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过去两周800万英国民众无法买到生活必需品,供应短缺会持续多久
英国民众的生活必需品供应短缺问题应该会持续很久,毕竟工业的生产和劳动力的聚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
一方有难,同胞支援,这一原则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抗疫期间,多家企业纷纷打头阵为救治队伍提供资源和资金救助,在暴雨肆虐的山西,无数的营救人员顶着暴雨和寒流将受灾人群带往安全之地,并且在救援所需物资方面早已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而反观同样遭受资源短缺之苦的英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无法得到及时供应,货架上早已空空如也,并且这种状况可能还要维持很久。
在最初意识到资源即将面临短缺的窘境时,英国民众便开始了疯狂囤货,然而日用品总有消耗完的一天,当他们再次前往超市抢购时才发现货架上早已空空如也,就连一些非必需品都没了。
B. 石油还能供人类用多少年
50年。
英国石油公司的2019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截至2019年年初,全球探明石油储量为1.7万亿桶。委内瑞拉石油储量最大,为3030亿桶;其次是沙特的2970亿桶;随后是加拿大(1670亿桶)、伊朗(1550亿桶)、伊拉克(1470亿桶)和俄罗斯(1060亿桶);美国的储量则少得多,为610亿桶。
2018年,全球石油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日产量为9470万桶,日消费量为9980万桶。这与欧佩克国家人为限产有关——以此支撑较高价格。
以这些指标计算,石油还够人类使用50年。但问题在于,探明储量是没有保证的,因为开采并不总是划算。10月初,俄联邦矿产开发署完成了对本国油田的清查——只有67%的油田是盈利的。也就是说,近1/3的油田收不抵支。
简介: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C. 瓦拉里斯公司申请破产,此公司现在债款达到了多少
世界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承包商瓦拉里斯公司欠债达到543亿元,资不抵债不得不申请破产。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状病毒疫情下,我们见证了太多破产,到现在就连顶尖巨头也因为持续不断的新冠状病毒疫情倒下。
新冠疫情加剧了能源行业的大幅萎缩,疫情影响下大部分地区都采取封禁措施,限制民众出行以防止新冠状病毒蔓延,民众都待在家里导致大部分石油进口国对于石油的消耗大幅减少,毕竟石油消耗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汽车油耗。
瓦拉里斯公司在破产申请书中列出了78.5亿美元的债务,折合人民币约543亿元。在申请破产之后,一半以上的债权人同意将超过65亿美元债务转换为股权,同时瓦拉里斯公司公司也将获得债权人5亿美元的新融资,实质上就是破产重组,在原来的基础上甩开债务建立起一家更能够适当前行业状况的公司。
D. 英国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
进入30年代以后,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展开了大规模的购买兼并活动。1930年,该公司购买了日供原油10 000桶的麦克曼油气公司,1931年以7 250万美元购买了辛克莱输油管道公司和辛克莱原油购买公司其余50%的股份,分别组成Stanolind输油管道公司和Stanolind原油购买公司;1935年公司又以4 200万美元购买了Yownt-Lee石油公司的资产。30年代末期得克萨斯东部大油田的发现更使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的业务急剧扩张。这一势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到1945年,该公司雇员人数达到 33244人,营业纯收入达6.189亿美元。这一系列兼并活动使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很快牢固地确立了该公司作为中西部石油精炼厂商和销售商的主导地位。1952年,该公司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国内石油公司。它拥有12家炼油厂,在全国41个州销售其产品。此外,它还拥有5 000公里原油采集管道,10 000公里铁路线和1 700公里精炼石油产品输送管道,年营业毛收入达15.4亿美元(1951年)。1960年,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改组为一家持股公司,公司的经营资产转由美国石油公司(American Oil Company)经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赖以供应原油的大草原石油及天然气公司转而供应大西洋沿岸炼油厂以满足军事需要,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被迫转向其它来源。1920年,该公司购买了怀俄明州中西部炼油公司33%的股份,1921年又以1 640万美元购买了拥有2900公里输油管道、6000口油井的辛克莱管道公司的一半股份。1925年,该公司又以3760万美元购买泛美石油及运输公司的控股权(1929年达到81%),这是石油工业史上最大的合并事件,从而使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油船队,并且使之进入了墨西哥、委内瑞拉和伊拉克的石油开采领域。