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一战英国为什么害怕德国

一战英国为什么害怕德国

发布时间:2022-06-15 03:49:24

Ⅰ 为什么德国是一战罪魁祸首

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殖民地法国主要殖民非洲 但是一战爆发之前国力羸弱而德国是新兴殖民国家 在非洲和中东主要与法国竞争殖民地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与英国竞争殖民地法国与德国陆地接壤 两国爆发过普法战争 法国失去了本土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由于战败 法国在国际关系中与德国相比处于劣势 一战前基本采取守势 寻求盟友一起制约德国而英国与德国隔海相望 双方主要在海军上进行军备竞赛 力求海军实力胜过对方 同时英国由于而陆地上不敌德国支持欧洲大陆上的反德国家 比如法国 有效的制约了德国 在国际关系中 英德处于实力相当的竞争状态大致关系是:德国打击法国 追赶英国 法国向英国求助 寻求机会复仇 英国惧怕德国,支持法国。

Ⅱ 一战前,德国为何敢跟海军第一强国英国叫板

英国,最早实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不仅有了更高的科技,并且因此爆发了一场革命,使得英国获得脱胎换骨般的升级。这让英国有了更多的实力去海外扩展殖民地。在一战爆发以前,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英国也成为人类史上,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大的帝国。为了维护这些殖民地,英国又建设了一支世界水平最强的海军。

图中有颜色的区域,就是大英帝国控制过的殖民地

每当英国人提起这段经历时,都是满脸的骄傲幸福。面对这么强大的英国,德国为什么没有在一战前将它拉拢为盟友,反而主动跟它叫板开战呢?

这跟德国的一段历史有关。德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历过一段非常分裂的时期。那时候的德国被称作德意志邦国。最多的时候,一个联邦内,由几百个小公国组成。这些小公国互相征伐不断。当时欧洲大陆都普遍认为,德意志邦国支撑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英、法等过蚕食干净。可谁也没想到,德意志邦国中,一个叫普鲁士的王国开始以强硬态势崛起,吞并了其余的小公国,迅速将这些国家融合起来,成为后来的德意志帝国。

当时德意志帝国的首相俾斯麦考虑到德国实力有限,法国又对德国抱有极大仇恨。于是,便推出了联俄、联英的外交策略,主张不对外扩张,避免跟这些国家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图为俾斯麦

当时的德国跟英国之间,关系非常友好。而德国也利用了这段发展时期,积蓄实力,成为在经济实力上,欧洲最强,世界第二的优势地位,仅次于美国。在工业上,德国依靠鲁尔工业区这颗大心脏,完成工业输血。再加上德国工业以严谨着称。在国外订单上,也比其他欧洲国家口碑更好。

图为鲁尔工业区老照片

俾斯麦下台,德国威廉二世上台后。这位新皇帝看到德国已经拥有的财富,开始想大展手脚。他甚至提出过,德国的首都柏林,应当成为“世界的柏林”,可见他的雄心壮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始改变过去的策略,主张发展海军,不断对外扩张,以完成自己要达到的愿望。

不过,这个做法很快让德国跟英国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因为英国的主要经济命脉来自海外的殖民地。而当时全世界的殖民地开垦,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如果德国这时候强势进入,必然会挤压英国殖民地的空间。甚至可能夺走英国的殖民地。这让两个国家之间产生了利益上的裂痕。

更加火上浇油的是,德国在外交上,对英国还做了很多失礼的事情,这让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渐行渐远。虽然英国跟德国的皇室,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威廉二世的表亲,就是英国的国王。但依然无法挽回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图为威廉二世

前面讲到了,当时德国的实力确实够强,再加上德国对外扩张的愿望。让德国有底气,也有理由的跟英国叫板。而英国在德国叫板后,会迅速回应,除了因为要保住自己的殖民地,还有以一个原因在于,英国“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具体做法就是,英国会跟其他较弱的国家联合起来,一起对付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国家。德国的叫板,英国的回应,其他国家为了挽回自己利益的参与,最终导致了一战的不可挽回。

Ⅲ 一战时德国和英国相互对抗的目的何在

经济及工业化发展催促着当时各国政府争夺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应地及市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便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法国的既得利益有所冲突,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发加大。

Ⅳ 德国跟英国为何一直不对付

众所周知德国在上个世纪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而英国在两次战争中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德国的主要对手,并且在德国具有优势时依然选择了抵抗,并且每次都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那么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选择跟英国开干呢?

