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首相权利那么大,为什么不推翻女王,自己做国王啊
看简单了。王室权力不小。
首先,英国社会等级森严,主仆有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马岛等等英国属地,土地的百分之60属于贵族阶层,海外都是名义上的属地,但是英伦三岛的百分之70土地可确确实实有百分之70多属于贵族。几百上千个贵族阶级,把持英联邦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王室拥有很多海外属地的所有权,税收收入都是自己的。有钱就有资本,作为贵族阶层的头脑,女王自然权利不小。
其次,议会分上下已远,把持上院的归根结底还是贵族派。比如将军,军阀,财政大臣跟海军大臣,都是必须具有王室血统或者贵族血统才有资本担任,而这都是实权职位。下院则是各种民间政客的照妖镜,随便你怎么弹跳,没有爵位啥也不是,这就是画饼充饥。不见贝克汉姆拼了老命也要弄个爵位。
再者,派系之争需要有人拍板。国会议会分三党,工党是具有美国后台的地方军阀或者企业家,保守党听名字就知道是王室的传声筒并且党魁都是贵族,自由民主党才是绝对的民间各种政客投机者的活动舞台自然不怎么样。自然,议会的主要角力就是保守党跟工党的对抗,议会就是传统贵族阶层对抗外来资本势力的战场。工党大都跟王室过不去,并倾向于加入欧盟,保守党坚持维持英国传统做欧洲搅屎棍。女王倾向于维持保守党地位,比如支持卡梅伦,这样英国才一直保留英镑并且并不跟欧盟直接交易,才能维持王室与英联邦力量。
最后,就是政治。英联邦元首是女王,不是首相。女王可以分分钟解散澳大利亚政府,首相不能,没这权力。维持英联邦地位跟经济流通,维持英镑地位,维持英伦不分裂(苏格兰独立等等问题)这些大事,都需要女王来维持。
㈡ 英国女王既然没首相权利大,女王的存在能给英国带来什么为什么不废除英国女王,她的存在有什么 意义
英国女王作为英国的国家元首,已经没有了实际权力,在政治事务上也轻易不表态,持中立立场。这样一来女王也就变成了和平的象征,代表着英国的传统和文化,王权和相权在英国制度体系下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
此外,英国女王是英国国教的教主,是英国宗教传统的守护者,这对于维护英国的国家统一和外部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英国女王使英国外交出现了很多的缓冲地带,在英国女王在位的60多年间她见过四分之一的美国总统,五分之一的英国首相,出访过120多个国家。
(2)英国如果想废掉女王该怎么办扩展阅读
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是男人的专利,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
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
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2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
其中丹麦的玛格丽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1740~1780在位)分别被本国的史学界认为是本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㈢ 如果英国废除王室会怎么样女王还是英格兰国王和苏格兰国王的直系后裔,威尔士亲王还是女王的儿子
如果苏格兰从英国独立,唯一改变的是英国女王的头衔上会又多出一个苏格兰女王
㈣ 英国女王为什么没有废除
第一,英国女王和皇室是英国的象征,是英国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维系英国以及英联邦国家的重要纽带。英国女王不仅是英国人的女王,也是全球50多个英联邦国家的共同领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一些国家根本没有国家元首,只认英国女王。如果废除了英国女王或者停止供养英国女王,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仅英联邦成员国可能离心,威尔士、苏格兰等本土成员独立也是分分钟的事,这自然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英王室存在的政治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
第二,英国王室是一个非常尊贵、非常有素养的王室。女王和她的家族对英国是有巨大贡献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英国王室和革命者达成协议,英国王室放弃了权力,把权力让给了政府和人民,双方是有约定的,自然不能随意废除。另外,英国王室带领英国人实现了工业化,带领英国人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不管是德行还是功绩都对得起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当然,英国人也发自内心的尊重英国女王和英国王室。
第三,虽然英国政府每年支付给英国皇室一大笔经费,但这些经费对于英国政府来说,简直是九牛之一毛,而且花的非常合算。仅从经济角度来看,英国王室给政府创造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英国政府的支付费用。一方面,英国王室拿到的钱是他们该拿的,因为这些经费主要来自英国政府的土地收益。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弄丢了北美十三州,又欠了一屁股债,所以就把皇室的土地抵押给了英国政府,由英国政府替他还钱,就这样逐渐形成政府每年给皇室发薪水的局面。事实上,英国王室应得的地租远远高于英国政府给的经费。换句话说,是英国王室在养着英国政府和英国人。如果皇室愿意,完全可以收回这些土地。另一方面,英国王室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庄园、股票、酒店等资产,每年的收益足以支付自己的开销,政府给的那点钱只是英国皇室开销的零头,政府给的钱其实只是象征性的。此外,英国皇室每年也为英国缴纳了大笔的税收,还拉动了英国的旅游、文化、慈善等产业。其实,不是英国在供养皇室,而是皇室在养英国人。说到底,还是英国政府和国民赚了。
㈤ 英国为什么不废除女王,英国女王的皇冠
