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为什么叫九乘法表

英国为什么叫九乘法表

发布时间:2022-06-14 12:15:13

Ⅰ 九九乘法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诀又称“小九九”,它的排列顺序与现在的正好相反,因为乘法口诀的开头的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简称它为“九九”。《管子》中曾提到“安戏作九九之数以应天道”。我国最迟于春秋鲁桓公时已有“九九”,在战国时代,九九口诀已经相当流行,诸子着作如《苟子》等已把乘法口诀的文句作为科学上的论证来引用了。

Ⅱ 英国引进九九乘法表,为何会遭到家长的联名抵制

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其他国家的学生比较也是十分出色的,这就得从我国古代对于数学的研究说起了。九九乘法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九九乘法表在汉朝的“竹木简”还有敦煌的“九九数残木简”中都有相关记载。



九九乘法表用中文来背是十分顺口的,但是如果翻译成英文就有些绕口了,而且十分难记,这与英国所实施的教育方式不符,九九乘法表靠的是死记硬背,英国学生难免会“水土不服”。对此,英国方面也想了办法,将口诀进行修正,变得更加易背,但是这并没有大范围地推广,因此也只有一部分人知道。

Ⅲ 乘法口诀表的来历

乘法口诀表的来历,乘法口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法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背的九九乘法口诀表,那么,最早的乘法口诀究竟有什么来历?它为什么叫九九乘法口诀呢?
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
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体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
毫无疑问,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是中国儿童启蒙必背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这枚写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这说明早在秦朝,我国就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将其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计数中。
不仅如此,“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里耶秦简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多年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里耶秦简不仅刷新了乘法口诀的最早记录,还为我们揭开了另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为什么叫做“九九乘法口诀表”。
这枚简牍的正面释文为:
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四九卅六三九廿七二九十八八八六十四七八五十六六八四十八五八四十四八卅二三八廿四二八十六七七四十九六七四十二五七卅五四七廿八三七廿一二七十四六六卅六五六卅四六廿四三六十八二六十二五五廿五四五廿三五十五二五而十四四十六三四十二二四而八三三而九二三而六
二二而四一二而二二半而一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乘法九九口诀”简牍上的数字,每个竖行的数字连起来就是一个乘法运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
最为奇特的是,与传统的口诀表不同,这上面竟然还有“二半而一”的字样,这实际上已经是分数运算。

Ⅳ 乘法口诀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

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4)英国为什么叫九乘法表扩展阅读

张家界古人堤遗址惊现“九九乘法表”

据新华社电(记者明星)“一九而九,二九十八……”中国考古专家最近在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代遗址出土的简牍上发现的汉代“九九乘法表”,竟与现今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

这枚记载有“九九乘法表”的木质简牍残损严重。专家推断,这枚九九乘法表的排列顺序始于九九八一运算。据悉,2002年6月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简上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诀表。

专家介绍,与张家界这枚简牍样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还曾在楼兰文书中出现过。来源:北京晨报

Ⅳ 国外没有九九乘法表,那他们是怎么做乘除法的

在我们中国,几乎从幼儿园刚接触数学就开始了背九九乘法表这一苦逼而又漫长的过程,记得小时候很多人为了背会九九乘法口诀,被老师批,被家长训。但是到最后都背的滚瓜烂熟,而且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不得不说,九九乘法表确实非常好用,它为每一位中国学生学习数学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中国的数学一直都是很牛逼的,从古至今一直称霸于全世界。

众所周知,外国是没有九九乘法表的,那他们是怎样算乘法的呢?其实,外国人也有自己的算法,那就是采用画线的方法计算乘法。

例如12×11,先画一条竖线,代表10,再画两条竖线,代表2,“12”就是这样表示:

再想象一下999×999,画面太美……草稿纸起码准备10米吧?

哈哈,这样数点点会数到瞎眼吧……

可见一旦数字变大了,那么计算量也就够呛了,估计数点点会累瘫吧!

小伙伴们,这个时候发现九九乘法表的厉害了吧?然而,我们有几个人知道九九表的是怎么来的吗?

