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塞浦路斯购房移民拜托各位了 3Q
本人从2012年10月底第一次考察塞浦路斯房产,为期7天,目的地帕福斯。第二次为2012年12月初,再次考察10天,目的地帕福斯 本人2012年9月底了解到塞浦路斯绿卡项目,一次考察通过中介入境缴纳高价的手续费及服务费用探知初期秘密。 1通过中介公司买房子的客户将多付15%的钱。通过个人中介买房子,将多付4%-7%的钱 解析如下: 只要你通过中介到塞浦路斯,你的护照复印件将被发往各房地产商处,以作为中介证明你是他们带来的客户的证据,等你签订合同之后,回扣会直接打给中介公司总公司。 回扣分配,中介公司拿到10%-12%,塞浦路斯当地的地接拿3%-5%。提成多少取决于你是去中介指定的地产商处买房子还是去地接带你去的房地产商处买房子。 护照必须要保管好,无论是谁向你要护照,或问你护照号都不要告诉他。除了签协议和在银行开户需要出示护照,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给别人护照复印或其它。 2地接及中介公司的诱导骗局解析: 一塞浦路斯的房产分三种,独立别墅,联体别墅,公寓。因为联体别墅和公寓需要每年缴纳很高的物业费等费用,所以,如果不是定居的话,首选还是独立别墅。独立别墅每年的收费:第一是当地区的垃圾费用,每年约为200欧元,如果是房地产商的项目中的一栋的话一般都是350欧元左右由房地产商代收(此为自愿)按照房子的价值(房产局出具)按照1%-5%缴纳房产税每年 二为什么中介公司跟你说地大的房子好,成熟的社区好出租? 在塞浦路斯,房地产商卖的是房子,和中国人的思想不一样,什么多大的地啊,都是扯淡。占地大的好房子,价格还便宜的有,但是基本和熊猫一样。 在帕福斯,房子的价格是按照阶梯来算的 临海房60万欧元左右在分布在帕福斯海岸线2公里范围内(坐院子里看海,步行5分钟到海边) 观海房35-50万欧元分布于帕福斯2公里至4公里范围内以及山脚下(二楼和三楼空中花园可以看到海,到海边距离步行15分或开车5-10分之内) 山顶别墅15-30万欧元分布于帕福斯山上地脚偏僻不做解释。 此三种房子仅限于购置房产拿绿卡使用一般350平-550平占地,房子去掉阳台及卫生间面积为200-250平。 所谓的成熟社区,帕福斯有一个中文翻译是维纳斯神秘谷的项目,说是山后就是维纳斯沐浴的地方。什么是成熟,一个峡谷之隔确实是老社区了,那个新社区,你去买房了,等我把别的中国人也骗这来买房子了,那就是成熟社区了。说超市啊,医院啊,商店啊,未来都会有,是啊,未来是多久,三五年?你骗鬼啊。欧洲经济什么样不知道啊。德法意英的人都是傻子啊,去你那做生意,买房子啊。 出租?你真牛逼。塞浦路斯移民局是吃白饭的。只要你和房地产商签订租房协议,移民监的人抽查到你的房子里不是你个人住的话,那么好的,你的永居权取消。除非你有两套房子在塞浦路斯你可以证实出租一套。 免费租两年,以后你就可以找中介了?其实就是把这个钱在你房钱上找齐,等两年后,两年后的事谁说的准,到时候再说吧,我得先还银行钱。 三税,房产证,土地证的问题 2012年八月塞浦路斯的政策是,外国人到本国投资买房子,新房及期房(一手房)收取5%的税,二手房没有过户税。最近2013年出台的新政策很有可能是:新房及期房收取12%的税,二手房是4%的过户税。具体确切政策我会在未来发布上来。所有的房地产商的报价都是不含税的报价。税需要你个人承担。 土地证和房产证是一个证,具体看你怎么和开发商定的。你和开发商签订合同之日起一周内,开发商应该给予你你购买房子的所占土地的证明,或者直接将土地证拿到土地局进行分割后给你土地证,房产证,就是在你土地所有证上再加盖相关公章和说明。如果你和房地产商定好了一起拿也可以,取决于房地产商的信誉度。 凡是房子建好3年以上买房子还不能马上或半年内拿到房产证和土地证的说明要么房子有问题,要么土地开发商有问题。期房是不会有建个框架放在那的。新房超过两年都没卖出去的绝对有问题。除了期房,正常是没有地下车库的(企业房除外) 四,银行开户,为了方便最好开夫妻联名账户,有的人会因为你不懂银行的规定,让律师或者别人来代理你的账户帮你取钱转给开发商。一定要注意,律师转账,只需要你给律师一个转账的授权,一张纸,你与律师一起签字就可以了,其他形式的授权都不要给,因为银行里有一种你给他取钱的授权,他可以直接将你账户里的钱都拿走。这种一般都是英国老人要死了为防止银行钱取不出来,授权给自己子女的授权。 五,买房子附属问题介绍 欧洲买房子是怎么买的。 欧洲买房子,是除了房子以外,房子的装修,以及家具,房地产商都要提供,房子的装修风格地产商要和你沟通的。至于添置的家具的价值,这些都要在合同当中写出来。因为你的房款是包含装修及家具的费用。 按照不赚钱的标准,我第二次去带了一个房地产方面的朋友去,对质量等相关事项作了详细排查。得出大概数据为,土地价格每平方米300欧元,房子建造成本(包含家具装修,意大利顶级家居),每平方米800欧元。