一战时的德军

而二战时德国进攻英国自然要报一战战败的一箭之仇,不仅如此,法国、比利时、荷兰、俄国、波兰等国都成为了德国进攻的目标,这些国家也大多成为了德国在二战期间征服的国家。但由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有英吉利海峡阻隔,最终德国也没有征服英国,反而使其挨过了那段最残酷的战争岁月。

Ⅳ 一战后法国主张严惩德国,为何遭到英美两国极力反对

1918年一战结束,法国所在的协约国阵营取得胜利,但是最早加入战争的法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法国军队伤亡超过600万人,北部省份作为一战主战场被打成一片废墟,可以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因此一方面为了补偿自身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是害怕德国再次崛起,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严惩甚至于肢解德国,但在英美两国的阻挠下,法国的图谋没有得逞。只能说协约国阵营就是个利益联盟,当大敌德国倒下后,英法美这三个盟国为了争权夺利自然拆伙了。



巴黎和会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会议,看似满足了各方的期望,但在英法美三方博弈下,任何一方的图谋都没有实现,和稀泥一样的《凡尔赛条约》留下了大量漏洞和矛盾,埋下了二战的火种。

Ⅵ 英国与德国的矛盾真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矛盾吗

是的
德国自从俾斯麦下台后,外交开始转向所谓“世界政策”、开始大规模海外殖民,把自己的战略目标定为获取世界霸权,威廉二世还授意提尔皮茨搞“大海军”,这无疑对英国的海上利益造成了极大威胁,而且在外交上德国也由于判断失误导致和英国关系恶化,英德矛盾也难以调和。
换句话说,德法矛盾主要是两国对欧陆霸权的争夺、而英德矛盾主要是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Ⅶ 一战早期的英国战斗机为什么无法对德国轰炸飞艇构成威胁

早期,英军的飞机由于夜战和子弹问题的确没法与飞艇对抗,但后期这些技术问题解决后,在英国上空基本就看不到德国的飞艇。

分享长文:

1916年10月1日,晚上。德意志帝国海军L-21号飞艇,正以40节的速度,在中英格兰空气稀薄的高空如同鬼魅一般地无声飞行,下面是诺福克郡广袤的绿色牧场和黑暗森林。4台迈巴赫汽油发动机推动着它那庞大的身躯驶出了云层。了望室中的库特·弗兰肯伯格艇长向南方望去。70英里之外,伦敦上空眩目的探照灯光柱捉住了另外一艘德国飞艇。L-21号再次驶入几缕淡云中。再次驶出时,库特艇长又发现了另外一艘同伴,喷射出冲天的火柱,在夜色中如同一支光亮的火炬,向地面徐徐地坠下。一个艇员拿出相机,对准这艘向地面坠落的火焰之船拍了几张照片。库特和他的手下们都确认了又一艘德国飞艇的损失。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坠毁的飞艇是德国的飞艇王牌——德国海军L-31号飞艇,以及艇长海因里希·马蒂。他和他的王牌艇员的阵亡,对德国的飞艇作战影响意义深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德国的齐柏林公司所建造的飞艇,按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可以认为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奇迹之作。每艘飞艇都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音,推动着一艘艘德国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的时候,就肯定会象被符咒抓住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 另外一方面,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则是一个丑陋的新生儿,只能搭载一到两个人。飞艇则可轻而易举地搭载数吨的物品。比起如同恐龙一般高傲地雄踞天空的飞艇,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是些不起眼的、无害的小哺乳兽。

