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首相离职有什么影响

英国首相离职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2-06-22 03:59:59

㈠ 英国首相辞职其内阁成员是否一起辞职

根据英国法律:英国首相辞职那么英国的执政党就不是执政党了.只有通过大选再选出新的执政党,如果选出另一执政党,那么原首相的部下很可能会被撤职

㈡ 关于英国首相布朗辞职

现在英国面临着很多问题,比方说全球经济危机,英国社会问题严重以及政治系统改革,布朗政府对此无可奈何,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
在上周举行的大选中,以布朗为首的工党获得选票较少,排在第三位,保守党获得多数选票但是没有达到绝大多数,所以保守党与自民党打算组成联合政府,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㈢ 辞职的英国首相有退休金领吗

英国首相离任后仍作为下院议员参与政府活动,如果首相任期内政绩显赫,还可以得到王室授予的爵位,并升为上院议员。作为退休首相,可以领到首相工资的75%作为退休金;同时,年满65岁可以多领一份议员退休年金。此外,卸任首相还可以领取一笔“公共职务津贴”。

㈣ 英国首相布莱尔究竟为什么辞职啊

主要因为伊战

布莱尔是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也是首位以工党党魁的身份连任3届的首相。他在内政上颇有建树,创造了英国二战后最长经济繁荣期这样的惊人佳绩。他本可以到2009年第三任期结束时体面“收官”,并以骄人业绩名留青史。可是,由于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铸成大错,大势已去,不得不提前2年下台。

布莱尔在伊战问题上“劣迹斑斑”,难以为英国多数民众和历史所原谅。其一,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冷战后发动的最不得人心的战争。布什总统是第一责任人。但布什在开战前最后一次同布莱尔会晤中,后者竭力主战,促使布什下定开打的最后决心。且英国是除美国之外,派兵参战最多的国家,可以说,布莱尔是伊战的第二责任人。其二,为了取得英国国会和公众的支持,布莱尔竟亲口编造伊拉克“可能在45天之内开发出核武器”的开战借口。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弥天大谎,布莱尔由此信誉扫地。其三,伊战让英国付出沉重代价,除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外,还使英国成为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的重点对象,“7·7”伦敦地铁连环大爆炸就是一例。同时,布莱尔无条件紧跟布什,留下了他是布什的“走狗”、“跟班”的骂名,也影响了英国的国际形象。其四,伊战是错误的,这几成举世共识,也是美英两国民意的主流看法。但布莱尔同布什一样,死不认错,并决心将伊战“进行到底”。

布莱尔在伊战上的所作所为,不仅使自己大失民心,民众支持率持续下降,也严重拖累了英国工党。在最近一次民调中,工党的支持率仅为27%,创历史新低;在最近一次的地方选举中,工党又遭遇全面溃败的厄运。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讥讽说,由于布莱尔“恋战”,使工党政府成为“活着的死政府”,在英国下一次全国大选中,工党难有胜算。在这种情况下,布莱尔除了挂冠,别无选择。

有分析人士指出,布莱尔的辞职时间经过了精心选择。英国北爱尔兰地方自治政府8日在贝尔法斯特宣誓就职,一度对立的政治派别领导人共同组建了政府,北爱由此进入了权力共享的新时代。布莱尔选择在这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后辞职,旨在无言地述说他本人在长期推进北爱和平进程等事业中“功成身退”,不仅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能为工党增加支持率。工党在最近的地方选举中成绩不佳,布莱尔顺利交权,目的则是让工党的支持率反弹。

㈤ 英国脱欧成功为什么首相要辞职

短期利益英国退出欧盟,在短期内对英国无疑是有利的。英国可以立即省下每年需缴纳给欧盟财政的80亿英镑款项。支持英国脱离欧盟的人说,90%的英国经济与对欧盟的贸易无关,但仍然受欧盟规章的制肘,摆脱欧盟将使英国许多中小企业不受欧盟规章制度的钳制,就业机会可能会因此增多。长远影响失去欧盟成员国的资格,英国难以依托欧盟在欧洲和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将大打折扣。在贸易方面,英国与欧洲向来唇齿相依,有一半贸易额都来自欧洲其他国家。若脱离欧盟恐令英国与欧洲贸易关系受到影响,影响到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及资金避风港的地位,如果大量投资从英国撤出,经济前景或进一步转差。英国国内商界领袖,包括英国首富、维珍集团主席布兰森已发出警告,指英国试图与欧盟重新谈判两者关系,可能构成不明朗前景,有损商界利益。另外,失去在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的影响力,英国将更加被华盛顿冷落,并且在诸如环境、安全和贸易等众多跨国事务中被边缘化。美国和其他盟友想要英国留在欧盟内部,一旦离开欧盟,英国将有可能成为一个孤立的国家。

