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美国为什么要帮英国人打仗

美国为什么要帮英国人打仗

发布时间:2022-06-15 19:16:22

㈠ 美国的独立战争 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土地上的英国人要打英国他们自己人

美国独立战争是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战争。
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英国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詹姆士顿)。经过不断拓殖,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此外还有不少从非洲贩运过来的黑奴。他们为北美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到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造船业是主要的工业部门之一,甚至英国本土都有很多人购买这里制造的船只;中部盛产粮食,生产的小麦和玉米都远销欧洲市场;南部种植园经济盛行,黑人奴隶是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除生产稻米外,主要种植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产品一争高低。
在1756-1763年,英国与法国为争夺对北美洲的控制权,暴发了“七年战争”。英国虽然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但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
1774年9月5日~10月,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除佐治亚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奴隶主,佐治亚州因总督阻挠未参加)。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12月1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大陆会议同时还向英王呈递了《和平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贮藏军火。尽管这次大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步骤。
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三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于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但此时,战争仍未停止。
1781年,北美英军主力退守南海沿岸的约克镇。华盛顿请法国海军切断了英军海上逃跑路线,同时,指挥美法联军从陆上对约克镇实施合围。在美法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走投无路的英军最后只得投降。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美英《巴黎条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㈡ 美国打仗英国为什么要帮它

因为美国人多数是英国人的后代,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北美洲大部落入英伦之手,成为其流放罪犯之地,久而久之,繁衍至如今之模样,虽然有了独立战争之痛,但美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两国意识形态相同,而且大概英国心里也想怎么说也是我的后人呢,儿子强大了老子也光荣,听它的就听吧

㈢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帮英国打德国的原因是不是移民到美国大陆的英国人都是英国流放的罪犯移民到美国大陆的

关键是美国人都信他们那套是正确的,说德裔美国人也不是多老实,看当时美国纳粹党不也挺牛的嘛。

㈣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为什么要帮助它

是法国帮助美国独立战争,因为英法在争夺殖民地过程中发生矛盾,所以法国帮助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㈤ 1812年才刚独立不久的美国,为何敢向当时最强大的英国宣战呢

美国当初向英国宣战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觉得英国侵犯了美国的主权。可以说当时美国觉得英国侵犯了三个方面主权。当时美国觉得英国侵犯了它的利益了自然就向它宣战了。

第三个方面就是美国没有被英国尊重。当时由于英法战争导致了西方部分国家贸易禁止,当时美国由于不知道这项规定,上百艘的美国商船都被英国的海军所扣押。在自己的国家的商船被英国扣押之后,美国觉得自己并不受到英国的尊重。所以即使他刚刚独立不久,但是依旧有底气与英国宣战。再加上当时美国也是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的并不惧怕英国。在世界上曾经有不少国家都反对英国,所以美国趁着当时的局势也刚好站出来与英国作对。

㈥ 一战跟美国有关系吗美国为什么要参战讲得通俗易懂点。

有人把战争的爆发归咎于争夺殖民地,这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如果殖民地的争夺能导致战争的话,那么英国和法国最有理由开战。也有人将战争归咎于金融集团的阴谋。再没有比这个更荒唐的了。如果说伦敦城的金融集团天天策划着怎么搞一次战争,好让英国经济垮掉,那只能说那些金融家疯了。美国的金融家通过给财政破产的战争国贷款,倒是可以套取一些利益。但如果硬说英国首相和德国皇帝都是摩根集团利益的代理人,那就完全是阴谋论的胡言乱语了。还有人相信外星人控制了美国政府,阴谋通过美国来奴役地球人呢。这两种阴谋论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是为了耸人听闻而炮制出的胡话。

美国参战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既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有地缘政治的考虑,也有对英法民主国家的亲近感。
英国和美国的情感纽带根深蒂固。世界大战一打响,美国人在心理上立刻站在英国一方。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热切希望英国获胜。美国要么中立,要么帮助英国人打仗,帮助德国打英国这种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想一想都是罪孽。德国外交官也从没有指望过这一点。
可是美国人的孤立主义同样根深蒂固。华盛顿的许多政客是想要打一仗的,威尔逊总统更是满心希望到欧洲搭救英国兄弟。但是老百姓并不喜欢打仗。他们当然希望英国获胜,但他们希望舒舒服服呆在家里,一边吃早餐,一边从报纸上读到这个好消息。竞选的时候,威尔逊的喽罗们吹嘘他们的首领,说“他能让我们留在战争之外“。美国选民果然上了钩,选择了这个满脑子战争念头的和平鸽。要打破持续百年的孤立主义,需要更强大的外力,威尔逊尚无此胆量。
好在英国人的诡诈和德国人的愚蠢志同道合,齐心协力,终于提供了足够的外力。

