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海鹞”战斗机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
英国的“海鹞”是一种单座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攻击机,任务是海上巡逻、舰队防空、攻击海上和地面目标、侦察和反潜。“海鹞”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4个可以转动的喷管,4个喷管都向下时,可以使飞机垂直起落或空中悬停,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的固定翼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海鹞”于1988年试飞,1994年开始服役,由英国航空航天公司设计制造。机载乘员1人,动力装置为1台劳斯莱斯PegasusMk106矢量控制无补燃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力%.63千牛。
该机翼展7.7米,机长14.17米,机高3.71米,最大短距起飞重量为11880千克。实用升限为14630米,低空飞行速度为1185千米/小时,航程为3766千米,作战半径为460~75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为(0~305)米。
2. 上世纪90年代英国都有哪些型号的战斗机
旋风战斗机
旋风”式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曾先后译名为“帕那维亚200”和“狂风”。它是由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北约的战略思想从“大规模报复”转为“灵活反应”之后,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战斗机来执行空中截击和进攻性空袭等常规作战任务,并提出“多用途战斗计划”(MRCA)。为实现这一计划,英、德、意3国于1969年3月成立了“帕那维亚飞机公司”,1970年7月开始设计,1974年8月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76开始批量生产,正式定名为“旋风”,1984年11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
“旋风”战斗机有对地攻击型(IDS)、防空型(ADV)和电子战与侦察型(ECR)3种主要机型。其中“旋风”(IDS)翼展为13.91米(后掠角25度)、机翼折叠时翼展为8.6米(后掠角8度),该机长16.72米、高5.95米,机翼面积26.6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27950公斤,最大载弹量9000公斤,最大平飞时速2230公里,实用升限1.5万米,作战半径1390公里。“旋风”战斗机装有激光测距和目标识别装置、多功能前视雷达、数字式惯导系统、雷达警戒及电子对抗等先进设备。主要武器有:2门27毫米“毛瑟”机炮,8个外挂点,可悬挂“响尾蛇”、“天空闪光”等空空导弹,以及“鸬鹚”空地导弹和多种炸弹、核弹等,适用于攻击机场及纵深地面目标
3. 英国“闪电”战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是什么
“闪电”战斗机是英国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英国电气公司1950年研制,1960年7月交付使用。共生产340余架。该机机头进气,切角后掠式中单机翼,液压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装2台加力推力各为74干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飞机全长1684米,机高597米,翼展1061米,最大起飞重量2177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22倍音速,实用升限18300米,最大爬升率254米/秒,作战半径370~830千米,航程2040千米。
4. 英国二战期间采用什么战斗机
飓风式战斗机和喷火式战斗机,40年以后因为不列颠空战的损耗还采用了美制P51野马战斗机
飓风式战斗机:
霍克飞机公司制造,首架飓风式战斗机在1935年11月试飞成功。飓风实际上就是泼妇式战斗机(Hawker Fury)的单翼版,但使用旧技术却是飓风战斗机成功的关键因素,机身的金属结构和布制蒙皮非常耐用,而且比起喷火战斗机的金属蒙皮,飓风战斗机的布制蒙皮对爆炸性机炮弹有更高的对抗性,简单的设计亦令维修变得更容易。
飓风战斗机于1936年开始量产,其简单的结构令生产十分容易,而同期推出又较先进的喷火战斗机则因为结构复杂设计新颖而令生产速度大大减慢。获配备飓风战斗机的飞行中队同样受惠,这些飞行中队早就熟悉像飓风战斗机这类老结构飞机的维修方法。维修简便、配置宽阔的起落架和良好的飞行特性令飓风战斗机退居二线后仍然在一些环境恶劣,要求高可靠性多于高性能的战场执行任务。
