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唐朝英国公徐敬业,他的结局如何
徐敬业祖上是开国功臣,本人又袭爵国公,这在和平时期堪称光环夺目,但是要想以此名义来造反,还欠缺点儿分量,不比得亲王造反那样理直气壮。
后来起义失败,徐敬业逃跑到达海陵地界,被大风所阻止,他的部将王那相砍下徐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首级向官军投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捕获。斩首后,他们的首级被送往神都,扬、润、楚三州平定。
B. 英国公是谁
张辅(1375年-1449年),字文弼,谥忠烈,河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祥符县(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县)人。明成祖时大将张玉之子,袭封英国公。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阯,此后四次平定叛乱。宣德年间,率军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正统年间,随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享年七十五岁。英国公世系(除注明外,各代皆父子关系)第一代:张辅,1408年晋封英国公第二代:张懋,1450年袭封第三代:张仑,1515年袭封(张懋之孙,张锐之子)第四代:张溶,1535年袭封第五代:张元功,1582年袭封第六代:张元德,1596年袭封(张溶子,元功弟)第七代:张惟贤,1598年袭封第八代:张之极,1630至1637年间袭,具体袭年不可考第九代:张世泽,1643年袭封,末代英国公,被李自成军所杀
C. 唐朝开国都封谁是国公
唐朝开国封杨侑为酅国公。
杨侑,即隋恭帝,隋炀帝杨广之孙,隋朝第三位皇帝。
唐国公李渊原为隋恭帝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于江都之变,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建立唐朝,国号“唐”,隋朝灭亡。
杨侑降封为酅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
隋恭帝杨侑死后没有子嗣,以族子杨行基袭封酅国公的爵位。
(3)唐朝英国公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国公为封爵名,位等同或低于郡王,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
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居于郡公、县公之上。
按唐制: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自隋唐至元明,基本不变。有许多名臣都被授予国公的爵位。
D. 谁被封为“英国公”
楼主您好,唐朝名将李勣被封为英国公
唐,英国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
还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E. 唐朝银国公是谁
唐朝银国公即:苏定方。
在一些民间故事中,苏定方本为窦建德手下的一员大将。窦建德在进攻燕郡时,苏定方与罗艺交战,打斗中用暗箭射杀了罗艺。
窦建德在洛阳城与李世民混战时,苏定方见李世民兵多将广,料定窦建德将败,于是临阵脱逃,孤身返回了河北。之后他又在刘黑闼手下做元帅,刘黑闼进攻唐朝,苏定方在紫荆关外用计把唐将罗成引诱到泥沼里,乱箭射死。
刘黑闼与李世民交战时,李世民因爱才而想招降苏定方。之后苏定方投降唐朝,并且斩杀了前来支援刘黑闼的唐壁,李世民于是封他为银国公。
此后,罗艺之孙、罗成之子罗通在北伐突厥时知道了苏定方是自己的仇人,于是先以违反军纪为由把苏定方的长子苏麟斩首,又逼走了次子苏凤。苏定方知道后,不放罗通进城,使他在敌军大营里左右冲杀,想借刀杀人,最后被以欺君罪处死。
苏定方之孙苏宝童后来成为西凉国元帅,兴兵进犯唐朝,被唐军名将薛丁山率兵剿灭。
F. 唐朝国公有哪些
唐朝国公如下:
胡国公秦叔宝、勋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蒋国公屈突通、郧国公张亮、邢国公刘政会、郯国公张公瑾、陈国公侯君集、鄂国公尉迟敬德、申国公高士廉、赵国公长孙无忌、梁国公房玄龄、宋国公萧瑀。
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莱国公杜如晦、英国公李勣、卫国公李靖、郑国公魏征、莒国公唐俭、梁国公狄仁杰、燕国公张说、越国公冯盎、齐国公高力士、卢国公程咬金。
疆域范围:
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版图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
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
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并占领河陇及湟水地区,而河套地区则仍由天德军与振武军管辖。晚唐大中至咸通年间沙州人张议潮起兵收复河陇地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趁吐蕃内乱,于咸通七年击溃吐蕃,使其分裂为一百多个部落。
G. 唐朝的24位开国元勋都是些谁
1、赵国公长孙无忌:贵戚豪族英冠人杰。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2、河间王李孝恭:宗室名王,独称军功。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
3、莱国公杜如晦:贤辅谋深遭逢明主。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
4、郑国公魏征:智者尽言青史美臣。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县,又说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
5、梁国公房玄龄:命世之才善建嘉谋。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6、申国公高士廉:才高望重社稷之臣。名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7、鄂国公尉迟敬德: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鲜卑族,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
8、卫国公李靖: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
9、宋国公萧瑀: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字时文,后梁明帝萧岿。隋末割据江陵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
10、褒国公段志玄:临危不惧真正将军。唐初齐州人(现山东临淄),唐代开国功臣。其父段偃师,隋末为太原书佐,从李渊起兵,官至郢州刺史。
11、夔国公刘弘基:开国猛将入京首功。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
12、蒋国公屈突通:隋室贵臣唐朝义夫。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
