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共有多少家血站
国家有规定一般情况一个地区(地级市)就只有一家中心血站或者血液中心,算算中国有将近300个地级市,那也就将近有350家左右的中心血站和血液中心。(血库不算)
2. 英国留学,体检。
怎样去:体检地点是在中国出国境检疫局,地点在和平里北街某号。做地铁很方便,随便你在哪里,转到五号线,向北坐到和平里北街下来,继续往北走,路过和平里医院(是叫这名字吧),再走200米就到了。是一幢低矮猥琐的建筑。
要带的东西:身份证、护照、一寸和两寸照片各2张、学校的体检要求单、签字笔、ipod或其他掌上娱乐器材。
具体步骤:
1、到达:建议各位要去体检的同学早点去,尽量在七点之前到,因为中国人口之多,中国出国人口之多绝对会超过你的想象。虽然说检疫局要八点才开始营业,但是实际上七点左右就开始排队录入信息了。所以一定早去,因为其体检的营业时间是8点到11点半,所以一旦太晚的话,就体检不了了。
2、录入信息:开始排队,这时我们的掌上娱乐器材就派上了用场。因为柜台的小妹儿些动作非常之慢,通常录入一个人的信息平均需要5分钟左右。我当时就是连打了半个小时的太鼓达人,大汗淋漓。之后如果有身份证的同学就直接将其递给柜台,然后柜台就会从公安部的信息网络中调出你的资料,这样就不用一寸照片了(但是两寸照片是必要的,要待会儿在说);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身份证而只有护照,那也一样递给柜台,只不过就需要你交出一张一寸照片了。这时柜台小妹儿会问你你要干嘛,一般来说有体检和打疫苗,这时只需要把学校的体检和检疫要求的表格给小妹儿就行了,小妹儿都能看懂的;或者你没有那个表格,就直接口述也行。根据中华人民天朝的律法来看,出国一年以上者是必须要体检的;而疫苗则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要求而定。(我需要打meningitis和MMR-麻风腮[麻疹、风疹、腮腺炎]并且要做TB-test[肺结核测试])录入信息结束之后,你会得到几张单子——一张白色的A4纸,上面列出了你要体检的项目,并且有一张你身份证上的丑八怪照片;如果是带的护照,你自己交的一寸照片会贴在单子上;一张贴满了带条码的贴纸,这是你的身份条码,在验血之类的管子上贴的;一张黄色的单子,是打疫苗的,上面会写上你要打的疫苗的名字,背面是一个免责签字书,除非你有特殊疾病,否则统统“否”,上面还会问到menstrual regularity和prospective pregnance的问题,男同学慎重。这时就录入信息结束了。
3、缴费:漫漫排队路又开始了,请保证你的娱乐器材电力充足,我记得我在排的时候打了一个三级的皇冠!终于排到了。把有你照片那张体检单递进去,然后会给你一张收据和……等等,好像那个有你的条码的不干胶贴纸是在这里拿的……我有点忘了……反正体检费是381(我C);然后把黄色的纸也交进去,具体费用就根据你要打的东西来定了,他会把黄色的纸换一张小一点的纸给你,也有一张收据,凭这个就可以去打针了。
【体检和疫苗我采取平行叙述】
4.1、体检:体检一共有有五项——血液(早上不要吃饭)、尿检(女生稍微麻烦一点,所以要早去,去晚了就会发现女厕所里的人都要排进男厕所了)、外科、心电图、胸透。
血液:大家都查过,只不过这里要抽你两管,心痛死我了。
尿检:会发给你一个脏兮兮的纸杯子和一个大概十厘米长的塑料试管,让你尿在杯子里面倒进试管,我看到一个男生直接尿进了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试管。他会要求你要“中尿”,就是要撒一段时间再去接,然后在尿干净之前拿开。因为刚开始尿和快尿完的时候的尿液里面成分有差异。(这个要求技术含量非常之高,稍不注意就会尿到手上,一定洗手啊同志们!)