老奸巨猾的英国人在美国到处散布谣言,把德国人描述成奇形怪状的野兽。德国人吃力地象做写反宣传,但徒劳无功。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样的文化背景,语言又完全一样,美国人当然相信英国人的说法。
英国、美国的漫画家让德国人的坏形象深入人心。美国人一想到德国人,脑子里马上就跳出一个刻板的形象:翘着小胡子,带着尖顶的钢盔,满脸横肉,喜欢欺负弱小。
美国人震惊地了解到这些小胡子的兽行。据说德国士兵是一群疯狗。这些坏心眼的家伙在比利时割掉孩童的手指头。英国人还绘声绘色地说:德国人把刺刀戳进孕妇的肚皮,唯一的原因就是寻开心。他们把婴儿扔到天上,然后用刺刀接着。他们补充说:德国士兵奸污妇女,然后割掉她们的乳房——他们就是喜欢这样。这可把美国人吓着了。可是这一切都是胡说八道。根本就是编造的。德国人确实枪杀过人质,但绝没有干过割小孩手指头的坏事。
整个大战中,西线的交战国都还遵循基本的规则,战俘得到了照料和治疗,也没有蓄意滥杀平民的行为。但英国人撒起谎来,毫无顾忌。英国人声嘶力竭地警告美国人:要是德国打赢了战争,总有一天他们会爬过大西洋,钻到美国来割美国小孩子的手指头、美国妇女的乳房。

美国人对德国越来越厌恶,但一时间还不至于导致直接的战争。威尔逊试探过国会的态度,国会一口拒绝了参战的念头。华盛顿的许多高官和金融家,眼看着英国越来越难以支撑,非常着急。英国崩溃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无论是金融上,还是贸易上,抑或是政治上,都是如此。而且,更严重的是(至少对当事人来说),很多贷款给英国的金融家可能会破产。但是,执拗的美国人就是不肯打仗。看到焦虑痛苦的金融家,上帝和德国都决定助他们一臂之力。(单靠上帝或者德国似乎都不足以完成这个大业)

在1917年2月,德国做了两件后果极严重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德国宣布发动无限制潜水艇战。任何国家的商船,只要是驰往协约国港口,德国将统统不加警告的予以击沉。这完全超越了底线。英国同样阻挠中立国和德国的贸易,但英国人从没有这样肆无忌惮地要屠戮所有中立国商船。德国的行为这是美国人完全不能容忍的。德国人也预测到了美国的反应。它之所以敢这么干,实在是因为德国人认为已经胜利在望。俄国已经濒临垮台,德国潜艇也几乎扼杀了英国的贸易。德国人认为只要再加一把劲,英国就会屈服,而那个潜力一流,武装三流的美国,还来不及做什么大动作。
如果说这件事还能找到合理解释的话,另一件事则愚笨的不可思议。鉴于其极端的荒谬,我们只能把它归结于上帝的神秘意旨。
德国的外交大臣齐麦曼发出了一份密码电报。这份电报的行踪是比较曲折的,它先要送到美国华盛顿,德国驻华盛顿大使收到后,再转发给驻墨西哥大使。该电报透漏了齐麦曼的伟大外交构想。他向墨西哥提出一份建议,要求墨西哥帮助他进攻美国。作为好处,齐麦曼慷慨地把美国的许多州都奖赏给了墨西哥,好像这些州结结实实,都在他家的保险箱里里锁着似的。
这个电报的天真让人难以置信。墨西哥人再愚蠢,也知道在当时情形下,自己和美国开战的话,德国人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帮助。那么,又何劳齐麦曼赏给他这些州呢?齐麦曼的大战略形同儿戏。但是这儿戏却导致了巨大的后果。

