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钻地弹的特性
善藏者藏于九地之下
剖析地下防御设施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仍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是因其具有许多新特性: 现代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和打击威力的增大,对战场目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地下防御设施却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抵制这些武器的攻击:地下防御设施依托天然的地质结构防护层,使其具有很强的抗击首次打击能力;通过高科技的打造,可以进一步增强抗贯穿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进而对导弹等武器具有很好的防护性;地下防御设施若处在地表下和水面下的位置,对一些靠地形匹配制导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则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据外刊报道,世界一些军事强国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特点,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攻击地下目标的新式武器,这期间各类钻地弹应运而生。
所谓钻地弹,是一种携带有钻地弹头(又称侵彻战斗部)专门用于攻击机场跑道、地面加固目标尤其是地下设施的特种弹药。应该说,钻地弹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与防护工程长期斗争相互推进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为了研制出一种能够钻入地下摧毁前苏联洲际导弹发射井的弹药,开始了钻地弹的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截止2011年已经研制和正在研制的钻地弹已达十余种类型数十个型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GBU-28钻地弹:这是一种于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研制、专门用于袭击伊拉克位于深层地下指挥中心的常规钻地弹,可钻透6米厚的钢筋水泥工事和30米厚的普通地面。
JDAM钻地弹:是一种由美国空、海军联合研制、具有高准确度、全天候、自主式制导能力的钻地弹。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可由轰炸机或战斗机从高、中、低空投放,用以攻击各类地(海)面目标。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是一种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攻击范围大,专门用于攻击加固目标和深层地下目标的钻地弹。该弹具有极高的动能,对于沙地的最大侵彻深度可达40米,对于水泥的最大侵彻深度可达11米,特别适合打击地下指挥中心等地下坚固目标。
B-61核航空炸弹:这种弹当量可调,是一种战术与战略型核武器,其最大当量破坏范围可达到地下数十米至百米。
据报道,海湾战争中新型钻地弹首次应用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用“炸弹之母”钻地弹摧毁了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萨达姆地堡,更加显示了其攻击地下防御设施的不可替代作用,所以被誉为实施“外科手术”的“杀手锏”。
与普通弹药相比,钻地弹之所以具有钻地的特殊功能,是因为它们有着许多技术上的独特之处: 按照不同爆炸原理,可将钻地弹划分为核钻地弹和常规钻地弹两大类。
核钻地弹是一种能钻入地下一定深度后爆炸的核炸弹或核导弹弹头。核钻地弹是在普通核弹头基础上,经过特殊处理后改装成的核武器。与其他核武器相比,由于核钻地弹具有特殊的杀伤破坏效果,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已经装备部队的核钻地弹主要有美国的B61-11核航弹。该航弹是由一种氢弹改装而成的。爆炸威力为30万~300万吨TNT当量。弹头可以钻进深达15米的地下爆炸。
常规钻地弹主要有“杰达姆”炸弹和“三军通用防区外攻击导弹”(TSSAM)等。
“三军通用防区外攻击导弹”具有很强的钻地能力。在1994年7月的一次不爆炸钻地试验中,该弹头曾使质量为230吨、厚为1.5米的钢筋混凝土靶标连同其固定机构后移了100毫米,而弹头却在贯穿靶标后继续前移了172米,弹头壳体却没有受到明显的损坏。 钻地弹可分为巡航导弹(包括空射、舰射、陆射巡航导弹)型钻地弹、航空炸弹型钻地弹、精确制导型钻地弹(如GBU-28激光制导钻地弹)、航空布撒器携带的侵彻子弹药、炮
