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人說導火線情節設計不好!電影<導火線>的情節到底是如何爛的誰介紹一下
范冰冰和古天樂的感情戲如白開水般,連在床上的親密擁抱也被坐在我旁邊的專業人士批為「不自然」,「做完愛不是這么抱滴」,「古天樂的手為什麼不從後面伸過去捏范冰冰的咪咪呢」。
呂良偉的大哥的「表情動作略顯浮誇」,鄒兆龍的湯尼的眼神倒似乎有了那麼點陰狠的氣質,但是因為片中的警察實在太無能,因此也不能斷定他的智商到底有多高,行宇本是個高手,但我總覺得死的太快,不過癮。
一乾重要的污點證人,竟然自行去法庭,而無警察保護,香港不是還拍了個電視劇《保護證人組》嗎?這里的污點證人死的也太快了吧?就算警察太忙,林國斌、惠天賜等做老大的也實在太遜了,身邊連個小弟也沒有?
古天樂的華生隨湯尼、阿虎去取錢後暴露身份那段戲,雖然在安靜中讓人緊張,但是華生作為一個資深卧底,連手機也不多帶一個,甚至也打完要緊的電話後隨手刪除通話記錄的習慣也沒有,真是失敗啊。
烤雞爆炸那場戲,既然最後炸都炸了,那前面殺手的遙控器電池掉落,失去信號之類的情節,搞笑不像搞笑,緊張又不緊張,不知道是什麼緣故?難道是為了讓洪金寶的兒子多露個臉?
後面被烤熟的肥貓鄭則士瘦了不少,許晴則胖了不少,兩個人的領導角色一點發揮也沒有,換誰演都可以。另外那個小警察MM,沖進電梯似乎就是為了送死,不知道導演安排這個是什麼意思?
前面的動作戲,太快太短,實在是沒有《男兒本色》中主角對決一群小嘍羅德過癮,大家都知道,打動作游戲,也要先對付一干雜兵,才能打的過癮,才能逐漸將氣氛推向高潮,但前面的戲有些無聊沉悶,使得高潮來的有點突然。為什麼殺手總能夠扮成醫務人員或者醫院清潔工?香港警察是不是該反省了?行宇在醫院逃竄後,和甄子丹的排擋大戰中表現得有點弱了,打的雖狠,但時間卻短,很快他就失去抵抗了。犯人在失去抵抗後按理警察是不能再出暴力了,這在《男兒本色》最後由謝霆鋒指出了,但這里馬軍狂毆行宇致死於市前後,許晴居然沒有扣留他。
最後的大會戰還是很精彩的,沒有想到甄子丹的狙用的那麼好,只是,這樣的打法,似乎換什麼槍都一樣了。鄒兆龍的湯尼最後悔的事應該是沒有在身邊多備一個手槍彈夾,建議他向《黑白森林》中的黃sir學習「永遠多留一顆子彈在身邊」。看著湯尼追風逐電般奔回小樓翻箱倒櫃的摸出一個手槍彈夾還是替他後悔啊。不過馬軍也一樣,如果多了一顆子彈就不必最後打得那麼辛苦了,當然這樣的話,我們觀眾就要開罵了。最後的格鬥雖然姿勢很難看,被專業人士評為「很適合在床上操作」,但是其實這樣的打架才是最真實的,狠,很贊。
據說港版中格鬥是沒有中場休息的,果然,內地版本在兩人一齊跌落後的格鬥中場休息中,安排老太婆的出現顯得猶如天外飛仙般突兀不合邏輯,而鏡頭此刻顯示的鄒兆龍和甄子丹,臉上化的妝很好,很乾凈,完全沒有了適才死斗時候的血污和灰塵,真像是事後補拍的了。
鄒兆龍到了樓下似乎受重力影響,再也打不過馬軍了,電影也結束了,最後馬軍又說了那句「我當警察有沒有抓錯過人」?算是首尾呼應了,我想他沒有抓錯過,因為差不多他根本不是抓人,而總是打死人。
② 托尼,我出來了!這是哪部電影的第幾分鍾
這句台詞在甄子丹古天樂鄒兆龍呂良偉范冰冰演的的《導火線》,一小時零三分的地方
越南黑社會三人幫大哥呂良偉被法庭無罪釋放,古天樂范冰冰被鄒兆龍抓了做人質。當時呂良偉打電話給鄒兆龍說:「托尼我出來啦!」。意思就是我已經逃脫法律了,叫鄒兆龍殺掉古天樂和范冰冰。結果帥不過三秒,被後面的甄子丹吊打,特別解氣這段!!!然後就引出了本電影最精彩的吃雞劇情和甄子丹大戰鄒兆龍的武打好戲。
嗯就這樣,不用感謝我QWQ。導火線特別精彩,推薦大家看一下!