外科:我见过最水的外科,测一个血压,听一听心脏,问一问你多高多重,眼睛多少度,完事儿。
心电图:很多人会傻兮兮地按照单子上说的四楼去测心电图,但实际上三楼有一个小房间也可以测心电图,但因为大家都不去,所以人超级少。心电图测完后会给你一个红色的单子,上面有你的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图像,这个是你的纪念品,不用给谁。
胸透:和高考胸透一样,一下就完了。
体检的建议:测的顺序建议是——血液(完了就可以吃点东西)、胸透(很麻利)、心电图、外科、尿检。为什么尿检要放在最后呢,是因为你一大早起来什么都没吃没喝,是不可能尿得出来的!所以在抽了血之后,赶紧喝水,狂喝,否则,像我,九点查完,就在那里等到11点才酝酿了一些。而且在测完胸透上楼去测心电图和外科时,你会看到绵绵不绝排队录入信息的苦逼们,心情大好。
4.2、打疫苗
打疫苗是在二楼,排队进去之后需要给一张两寸的照片给二楼柜台,这时二楼柜台助理就会从一个海尔冰柜里帮你拿你需要的药,之后只需脱掉衣服,露出膀子,把药给前面三个医生之一就可以了。而肺结核测试(TB-test)
3. 一个人总共有多少血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3)英国国家血液中心有多少血扩展阅读:
“一个人捐献1万毫升,不如1万个人捐献1毫升。”王莘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让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才更有意义。2008年初,安庆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组建该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王莘成为最初27位成员之一,由一个献血者转化为无偿献血志愿者。
66岁的濮建明曾无偿献血20年,作为安庆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首任队长,他见证了王莘的成长,“一次下大雪,医院急缺血小板,我首先想到的是队里的志愿者,但雪天出行不便,时间又紧,最后过来的只有王莘。我们的团队从20多人发展到70多人,她一直在,凡事总是冲在最前面,足迹遍布安庆的街道、医院、学校。”
不仅如此,王莘还动员周围同事,家人共同参与无偿献血。国家卫生部门对累积献血量超过8000毫升的献血者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她的妹妹荣膺该奖项,哥哥以累积献血超过4000毫升获得铜奖。王莘自己,已三次获得“金奖”。
4. 全世界总共有多少种血型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科学史记载:在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有位医生曾经给一个生命垂危的年轻人输羊血,奇迹般的挽救了他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一位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20世纪初,我们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人类最早认识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健康人的血清对不同人类个体的红细胞有凝聚作用。如果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对混合,可以分为A、B、C(后改称O)三个组。后来,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第四组,即AB组。
数年后,兰德施泰纳等人又发现了其他独立的血型系统,如MNS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1930年,兰德施泰纳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几十年来,新的血型系统不断被报道,由1935年成立的国际输血协会专门负责认定与命名工作。得到承认的30种人类血型系统包括超过600种抗原,但其中大部分都非常罕见。
2012年02月28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全新的血型,由此人类血型的总数增至32种。发现这两种全新血型的是美国佛蒙特大学生物学家布莱恩·巴利夫为首的研究团队。巴利夫和同事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两种名为 ABCB6和ABCG2的特殊转运蛋白,随后经法国国家输血研究所确认,这确实是两种此前未被识别的转运蛋白,含有这两种蛋白的新血型则分别被命名为“朗格雷”和“尤尼奥尔”。
ABO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是1900年由奥地利的K.兰德施泰纳发现的。他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与别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他认为凡是凝集者,红细胞上有一种抗原,血清中有一种抗体。如抗原与抗体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集反应。如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便会发生凝集。如果红细胞缺乏某一种抗原,或血清中缺乏与之对应的抗体,就不发生凝集。根据这个原理他发现了人的ABO血型。后来他又把不同人的红细胞分别注射到家兔体内,在家兔血清中产生了3种免疫性抗体,分别叫做M抗体、N抗体及P抗体。用这3种抗体,又可确定红细胞上3种新的抗原。这些新的抗原与ABO血型无关,是独立遗传的,是另外的血型系统。而且M、N与P也不是一个系统。控制不同血型系统的血型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使在一个染色体上,两个系统的基因位点也相距甚远,不是连锁关系,因此是独立遗传的。