钻地弹
射钻地弹药及肩射火箭型侵彻弹药等; 钻地弹可分为动能侵彻型和复合弹头型。
动能侵彻型:依靠弹体飞行动能侵彻到掩体内部后,引爆弹头内的高爆装药,毁伤目标。美国研制的450公斤的J-1000型、225公斤的I-500型、900公斤的BLO-109型及特制的1800公斤的BLU-113型战斗部,均属这种类型。因重量受携带能力的限制,要提高战斗效能,一是选取适当长径比,以提高对目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二是提高末速度,以450米/秒的速度侵入的战斗部,就足以钻透1米厚的混凝土结构。
除以上因素,弹着角和攻击角对战斗效果也影响较大。一般弹着角90度为最佳,攻击角限制在±5度。为了增加末速度,美国还正在研制带火箭发动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的可推进侵彻战斗部,末速度可达1200米/秒,这种战斗部将用于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为德国KEPD-150标准导弹而研制。KEPD-150是在德国、瑞典合作研制的KEPD-350动能钻地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麦菲斯托的预侵彻战斗部装有光电探测器近炸引信。
主侵彻战斗部尾部装有程序化智能多用途引信,可装定空爆、触发和侵彻3种工作模式。在侵彻模式下,战斗部可在钻透沙石、混凝土等多层结构后,在掩体内部敏感到空间而爆炸。研制计划从1997年开始,至2011年已成功地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试验。 :由英国研制,将装备到常规标准导弹上。美国也在对其进行试验,以装备到AGM-86C常规空射巡航导弹、AGM-154C、AGM-129先进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上。
此外,扩孔器还可装在炮弹和肩射火箭上。 :英、美、意三国合作研制,由较小的长矛(LAnCE)战斗部发展而来(后者长300毫米、直径160毫米,装5公斤炸药,用于攻击加固飞机掩体),用于至少1450公斤重的钻地炸弹,由鹞式和美洲虎战斗机挂载,还可装到空中霍克导弹上。
此外,美国还在进行几项研究计划,主要针对钻地弹头材料、智能引信、爆炸材料等进行研究,以改进F-15等飞机的挂载武器性能。另外,美国还在研制大贯穿力的高超音速导弹,最高速度可达6马赫。
② 炸弹是谁发明的
炸弹最早是由金人发明的,大约在13世纪初,金人学会了制造火器,并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叫它“铁火炮”。
这种炸弹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壳厚2寸,内装火药,上安引信。投掷或发射出去,爆炸声如雷灌耳,弹片炸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
炸弹是填充有爆炸性物质的武器。
明代的炸弹种类增多,燃放方法也大有改进。依炸弹质料不同可分为铁弹、木弹、石弹、泥弹等。铁弹有“击贼神机石榴炮”,它类似现代的手榴弹。用生铁铸造,形状像成熟的大石榴。上端留一孔,内装火药和毒药,将药装满大半,再放入一个酒杯,杯内燃火种,用铁盖将石榴炮口塞紧。炮外壳涂成白色,上面绘成五彩花草。临敌时,可用手投掷,以炸敌兵,也可放置路旁,待敌人拾取后,动摇火种,立即引爆弹体,炸死敌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炸弹
③ 钻地弹是怎样做到在地面上不爆炸,而钻到地底下却会爆炸
如果相撞的两个物体没有足够强度的外壳支撑,它们就会因承受不住这一外力而变形、毁坏。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具有坚固的外壳,能够保护物体内部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免遭破坏,那么,这个物体就不会被损坏,就可能对另一物体产生强大的挤压力而钻进被撞物体内部。
钻地弹对地下目标的摧毁效果,与弹头威力、钻地深度、目标周围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钻地弹的技术涉及到钻地动力学,钻地器壳体结构、材料、引控系统,目标地层结构等方面的科学。打个通俗的比喻,钻地弹的钻地原理就像我们向木板上钉钉子一样。当我们用力砸钉子,钉子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向下运动而?进木板。但是,如果钉子头部不尖,就很难钉进去;如果这个钉子不是铁钉或钢钉,而是用木头做成的,也难于钉进木板里。
④ 战术武器中的‘钻地弹’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钻地的
钻地弹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8-10
