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首相辞职,特雷莎·梅当选了首相,那为什么最近英国又要举行大选
根据英国法律,现政府任期将于2020年结束,提前举行大选仍需获得英国议会下院三分之二票数通过,或由首相向议会提交不信任案,在获得半数以上议员支持后即可解散,举行大选。
分析师认为,梅姨此举和安倍当初的战术一样,即趁着己方拥有优势,对手立足未稳,打铁趁热,按照当前的民调来估计,保守党拿到400多个席位。
彭博分析师认为,特雷莎·梅选择提前大选,是因为她已经断定无法获得下议院通过英国脱欧的立法。但她的支持率将给她巩固自身权力的机会。民调也显示,她的保守党支持率比主要的反对党高出超过20个百分点。
❷ “最难预测的选举”,英国的脱欧大选为何被这样说
因为在此次英国脱欧的大选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采用的是“策略性投票”支持“留欧”,也会致使此次英国“脱欧”大选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才有这个说法。
英国脱欧引发两党严重分歧
英国脱欧也是非常受大家关注的,因为自英国脱欧公投以来,三年的时间里,居然换了三任首相。而且因为英国脱欧公投也牵涉到诸多政坛人士的利益,所以也引发了保守党和工党的内部矛盾。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也因为没处理好这个问题,而最终被迫下台。
而此次英国脱欧大选中,也是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摇摆选民,还有一部分是“策略性投票”的分选择“留欧”,这就使得支持“脱欧”的保守党非常不占优势。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也有英国脱欧大选是“最难预测的选举”的说法了,毕竟这里面不确认的因素太多了。
❸ 英国为什么要提前大选
4月18日(周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将在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表示选举是保证英国脱欧以后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唯一途径。
3月31日,也就是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的两天后,苏格兰首席大臣正式签署并向英国政府递交“第二次独立公投”的公函。
所以说英国这次提前大选,受益的不仅仅是首相特雷莎·梅,苏格兰独立派也可能搭上这趟顺风车。
❹ 英国首相为什么提前举行大选
梅姨希望通过大选使保守党在议会占据更多席位,方便顺利进行脱欧,但是实际结果和之前的民调相差甚远,保守党所占席位比大选前更少,梅姨只好去联合苏格兰民族党以期连任,总的来说就是梅姨为了没人在背后拖后腿,顺利脱欧而提前举行大选,结果玩脱了,最后只好去找苏格兰民族党组队刷怪了,当然好处是不能少给的~所谓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❺ 英国议会和议员分别如何产生,议会大选又是怎么回事
现代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是以议会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实行议会内阁制,由议会的多数党组织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议会由上、下院组成。上院也叫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选民按小选区多数代表制直接选举产生。
下院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议案、议会辩论、经三读通过、送交另一院通过,最后呈英王批准颁布。议会的财政权由下院行使,财政大权为内阁一手把持。议会对行政的监督权通过议员对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质问;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辩论;批准或否决政府缔结的条约;议会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出现这种情况,内阁必须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目前在英国凡年满18岁没有被法律取消投票资格的英国公民都有选举权。但居住期限的资格仍保留,选民必须在某一选区中居住3--4个月以上才能在该选区选民册上登记。凡年满21岁的公民都有被选举权。在选区获得2名选民推荐和8名选民联署同意都可成为议员的候选人,但贵族、主教、法官、高级文官、现役军人、宣布破产者、重罪犯人、受权办理选举事务的负责人等没有被选举权。
下院议员选举采用小选举区相对多数选举制。即每一选区产生一名议员,议员候选人只要取得相对多数就能当选。目前全国总共650个选区,选出650名议员。议席的分配苏格兰不少于71席,威尔士不少于35席,北爱尔兰不少于12席,其他就属于英格兰的席位。选区并不固定,以前以历史郡为选区,人口多少很悬殊。1958年法律规定,选区每10年至15年就调整一次。至于划选区的原则,由平民院确定,这就便于执政党在重新划分选区时采取对本党有利的原则。在两党制的英国,这种选举制对小党非常不利,因为两大党之一只要在选区比别的党多得一票就能当选。因而选举结果往往违背选民的意志,使选票与议席不能成正比例。
❻ 英国出现提前大选的原因
每次提前的原因都不同——
从实践看,真正按期改选的情况为数不多。其中,有些是客观上的原因造成的。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届下院延续了9年。出现不按常规改选的情况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原因,是执政党想利用下院选举作为其连续执政的砝码。
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届内的两次下院选举也都是提前进行。撒切尔夫人1979年上台后,为了整治长期萎靡不振的英国经济,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一套“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改革计划,咬紧牙关度过了起初3年的艰难岁月。到了1983年,撒切尔夫人改革产生了成效,英国经济开始迈出低谷,国际贸易顺差达53亿英镑,创历史纪录,长期遏制不住的通货膨胀率在1983年3月降至4%,为15年来的最低点。撒切尔夫人看准这一时机,宣布将下院原定到1984年5月的任期提前到1983年6月进行大选,并将保守党的竞选纲领确定为继续贯彻撒切尔政府过去4年所推行的方针政策。刚尝到改革甜头的大部分英国人自然将选票投给了保守党。选举结果,撒切尔夫人不仅蝉联首相,保守党也在下院中获取了61.7%的议席,取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压倒多数的议席。
