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题 撒切尔夫人的报价方式这种报价的好处是什么
先声夺人,越极端对自己越有利。
1972年12月,在欧共体各成员国关于费用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成功地利用高开价策略为英国削减了大额的费用。她在这次会议上表示,英国在欧共体中负担的费用过多,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因此要求将英国负担的费用每年减少10亿英镑。这个高得惊人的要求使各国首脑们目瞪口呆,于是提议只能削减2.5亿英镑,他们认为这个数字能够解决问题。可是,“铁娘子”决心为英国争取更大的利益,她仍然坚持原有的立场,于是,谈判陷入了僵局。一方的提案是每年削减10亿英镑,而另一方则只同意削减2.5亿英镑,差距太大,双方一时难以协调。其实,这早在撒切尔夫人的预料之中。她的真实目标并不是10亿英镑,如果能够削减3亿英镑已经可以接受了,但她的策略是以提出的高价,来改变各国首脑的预期目标。然而对手却并没有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双方处于一种僵持状态。这时,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在欧共体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相互使用了威胁的手段,法国在报纸上大肆刊登批评英国的文章,降低自己承担的责任。面对法国的攻击,撒切尔夫人明白,要想让对手接受她提出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让对方知道,无论他采取什么手段,英国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绝不向对手妥协。由于撤切尔夫人顽强的抵制,终于迫使对手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欧共体终于同意每两年削减8亿英镑。撒切尔夫人的真实目标终于得到了实现,她的高起点策略取得了显着的回报。高起点高收益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的目标定得高,你的成就也就会更大。”谈判也有类似的规律。如果你的起价定得高,往往可以为自己赢得比较大的利益空间。反之,起价定得低,那么,成交价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心理学研究证明,先开的价格往往会影响最终的成交价。国外做过这样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作为买方和卖方的两组学生中间设了一道屏障,使双方无法对视,交易只能在桌子底下用字条进行。实验者对两组的指示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不同:其中一组所接到的是“以7.5元成交”的指示,而另一组所接到的是“以2.5元成交”的指示。实验的结果是:被指示以7.5元成交的那组以将近7.5元的价格成交,而被指示以2.5元价格成交的那组以将近2.5元的价格成交。这个结果表明,期望较高的人总是得到较好的结果,期望较低的人则往往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为什么高起点可以赢得较大的空间?其实这完全是第一印象影响我们判断的缘故。为什么“第一印象”会对我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判断很少是建立在完整信息的基础上,大部分的判断和决策都是建立在片面、不完全信息基础上的。此时,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比如第一次报价)就给我们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这种第一印象往往给我们以后的判断定义了一个标杆,后面所接受的信息常常会受到这个标杆的影响,而且很多情况下自己往往没有察觉。比如,企业要为下个年度制订销售指标,会参照今年的销售额再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一点调整;企业聘任员工的工资谈判,通常的做法也是要参照市场上同类工作的工资和这个人上一个工作的工资,然后再作适当调整。事实上,这种依据获取信息的标杆进行调整是人们判断事物的基本方法。但是大多数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所选择的标杆本身是一个陷阱的话,那么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你很容易被已有的信息所局限,而步入调整不足的误区,尽管会根据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判断,但是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最后得出的判断仍然很难逃出第一印象的圈子。妨碍正确判断、理性决策的形成。争取先入为主事实上,很多人在面临价格谈判时都非常畏惧率先开价,因为在彼此信息都不透明的状况下,一方面担心自己的价格高了会让对方反感,搞砸了生意;另一方面担心开价不足将不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润空间,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但不管怎样,自己率先开价——而且开价开得越极端越好——总是有利可图的。率先开价会给对方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间接地透露了你的承受力限度;如果对方有意同你进行谈判,则往往陷入这个暗示所设定的区间内,会不自觉透露更多的有用信息,让你掌握了主动。相反,如果让对方先开价,这个价格就会成为谈判中的一个标杆,让你很难摆脱。作为卖家,你应该抓住机会先开高价,先发制人。同样,如果你是买家,也应该争取先开价的机会,而且价开得越低越好,给对方设定一个思维陷阱。很多聪明的消费者在讨价还价的时候也会毫不留情地把自己能接受的价格报得非常低,形成买方价格的“陷阱”,他们当然允许商家再提高价格,但是他们知道商家在“低价陷阱”的影响下所做的调整是不充分的,所以还是能够为自己争取到一些低价的空间。