Rh血型系统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阳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中,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
在我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
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有些血型抗体是不完全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细胞结合后看不出凝集现象,血清中有抗体但不容易发现。1945年抗人球蛋白试验应用到血型检查中来,这种试验就可检查不完全抗体,从此,许多血型抗原陆续被人发现。每当发现一个新抗原后就要确定这一抗原与已经发现的血型是什么关系,这样在人的红细胞上便确定了若干血型系统。此外,还有一些抗原,或因其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太高,或因其在群体中分布的频率太低,对它们无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在没有弄清它们的遗传关系以前,暂且把这些抗原分别叫做高频率抗原及低频率抗原,对于它们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MN血型系统红细胞膜上另一类血型抗原叫MN抗原,即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它在SOS凝胶电泳谱上显示两条区带,即PAS-1和PAS-2,血型糖蛋白A是两者的二聚物。已知血型糖蛋白A由131个氨基酸组成,其一级结构已测定(图2)。血型糖蛋白A的肽链呈三节式结构,中间第73~92号氨基酸为疏水性肽链,可横穿膜脂层;N端肽链位于膜外侧,与血型活性有关,在这段肽链上分布有15条O-糖苷键型糖链和1条N-糖苷键型糖链,糖链中唾液酸占红细胞膜上全部唾液酸的一半以上;C端肽链位于膜内侧,含较多酸性氨基酸。
MN抗原由M抗原和N抗原两部分组成,如果用神经氨酸酶将M抗原切去1个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则为N抗原,如再切去一个唾液酸则抗原性完全失去。MN抗原的抗原性还和肽链上的氨基有关,若将氨基用乙酰基保护后即失去抗原性。随着S和s两个抗原的发现,此血型系统现在一般称为MNS血型系统。
HLA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中最重要的一类。与红细胞血型相比,人们对白细胞抗原的了解较晚,人体第一个白细胞抗原Mac是1958年法国科学家J.多塞发现的。HLA是人体白细胞抗原的英文缩写,已发现HLA抗原有144种以上,这些抗原分为A、B、C、D、DR、DQ和DP7个系列,而且HLA在其他细胞表面上也存在。
HLA抗原是一种糖蛋白(含糖为9%),其分子结构与免疫球蛋白极相似(图3)。HLA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含2条轻链和2条重链),重链上连接2条糖链。HLA分子部分镶嵌在细胞膜的双脂层中,其插入膜的部分相当于免疫球蛋白IgG的Fc区段,轻链为β-微球蛋白。由于分子结构上的相似,故HLA与有保卫功能的免疫防御系统密切相关。
此外,HLA和红细胞血型一样都受遗传规律的控制。决定HLA型的基因在第6对染色体上。每个人分别可从父母获得一套染色体,所以一个人可以同时查出A、B、C、D和DR5个系列中的5~10种白细胞型,因此表现出来的各种白细胞型有上亿种之多。在无血缘关系的人间找出HLA相同的两个是很困难的。但同胞兄弟姊妹之间总是有1/4机会HLA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因此法医鉴定亲缘关系时,HLA测定是最有力的工具。
稀有血型就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血型。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也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随着血型血清学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将所发现的稀有血型,分别建立起的稀有血型系统,如RH、MNSSU、P、KELL、KIDD、LUTHERAN、DEIGO、LEWIS、DUFFY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统。
还有一种叫孟买型的稀有血型系统,在这种血型的红细胞上,没有A、B和H抗原,但在血清中却同时存在A、B和抗H三种抗体。
在稀有血型系统中,除RH血型系统外,其他各血型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它们在实际的临床上远没有ABO及RH血型系统重要,但是,就其具体来说,如用血不当,有些抗体仍可出现致命的恶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稀有血型的检测,建立完整的稀有血型档案,对于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基本上,O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血型。但在某些地方,如挪威,A型血型的人较多。A型抗原一般比B型抗原较常见。AB型血型因为要同时有A及B抗原,故此亦是ABO血型中最少的。ABO血型分布跟地区及种族有关。