13、郧国公殷开山: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字开山,以字行,京兆鄠(今西安市户县)人。为隋太谷长。唐高祖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
14、谯国公柴绍:驸马英雄临危不惧。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
15、邳国公长孙顺德:太原从龙晚节不终。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长孙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
16、郧国公张亮:出身寒贱外恭内诡。郑州荥阳人。出身寒贱,务农为业。
17、陈国公侯君集:摧凶克敌恃宠矜功。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唐初大将。
18、郯国公张公谨:助定奇策英年早逝。字弘慎,魏州繁水人。
19、卢国公程知节:骁勇虎臣义气将军。济州东阿斑鸠店(今山东东平斑鸠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
20、永兴郡公虞世南:德行淳备良谏纯臣。字伯施,汉族,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21、渝国公刘政会:高祖旧臣举义殊功。滑州胙城人也,祖环隽,北齐中书侍郎,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
22、莒国公唐俭:德行淳备良谏纯臣。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隋、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
23、英国公李勣:国家长城义名天下。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人。
24、胡国公秦叔宝:马槊英雄勇武绝伦。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大唐朝有一位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就是徐茂公。他本来名为徐世勣,后来李渊为了奖赏他将李姓赐给他,然而改姓之后的名字变成了李世勣,为了能够避讳李世民的名字,他又改名李勣。是唐朝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个能掐会算、神神叨叨的老道,仿佛一个半仙。然而在正史中,徐茂公却是个能征惯战的悍将。徐茂公出生于豪强之家,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据其自己说,他原本是个急躁的人,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做贼,动不动就要杀人。但经过战场的历练,徐茂公心智逐渐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统帅。在20岁时,徐茂公已经成为瓦岗军的骨干将领,已经能够指挥十万兵马。
公元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不得已之下,李密与王伯当投靠李渊。唐高祖李渊派人劝徐茂公归唐,徐茂公向使者表示,他可以降唐,但须仍归李密部下,李渊知道后十分的倾佩这位勇士,认为他时刻牢记主君恩德,是一个知恩图报、纯厚的臣子。
后李密叛唐被杀,徐茂公也感恩戴德的厚葬了他,满朝文武闻讯后都赞叹他忠肝义胆。随后徐茂公投靠在秦王李世民旗下,徐茂公连同李世民连续端掉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人的贼窝,功勋赫赫。
其后,徐茂公又先后率军征服东突厥、薛延陀以及高句丽,横扫十胡,成为大唐帝国名副其实的军神。
H. 唐朝的国公都有哪些都是 谁担任
唐朝的国公具体如下:
1、莒国公唐俭
唐俭(公元579-656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之孙,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
父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交好,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唐俭参与谋划。武德元年(618年),升为中书侍郎。二年(619年),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
独孤怀恩驻守蒲州,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拜为礼部尚书,授天策上将府长史,封莒国公,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朝廷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突厥,一面派李靖进军。
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于乱军之中逃生,后授民部尚书(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因怠于政事而贬官。唐高宗永徽初年,致仕于家,加特进。显庆元年(656年)病故,年七十八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为襄,陪葬昭陵。
2、郑国公魏征
魏征,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着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3、卫国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外甥。
李靖仪表魁伟,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着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为古代兵学的代表着作 。
4、英国公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
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着,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5、莱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
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以为从事中郎,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
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唐太宗即位后,迁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
贞观四年(630年),病逝,时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贞观十七年(643年),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三。
I. 唐朝开国封谁为国公
英国公李绩
J. 隋唐英雄3中英国公是谁
唐朝英国公,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