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为什么要火烧白宫

英国人为什么要火烧白宫

发布时间:2022-06-17 21:42:49

‘壹’ 当年英军为什么要进军华盛顿,并火烧白宫英军不会只是为了放一把火

火烧白宫是第二次英美战争的事情
第二次英美战争也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人主动挑起的,目的是对外扩张,吞并当时仍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美之间的主权之争并未停止。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美国欲向北扩张,因此发动了战争。
战争初期,英国因忙于欧洲战事,大部分精锐海陆武装力量都部署在欧洲。
1814年4月,英国所在的欧洲反法联盟击败了法国,拿破仑也被流放。因此,英国得以腾出手将军队和舰船调往美国,支援在那里与美国作战的英军。
英国派遣军队占领了百慕大群岛,以此为基地封锁了美国海岸并准备登陆。在得到华盛顿等地美军防线薄弱的情报后,英军总指挥亚历山大·考克伦将军决定攻打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
8月24日,英军进入华盛顿,在遭到几个武装团伙的袭击后,本来预备了停战协定的罗斯将军下令放火。英军最先火烧了国会山,当时国会山主体建筑还在施工,两院大楼内部包括国会图书馆都遭破坏。
当晚,英军火烧总统官邸,为了大火能烧到第二天,英军还添加了燃料。据当时的报道,熊熊燃烧的大火远在巴尔地摩都看得清楚。不过,到了第二天,华盛顿然降暴雨,浇灭了大部分的火焰。还迫使英军退回到军舰上。
1814年底,打得不分上下的美英双方签署了《根特和约》,正式停战,双方恢复了战前的边界

‘贰’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觉得美国人不善战呢美国人当初独立战争打败了英国人,然后在接下来一百多年通过各种手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了?火烧白宫又怎么解释,火烧白宫,意味着独立战争失败了,独立不过是个幌子,骨头里却是英国人控制着,奇怪的体制。法律。经济机构。美国就被傀儡化了。多民族化,只要你有钱带到那里去做贡献。都承认和保护你。逃犯的天堂。疯狂吸收世界财富。美国就是个吸金的机器。杂乱的民族文化不可能真正凝聚成血肉一体。保留持枪权,人和人之间绝对高度隔阂。英国人计算非常精密。也非常成功。200年来早养得肥肥的了。

‘叁’ 在历史上,英国为什么火烧美国白宫呢

麦迪逊总统逃的很快很急,怎一个惨字了得。回头再说英国侵略者在占领美国首都后,和他们日后占领中国的北京一样,英军先是洗劫美国国会大厦,又纵火焚烧,随后英军直扑朝总统府。英军占领总统府后,依旧是洗劫与纵火焚烧,当天晚间华盛顿火光冲天,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晚上后,这座建筑只剩下外墙残存。就在华盛顿即将成为一片火海的时候,突然暴雨倾盆、暴雨浇灭火焰。这场暴雨也迫使英军撤军。英国占据华盛顿6个小时。在当年9月1日,麦迪逊回到华盛顿,但由于首都被毁严重,为了掩盖被大火烧过的痕迹,1814年年底这座总统府棕红色的发房子被涂上了白色。1902年罗斯福总统正式将其命名为“白宫。

‘肆’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在初中历史课本上,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老师没有细讲,教科书里面也极不完整,包括后来拍了个电影《火烧圆明园》也没说个所以然,有些莫名其妙地就被烧了。那么英法联军(至于到底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干的这里不做讨论)为什么火烧圆明园呢?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初中历史课本上,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老师没有细讲,教科书里面也极不完整,包括后来拍了个电影《火烧圆明园》也没说个所以然,有些莫名其妙地就被烧了。那么英法联军(至于到底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干的这里不做讨论)为什么火烧圆明园呢?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1860年英法军队抵达天津,选派哈利珀嘉(Harry Parkes)率39人代表团前往通州与清国和平谈判,代表团由英法两国外交家,印度随从和一名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因咸丰逃离京城,朝臣竟然派兵把39个英法使节全部抓起来施以酷刑。

后来有个参与使节团的法国人写了回忆录,对当时情况描写:我们被困在一个木牢里,麻绳绑住我们的身体,连续在烈日下暴晒数日,无水无食,不少人都横死高温之下。

当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知道使团被抓也不知如何是好,便下令将这半死不活的使团从通州押送圆明园,劳途奔波,剩下不到一半的使节都被暂关圆明园天牢里,《泰晤士报》的记者也在狱中死亡。最后只有19个人死里逃生。