游泳池2万欧元一个,一个占地400平的房子房子面积220平,包含草坪院子设计等成本约为120000加176000加20000等于31。6万欧元,注明:土地在距离海的直线距离为100米。正常这种房子是属于临海房。售价一般在60万欧以上。但是咱也不能一点钱不让人赚不是。所以这个数据只能说有时间,想自己买地建房的人可以考虑。直接去买房的还是算了。 律师负责什么,比如你买房子之后水电瓦斯等需要律师来做,其中水表,电表,需要你自己买大概750包括安装费。印花税大约60万欧元的房子是三四百欧元吧。想要免费医疗保险每年300欧的保险费用,当然办绿卡必须要第一年买保险。其他费用基本没了。 六投资及骗子防范。 在塞浦路斯投资,如果你没有当地的人脉关系你是做不了的。所有买卖都是这样的。 在塞浦路斯,所谓的华人协会,中塞友好协会,,华侨协会啊等等的协会,都别轻易信。咱不能说他们不好,但是怎么想就是你们自己的了,反正骗子挺多的,举几个列子咱看看哈。你做个生意,不懂找他们帮忙,整不好你多花不少钱,这个不少你自己想吧。他们能把你国内1块钱的东西卖给老外一个30欧元,别觉得给中国人争脸,诚信没了,你觉得没事么?你也是中国人。他不会骗你吗?以在塞浦路斯和某某领导人合照,请吃饭,证明多么多么厉害,在塞浦路斯投资建酒店等等。扯淡,你自己去欧洲这些国家找他们总理啊,什么部长啊,跟门卫说我想见一见,你们国家总理,部长什么的,他们就给你通报了,只要不是很忙,都会邀请你进去和你坐下说说话,中午请他们吃饭都是可以的,所以能拿到照片很正常,别上当。买房的托越来越高明了。偶遇型,夫妻俩买房,中介加老外一人,同样配置,另一伙是骗子,中午吃饭坐在你旁边,然后问你,你们哪的,什么时候到的,看了几个房了。等等问题,让你觉得,你所了解的比他多,他说的都是你知道的,让你觉得他上当了,然后,你心安理得的买了你中介介绍的房子。第二种,偶遇一个中国人,通过地接或其它方式接触你,你认识了,他告诉你他在这买房子了,怎么怎么地,实际是,他就是个托,他用骗中国人来这个房地产公司买房拿回扣,让房地产商给他配一个中国人的女翻译,做他假老婆,然后给他一个他们项目的别墅让他俩人住进去。演戏给别人看,为了真,这个人还可能是国内哪个公司的股份持有者,甚至是上过什么总裁学习班这类的课程的人。绝对让你想不到。 中国人为什么在海外的名声这么差,就是这群垃圾在这。让中国人在国外都不敢信自己的同胞,反而更信外国人,真是丢人丢到家了。本人已购房,就因为经历这么多骗局,因此这口气难消写下此文, 让大家都能看到防止上当。 凡是去塞浦路斯买房的人如果你有什么其他问题不懂都可以给我发信,能帮的我尽力。
② 西欧部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
(一)征地目的
在德国,土地征用被称为“征收”。德国法律认为,土地征收是特定少数人为社会公益被迫牺牲自己的权益,因此,除非公共福利需要,且经与拟征收土地所有权人多次协商购买未果以外,一概不得动用征地权,即使动用征地权,也必须公平合理。也就是说,德国土地征用需要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其一,土地征用目的必须是“公共利益”;其二,必须与被征地主体进行多次协商,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才能动用征地权;其三,征地必须保证被征地人的合法权益,做到公平合理。虽然德国法律未对社会公共利益范围进行明确限定,但是,由于其他法律对私人土地或者财产给予了充分的保护,因而使“公共利益”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在英国,土地征用被称为“强制购买”,需由议会确认土地的使用目的是有利于公众利益后,用地部门方可依法获得强制征用土地的权力。英国《强制征购土地法》规定,土地征用必须符合公共利益需要,而确认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门槛很高,征地部门必须证明该项目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符合公众利益的案例”,比如证明该项目所带来的好处超过某些被剥夺土地的人的损失。
法国征地制度初创于大革命时期和第一帝国时期。对于征地目的同样限定在公共利益的范围之内,法国《人权宣言》第17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对于公共利益的范围的界定,法国是以公私财产进行划分的,仅将能产生公产增值法律效果的需要视为公共利益的需要。目前,法国征地公共利益的界定已由最初的主要是指公共工程建设的需要扩大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指公共的、大众的直接需要,而且包括间接的能够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以及行政主体执行公务和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