6月4日,聊城市中心血站血型室从聊城一名41岁献血者的血液中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血型基因A204血型等位基因,这种“血型”十分罕见,可以说是“熊猫血中的熊猫血”,是全球首次在黄种人身上发现。该“血型”人作为供者,其器官移植成功率远高于其他人群。
过去人们认为只有人才有血型,现在已知狗、鸡和许多动物都有血型系统。生长在美国缅因海湾的角鲨有4种血型。大马哈鱼至少有8种抗原类型或类型的组合。这些不同类型的出现通常随不同地区的种群而异。家畜也有血型,马有4种,牛有3种,猪也有4种。
在人类学上,根据A型、B型及AB型三型的出现率的多少组成一个指数叫做种族生化指数来研究各种血型在各人种中的分布规律。O型的高频率分布在欧洲西北部、西南非、部分澳大利亚及南印度和中美洲;B型的最高频率分布于中亚及北印度;A型在欧洲、西亚及澳大利亚南部的土着中的是最高的,而在某些美洲印第安人部族中是最高的。
灵长类的血型可以通过抗A和抗B血清来测定。黑猩猩的血全部属于O型或A型,猩猩属于B型,大猩猩有B型也有A型,长臂猿血型有A型、B型及AB型。低等灵长类在红血球里没有抗原,但在它们的唾液里分泌ABO抗原。旧大陆猴大多数是血型A型,新大陆猴血型也是A型,但个别的在唾液里有象B一样的抗原。在某些灵长类中发现具有类似人类M的抗原,如在黑猩猩体内发现了具有M血型和N血型,在灵长类中也发现具Rh抗原的。
ABO血型鉴定通常只用两种抗血清即抗A及抗B血清,就可将群体分为四种血型。
根据血型的遗传规律,和临床工作方例起见,配偶间所生子女的血型如下:
1、各种ABO配偶所生子女的血型(表现式):
婚配式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A×B A、B、AB、O 无
A×A A、O AB、B
A×AB A、B、AB O
A×O A、O B、AB
B×B B、O A、AB
B×AB A、B、AB O
B×O B、O A、AB
AB×AB A、B、AB O
AB×O A、B AB、O
O×O O A、B、AB
2、遗传式:
婚配式
父母基因型 后代基因型
A型×A型
IAIA×IAIA IAIA
IAIA×IAi IAIA、IAi
IAi×IAi IAIA、IAi、ii
A型×O型
IAIA×ii IAi
IAi×ii IAi、ii
A型×AB型
IAIA×IAIB IAIA、IAIB
IAi×IAIB IAIA、IAi、IBi、IAIB
B型×B型
IBIB×IBIB IBIB
IBIB×IBi IBIB、IBi
IBi×IBi IBIB、IBi、ii
B型×O型
IBIB×ii IBi
IBi×ii IBi、ii
B型×AB型
IBIB×IAIB IBIB、IAIB
IBi×IAIB IBIB、IBi、IAIB、IAi
A型×B型
IAIA × IBIB IAIB
IAIA × IBi IAi、IAIB
IAi × IBIB IBi、IAIB
IAi × IBi IAi、IBi、IAIB、ii
AB型×AB型
IAIB×IAIB IAIA、IBIB、IAIB
O型×O型
ii×ii ii
5. 出国务工需要红黄本是啥东西应该去哪个部门办理
出入境健康证(红本)和预防接种疫苗证办理(黄本)俗称红黄本。
1、办这两个证件需要到各个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设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如在A省,它的名字就叫A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可异地办理。
2、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先到前台领取表格填写(需告诉工作人员,你的目的地和出行的目的,这样工作人员才能根据你的目的地国家的要求建议你打哪种疫苗),然后缴费打印收据。
3、缴费完毕,就需要拿着体检表,到每个科室逐个体检和注射疫苗。在体检表上各个体检项目体检完毕之后,切记需要把体检表交回前台。
4、交表完毕,前台会告知你多少工作日后凭缴费收据过来领取证件(一般为三个工作日)。前台也可以代为邮寄,邮寄费用一般为30元(可咨询前台服务人员)。
5、三个工作日之后,就可以拿到健康证和疫苗证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黄本。
出入境健康证和疫苗证(红黄本)办理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体检前一天,切勿饮酒(会影响体检结果);最好早晨空腹体检,有利于血液检查。
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服用疫苗药丸,并且一周之内不能洗澡(各个地方要求会有所不同,视情况而定)。
不同国家对留学人员的健康和预防接种要求不同,一般国家只要有《国际旅行健康证书》和《国际旅行预防接种证书》后这两张证书即可。比如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留学生,按照目的地国的要求,还需提供预防接种白喉、破伤风、麻风腮、流脑等儿童时期计划免疫情况。
而前往南美、非洲等黄热病疫区的人员,则要求出国前至少提前10天接受黄热病疫苗接种,否则不予入境。还有就是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须提供艾滋病专项报告。
6. 有哪些国家是无偿献血的
什么叫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系指自愿献血者在采供血机构和本人工作单位均不领取营养费、各种补助费和其他报酬的行为。至于发放一些饮料、点心和纪念品均不属于上述范围。因为我们国家从七十年代开始实行有营养费的公民义务献血制度,提倡公民无偿献血,因此就有了领取采供血机构因次就有了领取采供血机构营养费的义务献血和不领取营养费的无偿献血之分。
血液是什么?