据估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0000余处隐藏在地下的军事设施,其中1000余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指挥与控制中心、生化武器生产与存储设施等。能够有效对付这些地下目标的武器自然非钻地弹莫属。
钻地弹通常外形细长,弹体采用高强度特种钢或重金属合金材料,内装钝感炸药和时间延迟引信,因此能够利用动能侵彻到地下一定深度后引爆。早期的钻地弹主要用于破坏机场跑道,对命中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后来其应用逐渐转向对付地堡、地道、洞穴等点目标,所以加装制导组件就势在必行。
美国
美国空军目前装备的制式钻地弹是900千克级的BLU-109系列、450千克级的BLU-110系列和225千克级的BLU-111系列。使用最频繁的是洛马公门生产的BLU-109/B,其重量为874千克,内装240千克炸药,弹体由高强度钢制成,可以穿透2.4米厚的混凝土。
美国最广为人知的钻地弹是有“掩体粉碎机”之称的 CBU-28 ,其重量达到2130千克,长5.84米,直径370毫米,内装306千克的特里托纳尔炸药,可以穿透6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厚的土层。这种重型钻地弹是在海湾战争期间紧急研制的。当时研究人员利用多余的203毫米炮管制成 BLU-113A / B钻地弹,然后安装“宝石路”III制导组件形成GBU-28。 1991年2月27日,一架F-111战斗机首次投放了2枚GBU-28 ,用于攻击巴格达以北数千米的一处地下掩体设施。从事后公开的电视录像看,炸弹击中目标后大约6秒,从弹着点冒出大量浓烟。在此后的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GBU-28 都曾粉墨登场,在攻击南联盟的地下掩体和塔利班武装的洞穴综合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重型钻地弹的主要缺点是体积过大,自F-111战斗机退役后.美空军目前只有F-15E 战斗机能挂载 GBU-28。
海湾战争后,美国空军又研制了代号BLU-116/B 的所谓“先进单一钻地弹”(AUP),其重量仅为874千克,但侵彻能力与GBU-28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可以穿透6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厚的土层,这也许要归功于其弹体直径较小,而且采用高强度的镍钴合金钢,内装先进的PBXN-109 高能炸药。BLU-116/B与BLU-109具有相同的外形尺寸和气动力性能,而且制导组件的连接点也相同,因此也可以配用“宝石路”、“杰达姆”等制导组件。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空军对钻地弹的兴趣有增无减,陆续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其中值得关注的是GBU-39/B “小直径炸弹”(SDB)、“巨型钻地弹”(MOP)和“高速钻地弹”(HSP)。
顾名思义,“小直径炸弹”是一种轻小型的钻地弹,长约1. 8米,直径0.19米,重仅130千克,内装23千克高能炸药,可供F-16、F-22、F-35 等战斗机甚至无人战斗机内部装载,从而解决了重型钻地弹只能由轰炸机和重型战斗机挂载,而且挂载数量十分有限的缺陷。有人怀疑,这样一种小型钻地弹是否具有实用的侵彻能力。美国空军研究认为,通过采用先进的弹体材料、细长的外形设计和精确的制导系统,加上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撞击目标表面,“小直径炸弹”可以穿透1. 83米的混凝土。此外,“小直径炸弹”将采用抗干扰的CPS / INS制导装置、栅格状尾翼、几何形状可变的弹翼组件,最大射程可达110千米,命中精度5-8米。到2004年底,波音公司已经对“小直径炸弹”成功进行了13次空中投放试验。美国空军已经确定采购24000枚,预定 2006年开始投入装备。
与“小直径炸弹”相反,“巨型钻地弹”是向尽可能重的方向发展。美国空军2004年提出“巨型钻地弹”概念,并透露是受到号称“炸弹之母”的“巨型空爆炸弹”的启发。按设想,“巨型钻地弹”将采用GPS制导,并利用较大的控制翼实现稳定飞行。它的重量惊人,为13500千克,比“炸弹之母”还要重近4000 千克。其弹体更厚,以便承受侵彻目标时的巨大冲击力,而外形尺寸较小,以便能由B-2A轰炸机装载。它的投放高度将达到12 000 米,而“炸弹之母”约为6000 米。攻击角度接近垂直,以便增大侵彻深度。目前,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为“巨型钻地弹”研究弹体材料,并强调要控制其成本,以便空军未来能大量采购。
