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十万亿元资产因脱欧撤离英国,这会给英国造成什么影响
这会使得英国的经济以及其影响力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这是毋庸置疑的。
超十万亿元资产脱离英国,GDP总量的缩减不小,使得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他国家的经济都在不断发展,而英国的经济却在衰退,这样差距就就会越来越大。
另外,还有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些大的资本家可能会见风使舵。跟随潮流撤出资产,这些资本家都是精明的,大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将进一步冲击英国的经济体系。
脱欧之后,英国的确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改变政策,应对随之而来出现的许多问题。在这期间,许多资本家和企业家,会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对英国的发展产生担忧,这些无疑都制约着英国未来的发展。但在国与国的关系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对于英国未来的发展,仍然可以抱有期待。
2. 英国脱欧后将迎来哪些荣光时刻
英国脱欧后,“很多事情我们的做法都可以稍有不同”,80年代的去监管议程,或将再次上演,这将为英国金融业带来“独特机会”。苏纳克说,回顾伦敦金融城的历史,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它总是不断创新、适应和发展,并因此兴旺发达。“我对伦敦金融城和整个金融服务业的未来充满信心、非常兴奋,”他说。
3. 英国宣布完成脱欧,脱欧之后的英国将会与之前有哪些不同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这项协议解决了困扰我们政治数十年的问题。他说,议会预计将于12月30日对该协议进行表决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很好的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弗雷德里克·冯·德兰说。这是一个公平和平衡的协议,这对双方都是正确和负责任的事情。这意味着我们最终可以结束脱欧,欧洲将继续向前迈进。
这将对商品流动产生重大影响,并使传统供应链紧张,尤其是农产品供应链。尽管英国的长期经济势头肯定会受到影响,但该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出欧盟的直接经济成本。彭伯尔经济研究公司称,未能达成协议将使英国在2021年的GDP减少1.5%。不过,据估计,未来十年,英国GDP年增长率仍将比欧盟低0.5个百分点。
4. 硬脱欧已死,约翰逊可能辞职,英国未来何去何从
现在的这种情况下英国未来何去何从谁都说不清楚。英国想离开欧洲,最初是想摆脱别人的困扰,让自己重新站起来,但是英国脱欧真的是太困难了,这是英国没有想到的,未来的英国何去何从任何人都是无法回答的。
如果约翰逊辞职,保守党议员不是英国议会的多数,那么占英国议会多数的工党领袖科尔将成为英国首相。如果科尔成为英国首相会怎么样?科尔是典型的欧洲离任派,他当然对离开欧洲不感兴趣。要么他将无限期延长离开欧洲的期限,最终被欧盟驱逐出英国。要么他将举行第二次公投,看看结果是离开欧洲还是留在欧洲。如果他留在欧洲,科尔的愿望就会实现。如果科尔离开欧洲,他可能会重蹈前三任首相的覆辙。英国的何去何从,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判断。
5. 英国未来将拥有双航母,能否重新拾回日不落海军的荣耀
英国未来不可能再回到当时日不落海军的荣耀,因为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而英国在航母数量以及质量上远远不能和美国相提并论,因为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这是英国远远不能够相提并论的。再加上英国这几年由于脱欧事件的影响,使得英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下滑。所以英国日不落帝国的梦想,可以说是彻底的破裂了。
但是双航母战斗群也可以保护英国本土的安全以及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所以这也有助于英国在北约事务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力。所以这也是英国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6. 英国正面临没有中国游客的未来,这会持续多久
英国面临着没有中国游客的未来,新的流行病使中国人前往英国的旅行陷入停滞。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人们不知道旅游和消费何时会恢复。近几个月来,英国和中国一直在争论这种流行病,技术和香港问题一直都在争执不下。英国正面临没有中国游客的未来,这会持续多久?
我觉得即使疫情有所缓解,我们国家的人们也不可能去英国旅行,就美国的问题而言,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和华盛顿一直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 在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政府经常提醒我们出国旅游要注意安全,自从这件事情后我们国家的人去美国旅游的乘客就少了很多。
总部在英国的中国出境游总经理认为尽管中国尚未向英国发出旅行警告,但如果两国之间的关系继续恶化,这种情况将会发生,这将给英国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英国的消费指数表明,我国每年去英国旅行的乘客一共消费17亿英镑,如果我们国家的人不去英国旅行这对英国来说是一大损失。
7. 英国法国德国未来有可能崛起吗
毕竟是传统大国,有资本重新崛起,如果在发生一场世界大战,那可能会打乱现在的世界格局,英法德可能有机会重新崛起三战后美国毕定会损失惨重,如果英国抓住这个机会入侵美国或顶替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完全会重新崛起,但有一个前提条件,俄罗斯不攻打西欧,不过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现在西欧与俄罗斯关系缓和,再说中俄还必须集中能力去对什美国如果不发生大战也会一点一点的重新崛起的。
8. 诺查丹玛斯预言2021年:一切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发生什么
2020年对所有人而言是一个不平凡一年,如今我们迎来了2021年,当回顾2020年的事情之时,相信大家再也不想再次经历去年发生的事件,可是今年才刚刚度过了4天,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预言家,这些预言家并不是现代人类,而是生活了几十年,甚至已经逝世多年的预言家,对2021年留下的预言。比如近段时间英国媒体提起的巴巴万加、诺查丹玛斯,身为16世纪的他,却对2021年留下的预言,那么他说了一些什么呢?