㈥ 如果英国首相辞职,其内阁成员是否随其一起辞职

是的,内阁大臣必须与首相意志相符,并于首相共进退。英国政治中,内阁是一个包括多个由首相任命的政府部门的官方体制。多数成员是高级的政府大臣,他们大多被冠以政府部门 “大臣”的称号. 内阁的正式成员将会失去原有的议会席位。
内阁组成
虽然内阁经常由被称为同辈中年纪最长者 (first among equals)的英国首相带领。 英国首相使用被受权的皇室特权内的任命权(powers of patronage)任命和革除内阁大臣。 如此,首相在任何内阁大臣提拔也需要英国君主的正式同意;君主同意都只是象征式,近期亦从无拒绝过。 内阁大臣互换职位是内阁改组。 首相的团结程度视乎当时政治气候和个人作风而定。 首相或经内阁常任秘书长分派内阁会议议程。 在英国宪制程序上,内阁是英国枢密院属下委员会;因此各大臣拥有The Right Honourable称号。
在近代历史中,内阁大臣几乎都是由下议院议员,以及少数几位上议院议员所组成。而现今的内阁大臣均由下议院议员担任,并没有上议院议员担任内阁大臣;最上次为2003年时艾美丝勋爵担任英国国际发展大臣;和Lord Young在1980年代曾担任为教育大臣及贸易工业大臣。
近期,英国首相批准非国会议员定期出席内阁会议,例如1997至2003年期间的唐宁街10号通讯主管Alastair Campbell。
内阁会议
内阁在定期会召开内阁会议,通常是每一星期的星期四早上,理论上在内阁会议上讨论政府重要政策以及做出决定。会议时间的长短是取决与首相的风格以及整个政治的情况,在现今的状况,内阁会议的时间大概在30分钟就结束。
内阁有多个重点、跨部门,政策下级永久或短暂委员会。 除国务大臣之外,国务次官经常并且是这些委员会的成员 。政府事务的交易通过内阁和委员会的会议由一个小秘书处执行在内阁办公室之内。 实践上, 和越来越近年来, 充分的内阁的每周会议倾向于与资讯交换和关于每日政治问题的概论更有关; 与主要决定被采取由各内阁委员会或在不拘形式的小组, 经常bi 侧面在首相和一位单独大臣之间。 许多首相有所谓实际上"kitchen cabinet" 包括他们自己信任也许是内阁大臣的顾问但经常是被信任的私人秘书在他们自己的职员。在最近政府(一般从戴卓尔夫人), 和特别是由于托尼�9�9布莱尔, 据报导, 许多, 或甚而所有主要决定说被做出在内阁会议之前。这个建议由前国务大臣提出了譬如商雅丽 并且[ [ 克里斯�9�9史密斯] ], 在媒介, 和清楚提出了在[ [ 男管家回顾] ], "sofa government" Blair's 样式的地方; 被责备了。
与国会的关系
内阁向国会问责存在了两样关键性宪政习俗:集体内阁责任、和个人部长责任;它们起源于议会主导原则的国会内,执政党议员成为内阁大臣事实。 集体内阁责任意指全内阁需要承担全体决策的后果;当国会通过不信任动议时,全内阁各位大臣圴需辞职(回为普通国会议员)。 逻辑上,数位有分歧的内阁大臣,例如2003年反对向伊拉克发动战争态度的郭伟邦,会预期请辞。
个人部长责任意指各位内阁大臣需要承担属下部门决策的后果。 由于政府公务员队伍的匿名及固定性,政府部门任何严重疏忽即时令有关大臣请辞。 或许出人意外地,由于平民派传媒对政府部门失职不是大新闻,及对?