飓风式战斗机共生产大概14,000架。大部份都由霍克飞机公司生产。奥斯汀汽车公司(Austin Motor Company)生产了300架。加拿大则生产了1400架,即Mk X。
英国飓风式战斗机-性能数据
基本性能数据(飓风 IIC型):
尺寸数据:
乘员:1名;机长:9.84米(32尺3寸);翼展:12.19米(40尺);机高:4.0米(13尺1½寸);翼面积:23.92米²(257.5尺²)
重量数据:
空重:2,605公斤(5,745磅);载重:3,480公斤(7,670磅);最大起飞重量:3,950公斤(8,710磅)
动力装置:
发动机:1×劳斯莱斯梅林XX液冷V-12,1,185匹马力(883千瓦)
性能数据:
最高速度:每小时334英里(每小时505公里);航程:600英里(965公里);实用升限:36,000尺(10,970米);爬升率:2,780尺/分钟(14.1米/秒);翼负荷:29.8磅/尺²(kg/m²);推重比:6.47磅/马力(kg/kW)
机载武器:
机枪:IIA:8门0.303寸(7.7毫米)口径白朗灵机枪;IIB:12门0.303寸(7.7毫米)口径白朗灵机枪;IIC:4门20毫米口径希斯巴诺MkII机炮;IID:2门40毫米口径维克斯S型航炮,2门0.303寸(7.7毫米)口径白朗灵机枪
炸弹(IIC及IID):2×250磅炸弹或2×500磅炸弹
喷火战斗机
喷火战斗机是英国维克斯-休泼马林公司设计师米歇尔以蜚声四海的S系列竞速飞机为基础,按照英国空军的战术、技术要求,于二战前精心设计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其原型机在1936年3月5日试飞时,速度达到554千米/小时,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立即引起英国皇家空军的注意。
喷火战斗机是英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也是最主要的单发动机战斗机。从1936年第一架原型机试飞开始,喷火不断的改良,期间并且使用两种不同的液冷式发动机,不仅担负英国维持空权的重大责任,转战欧洲、北非与亚洲等战区,提供其他盟国使用,战后还到中东地区参与当地的冲突。喷火与德国空军Bf 109并列为欧洲战区最重要的两大机种,也是两架从大战初期较劲到结束的敌人。
基本数据
生产商:超级马林(Supermarine)
乘员:1人
首航:1936年3月5日
服役:1938年8月
长度:9.1米
翼长:11.2米
高度:3.9米
重量(空载):2300公斤 最高起飞重量:3100公斤
动力系统
发动机:劳斯莱斯马林(Merlin)45
功率:1,470匹(1096千瓦)
最高速度:602公里/小时
作战距离:760公里
运输距离:1000公里
实用升限:11,300米
武器
枪炮2×20mm机关炮
4×.303寸(7.7mm)机关枪
炸弹1×500磅(230公斤)炸弹
美制P51野马战斗机
基本性能参数:
尺寸数据:翼展 11.3米,机长 10.2米,机翼面积 21.7平方米。
重量数据:空重 299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5020千克。
性能数据:升限 12700米,航程 3860千米。
发动机为艾利森 V-1710-F3R功率 1000 马力( 746kW )/3660M最大起飞功率 1150 马力( 858kW )武器:两挺 12.7mm 白朗宁同步机枪、安装在机翼起落架位置的两挺 12.7mm 及更外侧的 4 挺 7.62mm 机枪。
各型号野马:
Mustang I (P-51)
发动机为艾利森 V-1710-F3R,功率 1000 马力( 746kW )/3660M,最大起飞功率 1150 马力( 858kW )。军械同原型机共 4 X 12.7mm 4 X 7.62mm。由于艾利森发动机功率不足导致Mustang I 高空性能不佳,所以英国空军多把它用于低空侦察任务并配属给空军陆地协作司令部,并在飞行员座椅后的左侧座舱玻璃倾斜安装了一台照相机,右侧对应水平安装了一台照相机。1942 年 7 月 27 日 Mustang I 开始为空军陆地协作司令部执行任务。
Mustang IA (P-51)
把 Mustang I (P-51) 外翼段的 4 X 7.62mm 机枪换成 20mm 机炮。
Mustang II (P-51A)
军械重新布置,4 挺 12.7mm 机枪集中并列安装在机翼内。后期型换装了艾利森 V-1710-81(F20R),功率 1125 马力( 839kW )/4700M,最大起飞功率 1200 马力( 895kW )。英国和美国同时使用此种机型,在美国的 P-51A 基础上发展出了 A-36A 俯冲轰炸机和 F-6A 照相侦察机。
P-51B P-51C (Mustang III)
这是首次使用英国罗.罗公司灰背隼( Merlin )发动机的机型,与美国发动机相比,体积更小、功率更大。安装了新型四叶螺旋桨。英国人在 Mustang II 上安装 Merlin 61 发动机的测试成功后,北美公司立即重新修改了 P-51 的设计,安装了 Packard V-1650-3 发动机( Packard 公司生产的 Merlin 68 型两速二级增压二次冷却发动机。注: Packard -普惠的前身),机身也作了结构上的加强,重新设计散热器和副翼。机翼下安装了流线型挂架,可挂远程副油箱和 500 磅炸弹,后期型可挂 1000 磅炸弹。新的设计起初编号为 XP-78 ,后来改成 P-51B。 P-51B 和 P-51C 于 1943 年投产,P-51C 由北美达拉斯工厂生产。同年 12 月 1 日开始交付给驻英国第 8 航空队,装有可抛式副油箱的 P-51B 是第一种可以深入德境为第 8 航空队轰炸机群护航的战斗机。
