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国4亿英国种有多少
一般都译成“十亿”,但在英国英语老式用法上,是翻译成“万亿”的,是一种逐渐过时的用法,他们那时候one billion = one million million,即“万亿”。
② 英国政府一年收入总资产是多少人民币
2013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为5908亿英镑。按照现时汇率折合人民币56987.98亿元。
③ 英国女王的财富有多少
据分析,女王以信托基金的方式拥有的资产总价值达170亿英镑,但是真正属于女王个人拥有的资产只有1.74亿英镑,其中包括约1亿英镑的股票和价值约6100万英镑的不动产业。王室的艺术藏品,比英国着名的泰特画廊、国家美术馆和国家肖像画廊都多。 在不动产方面则相对容易区分:归英女王个人所有的只有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及其土地,以及位于诺福克的桑德灵厄姆领地。而白金汉宫、肯辛顿宫殿、温莎城堡和克拉伦斯的住宅都为国家所有。 此外,英女王依据王室特权还从政府领取的大笔收入。在2000年至2001年财政年度中,英国公民共为王室提供了总额高达5100万美元的资金。此外,到2011年止,国家每年向英女王支付1150万美元。 公费拨款1.宫殿维修费 3310万美元2.其他公务费(2007财年)女王津贴 2480万美元 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履行职责的公务费用旅费及通讯费 1240万美元 去年,温莎堡共使用私人飞机514小时,搭乘航班473小时及60次火车其他花费 470万美元 国事访问、庆祝活动、安全保卫等支出菲利普亲王津贴 80万美元 议会直接拨钱给亲王,其他王室成员由女王拨款英女王一年进账多少数百年的古堡、宫殿以及其中陈列的艺术珍品占据了英国王室资产的大部分。每年,英国政府都会向女王支付一大笔宫殿维修费用,此外还要支付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履行职责的一笔津贴和公务费用。女王自己还另外拥有一大笔私人财产。物业收入兰开斯特领地:(女王私人收入)每年约2870万美元2006财年农尝森林、沼地以及商店、办公室租金估值约6.939亿美元。康沃尔领地:(查尔斯王子私人收入)每年约4510万2007财年伦敦物业、农田等估值约12亿美元。皇家藏品:博物馆门票收入:4880万美元女王代管的艺术品、家私、书籍等珍品价值难以估算,其中包括258件达芬奇手稿。女王的投资基金:价值未公开
④ 关于英国的资料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 总人口超过66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占83.9%。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 号称日不落帝国。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七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4)美英国总资产为多少扩展阅读:
英国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河长338公里,发源于威尔士中部河道呈半圆形,流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峡。
泰晤士河是英国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经2°08′~东经0°43′,北纬51°00′~52°3′。
气候特征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
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
⑤ 二战时美国,苏联,日本有,英国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啊
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
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
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
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⑥ 美国的几个交易所共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大概有多少同样的问题,日本英国德国台湾又是多少
楼上的错了。美国有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纳斯达克),AMEX(美国证券交易所)和OTC(场外交易) 四个市场。总市值$30 trillion(30万亿美元)。
⑦ 最新英国的经济结构数据,越详细越好
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十八世纪时英国本地产小麦开始不敌北美廉价小麦,放弃大量种植小麦,大量从美洲进口粮产,逐渐转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
英国拥有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储备;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伦敦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英国的名牌国际工业包括劳斯莱斯汽车和引擎,名牌国际服务业包括马莎百货公司和汇丰银行。
英国的教育、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亦处于世界领导地位,举世闻名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位于英国,是美国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枢纽。英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慕名前来升学,不仅为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也为这个属知识型经济体系的国家吸纳不少人才。
英国的旅游业也相当重要:每年有超过2,700万游客,排名世界第六,低于中国(3300万)而高于澳大利亚(1910万)。特色影点包括城堡,有各种珍藏的大英博物馆和超大型温室。
参见:英国工业、英国商业及英国旅游业
工业
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制造国。主要工业部门有:采矿、冶金、化工、电子电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和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国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产业。英制造业中纺织业最不景气,但电子、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因工业革命即启蒙于英国,故英国的工业法令在世界各地都能传闻。
农业
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土地70公顷,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捕鱼大国,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
服务业
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主导产业。伦敦是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服务业占GDP73%
详见
http://ke..com/subview/3565/13600041.htm?fr=aladdin#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5%9B%BD#.E7.BB.8F.E6.B5.8E
⑧ 1840年美国和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
我们发现,安格斯。麦迪森等显然高估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前近代中国人均GDP 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1600年,中国人均GDP 大约为银4.5两(折合1990年388美元),到1840年下降到了约3.4两(1600年不变价格,约1990年318美元)。从1600—1840年,中国实际GDP 仅增长了55%,年均增长率为0.18%,而人均实际GDP 则下降了25%,年均增长率为-0.12%.