(二)征地程序
德国土地征用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协商购买阶段,德国法律规定,任何开发商或建筑商都不能直接进入征地拆迁的程序,在这之前必须要采用市场经济最通用的办法,向土地所有者、地上权所有者协商购买建设所需要的土地。在这一阶段,开发商或建筑商必须向土地所有者、地上权所有者说明征地的目的并且提供购买土地的价格。只有在自由协商购买失败之后,开发商或建筑商才可以向上一级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进入征地程序。第二阶段是征地程序真正实施阶段,一般来说,这一阶段的征地程序可以粗分为审查规划、土地征用、土地赔偿、征地生效四个步骤。
英国的征地主体是法定机构,如政府机关以及自来水等公用设施单位,征地程序主要包含四个阶段:申请,核准,补偿的议定或裁决,让与合同的订立与补偿的给付。
法国土地征用程序主要包括事前调查、批准公用目的、具体位置调查和可以转让决定四个阶段。其中,事前调查由法国行政法院审查土地征收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同时,法国法律还规定,如果土地征收的申请单位、被征收土地的所有者和利害关系人以及与土地征收有直接利益的人对土地征用目的发生争议,不服从批准决定的,可以在批准决定公布后两个月内,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具体位置调查则是核实被征用财产的实际方位、面积等。
(三)征地补偿标准及补偿内容
德国征地补偿价格以官方公布征用决定时的交易价格为准,补偿标准按市价评定,以被征收人重新获得同质等量的标的物为标准。各类补偿费由征收受益人直接付给受补偿人,且各类补偿应在征收决议发出之日起一个月内给付,否则征收决议将被取消。征地补偿费的内容有:①土地或其他标的物损失补偿,以土地或其他标的物在征用机关裁定征用申请当日的移转价值或市场价值为标准;②营业损失补偿,即原财产权人在职业、营业或履行其应负的任务所受的暂时或持续的损失,以在其他土地投资可获得的同等收益为标准;③征用标的物上的一切附带损失补偿。同时,为充分保障被征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德国法律规定,当被征地权利人对补偿金额有争议时,可依法律途径向辖区所在的土地法庭提起诉讼。
关于土地征用补偿,英国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包括土地征用补偿原则、补偿估价日期、补偿范围和标准以及补偿争议的处理等。英国法律规定,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以被征用土地所有者在公开土地市场能得到的出售价格为计算依据。由于从通知被征用土地所有权人及其他相关权利人到最后取得土地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因此,土地征用补偿的估价日期成为十分关键的议题。英国土地征用评估准则规定,若补偿金额为双方同意时,则以土地征用通知日期为估价日期;若土地征用补偿引起争议,可以申请土地法庭裁决补偿费,并以土地法庭听证的最后一日为估价日期。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内容有:①土地及建筑物的补偿,以公开市场土地价格为标准;②残余地分割或损害补偿,以市场贬值价格为标准;③租赁权损失补偿,指契约未到期的价值及因征用而引起的损害;④迁移费、经营损失等干扰的补偿;⑤其他必要费用支出的补偿,如律师或专家的代理费用、权利维护费用等。
在法国,以最终裁决日一年前的土地用途为准,或以所有者纳税时的申报价格作为参考,由征收裁判所裁定的土地市场价格为补偿标准。土地决定征用后,如果双方对补偿标准不能达成一致,可以向普通法院申诉,由公用征收法庭和公用征收法官专门处理。
③ 想在英国买房,英国买房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根据英国房产调研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英国房价均价为3,300英镑/平米,不同城市不同地段房价也有所不同。在英国买房是可以贷款的,一般房子首付为30%。
④ 为何英国的房价没有国内那么夸张
虽然买房难的问题并非我国独有,但我们身边的房价确实已经贵到吓人,近年来房价涨幅的剧烈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有。放眼其他国家,包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主流发达国家在内,如果愿意去搜他们的购房网站,却依旧能找到不少价格在几十万左右,带一卧以上的不错的房子。那么是哪些因素使得这些国家的房价能保持一个相对还算平稳的状态呢?