所以,在谈判进行报盘的时候,就有了这种高起点、低定势的技巧。其要点是:减价要狠,让步要慢。借着这种做法,谈判者一开始就可削弱对方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趁机探试对方的实力并确定对方的立场。当然,就像撒切尔夫人的成功并不能证明高起点的策略是百分之百的可靠一样,这个策略本身还有较高的冒险性:期望越高的人固然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但也有更多相持不下的僵局会发生,甚至导致谈判的破裂。所以必须注意:高目标必须定得合理,高得不至于把对手吓跑。采用这一策略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大量占有信息;2.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善于把握谈判的局势,并对对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实际目标有准确的判断。
2.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图片
3. 1986年邓主平赠送英国首胡撒切尔夫人《鹭鸶》挂盘是谁创作的
易炳萱创作的《月下鹭鸶》挂盘被选为国礼瓷馈赠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4. 为什么有的英国人庆祝撒切尔夫人去世 难道就那么恨她那为什么那么恨呢
老坟了,
撒切尔夫人这位杂货店老板的女儿,她强大的个性、咄咄逼人的政治风格以及她所秉承的自由市场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改变了英国,并强烈影响了美国。报道说,撒切尔夫人开始执政时十分不满于英国的“欧洲病夫”形象,她开始着手打破英国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打击工会组织的势力并削减政府支出,其目的就是要将英国从她所说的“依赖性文化”中解放出来。
但是这无疑让民众享受到的基本福利受到衰减,这是部分人庆祝其去世的原因之一。
5. 撒切尔夫人的晚年情况
岁月不饶人,老年的撒切尔夫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身体大不如以前。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卡罗尔·撒切尔在接受《每日邮报》采访时讲述了母亲年老后的真实生活状况。卡罗尔说,撒切尔夫人现在的身体状况“非常虚弱”。2002年,她接连发生轻微中风,虽然后来稍有好转,但体质和元气都受到了严重损害,除了吃药外,光顾医院也是常事。
中风后,撒切尔夫人的记忆力大大受损。现在她几乎从不读书看报,这对于她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她几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有时候甚至是一句话没有读完就忘了开头,现在,她只是在身体和精神状况都非常不错的情况下才偶尔读几篇新闻。
不能通过媒体再来获取信息,这对于撒切尔夫人来说是莫大的痛苦,毕竟她曾经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能随口说出多年前的经济数据。不过她患上的健忘症非常奇怪,她能清楚地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事情。有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看她,在交谈中对方随口说道:“哦!这简直就像战时的定量配给!”撒切尔夫人在听到“定量配给”后眼睛一亮,萎靡的她忽然容光焕发,滔滔不绝地和朋友讲述起了二战时的许多往事,包括她如何将单调乏味的猪肉罐头烹调成美味食品的每一个小细节。
卡罗尔说:“母亲时常看起来思维混乱,她总是翻来覆去地问同样的问题,而且总是喋喋不休。”一次,撒切尔夫人自己也私下告诉朋友,她经常睹物“忘词”,怎么也想不起一些熟悉事物的名称。 2003年,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离开政坛已经13年。同年,与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丈夫丹尼斯因身患癌症不幸辞世,当时78岁的撒切尔夫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寡老人”。英国媒体称她的晚年生活孤单落寞、晚景凄凉。
在伴侣丹尼斯爵士因患癌症不幸逝世后,撒切尔夫人很多天后才慢慢适应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她的一位朋友说:“孤独而惶恐的她,在丹尼斯死后很多天,才意识到丈夫再也不会回家了。”与撒切尔夫人有着近30年交情的电视制片人琳达·麦克多戈在文章中也写道:“我曾经是那么羡慕她身上所拥有的那股常人鲜有的自信,而现在,我只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到胆怯和犹豫。她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些变化,她感到恐惧,因为她想要阻止这些变化却又无能为力。”
最近几年,撒切尔夫人这位曾经叱咤国际政坛的“铁娘子”独自居住在伦敦的一所公寓里,身边仅有一些工作人员陪伴。她很少看电视,不大喜欢出门,甚至经济也不算富裕,像一个普通的老年孀妇一样,过着寂寞的日子。
据外界传言,撒切尔夫人晚年很少有知心朋友,她过去在唐宁街结交的所谓政界好友几乎从不和她来往。2002年10月77岁寿辰时,她只收到了区区4张生日贺卡,她原以为至少会收到几十张。这样的现实让“铁娘子”很受伤。
此外,精神上很受伤害的她还不得不为自己的孩子操心。她的儿子马克就因为涉嫌参与赤道几内亚未遂政变被判处4年监禁缓刑。马克事发后,撒切尔夫人感到非常焦急,虽然曾经叱咤世界,但当时也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干着急。孤独的撒切尔夫人把她77岁生日时收到的可怜的4张贺卡仔细地摆放在壁炉台上,她似乎想以此来警示自己,她没有就此退缩,而是继续她一直的“铁风”。在2005年10月13日80大寿时,她大摆宴席为自己力挽颓势。
