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背九九乘法表才好记
熟记乘法口诀能为熟练地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打好基础。乘法口诀是二年级的同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口诀背得熟不熟,就反映在口算练习上,正确率不高,速度极慢。那怎样让学生又对又快记住口诀,我思考了以下几点:
2. 国外没有九九乘法表,那他们是怎么做乘除法的
在我们中国,几乎从幼儿园刚接触数学就开始了背九九乘法表这一苦逼而又漫长的过程,记得小时候很多人为了背会九九乘法口诀,被老师批,被家长训。但是到最后都背的滚瓜烂熟,而且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不得不说,九九乘法表确实非常好用,它为每一位中国学生学习数学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中国的数学一直都是很牛逼的,从古至今一直称霸于全世界。
众所周知,外国是没有九九乘法表的,那他们是怎样算乘法的呢?其实,外国人也有自己的算法,那就是采用画线的方法计算乘法。
例如12×11,先画一条竖线,代表10,再画两条竖线,代表2,“12”就是这样表示:
再想象一下999×999,画面太美……草稿纸起码准备10米吧?
哈哈,这样数点点会数到瞎眼吧……
可见一旦数字变大了,那么计算量也就够呛了,估计数点点会累瘫吧!
小伙伴们,这个时候发现九九乘法表的厉害了吧?然而,我们有几个人知道九九表的是怎么来的吗?
春秋战国时期,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了九九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甚至有人把久久乘法表视为比中国四大发明还要重要的一大神器。可见它的地位是多么的显赫。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传入英国后,因语言不同导致口诀变长,背诵起来很有难度,所以“一课一练”英国版很有可能改为12×12乘法表。
不得不膜拜我们国家的九九乘法表,实在是太强大了。如果我们跟外国人同时做十道计算题的话,估计我们都做完了他们才算完一道。知道外国人用“线条”计算乘法,真心佩服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3. 都说英国人对乘法口诀都不熟,那他们是怎么算账的呢
英国人根本就不用口算,他们只需要用计算机算出来就可以了,这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只是英国为了锻炼民众的思考能力,才推行九九乘法口诀。
总结一下,英国引进九九乘法表无非就是想锻炼民众的思考能力,不要什么都依靠计算机,这样以后离开计算机,英国人都不用活,也不会算数了,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国家为了英国的长久发展,就让小学生开始学习,还强制性的。
4. 英国引进九九乘法表,为何会遭到家长的联名抵制
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其他国家的学生比较也是十分出色的,这就得从我国古代对于数学的研究说起了。九九乘法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九九乘法表在汉朝的“竹木简”还有敦煌的“九九数残木简”中都有相关记载。
九九乘法表用中文来背是十分顺口的,但是如果翻译成英文就有些绕口了,而且十分难记,这与英国所实施的教育方式不符,九九乘法表靠的是死记硬背,英国学生难免会“水土不服”。对此,英国方面也想了办法,将口诀进行修正,变得更加易背,但是这并没有大范围地推广,因此也只有一部分人知道。
5. 英国买九九乘法表:九九口诀究竟有多厉害 乘法口诀表
看图片
6. 你好,乘法口诀怎么读
乘法口诀
chéng fǎ kǒu jué
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现在使用的顺序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又称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
7. 大九九口诀表,小九九口诀表,九九乘法表
大九九乘法表如下图:
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成为我们的九九口诀“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特点: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
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8. 乘法口诀表的来历
乘法口诀表的来历,乘法口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法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背的九九乘法口诀表,那么,最早的乘法口诀究竟有什么来历?它为什么叫九九乘法口诀呢?
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
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体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
毫无疑问,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是中国儿童启蒙必背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这枚写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这说明早在秦朝,我国就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将其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计数中。
不仅如此,“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里耶秦简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多年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里耶秦简不仅刷新了乘法口诀的最早记录,还为我们揭开了另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为什么叫做“九九乘法口诀表”。
这枚简牍的正面释文为:
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四九卅六三九廿七二九十八八八六十四七八五十六六八四十八五八四十四八卅二三八廿四二八十六七七四十九六七四十二五七卅五四七廿八三七廿一二七十四六六卅六五六卅四六廿四三六十八二六十二五五廿五四五廿三五十五二五而十四四十六三四十二二四而八三三而九二三而六
二二而四一二而二二半而一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乘法九九口诀”简牍上的数字,每个竖行的数字连起来就是一个乘法运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
最为奇特的是,与传统的口诀表不同,这上面竟然还有“二半而一”的字样,这实际上已经是分数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