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进去印度时有多少邦国

英国进去印度时有多少邦国

发布时间:2022-06-15 01:25:36

❶ 英属印度是“半独立”国家还是完全是英国殖民地

印度是英国的半殖民地国家。
半独立国家也就是半殖民地国家,以中国为例,中国自1842年鸦片战争后,就是半殖民地国家,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仍是封建君主制,也就是清王朝。当时印度是有自己的国家政权的,所以是半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开设的,其目的就是掠夺印度的原材料,以及倾销商品东印度公司代表的是英国,换句话说,类似我们现在的大使馆,但是和大使馆的职责不同罢了,并不是独立不独立的问题,她本身就属于英国,之所以取“东印度”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公司开设在印度东面而已。

❷ 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了200多年,为何印度不恨反而却对英国感恩呢

跟咱们中国一提及“殖民”、“殖民地”,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不同,主流上看,还真是这样,比如现任印度总理莫迪,就多次公开表示,感谢英国给印度创建的现代教育体系、修筑的铁路网(2万多公里的铁路,现在还用着)、打下的工业基础,还有英语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等等....


所以,英国早期的殖民并没遭到过大规模的反抗,没留下什么冤仇。

到了19世纪,从未去过印度的维多利亚女王直接成了印度女皇,画像挂满了南亚次大陆的各种场所,印度人提及女王也是一脸的尊崇,没说一个“不”字。印度中上层人士会也以说英语,上英国人办的学校,给英国人做事儿,去英国开眼为荣。

下图,2017年电影《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就描述了一个忠心耿耿侍奉维多利亚女王的印度男仆形象,大赞女王和印度仆人的深厚友谊。电影中的阿卜杜勒,可比女王的儿孙们孝顺多了。

❸ 为什么在英国人走后,印度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正因为是英国对印度的大一统,这是印度几千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所以英国文化成为印度各个联邦彼此接受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唯一标准。

❹ 英国殖民者在进入印度时看到四分五裂的印度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高兴在历史上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四分五裂的邦国。而且从历史中,印度这个地方都是外来侵略的主要场所,一直被外来民族奴役。先后有希腊人、塞人、安息人、大月氏人,波斯人、蒙古人等十几个民族统治过这里,而英国人那是最后一批而已。

而与前面外来民族对印度的疯狂杀戮和种姓奴役相比,英国人的统治那是客气多了。英国在印度并没有残酷的屠杀,而且采取以印治印的策略,使得很多印度上层那是感恩戴德,而且英国人的统治手法比其他外来民族那是要文明的多啊。


❺ 英军殖民印度时 大清帝国怎么不干涉

说没实力吧,可能不一定没有。

举两个例子:干隆皇帝十全武功里,有一功就是逼降廓尔喀(即现尼泊尔一带),兵锋直抵加德满都城外20里,廓尔喀大君臣服。(有意思的资料:干隆皇帝命清朝大将福康安同参赞大臣海兰察率领清兵支援当地藏兵击退,赶回喜马拉雅山南麓,甚至还反攻到廓尔喀首都阳布(加德满都)外二十公里的热锁桥,从而迫使廓尔喀向清朝五年朝贡一次。这一从属关系很稳定,一直持续到1908年尼泊尔彻底为英国控制,英国禁止廓尔喀向清朝朝贡,廓尔喀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当英国殖民者小股部队入侵廓尔喀,被廓尔喀人打败后,廓尔喀人将缴获的英军军备上缴北京,向清廷请功。但由于语言不同,对于英国这一名称两国翻译的名称不同,廓尔喀人上报时,清廷以为只不过是南部边陲的一个本国不知道的小国,只是嘉奖几句,未予重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廓尔喀国王曾经上书清政府,提出愿意派兵入中国协助清兵平贼,但清政府未有音信回复。

另外,维基网络上还有一则信息,说的是:

