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为什么有隔阂
历史上英国和法国干戈不断,最根本的原因是诺曼底问题。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者)在英国登陆,击败了哥德温家族的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从而成为英格兰国王,但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诺曼底作为法兰西国王的封国,是法国的一部分,而诺曼底公爵成为英国国王意味着诺曼底将成为英国的一部分。因此法国和英国围绕这个问题开始勾心斗角。1100年,英王亨利一世击败兄长诺曼底公爵罗伯特(他俩都是威廉一世的孩子,在法王的干预下罗伯特得到了诺曼底,而亨利在兄长威廉二世死后只继承了英格兰),从而统一了两个国家,另外,从威廉一世开始,英格兰王室的子孙和欧洲(特别是德国和法国诸侯)王室联姻频繁,从而在亨利二世时代形成了地域辽阔(包括整个英格兰和三分之二的法国)的金雀花帝国,这严重威胁着法国的安全。
法国在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和圣路易时代曾迫使英国国王承认自己是法国封臣,并逐渐收回了英王在法国的领地(最大的阿基坦除外)。但随着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无后而终,法国贵族迎瓦卢瓦的腓力六世即位,并根据《萨利克法典》驳斥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对王位的要求,这使得英法关系恶化,两国爆发了百年战争。起初,英国节节占上风,但亨利六世即位之后,随着法国民族心理的形成和王权逐渐集中,加之英格兰贵族内部斗争激烈,法国逐渐收复了失地,驱逐了英国人,赢得了百年战争的胜利,1558年,法国最终收回了加莱,英国人和欧洲大陆的联系基本切断,英格兰民族的岛国心理是形成,中世纪时代英法两国的夙愿基本结束。
近代英法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法国大革命上。由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事务很难插手干预,就希望欧洲大陆各国能够互相牵制,达到平衡,以便英国专心发展海外利益,而法国大革命加强了法国的力量,于是英国联合欧洲封建国家疯狂的扼杀法国大革命,阻止了六次犯法联盟,最终击败了拿破仑一世。在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英法也分属不同阵营,而一战和二战之后,英国也着力削弱法国的战后利益。
总的来说,英国和法国积怨很深,虽然每次爆发都很强烈,但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大战面前却最终选择了合作,并且英国和法国两个民族之间也不像法德的积怨那样刻骨铭心。英法的隔阂由来已久,不过确实正在消失。
㈡ 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和原因
(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皇帝被俘,德军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在法国引以为骄傲的路易十四修建的凡尔赛宫镜厅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战后,法国被迫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支付了50亿法郎的赔款。法国从此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这些对法国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复仇主义思想弥漫在整个法国。德国被法国视为最大的敌人。德国深怕法国崛起和复仇,拼命扩充陆军,试图压制法国。从1911年起,德国每年都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增加军事预算。其常备军增加到89万,并有可以广泛利用的预备役兵员,军队中军官成分所占比例很大,这就使德军可能在战时迅速扩编。德军在技术装备上也占有优势,特别是它拥有大量的野战重炮。此外,德国稠密的铁路网,使它能够迅速实行内线调动,更好地掌握战场机动权。由于扩军备战,德国的军费开支也从1899年的9.3亿马克,猛增到1913年的21亿马克。 法国的备战活动开始也较早。在德国使用77毫米速射野炮之后,法国紧跟着发明了75毫米野炮装备陆军。1913年,法国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常备军增加到80万。1914年的军费开支达到15亿法郎,占全部预算开支的38%。法德两国为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已是磨刀霍霍了。
(2)英德矛盾。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希望欧洲大陆上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英国首相帕默斯顿曾说过:“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朋友和敌人是经常变化的:当拿破仑称雄于欧洲时,法国对英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英国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消除了法国的威胁;拿破仑失败后,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对英国的霸权构成挑战,英国于是联合昔日的敌人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了昔日的盟友俄国,又消除了俄国的威胁。普法战争后,欧洲大陆法、德、俄、奥、意群雄并立,正是英国施展传统外交政策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好机会。英国同法国争夺非洲殖民地,同俄国在东亚又有激烈的矛盾。本来英国同欧洲大陆诸国保持等距离外交,但随着德国在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两方面都对英国构成了挑战,英德矛盾就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多为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同种同教,沙俄挥舞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以“斯拉夫民族的保护者”自居,向巴尔干渗透。而奥匈帝国一向把巴尔干半岛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奥矛盾因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而激化了,双方也开始大力扩军备战。1913年奥匈正规部队达到56万,军费开支达到5.83亿克朗。在这一年,俄军达到130万人,沙皇政府还通过了新的扩军方案,准备将常备军扩充至230万人。1912年俄国陆军预算已达5.72亿卢布,海军预算也达到了3.5亿卢布。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