在战争爆发后,德国陆军和海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飞艇舰队。德国海军通常使用齐柏林公司制造的铝制龙骨的飞艇,编号为L(德文飞艇,Luftschiff)开头。德国空军的飞艇则通常是由舒特-朗茨(Shutte-Lanz)公司制造的木制龙骨飞艇,编号为SL。SL型飞艇因为重量问题而没有被德国海军接受。无论海军还是空军的飞艇,在开战后都开始执行轰炸英国的任务,以图从空中摧毁英国的工业基地,打击英国的士气。1914年8月5日夜,Z—6号齐伯林气艇成功地轰炸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8月26日,德国飞艇对安特卫普实施了一周的轰炸,8月30日空袭了巴黎。1915年1月19日,德国飞艇开始轰炸英国本土。这种对于己方的军事手段过于自负的思想,对于20世纪初欧洲各大强国以军国主义为圭皋的总参谋部官僚们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就象同时代的“无敌大炮”,“不沉战舰”,德国军方天真地认为,齐柏林飞艇是他们手中的一门终极武器,飞艇一出,无往不胜,无坚不摧,诸国降伏。当然,以一战爆发时尚幼稚得可怜的飞机来说,也没有力量去阻止飞艇的光临。能够在夜间作战的飞机几乎没有,而一般的飞机就是发现了飞艇,唯一能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在它的粗厚外皮上戳两个小洞洞。当时唯一能够阻止这些德国空中猛犸去英国表兄家串门的,就是北海上空变化无常的天气。这些飞艇通常在傍晚从德国本土的库克斯港、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等处基地起飞,华灯初上的时候到达英国上空。英国城市的路灯和房屋里面透出来的灯火是它们最好的路标——“灯火管制”一词当时还未出现。扔下搭载的危险货物之后,它们掉头东飞,于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德国。1915年1月19日,德国的齐柏林飞艇第一次从1500米高空空袭了东英格兰。5月31日,德国陆军LZ-38号飞艇在林纳茨上尉的指挥下首次空袭了伦敦,炸死7人,炸伤31人。6月7日凌晨,LZ-37号飞艇在法国加莱附近被皇家空军飞行员用6公斤的小型炸弹击落。10月20日,德国陆海军又有11艘飞艇去轰炸伦敦,但是其中3艘毁于风暴。

到1916年,德国海军有两种型号的飞艇。从L-13到L-24是旧式飞艇,构成了德国远程空袭的主力。更新的是L-30系列飞艇,编号从L-30一直到L-34。德皇和德国总参谋部对这些飞艇寄予厚望。它们不是老式齐柏林飞艇的简单改进,而是全新的设计。这些新飞艇尺寸庞大,容积达1,589,000立方英尺,可以装载更多的炸弹。但是在速度和爬升高度上,它们并没有超出其前辈很多。不过以当时的防空力量水平来看,它们倒也不需要很好的飞行性能。德国人当然没有幻想英国人会乖乖地待在地面上挨炸。不过即使英国的飞机把齐柏林打成筛子眼儿,它们也能勉强支撑着飞回德国——当然,需要冒着一些危险和麻烦。为了减少麻烦,所以加大了气囊容积,提高了它们的提升力。打出很多小洞洞固然不好,但是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引爆齐柏林飞艇气囊中的氢气。不幸的是,不久英国人就想出了这个主意。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齐柏林飞艇空袭
在1916年夏天,英国人研制多年的三种机枪子弹正式列装使用。其中的两种,名字分别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为"Pomeroy"和"Brock",是高爆子弹。另外一种,“白金汉”,是填充白磷的燃烧弹。这些子弹如果单独一种拿来向齐柏林射击,效果有限得很。但是把它们混合起来之后,则变成了一种致命的武器。那些高爆子弹打穿飞艇的氢气气囊,让逃逸出来的高纯度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再由燃烧弹将这一大团混合气体引爆。这种混装子弹成了对付德国飞艇最有效的武器。飞艇一旦被这种子弹击中,通常不能幸免。曾经目睹过德国飞艇坠毁的人说,夜空中熊熊燃烧的飞艇照亮了整个天空,如同供奉诸神的火炬一样,缓缓地向地面落去,场面极为壮观。由于对齐柏林飞艇的袭击束手无策,英国一度民心士气低落。现在皇家空军找到了雪耻的手段。