Sino-Sikh War
In the 18th to 19th centuries, the Sikh Confederacy of the Punjab region in India was expanding into neighbouring lands. It had annexed Ladakh into the state of Jammu in 1834. In 1841, they invaded Tibet with an army and overran parts of western Tibet. Chinese forces defeated the Sikh army in December 1841, forcing the Sikh army to withdraw from Tibet, and in turn entered Ladakh and besieged Leh, where they were in turn defeated by the Sikh Army. At this point, neither side wished to continue the conflict, as the Sikhs were embroiled in tensions with the British that would lead up to the First Anglo-Sikh War, while the Chinese was in the midst of the First Opium War with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The Chinese and the Sikhs signed a treaty in September 1842, which stipulated no transgressions or interference in the other country's frontiers

华锡战争:
18到19世纪,印度旁遮普地区的锡克联盟开始向周围的邦国扩张。1834年将查谟(即今克什米尔部分地区)的拉达克吞并。1841年,一支锡克军队入侵西藏,蹂躏了西藏西部。1841年12月,中国军队击败了这只锡克军队,不仅迫使其退出西藏,还进入了拉达克,围困(其首付)Leh,不过又被锡克军队击败。此时,两军都无意再战,锡克人与英国人关系紧张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英锡战争,而中国人又处于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1842年12月,华锡签订了一份和约,规定互不践越或干涉对方的边疆。

还是1楼说的对,清王朝闭关锁国太久了,没那个意识了。

❻ 为什么说古印度文明,和现在的印度没半毛钱关系

古印度,是世界4大文明之一,和古印度齐名的有,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中国,在这当中,古印度绝对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存在。在印度历史上仅有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等少数的王朝是由印度人建立,其余的统一国家都是由外族入侵建立,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印度不像中国那样,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印度至今仍然被语言,种姓制度,社会结构,民族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困扰。印度能否制定有效的策略,走出这一困境?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❼ 英国殖民印度两百年,为何印度对英国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痛恨

对于侵略者,几乎每个国家都是深恶痛绝,但有个国家却对曾经的侵略者英国不那么痛恨,甚至有的还有那么一丝感激,这个国家就是我国的邻居之一印度。

翻阅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印度最早被殖民统治,还要追溯到17世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殖民者并非是英国,而是早期的海上霸主葡萄牙与荷兰。

直到18世纪之时,英国借助工业革命之势崛起,此后萌生了吞并世界的野心,而对于印度这个西方人眼中一直的宝地,它自然是不会放过。当时的葡萄牙与荷兰都已经衰弱,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法国,但法国显然不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英国的对手,在经历了一番权力角逐后,英国取得了在印度的掌控权,此后一统治就是二百年光景。

其实在此之间,印度人也从未放弃过对英国人的反抗,比如1857年曾在章西女王领导下爆发了着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不过这场起义虽声势浩大,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场长达两年的反抗斗争最终以失利收尾。而英国在吃了这次亏之后,废除了印度公司,再次加强了对印度地区的直接管辖。此后,印度虽小争端不断,但显然都是无济于事,直到二战后,英国在实力下降严重,无力东顾印度之时,印度这才乘机得以实现国家独立。

而从上文这段印度屈辱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印度被英国占领时间很久,还有就是曾经多次起义反抗过。这两个信息相当明确地告诉我们,印度对英国统治是有不满的,所以按道理来说,他们对英国人应该会是恨之入骨,那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让印度人后来对英国会更多是令人咋舌的感激之情呢?

其实总的来说,这是因为在英国人离开了印度之后,印度人才发现,英国在这将近200年的时间里虽然使用残酷的殖民统治压迫过印度人,但凡事都有个利弊,英国的统治对印度还是有不小的好处的——慢慢的,印度也在一直蜕变发展,英国在带来灾难的同时,带来了统一,更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与认知,我们用一个常见名词概括,那就是近代化。

接着是工业,当时经历工业革命不久后的英国,带来自己印度殖民地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工业流程与仪器,虽然当时英国人将其带来印度的目的除了方便发展经济,还有出于先进工业国家向落后农耕国家的炫耀,但即便是这样,印度的工业能够成为一套完整体系依旧是离不开英国,虽然当初的英国并不是出于所谓的好心。而得益于这个英国帮助所建立的工业体系,印度如今的纺织业与精密仪器才能够如此之出色。