撒切尔夫人把寿宴地点选在伦敦海德公园附近的文华东方酒店,媒体分析称,选择如此高级的酒店,足以证明她对这次生日寿宴非常重视,想借这次大寿证明自己人气不减当年。当时的寿宴确实让撒切尔夫人很欣慰,包括很多政要和各界名人在内的650多人前来捧场,英国女王、王子,时任首相布莱尔及其夫人都位列其中。当然,最让她高兴的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到来,要知道,伊丽莎白二世继位后只参加过一位首相的生日宴会,那就是1996年前首相爱德华·希思举行的80岁寿宴。
在80岁寿宴上,撒切尔夫人靠铁风为自己挽回了面子。其实,在她的晚年生活中,她的铁风并没有消逝,只是有时表现得有点力不从心。据卡罗尔介绍,母亲经常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将她赶下台的人,在她的衣橱里没有一件休闲款式的衣服,全部是适合在正式场合穿着的套装。
6.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7. 为什么英国人对撒切尔夫人褒贬不一
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派,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人当然看法不一致,那不同的人脸长的还不一样呐,更别说思想了。
8. 撒切尔夫人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至今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9. 《蒙娜丽莎》现在大概值多少钱大神们帮帮忙
截至2020年03月13日,蒙娜丽莎画像现在它属于无价之宝,在1920年的时候就被估价34.5亿美元。
在1913年的时候,一个意大利人从法国偷走了《蒙娜丽莎》,理由就是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他认为这幅画应该归意大利所有。之后这位小偷将画偷回意大利之后,要求几千万美金的辛苦费。然后买家商人验货之后,发现这幅画是真品,于是就报警将小偷给抓了。
但是出于他的爱国精神,在意大利民众的拥护下,并未给予这位小偷太大的惩罚,坐了几天牢就被放了。之后经过几番交涉之后,意大利还是将《蒙娜丽莎》这幅画给交还法国了。在重新得到画之后,法国就立刻除了一台规定,宣布《蒙娜丽莎》是国宝,它的价值无可估量。
当时意大利和法国正式对这幅画进行估价,它价值34.5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意大利不归还画,法国想要那回画,可能需要34.5亿美元。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幅画的价值只会更高,很多能价值高过百亿,全球顶级的富豪都少数能够买得起。
(9)英国撒切尔夫人邮票值多少钱扩展阅读:
《蒙娜丽莎》的成功,在于作者准确地捕捉到了模特儿最微妙的表情和最动人的瞬间。
达芬奇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蒙娜丽莎那富有魅力的青春美被永恒而鲜活地留在画面上。我们从蒙娜丽莎的脸上可以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
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自然、纯真、朴素地将一丝不易觉察的、充满着人性情感的内心活动透溢出来。
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那双随意地交搭着的双手上,透过柔润而丰满的肌肤,精谨而准确的结构,自然而生动的状态,感到一种富有青春生命力的血液正在指掌间流淌。这是鲜活而富有灵性的生命体。
10.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图片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英国前首相。她任职期间工作勤恳,政绩卓着,被称为“铁娘子”。 在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女首相搬进了举世瞩目的唐凝街10号十说:“我的一切成就归功于我的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 罗伯茨是英国格兰文森小城一家杂货店主。当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他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罗伯茨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 当撒切尔夫人7岁时,罗伯茨带女儿到图书馆去,只允许她看三类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书籍。他有意引导女儿日后从事惊天动地的政治生涯。撒切尔夫人早年生活清淡艰苦,家里没有洗澡间、自来水和厕所,她没有值钱的东西,难得看一次电影或戏剧。这并不是罗伯茨没有钱,而是他执意为女儿创造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氛围。他每个星期天都带女儿到芳金大街的教堂去,让她听牧师滔滔不绝的布道。在家里,罗伯茨有意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机智、沉着、语言辉煌、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艺术。11岁时,撒切尔夫人进如凯斯蒂女子学校。在凯斯蒂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以思想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之势让同学们甘拜下风。 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的英国首相、执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独霸一方的政治家与“撒切尔主义”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