此外,这次兼并还使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取得了对位于巴尔的摩的美国石油公司(American Oil Company)的控制权。到1929年,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仅次于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的美国第二大原油购买商和石油产品供应商,税后年净利润达到 7850万美元。 以1945年组建阿莫科化学公司(American Chemical Corporation)为契机,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自5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多样化经营。在60年代中期,该公司先后在阿拉巴马、得克萨斯等州建立了几家化学企业,并在中西部和南部拥有641家化学肥料销售机构,聚苯乙烯的生产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到1967年末,公司化学产品销售额达到1.58亿美元。 1968年,该公司又以8 000万美元收买了聚苯乙烯制造商Avisun Corporation,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化学工业部门的投资。到70年代末,化学产品占该公司年销售额的7%以上。此外,公司还于1961年首次涉足保险业。1979年,公司还通过购买塞浦路斯矿业公司而进入矿业领域,但1985年又退出该领域。
为了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于1970年投资1亿美元引入无铅汽油生产工艺。但是,1978年阿莫科国际石油公司的油船Amoco Cadiz在法国海岸触礁沉没使该公司受到生态保护者的严厉谴责。这次事件导致该公司损失了73万加仑石油、7 500万美元的清理污染费,并且面临法国政府提出的3亿美元的赔偿诉讼。1990年,法院判决该公司赔偿1.28亿美元。
1985年,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更名为阿莫科股份公司(Amoco Corporation),并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转给其独资拥有的下属企业阿莫科公司(Amoco Company)。1986年,阿莫科股份公司兼并了联合炭化物公司的工程聚合物和高级化合物分部。1988年,在经历了16个月的努力之后公司下属的加拿大阿莫科公司又以42亿美元购买了负债累累但资源丰富的多姆公司,获得了2 870万英亩未开发油田的开采权,成为北美天然气储量的最大私人占有者。同年,公司耗资9 000万美元购买坦尼科石油公司的落基山脉分公司。但历时不久,1991年,加拿大阿莫科公司又宣布与加拿大道氏化学公司联合,阿莫科英国公司也被出售给埃尔夫·阿基坦石油公司。与此同时,公司还关闭了国内怀俄明州的卡斯帕炼油厂,1992年又出售了下属的盐湖城炼油厂。这表明,在经历了10余年的总收益 267亿美元、净收入16亿美元的繁荣时期之后,该公司正处于一个大规模的资产经营结构调整时期。
E. 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1、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8—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2、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3、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4、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5、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6、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
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F. 世界石油消耗量年度统计
地下储藏量和各国的备用储藏
各个不同的来源对世界上的石油储藏量的估计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计世界的总储藏量为1.26兆(万亿)桶(1717亿吨),同年英国石油公司的估计为1.148兆桶(1566亿吨)。《科学》甚至估计世界总储藏量为3兆桶。今天已经确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术能够经济地开采的储藏量近年来甚至有所上涨,2004年的数据是目前最高的。由于每年的开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东、东亚和南美洲的储藏量有所下降,同时非洲和欧洲的储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预言今天的世界储藏量还仅够用50年。但由于过去就已经有过类似的预言,而且这个预言从未实现,这个数据也被人戏称为“石油常数”。2003年最大的石油储藏位于沙特阿拉伯(2627亿桶)、伊朗(1307亿桶)和伊拉克(1150亿桶),其后为阿联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批评者怀疑这些数据,他们指出出于政治原因许多国家篡改它们的数据,此外许多国家虽然每年开采大量原油,但其数据始终不变,这说明这些数据已经陈旧了。有些专家认为21世纪初人类将到达哈伯特顶点,这时开采量将达到顶峰,此后开采量无法继续提高,由于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油价将高涨。