消息传到英法两国,举国震惊。英法两国的国民认为是中国人违反国际条例和普世价值观在先,英法两国决定报复,以火烧一座宫殿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圆明园。

英国驻清的特派官员在火烧前有在北京城里贴出公示,告知火烧时间和地点,意思是中国老百姓就不要去,结果中国人还偏偏就去了。英法联军在抢,中国人自己也在抢,太监、奴才也都没闲着,后来也有盗墓者进去偷盗,逐渐演变为至今的破败景象。

事情来龙去脉大致就这样,所以可以罗列出英法联军火烧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和谈使节被害,直接诱因。和谈使团被捕,遭受非人待遇,与此同时英军在再圆明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詹姆斯·布鲁斯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

第二:外国人、传教士被迫害。朝廷为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利用义和团家国情怀到处杀害外国人及传教士,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第三: 租界被攻击,大使被杀。在清廷的纵容下,义和团大肆攻击各国大使馆租界,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伏击杀死,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后清廷被迫向十一国同时宣战。

第四:火烧圆明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想毁掉抢劫的罪证。

第五:烧掉中国人自信,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登陆天津大沽口时被打败,对不可一世的英法是不可接受的,再次打进北京势必不会空手而归,他们没有选择焚烧紫禁城,而是圆明园。因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的万园之园,它代表了清朝这个封建帝国的所有,权利、地位、财富。 英法选择烧掉这个至高无上的圆明园,也就烧掉清廷的尊严、烧掉了中国人的自信,死死地把你打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伍’ 1814年,加拿大民兵为何要火烧白宫

1812年美军主动进攻加拿大,却出人意料地遭到加拿大民兵的顽强抵抗。英军利用加拿大民兵和易洛魁印第安人争取到时间,从欧洲调集兵力大举增援,并一度攻占华盛顿——白宫就是在此役中被英军和加拿大民兵焚烧,战后(1817年)不得不用白色涂料粉饰墙壁而得名。

美国后经谈判,才和英国停止了战争。美国对烧毁的总统府和国会大厦又重新修建后,喷上了白漆,这便是今日的美国白宫。没有加拿大人的一把火,还没有今天的白宫。

‘陆’ 在加拿大的英国人攻入华盛顿并火烧白宫后,为什么美加边境线没变化,英国为什么不占美国的地方

还是实力不济。虽然烧了白宫,但美国人还是不屈服,英国似乎也没心思继续折腾下去,因为拿破仑虽然在这一年被赶下了皇位,可欧洲大陆仍未太平(来年拿破仑就玩了一把皇帝归来)。所以英国决定和美国谈判,结果就是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恢复战前边界,而美国也放弃吞并加拿大的梦想。之后数百年间,美加两国基本再无争议,也没必要无事开撕,直至今日。

‘柒’ 为什么英法联军要烧毁 圆明园~

内容提要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来看,传统有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目的的看法值得商榷。火烧圆明园不仅难以掩盖其侵略罪行,反而进一步将之大白于天下;尽管此举有报复清朝政府的表象,但绝不是其焚毁圆明园的最主要目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目的在于以此彻底摧毁清政府的抵抗意志,胁迫清政府立即投降,实现其发动战争的罪恶目的——扩大在华权益。这无论是从英法发动战争的意图,还是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各方的反应,都可以清晰地得到印证。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了圆明园。150年来,国内史学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于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真实目的,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目前广为流传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掩盖罪行说。这种观点认为,1860年英法联军窜入北京西郊圆明园后,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二是报复说。这种观点认为,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遭到了我国爱国官兵及民众的英勇抵抗,不仅使其侵华目的难以顺利实现,而且还使得两国国内政府陷入危机之中。1860年9月17日,僧格林沁又在通州武力拘禁了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一行39人,更被英法联军认为是对他们的侮辱,于是两国政府蓄意采取报复性行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他们认为巴夏礼等人仍被关押在圆明园,而且咸丰帝也仍住在那里,因此将其当作首先攻击的目标。