XP-51D
装备 Merlin 发动机的 P-51B/C 由于传统设计,座舱向后视界极差,另外在侧面轮廓线上与 Me 109 极为相似。于是想在野马上改装气泡式座舱盖,在 P-51B 生产线上抽出两架用于测试,重编号为 XP-51D。
P-51D (Mustang IV)
P-51B的改进型,也是野马家族中产量最大、名气最大的一位。军械增加到 6 挺 12.7mm 机枪,全布置在机翼内。最显眼的改进是换装了气泡式座舱盖,极大地扩展了飞行员的视界,特别是向后视界。后机身也做了修改,P-51D 后期型在垂尾前增加了延长段,这一改动后来又用来改装 P-51B/C 和早期的 P-51D。
XP-51F
作为纯粹的截击机来研发,并重新设计了整个机身结构,甚至没有一处结构可以与早期的 P-51 互换。机翼采用新的低阻层流翼型,平面形状也有所不同。优化了机身和散热器整流罩轮廓,减轻了发动机基座和起落架。更换了滑油散热器,简化了液压系统和座舱布局。经过这些改进,机身减重 726kg,军械减少到 6 挺 12.7mm 机枪(与 P-51B/C 相同),甚至减少了油箱容积。总之是架全新的野马。由于与 P-51D 相比改进很大而性能提高甚小,所以未生产。
XP-51G
也叫 XP-51H,是一种远程护航战斗机,发动机为高功率的 Packard Merlin V-1650-9,新发动机使机身加长 12 英寸,缩减了尾翼面积并改变了尾翼长宽比。军械为 6 挺 12.7mm 机枪,在飞行员座椅后增加了燃油箱,可以装更多的燃料。
XP-51J
也是 P-51 的轻量化原型机,使用艾利森 V-1710发动机,与以前的艾利森发动机不同,V-1710 有上吸式汽化器,功率增强。机鼻部作了仔细的修形以减小阻力。
P-51H
XP-51G 的生产型,又作了若干改进:发动机是 Merlin V-1650-11,注水时的爆发动力为 1495kW,改进了操纵舵面。机身重量比 P-51D 轻 318kg。军械为 6 挺 12.7mm 机枪,可外挂 10 枚 5 寸火箭弹,和两枚 1000 磅炸弹或两枚 1000 加仑可抛式副油箱。
P-51K
与 P-51D 很相似,只是液压自动变距四叶螺旋桨换了厂牌(用 Aeroprocts 替换 Hamilton 的)。
XP-82
用两架 P-51H 机身拼出的双机身野马,祥见:F-82双野马
A-36A
绰号APACHE。P-51A 的俯冲轰炸机型别。1942 年开始研制,同年 9 月首飞。发动机换成艾利森 V-1710-87( F21R ),功率 988kW。加装了液压操作的俯冲减速板,每侧机翼下的挂加可挂炸弹或可抛式副油箱。军械为 6 挺 12.7mm 机枪,与 P-51A 一样,两挺在机头,四挺载机翼外段内。A-36A 在美军登陆西西里之前服役,生产一直延续到 1943 年 3 月。
F-6
P-51 的侦察型,没有武器,只装备了侦察照相机。F-6A 的发动机为艾利森 V-1710-81( F20R ),功率 895kW。为了增加视界,早期型安装的是英国式气泡舱盖。F-6D 与 P-51D 相似,F-6K 则是 P-51K 改进的。
F-51D
二战结束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拥有很大数量的 P-51D,美国空军成立后,接收的 P-51D 按新的编号规则重新命名 F-51D,而以前 "F" 是指侦察机。
5. 英国闪电战斗机详细资料!
1956年11月,英国皇家空军正式提出闪电战斗机的生产订货要求,决定先生产20架预生产型。之后,又于1958年第二次提出订货要求,至1970年完全停产时为止,闪电式战斗机一共研发生产了10种改型。
“闪电”由来
[编辑本段]
“闪电”(Lightning)是英国航空工业自行设计并制造过的唯一一种二倍音速飞行的双发单座喷气战斗机。在后来与美军的联合演习中,竟多次成功地“拦截”成功在高空飞行的U-2飞机,为此赢得了军方的青睐。
“闪电”飞机最先是由英国电气公司AA以纯粹的超音速研究机开始设计研制的,后来又以P-1的代号转为实用型超音速战斗机投入进一步的开发。1952年12月,装第一种后掠机翼方案的试验原型机实现首飞。它的最大设计特点是在后机身内使两台埃汶喷气发动机别出心裁地呈上下重叠安装(上部一台更靠前一些,而且驾驶舱则“骑”在贯通机身的进气道之上)。该机采用机头进气,在后来战斗机型的圆形进气口中央有一个内装火控雷达的固定式调节锥。该机的机翼设计也很独特:前缘后掠60度,并带缺口(作为涡流发生器用),后缘沿飞机纵轴互为垂直的方向切平,这样的机翼平面形状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而更有趣的是该机的副油箱或导弹被高高地“驮”在机翼上表面的挂架之上,所以投出时需要采用弹射方式。这种飞机的前机身可装2门阿登机炮,前机身侧面可挂2枚火光型或红头型导弹,机腹下各种尺寸的流线型囊式保形吊舱,用来安装机身内已安放不下的武器和燃油,像个下垂的大肚皮,吊舱的前半段可装火箭巢或机关炮等武器、后半段都用来装燃油。此乃“闪电”式战斗机的三个外观特点。“闪电”式双发单座全天候战斗机,也是数十年来英国自行研制并得到投产的唯一一种超音速战斗机,从研制到正式配备部队大致经历了10年的时间。