因此许多国家备有短期的储藏来防止短期供不应求导致的危机。欧洲联盟的国家必须拥有足够90天的备用储藏。
开采状态
石油开采国家至今为止人类一共开采了约0.9兆桶石油。大多数储藏是在1960年代发现的。2005年的年开采量为304亿桶(相当于每天0.833亿桶)。
最大的石油开采国列表
资料来源:美国政府能源统计
以下排表按照2004年开采量排列:
沙特阿拉伯(OPEC)—1037万桶每日
俄罗斯—927万桶每日
美国1—869万桶每日
伊朗(OPEC)—409万桶每日
墨西哥1—383万桶每日
中国1—362万桶每日
挪威1—318万桶每日
加拿大1—314万桶每日
委内瑞拉(OPEC)1—286万桶每日
阿联酋(OPEC)—276万桶每日
科威特(OPEC)—251万桶每日
尼日尔爾利亚(OPEC)—251万桶每日
英国1—208万桶每日
伊拉克(OPEC)2—203万桶每日
1这些国家已过开发顶峰期
2伊拉克虽然属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但从1998年开始其开发量不包括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开发量中
石油出口国家以下列表是按照2003年石油出口量排列的:
沙特阿拉伯(OPEC)
俄罗斯
挪威
伊朗(OPEC)
阿联酋(OPEC)
委内瑞拉(OPEC)
科威特(OPEC)
尼日尔爾利亚(OPEC)
墨西哥
阿尔及利亚(OPEC)
利比亚(OPEC)
消费
石油进口国家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为约8400万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国为美国(2010万桶每日)、中国(600万桶每日)、日本(550万桶每日)和德国(270万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长率为2%。
工业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2003年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耗量为26桶,德国为11.7桶,中国为1.7桶,印度为0.8桶,孟加拉国只有0.2桶。
G. 英国债务超两万亿英镑,英国为何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破坏,哪怕是世界强国也无法幸免据海外消息报道,新华社驻英国记者称,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公布了英国政府从今年开春截止到现在的负债情况,报道显示,由于新冠疫情的压力,英国经济负担加重,国家创收一路下跌,截止到现在,国家负债已经高达2万亿英镑,即将迎来近60年最大的负债压力。
第一,英国是一个开放程度相当高的经济体,即便脱欧后英国的经济与世界还是紧密相连。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一表征就是股市的反应,先有美股的四次熔断,导致全球金融信心下落,然后英国伦敦金融中心也紧随着指数下跌。
第二,虽然英国以服务业为主,不同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英国是个知识密集型经济体,劳动人口流动性较小,但是英国的经济市场韧性差,受到经济危机后造成的经济波动大,且难以稳定下来。
第三,新冠疫情下的贸易行为对英国经济给予了重创。英国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服务,像金融保险之类,这类服务是英国GDP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疫情,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受阻,英国的经济必然受损。
第四,大规模的防疫措施必然导致生产停摆,失业率与企业破产率急剧升高,经济颓势显而易见。
基于以上几点,英国政府必须大量举债才能维持国家经济稳定,否则失业率破产率再度飙升,到时候国家信用也会受到影响。
H. 英国油田,正在枯竭吗
着名的欧洲北海油田是英国掌控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基石,也是缺油的西欧国家发展经济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能源保障。通过对北海油田的开采,英国与挪威等国发展起的石油工业也曾走在世界前列。
海上油田开采的技术门槛线相当高
但这对于欧洲发达国家恰恰是强项
然而,在历经多年的油气开采后,北海油田这一昔日欧洲能源的心脏正面临逐渐枯竭的命运。
地处设得兰群岛、大不列颠岛、荷兰低地、日的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之间的北海,是总面积约57.5万平方千米的超级油田所在地。如果不是1969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孤注一掷打完最后一口井,这一超级油田的命运也许永远都只能埋藏在不为人知的深海之下。
周边国家都是欧洲经济标杆
在他们之间有个大油田,真是太合适了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贫油国”的帽子一直是困扰西欧国家最大的能源问题。虽然离西欧最近的苏联是产油大国,但在冷战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对立与国家安全的担忧使得欧洲无法从苏联进口石油。