③ 叫你運貨去越南不是刮風就是下雨是什麼電影
這是電影《導火線》裡面的台詞。
劇情簡介:
重案組沙展馬軍(甄子丹 飾)致力抓拿犯罪分子,身手不凡的他由於抓賊心切常常出手過重。
警方一直搜集越南幫兄弟阿渣(呂良偉 飾)、Tony(鄒兆龍 飾)、阿虎(行宇 飾)的犯罪證據,於是派出了華生(古天樂 飾)以卧底的身份潛入他們之間。三兄弟為人心狠手辣,想鏟除掉眼中釘阿山。
阿渣被抓後,Tony也識破了華生的真實身份,要將華生以及其他證人通通殺掉,救出大哥。華生女友秋堤被挾持,華生不得不放棄指證阿渣。華生與女友都抓走當人質,馬軍也帶著阿渣去營救華生。
④ 有部電影古天樂從車廂里逃走被打傷了那部電影叫
古天樂最近2年的電影有好多都是值得看的,其中有《竊聽風雲》系列的電影以及《掃毒》等,古天樂最近和劉青雲搭檔的電影你都可以看看。
⑤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大致情節是有兩個警察(一個是卧底)(關鍵人物記不清了,好像有古天樂、余文樂或者是
《導火線》
在線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0MzIzNjk2.html
一人、一車!迅雷不及掩耳間,破風而來!人是重案組警察疾惡如仇的馬軍。導火線 劇照(20張)馬軍的打擊目標在黑道日益壯大的越南幫三兄弟渣哥、TONY和阿虎:馬軍安插得力手下華生到渣哥身邊當卧底。華生憑借其聰敏、能乾、好打,得到渣哥的無比信任,當上近身保鏢。 馬軍與黑幫的白熱化對抗中,華生卧底身份被揭,險些送命。渣哥為了脫身,一夜間消滅所有證人、證物。渣哥判刑前一晚,只剩下唯一證人華生。阿虎冒死前往殺之,馬軍以一敵三,在狹窄的電梯空間跟阿虎死斗,阿虎最後被殺。馬軍雖保華生一命。但華生因女友被抓走,被迫隱瞞馬軍離去。
⑥ 古天樂和呂梁偉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LZ說的應該是呂良偉吧?
古天樂和呂良偉合作的電影有:1998年的《極度重犯》、2007年的《導火線》。
《極度重犯》劇情簡介:十二年前,因為殺人而在異鄉菲律賓入獄的綽號「極度重犯」的香港籍犯罪嫌疑人李當(古天樂 飾),當時並未指證出策劃者陳雄與一起做案的好友Max的名字。十二年後,出獄後的李當決定不再重蹈覆轍,要好好地重新做人,可是陳雄與Max卻忽然來電,逼他暗殺菲律賓總統候選人。李當雖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但確立刻傳來目標人物被殺的消息。發現自己被陳雄陷害的李當,開始亡命天涯,而後在雇傭兵首領與女記者的幫助下,李當費盡艱辛揭露了陳雄的犯罪證據,他也最終洗脫了自己的罪名。呂良偉在其中扮演僱傭軍頭領。
《導火線》簡介:《導火線》是由葉偉信執導,甄子丹、古天樂、呂良偉、范冰冰、鄒兆龍等人聯袂主演的動作警匪片。影片講述了香港重案組督查馬軍、卧底華生與黑幫的白熱化對抗故事。古天樂飾演重案組成員華生、呂良偉飾演越南幫的老大——渣哥。
請採納,謝謝!
