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了吗
首位 1986年,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来华访问的英国君主
‘贰’ 英国皇室公主安妮将于本周访华
从7月4日起,英国皇室公主安妮展开对中国的访问,她将到访北京、武汉和长沙。英国驻华大使馆表示,此次访问旨在加强英国与中国在体育、教育和研究等领域的合作。
此外,安妮还将参加在北京和长沙举行的英国女王生日庆典活动,包括启动“湖南英国周”和英国“灵动青春”活动。这些活动将重点展示英国在体育、卫生、教育、旅游、科学创新、文化和创意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叁’ 伊丽莎白女王的历史
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Ⅰ(1533~1603) 英国都铎王朝女王(1558~1603),亨利八世的独生 女,1533年9月7日生于格林尼治。她受过良好教育,通 晓拉丁、法、意大利等语,信仰新教。早年便卷入复杂 的宫廷斗争。 伊丽莎白一世的内外政策 1558年11月17日玛丽女 王去世,伊丽莎白继位。玛丽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使英 国陷入财政困窘、社会动荡的局面。伊丽莎白在资产阶 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富强和资 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政治上强化专制王权,重用w.塞 西尔等大臣,逐渐把议会变成专制统治的工具。她于1559 年利用议会通过法令重立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并 与争夺王位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进行长期斗争。 1587年枢密院处死玛丽,从而打击了内外天主教势力的 颠覆活动,进一步巩固王权。在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 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业和其他新兴 工场手工业。她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 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继续鼓 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 贫法等。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在国 外她采取使法国和西班牙两大强国互相牵制的政策,使 英国一度较少卷入欧洲大陆纠纷,有利于增强国力。随 着西班牙日益成为英国海外扩张的主要敌人,伊丽莎白 一世纵容j.霍金斯、f.德雷克等英国海盗抢劫西班牙船 只和殖民地,1585年又直接派兵援助尼德兰反抗西班牙 的统治。1588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开始跨入海上强国的行列。 晚年的危机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最后十几年国内矛 盾日益突出。长期战争使国家财政陷入新的危机。城乡 人民反抗不断。爱尔兰局势恶化。特别是专制王权与资 产阶级的联盟渐生裂痕。资产阶级要求继续深入宗教改 革,掀起清教运动。伊丽莎白一世对清教徒严加迫害,随 意把许多商品专卖权赏给宠臣的作法不利于工商业的进 一步发展,遭到议会的猛烈抨击。她不得不在1601年向 议会许诺停止出售有害的专卖权。社会矛盾也反映在统 治集团内部,1601年她不得不处死在伦敦谋反的宠臣埃 塞克斯伯爵。1603年3月23日伊丽莎白一世在伦敦逝世。 她终身未婚无嗣,由苏格兰王詹姆斯·斯图亚特继位。都 铎王朝为斯图亚特王朝取代。 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英国专制王权和民族国家 得到巩固,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发展,初步夺取了西班牙 的海上霸权,这些都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丽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他国土和领地之女王,联邦的元首”。 1926年4月21日生于伦敦,原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 (Elizabeth Alexandra Mary),是英国温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自幼在皇宫内接受教育,主修宪法史和法律。她在历史、语言和音乐方面有造诣,能流利地讲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参加英国本土辅助部队,接受驾驶和维修摩托车的训练。1947年7月9日,她与远房表兄、希腊和丹麦亲王菲利普·蒙巴顿中尉(现为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订婚,同年11月20日结婚。 伊丽莎白二世于1951年开始代表英王乔治六世出席各种正式场合。1952年2月6日国王逝世,她继承王位。1953年6月2日加冕。2003年12月,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爱德华七世医院接受脸部和膝部外科手术。医生切除了女王脸部的一块坏皮与左膝盖中的破碎软骨。 女王是英国世袭国家元首,除英国外,女王同时也是澳大利亚、新西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元首。 伊丽莎白二世有三子一女。长子查尔斯王子为王位继承人、次子安德鲁、三子爱德华、女儿艾丽斯·路易丝公主。 伊丽莎白二世于1986年10月访问中国,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
‘肆’ 伊丽莎白来过中国吗
1986年10月12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应邀来华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国事访问。
‘伍’ 英国女皇访问香港
1975年5月5日,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与皇夫爱丁堡公爵首次到香港访问。
1986年10月22日,英女皇再次到香港访问,并再度亲自为女皇杯颁奖。
‘陆’ 英国女王来华访问多少次
一次,伊丽莎白二世于1986年10月访问中国,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
‘柒’ 英国女王第一次访问美国是哪一年
英国女王第一次访问美国是在1951年10月,不过当时她还没当选为女王
作为女王的第一次访问是在1957年10月
‘捌’ 英国女王60岁时第一次来中国访问,现今她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英国那位超长待机的女王陛下,今年已经92岁啦,虽然已经这么大年龄了,但身体还是很硬朗,处理起公务来依旧井井有条。她在位66年,除了戴安娜王妃的事情民众对女王有些不满外,民众们还是很尊敬很爱戴她的。毕竟,她在位期间,为英国民众付出了很多。
不过,毕竟年纪大了,很多的事情他也交给了王室的其他成员去做,比如出国访问,女王年轻的时候访问了好多个国家,包括我们中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也是第一位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君主。
不过年纪大了,已经不方便远行了,不然,小编相信女王肯定还会到中国来看看的,因为中国的风土人情确实非常的吸引人,让人流连忘返。
‘玖’ 有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资料
英国有两个伊丽莎白女王,还活着的这位叫伊丽莎白二世,已经去世的是更强大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在她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国王不是只充当傀儡的角色,因此英国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归功于她。
