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个放牛娃是怎样从屌丝到大佬,最后成为清朝首富的
在今天杭州的河坊街上矗立了一家百年药店“胡庆余堂”。
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岩斥资30万两白银所创建,历经百年,仍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坊间流传下来的这句话,不仅诉说着胡庆余堂经久不衰的故事,也诉说着胡雪岩传奇的一生。
一场期货大战,胡雪岩的金融帝国轰然倒塌,曾经可以买下整个江浙的财富,煊赫一时的人生最终只留下“胡庆余堂”延续至今。
这也是官商勾结注定的结果。
作为晚晴着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其商业帝国上的成功与失败都能引起后人的思考,“契约精神”的基本,胡雪岩做到了,但胡雪岩始终没做到的是,摆脱官僚资本的附庸,最后只得郁郁而终,留下一句“白老虎可怕”,警示后代,银两害人。
这是胡雪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② 谁曾经是世界首富哪里有他们的传记
Forbes1982年才建立,在这以前并没有非常详细的统计
我只找到一个大概的年代(并没有具体到每一年)
从1910年 - 1937年 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死前一天,他一直是美国以及这个世界最富有的人。因为完全垄断石油业,所以美国各大媒体几乎每天攻击他。最后美国联邦法院1911年宣布他的公司形成严重垄断,强迫洛克菲勒把公司分成34个小公司(现在美国最大的几个石油公司几乎全是那时候分出来的)
其实洛克菲勒把公司卖了反而更有钱了,因为原来只是持有股份,并不是拿在手里的钱
洛克菲勒死前的财产达到了14亿美元(1937年的14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000亿美元左右 -_-)
而且他还捐过无数钱给慈善事业,比如1900年捐了8000万美元给芝加哥大学,使芝加哥大学从一个很小的学院一跃成为世界超一流大学。还有他自己建立的洛克菲勒大学(一共出过23个诺贝尔获奖者),还有1918年用5亿多美元创立洛克菲勒基金会
寒...俺一说洛克菲勒就打不住,因为他太强了
继续回答楼主的问题...
1937年后到1940年代左右美国最富的人是Jean Paul Getty,不了解此人,似乎也是搞石油的,显然是洛克菲勒的公司被迫解散的受益者
1950,60年代最富的人是Howard Hughes,最初是飞行员兼工程师,当飞行员的时候多次打破世界飞行速度的纪录...自己造过新型的飞机
后来到好莱坞当导演,并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喜剧导演奖(似乎现在没有这个奖了)
1930年左右不当导演,自己去开航空公司和人造卫星公司,并在5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
传奇的一生.....
之后直到1980年代的首富不详
80年代最富的人是Sam Walton,沃尔玛的老板,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以及第2大公司(现在世界第一大公司是Exxon Mobil石油公司,也是当时洛克菲勒分出来的公司之一)
1989年最富的人是John Kluge,对他也不熟悉,只知道是电视业巨头
90年代初一直到盖茨崛起前最富的人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早跟巴菲特混的人(就是跟着他投资的)现在都至少是百万富翁
今年巴菲特的总财产在440亿美元左右,7月份捐出370亿给“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96年至今最富的人就是比尔盖茨,2006年总财产在530亿美元左右
2000年建立“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Melinda是他老婆)
其他就不具体介绍了,因为大家对比尔盖茨最熟悉
历年的
③ 高锟是怎么成为英国人的啊
高锟(1933~ )Charles K.Kao。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
1949年随家前往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于1957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士学位,1965年获博士学位。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6年,在标准电话实验室与何克汉共同提出光纤可以用作通信媒介。高锟在电磁波导、陶瓷科学(包括光纤制造)方面获28项专利。
由于他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获得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光电子学奖等,被称为“光纤之父”。