⑤ 住房痛苦指数的国际住房
“中国住房痛苦(国际)指数”
我们再接着作横向的比较,即以中国的商品房价格与收入之比,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比:
一套标准住房,2006年的标准售价为:75平方米×3199元=239925元。
239925元÷11197(年收入)=21.42(年)
你需要花上21.42年收入,才能买到这样一套标准住房。而且,其前提是,在这些年间通货膨胀率为零。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前提绝无可能。
如果一个25岁的(已到婚配年龄)中国城镇居民,想要买到房子再结婚,得熬到46岁。
如果要这个数字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将世界银行所提供的比较合理的房价收入比警戒线设定为1。
世界银行认为比较合理的房价与人均收入比是4—6倍。世界银行为房价收入比所设定的警戒线为5∶1。那么,“中国住房痛苦(国际)指数”即为:21.42年÷5=4.28
这个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中国住房痛苦(国际)指数”已高出世界银行为房价收入比所设定的警戒线的4.28倍。
中英“住房痛苦指数”比较
英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
持“中国的房价应该高,与外国不能比” 的观点者,其理论依据为,中国人多地少,土地短缺。那么只拿人口密度高于中国的国家比——如英国。
英国的人口密度大大高于中国,为每平方公里247人,是中国人口密度的170%。中国平均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2人。这是一个并不高的,甚至是中等偏低的人口密度。因此,如果英国的“住房痛苦指数”大大高出中国的“住房痛苦指数”,是不足为怪的。
而英国2003年的房价,普通地区为200英镑/平方米(约合388美元/平方米),伦敦地区的房价要贵一些,约合400~600英镑/平方米。一处480平方米的房产售价为17万英镑,因此,英国的一般地区普通住宅售价约合3000~4000元人民币/平方米;伦敦地区约合6000~10000元人民币/平方米,或均价1000美元/平方米。
2003年英国人的人均收入为28330美元,以此换算,月收入为2362美元。如此算来:
英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388美元/平方米÷2362元美元=0.16
这个数字说明,一个普通英国人的月均收入可以买到6.22平方米的商品房,而中国人三个月的月均收入还买不到1平方米的商品房,两者相差近20倍。
中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
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除以12,得出月均可支配收入为874元,全国平均房价为2820元/平方米。于是,2003年中国的“百姓住房痛苦指数”即为:
中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2820元/平方米÷874元=3.22
人口密度仅为英国人口密度70%的中国,“住房痛苦指数”却高出英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整整20倍。
伦敦与北京“住房痛苦指数”的比较
我们接着看看伦敦与北京“住房痛苦指数”的比较:
伦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1000美元/平方米÷2362元美元=0.38
2003年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数为:
2003年1~4月,北京房市的均价为6246元/每平方米,3月为6386元,6月为6333元,7月为6399元,8月为6623元,9月为6733元,10月为6781元,11月为6776元,12月为6723元(以上数据均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
如此算来,2003年北京全年房价的均价应为6483元/每平方米。
北京房价每月都在公布,每个月都在变化,而北京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半年公布一次,所以这个公式的分母是相对稳定的。2003年度北京市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17633元。以此为基数,除以12,可以算出月收入为1471元。