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以上两种观点均不能令人信服。从根本上来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主要目的既不是为了掩盖抢劫罪行,也不主要是为了报复清政府,而是试图通过焚毁圆明园,彻底击垮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政府立即投降,从而尽快实现其侵华战争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在所谓“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英法悍然发动战争。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大沽口,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被迫议和,与侵略者签订了《天津条约》。但侵略者认为“条约中的商务条款不能令人满意”,决心借机重新挑起战争,攫取更多特权。1859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挑起大沽口之战,但遭受重创。

1860年初,英法两国重组侵华联军,在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率领下扩大战争。9月,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仓皇逃亡热河。咸丰帝的出逃与拒降,使得英法两国无法立即实现其战争目的,持久作战的可能使其感到恐慌。早在1860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罗素就致函提醒额尔金说,如果咸丰帝出逃而拒不投降,“会使得盟国陷入窘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六,256页。后引此书简称《丛刊》)。

这就表明,英法联军最担心的是陷入持久作战,因为这样会使得他们面临一系列困难和窘迫:一是侵略军的补给难以为继。二是北京气候条件不容许英法联军持久作战。英法两国政府多次发出指示,要求联军必须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并退出北京。三是英国国内反对对华战争的活动持续不断,统治集团内部的反战声音也很强烈,因此,如果不能迅速结束战争而陷入持久的对华作战,必将给巴麦尊内阁造成极大困难。四是联军内部日渐加深的英法矛盾也促使他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

考虑到必须尽快结束战争,额尔金决定,“必须仿佛是一声霹雳似地给(清政府)一个迅速而且厉害的打击”,而毁坏圆明园,“似乎在完成所要求的条件看来,算作很好的举动”,因为“此举之足以使中国及皇帝生极大之震动”(《圆明园》第一集,177页)。英国人戈登亲历了焚毁圆明园,在日记中也谈到,为“惩创顽固之清廷”,额尔金“最后乃决定焚毁圆明园”(舒牧《圆明园资料集》,291页)。由此可以看出,英军焚毁圆明园可以达到两个目的:迫使咸丰帝立即投降和长久震慑清政府。

需要说明的是,英法联军为什么不选择焚毁紫禁城呢?原因在于如果焚毁紫禁城,则可能导致清政权瓦解,而英法一直反对推翻清政府。英国陆军大臣赫伯特一再强调,“推翻清王朝并非我们的旨趣”(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121页)。法国也多次重申,其“意图也决不在于推翻当今中国之君主”(《丛刊》六,260页)。在侵略者看来,清政府的存在符合他们的利益,即可以“巩固他们既得的权利和掠夺新的特权”(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123页)。



在英法侵略者看来,焚毁圆明园可以给清政府以极大的震动,迫使清政府尽快投降。那么,圆明园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明了圆明园特有的政治地位、极高的经济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清代圆明园“为皇帝游息之所”,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相当于清代皇帝的第二个皇宫,是清统治者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从雍正、干隆、嘉庆到道光、咸丰五代皇帝,全年大部分时间在圆明园生活居住、处理政务、召见群臣,并在园内接待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从某种意义上说,圆明园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毫不逊色于紫禁城。这一点英国人非常清楚,巴夏礼比喻说,圆明园“之于中国人,正如白金汉宫之于我们”(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219页);额尔金更清楚地知道“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戴逸《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卷,338页)。也正因为如此,侵略者深知,焚毁圆明园足以有效打击和震动清政府。

圆明园还具有极高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价值。它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壮丽的博物馆和艺术馆,里面收藏着大量的珍宝、图书和艺术品。有人估计,当时中、南、北三海内珍藏之宝物加在一起也无法同圆明园中的藏品相比(《中国近代史简要读本》,33页)。英国外交大臣罗素认为,圆明园“所藏的珍宝,完全可以同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并驾齐驱,远远胜过理姆斯大教堂”(《丛刊》六,391页)。如此巨大的经济、文化价值,对于英法侵略军来说,当然是个无法抗拒的诱惑,他们在圆明园内“予取予携地抢劫,肆意毁坏一切过于笨重、不能移动的物品”。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英法联军已经清晰地认识到:焚毁圆明园不仅可以给清朝统治者以极大的震动和打击,迫使清政府立即投降,而且还可以从中劫取无数奇珍异宝,攫取巨大经济利益。恰如英国侵华军官卧尔斯莱所说,“毁坏宫殿一事,似乎很可使北京当局悚然震恐,……这是毫无疑义的。……我相信焚毁圆明园一事,对于交涉的最后解决,促进了不少,并且也增固了我们使臣的位置。”(《圆明园》第一集,175页)



