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高温“热死”760人,铁轨热变形,为什么英国人不耐受高温
英国属于高纬度国家,他们那边的平均气温一直比我们低,冬天都是零下多少度,很冷,夏天相当于中国春天的天气,很舒服,所以温度一高人一下子适应不了,32度对于他们就像40度对我们的概念一样,而且因为一直温度不高,他们的车上很多都是相对密闭空间没冷空调,不通风被闷死的。同样因为纬度高,英国夏天日照时间特别长,凌晨三四点就日出了,晚上十点半才全黑,晒了这么长时间,地面温度肯定很高,铁轨就更加了,新闻说变形的铁轨有五十多度,应该是晒的时间太长了。
㈡ 英国人的样貌特征
英国人(British )大多是高加索人种,俗称白种人。因纬度较高,肤色苍白,身高较高,眼睛大,眼睛颜色浅,面部有立体感,嘴唇薄,毛发旺盛。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英国人口达6513万,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其中英格兰人占83.9%;苏格兰人占8.4%;其他还有威尔士人占4.8%、北爱尔兰人占2.9%。
英国名义上没有官方语,实际上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英格兰以外地区有其他官方语言,例如威尔士语(威尔士人口的26%使用)、苏格兰盖尔语(6万人使用)等。
英国皇室的长相没有特殊的地方,就是和其他的英国人一样。
(2)英国人热成什么样了扩展阅读:
英国人喜欢的食物:
1、苏格兰牛肉(Scotch Beef)。产自苏格兰农场的特定品种的牛肉,对养殖以及屠宰过程都有规定。
2、哈里斯毛料(Harris Tweed) 。产自苏格兰哈里斯岛的毛料,用当地盛产的羊毛为原料,传统上手工编织而成。
3、威尔士羊肉(Welsh Lamb)。养殖在山青水秀威尔士的羊肉,味道鲜美肉质很嫩。
4、康沃尔浓缩奶油(Cornish Clotted Cream) 。英式下午茶中的必备配料,康沃尔浓缩奶油与果酱一起抹在司空饼上混搭享用,别具滋味。
5、坎伯兰香肠(Cumberland Sausages)。产自英国坎伯兰郡的香肠,猪肉馅含量必须超过九成,比一般的香肠要粗,盘起来可达半米长。
6、斯蒂尔顿蓝纹奶酪(Stilton Cheese)。斯蒂尔顿奶酪是受欧盟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奶酪种类之一,只有在德比郡, 莱斯特郡以及诺丁汉郡三个地区生产,且需遵守一些制作过程原则的干酪可以用此名字出售。
㈢ 为什么英国人管这么热的天叫“dog days”
dog
days 名词pl. 三伏天,大热天,盛夏的酷热日子in the ~在盛夏【字源】古罗马人把the Dog Star (天狼星,又称Sirius)
与太阳一起出没的期间,即自七月三日起至八月十一日止的四十天称为 dog days.
他们相信这期间由于太阳的热度加上光度极强的天狼星的热度会形成酷暑
㈣ 英格兰出汗热
汗热病:英国的克星(节选自《人类瘟疫报告》第二章不醒的噩梦)
http://book.sina.com.cn/2003-06-10/3/8790.shtml
1552年英国着名的医生约翰·凯厄斯写了一本书,名为《汗厥症治疗刍议》。书中写道,从1485年8月的第二星期开始,英国突然出现了一种疾病并延续到9月底。这种病以出其不意的速度和奇特残酷性把灾难降临到英国人身上。有些人早晨正在开窗户便突然死去;有些人正与孩子在街巷中玩耍,却突然倒了下去;还有些人正高高兴兴地吃饭,但饭未吃完便一命归天。从病症发作到病人咽气前后不用两小时。
在凯厄斯写书的前一年,即1551年4月,他曾亲眼目睹了这一残酷的病在英格兰中、西部的什鲁斯伯里再次爆发,然后从那儿向东南蔓延到英吉利海峡,向北扩散到苏格兰边界。到了9月份,疾病却一下子消失了。
这种疾病俗称为英国汗热病。凯厄斯发现,在中世纪前英国历史上从未见过这种疾病,它于1485年首次爆发。1485年8月,亨利·都泽在博思沃思原野上打败了约克王朝的国王查理三世,结束了英国的“玫瑰战争”。但当凯旋的军队进入伦敦时,汗热病也被带了进来。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该病夺去了伦敦两个市长、四个高级市政官、许多贵族和无数英国平民的生命。亨利·都泽七世的加冕典礼也不得不推迟。牛津大学被迫停课6个星期,学校的教员和学生不是在床上死去,就是逃离城市到乡下躲避灾难。