于是,2003年北京市的“住房痛苦指数”为:
2003年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数=6483元÷1471元=4.41
北京人的“住房痛苦指数”高出伦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十多倍。
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2006年10月人均收入为1878.32元,居全国各地区之首。而2006年10月北京的商品房均价为9397元/平方米?所以北京市2006年10月的“住房痛苦指数”应为:
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数=9397元/每平方米÷1878.32元=5.0
2006年10月北京人的“住房痛苦指数”达到了5.0,高出伦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十多倍(同一时间段,英国的房价在下跌)。
对此,又该如何评说?
全球各地的“住房痛苦指数”与上海的比较
我们得把中国的“住房痛苦指数”拿出去,进行全球环境下的大比对,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也才能正确地认识国家不断推出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又一个的房改新政。 “住房痛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商品房的平均售价(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住房痛苦指数。 ·
东京与上海
之所以首选与日本的比对,是因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自然土地最昂贵的国家也是日本。 据国外媒体报道,十年前,仅日本东京一地的土地可比价格,便己高达美国全国土地价格的总和,可谓寸土寸金。而东京目前人口己达3530多万,是上海人口的两倍。 目前,世界上房价最贵的地方应当属日本东京。2005年在东京市区,一套使用面积80平方米的公寓楼(精装修的3室1厅1厨1卫单元,附送20 平方米的阳台和几平米的走廊,以及基本电器,包括液晶电视等等),加停车位售价约为3 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为225万元,公寓单位平方米的价格约为2.3万元人民币。 2005年日本人的人均收入为34510美元(合27万6000元人民币),月收入为23000元人民币,东京人的人均收入肯定在这个数字之上。 所以可以得出:东京人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23000元/平方米÷23000元(月收入)=1 但这个数字可能偏高,实际应当小于1。 而且这个比较还是不公平的,更公平、更准确的比较方法为: 将上海的人均收入改为中国的人均收入。2005年,中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以此为基数,除以12,可以算出月收入为874元,这样的计算才更有可比性,但这样一更改,结果居然是这样的: 上海市住房痛苦指数=6485元(2005年底上海商品房均价)÷874元=7.42 这样一来,2005年东京人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甚至还低于2005年中国人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 ·
巴黎与上海
自1999年至今,法国平均房价涨幅超过了45%。不过这样的涨幅似乎并不算小(同一时间段,中国房价的涨幅超过了300%),可法国房地产价格在1994年至1999年间,曾大跌了30%强。因此,1999年至今的价格上涨,为法国的平均房价,划出了一道旋律优美的正弦波曲线。 如果一加一减,法国平均房价在七年间的涨幅不过15%(当然,这个算法不会如此简单),年均涨幅不过2~3%,与通胀的速度相当,涨幅接近零。这不正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慢牛行情”吗? 法国目前只有首都巴黎的房价明显偏高,其平均房价约每平方米5000欧元。法国2005年的人均收入为24, 770美元,月收入为2064美元。 