伊丽莎白于1533年出生在英国的格林威治。她父亲是领导英国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亲安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个妻子。1536年安娜被斩首,几个月以后英国国会宣布当时三岁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子(这一直是大多数英国天主教徒的看法,因为他们认为亨利和原配妻子离婚是非法的)。尽管遭到了英国国会的这种挫折,伊丽莎白还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1547年当伊丽莎白13岁的时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随后的十一年中英国统治者的功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兄长爱德华六世从1547年执政一直到1553年。在他的统治下,政府推行坚决支持英国新教的政策。玛丽女王一世在其随后当政的五年期间,支持罗马教皇的至高权力,恢复了罗马天主教。
在玛丽统治期间,英国国教徒遭到迫害,约有300人被处以死刑(这使女王有了一个不光彩的绰号“血腥玛丽”)。伊丽莎白被逮捕,并被押在伦敦塔,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在一个时期内生命仍处于危险之中。1558年当玛丽死去由25岁的伊丽莎白继位时,举国一片欢腾。
年轻的女王即刻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法国的战争;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的紧张关系;尤其突出的是英国国内的宗教派别之间的尖锐矛盾。
后一个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伊丽莎白执政不久就通过了“至高权力与同一性法案”(1559年),确立英国圣公教为正式的英国宗教。这使温和的英国国教徒感到满意,然而清教徒想要进行一场更激进的改革。但是伊丽莎白在其整个统治期间使1559年的折中法案得到了坚决的贯彻执行。
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处境使宗教形势复杂化了。玛丽被迫离开苏格兰,来到英格兰避难。在那里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成了伊丽莎白的阶下囚。伊丽莎白没有采取武断行为。玛丽是罗马天主教徒,也完全有权继承英国王位。这意味着在叛乱或暗杀得逞的情况下,英国还会再有一个天主教女王。事实上在玛丽被监禁的19年期间,发生了几起反对伊丽莎白的阴谋,而且有大量的证据表明玛丽参与了这些阴谋。1587年玛丽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伊丽莎白勉强在死刑执行书上签了字。她的大臣和大多数议员巴不得早就把玛丽处以死刑。
宗教斗争不可避免地给伊丽莎白带来了危险。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把她逐出教会,下令废除她的王位。1580年格列哥里教皇八世宣布暗杀伊丽莎白不算犯罪。但是形势也有对伊丽莎白有利的一面。她执政期间英国教徒总是担心天主教会在英格兰复辟,而伊丽莎白对此有所防御。这确实是她受广大教徒欢迎的主要原因。
伊丽莎白开展灵活多变的对外政策。1560年她缔结了爱丁堡条约,该条约提出了一个与苏格兰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英国与法国的战争结束了,而且两国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形势却迫使英国与西班牙发生了冲突。伊丽莎白企图避免战争,但是由于16世纪西班牙有好战的天主教势力,西班牙和新教徒的英国之间的战争大概是无法避免。发生在荷兰的一场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叛乱是起积极作用的一个因素。荷兰的叛乱分子大多数是新教徒,西班牙企图平息这场叛乱,于是伊丽莎白就对荷兰叛乱分子予以援助。伊丽莎白本人并不十分热衷于战争,但是大多数英国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议会倒比她更热衷于战争。因此当与西班牙的战争最终在16世纪80年代末期爆发时,英国人民是坚决支持伊丽莎白的。
伊丽莎白长年不断地发展英国海军。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为了入侵英国迅速发展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无敌舰队所拥有的舰只几乎和英国舰队相差无几,但是水兵的数目却比后者少得多;况且英国水兵训练有素,船只的质量较好,并拥有更多的火力装备。1588年双方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以无敌舰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国的这场胜利牢固地树立起了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的地位,直到20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伊丽莎白总是勤俭持国。在她早期执政的岁月里,英国国王政府的财政状况很好。但是由于与西班牙战争耗资巨大,在她晚期执政的岁月里,国库状况不佳。但由于国王政府保持廉洁,整个国家还是比她登基时繁荣昌盛。
伊丽莎白在位的45年(从1558到1603年)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一些最着名的英国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亚就产生在这个时代。这一成就中当然包含着她的一份功劳:她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但是音乐和绘画却不如文学那样光彩夺目。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探险的时代。有开往俄国的探险,有马丁·弗罗比歇和约翰·戴维斯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之路的创举,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过加州的环球航行,有沃尔特·罗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无意中发现了英国移民的奇遇。
伊丽莎白的最大过错也许就是她不愿意提出王位继承人。她不仅仅一生未嫁,而且总是回避指定继承人。这也许是因为她担心无论谁被指定为继承人都会很快成为她的危险对手。不论伊丽莎白未提继承人的理由是什么,她假如早亡(假设真的死在苏格兰的玛丽之前任何时候),英国也许会为继承人问题陷入一场内战。但是英国是幸运的,因为伊丽莎白一直活到70岁。她在临终遗嘱中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苏格兰玛丽之子)为她的继承人。虽然这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并属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却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选择。詹姆斯和他的儿子都是独裁者,在大不列颠不得民心,结果在该世纪中期爆发了一场内战。
伊丽莎白是个智慧超群的女子,敏捷过人的政治家。她保守谨慎。她显然讨厌战争和流血,但是需要时她毫不犹豫。她同父亲一样是通过与议会合作而不是与它对立来掌握政权。她公开宣称操守贞洁终身不嫁是有可能的,但因此认为她是异性的憎恨者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她喜欢男子,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伊丽莎白在挑选大臣方面颇具匠心。当然她的功绩的一部分应归功威廉·塞梭(伯弗利勋爵),他从1558年直到1598年死时一直是她的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