⑦ 叫你運貨去越南不是刮風就是下雨是什麼電影
這是出自電影《導火線》。
《導火線》是由葉偉信執導,甄子丹、古天樂、呂良偉、鄒兆龍等人聯袂主演的動作警匪片。影片講述了香港重案組督查馬軍、卧底華生與黑幫的白熱化對抗故事。影片於2007年8月3日首映,首周票房2000多萬。
影片評價
《導火線》的人物和劇情設計既延續前作《殺破狼》,又有相當差別,影片中混合格鬥的動作設計成了最大的賣點。求新求變求完美一直是甄子丹動作設計的追求,每一部他任動作指導的新片,都力求呈現與前一部完全不同的動作風格,而且在此片中甄子丹全面應用了國際上流行的混合格鬥潮流。
⑧ 在電影「導火線」中的古天樂扮演什麼角色
補充一下
呂良偉 Ray Lui 飾 阿虎
許晴 Qing Xu 飾 女警官
鄭則仕 Kent Cheng 飾 黃警官
釋行宇 Xingyu Shi
夏萍 Ping Ha
林國斌 Ben Lam
羅蘭 Lan Law
洪天明 Timmy Hung
何華超 Tony Ho
汪圓圓 Irene Wong
惠天賜 Austin Wai
劇情介紹
一人、一車!迅雷不及掩耳間,破風而來!人是重案組警察疾惡如仇的馬軍。馬軍的打擊目標在黑道日益壯大的越南幫三兄弟渣哥、TONY和阿虎:馬軍安插得力手下華生到渣哥身邊當卧底。華生憑借其聰敏、能乾、好打,得到渣哥的無比信任,當上近身保鏢。
馬軍與黑幫的白熱化對抗中,華生卧底身份被揭,險些送命。渣哥為了脫身,一夜間消滅所有證人、證物。渣哥判刑前一晚,只剩下唯一證人華生。阿虎冒死前往殺之,馬軍以一敵三,在狹窄的電梯空間跟阿虎死斗,阿虎最後被殺。馬軍雖保華生一命。但華生因女友被抓走,被迫隱瞞馬軍離去。
宣判日來臨。華生雖現身,但卻以失憶理由,讓渣哥無罪釋放……華生獨自離去贖回女友。馬軍心知阿虎死在警方手上,Tony不會放過華生。即把目標落在渣哥身上,威脅作人質,跟Tony交換華生。
馬軍硬闖八號烈風下的木屋區,跟Tony、渣哥兩兄弟對抗。華生為讓女友全身而退,被迫眼巴巴看著馬軍被數十敵手圍困而離去。馬軍無悔!他的執著雖惹來世界的厭棄與憎惡。但他相信,只有這種沒回頭路的態度,才能對抗罪惡!華生被感動,返回相助。馬軍、華生二人與Tony兄弟展開了最終決戰!