二、说完了最为直观的表现,我们再来讲讲深层面的,深层面的文明自然是体现在政治体系之上。如今的印度在政体之上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为议会民主制,而不管是联邦,还是议会都是原本英国那套。虽然说这是曾经英国人为了方便自己殖民统治而做的,但是,这些确实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印度的文明近代化进程。

总结

总的来说,虽然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了200年时间,但是在英国的无意帮助之下,印度这个多民族国家居然相对简单的实现了统一,而印度带来的近代文明化(包括近代基础设施、近代制度)更是让印度受益匪浅。

而由于印度的近代化是英式的近代化,这种大环境下所选拔出来的印度领导阶层自然也是更加看好英国,或者说对英国有认同感,毕竟没有英国的体系,或许就没有他们的今天。英国为印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框架,作为印度的主体领导阶层又是认同英国,所以印度对英国更多是感激也就不难理解了。

❽ 古印度文明产生的缘由 经济文化 政治 及社会发展

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地方。数千年前,由于季风的影响,印度气候干湿周期明显,特别适合粮食作物生长,所以5000年前达罗比荼人就发展出成熟的农业文明,考古还证实发展出发达的城市文明。4000年前,一只北欧人或称高加索人侵入印度,奴役了当地人。为了保持血统纯净,将达罗比荼人降为首陀罗或奴隶,自己则称自己为战士和祭祀。所以印度一开始以人种特征后来演化成职业特征的种姓制度一直延续了4000年。
带来了多神教,和欧洲的表亲一样,印度的神一点都不厉害,经常可以被人役使,只要念出正确的咒语,而自己是婆罗门,就可以把神幺来喝去。而且雷声因陀罗就相当于宙斯和朱佩特。
遵循祖先传下来的“奥义书”,有四部吠陀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主要特征是相信灵魂不灭和相信轮回和梵天(不生不灭永恒状况)。同时距今2000年前后印度人释迦摩尼发明了佛教,信奉佛教的阿育王第一次统一了全印度并且把佛教推广到全印度。释迦摩尼和孔子几乎就是同时代的人。
法太高深,对于知识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印度(只有刹帝利和婆罗门有权力学习文化)最终还是消亡了,也可能和外族入侵有关。由于印度半岛向西向北几乎没有天然屏障,而且北欧人习惯生活在小城邦国家里几乎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所以经常被外族入侵。第一波应该就是旁边的伊朗人,伊朗是从中国呆不下去的大月氏建立的。是西亚一个强大的力量。伊朗人入侵带来了摩尼教和琐罗亚斯德教。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也轻易的占领过印度,并且把整个近东和西亚印度变成希腊化国家。最主要体现在文化上是雕塑。被称为希腊式雕塑。后来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甚至发源于中国东北的通古斯人(阿富汗人)反复占领印度,把伊斯兰教传遍了大半个印度。所以到了后期,印度民族主义者恢复了婆罗门教,而小乘佛教只保留在斯里兰卡。大乘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又通过中国传到尼泊尔,越南,缅甸,泰国。反过来差点传回到印度本土要不是孟加拉伊斯兰教隔着。英国人进入印度时印度大大小小有数百个小邦国,大部分统治者都信奉伊斯兰教,基本群众信奉印度教。印度人数学天赋好,发明了数字零,对大数有执着的偏好,神话中大多数以数量庞大作为神力大小,动辄十亿百兆的说话。英国人统治印度时把英语变成印度的官方语言,所以印度的知识分子现在的大学生说英语比本民族语言流利。本民族语言太多太杂,适用人群太少没法交流。现在的梵语基本是独立以后新造出来的,根本不是历史上的梵语。印度最大的文化成果就是发明了佛教。而且对其他民族的宗教影响甚广。例如有人说中国回族信奉的伊斯兰教苏菲派,也是受印度文化启发下发明的,一度影响到整个伊斯兰世界。苏菲派的两大特征,一是苦修,二是教众可以直接和上帝(安拉)通话(冥想),印度宗教特征明显。而且苏菲派对基督教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基督教宗教改革的重要思想渊源。路德教,加尔文教及新教都讲究废除复杂的教阶和教会体系,教众可以用本民族语言直接和上帝对话,明显具有伊斯兰教苏菲派特征。甘地用非暴力不合作把英国人赶跑之前,英国人使坏,煽动印度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对抗,掀起了大规模宗教斗争,企图在国际社会造成没有了英国管理印度人成不了事的印象。最后索性煽动成立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独立成两个新国家,把穆斯林都弄到这两个新国家里,中间的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夹在中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古代的印度。印度50年代通过武装占领把一个靠近中国的小国不丹吞并,我国数十年都不承认这种吞并。而且不丹不但历史上是中国的属国,而且宗教上信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印度就不是一种宗教,最近又频频插手斯里兰卡事物,把信奉佛教的原住民猛虎组织打成恐怖组织,而扶植以印度移民后裔信奉婆罗门教的斯里兰卡当局提供援助。对尼泊尔也是虎视眈眈,所以尼泊尔人非常恐惧印度,最近推举尼共毛派成为执政党。当代印度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尤其是纳斯达克电子创业版上市以后,上市电子化企业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不约而同把富余资金投到光缆建设上来,所以印度非常幸运,信息化泡沫时的过量投入,变成现在独特的带宽优势。现在印度的计算机行业特别发达。听说外包服务和软件产品大多是印度人在干。真正印证了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介绍的“穷国和富国在信息化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观念在印度得到实施。所以长远看,只要印度不打仗,超过中国几乎是早晚的事。

