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国内如何买英国的邮票
不必买英国的邮票,去当地中心邮局购买一张国际回信券就可以,面值10元.他们收到后会自己换成英国邮票.
见相关网页: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6-04/14/content_4424174.htm
postal order(邮政汇票)只能在英国邮局购买(请注意Postal Order有效期为6个月)
‘贰’ 什么样的英国邮票有收藏价值
一般来说,英国及其属地的邮票都是高值的发行量小,所以高值的邮票比较有收藏价值,特别是早期的,1950年前的。
英国本土的邮票相对来说价格总体不高,除了1900年前的一些着名古典邮票外,都价格不高。
其他英属地的反而有很多不错的邮票,比如福克兰群岛、阿森松群岛、皮特凯恩群岛、北罗德西亚等。这些邮票的特点都是发行量很小,特别是高值的,其中很多都是实寄封价格非常高,旧票次之,最便宜的是新票。
‘叁’ 邮票收藏
刚入门收藏邮票的票友行列的话,个人观点哈,你必须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先弄初级些的,在慢慢深入,我给你找了下,新邮友必须得了解的7点邮票知识。
(一)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网络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邮票上的国名: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连体钞收藏)
(三)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
(四)邮票上的齿孔: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
(五)邮票的版铭: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
(六)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
(七)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
虽然有些长,但是这些知识对新加入邮票收藏的人帮助还是很大的,真的。 我现在玩邮票都是在www.youbi001.com上看,一天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每天都在上面仔细研究的。
‘肆’ 在中国需要英国邮票,怎么弄
要办理回国人员证明,当然是使用英国邮品了,那是对方需要寄达给你的。两种办法:一是网上淘宝有专门针对解决“留学回国人员证明”邮寄问题的邮资邮品的淘宝店,搜一下就可以很容易找到的;二是购买国际回信邮资券,相当于邮联成员国的邮资证明,这东西只有大的邮市或者中心邮局才有的。试下吧,祝好运!
‘伍’ 邮票如何收藏
邮票的收藏与保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枚邮票有纤细的齿孔,有怕受潮的背胶,如果不注意保管,就会发生沾污、折裂、缺齿、粘胶以及出现霉点,从而影响邮票的品相。
邮票最好放入邮册内收藏,不要把邮票随便放入信封或夹到书中收藏,否则就容易发生粘连。新买到的邮册,往往纸张有些潮,因而需要用干燥剂干燥一下,再把邮票插进邮册。邮册不用时,应放在干燥且通风的地方,并且要持直立状态,不要将邮册相互叠压、横放,以免潮气侵入,使邮票发生黄霉斑点。特别是我国南方梅雨季节,更应该格外注意。邮册应该定期拿出来通一通风,整理一下,最好是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整理邮册,整理邮册时不要让邮票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邮票整理摆放时,一定要用镊子,切记不可直接用手去摆弄邮票,因为手上有汗,会留下手印,尤其是印有金粉的邮票更容易被污染。
邮票的背胶在收藏保管中是一件颇让人费脑筋的事情。邮票背面涂上的胶水,是为了方便人贴用邮票,但是胶水遇潮就会软化、溶解、粘连在邮册上。
有人为了保存方便,把邮票的背胶用水洗掉,使邮票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面目,且容易损伤齿尖、齿孔,用水洗掉背胶会将邮票品相损坏,这种收藏方法是不可取的。一般地讲,邮票最好保留原胶,为了防止背胶出问题,应该经常检查背胶情况,及时地处理好背胶在保存中出现的问题 。
‘陆’ 邮票怎么保存
新邮票要买些合适的护邮袋把它们装进去,再插进相应的邮册,邮册再装进不破损干净的与其大小相应的塑料袋,塑料袋的口处折叠封住,把邮册竖放在专门柜子里,柜子最好放在室内较通风处。拿取新邮票一定要使用专用的邮票镊子,千万别用裸手直接拿取邮票,因这样会使邮票沾上手上的污渍(如手汗)而污染邮票使之品相破坏,造成价值损失。旧邮票珍贵的可以装护邮袋,一般的不用,可以使用裸手,但最好也是用镊子拿取为好。信销票要按套或专题整理归拢,也插进专门的邮册保管。一般在潮湿阴雨天气时别打看整理或欣赏,在阳光明媚是打开,三五个月就要打开检查一下。你有不少实寄封,最好先保存实寄封,这些实寄封也可以买些相应的护邮袋(如首日封袋、小型张袋等)装上再插进首日封邮册保管。不过你的实寄封估计都是些编年票的,编年票的早期的市面上较多,选几枚品相好的留着即可,多余的留着也可,也可以把邮票取下,看能否组成全套的;一些编年票里的精华(如二轮龙、03主席、06早期领导人等,其他的有些新票已增值数倍的最好也全留下)要全留下,一般是2000年及以后的最好留实寄封。至于有票在信封上取下,要先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剪是一定别把邮票剪坏,就是剪是剪票边缘要大于邮票的面积,再把剪票放进四五十度水温的清水中,水一定要盖住剪票,泡上一二十分钟,看看邮票是否能轻易脱离剪票的剪纸,似离不离的可以用手轻轻揭开,千万别是邮票背面被揭薄,若有的还不脱离,就再泡一会,水凉了可以在添些热水(但水温也不要使用很热的水,回事邮票退色的),泡取邮票是个耐心和细心的活;邮票泡下后,要再用另一盆清水漂洗一下,使残余的背胶全部清除,再把湿的邮票淋去大部水分,平放在较能吸水的白纸上,一面吸静,翻过再吸另一面,然后把邮票放在平展的干净的白纸上晾着,在水分大半干后,再把邮票夹进平展的厚书中,把书放在平台上,书上再压些重物,停上三五分钟,再把邮票在书中换个地方夹住压着,再次取出时,就是平平展展的信销全品邮票了。
‘柒’ 哪些邮票具有收藏价值
我个人觉得,凡是年代久远,发行量少,具有重要意义的(譬如为纪念某人或某件重大的事情而发行的邮票),现存量少的邮票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就算已经使用过的都有收藏的价值,普及些邮票收藏的知识吧。
(一)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网络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邮票上的国名: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连体钞收藏)
(三)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