⑨ 電影《導火線》影片中那位越南仔「老二」真實姓名叫什麼
鄒兆龍 也叫倪星
鄒兆龍,又名倪星,1967年出身於台灣高雄市,共有十三名兄弟姐妹,父親不幸早逝,在五歲起便賺錢養家,並跟同事一起習武。最有名的作品是在駭客任務系列當中飾演賽洛芙的角色。鄒兆龍曾四次與李連傑配戲,1994年的《中南海保鏢》,他作為李連傑的死對頭,和李連傑有幾場精彩的打戲,同年拍攝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里他又是扮演迫害張無忌的宋青書,1995年他和李連傑合作拍攝了《赤子威龍》,1996年他第四次和李連傑合作,在《冒險王》中再次對抗李連傑扮演的角色。不光是在以上四部影片中,在很多香港電影里,鄒兆龍都是扮演反派角色,也許觀眾會對《九品芝麻官》中那個十惡不赦的常威印象比較深刻。 2001年,鄒兆龍幸運地接拍了自己在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黑客帝國2》,扮演的先知保護者,為了保護先知的人身安全,不得不和前來尋求先知幫助的尼奧交手,測試了尼奧的功夫和為人之後,才放心讓他與先知見面。據鄒兆龍自己說,為了拍攝這場戲,他和基努兩人一起訓練了三個月,拍攝了一個星期,終於成功的演繹了先知保護者這個角色。 從保護者的「崗位」退役之後,鄒兆龍搖身一變,成為影片《霍元甲》中霍元甲的父親,其硬朗的身手和剛中帶柔的表演獲得影迷認可。2007年,又在葉偉信和甄子丹導演的動作片《導火線》中出演反派,和甄子丹上演真拳實腳格鬥,其深厚的武術功底為影片增色不少。2008年,鄒兆龍再度出演反派,加盟《功夫之王》與華語影壇兩大功夫高手成龍、李連傑同場競技,出演玉疆戰神角色。
⑩ 《盜火線》觀後感!在說說這個電影的無個最!跪求,別抄別人的 (高分)
《導火線》漫談(一):武藝電影的發展
暴力和愛情是電影永恆的主題,所以動作片是永遠有市場的,如果動作片對武藝的描寫過多,也就成了我們習慣說的功夫片,功夫片題材是香港電影開創的,最早的演員是沒有功夫底子的,所以20世紀60年代那時的功夫片大多暴力血腥,粵劇和京劇的武生來做一些動作已經能讓觀眾沉迷在他們演繹的功夫世界裡,優秀之作如《大醉俠》或《獨臂刀》也僅僅是靠導演的功力,後來劉家良把自己的南派武術帶入電影,出現了一批表現純正中國功夫的題材,象《少林三十六房》等,不過拿到現在來也僅僅是小眾喜歡而已,首先電影技術沒有現在先進,其次最重要的是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還是有差距的,前兩年拍的《醉猴》就是個例子。
70年代初,李小龍來了!他是一個偉大的演員和導演,以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真正的搏擊功夫以及全新的理念拍電影,這時世界轟動了,因為功夫片的這個轉折太大了,後來李小龍宗師去世了,片方就去找李小龍相似的去繼續拍,發現僅僅是照貓描虎而已,因為什麼,用現在流行的話說,缺少人才!那時沒有具備李小龍功夫的電影人才,更沒有象他那樣的動作導演,但是這塊迅速膨脹的功夫片市場不能停下,於是繼續回到60年代的那種題材,可是大家都在這么拍,競爭還是比較大的,袁和平腦筋比較活,不再拍用血腥和暴力吸引觀眾,改走喜劇動作路線,這下讓成龍火了,醉拳,蛇形刁手,一部接一部,而且喜劇動作題材也適合成龍,洪金寶,元彪這些戲班武生的功夫來表現,後來徐克打造新派武俠片,恰逢中國武協推廣的新派武術,這又是另一種不同於既往香港武打片的一種風格,李連傑又火了,雖然其間具備李小龍風格身手的甄子丹也在那時進入電影了,但是武打片主流類型已經是這些了,資本是追逐市場的,所以說,機遇是很重要的。
社會在發展,功夫片肯定也要發展,但發展不外是三種:一是引入多種動作元素,加一些除武藝外的其他動作,槍戰啊,爆炸啊等等,象尚格雲頓早期的純搏擊片到後來的動作片就是,二是引入更多電影科技,象用電腦科技包裝起來的類似黑客帝國那樣的動作,三就是把武藝的最新發展帶入電影。但是無論加入再多新的元素,電影里表現的武藝應該不變的一點就是,你必須是真實的格鬥,從這點來說,《龍虎門》誇張漫畫里的武功和真實格鬥的結合也是一種有效的嘗試,為奇幻功夫片的動作設計做了一個範例,在功夫片的發展上必然有其一席之地。