苏联近在咫尺,中东也离得不远
但在地缘政治上,始终有很大风险
工业社会的运转离不开石油,命脉却抓在别人手里▼
才能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整体的稳定供给
以传奇油田——布伦特油田来说,曾经产量高达40万桶每天的布伦特油田,产量在90年代后就开始急剧下跌。到了2015年,布伦特油田3个在运行的平台中,就有两个平台停产,唯一剩余的一个平台日产量也不足1000桶每天。
不仅如此,英国油气新发现的数量也在锐减。按照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的标准,英国在2010年仅发现4个大型油气田,不仅比2009年的13个大幅减少,同时也跌至多年来的谷底。
一座废弃的天然气平台
巨大的工业景观
与邻居英国的情况类似,挪威新探明的油气资源也是连年走低,近十年几乎没有大型油气田被发现。根据挪威石油理事会的统计,2010年挪威的石油新发现仅为16个,大大低于2009年的28个。
而且,海底油田的开发历时漫长,从粗略的地震波物理勘探到细致的钻井取岩芯样本勘探,再到安装设备、成本核算、申请开发许可等,往往耗时五至十年以上。
当然,正因为难度大,成本高
这种大型海工装备本身也是个门槛很高的大市场
中国也正在这方面加速追赶
除了日渐枯寂的石油储量,高税收与高环保要求也是打击北海油田的一大原因。
由于整体经济不景气,油气行业向英国政府上缴的大量税收愈发重要,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英国政府加大了对油气行业的征税力度。在越发严苛的环保条约规定下,北海的石油开发企业也不得不增加成本来满足环保规定。
如果风电的成本能再降低再降低
欧洲可能进一步压缩油气的能源占比
2011年,英国政府改变了英国大陆架石油生产活动的税收结构和税率,税收新政大幅增加了英国油气行业的税率,因而导致英国北海地区的油气产业越发缺乏竞争力。
再加上美国低成本页岩油和国际低油价的冲击,开采成本原本就高的北海油田更是陷入了开采一桶亏损一桶的无解境地。
作为同行的海湾国家有着更低的开采成本
但是油气在欧洲只是一个产业,而在中东是国家支柱
他们的压力更大,转型也更难
若不能加大石油勘探力度并发现新油田,步入暮年的北海油田将难逃枯竭的命运。届时,有着50年历史的北海石油工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而西欧国家自身的能源保障,可能又要看俄罗斯和中东的脸色行事了。
I. 英国国内的生产总值是多少比其债务多还是少
目前英国的国内的生产总值是比起债务少的,英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06-01-2020达-21.7%,相较于03-01-2020的-1.7%有所下降。这也是59年来公共负债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此外,疫情同样给英国的家庭债务带来沉重负担。 某慈善机构最近的研究称,英国每9个人中就有1人表示自己无力支付家庭账单。此外,对于需要照顾家庭的人,有四分之一存在拖欠账单的现象。分析认为,除非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否则在疫情期间积累的未付家庭账单将导致许多人的债务螺旋上升。
J. 英国石油工业概况什么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长期处于衰退中,患了所谓“英国病”,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下降。北海油田的开发,虽不足以治好英国经济的痼疾,但毕竟使英国经济增添了某些活力,对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资源与储量
英国为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国土面积24.48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24万千米,人口6078万(2006年7月)。英国为欧盟第二大经济强国,2005年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200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8%,2006年增长2.2%。
英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为西欧重要的油气资源国(图20-2)。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截至2007年英国拥有石油探明储量4.93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4120.12亿立方米。
表20-2英国油气储量、产量与消费量统计
①资料来源:《油气杂志》,2007年。
②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8年6月。
据英国贸易工业部统计,2006年英国石油出口量为7815.1万吨,其中原油出口为5819.6万吨,油品出口为2795.5万吨;石油进口量为8472.6万吨,其中原油进口为5846.6万吨,油品进口为2626万吨。英国石油的出口对象为欧盟、加拿大、挪威和美国。
自1981年英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1999年北海石油产量达到高峰之后,英国石油产量每年以7.6%的速度下降,2006年英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未来随着英国北海石油产量下降,英国的石油进口将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