㈦ 为什么英国人民公投结果是离开欧盟呢 卡梅伦首相辞职 这些对英镑的汇率,英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40多年,英国人为什么执着于退欧
每一个学过高中地理或政治的中国人,都知道英国是欧洲的一部分,也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不过大部分英国人可不是这么想的。欧盟委员会民调机构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的数据告诉我们,从1992年开始,“欧洲人”的身份就是欧盟国家里大部分人的共识(51%-63%之间徘徊),2015年却只有35%的英国人愿意承认自己或多或少算是个欧洲人。
在欧盟国家,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欧盟,但是英国人对欧盟格外地缺乏好感。欧洲晴雨表的民调做了几十年,不管是问到“欧盟成员国身份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是“对欧盟的印象”,英国人几乎总是要比其他国家的人更不待见欧盟。当2011年最后一次被问及“作为成员国,本国是否从欧盟中获益”时,欧盟国家平均有52%的人认为有所获益,英国这一数字只有可怜的35%。

上述枯燥的民调数字,反映的是英国几十年如一日的怀疑欧盟情绪——也就是疑欧主义(Euroscepticism)。疑欧主义哪里都有,只是英国独树一帜。为什么英国要在6月23日举行退欧公投?一句“英国首相卡梅伦兑现上次竞选的承诺”,肯定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了解英国的疑欧主义,就能理解英国退欧公投究竟是怎样由生米煮成了熟饭。
从一开始,英国对融入欧洲就没什么兴趣。
绝大多数国家,当初决定加入欧盟或者其前身,都是出于清晰而长远的理由。法国和德国等6国于1951年创建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为了消除恐惧,让欧洲大国之间再无战事;6国中弱小的比利时,则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话语权;1980年代西班牙、葡萄牙还有希腊因为担心重返右翼独裁,才要加入欧洲共同体;对于新近的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和爱沙尼亚,欧盟成员国身份是免遭俄罗斯欺凌的屏障,也是后共产主义时代新生活的开始。
但是从一开始,英国就对欧洲一体化作壁上观。1946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在瑞士苏黎世发表了战后演讲,他不仅呼吁法国和德国和解,还呼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虽然这么说,丘吉尔并没有把英国考虑在内。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夜,丘吉尔与法国将军戴高乐(de Gaulle)争论道,如果英国必须在欧洲和大海中做出选择,“她总是会选择大海”。

20世纪前半叶欧洲大陆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灾难,相比起来,英国从1783年就没有输过一场重大战争,从1066年就没有被征服过,二战对英国来说更多的是荣耀,而不是恐惧。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英国的反应都十分冷淡,英国甚至只派出了二流的贸易官员前去观察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直到1961年时任英国首相、保守党人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被欧洲经济共同体优异的经济表现所打动,才开始寻求加入。1950-1971年,西欧12个经济体GDP年增长4.7%,即使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也不能阻挡日趋一体化的欧洲享受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也就是说,英国最初寻求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基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分析成本与收益之后得出的理性结果,而不是像别的国家那样感性地追求一个“更紧密的联盟”。
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后,感觉自己处处受排挤而且格格不入。
英国把自己同欧洲的关系视为一场交易,等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入欧洲共同体,以及等到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时,英国发现自己和欧洲之间实在是有些“同床异梦”。现在英国疑欧派的许多立场,其实就是40多年前英国人抱怨的回响。当时的欧共体盛行区域性贸易保护主义,对欧洲大陆外的世界漠不关心,这和英国的经济自由主义理念不符。欧共体采取共同农业政策、共同渔业政策以及预算摊派政策,为此英国每年都要支付一笔钱用于其他成员国的农业及渔业补贴,以至于英国年年都是欧共体的预算净贡献国,不少人直呼“上当受骗”。
付出很多,收益很少,英国自然对欧盟及其前身产生了更多的不满和敌意。1975年,英国举行退出欧共体的公投,如果不是时任英国首相、工党人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与欧共体进行重新谈判,引入预算修正等机制,就不会有高达67%的英国人选择留在欧共体。至于人尽皆知的英国首相、保守党人撒切尔夫人,在整个1980年代都继续致力于削减英国天文数字般的“摊派”费,坚持“把我们的钱要回来”,英国最终得以享受欧共体预算摊派的一部分折扣与补偿。