“闪电”的研制工作始于1949年。当年3月,英国供应部公布了F23/49超音速昼间战斗机的设计要求。1950年3月即与当时的英国电气公司(它后来并入英国飞机公司)签订了研制合同,决定先研制3架供试验用的原型机P-1A。其动力装置选定为2台萨菲尔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5000公斤。首架原型机于1954年8月开始试飞,1955年已达到最大速度1.53倍音速。3架原型机中共有2架用于试飞,1架用于静力试验。
1954年,军队决定将P-1作为一种全天候和夜间截击战斗机进行重新设计,从而安排再研制3架原型机,即P-1B。P-1B的动力装置改用推力更大的埃汶200型带加力的涡喷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6545公斤。同时,机头进气口也从“仙桃圆”形改为正圆形,并在其中央位置增加了固定式中心锥体,以便将来加装雷达。首架P-1B于1957年10月进入试飞,1958年11月在试飞中第一次达到2倍音速。同年,P-1B被正式定型、并更名为“闪电”F.1(意为““闪电”飞机的战斗用途第一改型”)。
1956年11月,英国皇家空军正式提出“闪电”战斗机的生产订货要求,决定先生产20架预生产型。之后,又于1958年第二次提出订货要求……至1970年完全停产时为止,“闪电”式战斗机一共研发生产了以下10种改型。
“闪电家属”
[编辑本段]
“闪电”F.1和F.1A这是“闪电”式单座超音速截击机的头一种生产型。前20架预生产型主要用于发展试验和部队试用,其首飞于1958年4月。首架生产型于1954年10月开始试飞,1960年7月正式交付部队使用,前后一共制造了40架。飞机的外形和动力装置和P-1B相同。而且已在进气道中心锥体内装有1台艾尔帕斯公司的Mk.1型截击和火控雷达。机上配备2门30毫米阿登机关炮。2枚国产光火型红外空对空导弹及其控制设备都安装在一个可以拆卸的安装于机腹下的流线型保形军械吊舱里(“闪电”飞机的最大特征之一),它可以和另外一具只安装2门阿登炮的军械舱互换。“闪电”F.1A和F.1的区别是增加了一套特高频电台;在左翼下方安装了向前斜伸的空中加油杆,可用于空中加油;并在机身两侧各增加一根外露的电缆导管。
“闪电”F.2和F.2A这是F.1A的改进型、单座截击机。主要是改进了发动机的加力系统,增加飞机的航程和飞行速度,拥有更为先进的电子设备、综合仪表板和液氧个人呼吸系统。首架F.2于1961年7月开始试飞,共制造40架。其中的30架后来又被改装成为F.2A,4架被改装成F.52(两位数改型)用于出口。F.2A的外部特征是其垂尾尖端从半圆形改为方形,并加大了机腹吊舱的尺寸和容积,机翼前缘弯度增加、并加装了和舰载飞机类似的着陆钩。
“闪电”F.3这是F.2的改进型、单座截击机。发动机改为2台萨菲尔300,单台加力推力已增加到7420公斤。并取消了机载航炮,成为当时流行一时的所谓“纯导弹攻击战斗机”(和美国的F-4鬼怪II相当)。它除了装备光火型空对空导弹以外,还可以改挂2枚红头型空对空导弹。为加大转场航程,每一侧机翼上方可以驮带一个容积为1182升的副油箱(这种怪异而独特的翼上方驮带副油箱的方式实际上只应用于后来的F.6)。第一架供发展用的F.3首飞于1961年,第一架生产型于1962年6月首飞,前后共制造了58架。
“闪电”T.4一种并列双座型战斗教练机(英国人特别喜欢并列双座教练机)。原型机在1959年5月首飞,生产型于1962年6月交付部队。它的产量很少,空军每个飞行中队一般只配备1-2架。1966年出口苏丹。
“闪电”T.5F.3战斗机的并列双座教练型。首架于1962年3月试飞,1965年3月开始交付部队,只作了少量生产。
“闪电”F.6原来叫作“闪电”F.3A,是F.3的改良型,一种单座截击战斗机。主要的改进在于机翼的外段前缘加宽,使后掠角稍稍减少,并带有锥度扭转,它可以显着降低亚音速阻力,从而增大了航程。另外,机腹下采用了全新的吊舱,其后半部的燃油容积比原来的吊舱增加一倍,并在该吊舱的前段加装了2门30毫米机关炮,而在后端下方加装了两块能增大超音速方向稳定性的腹鳍。而且增加了一个着陆减速钩。第一架原型机于1964年4月试飞,生产型于1965年12月配备部队,共生产67架。这种改型,是“闪电”式战斗机的最主要改型。
“闪电”F.53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从“闪电”F.6截击战斗机改装而成的多用途战斗机,但只供出口使用。它在机翼下各增加一个挂架,可携带各种炸弹和火箭发射巢。机腹吊舱内另可携带空对空导弹、机关炮、火箭发射巢和侦察照相设备。苏丹和科威特空军是它的用户。第一架于1966年11月试飞,1967年12月开始交付,共生产了46架。
“闪电”T.55这是“闪电”T.5教练机的出口型。也是为苏丹和科威特配套生产的,并于1967年开始交付。
“闪电”式战斗机从未有机会参加过实战,但它是皇家空军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唯一的国产二倍音速战斗机,总产量达300多架。也是冷战时代英国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作!