秋季任务

在1916年夏天,新的L-30型飞艇开始加入德国海军的空袭部队。德国飞艇部队长官彼得·施特拉塞(纳粹德国的第二艘齐柏林级航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策划集中手头的所有飞艇,对英国搞一次倾巢出动的空袭。他坚信,德国飞艇部队倾倒在英国目标上的密集炸弹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场战争。齐柏林飞艇是德国的战争宠儿,人们狂热地崇拜这些巨大的机器,每次对英国的空袭总能赢得全德意志帝国的一片举国欢呼鼓噪之声。英国人则是对这些打不到、够不着的东西恨之入骨,以至当一艘德国飞艇因机械故障坠毁在海中的时候,附近的一艘英国拖船无视海员们“救助遇难者”的通则,坐视德国艇员们被海水淹死。

L-30型飞艇服役后,德国展开了对英国进行大规模飞艇队空袭的战役。在此之前,空袭英国的飞艇都是单枪匹马,炸了就跑。对英国的第一波攻击有三次,发生在7月31日、8月2日和8月8日。德国飞艇队夜间抵达英国上空,轰炸目标,然后在第二天清晨返回德国的基地。无论从战果还是飞艇数量上来看,这头三次攻击都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以前一样,在漆黑夜色下,这些飞艇上的乘员高估了自己的战果,甚至连扔在海里的炸弹溅起的浪花,都认做了爆炸的房屋工厂。不过另外一方面,它们也没有遭到英国有力的还击和拦截。可以算是傻人有傻福吧!

第二波攻击开始于8月24日。9月2日进行了第二次攻击。这两次的规模比以前大得多。9月2日那次空袭,德国海军的12艘飞艇,L-11, L-13, L-14, L-16, L-17, L-21, L-22, L-23, L-24, L-30, L-32 和SL-8 在傍晚从基地起飞,同行的还有4艘陆军的飞艇:LZ-90, LZ-97, LZ-98和SL-11。这16艘飞艇一共携带了32吨炸弹。

德国陆军的LZ-98号飞艇在艇长恩斯特·莱曼的指挥下,从格拉夫桑德的泰晤士河口上空进入英国。莱曼后来曾担任着名的LZ-129兴登堡号飞艇的艇长。在确信到达伦敦东区船坞上空后,他投下了炸弹,然后调头向东北飞去。在途中,他们遇到了皇家空军少尉威廉·罗宾逊驾驶的一架驱逐机,但是LZ-98很快就钻进了云层里。