除了经济利益上的考量,许多英国人至始至终都在怀疑,加入欧洲共同体/欧盟会使英国国家主权遭到侵蚀。英国不成文宪法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议会主权原则,也就是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力,1972年英国为加入欧洲共同体而引入的《欧洲共同体法案》(European Communities Act)却规定,欧洲法律凌驾于各成员国国内法律之上。尽管如此,撒切尔夫人还是在1975年为公投留在欧共体摇旗呐喊,她觉得每个大国都不得不让渡一部分主权权利,以创造更有效率的政治单位。
正当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派政府为建立一个欧共体单一市场而努力时,法国、西德、意大利等国却想对欧共体进行改革。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acques Delors)也将注意力放在了欧共体机构改革上,撒切尔夫人于是怒发冲冠地在比利时布鲁日发表了1988年的着名演讲,表示英国希望看到主权国家之间自愿联合的欧洲,而不是像美国那样联邦主义的欧洲。她不愿意看到英国被一个位于布鲁塞尔的超国家组织所遥遥支配。可惜撒切尔夫人孤掌难鸣,英国注定是欧共体(以及未来的欧盟)一个尴尬的成员国。
欧盟的确需要痛改前非,但如今的退欧派大多是自相矛盾的空想家。
英国天生对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感兴趣,根深蒂固的疑欧主义很大程度上注定了英国不会加入欧元区、申根协定。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促成了欧盟的成立,但由保守党人约翰·梅杰(John Major)领导的英国政府却坚持要求在加入《马约》规定的单一货币体系——欧元区问题上有选择权。1997年,工党人托尼·布莱尔就任英国首相,继续让英国待在欧元区外,而2010年上台的保守党人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干脆解散了布莱尔时期建立的加入欧元筹备小组。时至今日英国都没有加入欧元区。
事实证明,1980-1990年代英国的疑欧派们是正确的。那时候的挺欧派都是十足的空想家,他们天真地幻想一个没有边界的欧洲、有着单一货币体系的欧洲,会神奇地进化成“欧洲合众国”,就像50年前丘吉尔设想的那样。疑欧派们指出了只有货币统一,而没有财政统一的结构只能导致灾难。欧元区长期相对英国的高通货膨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以及着名的欧债危机就是对欧元说不的最有力理由。
不过欧盟不再是20年前的欧盟,欧洲更不是二战刚结束时的欧洲,独一无二英式疑欧主义,如今也延伸到了移民等议题上。遗憾的是,今天的那些退欧派,反过来却成了空想家。许多信奉自由市场的退欧派,给出了自相矛盾的退欧理由。

英国保守党成员、欧洲议会议员丹尼尔·汉纳(Daniel Hannan)炙手可热的退欧文章里认为,英国退出欧洲,可以将英国从一个由布鲁塞尔官僚运行的不民主超国家组织中解放出来,尽情享受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好处。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个非欧盟国家,只能有限地接入欧盟单一市场。你拒绝欧盟的规制,你就得接受英国对欧盟出口下滑的经济现实。要想保证退欧后英国经济最大程度不受损害,你就得乖乖接受欧盟的规制,那这和留欧又有什么区别?
退欧派另外一个重要论据是退出欧盟就不用再向欧盟其他国家“进贡”,根据英国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数据,2014/2015英国缴纳的预算摊派费仅为公共开支的1.2%。这同时让退欧派的主战场——主权让渡问题黯然失色,因为多亏了保守党和工党政府一如既往地不加入欧元区,才使得英国保留了货币政策的主权。英国尽可能保留了最大的主权,而让渡了小部分主权给了欧盟、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换取更大的回报。难怪纵使欧盟有千百种不如意,许多长期坚持疑欧主义却头脑清醒的英国人,这次的表态都惊人一致:“我是一个疑欧派,但是我不支持退欧。”

——网易上这么说的

㈧ 为什么英国要脱欧,两任首相为什么都辞职,而约翰逊也可能会下台,这是什么原因

就脱欧问题,英国很多民众认为欧盟在损害英国的利益,去补贴那些亏损国家,比如年收入都无法平衡债务利息的希腊等国家,另一点跟美国与我国的关系一样英国人有钱,买了很多国外的东西,而自己却在搞金融市场,在贸易市场上关税并不平衡,他们认为是出口国占了自己的便宜,自己作为进口大国应该收税,再者,英国国际地位下滑,这也很类似与香港现在的情况是历史必然问题,世界中心东移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之美国的存在,英国已经不同往日,但为了民众的感受,他们就编造了一个外部因素,既欧盟的存在影响了英国的“Great”,决心不再支持欧盟。
而约翰逊总统,我是比较看好的,(纯属个人见解)在这样的英国当中,一味避免脱欧,会让英国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既不能有余力发展其他事务,又会影响各国对英国的国际信心,就像拖着一条病腿,切掉就失去一条腿,但总是拖着,可能失去的就不止一条残腿这么简单了,当断则断的做法,不失是一个好主意,将英国脱离泥潭,此后的事情,也成定局,大家也才能有力一起发,而不是纠结于以后会不会发生脱欧这样的事情了。