近十年功夫片市場又不行了,為了影片能賺錢,進入了明星多,投資多的所謂大片時代,結果泰國又出個托尼賈把很多人震住了,說這厲害啊,其實說白了還是過去香港的那些經驗,沒啥新的地方,僅僅是因為裡面的武術變了,中國功夫換成泰拳了,有人說這部就是創新嗎,但是你想想泰拳存在幾百年了,以前沒人表現僅僅是功夫片大多是中國人拍的,主題誰去表現那個啊,只有泰國人才能把自己傳統的東西發揚的好,才熟悉自己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泰國人的電影給世界范圍的觀眾一個短暫的視覺沖擊,作為表現真功夫的電影,和李小龍風格電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重要的一點就是為打而打,大部分是一些比較具有震撼力的拳腳肘膝動作的鏡頭剪接組合,並沒有涉及真正的武術理念上的東西,而李小龍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每一場打鬥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表達了他的武藝觀念,也充滿了對傳統武術的反思和抨擊,而這些動作讓更多的世界范圍的武術家很受啟迪,所以說李小龍的電影是真正的武藝電影,無論是電影專家還是武術家都無可挑剔。
雖然武打片的拍攝是跟著市場跑的,但這僅僅是市場的引導作用,武打片以武打為主,所以無論武打片里的動作設計如何發展,數年後還是必然回歸必須和真實的武藝相符這個最本質的源頭,真正的功夫片或者武藝電影應該是隨著真正的武藝發展而發展的,把武藝帶入電影,把武藝的最新發展帶入電影,這樣才是真正的功夫片,那些喜劇動作,僵屍動作,新派武俠,還有泰國佬的東西,僅僅是取材的需要,因為沒有合適的人嘛,或者是因為商業逐利的需求,雖然很多我也喜歡,但不是我最喜歡的。
隨著武藝的發展而發展的功夫片,我只認為兩人合格,一是李小龍,一是甄子丹。
甄子丹一直把最新的武術帶入他的電影,從最早的《洗黑錢》、《直擊證人》里的自由搏擊,到《殺破狼》里綜合格鬥小露身手,再到目前的《導火線》里全面展示MMA(Mix Martial Arts,綜合格鬥),這些都可以看出他的動作設計理念,那就是延續李小龍的電影拍攝理念,用現代的電影手法和最新的武術來打造新時代的動作片。
既然好的武打片里的動作應該隨著世界武藝的發展而發展,那麼目前的世界武藝這幾十年又有什麼變化呢,下面簡單看一下。
應該來說,近幾十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移民方便了,科技也發展了,所以武藝的推廣成本也降低了,也就迎來了世界武藝大融合的時代,這些年應該是發展最快的時代,李小龍在其中是個革新性的人物,除了受他思想影響,傳統空手道向全接觸空手道演變並發展成風靡全球的自由搏擊外,他還早在距現在的UFC等綜合格鬥比賽的三十年前預見到了這種比賽的形式,他心目中的理想武技也是這樣子的,這些在他遺留下來的手稿和電影中都可以看到,直至現在的UFC,Pride比賽還用著《龍爭虎鬥》里的分指手套。
回過頭我們再看我們的動作片,粵劇,京劇武生,武術運動員都曾風靡一時,但不能否認的是,所有武打片里表現的最新武技也僅僅停留在自由搏擊的階段,象港片里的「噴射機」賓尼、理查德·諾頓、周比利、盧惠光等等都是擅長此技的高手,也許這和武術指導有一定的關系,畢竟自李小龍以後的武指中,除了甄子丹,既有拍攝經驗,又精中西武術、現代搏擊,又有表演經驗的沒有一個。
當甄子丹重新逐漸獲得市場認同和市場價值後,他逐漸在近年來一系列影片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把自己的武打風格慢慢灌輸給大眾影迷,厚積薄發,把華語動作片引回實戰之路,這種做法是一種探索,一種冒險,一種創新,和李小龍60年代末返港堅持自己想法去拍全新的武打片是何其相似,這一切,緣於他對華語電影的責任,也是他對自己理想的堅持。
《導火線》漫談(二):挑戰拳霸!