以此计算:巴黎住房痛苦指数=5100美元/每平方米÷2064美元=2.47 即巴黎2005年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为2.47,而上海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为4.41,上海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大大高于巴黎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高出接近90%。所以,按比例来说,上海的房价大大高于巴黎,是有依据的。 然而,巴黎的房价不能作为法国总体房价的参数,因为巴黎是欧洲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投资热点城市。 距巴黎不过200公里的重要城市南锡的平均房价,就便宜了许多,仅为每平方米1500欧元,即南锡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仅为1。而法国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马赛的平均房价,也只有每平方米2500欧元。“国民住房痛苦指数” 仅为1.66。 法国的马赛相当于中国的广州,而广州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为4.26,高出马赛300%。 实际上,法国大中城市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都仅在1~1.25之间涨落。因此,法国的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状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治理得很好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纽约与上海
在过去5年中,美国房价涨势如潮,5年间,房价几乎上涨了60%。但令人吃惊的是,在同一时间中国的房价却上涨了100~300%。 我们弄不清是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吹大了全球的房地产泡沫,还是全球的房地产泡沫吹大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 由于中美之间的住宅条件和定价方法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房价很难进行直接的比较。 首先,美国人的住房条件和中国的住房有很大的差别,绝大部分美国住宅都是2~3层高的小洋房,并附带车子、车库,甚至游泳池,而社区有高尔夫球场也并不稀奇。但在中国只有高级别墅和高级社区才有这样的设施。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由于美国只有3亿人,而中国有13亿人,这是一个原因。可更重要的是,美国是一个汽车上的国家,但中国还是一个自行车上的国家,两国经济上的差距是显然的。 并且,美国房地产商所经营的都是现房,三室两卫房以上房型占90%以上,即大户型为主。并且全是装修房,基本与中国的豪华装修相仿。 美国的统计资料都以单元住宅来计算房价,而不是按每平米来计算。按每幢房子来衡量的美国住宅价格,并不能正确反映中美之间的房价水平差异,因为美国的住房面积比中国普遍要大很多。 美国住宅多数集中在150~300平米左右,平均面积在220平方米左右。折算成和中国一致的每平方米单价不足1100美元。 有趣的是,纽约的房价并非美国的高房价地区。目前,旧金山的一套中等价格水平的家庭别墅,售价72.7万美元,洛杉矶为47.5万美元,纽约为45.3万美元,华盛顿为42.9万美元,这个价格水平是美国中西部地区房价的5倍。 纽约的平均房价为:45.3万美元÷220平米=2045美元/每平方米。 美国2005年的人均收入为37,610美元,换算成月收入为3134美元。 以此得出:纽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2045元÷3134元=0.65 算到此处,几乎让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因为2006年10月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数”已达到了5.00,竟高出纽约人“住房痛苦指数”的八九倍(同一时间段,美国的房价在原地踏步,左顾右盼或下跌)。 此前,尽管许多人都作出了上海房价大大地高于纽约房价结论,但都不能像“住房痛苦指数”反映得如此直观而准确。 可令人感到尤为可笑的是,我们的房地产商和为他们雇佣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却是这样舆论误导公众的:如果把美元折成人民币,那么,纽约的房价应为每平方米单价近16,000元/每平方米了。不是比上海比上海高很多很多吗?