解剖“闪电”
[编辑本段]
英国人的飞机设计一贯标新立异、也一直保持其独特的风格:美丽、怪异、再加一点浪漫。“闪电”式战斗机的设计特点,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值得我们玩味一番。“闪电”式战斗机的气动布局,采用后缘切口的三角形上单翼和底位置平尾布局,2台发动机上下排列于机身内,整个机身的面积分布符合于面积律要求。
“闪电”式战斗机的机翼是一种悬臂式上单翼。采用英国电气公司自行开发的ASN/P1/3基本翼型。前缘平均后掠角为60度,后缘后掠角52度,相对厚度大约5%。为了改善流场,机翼前缘开有一个缺口,它的作用相当于涡流发生器。机翼采用全金属五梁抗扭盒形结构,其铝合金上下蒙皮之厚度约5毫米。在主起落架舱处采用波纹板夹层结构的壁板蒙皮,左右两侧的机翼在机身中线的中央翼肋处对接。翼盒的内侧为整体油箱,外侧则为主起落架舱。机翼上的副翼呈长方形,具备“角式补偿”,并位于机翼外侧平直后缘上,和机身的纵轴垂直,利用液压助力器操作。大面积的单块襟翼在下偏(放下)时平行于机身纵轴进行移动,也由液压驱动。此外,襟翼和机翼前缘的内部均被用作燃油箱。
“闪电”式战斗机的机身横截面形状接近于竖长方形,纵向轮廓线几乎均呈直线。而且它的截面积沿机身纵向的分布几乎是不变化的。在机腹下,有一个“闪电”式战斗机独有的保形吊舱(也即腹囊式吊舱),它和机身腹部圆滑过渡,阻力被减至最小。吊舱的前1/3一般用来安置军械、而后2/3用来容纳燃油,真可谓用尽心计。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后机身上面、垂尾前方安装了两块液压作动的减速板。
“闪电”式战斗机的尾翼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平尾翼尖和方向舵采用蜂窝结构。单块式全动平尾的安装位置很低,籍以避开机翼的尾流。平尾前缘的后掠角为60度、和机翼相似。它的面积差不多等于机翼翼根后部的那个缺口部分。垂直尾翼的顶部呈平直方角形状(仅早期型号为半圆形)。“闪电”式战斗机的尾翼都没有考虑采用调整片。所有操纵面都用液压助力器进行驱动。
“闪电”式战斗机的起落架采用了可收放式前三点方式,而且均采用单轮构造。主起落架向外收入机翼内,收上时机轮必须转向60度。而前起落架在地面不能操纵转向,它在起飞后向前收入机头内。飞机的主起落架采用多作动筒板式刹车和防滑装置。另外在后机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径为4.88米的减速伞和一个着陆钩。
“闪电”式战斗机的动力装置有多种,F.3、F.6和F.55安装2台埃汶300系列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其单台非加力推力为5750公斤,加力推力为7400-7420公斤,推重比43.2牛/公斤。而且上方一台的安装位置比下方一台靠后,它们合用一个进气道。燃油主要容纳在机翼抗扭盒的内侧部分、机翼前缘和襟翼里面。F.6和F.55的吊舱(腹囊式吊舱)油箱之容积已经增加到2720升,续航能力因而增大20%。转场时机翼上还可以“驮带”两个被架在支架上的1182升容积的副油箱。
“闪电”式飞机的座舱具有增压和空调装置,采用马丁·贝克公司生产的BS4-CMK-2型弹射救生座椅,具有在0高度和167公里/小时以上速度的条件下弹射救生的能力。座舱盖呈流线型、采用两段式后铰链开舱构型。
“闪电”式战斗机的系统和设备中包括以下装备:座舱增压和应急氧气供应系统。它的压差为0.28公斤/平方厘米。电源为一台29千伏安交流发电机、一台28伏直流发电机和28伏电池组。装有和高度保持和仪表着陆系统交联的自动驾驶仪。通讯设备是特高频-甚高频收发机和备用特高频电台。飞机的导航设备为塔康导航系统、特高频归航设备、敌我识别装置、仪表着陆系统及该系统的无线电信标和下滑指示器等等。可供替换选用的设备还有甚高频电台、甚高频全向信标机、无线电罗盘等。机头锥体内安装有AirpassA123S型单脉冲火控雷达以及标准的战斗机轻型瞄准具。雷达的作用距离大于56公里,作用范围方位正负45度。
“闪电”式战斗机的军械多种多样,但基本用于空战。其射击火器在F.1和F.2改型上为2门30毫米阿登机关炮,而在F.53、F.6和F.55三种改型上则被取消。不过在机腹的吊舱最前段内可以安装2门带弹120发的阿登炮,当然也可以只装燃油。吊舱的这个前段是可以更换的,其他形式的前段可以成为供选择的军械舱,比如在这里面可以携带两个50.8毫米无控火箭弹(共带44枚)的发射巢、或是5台Vinten360型70毫米照相机、也可以是夜间照相机和线扫描设备。2枚火光或红头式空空导弹通常被挂在前机身两侧的水平状挂架上。机翼下的2具挂架可各挂1枚454公斤常规炸弹、或2个马特拉-155型火箭发射巢、或2枚对地照相时照明用的闪光弹。左右机翼上方的支架除了可“挂”2具转场专用的副油箱以外,还可选择携带2颗454公斤级炸弹、或2个马特拉-155型火箭发射巢。
“闪电”参数
[编辑本段]