事实证明,圆明园遭到焚毁后,一直在和战问题上摇摆不定的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立即投降,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满足了列强所提的各项侵略要求。从当时情况来看,促使清朝统治者态度转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圆明园被焚毁。这可以从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前后,清政府摇摆不定的对敌政策得到证明。

1860年9月初,当英法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的时候,咸丰帝仍然企图把联军阻挡在北京城外,因此,清政府组织了张家湾战役、八里桥之战,但遭到惨败。在英法联军逼近京城的情况下,咸丰仍然拒绝投降,选择出逃热河。八里桥之战后半个月内,英法联军停止进攻北京,希望通过军事加外交的双重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但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仍然摇摆于和战之间,一面派人求和,一面“召南军曾国藩等入援”(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309页),企图作有限的抵抗。10月15日,即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前三天,咸丰帝还授命胜保为钦差大臣,“总统各省赴援诸兵,整军备剿”(《丛刊》五,181页)。

然而1860年10月18日,英军焚毁圆明园后,清朝统治者马上丧失了抗敌的勇气和信心,立即屈辱投降。10月19日,即圆明园被焚毁的第二天,咸丰帝发布上谕,命令奕等人“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画押换约”(《丛刊》五,194页)。奕当晚便承认英法等国一切要求,并于10月24日、25日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签订了《北京条约》。至此,英法两国不仅全部实现甚至还大大超出了他们发动战争的意图。清朝统治者之所以由先前的“相机剿办”突然全盘接受侵略者提出的条件,屈辱投降,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圆明园被焚毁,彻底击垮了其抵抗意志。这一点奕在后来的奏折中说得很明白:英法联军“自入城以后,我之藩篱既失,彼之气焰方张,一经驳辩,难保不借生事端;若稍涉迂拘请旨遵行,既恐夷人不能久待,另生枝节。”(《丛刊》五,199页)着名史学家向达也分析说,英军焚毁圆明园后,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迅即投降,“盖亦畏其复肆凶残耳”(王道成《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下卷,423页)。

综上所述,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真实目的在于彻底击溃清朝统治集团的反抗意志,迫使清政府尽快投降,并“使清政府更为驯服”(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18页),扩大在华权益。对此,英法联军侵华头子额尔金、葛罗事后都直言不讳。额尔金在中英互换和约第二天的上英国政府书中说,“予今直陈,以吾人离别中国后,所遗留之印象,与借以束缚中国当局之正式条约,相较而论,予犹偏重前者也。故必思得报复责罚之举,赫然严厉,足达吾人所愿望之效果……”(《丛刊》二,457页)葛罗也说,焚毁圆明园“则和约易成,免滋纷扰,实予之所窃望也”(舒牧《圆明园资料集》,144页)。侵略者的居心和残暴从中暴露无遗。

‘捌’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原因是英使额尔金发表声明说:“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于是,英国将军们在他们的政府支持下发布了焚毁圆明园的命令。

1860年10月17日,联军骑兵团就在园内到处放火。10月18日清晨,英国密克尔骑兵团3500余人进园纵火,一时圆明园成了一片火海,火势三日不熄。一个侵略军官描写当时的情况说:“焚毁的命令发下后,不久就看见了重重的烟雾,由树木中蜿蜒升腾起来。

树木中掩映着一座年代古久的广大殿宇,屋顶嵌着黄色的瓦,日光之下光芒闪灼,鳞鳞的屋瓦,构造奇异,只有中国人的想象力,才能构思出来。

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缕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历代皇家风味和精华的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以往数百年为人们所爱慕的崇构杰制,不复能触到人类眼帘了。”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

(8)英国人为什么要火烧白宫扩展阅读:

《清史演义》中在描写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写道:“圆明园中火光烛天,一个穿洋装的中国人在导引放火,恒祺问他是谁,他大声道:‘谁人不晓得我龚孝拱,还劳你来细问!’”这里说火烧圆明园给英法联军领路的人是龚孝拱。

《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记载,“初有奸人龚孝拱者,游海上,以诈通于夷,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龚故嗜金刚刻,至庚申京师之变,乃乘夷乱,导之入园,纵火肆掠……”这里也说是龚孝拱给英法联军引的路。

《圆明园残毁考》:“及英兵北犯,龚为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许多历史学家在讲这段历史时也说是龚孝拱给英法联军带的路。