1957~1960年任标准电话和电缆公司工程师,1960~1970年任标准电信实验室主任研究工程师。1970~197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电机系工作,以后在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电光产品部任副经理。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从1987年到1996年任职期间,他为中文大学罗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在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
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皇家科学院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
④ 为什么民国时中国出了大量大师而英国出现了大量工程师
原因有几个:
1. 工业和公知的本质区。民国时都是这嘴炮大师,和现在大陆的公知、台湾的名嘴一个鸟样,光说不做。理科生在脚踏实地干实事的时候,文科生在旁边指手划脚骂骂咧咧,恶心。决不允许只会打嘴炮的公知掌控这个国家,必要时我坚决支持从肉体上消灭公知!而且,公知多了只会吵架,社会反而会撕裂,多生很多乱相。但工程师多了,默默无闻干活的就多了,社会就会进步!西方国家及美国忽悠中国老百姓,中国没有民主选举,就没有自由,就是独裁等,千方百计的要把中国推上不归路,用心极其险恶,就象当愚弄运十飞机一样,把你弄死了,他们就放心了。
2. 根本就是伪命题,人家德国出了多少大师,比同时代的民国多了不知多少倍。而且我们的大师跟人家的大师不在一个层级上,德国随便博士毕业的到国内混几天都成大师了。德国大师喜欢自己搞自己,比如尼采。民国大师喜欢搞别人,骂别人,比如鲁迅。德国大师研究什么?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中国大师研究什么?琴棋书画……这就是差距。为什么总有一堆不爱读书的认为徳国人只会造机器?德国的人文科学水平不是一般的高,大师辈出。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谢林,荷尔德林,马恩都是大家。西方是现有思想启蒙大师才有后来的科技爆炸式发展的。没有文艺复兴的伏尔泰,笛卡尔,西方的科技学术还在神学的禁锢中,多得了这些大师,松开了宗教的束缚,西方科技才得以长足发展。清末民初的中国,民智还未得到开放,当时的国民对民主,祖国,政府等毫无概念。
3. 同时期,德国和英国在火箭、坦克、军舰、飞机、汽车等领域出现大量一流工程师和科学家。民国同时期出了钱钟书、朱自清、杨绛、鲁迅等优秀大师。
第一,我不承认民国有第四个大师。
第二,我不承认民国没有出工程师。
第三,我不承认当时思想界,英德两国没有大师。
所以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英德两国在各个领域对中国都有压倒性数量优势的大师。而中国当时的大师数目几乎处于历史最低点,只有三个,就是大师匮乏状态,以至于当时,什么人都敢冒充大师了。
没有处于时代前列的成就,没有时代最前沿的理念作为基础,没有广阔的学术承认的人没资格被称为大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满足条件的准大师不少,可能有大概五六百人吧。大师的具体人数我也不知道,可能全中国两三百人还是有的吧。
大师,是对学术最顶端的人的敬称,是人类的瑰宝,没道理随便找些人来侮辱他们。
⑤ 中国工程师怎么就是屌丝德国工程师怎么就收入那么高
只能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程师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吃喝拉撒睡和交配,可是这些都涉及到原材料供应,中国是个原材料供给严重不足的国家,于是大量工程师也就无用武之地。德国、韩国、日本为什么工程师的收入那么高,因为这些国家不管是什么手段,什么原因,他们可以获得的原材料供应是充足的,于是工程师就有把工作做好的基础。常常不小心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农民发明家节目,每次看完都是一肚子气,猪头老板没什么文化,夹着个包大款的样子,而农民发明家明明知识水平不低,造的机器也不赖,那穿着,那造出的东西,哎,都是屌丝样。德国经济促进局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的这种普遍需求,成立了中德跨境电商联合创业服务中心,利用德国的原材料供给优势,展开和中国电商卖家,特别是三四线中小城市的卖家,广泛的合作。
⑥ 英国工程师是骗子不
你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呀?这个明显是骗子呀,
凡是让你先给钱给别人的全部是骗子,天底下哪有掉馅饼的事情呀。
⑦ 英国工程师Colin Furze有多硬核为何操作能被称为艺术
非常的硬核,因为他们的操作非常的完美,而且也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并且这顿行云流水的操作也被称之为艺术。
⑧ 网上认识一位自称英国工程师的男人,微信聊了一个月,最近说要来中国香港投资,需要我提供一个银行账户给
我刚刚也认识了一个,弗兰克 威廉姆斯的人,自称是英国的工程师,还发了视频给我,认识没几天就是签了一个大合同,然后为了我要来中国,还要给我买礼物说证明我对他来说有多特别,全是一些奢侈品迪奥金手表,金项链,苹果手机,还发了买东西时候的视频,我觉得他可能和你们说的骗子一样,寄东西骗钱的,但是我没有被骗,只是地址发给他了,不会有事吧?