血液被称为“生命之河”。她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又把各个组织和器官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输出体外。这就是生命中的新陈代谢。
血液经过抗凝离心后,可分为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有形成份约占血液的45%,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有形成份中66%是水份。无形成份约占血液中的55%,无形成份包括蛋白质、无机盐和糖质等,无形成份中99%是水份。
献血会影响健康吗?
据科学测定,一个成年人的全身总血量相当于体重的8%左右,即50公斤体重的人,体内血液总量为4000毫升。每次献血200毫升,只占全身血量的5%左右;人体中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全身循环,还有20%(约有800毫升)的血液储存在肝脏、脾脏、皮肤等小血库中备用。献血后,这些储备中的血液会很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来。另外,献血后骨髓造血速度也会加快。因此,按规定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献血前后应注意些什么?
献血前两顿饭要吃些较为清淡的食物(如稀饭、馒头、水果等),不宜吃高蛋白(如牛奶、鸡蛋等)、油腻大的食物,避免出现“脂肪血”。“脂肪血”不利于输注给患者。献血后要保持针眼处清洁,2-3天内不易做剧烈运动。
哪些人不易献血?
1.患有传染病或携带传染病病源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2.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3.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或其他医生认为不易献血的疾病(具体可咨询指定的采供血机构或医疗机构负责体检的医生)。
无偿献血者用血有哪些规定?
一:自献血日后三个月为用血起点日,以该日推算四年以内用血的,可按献血量的三倍用血,并免采集、储存、体检、分离等费用。
二:超过四年或三个月用血的,按献血量等量用血,免采集、储存、体检、分离等费用。
三:无偿献血满1000毫升以上者,可终身享受无限量用血,免采集、储存、体检、分离等费用。
国外领导人献血知多少?
国外很多国家的元首都很重视自己在民众中的形象,把参加献血活动视为关系民众疾苦、为民众服务的具体体现。如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将军,不管政务、军事多繁忙,每年都去中心血站献血1-2次。1997年3月,拉莫斯总统第41次献血,一次来庆祝他69岁的生日。其他带头献血的国家元首还有:
尼泊尔国王马亨德和王妃;
日本天皇明仁和王妃;
约旦国王侯赛因;
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
菲律宾前总统马克斯;
塞内加尔总统迪乌夫和夫人。
国外献血介绍
国外是怎样开展无偿献血的?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向世界各国提出要求:医疗用血要采取无偿献血和免费用血。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决议,敦促成员国加速自愿无报酬献血的发展。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如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也有经济欠发达的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尼泊尔、缅甸等,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无偿献血意义和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教育。 日本、法国、德国等号召人们参加献血的宣传画、标语口号等到处可见,有关献血的小册子在血站或红十字会可以自由索取,献血纪念邮票已成为宣传献血的一种重要方式,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发行过近100种与献血有关的纪念邮票。在市内繁华区设有献血宣传牌。献血的好人好事经常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进行报道,无偿献血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献血知识教育。日本允许家长带孩子到血站,父母献血时孩子在一旁观看,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中小学设有献血知识课,学校定期带学生到血液中心采血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就懂得献血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自愿的光荣献血者。
许多国家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带头参加献血。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约旦国王侯赛因、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日本首相中曾根等都参加过献血。日本明仁天皇l989年56岁时已献血15次,还继续参加献血。尼泊尔国王马享德拉、首相坎帕·比斯塔都曾多次带头献血。塞内加尔共和国迪乌夫总统和夫人伊丽莎白双双献血。这些领导人亲自参加献血对各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起了巨大约推动作用,尼泊尔王国在马享德拉国王的带动下,于1982年就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
在许多国家,公民献血后吃几块点心,喝杯饮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从不领取任何报酬,人们把献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很普通而平常的事。
各国对献血年龄的规定是多少?