LZ-90号飞艇从弗林顿上空进入英国,轰炸了哈弗希尔。威廉·施拉姆指挥的SL-11号从正北方向飞到了伦敦上空,轰炸了伦敦近郊的圣奥尔本地区。它被安装在芬斯伯里和维多利亚公园的探照灯抓住了。SL-11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探照灯,正在向北逃脱的途中,遇到了刚刚让LZ=98从手中溜掉的罗宾逊少尉。罗宾逊从后面接近这艘灰色飞艇,向它发射了两个混合子弹夹,但是没有看到丝毫击中目标的迹象。罗宾逊调头再次接近SL-11,瞄准飞艇侧面发射了第三回合。这一次,罗宾逊看到飞艇内部似乎有一丝亮光,紧接着变成一团迅速扩散的火焰,引燃了飞艇外面的蒙布。几秒钟之内,SL-11号飞艇就变成了一支照亮天空的明亮的大火炬。它熊熊燃烧着,缓缓坠向考夫雷村的场面,不仅让全体伦敦市民饱了眼福,而且也被后面陆续到达伦敦的那些德国海军飞艇看见了。在SL-11坠毁的时候,埃里希·萨默菲尔德上尉指挥的L-16号飞艇离它才不到一英里远,犹如夜幕下的布景一般被燃烧的SL-11号映衬在夜空里。这引起了盘旋在附近的英国飞行员很大的兴趣。萨默菲尔德下令全部发动机开足马力,稀里哗啦扔下全部炸弹,然后拼了老命往北跑,在英国飞行员到达之前跑出了火光的照耀范围。30英里以外,L-21号的艇长弗兰肯伯格艇长目睹了SL-11被击毁的全部过程。他和他手下30名小伙子全都看见了南方的两艘飞艇,英国飞机围绕着其中一艘飞来飞去,然后就是火光和爆炸,之后一架英国飞机(罗宾逊少尉)发射了红绿两色信号弹。其他的德国飞艇都象L-16号一样匆匆忙忙扔光了炸弹,然后调头东窜。一共17吨优质的德国高爆炸弹被扔到了英格兰乡下肥沃松软的土壤里。这次轰炸给英国造成了21000英镑的损失,德国则付出了16条人命和一艘价值93000英镑的飞艇。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齐柏林飞艇空袭
第三波攻击于9月23日开始。12艘德国海军飞艇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从德国的库克斯港基地起飞。海军的艇员们还沉浸在对三周前SL-11被击落的可怕回忆中,飞向英国的旅程笼罩在一片不祥的阴影下。但是艇长们自信得多——SL型飞艇是木制龙骨,而一个出色的海军飞行员可以娴熟地驾驶他的真正的齐柏林飞艇躲开英国人的攻击。飞艇队中新型的L-30级飞艇在L-31号艇长海因里希·马蒂的带领下,在北海上空转向正南方,驶向英格兰海岸。他们的航程要穿越防空火力最为密集的伦敦地区上空。其他比较小的旧式飞艇, L-13, L-14, L-16, L-17, L-21, L-22和L-23,则直接飞向英格兰中部的米德兰郡——这支队伍中,只有L-17号在诺丁汉的轰炸取得了一点可怜的战果。阿洛伊斯·包克指挥的L-33号头一个到达英国首都上空。他的炸弹大多丢在了泰晤士河河弯和斯特拉特福德。地面发射的一发炮弹穿进了艇身,造成了一些结构损坏,但是没有引爆飞艇。投弹结束后,L-33号清空了压载的沙包和水袋,以每分钟800英尺的速度急速上升到飞机飞不到的高空中,放出了烟幕,然后准备逃回德国——一次完美空袭似乎就要完成了。但是不幸的是,它遇到了一架英国战斗机,又挨了几梭子混合燃烧弹。吓破了胆的包克上尉下令飞艇立即着陆。他们降落在埃塞克斯郡的乡间。德国飞行员引爆了降落成功的飞艇,然后乖乖地向赶来的英国人投降了。

一小时以后,凌晨12点15分,马蒂指挥的 L-31来到了伦敦上空。马蒂向国内报告说,他发现东方有一艘在地面上燃烧的飞艇(L-33号)。马蒂在斯垂特汉姆、布瑞克斯顿和肯宁顿上空盘旋游弋,把大多数炸弹丢在了那里的公路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伦敦。1点15分,他发现在伍尔维奇的地面上有另外一艘飞艇。这是维尔纳·彼得森上尉指挥的L-32,也正在地面上猛烈燃烧。马蒂给国内的报告简明扼要,但是他无法阻止艇员目睹这幅场面,并造成心理创伤。

L-32号在北海上盘桓了大约一个小时,才驶入英格兰内地。彼得森发给国内的最后一则消息内容非常混乱,但是后来分析, L-32发生了引擎故障,在修复之前一直在空中来回兜圈子。它在排除故障、于泰晤士河上空驶出云层后,立刻就被英国飞行员发现了。伦敦东区的地面探照灯也集中到它的身上,向飞行员指示这个大靶子的位置。彼得森大概意识到了他面临危险处境,因为他迅速地扔光了炸弹和压载物,并且调头向北海方向飞行。弗雷德里克·索维利少尉驾驶着一架 BE2c 4112 双翼机飞向这艘被探照灯照得光辉灿烂的庞然大物。和罗宾逊少尉一样,索维利飞了四个来回,射光了整整三个弹夹,直到看见火光破过L-32的织物蒙皮喷射出来为止。L-32里面上百万加仑的氢气象火焰喷灯一样地喷射出火球,徐徐坠向地面。艇上全部人员遇难。L-32起火之后,索维利发射了一枚红色信号弹,然后降落在一家农场的草地上。皇家海军的情报人员最先出现在那里,不顾氢气爆炸燃烧的火焰和高温,在铝合金龙骨和残骸中穿来跑去。作为报酬,他们从火焰中抢救出了一本违反保密规定带上艇的德国海军密码本。没人知道彼得森为什么允许这本密码本上艇。这真是送给皇家海军密码破译人员的天赐礼物。