《導火線》中的反派是越南來的三兄弟,身手最強的老二叫Tony,老大人稱渣哥,看過《導火線》後,恍然大悟,原來《導火線》說的就是甄子丹大戰Tony Jaa(Tony渣)!
喜歡武打片的都知道,泰國小伙Tony Jaa近年來憑《拳霸》系列紅遍半邊天,以全新的傳統泰拳風格的打鬥讓全世界的武打片愛好者稱贊不已,同時也讓華人影迷感慨日漸衰落的香港動作片現狀。
甄子丹出生於內地,成長於美國,其個人經歷和武技和他的偶像李小龍驚人的相似,自然,甄子丹也具有李小龍那樣強烈的民族情節,一些有損國人形象的西片一概不接就說明了這點,而此時泰國動作片的興起對於他來說不可能沒有觸動,他在多個場面也表明返港拍片,是希望可以為重振香港動作片盡一份力,言辭之間充滿責任感。
至此則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導火線》的誕生。
《殺破狼》的成功讓更多的影迷對《導火線》充滿了期待,也讓更多的人在觀影前帶著《殺破狼》的印象去想像本片,事實並非如此,《導火線》可以看做是《殺破狼》系列,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又和《殺破狼》截然不同。
其實在《導火線》拍攝前,葉偉信和甄子丹就曾經透露,《導火線》的風格會拍的陽光些,而不會象《殺破狼》那般灰暗。
個人覺得,《殺破狼》是一部警匪動作片,武打動作是警匪故事裡的一絲點綴,《導火線》則可算是一部純粹的國際性現代功夫片,警匪爭斗僅僅是為武打動作提供一個背景,一個平台,打個比方來說,《導火線》是李小龍《猛龍過江》的現代升級版,在《導火線》中甄子丹除了展示最真實的搏擊術,一招一式還表達了他自己的武術理念。
影片定位於此,自然情節發展以順暢緊湊為主,「導火線」一經點燃,即快速燃燒,直至最後爆炸!中間絕無劇情片中的繁枝褥節,文戲武戲渾然一體,充分顯示了葉偉信掌控全局的導演功力,也確實做到了甄葉承諾的文戲和武戲的平衡,一切跡象表明,這對最佳拍檔的合作更加默契。
甄子丹自己曾經說過:動作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基於這種理念,他所設計的動作中你可感受主角或憤怒或自信,所以在本次觀影過程中,可以聽到觀眾的掌聲和驚呼聲,說明觀眾確實完全融入到甄式動作所表達的人物情感中,這點在行宇飾演的阿虎摔死一個小孩後,馬軍揮拳將其活活打死那段表現的尤其明顯,未曾看過電影的可以溫習初中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呵呵。
電影中穿插的一些幽默對白和情節也讓緊張之餘可以舒緩一下緊綳的神經,如呂良偉說的「告你非禮啊」等等。
影片基調雖然很陽光,但是不經意處還是有葉偉信的那種人生無常的悲劇氣質,在鄭則士率領的警局眾人到古天樂飾演的卧底警察華生家聚會時那段情節,正當聚會時匪徒(甄子丹的助手,日本著名武指谷垣健治扮演)送來「燒雞炸彈」,這個笨匪反復的失誤不禁讓人捧腹大笑,本已為無事,但轉瞬慘劇發生,記得當時影院里開始大家都被逗笑了,但接著就是長久的安靜,相信對每個觀眾內心都觸動很大。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都市功夫片,影片風格不同於《殺破狼》,無須讓你當時去思考什麼,就為了讓你在悶熱的今夏宣洩一下情緒,但主角仍叫馬軍,也可以看做是《殺破狼》中的馬軍的人生的一個階段發生的故事,更大程度的完善了「馬軍」這個形象,從這點來說,我期待甄子丹葉偉信的這個系列可以再拍下去。