从表面上看,1992年4月9日进行的战后第14届大选是一次照常规进行的下院选举,实际上,梅杰政府这难得的一次按期选举也仍然有着迫不得已的苦衷。这次选举,保守党虽然获得了胜利,但赢得十分艰难,保守党在下院中的议席从1987年大选时的101席多数锐减到了21席多数。显然,这次选举并非保守党的黄金时间。梅杰接替撒切尔后,就为如何保证保守党在议会的多数煞费苦心,一直在寻找提前大选的有利时机。梅杰政府曾想利用海湾战争的声望在1991年5月提前大选,但反对党工党自从1988年产生新任领袖金诺克后,不断调整政策,主动理顺与保守党政府的关系,重视对党内进行整顿。最重要的是,在1991年5月地方选举中,工党利用“人头税”问题大出了风头,使得梅杰政府打消了5月提前大选的念头。随后,工党又利用保守党医疗改革计划发动攻击,迫使梅杰政府想在11月提前大选的方案又流产了。
从2001年英国大选,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执政党在任期内是如何择机举行大选的。英国工党是1997年5月开始执政的,4年来,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都不错,因此,英国媒体普遍猜测布莱尔将会乘着民意不断升高的东风,提前举行全国大选。5月3日本是英国法定的地方选举的日期,春风得意的布莱尔本打算将这一天同时定为大选的日期。但不曾想到,自2月始,一场席卷英伦三岛的口蹄疫使得英国“国难当头”,布莱尔不得不在4月2日做出推迟大选的决定。这是布莱尔首相在同自己的助手们进行商谈,并权衡利弊之后所做出的决定。他不希望对全国发出一个政府目前没有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付口蹄疫问题上的信息。但很快,在5月的第三天,布莱尔就宣布,英国已战胜了口蹄疫危机,并宣布6月7日为大选日。布莱尔急于要提前举行大选,即使在口蹄疫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未如众多国会议员和政治团体所呼吁的那样,将大选推迟到当年秋天,而是仅仅将选举日期推迟了有限的一个月,这其中是有其用意的。
❼ 英国大选是什么
英国大选(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国选举最高立法机构英国国会议员的选举,英国的国会议员(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议院议员。国会议员最长任期为5年,但可因为解散国会而提前结束。
参选资格
大选的基本制度是简单多数选举制(First-past-the-post election system),即根据一党所占有的议员数量。如果一党拥有绝对多数的议员,则此党将组成下届政府,该党党魁则成为首相。如果没有任何党派拥有绝对多数席位,则合计拥有绝对多数席位的两个或多个政党将组成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基本上其中最大党党魁将成为首相;或者单独一党成立政府,并通过与其他党派非正式的联盟和协议而得以延续。在缺乏多数席位的下议院中通过政府制定的法规,如其最后的数月中约翰·梅杰政府所面对的,则是非常困难。
这项制度并不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一种。在全国拥有20%选票的政党一样可以以得到区区数个席位而收场。这使此选举制度屡遭诟病,那些在比例代表制下将表现地更好的政党如自由民主党对此抨击地更为猛烈。而另一方面,此制度的支持者则认为现有制度使得英国政治主流之外的极端党派式微、联合政府很少出现,并且选区同其议员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
❽ 为什么英国首相宣布提前举行大选呢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于当地时间4月18日上午发表演讲表示,“英国将于今年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 特蕾莎·梅称,在脱欧公投后,英国需要确定性、稳定性以及强有力的领导。
在至少两年的退欧谈判期内,英国民众和企业不得不忍受模糊不清的政策和摇摆不定的经济环境,民意随时有可能出现反弹。因此,在脱欧已成定局而谈判还未开始的当下提前大选,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机。至于特蕾莎·梅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响,那就得看英国民众在6月8日的选择了。
❾ 2005年英国大选的目的是什么
英国大选(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国选举最高立法机构英国国会议员的选举,英国的国会议员(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议院议员。国会议员最长任期为5年,但可因为解散国会而提前结束。
选举候选人大部分为某政党的成员,他们的竞选目标是赢得英国地域上的某选区。2001年上届大选一共有659个选区,或者称下议院有659个席位,即有659位议员。在2005年5月5日的大选中,英国则有较少的646个席位以供各候选人竞争。大多数英国选民根据候选人的党派,而不是其个人品质或主张来进行投票选择。
❿ 为什么说英国大选来得好突然呢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8日宣布将于今年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英国下届大选原定2020年举行,而梅的这一表态令外界颇感意外。
3月29日,梅正式致函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宣告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脱欧”程序一旦启动,须在两年内完成谈判。
此前,梅曾数次表示不会提前举行大选。根据英国法律,现政府任期至2020年,提前举行大选仍需获得议会投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