“高速钻地弹”主要通过高的弹着速度来提高侵彻能力,其弹着速度按设想将达到1200米/秒,是现有普通钻地弹的4倍。试验表明,重35千克、弹着速度为450米/秒的钻地弹,可以穿透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此大致推算,设计重量在227~454千克之间的“高速钻地弹”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侵彻能力。按照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2003 年9月授予的合同,通用动力公司目前正对“高速钻地弹”进行为期4年的前期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目前最重或最快的常规钻地弹,其侵彻能力也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于极其坚硬的花岗岩层,据估计最大侵彻深度在15米左右。如果想彻底摧毁深埋在花岗岩层下数百米的军事设施,只有一个办法——动用核钻地弹。但使用核钻地弹不但会造成核污染,而且容易引来国际舆论的批评。2003年,美国防部出于未来打击朝鲜地下核设施的考虑,曾提出在B61-11的基础上研究能“钻”得更深的所谓“强力核钻地弹”( RNEP ),但后来终因国内和国外的广泛质疑而遭美国国会否决。
B61-11是美国1997年装备的第-批低当量核钻地弹。它长3.6 米,重量约 550千克,可以穿透6.1米的岩石和土壤混合地表。相比之下,“强力核钻地弹”重量达到2300千克,并将进一步增加弹体硬度,能穿透更深的土层、钢筋混凝生和花岗岩层,摧毁地下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的军事设施。
欧洲
MBDA公司的“精确制导弹药”(PGM)系列钻地弹包括225千克级和900千克级两种基本型号,目前已经出口阿联酋,装备其空军的“幻影” 2000-9战斗机,未来还有可能装备阿联酋新近购买的80架F-16 Block60战斗机。它们均可采用半主动激光、电视或红外制导,其中电视或红外制导提供的命中精度均为10米以内。900千克级型号虽然较重,但采用两级火箭发动机,因此在飞行性能上与225千克级型号基本相同,二者高空投放时,射程均为50千米、 MBDA公司正打算为这两种钻地弹配备动力更为强劲的火箭发动机并引入GPS制导方式,以进一步增大射程,同时将命中精度提高到1米左右。
德国和瑞典正在研制的KEPD350“金牛座”加装有GPS /惯性导航系统、地形识别导航系统、红外寻的器,其“墨菲斯托”(Mephisto,歌德《浮士德》中的恶魔)弹头可以穿透坚固的目标。最大射程为35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为0.83 马赫。它可以装备“狂风”、F / A-18、“鹰狮”、F-16、F-111战斗机,还有P-3C反潜机等,可以对高价值、硬式、固定、半固定目标进行打击。由于具有防区外打击能力,因此,空军作战人员可以在敌人的防空区外对敌人重点守卫目标实施打击。
俄罗斯
从公开资料看,俄罗斯目前主要有两种制导钻地弹,即配备钻地战斗部的KAB-500Kr和KAB-1500Kr 。它们均采用电视制导,命中精度4-7米。KAB-50OKr 可配备重 380千克的钻地战斗部,在发射前锁定目标,飞行途中自动飞向目标,所以飞机投弹后即可离开发射区域。KAB-1500 可供苏-30在高速飞行中从高空投放.配用1100千克的钻地战斗部,能够穿透 20 米的土层或2米厚的混凝土。
⑤ 钻地弹最多能钻多深它是怎么达到这种钻地能力的
都说战争催生武器技术的高速发展,这句话小咖认为一点也不错,比如二战德国研制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技术,至今仍然是现代作战的主流武器。海湾战争中,美军利用制导导弹,再加上轰炸机进行地毯式轰炸,对伊拉克深藏在地下的指挥系统进行攻击,结果炸的是挺热闹,人家啥事没有,于是美国在200毫米炮管中装填炸药并将其与激光制导部件和战斗部相连,并将其命名为GBU-28激光制导钻地炸弹,效果非常不错,可以钻入30米的泥土,或者6米的混凝土。于是各国发现了这种武器未来对地下目标的巨大价值,纷纷进行研制。MOP炸弹产生的巨大弹坑
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钻地弹,是美国的MOP巨型炸弹,长6.2米,致敬0.8米,重达13.6吨,在炸弹中部十字型安装有4个短横翼,尾部有四个可折叠栅格尾翼。2007年3月美军在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对这颗巨型炸弹进行首次测试,其威力是现役美军常规最大威力弹药的3.5倍,对于混凝土工事的钻深可以达到60米小咖想想就觉得恐怖。
⑥ 请问钻地弹为什么不是导弹而是炸弹钻地弹不也有知道系统吗要不它怎么发射,总不会是靠投掷吧