⑨ 英国首富是谁。
罗布森·沃尔顿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全球富豪排行榜,选出五十名全球最富有人士,全球首富再次由掌控沃尔玛超市的沃尔顿家族夺得。被《福布斯》连续11年评为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仅排在了第二位,第三位则为“股神”巴菲特。英籍印度钢铁大王米塔尔排名第六。
小店造就首富家族
说到罗布森·沃尔顿,就要从他的父亲——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说起。
《财富》杂志从1955年开始评选世界500强企业的时候,沃尔玛还不存在。半个世纪后,沃尔玛成为雄踞世界500强榜首的零售业巨头。
40年前,沃尔玛还只是美国肯萨斯州一个小镇上的夫妻店。而现在,沃尔玛已经在美国拥有传统连锁店1702家、超市952家、“山姆俱乐部”商店479家、“街区市场”杂货店20家,另外,在其他国家还有1088家连锁店。全公司雇员114万人,组成了一个威力无比的“沃尔玛帝国”。
1985年10月,《福布斯》杂志将萨姆·沃尔顿列为全美富豪排行榜的首位。萨姆和沃尔玛商店一夜之间成为全美公众关注的焦点。大批的记者拥向萨姆的住地。然而,当他们看到这位美国第一富豪过着最简朴的生活时,不禁大失所望:萨姆穿着一套自己商店出售的廉价服装,开着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货运卡车上下班,车后还安装着关猎犬的狗笼子,戴着一顶折价的棒球帽。
就是这样一个“乡巴佬”造就了一个财富神话。到2001年,沃尔顿家族财产总额达到931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萨姆的妻子、女儿是进入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前10名的女性,萨姆家族有5个人的名字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在这个排行榜上。
1918年,萨姆·沃尔顿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山姆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这使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1936年,萨姆进入密苏里大学攻读经济学士学位,并担任过大学学生会主席。二战结束后结束服役的萨姆回到故乡,向岳父借了2万美元,加上萨姆当兵时积攒的5000美元,他和妻子海伦在纽波特租到几间房子开了一家小店,专卖5至10美分的商品。由于萨姆待人和善,附近的住户都愿意到他店里来买东西。
1950年,萨姆夫妇以投资额两倍的价钱卖掉了小店,转而迁居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并在那里开办了一家新店。新商场虽然算是本·富兰克林连锁店的加盟店,但沃尔顿夫妇用家庭的姓氏给它取了名:沃尔顿家庭商店。到了1962年,他们的名下已经有15家百货店。当年,萨姆和他的弟弟詹姆斯终于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城开设了第一家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商店——沃尔玛。
沃尔玛一开始就获得很大的成功。第一年,本顿维尔的商店营业额就已经达到了70万美元。1964年,沃尔玛已经拥有5家连锁店,1969年增至18家商店。沃尔玛把中小城市和大的村镇放在优先地位。经营模式是一致的:低利润、小库存、大批量进货、多在成本上下功夫并且积极利用信息工具。
山姆开店坚守着一个信念,“只要商店能够提供最全的商品、最好的服务,顾客就会蜂拥而至。”他向员工提出了两条要求:“太阳下山”和“十英尺态度”。“太阳下山”是指每个员工都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完成自己当天的任务,而且,如果顾客提出要求,也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满足顾客;“十英尺态度”是指,当顾客走进员工10英尺的范围内时,员工就必须主动地询问顾客有什么要求,而且说话时必须注视顾客的眼睛。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十大经营法则:全心经营,比别人更尽心尽力;和同事分享利润;激励你的同事;凡事和同事商量;感激同事对公司的贡献;成功要大肆庆祝,失败则不丧心志;聆听公司内每一个人的意见;超越顾客的期望,他们就会一再光临;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逆流而上,走不同的路,放弃传统观念。
萨姆自幼便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在他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地扎下了“对每一个美元都珍重不已”的观念,这对他后来形成的经营风格不无影响。他说:“我们并肩合作,这就是秘诀。我们为每一位顾客降低生活开支。我们要给世界一个机会,来看一看通过节约的方式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小气的新贵
1992年,萨姆去世,按照遗嘱,他的股份分给了妻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同年,萨姆的家属把阐述他获得成功秘诀的自传《萨姆·沃尔顿:美国制造》公诸于世,这本书很快在美国畅销。