翼展10.61米,机长16.81米,机高5.97米,机翼面积44.08平方米,主轮距3.89米。飞机正常起飞重量18000-19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1770公斤。空重13400公斤,空战重量16600公斤。机内携油量3800公斤。全机的空战推重比8.7牛/公斤,最大翼载494公斤/平方米,最大使用过载7.0。飞机最大平飞速度2335公里/小时(11000米高度)、相当于马赫数2.2;或1200公里/小时(海平面高度)、相当于马赫数0.95。最大允许表速1250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957公里/小时(11000-12000米高度)。水平加速时间210秒(高度11000米、马赫数1.0到2.0)。最大爬升率254米/秒(海平面)。实用升限18300米,作战半径370-830公里,转场航程204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800米,着陆滑跑距离780米。
6. 一战中英国 法国 德国的主要战斗机型号(每国举一列)
发三款世界比较有名的吧!!
英国索普威斯公司的骆驼(SopwithF.1Camel),被称为一战最优秀的战斗机,因为其驾驶舱前部的机枪整流罩突起如骆驼的驼峰而得名。1917年5月开始装备皇家海军空勤队战斗机中队,后来也装备到皇家飞行队(隶属陆军)的战斗机部队,该型机在一战中共摧毁了1294架敌机,为一战各型号战斗机之首。
推荐个小游戏《荣誉之翼:决战红男爵》一战经典飞机几乎都有!
7. 世界上着名的战斗机品牌有哪些(例如美国的F系列,F16,F22,F35),谢谢!
似乎问世界上各国着名的战斗机生产厂商都有哪些比较严谨吧。美国的F系列出自不同的厂商,如果算上百字头的,那厂家多了去了。现在整合得没剩几家了。这样说的话,各国战斗机(按照我国的概念,战斗机包含歼击机、强击机、战斗轰炸机)主要生产商:
美国: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世界第一大军火制造商, 第一大军机制造商. 代表产品: F-16战机,F-22隐形战机,F-35隐形战机,F-117隐形战机,P-3反潜机,S-3巡逻机,U-2侦察机,C-5运输机,C-130运输机,C-141运输机。
波音公司: 世界第二大军火制造商.代表产品: F-15战机,F/A-18战机,AV-8攻击机,T-45教练机,B-1轰炸机,B-52轰炸机,P-8反潜机,E-3预警机,E-737预警机,E-4指挥机,E-6指挥机,C-17运输机,C-40运输机,KC-10加油机,KC-135加油机,KC-767加油机,X-45无人战机,AH-64武装直升机,CH-46运输直升机,CH-47运输直升机,V-22偏悬翼机。
诺思罗普-格鲁门公司: 世界第三大军火制造商, 第一大雷达制造商. 第一大军舰制造商. 代表产品: B-2隐形轰炸机,E-2预警机,E-8预警机,E-10预警机,EA-6电子战机,KC-30加油机,X-47无人战机,“全球鹰”无人机,“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
俄罗斯:
苏霍伊公司的苏系列战斗机,大家熟悉的有苏27/30/32/33/35/37等等;
米格公司的米格系列战斗机,大家熟悉的有米格15/17/19/21/23/25/27/29/31/33/35等等;
日本:三菱重工 F-1和F-2
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公司 Saab-35/37 JAS-39鹰狮
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系列战斗机 幻影-3/4/5/2000 幻影F-1 阵风
欧洲其他国家:进入第三代战斗机时代后,欧洲各国一般都是联合研制,分分合合,参与国也不尽相同,其中以英国和德国、意大利水平较高。代表机型有,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攻击机,西欧诸国联合研制的帕纳维亚旋风式战斗轰炸机和台风战斗机。
中国:
成飞:歼-10、FC-1、歼-7系列
沈飞:歼-8系列 歼-11
西飞:FBC-1飞豹战斗轰炸机
伊朗:伊朗航空工业总公司 闪电战斗机、曙光战斗机
中国台湾:AT-3雷鸣战术攻击机、IDF经国号战斗机
巴西: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曾与意大利联合研制了AMX攻击机
8. 英国喷火战斗机可以分为几个大的系列
喷火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生产,并不断进行改进改型。特别是从Mk12型开始换装功率更大的“格里芬”(又译“秃鹰”)发动机后,其极限速度突破了700千米/小时大关,各项战术、技术指标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喷火”先后发展了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和舰载战斗机等诸多改型,归纳起来可分为陆基型“喷火”和舰载型“海喷火”两大系列,共40余种型别。
“喷火”飞机还曾出口或转让生产,成为不少国家的主战机种,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退出现役。喷火战斗机系列中产量最大的有Mk5和Mk9两种型别,均超过5000架。Mk5于1941年问世,细部改进颇多,装一台838千瓦的“梅林”发动机,火力加强。可装8挺7.7毫米口径机枪,或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机枪。Mk5C还将水冷却器移到了机头下方,可带228千克炸弹。Mk5共生产了6479架,是英国空军的主力。