国 名
献血年龄
国 名
献血年龄
国 名
献血年龄
瑞 士
18—60岁
英 国
18—65岁
尼泊尔
15—55岁
美 国
17—65岁
日 本
13—65岁
中 国
18—55岁
加拿大
18—65岁
新西兰
16—65岁
一些国家和地区一次献血量是多少?
国 名
一次献血量 (毫升)
国 名
一次献量(毫升)
国 名
一次献血量(毫升)
中 国
200—400
法 国
400—450
德 国
450—500
澳大利亚
430
英 国
450
阿尔及利亚
500
比利时
385
美 国
450
马来西亚
300—450
日 本
400
丹 麦
500
香 港
340—420
瑞 士
450
瑞 典
450
南朝鲜
320
芬 兰
400—450
加拿大
450
荷 兰
450—500
献血与健康
1、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
不会。一个健康入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自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 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2、反复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可以。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3、换血疗法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吗?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血液换出等容稀释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该疗法就是抽出定量的全血,输入等量的血浆,其目的就是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浆中大分子物质。有报道86%高血压患者,经血浆交换后,动脉压下降20%以上,其效果持续3~10个月。
4、为什么经常献血可担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5、经常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吗?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6、学生和军人的血液质量合格吗?
有人说学生和军人吃食堂,营养不好,血液质量差,不合格。 为此我们随机抽取了济南地区1992年市区初次无偿献血的学生3595例,1998年3358例,共6953例,查看血色素(Hb)的检测情况,结果只有1992年有一例不合格。
献血员共有六项血液检测指标,其中五项是检测病毒感染的情况,剩下的一项就是检测血色素了。检测血色素就是检查人体血液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反映人体的血液质量。6953个学生只有一个血色素不合格,远远好于正常人群,说明学生的营养状况很好,而军人的生活水平又高于学生,更会合格。
七、为什么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机关于部和脑力劳动者更应该献血?
由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实际上很多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通过查体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脏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8、献血可预防心脏病吗?
可以。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0000余名成年人作了试验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血液中含铁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3年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的研究结果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她分析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芬兰医生们已发起一场“低铁饮食”运动,要求吃含铁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献血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这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堪称“一举两得”之美事!
九、为什么说适量献血有益长寿?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着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10、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象有影响吗?
骨髓象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作为献血员,长期、定量献血后,对其骨髓象影响如何,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献血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间,有关专家调查了107例在1~25年间的献血员。其中男性55人,女52人;汉族96人,回族11人;职 业分别为工人7人,农民90人,市民10人。献血间隔3个月,献 血量300毫升(少数400毫升),常规制髓片,瑞氏染色后分类500个细胞,求其平均值、标准差,然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供的骨髓象参考值作比较,发现除红细胞系统外,其余无显着性差异。就是说骨髓中除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外均未影响其他造血系统。这说明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无影响。
11、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不会。因为献血只是血液的暂时少量减少,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贫血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病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被检查出来,这种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12、多次献血后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变化吗?
为了解多次献血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如何,有关专家选择了献血年限在3~21年,献血10次以上,年龄21~49岁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与20名从未献过血的、体检合格的正常人作对照,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多次献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对照组较旺盛外,细胞免疫功能无差别。
另有专家以淋巴细胞转化率(SI)、白细胞介素-2 (IL-2)及自然杀伤活性(NK)作为免疫功能指标,对75例10年以上长期献血者及35例初次献血者进行比较,两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经过长期献血后,细胞免疫功能这3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血液质量没有影响。
13、献血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吗?