L-32和L-33的坠毁对德国飞艇部队的士气影响很大。陆军的菜鸟飞艇被击落是一码事,而两个海军的飞行老手、全体乘员和两艘崭新的新式飞艇在同一个晚上被击落要严重得多。两天之后的另外一次空袭,原定指挥L-23的甘策尔上尉因为其古怪行为而被临时免职。在出发前,他的勇气丧失殆尽,于是被留在了地面,送回水面舰艇部队服役。霍斯特·冯·巴特勒指挥的L-30号小心翼翼地靠近了海滨城市克雷默,把炸弹全部扔进了海里,然后调头返航。这次空袭中唯一的闪光点是,马蒂指挥的L-31大胆地轰炸了朴次茅斯海军基地,一个齐柏林们以前从来没有光顾过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地面探照灯光过于猛烈,马蒂把炸弹扔在了港口区,而不是重要得多的海军船厂。英国人从无线电讯号中得知在他们头顶上盘旋的是着名的“卤莽马蒂”,不禁为轰炸的场面没有想象那么猛烈而诧异,因此一致认为这只是马蒂的一次侦察飞行。这也算是英国人对他英勇善战精神的一种肯定吧。

第三波攻击的最后一次空袭发生在1916年10月1日。11艘飞艇从德国出发,只有两艘L-30型获准轰炸伦敦。L-30再次报告说击中了目标——和以往一样,甚至都没能给英国乡村的土地草场留下点弹坑之类的纪念。L-31从东北方向抵达伦敦上空,在马蒂的命令下关闭了发动机,企图静悄悄地飘过那些竖起耳朵聆听“嗡嗡”声音的探照灯操作员。凌晨0点30分,马蒂重新开启发动机,马上被下面的探照灯笼罩了起来。四架英国战斗机朝他飞过来。在地面开火的同时,马蒂扔下了所有的炸弹,然后向西边飞去。他几乎已经逃脱了。这时,皇家空军的邓普斯特少尉驾驶着飞机从他身下飞过。邓普斯特马上掉过头来,将一梭子混合燃烧弹打进了L-31的龙骨。突然,一条红色的火龙从它的鼻子里喷射出来。L-31如铅棰一般地垂直落下,几乎将邓普斯特和他的飞机一起带到地府去。邓普斯特驾驶飞机侧翻了好几个跟头以图规避,燃烧中的德国飞艇擦着他的鼻子向下坠落。L-31坠毁在波特斯巴尔。当地农民飞快地跑到现场。他们发现在熊熊燃烧的飞艇旁边,地上躺着一个人,全身没有烧伤。发现的时候他还活着,但是不久就死了。他的身份识别牌上刻着: "Kaptlt. Mathy. L31"

在1916年10月1日早晨之后,德国海军的飞艇再也没有象以前那样光临大不列颠的上空,取得一定战果而不受丝毫损害。在1917年和1918年服役的所谓"Height-climber"新式轻型飞艇升限比英国飞机高得多,但是牺牲了有效载荷和续航力,而且高空投弹的精确性极低,德国飞艇象火炬一样在夜空中坠毁的场面又对打击英国民众的士气一点负面影响也没有,这些都已经失去了当初决定轰炸英国的意义所在。海军的飞艇部队逐渐移交给海军舰队作为侦察手段,以及政府用来宣传的武器而使用。德国飞艇部队的指挥管彼得·施特拉塞,于1918年8月5日亲自率领齐柏林飞艇最后一次空袭伦敦,在空袭中被击中坠毁而亡。

