在高攀自己。很多廣西人也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總怕被廣東人誤會自己想高攀廣東。
但歷史上廣東、廣西是一體的,這就是個事實,歷史不容否認,歷史也不容更改。不然廣東、廣西為什麼在分家之後,依然被並稱為「兩廣」。君不見,明朝時期、清朝時期、民國時期、至現在,廣東、廣西一直都是被稱為「兩廣」。
2. 歷史上廣東、廣西屬於同一個行政區劃:
先秦時期,整個廣東、廣西都共同屬於百越地區,也被稱為百越族、百越部族;
秦朝成立,秦始皇派遣出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在百越故地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並稱「嶺南三郡」。整個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海南地域,以及包括越南中部北部地區,都屬於秦朝「嶺南三郡」轄地,而且為南海郡郡尉任囂統一節制。
漢朝時期,整個廣東、廣西、越南,共同屬於漢朝交趾刺史部管轄,後來又改稱交州刺史部。交趾刺史部的治所,先是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廣西梧州)。後來又遷往南海郡番禺縣(今廣東廣州),再來再遷往交趾郡龍編縣(今越南河內)。
唐朝時期,整個廣東、廣西、越南,共同屬於唐朝嶺南道管轄。宋朝初期,整個廣東、廣西共同屬於宋朝廣南路管轄。
3. 歷史上廣東、廣西被稱為百越之地、嶺南、兩廣:
也就是說,廣東廣西在歷史上不但是一個有機整體,甚至連越南也和廣東、廣西是一個有機整體。也由此可見,廣東、廣西在歷史上,本就是一個共同的地域。
其中,在先秦時期,廣東、廣西地域一直被稱呼為「百越之地」;在秦朝之後,則廣東、廣西地域一直被稱呼為「嶺南地區」。到了明朝之後,廣東、廣西地域則被稱呼為「兩廣地區」。
結尾語:
由此可見,今天的廣東、廣西在歷史上本就是一家的,本就是一個有機整體的。今廣東、廣西地域就像是一個面團,是在唐宋時期,被生生掰成了兩半的。
因此,說起兩廣歷史,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也沒有什麼好炫耀的,歷史就是歷史。雖然今天廣東的發展遠要比廣西發展得好,但是今天的廣西也在發憤圖強,說不定未來的某天,廣西的發展也能超過廣東呢!未來總是那麼讓人充滿期待。
❽ 越南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歷史原因
19世紀末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歷史上,越南曾受中國的直接統治達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十世紀越南才脫離中國而獨立建國,而仍與中國維持一定的藩屬關系。
直到19世紀末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中國才正式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歷史上,越南爆發了許多次反抗中國封建王朝統治的起義和戰役。翻開越南的歷史教科書,相當多的篇幅是有關民族英雄抗擊「北方(即中國封建王朝)侵略」和「殘暴統治」的內容。
不少越南人、包括一些越南史學家,對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越南的這段歷史,一直都是耿耿於懷。他們往往從中越兩國現實仍存在的領土爭端的立場出發,認為不但不能忘記這段歷史,而且要「以古鑒今」,「時刻警惕越南周邊的安全環境、防範歷史重演」。
(8)兩廣和越南如何分離的擴展閱讀:
越南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歷史經過:
明朝,朱棣派大軍掃平越南,這個時候,越南再次成為中央直屬領土。就連紫禁城的主要建築師都是一個越南人。但是朱棣死後,越南再度叛亂,宣宗皇帝不願花大力氣去管理越南的叛亂,所以越南獨立。
但是越南還是臣服於中國的,之後大清建立,越南繼續成為大清屬國。值得一說的是,乾隆爺也曾經對越南開戰,但是失敗了,當然贏得了面子上的,越南主動求和,畢竟長久打下去,越南拖不起。自此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
中法戰爭時期,大清還曾經派兵援助,著名的非官方軍隊就是黑旗軍,正規軍還曾經在中越邊境打了一場勝仗,就是著名的鎮南關大捷。但是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結果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❾ 白藤江之戰的慘敗,為什麼越南永遠從中國分離了出去
越南是一個與中國歷史淵源極深的國家,從秦朝至今的漫長歷史中,有大約1100年(秦朝—五代十國)的時間,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約1000年(五代十國—晚清)的時間,是中國的藩屬國。
秦始皇以霹靂手段橫掃六合,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大秦帝國,隨後為了開疆拓土,把目光伸向了南方。帝國剛剛建立,始皇即遣大軍50萬進軍嶺南,征服了嶺南地區後,為了加強管理,設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轄廣東,桂林郡轄廣西,象郡轄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區,從這時起,越南就正式成為中國行政區域的一部分。
當時,朝臣勸劉岩不能妄自興兵,認為交趾人勇猛不可擋,打起仗來奮勇向前,從不知後退。況且吳權狡黠異常,有權謀,不可輕視,朝廷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征討成功。可是,心高氣傲,有復原漢室之雄心的劉岩斷然拒絕。
兩軍最終在白藤江決戰,史稱“白藤江戰役”。劉洪操是一個不知兵事的懵懂小兒,漢軍來到白藤江,便迅猛攻擊越軍。吳權果然狡猾,提前在江上插滿了尖尖的竹竿,設好伏擊圈,待江水上漲的時候,便主動攻擊漢軍,由於竹竿被江水淹沒,漢軍不知有計,一味追趕。
待江水快退潮時,越軍迅速撤退,漢軍被引導了埋伏點,船底被扎穿,漏水,不能前行,也不能後退。此時,越軍更換輕便小舟,圍攻漢軍戰船,漢軍不得動,只有被殺戮,戰況慘烈,江水為之盡紅,統帥劉洪操亦不得倖免,死於軍中。
吳權擊敗南漢後,立即廢除節度使稱號,稱吳王,建官制,正式建立了政權,越南人稱之為“前吳王”,從此越南從中國分離了出去,再也沒能回到中國的懷抱。
❿ 為什麼越南會從古代中國分離出去怎麼回事呢
中原王朝後來的多次征伐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爭爆發時,在僵持階段時,雙方共同商議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清政府被迫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以及法越雙方簽訂的條約,越南自此成為法屬殖民地,而中越的宗藩關系正式終結。從此,中國徹底“丟掉”了越南。《中法新約》簽訂,標志著越南正式地脫離了與中國的宗藩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