所有人都在2021年充满信心,全新的一年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越来越好,没想到英国竟然重新再提起了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不过小编要提醒一下大家,不要过度的相信网络上流传预言,即便未来地球真的会发生灾难,人类也改变不了结局,不妨珍惜当下的一切,努力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9. 英国脱欧后未来的前景是什么
布鲁塞尔当地时间6月19日上午11时(北京时间下午5时),英国“脱欧”谈判正式在欧盟总部启动,这场注定漫长而痛苦的马拉松式博弈终于正式开始。
英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也将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但如果达成的协议严重不利于英国,对梅的执政地位同样是严重打击。
10. 英国脱欧对英美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英国脱欧以来一直引发了公众对英国的关注,也一直有各式各样的人一直在对英国各个方面引发各种各样的猜测。这其中很多人都特别关注英国留学事宜,接下来天道小编主要来解析一下因果脱欧后对国际留学生们留学英国的影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留学费用:汇率物价连锁反应起伏交错
受脱欧公投的影响,英镑兑美元一度下挫逾10%,触及1985年以来最低水平。据花旗银行预测,英国脱欧后可能导致英镑对美元暴跌10%至20%,对人民币汇率也会大幅下滑,按在英留学一年学费1.5万英镑、生活费1万英镑计算,一年能节省2.4万至4.8万元人民币。从单纯的数据上看,似乎留学费用会降低不少。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美好吗?实际上,留学成本变动是汇率、物价、就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脱欧”成功,英镑必将面临较大贬值压力,自然会使英镑对人民币汇率降低,短期内学费会降低,但英镑很快会恢复理性。另外,英国如果脱欧成功,短期内与欧盟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一定会有所松动。这部分损失只能通过上调物价等手段弥补,加之经济环境不利,会使英国物价整体上涨,留学生生活费将“水涨船高”。因此,留学生们将发现,好不容易汇率降低使学费下降,但物价大幅上涨,再加上汇率导致生活费暴增,使得留学生活费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一句话,英镑贬值带来的物价、学费波动很快消解殆尽。
留学决策:常识理性与现实主义博弈
英国是全球高等教育的高地之一,同时还是全球范围内比较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故而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始终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大多倾向于选择商科等投资收益率高的专业,比如会计、金融、市场营销等。由于英国通常读研究生的时间只要一年,因此目前去英国以攻读硕士学位为主,“短、平、快”的特点也让很多家庭选择送子女去英国留洋镀金。因此,无论脱欧后英国将发生什么变化,留学英国的热潮都不会轻易褪去。
也正因此,近年来,英国排名靠前的院校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学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不断紧缩的移民政策使中国留学生感觉到“非常不受欢迎”。
其实,如果从常识角度理性考虑留学决策的话,像英国这样学费高昂、就业及移民难度大的国家根本不适合留学,但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父母内心深处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非理性价值期许,打破了常规意义上的留学目的地选择。毕竟,海外留学除了留学费用、就业、签证等问题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会影响学生和家长做出理性的留学决策。因此,不论留学整体费用是升是降,都很难影响富裕起来的国内中产阶层家庭送子女去英国留学的热情。
留英就业:机会竞争率难易度尚无定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国际学生”较难在英国留下来,脱欧后预计会有高达20万在伦敦工作的欧洲人选择离开英国,这对现在身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可能是利好消息。但是,大量的人才流失使得竞争率降低,并不意味着更易获得留英工作机会,比起脱欧导致的82万个工作岗位消失,竞争者的减少可能还是小巫见大巫。
在英国找工作,中国留学生的真正竞争者是东欧人。脱欧之后,欧盟的学生减少会带来大量人才流失,竞争者减少,中国学生和欧盟学生将都成为“国际学生”,中国学生的竞争力相对增强,就业机会也将增加。然而,在招聘面试中,中国留学生在招聘面试中要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同东欧人或英国本地人竞争中拔得头筹。
硬币往往有两面,英国脱欧后短期内会对欧盟的经济、金融造成打击。随着经济受脱欧波及和影响,英国的就业岗位也会随之缩水,就业压力反倒增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欧盟成员国的劳工签证将更难拿到,这样一来欧洲其他国家昔日的“优惠券”将不再,中国和欧盟其他国家的劳动力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所以移民和就业政策都会相对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