1485年晚秋时节,汗热病神奇地销声匿迹。有人说是一场猛烈的风暴把它刮到海中去了。不管怎么说,反正它不见了。第二年它没出现,第三年也没见它的影子。事实上,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中,它已不知踪影。
1508年的夏天,它又回来了。如同头一次一样,它的出现是如此突然,连国王也吓得魂不附体,来回几次变换住所,以求逃脱死神的追赶。这次疾病滞留时间也不长,到了中秋时节,它又神秘地消失了。
9个春秋过去了,1517年,汗热病再一次神奇地出现在英国人面前。这次,它来势凶猛,吞噬了更多人的生命,亨利八世的大法官沃尔西就险遭它的毒手,牛津大学400多名学生被它夺去了生命,伦敦街头丧钟不断。着名的政治家托马斯·摩尔曾在信中感叹道:“我相信,血战沙场也比呆在伦敦城内要安全得多”。
该病的可怕之处在于突如其来,而且通常在夜间致凌晨之间袭击人们。发病开初病人浑身发冷、颤抖,有的还伴随着头疼、背痛、干渴、食欲不振、呼吸短促或高烧。几小时后,病人或是立即痊愈或是在昏迷中死去。
该病的另一特征是特别“偏爱”英国人。其他疾病在英国出现后,通常会穿过英吉利海峡传播到欧洲大陆去。而该疾病好似专与英国人作对。疾病爆发了6次,只有1582年那一次传到了欧洲大陆,在德国扎下根,翌年又传播到北欧和中欧地区,其他5次都局限在英国境内。
1528年6月发生的那场汗热病是第四次爆发。亨利八世的情人,即他后来的妻子安妮·博珍也染上了疾病。虽然后来她被治愈了,但其他很多人都没有她那份运气,他们纷纷死于疾病恶魔的手中。
汗热病的具体病因至今还是个谜。人们对它的解释更多的只是一种猜测,凯厄斯认为,被阳光蒸发的大地恶雾和水蒸汽也许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他还说,疾病之所为喜欢袭击英国人是由于英国人食肉过多、饮酒过甚,并食用了过多带病毒的水果,而且生活优裕的中年男子尤其是疾病进攻的对象。
贫困的人们好像确实比富有的绅士抵抗力要强得多。也许他们悲惨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逐渐地增强了免疫力。另外,穷苦的人很少去找医生看病,而当时医生的一些疗法比疫病本身更可怕。其中一种常用的疗法是找一群人看护在病人周围并以各种方式不让病人睡觉,因为汗热病人大多是在睡眠或昏睡状态下死去的。还有的医生不仅不让病人休息而且还让人往病人鼻孔中压入气体或灌入烈醋。
1551年,汗热病再次袭击伦敦,也正是这次疾病促使了凯厄斯写下了自己研究汗热病的书。从那以后,许多人也试图用科学方式解释有关该疾病的问题。汗热病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它从何而来?为什么它定期发生?而在它不爆发时又躲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它喜好袭击英国人,而且受害的男人要大大多于女人?为什么在1551爆发后便销声匿迹了?
汗热病的病症很像流感、猩红热、斑疹、伤寒、脑膜炎等病的一些病症,其发生过程更像回归热,其病菌携带物不是人,而是多年寄生在鸟或小动物身上的虱子,但在一定环境中,如气候条件特殊,不协调的饮食而引起的免疫力下降、人口迁移等情况下,疾病可能突然爆发。
但是,尽管这诸多解释纷繁复杂,而且很富有想象力,可都只是一种假设罢了。400多年过去了,这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而且,这种疾病如同它在16世纪一样,也许仍在某处躲藏着,随时伺机袭击人类。
㈤ 全世界最怕热的居然是英国人,为什么他们那么怕热
《逍遥僧》:幸为福田枷下僧,干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来无缘去,胜过清风送白云。
㈥ 今年怎么热成这个鬼样
整个北京变成了烤箱,河北也是。
中央气象台说,受暖气团控制影响,自26日以来,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然后高温就一直没停下来。今天,河北十个地方超过40℃,北京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0℃以上,部分地区达42℃以上,然后,就高温红色预警了;再然后,就极端最高气温破历史纪录了。
高温大大增加了社会团结友好的气氛,因为满大街都是熟人。
冒着42℃的高温,壹读君爬上来跟大家吐槽一下,今年的天气怎么这么热啊?