就在这封信没到华盛顿,就已经被英国人截获。但是英国破译不了这个密码,所以猜不出内容。这个时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马上闪亮登场,给他们施以援手。他本应原封不动地把信件转发。但是他象梦游一样,把译文翻译出来后,用一种老掉牙的密码重新加密,然后发出去了。结果一切都露陷了。美国人发现自己的许多州要被德国人大方地送给墨西哥佬,当下群情激愤。
这两件事把使得局面完全无法挽回。威尔逊此前还在呼吁欧洲人寻找“没有胜利者的和平”,但这时他宣布和德国断交。2个月后,美国对德国宣战。作为一个总统,威尔逊认定战争是必要的。但做为一个前校长,他却为此黯然神伤。他对记者伤感地说:疯狂马上也要感染上西半球的人们,“我们也和旁人一样丧失了头脑……要战斗你就必须野蛮和残忍。而这种野蛮和残忍会渗透到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一个细胞之中。”他是欢迎战争,还是抵制战争,恐怕他自己也难以说清。只是一切都已经不可避免。千百万美国人现在大喊着要求战争。

㈦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为什么出兵欧洲

1915年5月7日,一个对于美国来说很平常的星期五,这一天,纽约港还是像以往一样喧嚣。肯纳德海运公司引以为豪的“卢西塔尼亚”号即将从纽约起航回物浦港。很少有人想到,这是一场悲剧性的航行。

1915年5月12日下午2点10分,当“卢西塔尼亚”号航行到爱尔兰南部的老金塞尔角,此时距离爱尔兰爱尔兰镇只有10英里,一艘德国潜艇突然向它发射了2枚鱼雷,一枚击中了“卢西塔尼亚”号的首部,另一枚击中尾部。这艘巨大的船在20分钟后就消失在海面上,沉没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转移到救生艇上,结果共有1201人死亡,其中128人是美国公民。发射鱼雷的U20于5月13日回到威廉港的基地。

“卢西塔尼亚”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914年8月)正式交给英国海军,然后再驶向利物浦港的加拿大码头,在这里又给这艘船装配了12门6英寸大炮,当时这所船实际上是被作为后备巡洋舰的。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参观利物浦时顺便视察了“卢西塔尼亚”号,就是在这时,他说了一句几乎是预言的话:“对于我来说,它只不过是又一个45000吨重的活诱饵而已。”

德国无论如何都不想招惹美国,它在发动攻击前就在报刊上刊登过广告,以告诫中立国公民不要乘坐参战国船只,广告在“卢西塔尼亚”号从英国出发前就已经刊登出来了。

尽管128名美国公民的死尽管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愤怒,但这种愤怒远远没有到支持政府参加世界大战的程度。他们也许会支持政府向战争双方出售军火,或者提供其他一些援助,但很不愿意把自己的亲人送到远离美国的欧洲战场。而且,威尔逊总统要为第二次竞选做准备,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险,因为孤立主义的势力在当时的美国十分强大。因此,美国政府还要再找一个参战的理由——就是曾有人发帖介绍过的“墨西哥密电事件”。

“墨西哥密电事件”的过程充满了偶然,使我对此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一战期间,墨西哥的军事、经济实力都远不如美国,没有能力收复亚利桑那、得克萨斯等被美国占领的地方,德国人绝对不会傻到联合墨西哥对抗美国,而此时的德国已经陷入欧洲战场的泥潭之中,俄军1916年夏季的进攻使德军被迫两线作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使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主动权,损失大量的兵力,更没有能力支援遥远的墨西哥。想必威尔逊总统也并非如此简单地相信这就是德国人的真实意图,而是顺水推舟,让美国参战。

当时,英德都对美国展开宣传。一战期间,英国拥有海洋优势,于是英国可以控制穿过大西洋连通欧洲和美国的海底电缆。可以想象,一战期间,英国通过各种途径,如:报纸、电台、影片、广告等媒体把美国公众心中德国的形象变得如恶魔一般。虽然美国政府没有禁止公众从德国方面获取战争的消息,但英国还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英国人有组织的把让他们的宣传活动遍布美国,小到民间小团体,大到参议院,并把惨烈的战争场面印刷在报纸上,一切都是为了丑化德国,如德国潜艇击沉商船后的浮尸遍海、死于战争的无辜的人被说成是德国人干的、拍摄德军虐杀战俘的场面等。而一战期间,德国只有2家电台在美国营业,宣传力量显得十分可怜。当德国意识到自己无法在宣传方面与英国抗衡时,就企图减少英美间的运输,这又成了英国的口实“中欧列强依靠阴谋和破坏行为以阻止美国向协约国供应军需品。”