所谓钻地弹是指对土壤、岩石和混凝土等目标有较大侵彻能力,能钻入目标内部后再爆炸的弹药。与普通炸弹、导弹和炮弹相比,钻地弹与其他弹药相比最大特征是长径比增加了几乎一倍,弹体厚度也增加了一倍,而且弹头和弹体采用了高强度钨合金钢,并在弹体内外都涂有防热涂层。这种差别很难从外形上看出,因为一般来说,钻地弹头都会装在常规炸弹体内,钻地弹定位主要通过探测声响,振动和电磁信号等传感器来确定目标位置和深度。。。钻地弹的发射一般是通过飞机的挂载,到达目标的上空后进行投掷 钻地弹有二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串联式钻地弹,也称为复合式钻地弹。串联式钻地弹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用前级聚能装药爆炸生成的高速自锻弹丸(速度可达4000-5000米/秒)在土壤、岩石,混凝土,铁板表面产生一个较大直径的孔洞,然后使直径稍小的第二级随进战斗部顺前级开出的孔洞进入到目标内部再爆炸,也就是说先把门炸开再在屋里炸 第二种钻地弹是动能钻地弹,它们一般都作为各种载体的弹芯,其载体可以是巡航导弹、航空制导炸弹、火箭弹、战术导弹、弹箱式布撒器、潜射导弹甚至是洲际弹道导弹。动能钻地弹主要依靠空投投放或利用发动机加速产生巨大的动能钻入地下目标,动能钻地弹的主要特征是弹头部比较尖,弹头和弹壳体采用了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合金钢,并且弹的长径比较大,一般都在8—12之间,所以弹体成细长状,装药量要比爆破弹少得多。其对目标的侵彻机理主要靠撞击侵彻,类似我们在木头上钉钉子一样,钻地弹质量越大,速度越高,其侵彻能力越强。但动能钻地弹对着角(弹轴与地面夹角)和攻角(弹轴与弹的速度矢量夹角)反应极敏感,特别是长径比小的钻地弹,着角太小,容易产生弹道偏转或跳弹,而长径比大的弹机动性能则比较差,如美国GBU-28里装的动能钻地弹长径比高达15.8,这样长的弹体让载机挂载很困难,因此机动性能比较差。 总的来说,动能钻地弹对土壤的侵彻深度可达300米以上,对混凝土侵彻深度可达30米以上,威力比串联式钻地弹要大。 现在明白了吧。。。
⑦ 钻地弹能钻地多深,它是如何实现钻地的
炸弹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燃烧弹,核炸弹等,一般来说,在许多人的认知里面,炸弹这种武器只要接触到地面就会引起剧烈爆炸,但是有种类型的炸弹不太一样,它和地面碰撞不会引爆,而是继续往地下延伸,直到到达地底一定高度的时候,才会爆炸,它就是钻地炸弹。这种炸弹打击的对象和普通的炸弹有所区别,它主要针对的是地下的目标。随着各种炸弹装备的威力不断提升,各国在对炸弹的防御工事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许多国家因此建立了坚固的地下基地。正是由于地下防御工事的形成才促使了钻地导弹的诞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军方面率先提出关于这种炸弹的设想。当时美军想要攻击敌军的地下工事,所以想要研制出一种破坏力更强的武器,通过对M110型火炮的改造,美军终于研制出可以对地下目标进行攻击的炸弹装备。
至于钻地导弹,这里面也包含两种类型,其中一种体积比较小的是钻地巡航式导弹,大多搭载在战斗机上使用,钻地深度大约为6m左右,主要用于对付一些小型的工事。还有一种是钻地弹道式导弹。关于这种类型,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的东风15C了。东风15C是世界上第一款制导型的钻地弹道导弹,它是在东风15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射程距离在600-700公里之间,使用了新型的钻地弹头,其长度为2.5m,战斗部重量在1000kg以上,可以装填300公斤的TNT炸药,打击深度大约为20m。据了解,这款炸弹在爆炸时能够充分发挥导弹道导弹的突防优势,可以和钻地航弹相结合一起对目标进行打击。而且东风15C还可以用来对抗航母,只要顺利击中对方,就能够损坏航母的底层结构,甚至直接将其击沉。
⑧ 钻地弹是如何钻地的
钻地弹是一种专门攻击地下目标,而又尽量不破坏地面设施的炸弹。
。普通的地面穿透弹可以穿透9米厚的水泥和30米厚的沙子。最先进的地面穿透弹可以穿透30米厚的水泥板,20米厚的岩层,50米厚的砂层。
穿透地面的炸弹听起来很奇怪,像传说一样神秘而遥远。其实很多人已经知道他们了,他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5月8日,五枚
这个时候,你不能用力。你应该在物体表面轻轻打孔,然后用力。如果一开始用力,电钻就会改变方向,甚至被“弹起”。那么透地炸弹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设计两种分工不同的引信,一种用于推力,一种用于起爆。
具体来说,就是当钻地炸弹即将触地时,第一个引信负责在地面炸一个洞,然后炸弹的钻地功能就会开启。
当目标达到时,第二个fu
⑨ 什么是"地震炸弹"
二战中,为了对付纳粹德国的坚固目标,英国天才科学家巴恩斯•沃利斯应英国军方要求,发明了空前绝后的巨型炸弹——“地震炸弹”,并成为是有史以来投入使用的最大吨位的炸弹。
要达到军方的要求,首先炸弹要足够大。在巴恩斯•沃利斯的设想中,有 6 吨和 10 吨两种级别的重型炸弹,依靠其巨大的重量、超高的速度所带来的动能贯穿目标建筑物顶部混凝土防护层或地基、爆炸并将产生的能量传递给建筑物,或者在地基下形成膨胀的空腔,以达到彻底摧毁的目的。这种空前庞大的炸弹产生的威力不逊于一场小型地震,因而得名“地震炸弹”,后来的实战也证实了它的效果。
