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以前香港归英国管理
-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香港3(16张)
-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
-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七月一日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在网络有哦~
2. 香港为什么落入英国人手中
鸦片战争.
签订. 吥平等条约..
南京..
“._..LOve.MiyakO.PhOTo.163.Com﹎”
3. 英国为什么愿意放弃香港而不愿意放弃马岛
首先第一点,香港是由3部分组成的: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其中香港岛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让的,而新界是1898年清政府租借给英国政府的,下面的图是香港地区的演示图,其中绿色的部分就是统称的新界。所以在法理上新界不属于英国,而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是属于英国的,但是由于香港岛和新界的面积太小,不足以支撑一个转口港的存在,所以新界的地位对于香港非常重要。
第二,1982年中英开启香港回归谈判,当时英国刚刚打赢马岛战争,所以气势上很盛,他们的目的就是继续租借新界,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同意,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要一并归还。
第三,马岛,也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在阿根廷方面来讲马岛是属于阿根廷沿海大陆架的延伸部分。所以是阿根廷理所当然的领土,但是英国在16世纪发现该岛的时候就成了该岛的实际拥有者,虽然期间西班牙曾经短暂占领过该岛,但是英国的在该岛的统治是具有延续性的,而且在该岛宣示了英国主权,所以在法理上对于英国来说马岛是属于英国的领土,而阿根廷方面并不承认该法理。这就不同于香港问题,香港的新界在法理上对于英国来说英国自己承认是不拥有主权的,他们只是暂时租借,所以租借到期后能否续租或者归还在法理上要按照地区所有国的意志进行,而这一条件在马岛地区并不适用。
第4,马岛是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战略基地。从地缘政治上讲,马岛远离南美大陆。加之拥有天然良港,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是大西洋转道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同时也是通往南极的战略中枢,这一点是香港所不具备的。香港在49年之前的发展程度是远远低于广州的,香港只是英国在全球战略上的一个前进基地而已,英国在亚洲的战略核心是印度和新加坡,二战的时候英国在香港只象征性的抵抗了一天就头像了,而在新加坡他们抵抗了将近一个月。
第5,香港的繁华是冷战的产物,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欧美列强对我国实行封锁政策,50年代末又和苏联决裂。整个新中国处于完全被外界隔离的一个状态,真正能够利用的口岸只有香港一个,因为香港离大陆最近,香港实行资本主义,香港是自由港。所以在长达将近40年的时间里香港扮演的角色是大陆同欧美发达国家的中间商,这也早就了香港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转口港的地位。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弹丸之地,香港的高新技术产业完全和新加坡不能抗衡的原因,因为香港可以通过大陆和欧美之间的贸易往来赚取差价,而且这还是个独门生意。
第6,大陆改革开放之后香港地位的下降。大陆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的地位逐步下降,因为大陆的贸易口岸逐步在开放,现在上海的竞争力已经完全能够和香港所抗衡了,包括离香港最近的珠三角地区也有深圳的盐田港和广州的南沙港两个更靠近珠三角工业区的深水港,香港作为贸易中间商和转口港的地位已经大幅下降,国际竞争力日薄西山。
第7,放弃香港符合英国利益。2战后英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放弃了印度,新加坡等属于英国核心利益的殖民地,而相对意义不是很大的香港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鸡肋,不过由于国际形式的变化,早就了香港的飞速发展,而英国也乐得坐享其成,在英国殖民150年里对香港的投资几乎为零,就连1990年香港政府单方面宣布修建大屿山新机场也要大陆方面买单,所以说香港对于英国来说是在是可有可无的殖民地。
第8,马岛地区的自然资源。马岛和香港不一样,香港是个弹丸之地,但是马岛不仅仅是一个群岛,他还代表了一大片海域和其中的自然资源,南大西洋上最大的岛屿就是马岛,而且马岛靠近南极,不像南极那么气候恶劣,所以比较适合成为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战略核心。英国在马岛的实际存在等于英国在南大西洋的军事,政治,经济还有南极的开发有了话语权,这是一个非常是在的力量。而香港的存在对于英国在亚洲的话语权几乎等于没有,小日本,台湾地区,韩国的经济活力都比香港发达,而且其经济对香港的依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改革开放的中国更是不会在乎香港在经济上的存在。
第9,中国政府需要香港,阿根廷政府不一定需要马岛。
中国政府需要香港是需要给世界一个展示,证明社会主义也能治理好社会,也能管理好政府,也能对世界做出贡献,所以现在还在实行资本主义的香港是中国政府的掌上明珠。而马岛对于阿根廷人来说认同感不是那么强,因为自1812年阿根廷建国之前马岛就是英国的殖民地了,而且当时阿根廷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虽然曾经短暂占据马岛十几年,但是对于阿根廷人来说并没有手足分离的感觉,所以从民众到政府对马岛的认同感是远远不能和中国人对香港的认同感相提并论的。