由于英美之间战时贸易频繁(1917年至1919年,美国对协约国出口了近3100吨粮食。一战期间,美国强行没收了包括97艘德国船在内的总吨位超过100万吨的外国商船,还征收了私营公司的431艘船只,建立了庞大的运输船队)。英国在北海布雷,而且迫使驶往德国的船只驶向英国,使德国得不到来自美国的物资。因此,战争逐渐向协约国一方倾斜,尤其是马恩河会战,使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基本泡汤。

结果双方在战壕里进行里漫长的对峙,一直持续到1918年。这样的对峙显然对同盟国不利,因为协约国可以利用海上优势,从美国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得军需品,并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而德国得不到美国的支援,物资越来越匮乏。于是,德国统帅部同意恢复无限潜艇战,以迫使英国在短时间内投降或主动求和。重新开启无限制潜艇战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仅在恢复无限制潜艇战3个月后,英国海上运输被击沉的总吨位就相当于1916年全年损失的总吨位。

这立刻让英国倍感紧张,英国国内已经出现了物资供应恐慌——草坪被种上马铃薯、花园被改成菜地、网球场都种上了庄稼。德国人或许相信,美军在欧洲战场产生积极作用前,他们就能获胜。英国的情况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威尔逊对此感到恼火,他对豪斯顾问说道:“德国是个疯子,必须遏止它。”

美国统治集团意识到,如果协约国就此战败,美国在协约国方面投下的大量贷款将化为泡影,从保护债务国的角度出发,美国也必须参战。1917年2月3日,又有一艘美国船——“豪萨顿尼克”号被德国潜艇击沉,这一天,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

1914年大战爆发时,美国当天就宣布中立,但美国一直在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尽管英国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美国对德出口额也有2000万美元。美国同样不愿意放弃来自德国的金钱,只是驶往德国的船都被英国海军拦下了,去了英国。于是,美国在协约国方面的赌注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入协约国,就是放弃巨额贷款。因此,不难看出当时美国中立的目的:当战争双方打的筋疲力尽时,再出兵,用较小的代价换取与英法相当的战胜国身份(美国支付的战费仅为英国的55%),甚至可以参与制定新的世界秩序。

打个比方,美国好比一个商人,他先保持中立,但向双方都提供贷款,其中一方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英法)获得了比另一方多得多的贷款,最后,他亲自上战场,收回了本金和利润。至于给同盟国的贷款,对于丰厚的利润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参战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原来是英、法、荷的殖民地,美国人口大多是英国、法国、荷兰的移民及其后裔,因此在思想、文化、宗教、经济方面有着与协约国难以分割的联系。这不是几个电台能够改变的。美国的文化主要来自英国(17、18世纪的殖民统治),美国的经济体制也继承并改进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德国和美国都是19世纪晚期崛起的国家。

德国工业产值在1870年至1913年增长了4.6倍,在1913年全面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则依靠自由市场经济,在建国118年后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一战爆发前,美国还创建了美联储这个行使中央银行权力的金融机构,把全美国的金融资本连在了一起。这样,美国就可以以政府的名义,大规模的对一个或多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贷款。既然都是19世纪下半叶崛起的国家,德国和美国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和矛盾。

在萨摩亚群岛问题上、在菲律宾和其他西班牙殖民遗产上,美德都曾有过摩擦。在一战爆发前,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美国占17%,而且德国开始与美国争夺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拉丁美洲市场,在1913年的拉丁美周对外贸易总额中,美国占28%,德国占14.2%。而且在战前,德国企图在靠近巴拿马运河的西印度群岛建立海军基地。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是美国海军的最重要的交通线,德国在靠近巴拿马运河的地区建立海军基地,会严重威胁美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一旦与美国开战,就能迫使美国太平洋舰队绕过合恩角才能到达大西洋。只是在一战爆发前,德美矛盾还不是非常明显,被更为尖锐的英德矛盾掩盖了。