也许,萨姆的儿子是最为透彻地学习了这本书的读者。萨姆在书中曾经警告儿孙:如果谁敢卖对许多富人来说是“玩具”的东西,他就将带着这个人入地狱。老沃尔顿的几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节俭的性格。美国大公司一般都有豪华的办公室,吉姆·沃尔顿的办公室却只有20平方米,罗布森·沃尔顿的办公室则只有12平方米,而且他们办公室内的陈设也都十分简单,以至于很多人把沃尔玛形容成“‘穷人’开店穷人买”。
罗布森·沃尔顿,任沃尔玛百货公司董事长11年。他1966年毕业于阿肯色大学,获得商业管理学学士学位。196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曾任沃尔玛百货公司副总裁、总顾问、副董事长。
罗布森作为沃尔顿家四个孩子的老大,刚成年就考取了驾驶执照,接着就在夜间向个各零售点运送商品,大大节约了父亲的运输费用。那时四个孩子都开始帮父亲干活了。与同龄的孩子不同,大人不给他们零花钱,但他们可以自己挣。他们跪在商店地上擦地板,修补漏雨的房顶,夜间帮助卸车。父亲付给他们的工钱同工人们一样多。罗布森·沃尔顿如今回忆说,父亲让他们将部分收入变成商店的股份,商店事业兴旺起来以后,孩子们的微薄投资变成了不小的初级资本。大学毕业时,罗布森已经能用自己的钱买一栋房子,并给房子配备豪华的家具。
1992年4月,已是经验丰富的罗布森出任沃尔玛董事长,给沃尔玛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多亿美元,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百货公司,雄踞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2001年,沃尔玛一跃而成为《财富》500强排名的第二名,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除了坚持父亲既定的经营理念,罗布森还很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发展沃尔玛。着名的沃尔玛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借助这一信息系统,沃尔玛与供应商建立了紧密联系,从在计算机上开出订单到商品上架,沃尔玛商店比竞争对手平均快3天,节省成本2.5%。1996年到1999年间,沃尔玛的销售量增加了78%,而库存仅上升了24%。而今,沃尔玛并不满足于4000家商店的销售,又将战线拉到了互联网上,借电子商务将自己的版图进一步拓展到世界各个角落。
已经成为世界首富的罗布森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同父亲一样,罗布森是一个非常俭朴的人。他深居简出,开老式拖车。一位理发师说:“我给沃尔顿理发都85次了,他从来没多给过我一美分”。在沃尔玛网站上,没有一张罗布森的照片。这位富豪不接受记者采访,他的新闻秘书拒绝回答有关沃尔顿私生活的问题。《星期日泰晤士报》2001年曾经向沃尔玛总部咨询过有关罗布森私人生活的三个问题:目前罗布森住在什么地方;他经常旅行吗;他有游艇吗。报纸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答案,反而被沃尔玛的发言人提醒:还是问点跟业务有关的问题比较好。
新闻背景
关于沃尔玛
1962年山姆·沃尔顿创建公司,在阿肯色州罗杰斯城开办第一家沃尔玛百货商店
1969年10月31日成立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
1970年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镇成立了公司总部和第一家配送中心
1972年沃尔玛公司股票获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83年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中西部市开设了第一家山姆会员商店
1987年沃尔玛的卫星网络完成,是美国最大的私有卫星系统
1988年首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在密苏里州的华盛顿开业
1990年沃尔玛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
1991年沃尔玛商店在墨西哥城开业,沃尔玛开始进入海外市场
1992年4月5日山姆·沃尔顿先生辞世,4月7日S·罗伯森·沃尔顿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1993年沃尔玛国际部成立
1993年12月首次单周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
1997年沃尔玛公司股票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股票
1997年沃尔玛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
2000年在《财富》杂志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中排名第5
2001年在《财富》杂志“全美最受尊敬的公司”中排名第3
2001年单日销售创历史纪录,在感恩节次日达到12.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