自1915年1 月19日至1918年8 月5 日,德国出动飞艇208 艘次、飞机435 架次对英国实施空袭,其中飞机空袭52次,飞艇空袭5l次,投弹约300 吨,造成约1300人死亡,3000人负伤。约有80艘飞艇毁于协约国的炮火和风暴。

Ⅷ 东德并入西德,最反对的为何是英国

真实原因有三点,第一,重蹈覆辙,英国害怕德国合并以后过于强大,德国将会重新走上一战和二战的套路,第二,地位不保,第三,欧洲势力均衡,东德并入西德将会影响到英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因此英国成为东德并入西德的最大阻碍。

在日不落帝国,英国开始衰落以后,企业全球霸权的实力不在为此,欧洲执行大国军事的政策,英国已是独木难支,只能放弃了,如果,如果德国合并启示力必然会影响到英国的主权领导地位,也是英国成为东德并入西德最大的反对者。

Ⅸ 一战中,英国的战列舰为什么不敌德国的战列舰

拜托啊,在日德兰大海战中,英国人损失的是战巡,英国战列舰,尤其是第五分舰队的,四艘女王级一出来,德国人扭头就跑
损失的3艘战列巡洋舰(1.9万吨的战列巡洋舰“不屈”号,2.635万吨的战列巡洋舰“玛丽皇后”号和1.7万吨的战列巡洋舰“无敌”)
根据之后的分析,认为是英国人为了追求速度,将大批弹药放在炮位上(违反操作规章),结果被引爆了,产生了事故

Ⅹ 一战协约国拥有绝对优势,为何不占领德国全境

政治的黑暗总是超出普通人的理解。简而言之,尽管德国和盟国在一战中是对手,但盟国——法国,德国,美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议程。德国战败后,英国、法国和美国对德国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英国,法国和美国不愿意把德国逼得太紧。毕竟,打败德国的关键就是镇压它。他们不必和德国成为死敌。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碰碰运气,我们还会再见的”.显然,欧洲人也明白这一点。当然,德国确实被过度刺激了。经过三国之间的妥协,达成了共识。但共识既没有削弱德国,也没有平息它。这导致了二战被德国重新打响。法国后来对德国强加了沉重的战争赔款,并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园和一些工业城镇。英国首相乔治敏锐地意识到,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招致德国的强烈反对,这对长期和平不利,而英国的贸易伙伴德国,对德国也不利。所以英国只是同意瓜分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还有英国人为了不引起德国逆反心理。战后,他还资助德国重建国家。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不是世界的领导者,远在欧洲的德国也没有多少危险。

所以美国没有对德国实施过度的制裁,相反,威尔逊总统认为,为了避免激怒德国寻求报复。美国不应该冒犯德国太多。更重要的是,美国和英国还想利用德国对抗羽翼未丰的苏联。所以英国,美国和法国,并不打算彻底消灭德国。各国利益之间的第一,并不是说他们与德国没有争端,即使有争端,基于三个国家的利益,英国,美国和法国不会摧毁德国

阅读全文

与一战英国为什么害怕德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有多少颈椎病患者 浏览:284
十条印尼盾是多少钱 浏览:514
英国有什么免费看球网站 浏览:725
为什么英国能成为世界大国 浏览:804
越南与太原有什么区别 浏览:741
印尼巴士怎么改小车 浏览:441
中国与英国的时间差多少 浏览:914
英国电影哪里能看 浏览:983
意大利电视台怎么看 浏览:253
印度钱币和哪个国家一样 浏览:252
印尼买什么奢侈品便宜 浏览:871
英国秦始皇活了多少岁 浏览:94
伊朗人为什么会说英文 浏览:62
印尼额温枪执行什么标准 浏览:324
渔船撞越南之后怎么处理 浏览:44
英国怎么有核弹 浏览:41
去越南做奶茶怎么样 浏览:731
数字化怎么讲中国历史 浏览:698
中国疫情冠状肺炎多少例 浏览:394
为什么意大利是鼠疫传播途径有哪些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