“喷火”Mk9是专为抗衡德军Fw-190战斗机而发展的另一种主要改型,改装梅林61型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为656千米/小时,高空性能良好,配备有2门机炮和4挺机枪,共生产了5665架。二战后,“喷火”仍在不断改进,如Mk21型结构上有较大改动,装4门20毫米机炮,可挂炸弹。
海军的舰载型“海喷火”也有近10种改型。开始的“海喷火”只是在“喷火”Mk5的基础上加装着舰钩并加强起落架而成,直到“海喷火”Mk3才采用可人工折叠机翼,改装1165千瓦“梅林”55M型发动机,后又改用功率更大的格里芬15型发动机,成为二战后期主力舰载战斗机。在整个二战期间,“喷火”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它参加过无数次重要战役,建立了不朽功绩,成为世人公认的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和二战名机。不列颠之战中,“喷火”和“咫风”等战斗机充当了空战的主角。尤其是1940年9月15日,300架“喷火”和另一批“飓风”式飞机,仅在短短20分钟内就一举击溃敌轰炸机大编队。此次战斗直接导致希特勒“海狮计划”的破产,“喷火”飞机因此而获得“英国的救星”的美称。不列颠之战最后以英国胜利而告终,据统计,英方损失飞机915架,德方损失飞机1733架。
“喷火”不但技术性能上在二战中是一流的,而且数量上也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陆基型“喷火”总产量为22907架,舰载型“海喷火”总产量为256架。“喷火”连续生产了12年后,在英国本土于1947年停产。在英国以外,1954年4月1日,马来西亚仿制的最后一架“喷火”Mkl19型飞机出厂。
9. 世界上有哪些着名的军用飞机制造商
洛克希德�6�1马丁公司
1995年3月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6�1玛丽埃塔公司宣布合并,成立洛克希德�6�1马丁公司。合并前,洛克希德公司是世界着名的军用飞机制造商,生产F-16战斗机、C-130运输机、战略导弹系统和战略反导系统等产品。而马丁�6�1玛丽埃塔公司则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企业,生产火箭、战术导弹系统、反坦克导弹等产品。后来,新公司又兼并了洛拉尔公司的宇航电子系统和通用电气公司的电子系统。这样,洛克希德�6�1马丁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军火企业,该公司控制了40%左右的世界战斗机市场,几乎囊括了美国所有军用卫星的生产和发射业务。
波音公司
1996年8月波音公司宣布出资31亿美元收购罗克韦尔公司的防务和航天分公司。同年12月,波音公司又宣布与麦道公司合并。波音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合并前占有世界客机市场50%以上的份额。而麦道公司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导弹和航天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其生产的F-4战斗轰炸机、A-4攻击机、F-14战斗机F/A-18战斗攻击机、直升机及反潜导弹、巡航导弹等畅销国际市场。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后成立了新的波音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军工企业。
雷神公司
1995年4月雷神公司出资23亿美元收购了大型军用电子公司的电子系统公司,随后又兼并了休斯电子公司和得克萨斯仪器公司,成立了新的雷神公司。该公司垄断了美国空对空导弹的生产,成为世界第三大军工企业。
诺思罗普�6�1格鲁曼公司
诺思罗普�6�1格鲁曼公司是美国主要的航空航天飞行器制造厂商之一,有原诺思罗普公司和格鲁曼公司于1994年合并而成的。同年,诺思罗普�6�1格鲁曼公司收购了沃特(Vought)飞机公司;1996年又收购了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防务和电子系统分部;1997年完成了与防务信息技术(Logicon)公司的合并。1997年7月,诺思罗普�6�1格鲁曼公司和洛克希德�6�1马丁公司提出合并,以便进一步加强全球竞争力,但出于反垄断等的种种考虑,美国政府未予批准。诺思罗普�6�1格鲁曼公司在电子和系统集成、军用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以及军用和民用飞机部件、精密武器和信息系统等领域具有很大优势。其近来的主要产品有B-2隐身轰炸机、A-6舰载攻击机、F-14"雄猫"战斗机、EA-6B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组成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的飞机主要承包商;为F-16飞机和F-22飞机生产火控雷达;AH-64D"长弓阿帕奇"直升机生产长弓火控雷达和"海法尔"导弹;作为子承包商生产波音-747和F-18的部件;生产制导和导航设备、电子传感器和跟踪系统、自动化试验设备、军用电子对抗装置、自动检测设备、联合侦测目标攻击雷达系统、航天飞机的指令辅助系统、空间站信息及控制辅助程序;铝质卡车车体和耐用车辆等。同时,作为F-5系列飞机的原制造商,该公司将致力于改进F-5飞机的机载电子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工作。该公司还曾进行了YF-23先进战术战斗机样机的研制工作。