为了解献血对大脑总供血量的影响;有关专家随机抽检了80名献血者(男性38人,女性42人,年龄18~50岁。其中首次献血者40人,献血1~5年、6~28年者各20人。体检合格,每次献血间隔至少3个月,献血400毫升平均5分29秒均无献血应),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TCD)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并对不同献血年限献血者献血前后脑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不论是首次还是长期献血者,只要未发生献血反应,献血400毫升对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不会有影响,亦不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
14、长期献血者脑神经生理有变化吗?
没有。有关专家用脑干诱发电位和脑地形图测定了长期(5~20年)献血者76人、初次献血者80人献血前后的脑神经电生理。 研究发现,长期献血者脑干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与初次献血者比较无差异,献血后即刻检测自身比较也无变化;而且长期献血者脑地形图各频率强度与初次献血者比较也无差异。表明长期献血和初次献血后均不会影响脑干功能,献血对自体无害。
15、超量献血对献血者有影响吗?
有。有关专家调查了57名超量的(每年献血超过5000毫升,献血年限为2~5年〕职业卖血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同时将35名无偿献血职工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每次献血40O毫升,献血间隔少于4个月的超量献血者丢失大量的红细胞,导致血红蛋白的下降,而血红蛋白下降又刺激骨髓造血旺盛,过度增生,使大量的年青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导致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血清铁蛋白降低,反映有隐性缺铁性贫血,最后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迟缓、小红细胞形成。这样必然影响献血员的身体健康。
7. 最大的献血机构
各地的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国内最大的三家血液中心应该是上海血液中心、北京血液中心和广州血液中心
8. 医院血库里的血多少钱500ML。鲜血呢
现在血库一般不输全血,像生产出血的一般都是输红细胞,一般1U红细胞价格在210-250¥左右,交叉配血费每单位十几块钱,1U红细胞是200ml全血浓缩的红细胞,具体需要多少量你问一下医生。
(楼上的,医院血库的血全部来自血站或血液中心,卫生部明文规定“医院每袋血价格最多只能比血站出站的价格高20¥”,医院给患者收取1U红细胞220¥,那血站出站时最少是1U红细胞200¥,医院保存血液的费用和过期血液丢弃的消耗,还有血库至少三班倒(24小时值班)的职工工资奖金,如果就靠这20¥的利润,医院早关门了,可以说几乎没有医院的血库不是亏本的!就说血站,献的血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合格才能用,检测耗费多少你到医院做个血液传染全套就知道了,过期的一样销毁,一个人献了血又要用血到血站报销,上面的消耗就是血站倒贴的,如果全国人人都献血都用血,血站不知要倒贴多少!当然血站的收入支出都是财政专钱,耗了也是国库的钱。想通没有fenkelly?)
9. 血站包括血液中心 中心血库和
血站包括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血库。
血液中心一般是指省会城市设立的比较大的单位,像广州血液中心,上海血液中心,河南省血液在中心等,一般一个省有1个
中心血站一般是地市级城市拥有的血站
血库一般是指县市级拥有的比较小型的血液管理单位,比如:江阴市红十字血站等
10. 70亿分之一,最罕见的血型出现在中国江苏,全球只有一例,你怎么看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电视剧的桥段偶尔都会出现那样的一幕,就是主角出了车祸,需要输血,但是医院没有合适的血型了,这时就会有人,撸起自己的衣袖,说,“我和他的血型一样,抽我的”。这也会让观众产生认知上的误区,认为是相同的血型就可以输血救人。
那么,相同血型的人就可以输血治疗吗?其实不是,不止是那样,O血型是万能的,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O型血,AB型血的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所以,O型血被称之为“万能供血者”,AB型血被称之为“万能受血者”。
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有一种十分罕见的血型,发生的概率是70亿分之一的。这个全球最罕见的血型出现在了中国的江苏,全球只有这么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