据《清朝野史大观》载:“定庵(龚自珍)子孝拱,晚号半伦。半伦者,无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而尚嬖一妾,故曰半伦云。半伦少好学,天资绝人,顾性冷僻而寡言语,好为狭邪游。中年益寥落,至以卖书为活。

英人威妥玛立招贤馆于上海,与之语,大悦之,旅沪西人均呼为龚先生而不名,月致百金以为修脯。庚申之役,英以师船入京,焚圆明园,半伦实与同往。橙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龚孝拱字橙,其父龚自珍。

他精通满、蒙、藏及英语,学贯中西。他在上海给英使威妥玛当文书,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跟着威妥玛也到了北京。

看上面的资料、野史,可以证据确凿地说:这个龚孝拱给洋鬼子带路,又唆使洋人纵火焚毁圆明园,是参与抢劫、焚毁圆明园的最大汉奸。

可是,再看咸丰十年(1860)八月谕旨:“该夷去国万里,原为流通货物而来,全由刁恶汉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决裂。”咸丰并没有说给洋人带路焚毁圆明园的是龚孝拱。如果不是龚孝拱,那又是谁领着英法联军去烧的圆明园呢?

光绪年间人杨云史在其《檀青引·序》中记载:“奸民李某,导联军劫圆明园,珠玉珍宝尽出……朝廷稍稍闻圆明园之毁,祸由李某,下狱穷治,诛之,籍其产,以赐文丰家属焉。”文丰为当时圆明园之管园大臣,知园不保遂投园中福海自尽,数名随从与他一同自尽。

还有一种说法:“焚掠圆明之祸首,非英法联军,乃为海淀一带之旗人。”人们找出了李姓旗人这个“刁恶汉奸”。

这时还没有人说是龚孝拱领着英法联军去的。说了一阵后,朝廷不能允许满人带路这种对清朝不利的说法,于是变成了汉人带路。汉人龚孝拱在洋鬼子阵营里,于是直接就把大帽子扣在他头上了。

还有这样一段野史来佐证这个观点。龚孝拱之父龚自珍为官清正廉明,对清朝的腐败及弊政不满,曾写《明良论》议论抨击朝政,满族官员借此参劾龚自珍,后龚在深夜暴亡。龚孝拱得到证据,知道其父是被八旗官僚暗害,所以他一直伺机为其父报仇。

真实的情形是,在火焚圆明园之前,英法联军曾派遣39人的谈判队伍到清廷谈判。但以僧格林沁为主的满人狂妄自大,肆意侮辱折磨来使,草菅人命。在英法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才释放了幸存的被折磨得没人样的19人。

英法强盗制定的万国公法中写道:“凡使臣被杀,他日破城,鸡犬不留。”额尔金还特意提出了一点,一定要焚烧圆明园。

在10月18日放火烧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

‘玖’ 火烧白宫的是英军还是加拿大人

加拿大人,战争是美国人发起的,结果被加拿大人一路打到了白宫···

‘拾’ 在历史上,英国为什么火烧美国白宫呢

美国历史上白宫确实被英军烧毁过一次。我来简单的说说,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


说起美国和英国的事情就要说说美国的起源,大家都知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当时的英国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国力强盛,到处抢占殖民地,在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家都明白吧。那时候的英国舰队驰骋在四大洋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呢。那个时候的美国还是英国在北美大陆的一块殖民地呢。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为什么要火烧白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离我国的城市哪个最近 浏览:884
去印尼查体多少钱 浏览:700
日语训读像中国哪里的方言 浏览:579
中国特种兵有哪些部队 浏览:931
印度为什么反对中国制造 浏览:455
印尼n95多少钱 浏览:199
意大利二次疫情期间缺什么 浏览:285
往意大利邮寄食品怎么寄 浏览:782
越南回程机票怎么买 浏览:729
伊朗每天确诊多少例 浏览:482
意大利它的首都是什么 浏览:867
2015中国有多少人 浏览:137
印度7千卢比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8
英国为什么举办那么多奥运会 浏览:665
英国是白种人的一种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90
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哪个不吃月饼 浏览:782
中国女排什么时候再次夺冠 浏览:364
南山印尼铝厂什么时候投产 浏览:806
英国资产怎么样 浏览:715
伊朗人喜欢吃什么菜 浏览: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