还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房地产商规范运用的住宅“建筑面积”概念不同于中国的“建筑面积”,使得以上单价的比较仍然非常不确切。直接以统计上公布的面积为基础推算的单价,美国住宅面积数据相对低估,其测量方法下的“单元住宅单价 ”需要打折。 中国住宅全是数层甚至数十层的高楼,而且一梯多户,一个小区有几百乃至上千住户,并且建筑面积里面含有很多公用且莫名其妙的空间,住宅实际使用面积大大缩水。大多房子的使用面积只是建筑面积的70%左右。 美国人不但普通住宅压根儿就没有“公用面积”一说,而且住宅内很多区域也是不算入建筑面积的。 因为其计算的原则是“完工面积”,或称作“地毯面积”。必须是经过建筑材料如木板、地毯之类铺设后的地面和楼面。所以,走廊、地下室、小阁楼、院子都不在销售总价之内。而按建筑行业的指导,室内层高低于5英尺的部分不再计算,如果一个房间7英尺以上的空间不到50%,则整个面积也可不计。 这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处处为保护用户利益着想,与一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处处为开发商谋利的时候,差别就会如此之大。 ·
伦敦与上海
英国的土地面积小于四川,但人口有8千万,因此人口密度大于我国的四川省。 在英国,普通地区的房价为200英镑/平方米,伦敦地区则要贵一些,约合400~600英镑/平方米,一处4 80平方米的房产售价为17万英镑,因此英国的一般地区普通住宅售价约合3000~4000人民币/平方米;伦敦地区均价为1000美元/平方米。 2005年英国人的人均收入为28,350美元,以次换算,月收入为2362美元。 如此算来,伦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1000美元÷2362元=0.38 这个数字同样让人难置信。因为2005年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数”为4.41,高出伦敦人十多倍。
莫斯科与上海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莫斯科的房价呈直线上升之势。据俄罗斯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字,到2007年7月1 0日,莫斯科居民住宅的平均价格目前已经达到每平方米(套内使用面积)3653美元。莫斯科市政府有关人士呼吁房地产开发商“冻结”房价,但房地产开发商却不理睬这种没有法律作用的“忠告”,购房者普遍认为莫斯科的房价还要继续攀升。 俄罗斯自1998年遭遇经济危机以后,全国各地的房价暴跌,莫斯科普通居民住宅楼的价格甚至跌到每平方米80 0美元左右。在此后几年里,随着俄罗斯经济逐步复苏,各地房价也随之逐渐回升,莫斯科的房价上升更为明显,但上涨幅度没有超出购房者的承受能力。 而莫斯科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房价飞速上涨,到2006年年初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高档居民住宅楼从一年前的每平方米2000多美元上涨到每平方米5000美元。 2006年8月3日莫斯科市统计局公布了莫斯科人的收入情况。2006年1~5月份,莫斯科大、中型企业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机构的就业者月平均收入为20826卢布。据初步统计,按人口平均计算,莫斯科人的月平均货币收入合计为27489卢布(1033.4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 20%。其中,在金融机构工作的工资最高,平均为 45911卢布;教育机构的工资水平最低,平均为12298卢布。 由此得出,莫斯科人的“住房痛苦指数”=3653美元/平方米÷1033.4元美元=3.53 但即便如此,莫斯科人的“住房痛苦指数”仍大大低于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数”。 ·
首尔与上海