法国达索集团
创办于1916年的法国达索集团,算得上是一家百年老店了,历经马塞尔�6�1达索(MarcelDassault)的创业期,塞日尔�6�1达索(SergeDassault)的守业期,罗朗�6�1达索(LaurentDassault)的壮业期,风雨兼程地从一家制造飞机木制螺旋桨的手工小作坊,摇身一变为法国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制造业的领军人物。其产品主要有“幻影2000”系列、“阵风”式战斗机。
俄罗斯苏霍伊公司
苏霍伊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商,它生产的飞机95%都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目前,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已成为苏-30战斗机的大客户。 其主要产品有苏2-7、苏-30、苏-37。
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
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是欧洲最大、全世界第二大航空航天及防务公司。在防卫技术、商用飞机、直升机、航天、军事运输及战斗飞机以及相关服务领域,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都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其着名品牌包括商用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世界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商欧洲直升机公司以及合资的世界第二大导弹制造商MBDA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 司也是欧洲战斗机联合体(Eurofighter)最大的合作伙伴,并主导着A400M军用运输机计划。从产品范围而言,该公司分为五大业务部门:空中客车、军用运输机、航空、航天、防务及安全系统。
10. 二战中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主要是什么
"喷火"飞机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采用了大功率的活塞式发动机(如梅林63型的功率为1710马力)和良好的气动外形设计。半纺锤形机头,有别于当时大多数飞机的平秃粗大机头,整流效果好,阻力小。发动机安装在支撑架后的防火承力壁上,背后便是半硬壳结构的中后部机身。机翼采用椭圆平面形状的悬臂式下单翼,虽制造工艺复杂,费工费时,但气动特性好,升阻比大。同时是英国第一种成功采用全金属承力蒙皮的作战飞机。"喷火"飞机的全部固定武器、主起落架和冷却器等都装在机翼内,单座座舱视野良好。
"喷火"战斗机的综合飞行性能,在战时始终居世界一流水平。与同期德国主力机种Bfl09E战斗机相比,除航程和装甲等略有不及外,在最大飞行速度、火力,尤其是机动性方面均略胜一筹。由于"喷火"的翼载荷比较低,因此与常采用"高速接近,一击就跑"战术的德国战斗机格斗时,可通过机动性好的优势夺取攻击主动权。
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在使用中的经验教训,维克斯-体泼马林公司对"喷火"飞机一方面大量生产,一方面不断进行改进改型。特别是从"喷火"Mkl2型开始换装功率更大的格里丰(即"秃鹰")发动机后,其极限速度突破了700km/h大关,各项战术、技术指标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此后继续对飞机进行改进,主要内容有增加燃油容量、加装20毫米口径机炮、采用先进的低阻翼型、重新设计尾翼等。先后发展了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和舰载战斗机等诸多改型。"喷火"式飞机可算得上二战中作战飞机的大家族,归纳起来可分为陆基型"喷火"和舰载型"海喷火"两大系列,共40余种型别。"喷火"飞机还曾出口或转让生产,成为不少国家的主战机种,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退出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