㈨ 英国首相卡梅伦为什么要辞职难道他主使脱欧了就一定要辞职吗

卡梅伦为何要辞职?此前又为何极力推动脱欧公投?这要从英国与欧盟的纠结关系说起。

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复杂关系由来已久。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非欧元区成员国,英国这一传统强国未能深入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在欧盟的地位不断下降。受此影响,英国在欧盟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也逐渐减弱。同时,欧盟其他国家对“搞特殊”的英国也日渐不满,认为英国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一直在拖后腿。“不得志”和“受排挤”的现状令英国社会中的疑欧、脱欧情绪日益明显。在英国国内,独立党和反欧盟运动人士认为,退欧将使英国摆脱欧盟监管规定的束缚,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将令英国获得更快的发展。

在内部政治因素和外部尴尬处境的双重压力下,英国脱欧公投的倡议应运而生。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英国原本希望借助脱欧公投这一非常举措来推动欧盟改革,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卡梅伦去年曾表示,相信改革、协商和公投是正确的政策决定,英国能够成功地与欧盟建立一个新型关系。

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政府打出全民公投这张牌,可谓“一箭双雕”。一来缓解国内的政治压力,安抚选民对欧盟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二来可以反过来向欧盟施压,令后者进行各个层面的改革,以获得更多符合本国利益的东西。

卡梅伦本想以一场胜利的公投彻底解决纷扰了英国多年的问题。他一方面明确公开自己支持留在欧盟的立场,另一方面“坦诚”地告诉百姓退欧的代价:英磅将大幅贬值。

对卡梅伦来说,脱欧公投其实是一场不能输的豪赌。他应该比谁都清楚,英国退出欧盟会有多大的麻烦:英国不仅将失去欧洲统一市场的各种便利和优惠,而且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对于目前执政的保守党和卡梅伦本人而言,英国脱欧将是一场严重的政治灾难。令卡梅伦没料到的是,他此次没有2014年9月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时的好运气,未能涉险过关。

㈩ 英国首相和内阁受到下院的发对,首相辞职或提前解散下院提前大选,那么首相辞职以后谁任首相,怎么产生的

英国的首相是由下议院多数党担任的。简单说首先是下议院选举,包括工党、保守党以及自由民主党三个主要政党在内的英国各政党将会在整个英国各选区逐一争夺每一个议席,议会选举结束后,国王(或女王)召见多数党领袖,邀请他出任首相并着手组阁。在野党此时一般也会组织“影子内阁”。 现任首相因为下议院通过不信任案后率领内阁集体辞职后,现有内阁成员组成看守内阁继续履行职权,看守内阁只是过渡性的,所以它通常无权制定重大的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看守内阁的职能仅限于维持国家机器的临时性正常运作,主要包括: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国家日常性事务,以及为即将举行的大选做筹备工作等。 由议会多数党推举新任首相人选,经国王任命,新任首相组阁就职后,看守内阁解散。

阅读全文

与英国首相离职有什么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人健身房多少钱 浏览:471
印尼万人住在哪里 浏览:804
越南鼓是哪里出的 浏览:510
越南护照尺寸多少合适 浏览:167
意大利国际生是什么意思 浏览:22
印度人盘子里吃的什么东西 浏览:874
中国最大城中湖是什么 浏览:354
印尼虎头苗有什么好 浏览:616
英国卫裤怎么穿正确 浏览:714
哪个日本动漫在中国受欢迎 浏览:246
奥运会印度首金是什么项目 浏览:74
泰国听中国哪个明星歌多 浏览:767
去伊朗做什么最赚钱 浏览:106
意大利卫浴奢侈品牌有哪些 浏览:81
英国海盗有多少人 浏览:598
世界杯中国赢了越南后如何 浏览:504
德国和伊朗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616
怎么给印尼的人打钱 浏览:249
伊朗为什么打击美军 浏览:221
中国人去印尼怎么办签证 浏览: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