春秋战国时期,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了九九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甚至有人把久久乘法表视为比中国四大发明还要重要的一大神器。可见它的地位是多么的显赫。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传入英国后,因语言不同导致口诀变长,背诵起来很有难度,所以“一课一练”英国版很有可能改为12×12乘法表。

不得不膜拜我们国家的九九乘法表,实在是太强大了。如果我们跟外国人同时做十道计算题的话,估计我们都做完了他们才算完一道。知道外国人用“线条”计算乘法,真心佩服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Ⅵ 九九乘法表是谁发明的

九九乘法表是中国对世界贡献很大的发明。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发明了十进位制,之后还发明九九表。虽然九九表的最初创始人还难以考证,但是在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诀。

九九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它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传入英国后,因语言不同导致口诀变长,背诵较难,《一课一练》英国版中可能改为“12×12乘法表”。

拓展资料:

乘法口诀(也叫“九九歌”)在我国很早就已产生。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广泛地被人们利用着。在当时的许多着作中,已经引用部分乘法口诀。最初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口诀。发掘出的汉朝“竹木简”以及敦煌发现的古“九九术残木简”上都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九九”之名就是取口诀开头的两个字。

大约公元5~10世纪间,“九九”口诀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宋朝(公元11、12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代用的一样,即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元

朱世杰着《算学启蒙》一书所载的45句口诀,已是从“一一”到”九九“,并称为九数法。现在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书中记载,大九九最早见于清陈杰着的《算法大成》。

参考资料:网络-九九乘法表

Ⅶ 乘法口诀的由来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 “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Ⅷ 乘法是谁发明的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在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诀。

但是古代的乘法口诀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诀又称“小九九”,它的排列顺序与现在的正好相反,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得四”结束,因为乘法口诀的开头的。

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简称它为“九九”。大约到了十三四世纪的时候,数学家们认为“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得四”不符合数学上的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所以才改过来变为“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一”,另外又加上了“一一得一”这一行,一直沿用到现在。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8)英国为什么叫九乘法表扩展阅读:

古巴比伦数学使用60进制,考古发现的一块古巴比伦泥板证实了这一点。这块泥板上有一个正方形,对角线上有四个数字1, 24, 51, 10。

最初发现这块泥板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某牛人惊讶地发现,如果把这些数字当作60进制的三位小数的话,得到的正好是单位正方形对角线长度的近似值:1 + 24/60 + 51/60^2 + 10/60^3 = 1.41421296296... 这说明古巴比伦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

60进制的使用为古巴比伦数学的乘法运算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为如果你要背59-59乘法口诀表的话,至少也得背1000多项,等你把它背完了后我期末论文估计都已经全写完了。另一项考古发现告诉了我们古巴比伦数学的乘法运算如何避免使用乘法表。

考古学家们发现一些泥板上刻有60以内的平方表,利用公式ab = [(a+b)^2 - a^2 - b^2]/2 可以迅速查表得到ab的值。

另一个公式则是ab = [(a+b)^2 - (a-b)^2]/4,这说明两个数相乘只需取它们的和平方与差平方的差,再两次取半即可。平方数的频繁使用很可能加速了古巴比伦人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英国为什么叫九乘法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从哪里转机 浏览:24
中国国内新冠疫情有哪些地区 浏览:898
英国当地租房大概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806
印度放血怎么治疗 浏览:799
旅行社用印尼话怎么说 浏览:937
英国第二高温是多少度 浏览:19
英国短毛猫活了多少岁 浏览:598
去越南做护工一个月多少钱 浏览:637
为什么美国人比英国人多 浏览:355
中国哪个城市被列车拉来了 浏览:562
我想去伊朗旅游怎么样 浏览:799
中国人寿财险金融公司怎么样 浏览:676
800公斤越南盾是多少 浏览:980
蝗虫是怎么被印度人消灭的 浏览:925
枪火意大利2手机版在哪里下 浏览:707
中国四个选择是指什么 浏览:780
中国国产动画有多少 浏览:226
中国和新加坡时差是多少 浏览:972
不会越南语英文怎么自由行 浏览:192
欧若为印度多少 浏览: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