給本篇寫了個「挑戰拳霸」的標題是為了說明本片的整體風格,而本片的武打設計和演員表現個人認為是遠超拳霸系列的,下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導火線》中武打動作的認識。
《導火線》漫談(三):功夫片的模式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港片網路上開始喜歡以文戲和武戲分開評論,並且這種風氣影響到紙媒,對於演員來說,如果你是卧底你就必須要卧的曲折離奇,所有主演必須各有一番淵源,故事也必須回去琢磨幾個晚上才思索到其中深義,個人覺得沒這個必要,尤其是對於功夫片。
嚴格的說,功夫片是只存在於港片的,從上世紀60年代到如今,一直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算是香港文化之一,曾有一個階段,看電影去就是看武打片,真正喜歡看武打片的朋友,也沒有幾個會糾結於其他,武打不好看,其他都是扯淡,最重要在影院當時一定要看的爽,想想現在留在我們記憶中的那些老片,我們除了一段段精彩的打鬥,我們記住了其他什麼嗎?
其實功夫片乃至動作片,基本都是表現個人英雄主義的,觀眾去看也是沖著這點來,總結一下,功夫片大抵如此:主角一定要猛,反派一定要狠,小嘍羅一定是渣,最終正反主角一定要大決戰。至於你非要把劇情單獨拿出來,我只能告訴你,大多就是滅門-學武-復仇,後來雖有變化,但實質基本如此。
實際證明,也只有這套路數讓觀眾喜歡,讓觀眾看的爽!不符合上述幾個條件觀眾一定不爽!上年《霍元甲》武打設計走反向,上半部霍元甲打秦爺打到爆,後半部卻與眾國際友人來個國際武術友誼交流賽,單從武打上來說就讓人感覺很不爽。
主角一定要猛,因為功夫片本來主題就是個人英雄主義,重點就是要表現主角一定勇猛無比,貫穿全線,其他皆是綠葉,想想李小龍電影,除了李小龍,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誰,我們要的就是英雄,其他呢,不需要,現實中到處都是,大多觀眾是在電影中尋找個人英雄的夢想的,這里多說一句,主角如果本人很酷,一定要擺出來,所以一般功夫片,肌肉男比較受歡迎。
反派一定要狠,拳腳功夫要狠,品質也要狠,兩者不狠不足以犯下讓觀眾恨之入骨的罪行,也不能把最終的決斗推向高潮,更不足以匹配主角超強的功夫,所以功夫片劇情發展大多簡單,主要是培養情緒,起個過渡作用,當觀眾情緒被吊起,心裡老想揍他的時候,這時候主角出場,將其海扁一頓,這種做法雖簡單,但是迎合了觀眾的心理,自然可以贏得掌聲支持。
小嘍羅一定是渣,在功夫片中,一定存在渣一般的小嘍羅,或單挑或群戰,正派主角對之一般是一招致敵,以之來襯托主角高超的武功,同時從視覺和心理上對觀眾也有震撼,其實從現實的格鬥也是如此,練過武功的打普通人打幾個沒問題,遇到練過功夫的,打一個也要費般周折,自己也要受點皮肉之苦。
最後的大決戰是一個功夫片的精華所在,高超的武術指導可以設計的打的或剛猛無比,或花團錦簇,讓影迷當時看的覺得天地變色,日月無光,甚至如李小龍般還可以順便表達他自己的武學理念,最不濟的一般的功夫片至少也可以讓你看個熱鬧,所以,記得我有時候時間比較緊張時看片一般是直接拖到最後來看一下的,不知道是否有朋友也有這個習慣。
最後回到《導火線》,個人覺得,《導火線》表面是警匪片題材,實質是一部精彩的現代功夫片,完全符合以上功夫片模式,同時動作上有別於過去我們看到的東西,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