(四)邮票上的齿孔: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
(五)邮票的版铭: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
(六)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
(七)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
虽然有些长,但是这些知识对新加入邮票收藏的人帮助还是很大的,真的。 我现在玩邮票都是在www.youbi001.com上看,一天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每天都在上面仔细研究的。
‘捌’ 英国女王邮票值多少
英国女王邮票早一些的为1985年以前发行的特种邮票相对有收藏价值。特别是小型张。还要有象征国家的权威性,所以采用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头像为邮票图案。由于女皇头像的香港邮票属于普票,所以价格不高,目前仅为面值左右。
不过该头像由于属于经典的梅钦系列的,所以收藏意义还不错,尤其是一些发行时间短的高值票。目前价低的主要原因是当年港英政府曾经突击大量发行过一批,而后来香港邮政并没有实际使用掉这批票…… 大概参考价格一般的一组七枚的网上售价六十多元,估计十元左右一枚。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玖’ 关于收藏邮票的知识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资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着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第一枚邮票的产生 黑便士
人类使用邮票,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关于邮票的诞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十九世纪初的一天,在英国的一个乡间,邮差给一位少女送来一封信,照例向她收邮资,可是这个少女只在信封上瞥了一眼,却拒不收信,也不交邮费。邮差便和她争执起来,这时恰有一个叫罗兰·希尔的人散步走到这里,当他得知姑娘因付不起邮费,执意不肯收信时,便替这位少女交纳了邮费。这位少女很感激他的帮助,并向他叙说了拒收来信的秘密:“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钱交纳邮费,所以事先与我那远方的未婚夫约好,如果他一切安好,就在信封上画一个暗记。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一切平安,就没必要交那么多的钱收信了。”这件事启迪了罗兰·希尔。他看到按路程远近向收信人收取邮费的办法漏洞太多,于是提出改革邮政的方案——由寄信人买邮票贴在信封上,表明邮资已付,不再由收信人付钱了。
世界第一枚邮票
黑便士
1837年1月,罗兰·希尔发表了《邮政改革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小册子。他建议在英国本土邮寄重量不超过半盎司的信件时,不管路程多远只收1便士的邮费,邮资必须预付。这个开拓性的建议在议会讨论时,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直到两年之后,罗兰·希尔改革邮政的提案才被通过。
接着,罗兰·希尔积极地投入印制邮票的准备工作,公开征求邮票的图案。后来考虑到邮票是国家发行的有价票证,既要防止伪造,还要有象征国家的权威性,所以采用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头像为邮票图案。
1840年5月1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枚邮票问世了。英国邮局出售的这种邮票,面值1便士,黑色。后来,集邮者将邮票的面值和颜色联系在一起,给它起了个“绰号”,叫“黑便士”。“黑便士”没有齿孔,出售时要用剪刀一枚枚地剪开。
罗兰·希尔将十几个便士的邮资降为一便士,使当时的英国邮政当局顾虑重重,担心本来就不景气的邮政业更无法维持。事实上,罗兰·希尔的改革确实具有科学的眼光,因为邮费太贵,信件就少;而即便由甲地寄往乙地的信只有一封,邮差也要送一次。除了多携带一些信件外,其他劳务都没有什么增加,邮资的收入却增多了。当然,这项改革,并不是顺利的。使用邮票之后,不少人对购买邮票预付邮资的制度不那么习惯;在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更有人觉得这种办法是寄信人看不起收信人,认为收信人钱付邮费才这样做的,有失体面,但这些保守势力终究阻挡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英国开始使用邮票前,全国一年只有7600万件邮件;1841年——使用邮票后的第一年,邮件猛增到20800万件;十几年后,长期财政拮据的英国邮政转亏为盈。在邮政业务里增长的众多因素中,使用邮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
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 这种黑便士邮票上端有“Postage”(邮票)字样,下端印“OnePenny”(1便士)字·样,全张共240枚,横排列12枚,直排列20枚,每枚下端左右两角都印有英文字母,横行从A到L(12个字母),直行从A到T(20个字母)。字母的组合按每枚邮票在全张中的位置不同而变化,如全张中第1枚邮票左右两角都是“A”,第2枚左“A”右“B”,第3枚左“A”右“C”,第240枚(即最后一枚)为左“T”右“L”。这样可以知道每枚邮票在全张中的位置,即成为查对标记。这是英国早期邮票所特有的。邮票全张的空白纸边印有“每枚售l便士,每行12枚售1先令,每整张售1英镑。请将邮票贴在信封右上方”等字样。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1847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HenryArcher)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并获得专利。1853年英国政府购买了他的打孔机专利权后,1854年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有齿子邮票。
http://up.anhang.com.cn/school/uploadfile/20054521506908.jpg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952918.html
‘拾’ 我有一套英国女王头像的邮票,有收藏价值么
香港邮政发行,英国女皇头像邮票一套,共13枚,属于香港普票的一种,存世量很大,收藏价值不大,品相好的市场价格约三十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