2006年11月16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韩国部长因房价过高请辞副总理向无房平民致歉》。该新闻中说,韩国总统府日前宣布,建设交通部长官秋秉直、青瓦台宣传首席秘书李百万和青瓦台经济辅佐官丁文秀,为了对日前发生的房地产政策失败产生的争议负责,前天上午向卢武铉总统呈递了辞呈。据悉,虽然此次是由他们主动请辞的,但实际上却是因政策失败而问责性撤职。 为此,韩国副总理权五奎说,政府“向无住房平民表示歉意”。 道歉之余,韩国政府和执政的开放国民党于2006年11月15日举行党政协商会议,确定并发表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方案。根据新方案,韩国将在接下来4年推出164万套新住宅,并通过限制抵押贷款等措施抑制投机,促成房价下降。 路透社说,这是韩国政府3年来为抑制房价推出的第八套改革措施。目前,在首尔部分地带,房价上涨率最多达到通货膨胀率的7倍。房价高涨不仅使韩国普通百姓怨声载道,还影响了韩国总统卢武铉的支持率。 那么韩国首都首尔的住房痛苦指数究竟有多高? 2006年4月,韩国首尔江南地区住宅每坪的价格为3000万韩元(1坪等于3.3平方米,即900万韩元/ 平方米),韩国普通家庭的平均月收入为322万韩元。依此计算:韩国首都首尔的住房痛苦指数=900万韩元/平方米÷322万韩元=2.79 这样看来,无论是上海市住房痛苦指数还是中国住房痛苦指数,都大大地高于韩国首尔的住房痛苦指数。而且这个比较还是不公平的。因为此公式的数据来自韩国首都首尔的房价暴涨期的豪宅集中区,不具有代表性。而上海的数据为全市均价,因此,首尔的住房痛苦指数实际上应小于1。 ·新加坡与上海 新加坡的组屋(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是精装修,全家具电器的,而且只以使用面积销售。使用面积≥92平米四居室精装房(全家具电器),建筑面积≥131平米,仅售27.8~41万新元(根据装修和家具档次不同,售价有不同 ),新加坡的商品房均价大体在3022新元/每平米左右。在新加坡月薪2000新元(1万人民币)是低保,普通民众平均月薪3900元。以此计算: 2006年新加坡住房痛苦指数=3022新元/每平米÷3900新元=0.77 ·
瑞士与上海
瑞士房价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以价格最高的苏黎世州为例,在苏黎世市区或风景区的房价约合2500~70 00瑞士法郎,也就是合15000~40000元人民币/每平方米,即:2000~5000美元/每平方米。但郊区的住房要便宜一些(苏黎世市区很小),约为1500~3000瑞士法郎,合9000~18000元人民币/每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售价为15~20万瑞士法郎(合90~120万元人民币)居多。 瑞士苏黎世市区2005年房价约为4000美元/每平方米。这在世界各国首都的房价中,算比较贵的。 2005年瑞士的人均收入为39,880美元。月收入为3323美元。依此计算: 瑞士人的“住房痛苦指数”=4000美元/每平方米÷3323.3元美元=1.20
⑥ 土地现在都是寸土寸金,为何阿拉斯加州被卖出时才2分钱每英亩的价格
当时沙皇为了迎合美国的利益搞好和美国的关系,所以非常的便宜出售。沙皇俄国当时因为战争,想尽办法为了搜刮钱财,想卖掉阿拉斯加但是一直找不到买家,而国库紧缺,急于为国家筹集资金。
在当是沙俄是非常的想要出售阿拉斯加,美国也是非常的愿意购买阿拉斯加,所以美国就是通过购买来扩大了自己的领土面积。对于美国来说这桩生意还是非常的划算的。
⑦ 在英国买房大概多少钱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英国房价指数(HPI),截至2018年12月,英国的平均房价为230,776英镑(折合约205.3万元人民币),指数为121.04。 房地产价格较上月上涨0.2%,与上年相比上涨2.5%。
以房型来区分,独立屋(别墅)的平均房价为349,871英镑(折合约311.3万元人民币);半独立式房屋的平均房价为219,116英镑(折合约194.9万元人民币);排屋的平均房价为187,198英镑(折合约166.6万元人民币);公寓的平均房价为203,578英镑(折合约181.1万元人民币)。
英国不同房产类型的平均价格(2009年1月—2018年12月)
英国每平方米房价地图
来源:哈利法克斯(Halifax)
更多英国房价问题可以向居外网进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