❾ 被英国殖民两百年的印度,怎么对英国不痛恨反而感激

对于侵略者,几乎每个国家都是深恶痛绝。

但有个国家却对曾经的侵略者英国不那么痛恨,甚至有的还有那么一丝感激,这个国家就是我国的邻居之一印度。




翻阅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印度最早被殖民统治,还要追溯到17世纪。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殖民者并非是英国,而是早期的海上霸主葡萄牙与荷兰。


而由于印度的近代化是英式的近代化,这种大环境下所选拔出来的印度领导阶层自然也是更加看好英国。

或者说对英国有认同感,毕竟没有英国的体系,或许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英国为印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框架,作为印度的主体领导阶层又是认同英国,所以印度对英国更多是感激也就不难理解了。

❿ 大多数史学家认为是英国的殖民使印度从四分五裂走向统一 而印度人认为即使没有英国人印度也能统一而印巴

这个要从印度被英国侵略变成殖民地国家前期说起,
——1 那时印度从整体上还是一个国家(被当时国家所认可),但其有十几个松散的邦国所组成。因为印度是一个佛教文化很重的国家(后期衍化印度教),教义就是国家法典,至高无上,可同时印度教又分为很多分支,每个邦国内都有自己信仰的教派。故而其很分散。
2 当时印度外围的确有不同的小邦国不跟印度玩,即不属于印度。
英国侵略印度后,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归属东印度公司管辖,出于利益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其他小邦划进印度。所以说大多说史学家认为英国的殖民时期使印度从分裂走向统一。
——印度人认为没有英国人,印度也能统一印巴。其实这句话 含有两个意思:
1 印度可以自己实现对内部邦国的统一。
2 正是英国的殖民,使印度分裂成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于殖民地独立前英国做了手脚使之分裂为三个部分)。至今部分印度爱国之士仍对此恨恨不已。

阅读全文

与英国进去印度时有多少邦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泗水至占碑多少公里 浏览:843
极兔国际在越南怎么样 浏览:123
意大利语我什么都没有了 浏览:839
印度有一块大洋叫什么 浏览:473
中国有多少颈椎病患者 浏览:284
十条印尼盾是多少钱 浏览:514
英国有什么免费看球网站 浏览:725
为什么英国能成为世界大国 浏览:804
越南与太原有什么区别 浏览:741
印尼巴士怎么改小车 浏览:441
中国与英国的时间差多少 浏览:914
英国电影哪里能看 浏览:983
意大利电视台怎么看 浏览:253
印度钱币和哪个国家一样 浏览:252
印尼买什么奢侈品便宜 浏览:871
英国秦始皇活了多少岁 浏览:94
伊朗人为什么会说英文 浏览:62
印尼额温枪执行什么标准 浏览:324
渔船撞越南之后怎么处理 浏览:44
英国怎么有核弹 浏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