关键词:前近代中国;GDP;总量经济
刘逖,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liuti @fudan.e.cn.作者特别感谢樊树志先生与两位匿名审稿人的评论与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20世纪下半期以来,欧美学术界出现了一股针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浪潮,强调以“全球眼光”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这一大背景下,重新定位前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了海内外学者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些基于全球主义或整体主义的中西比较研究成果中,处处可见微观统计数据(如弗兰克,1998;彭慕兰,2001),但遗憾的是,对前近代中国和西欧总量经济的比较极为匮乏。在宏观经济各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最关键的指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GDP 进行宏观比较,有助于把握整个经济的全貌,从而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演变进行长时段梳理。本文对1600—1840年间中国的GDP 进行量化考察,为相关特别是比较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关于中国的补充证据。
一、引论:方法和相关研究综述
GDP 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一种计量,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经济统计学中,有所谓“三方等价原理”,即GDP 的生产量、分配量和使用量三者是完全相等的。“三方等价原理”意味着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GDP进行测算,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统计最终产品的价值,收入法统计各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收入,支出法统计生产出的产品最终使用去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在统计古代经济总量时,由于宏观消费和投资数据较难获得,故多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估计GDP.本文主要以生产法统计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值,以收入法统计服务业的产值,同时用支出法进行校验。
对古代中国GDP 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文献相对匮乏。在国外,保罗。贝洛赫(Paul Bairoch ,1930—1999)和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1926—)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贝洛赫(Bairoch ,1976,1981)认为,按1960年美元价格计算,1800年英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24美元,法国为220美元,中国为228美元;1840年中国下降到了206美元,英国为447美元,法国为310美元,日本为178美元。贝洛赫的估算通过布罗代尔(1993)和保罗。肯尼迪(1988)的引用而广为人知。Peter Brecke(1999)根据贝洛赫数据得出1800年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高达44%,1840年仍高达37%.贝洛赫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其分析似乎过于简略。贝洛赫主要根据当时人们的消费情况进行估算,但未披露具体统计方法和指标,且在涉及资料来源时多指明为“个人估计”,资料来源不够翔实可靠。
麦迪森(1999、2008)估计,公元元年中国GDP 占世界GDP 总量的26.2%,1000年占22.7%,1500年占25%,1600年占29.2%,1700年占22.3%,1820年占32.9%;按199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 在公元元年和1000年为450美元,1300—1820年为600美元。麦迪森参考了珀金斯(1969)、刘克智和黄国枢(Liu and Hwang ,1977)、施坚雅(Skinner ,1964)、饶济凡(Rozman ,1973)等对中国农业、人口、城市的研究,并非像贝洛赫那样缺乏估算依据,但其在数据运用和统计技术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麦迪森对古代经济总量的研究主要服务于其长期经济走向的研究目的,总体上看过于简略。从统计技术上看,麦迪森的统计也存在许多不足,包括:(1)麦迪森主要从支出法估算GDP (特别是农业产出),未进行生产法的估计;(2)麦迪森没有统计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净产出,只是笼统估计约占GDP 的四分之一;(3)麦迪森统计的GDP 总量为人均水平乘总人口,而不是从总量数据推导人均数据,因此,人均GDP 和总人口这两个数据只要有一个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较大的偏差。
