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侵略北京抢走圆明园内的东西有几个国家
圆明园被抢过两次,第一次是英国和法国,第二次是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日本帝国(日)、意大利王国(意)、奥匈帝国(奥)。
1、第一次被抢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
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海淀镇,到处焚掠,当晚即侵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10天以后,联军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劫掠,英法侵略军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把园内珍宝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捣毁。至此,圆明园中的珍宝荡然无存了。
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圆明园之后,还不满足。英使额尔金发表声明说:“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于是,英国将军们在他们的政府支持下发布了焚毁圆明园的命令。
10月17日,联军骑兵团就在园内到处放火。10月18日清晨,英国密克尔骑兵团3500余人进园纵火,一时圆明园成了一片火海,火势三日不熄。
一个侵略军官描写当时的情况说:“焚毁的命令发下后,不久就看见了重重的烟雾,由树木中蜿蜒升腾起来。
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
2、第二次被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1)英国抢了多少圆明园文物扩展阅读:
参与劫掠国家:
1、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英语:British Empire),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
2、美利坚合众国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United States),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是937.3万平方公里,人口3.3亿,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国号为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府。
共和国采用议会民主模式并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国在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而垮台。
第三共和国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意外地是法国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国政权,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4、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法语: Empire allemand),通常指从187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将神圣罗马帝国算为德意志第一帝国。
其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名。
5、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英语:Russian Empire)简称俄国、俄罗斯、沙俄、沙皇俄国或帝俄,别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
6、日本帝国
日本帝国(日语: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1889-1945年),正式称呼为“大日本帝国”,源自《大日本帝国宪法》,虽然1936年之后才成为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国号;1947年《日本国宪法》颁布后,日本官方不再以此为正式国号。
国际上多用此来指称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45年二战战败之间,天皇掌握政治实权,对外施行扩张政策的历史时期。
7、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王国(意大利语:Regno d'Italia),是于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建立的王国,是继罗马帝国之后的第一个控制整个意大利半岛的国家。
8、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又名双元帝国、二元帝国,正式名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13世纪后成为哈布斯堡帝国(Habsburg Empire)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布斯堡帝国实施联合统治,政治体制为共主邦联,内部的奥地利、西班牙、匈牙利诸国均为独立国家,但同奉一位君主作为国家元首。
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奥地利改组为帝国,半个世纪后,弗兰茨一世将匈牙利由王国提升为帝国,二元帝国正式建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法联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圆明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② 圆明园中有哪些国宝被抢走
1、猴首铜像
十二生肖之申猴,属国宝级文物,原摆放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铜像之一。因八国联军入侵流落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圆明园印
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3、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干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干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5、圆明园全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干隆题词。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将这四十幅画掠夺走。现藏于法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以来,不仅堪称“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的中华园林付之一炬,大批的珍品文物也随之被英法联军掳走,(也包括这40 套80幅干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并一直不肯归还中国。
③ 圆明园里的文物全是英法联军抢的吗
1.参与过抢破坏劫圆明园的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奥匈帝国这8个国家。同时这8个国家也都参与过放火焚烧圆明园这个罪大恶极的行为。
2.其中的英国和法国——那个标榜最绅士的国家和那个标榜最浪漫的国家,分别在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放火烧过两次并抢劫两次,我们后世子孙一定要牢记这百年耻辱。
国人一定要争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 圆明园被抢宝物清单
具体清单无法提供,毕竟我们的国宝流落世界各地,详情解释如下:
一、被抢宝物大概有150万件: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二、圆明园原有文物简介:
1、古玩字画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而圆明园曾经收藏了多少文物是个谜。无论是故宫、颐和园还是其他文物建筑,都会有相关的陈设档案,专门记录建筑中所拥有的文物,唯独圆明园缺乏陈设档案,因为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总数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也变得很难。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说:"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2、图书典籍
圆明园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园中文源阁是中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现仅举几例。文源阁是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藏书楼,为着名的皇家北四阁之一,建成于干隆四十年。阁中收藏干隆钦定《四库全书》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收书3400余种,有近8万卷,36000余册。因《全书》篇帙浩瀚,当时又择其尤要者,编成《四库全书荟要》,计12000册。
《荟要》共抄两部,一部贮在故宫摛藻堂,另一部收藏于长春园含经堂的东厢“味腴书室”。另外,含经堂还有一外着名文轩——淳化轩,是专为收藏着名法帖《淳化阁帖》摹版而建的。《阁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献之乃至苍颉、夏禹、孔子等99人的书法名迹。帖分十卷,是我国的第一部大型丛帖,被誉为诸帖之祖。
干隆年间,根据《阁帖》的北宋"初拓赐本",经过精审更定之后,进行钩摹刻石。历时三载,至干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将所摹刻的144块帖版,镶嵌于淳化轩前的24间左右回廊之中。这就是着名的《干隆重刻淳化阁帖》。不用说圆明园劫毁时,园内收藏的《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都未能幸免于难。这从侧面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者火烧圆明园,对人类文化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⑤ 圆明园内被英法联军抢去了多少黄金多少白银多少宝石多少水晶
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目。
⑥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了多少件文物
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着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干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干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干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干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干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