⑩ 钻地弹的原理
钻地弹之所以能钻进地下深处,是依靠其强大的动能实现的。
物体的动能受速度的影响特别大。具有一定质量的两个物体,只要具有较大的相对速度,碰撞时就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如果相撞的两个物体没有足够强度的外壳支撑,它们就会因承受不住这一外力而变形、毁坏。
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具有坚固的外壳,能够保护物体内部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免遭破坏,那么,这个物体就不会被损坏,就可能对另一物体产生强大的挤压力而钻进被撞物体内部。
钻地弹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钻进地下深处的。钻地弹的钻地深度与其重量、头部的形状、撞击目标的角度和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钻地弹的壳体一般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在壳体的内外表面还要敷上防热层。这样,当高速运动的钻地弹到达地面时,其壳体就不会被撞裂,钻地弹就会依靠自身巨大的动能,顺着尖锐的弹头方向继续向下钻去。
打个通俗的比喻,钻地弹的钻地原理就像我们向木板上钉钉子一样。当我们用力砸钉子,钉子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向下运动而?进木板。但是,如果钉子头部不尖,就很难钉进去;如果这个钉子不是铁钉或钢钉,而是用木头做成的,也难于钉进木板里。
还有延时引信在起作用。所谓引信,简单地说,就是引爆弹头的装置。钻地弹的引信可以保证钻地弹平时处于保险状态,不发生爆炸,当钻进地下一定深度后,能按特定的指令工作,以便适时引爆弹头,产生爆炸。
钻地弹的引信可以分为很多种。常用的一种叫作延时引信。普通炸弹撞击目标后,弹头内的引信触点接通,在小于一毫秒的时间内使雷管发火,从而引爆炸药发生爆炸。当钻地弹撞击目标后,由于延时引信起作用,所以,雷管这时并不发火,而是经过300毫秒以上的延期作用,才发火并进而引爆炸药。
钻地弹对地下目标的摧毁效果,与弹头威力、钻地深度、目标周围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钻地弹的技术涉及到钻地动力学,钻地器壳体结构、材料、引控系统,目标地层结构等方面的科学。
种类
1、爆炸力穿透
混凝土结构设计在过去 70 年中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军队中的大多数受保护混凝土结构都源自于 1946 年出版的“防护设计基础”(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中规定的标准。各种增强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和钢筋,使混凝土不那么脆弱,但远非不可穿透。
当对混凝土施加爆炸力时,通常会形成三个主要的断裂区域:初始弹坑、弹坑周围的碎骨料和弹坑对面表面的“结痂”。剥落,也称为剥落,是大量材料从受到冲击或冲击载荷的板或厚板的相反表面猛烈分离,而不必要求穿透屏障本身。
虽然土壤是一种密度较小的材料,但它也不会像混凝土一样传输冲击波。因此,虽然穿甲弹实际上可能在土壤中穿行更远,但由于无法将冲击传递到目标,因此其影响可能会减弱。
2、硬化穿透器
对该主题的进一步思考设想了一种硬化的穿甲弹,它使用动能来击败目标的防御系统,随后将核炸药运送到掩埋的目标。
这种穿透器的设计者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以每秒数百米的速度撞击屏蔽(表面)时施加到穿透器单元上的巨大热量。通过使用钨(具有最高熔点的金属)等金属并改变弹丸的形状(例如ogive),已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
改变射弹的形状以包含卵形形状已经大大提高了穿透能力。在埃格林空军基地进行的火箭雪橇测试表明,当以 4,000 英尺/秒(1,200 米/秒)的速度行驶时,混凝土中的穿透深度为 100 到 150 英尺(30 到 46 米)。其原因是目标中的混凝土液化,它倾向于流过射弹。
穿透器速度的变化可能导致它在撞击时汽化(在行进过快的情况下),或者无法穿透得足够远(在行进过慢的情况下)。穿透深度的近似值通过艾萨克牛顿爵士推导出的冲击深度公式。
3、组合穿甲弹
另一个关于核掩体破坏者的思想流派是使用轻型穿甲弹穿过屏蔽层传播 15 到 30 米,并在那里引爆核装药。这种爆炸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它会非常有效地通过构成屏蔽的固体材料传播(参见上面的“结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钻地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