因为没人废得了。想做事就得靠关系,因果社会想有好的关系就得有好的名声,名声的标准通常被认定为血统。那些贵族可以无所事事坐享其成甚至不用涉政,但那些官员都得听他们话,就是在给他们打工,谁会把自己的优势给废了呢?英国女王一年要消耗国家几亿的资源,谁不想废了,但没人敢说这种话,英国首相其实完全没有权利,只要有一个伯爵级别的人发话,首相的声音就形同虚设。伯爵和以上一定是世袭的,英国的女王和国王拥有大量的人脉,可以动用军队的人去xx个别勇于抗争不知死活的家伙。即便同是贵族,若侵犯到贵族的权利一样会被做掉。所以没人敢动。看看那些王子,他们也就是敢谈个恋爱,其它什么都不敢干。英国的贵族将会在未来四百年内消亡殆尽,中国在未来四百年内可能会出现新的封建体制的机构。中国为什么取消了封建制,皇帝?那是因为皇帝是大陆霸主,当时的中国早已威严尽失,这时候再强行皇权制度会使皇权制度失去意义。另外中国有着绝对的公正,不存在什么狗屁世袭制度。
㈥ 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可以撤除英国女王
答: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法律规定保留国王,但是限制王权.到现在国王是国家元首的象征,没有什么实权.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㈦ 英国为什么不废掉国王
贵族制本来就是西方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种社会存在,这和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完全是两个概念。平等概念指的是,一个出生了的自然人,拥有和其他自然人同样受教育、享受医疗保险、受尊重和自我选择的权利,不是说屌丝应该把高帅富的爹妈干掉来保障下一代以同样的穷挫矮面貌出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阶级是有流动性的,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进入不同的社会层级。(补充两句,根据我学的政治学,任何一个现代社会都是有流动性的,阶级的问题就是允许流动的范围有多大。没有流动性的阶级最容易成为革命和暴乱的根源)
贵族则是另外一个概念。英国皇室是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家族,英国没有经历过非常彻底或者说暴力的革命,因此这些家族的根基并没有损害。二战之后,有些贵族把自己的领地和收藏捐给了国家,自己保留虚衔,和普通人一样上班下班买菜做饭。主要是因为战后贵族后代无力供养佃农和领地,因此将某些私产让渡给国家。(我认识一位温和善良每天去教堂做义工的乔治三世什么才不说呢)
至于王室是另外一种情况。英国国体是君主立宪制,也就是以君主为虚位元首,实际的行政部门也就是政府由首相领导,君主一般不过问行政、司法和立法事宜,这算是原先的君主制度向启蒙之后的民主思潮所做的让步。
社会的发展是有延续性的,正常情况下,政体应当是十分稳定的。所以我们不应当问“为什么有些国家有虚位君主”,因为人家一直都在做君主,人民没有看到什么必要的理由推翻他们。如今更加没有理由了,因为虚位君主不会造成政治影响,不管社会出什么问题都不管他们的事。我们应当问的是,“在什么条件下,人民会推翻君主/政府/元首”。
㈧ 英国女王 有实权吗 又有多大可以废除英国首相吗
没有实权,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名义上英国女王是英女王的是英国三军总司令, 女王有权废除法律和首相, 所有法律都必须有女王的同意, 首相解散国会和进行国会选举都要经过女王同意.
但是女王从来不会过分运用这些权力. 因为实际操作中, 如果违背了首相的意愿 就会引发宪政危机. 如果女王这么做了, 就是在赌究竟是民选国会的最大党的领袖民望高, 还是自己的民望高. 如果自己民望高, 达成了自己的意愿; 女王就会破坏了目前比较和谐的环境和政治平衡, 她也会卷入很多的政治漩涡. 如果她民望不够首相高, 她有可能被一举推翻; 即使不被推翻也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及使得自己很被动.
㈨ 如果英国解体,伊丽莎白女王算不算亡国之君
这个假设不具有现实性,而且对伊丽莎白女王和英国都不算尊重。
首先英国解体是在哪一个方面?是指英国遭到了其他国家的攻击导致亡国,还是指英国的政体完全改变,完全废除了君主立宪制。但目前,但目前这两种都不算现实。
而现实中,女王起到了在政治上的杠杆作用。比如最近的一则新闻是,女王同意解散英国议会。
你能够想象,在这样的前提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会成为亡国之君吗?
㈩ 关于英国女王的问题。权利的问题。
内阁的权力比较大啦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君主立宪制这种政体有:
1.国王(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国王(女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国王(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女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2.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通过的法案。
3. 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是新教徒),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优于立宪君主制,英国保留君主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残余浓厚的表现——但现在有很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比如历史学家刘宗绪、刘祚昌、唐德刚等都反对简单地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对传统的君主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应该从人文的角度重新定位君主制中君主在国民中的精神领袖作用,摈弃封建残余的不当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