在国内,刘瑞中(1987)和管汉晖、李稻葵(2007)分别对1700、1750、1800年三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明代GDP 进行了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例如,刘瑞中对农业之外产值的估计采取比例推算法,结果非常粗糙,且未换算为当代价格,不利于进行跨时段和跨国比较;管汉晖、李稻葵对手工业产值的估计明显不足,也忽略了包括教育、公共服务等主要的服务业,因此,GDP 数值可能被严重低估。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稍晚时期中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例如巫宝三(1947)、刘大中(Liu ,1946)等对20世纪30年代的统计,张仲礼(2001)对19世纪80年代的统计,刘佛丁、王玉茹(1996)
对1850年和1887两年的估算等,这些研究亦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
七、代结语:前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麦迪森估计160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约为29%,1700年为22.3%,1820年为32.9%;贝洛赫估计1800年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43.8%,1840年为36.6%.根据我们对前近代中国GDP 的估计,麦迪森和贝洛赫显然高估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按照我们的数据,且假定麦迪森或贝洛赫对世界经济总量(扣除中国后)的估计是正确的,我们重新计算了前近代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贝洛赫采用1960年美元价格作为计价单位,我们按同期美国物价指数调整为1990年美元。我们发现,前近代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呈显着下降趋势。
按当期购买力平价法计算,1600年中国占世界GDP 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1840年下降到不到五分之一。我们估计的1820年数据只有麦迪森估计值的三分之二,1800年和1840年的比重大约只有贝洛赫估计值的一半。
从人均GDP 角度看,前近代中国则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若采用麦迪森关于英、法、美等国人均GDP 数据,中国人均GDP 在1600年时大约只有英国的40%,与美国比较接近;1700年不到英国的三分之一,略超过美国的70%;1820年不到英国的五分之一,略超过美国的四分之一;1840年为英国的16%,美国的五分之一。
⑨ 英国王室成员财富排行榜,总额高达6千亿,究竟谁的私房钱最多
拥有资产最多的当然就是英国女王了,哪怕不算白金汉宫和各种城堡之类的住宅,她的资产也有五亿美元左右,也就是现在36亿人民币。
接下来资产第二就是他们的大儿子,大儿子也拥有了4亿美金,和他母亲差距也没有很大,亲王比起他们两位资产就要少得多,只有3000多万美金了,不过放在外面依然属于很有钱的人,虽然现在英国的地位影响力不如以前了,但是英国教育依旧在世界上排名前列,英国人民生活质量也是相当的好,所以还是一座大家都很向往去游玩的国家。
⑩ 英国女皇的资产有多少
一直以来,英国女王的财富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个谜,不过英国媒体称女王对钱没有太大兴趣,她总是让顾问或专家帮她进行投资决策。其实英国女王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富有,她也有手头紧的时候,不过好在手中有祖先留下的众多宝贝可以生财,还有高人指点,因此手头紧的情况并不多见。
据统计,白金汉宫一年的维修费就高达510万英镑,女王每年的开销绝对不小。能承受如此大的开销,其实主要还是女王经营祖传宝贝有方。
在伊丽莎白二世的资产中,有三“最”——珍邮、仙灵汉姆庄园与珠宝首饰。一直以来,女王收集了许多非常稀罕、价格昂贵的邮票。所有这些邮票的价值甚至比仙灵汉姆和巴尔莫勒尔的地产总额加起来还多,这是女王资产中份额“最”大的部分。而仙灵汉姆庄园这一英国皇家庄园,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到此游览,每年可为女王带来至少50万英镑的纯收入,是女王利润“最”大的资产。此外,女王的珠宝首饰有不少是独一无二的,价值自然也非同寻常,是女王“最”珍视的资产。
除了有形的财富,英女王在经营无形的财富方面似乎更为擅长。《福布斯》杂志曾评价称,在全世界所有君主中,英国女王的人脉最广,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据新华社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0岁寿辰之际又收“大礼”。英国媒体21日报道说,女王个人资产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3000万英镑(约合4800万美元)。《星期日泰晤士报》说,由于股票市场回升和房产价值骤涨,女王个人资产已增至约3亿英镑(约合4.8亿美元),仅去年就增加3000万英镑。英国女王4月21日迎来80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