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英国在二战后逐渐失去了世界霸主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但让英国本土在纳粹空军的狂轰滥炸下变成焦土,还严重削弱了英国国力。二战结束后与出世纪的年代的两次独立浪潮沉重打击了英国。使英国丢掉了“日不落帝国”的挂冠,也使英国沦落为二流强国。
第二、殖民地体系瓦解,海上霸权丧失
英国的生命线是殖民地,是海上霸权,然而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瓦解了殖民体系,英国失去了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海军实力也被严重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受国力限制,大批主力舰要么退役、要么专卖给友好国家,皇家海军的实力大受影响。
第三、美苏崛起,代替了英国的地位
美国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代替了英镑的地位,苏联则控制了东欧,整个欧洲笼罩在苏联威胁的铁幕下,不得不抱紧美国大腿,然而寄人篱下是要付出代价的,再想维持以前的霸权,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② 英国世界工场地位是怎样确立的又是怎样失去的
形成经过:17世纪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并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失去经过:英国广阔市场,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造成生产率低用新技术、新设备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造成生产率低下。再加上美德工业迅猛发展,寻事赶上和走过英国,使英国逐渐失去世界工厂地位。
(2)十九世纪英国为什么失去了优势扩展阅读:
到了19世纪的后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优势缩小。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但是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英国丧失了领导地位,换成了德国和美国。
而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程度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个时期,英国还抱着保守思想,革新程度不够。
这一时期,德国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而英国明显落后了。英国这时丧失了科技优势。
③ 为什么19世纪后期英国经济衰退有什么原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想要使本国经济不断进步,最好的方法 就是不断的使用新的科技,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情况可以使国家经济获得持久的发展。英国属于“殖民地型的帝国主义”,也就是指他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他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就能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打个比方,如果你手下有有两名奴隶,他们只需要的是一些不好的粮食作为食物就可以了。而使用牛耕地,你除了要一个人天天照看它之外,还要买犁地所有的工具,天天还要用人来为他涮洗身子。你会选哪个?尽管用牛会比较节约人力,但是英国的国内资本都选择了不提高技术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种情况一年两年还看不出来差距,但是如果是二十年,五十年,差距就会非常非常的大了。美国因为是当时的新兴国家,而且是外来移民型国家,所以说会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并且他们敢于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④ 英国衰落的原因
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1、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
3、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3、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到一战前,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
4、教育落后给英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同时期的德国在这一方面远远走在了英国的前面。到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德国科学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5、企业家精神丧失了。这是因为在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几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后,往往想把子孙培养成贵族,结果几代人之后,创业的激情就荡然无存了。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
(4)十九世纪英国为什么失去了优势扩展阅读
英国衰落的历史:
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导致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的第一步是从布尔战争开始的。在南非的布尔人与英国人因为黄金和钻石发生利益冲突时, 战争于1899年爆发了。派去迎战的英军本以为胜利垂手可得,但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他们头痛不已。
尽管英国人动用了包括设立了集中营等种种手段,最终花了两年时间才镇压了布尔人的起义。 这场战争代价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国战无不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毁。
英国的经济在上世纪初期,严重依赖其在殖民地的经济运行,无论是非洲大陆,印度,还是位于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这些地区都不仅仅向英国,提供大量廉价原材料及劳力,而且他们还向英国提供了市场。
英国的工业品,在其殖民地市场似乎不受任何外来的竞争压力。在英国顺理成章的向这些地区输出大量工业产品的同时, 它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与新崛起的美国和德国相比。
1939年,二战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
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二战结束后,英国衰败已成定局。
⑤ 19世纪世界第一日不落帝国海军天下无敌的英国,现如今为何倒退了不少
英国虽然在当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一个强大的殖民地国家,但是在二战时期,遭受德国的轰炸,大部分的军工企业都受到了破坏,在短时期不会恢复,遭受了惨重的打击,这一次打击,对英国来说是一次惨重的打击。
但是在上世纪初期,英国利用殖民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是英国太依赖于殖民地来作为发展动力,在失去殖民地的同时,也失去了同时原料产地和市场,英国得资源并不够英国自身的发展,英国的产品也没有办法对外销售。
⑥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19世纪50年代群众性、政治性的宪章运动退出历史舞台算起,至19世纪末,英国政治性的工人运动迅速衰落,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其原因何在?本文试作解答。一首先,这是由于英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造成的。19世纪末期是英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从70年代起,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虽然受到猛烈冲击,但在80年代末期以前,英国的世界工业霸权地位依然保持着。到了90年代,英国的工业霸权再也保不住了,但它还掌握世界殖民霸权,占有世界广大的市场,保持着世界贸易、银行资本和海军、商船的优势。
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世界贸易地位下降的原因
整个19世纪,英国出口过分集中在几个处于工业革命前列的基本或重要的工业部门,即像棉纺织业、铁器业和金属冶炼业等几个“老”工业。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赢利一直占出口总利润的2/3。可见,英国出口赢利的繁盛取决于出口市场对这几个“老”工业部门的依赖。但是,到20世纪,随着从蒸汽机时代向电子时代的转变,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分委身”于这几个工业,暴露了英国经济的弱点,也导致了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处于弱势,新的工业化国家(如美、德)利用科学技术优势而发展了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英国沉重的包袱使其经济难以向更新兴的工业调整,从而失去了技术“领袖”或“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经济这种过分维持几个传统工业部门,而不是利用新技术优势走出困境的特点,严重地影响它对外贸易的均衡。19世纪50年代,英国出口产品在欧洲北美传统市场曾占40%以上,但在1870年开始下降,到1910年下降到不足30%。与此同时,通过技术改造的德、美生产的产品却日益受到青睐,甚至打入英国市场。
19世纪末以来,英国海外贸易模式的特征或弱点制约了英国进一步发展的后劲.是后起现代化国家要引以为戒的;
一是,由于英国始终把工业品出口集中在几个工业革命率先发展的重要部门.到19世纪下半期,这些旧工业产品只能出口到西欧和美国之外的初级生产国家。英国对几个重要工业部门的重点生产虽保证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业领导权,但这种技术早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了“过分依赖”的后果。在技术不断革新、工艺不断进步的20世纪,这种“过分依赖”损害了对需要技术进步潜能的新工业投入,致使英国生产力和外贸地位优势减缓了下来。
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外贸易的模式影响了英国和德美的现代化进程和工业的对比:英国只能在一些旧工业(纺织业、造船业、重型工程业和铁金属业)占有竞争的优势地位,而这些优势似乎只是基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陈旧的工业技艺;而德美这两个后起之秀却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自己新兴工业。工业优势的对比和竞争的格式制约了英国海外贸易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