欧洲大战的结果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利益集团获得胜利,而是参与战争的国家都筋疲力尽。一战期间,德国本土并没有遭受过重的打击,但1918年,德国国内物价飞涨,进口物资减少99%,有经济崩溃的危险,而且国内反战情绪高涨,这种情绪在1918年11月3日基尔水兵起义中宣泄了。英国一战期间的战争支出占同期国家收入的44%,贸易逆差又1914年的1.39亿英镑增加到1918年的7.84亿英镑。

法国的货币流通量从1914年的73.25亿法郎增加到1918年的275.36亿法郎,工人的购买力为战前的1/3。1919年,法国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57%。这时候,美国就可以决定战争的形势了:美国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会获胜。而且,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1870年至1913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8倍。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位局世界第一)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美联储)也足以支撑一场世界大战。

所以,美国可以按自己的计划决定如何去做,唯一的障碍就是:孤立主义。因此,美国就要寻找让孤立主义闭嘴的借口,就是上文提到的“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和“墨西哥密电事件”。

美国从一战中得到的利益是所有参战国中最多的。第一,美国在1914至1917年间是战争双方的军需品供应商,贸易额快速上升,美国贸易顺差达到116亿美元,工业发展迅速,释放了美国的工业潜能。1914年至1919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超过150%,从249亿美元骤升至639亿美元,钢产量增长89.1%,加工工业产值增长32%;第二,1914至1917年间与战争双方的贸易使美国从债务国变身为英法等国的债权国。

战后,美国是20多个国家的债主,仅协约国就欠美国100多亿美元。由于战争对金融业的冲击,英法等国不得不用黄金储备购买美国物资。战争结束后,美联储的地下金库中储藏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第三,欧洲的混战使欧洲列强没有多余的精力关心殖民地和中国、拉美这些海外市场。美国趁机抢占了原本属于欧洲国家的市场份额。从1914年到1920年,美国对拉美的出口总值从7.98亿美元增长到33.93亿美元,并且控制了拉美工业原料的进出口,还贷款给中国1300万美元,谋取了在中国修建1500公里铁路的权利,还把加勒比海沿岸的波多黎各变成了殖民地。

㈧ 美国独立战争怎么会和英国打仗英国是侵略者吗

1775~1783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又称北美独立战争或美国革命。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战争后,英国为弥补战争损失,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1774年9~10月,除佐治亚外的12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贮藏军火。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英军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军火,往返途中在列克星敦附近遭民兵伏击,损失286人。列克星敦之战揭开战争序幕。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6月14日决定建立大陆军,次日任命G.华盛顿为总司令。

㈨ 美国为何两次世界大战都要贴钱去帮英国打仗

最初的美国跟英国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时的清教徒在英国饱受迫害,无法生存的他们,选择了离开英国,重新寻找生活的地方。有着同样理想的他们,共同签下了五月花号公约,立志于建立一个可以不被权利所约束的国家。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历史悠久,也是现在美国法律的基础。

二战结束后,英国虽然又获得了表面胜利但内里受到重创,曾今的日不落帝国早已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德国方便给予的压力,也让英国心生不满。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美国。是需要帮助的英国最好选择,并一直寄希望美国。而美国也确实一直帮助着他们。虽然身份是世界第一,也是需要别国的支持。

与美国为什么要帮英国人打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去伊朗怎么去 浏览:360
越南战役美军伤亡多少 浏览:995
1块钱兑换多少伊朗币 浏览:681
中国最高房子是多少 浏览:566
意大利撒丁岛的海是什么海 浏览:755
中国空间站微博如何进入 浏览:595
越南姑娘用什么东西煲汤 浏览:255
在越南人眼中中国人怎么样 浏览:649
2020年新发明有哪些中国 浏览:752
中国怎么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防控 浏览:765
我的世界中国版最新如何自定皮肤 浏览:370
印度人怎么在中国买车 浏览:147
伊朗雪崩什么时候 浏览:23
意大利黄金大运河在哪里 浏览:473
印尼有什么好看的风景 浏览:815
印度钻石怎么卖 浏览:911
意大利为什么是五星 浏览:34
印尼语打车怎么说 浏览:94
印度什么可以治血糖高 浏览:979
英国硕士保录需要多少钱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