所以马岛是英国的利益核心,而香港不是。香港问题上英国的对手是庞大的中国,而马岛问题英国面对的对手是还在解决国内若干矛盾的阿根廷。不管是从自己的内部利益上,还是外部压力上,香港问题解决难度都是远远小于马岛问题的
4. 英国管辖香港已经100多年了为什么没有完全归属英国呢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七月一日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五十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以上是港英之间的历史,截取自网络。证明了香港是属于中国的,并不是属于英国的,当然也就没有归属英国的说法。
5. 香港为什么要割让给英国
因为英国迫切需要在中国沿海一带选择一个殖民地,选定了香港。
从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他们迫切地需要在中国沿海一带选择一个殖民地,将它开发成与中国以及其他远东诸国开展贸易的商端口。为此,英国在中国沿海寻找了很久,最初考虑的是宁波,接着又看上了舟山,最后还是选定了香港。
英国占领了香港岛后,任命了总督,成立了香港殖民政府,设立了行政局、定例局和最高法院,确定了香港的基本政治构架。然后,对香港岛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
割让香港对中国的影响:
1、丧失主权
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英国人相继取得了协定关税、治外法权、划定租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军舰停泊口岸等特权。
2、清廷危机
《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日渐激化。巨额军费和赔款除直接构成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外,也间接加重人民负担,激起民众反抗,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衰亡。
3、中外贸易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进口货物数量一度猛增。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英国输华棉纱计621万磅,较战前加倍;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英国输华棉布达1.12亿码,为战前的5倍,同年英国棉织品输华总值达170多万英镑,而战前为每年70万英镑左右。
4、国内生产
进口货物(例如洋布)的猛增,首先打击了口岸附近的手工纺织业。19世纪40年代中期,上海附近的松江、太仓等地的手工纺织业开始衰落。在厦门港、广州港的周边地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5、口岸变迁
五口通商后,各口岸发展并不平衡。1853年起,上海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外贸中心和商端口。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
6. 香港是不是英国的
中国和英国于1984年12月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所以是中国
7. 谁可以客观的跟我讲下英国为何放弃香港
第一,英国虽然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取得胜利,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使其感到很难在与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上硬碰硬能取得好处,以香港的繁荣程度和英帝国在港的商业投资来说,承受一场战争将损失更多,何况香港在很多方面依赖大陆,在此种情况下,和平的、有谈判余地的保留在港利益更为明智。
第二,就世界范围内来看,大国的力量对比中,英国走向衰落,中国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改革开放的中国进入新的机遇期,未来的发展未可知,中美建交、中美苏力量的三方平衡局面不容得英国在西方联盟体系的既定政策框架内与中国抗衡,所谓力有不逮、情非得已,而且面对即将开放的中国市场潜力,对华修好利大于弊。
第三,战后已然经历了风起潮涌的数次民族解放运动,非殖民化是大势所趋,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继续保留最后一个殖民地(香港是不是英国最后一块殖民地是有争议的)有损英国国际形象,在第三世界普遍树敌更是愚蠢的举动。如果香港是包袱,就应当甩掉。
第四,邓小平提出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中方态度是明确坚定的,并有效传达了应对最坏准备的决心。以至于希望借马岛战争获胜余威迫使中国就范的撒切尔夫人在与邓会谈后,评价其是冷酷的人。我认为这虽然是谈判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却发挥着决定性影响。
您提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客观上也包括当时英国国内方面的问题,例如反对派的抨击、对另一场战争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国际上中阿靠近、西方盟国的不赞同等等暂先写个大概吧!
8. 香港为何割让给英国(原因)(详细)
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被割让,而面积最大的新界则被强租出去,
由于当时国际上对于租借领土的最长长期限是不能够超过100年,而英国
选择了99年,加上之前国家领导的坚持不懈,经过多次谈判于1997年7月1日
回归,只可惜最大功臣邓小平且提出一国两制(促使了回归的成功)于2月初去世
9. 为什么香港不是英国的殖民地
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10. 英国为什么会放弃香港
不是放弃,因为香港本来就是中国当年把香港租借给英国的,而且后来还加了55年。之后中国国力强了,英国的国力相对也衰弱了,自然再没有增加租借年限的筹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