【厄尔尼诺,基本上就是了】
历史资料显示,北京地区自1951年以来,5月份南郊观象台观测到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8年5月14日,为38.3℃。而在今天,北京局部地区气温已经蹿到了42℃。不光雾霾爆表,气温也爆表。壹读君查了一下,今天北京的气温跟吐鲁番是一样的。
才5月份就这么热,接下来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壹读君认为,就算热死,也要死得明白。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有科学家警告,今年天气会非常热了。
在去年年底,国家海洋局的专家就监测到,东太平次表层温度偏高,预示今年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强的厄尔尼诺年。
而全球监测的数据也没什么好消息。根据全球长期天气预测的结果显示,2014年有可能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一切都是因为厄尔尼诺,它将给大气带来更多热量。在今年2月,英国人还在被冻得直哆嗦的时候,他们的科学家就预言,今年发生厄尔尼诺的几率高达75%,并提醒英国人民抓紧准备好太阳镜等装备。
【500年一次的大热】
如果仅仅是厄尔尼诺这种缺乏创意的解释,你一定还不满意。
下面壹读君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再给你来一发。
根据他们的研究,气候冷暖变化,存在大约500年的自然周期,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刚好位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
他们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究了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分析了2005年之前5350年的气候变化。
他们发现,在沉积物的花粉含量变化中,有两种花粉互相消长。一种是适合寒冷气候的松树花粉,一种是适应温暖气候的栎树花粉。每隔大约500年,两种花粉的在沉积物中的增加和减少就会出现一次峰值。
根据他们的研究,公元200年、700年、1200年和1800年前后,都是最寒冷的时期。
这个研究结果跟历史记载相符合。在中国历史上,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也就是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曾经出现大规模极端寒冷天气,科学家称之为“小冰河期”,当时江南都出现河流封冻的现象,而江西的柑橘则因为寒冷而大面积冻死。
以上只是为了证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是可信的,下面才是关键: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处于500年变暖的周期中,而且今年正好是这个温暖周期的顶峰,也就是最热的一年。
超强厄尔尼诺加上温暖周期最高峰,双倍奉送,想不热都不行。
【跟热一起来的还有涨价】
比天热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就是农产品要涨价。
3月25日,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2014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提高,这种天气可能导致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发生干旱,而南美出现洪涝灾害,导致稻米、小麦和甘蔗作物的产量受损。
在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两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世界性农作物减产,最大减产幅度达到20%左右。而2009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则导致全球蔗糖的价格达到30年来的最高点。
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要过一个又贵又热的夏天。
不过,壹读君还有一个好消息。按照中科院专家的研究,今年已经是温暖周期最热的一年,接下来,气候有变冷的趋势,而即将开始百年气候变冷周期,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㈦ 为什么英国人来中国后,再热也不开空调
一、英国人到我们中国之后,虽然在炎热的夏季也不会开空调,主要是因为他们长期在英国生活,因为英国那个地方在夏天的时候温度也不会像我们国家这么炎热,所以他们在夏天不需要使用空调,可能他们长时间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到我们中国以后也不会想起去开空调。
四、空调虽然可以让大家在夏季里不用感受炎热的空气,但是也不能长时间的让自己处在空调里,因为容易出现一些疾病,这样身体也是吃不消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孩来说,更不能长时间的吹空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英国人不用空调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可以避免空调病。
一个人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并不是说一朝一夕就可以更改的,所以英国人由于自己的习惯才没有开空调的习惯。
㈧ 有谁知道真实的英国是怎么样的
1、去了英国才知道,30摄氏度的气温就成了酷暑,那一年的夏天竟热死约800个英国人。
2、去了英国才知道,英国的市售食材质量真的高。
不论是小摊小贩的自营,还是连锁超市的供货,大部分食材都是精加工。
水果都是洗过的,可以直接吃,肉类蔬菜都是预处理好的,回来一洗直接下锅。
值得被吐槽的是,火车太慢了,没见过跑120码以上的火车,都是哐哧哐哧慢哼哼地跑。
如果让中国人来搞英国火车系统,三小时内腐国全境任意通达是基本的。
16、去了英国才知道,出门购物看啥都贵,一碗白米饭价值20元人民币。
17、去了英国才知道,那里的水龙头真的是令人头疼。
真的是烫的烫死冷的冷死,我不知道当初这个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18、去了英国才知道,裸奔算什么?
每年英国人会集体裸骑游行,主题是环保。
包括大学生、白领们都人手一辆自行车,世界已经无法阻止他们奔放的心了。
㈨ 关于英国~~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薯仔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英国习俗礼仪
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夏天气温也比较凉快的,像我7月份去的时候穿短袖,觉得冷,第二天就换长袖了,但是如果运动了的话也会觉得很热~~所以穿长袖穿短袖就看你自己啦~
我8月份的时候呢,就是穿2件衣服啦,里面一件短袖,外面一件外套~
呃,不过我是在英国的东北部,那边气温可能较低一些吧~
㈩ 1970-90间英国人怎样生活
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国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很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改变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也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
近几年来,英国家庭的消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的消费不断增加。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同时,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等。也就是说,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可以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像卷心菜、新鲜豌豆、薯仔、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由于冬季阴雨多雾,因此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及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六、丰富多彩的假日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彩。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休闲去处。
七、如饥似渴的读者
在英国242,5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布图书馆和阅览室约5,000所(包括专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300多所)。无论白天或晚上,图书馆内常常是座无虚席。借书、查阅资料、浏览报纸、写文章的人有学生、老人、公司雇员,乃至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