㈢ 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和原因
(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皇帝被俘,德军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在法国引以为骄傲的路易十四修建的凡尔赛宫镜厅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战后,法国被迫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支付了50亿法郎的赔款。法国从此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这些对法国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复仇主义思想弥漫在整个法国。德国被法国视为最大的敌人。德国深怕法国崛起和复仇,拼命扩充陆军,试图压制法国。从1911年起,德国每年都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增加军事预算。其常备军增加到89万,并有可以广泛利用的预备役兵员,军队中军官成分所占比例很大,这就使德军可能在战时迅速扩编。德军在技术装备上也占有优势,特别是它拥有大量的野战重炮。此外,德国稠密的铁路网,使它能够迅速实行内线调动,更好地掌握战场机动权。由于扩军备战,德国的军费开支也从1899年的9.3亿马克,猛增到1913年的21亿马克。 法国的备战活动开始也较早。在德国使用77毫米速射野炮之后,法国紧跟着发明了75毫米野炮装备陆军。1913年,法国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常备军增加到80万。1914年的军费开支达到15亿法郎,占全部预算开支的38%。法德两国为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已是磨刀霍霍了。 (2)英德矛盾。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希望欧洲大陆上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英国首相帕默斯顿曾说过:“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朋友和敌人是经常变化的:当拿破仑称雄于欧洲时,法国对英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英国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消除了法国的威胁;拿破仑失败后,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对英国的霸权构成挑战,英国于是联合昔日的敌人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了昔日的盟友俄国,又消除了俄国的威胁。普法战争后,欧洲大陆法、德、俄、奥、意群雄并立,正是英国施展传统外交政策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好机会。英国同法国争夺非洲殖民地,同俄国在东亚又有激烈的矛盾。本来英国同欧洲大陆诸国保持等距离外交,但随着德国在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两方面都对英国构成了挑战,英德矛盾就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多为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同种同教,沙俄挥舞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以“斯拉夫民族的保护者”自居,向巴尔干渗透。而奥匈帝国一向把巴尔干半岛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奥矛盾因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而激化了,双方也开始大力扩军备战。1913年奥匈正规部队达到56万,军费开支达到5.83亿克朗。在这一年,俄军达到130万人,沙皇政府还通过了新的扩军方案,准备将常备军扩充至230万人。1912年俄国陆军预算已达5.72亿卢布,海军预算也达到了3.5亿卢布。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
㈣ 相爱相杀的千年冤家!为何这样说英国和法国
具体如何“相爱”又如何“相杀”,我们就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吧。让英法两国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的是在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入侵大不列颠并成功夺取英国王位。威廉一世这个人身份是很特殊的,不然也不会凭一己之力就让两个国家的关系陷入尴尬之中,他既是英国国王,又是宣誓效忠法国的贵族公爵。他成为英国国王后,英法两国都觉得自己可以去干预对方的内政,自此连绵不绝的对抗开始了,这场对抗前后延续了116年。直至圣女贞德横空出世以后,战场形势发生逆转,法国逐渐进入全线反击的阶段。公元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百年战争结束。自此英法两国隔英吉利海峡对峙。
上文讲的是英法最开始的斗争,也是他们历史纠葛的起点,在之后的历史中,英法两国也是做过队友也做过对手。
㈤ 欧洲国家之间,有什么矛盾,,,比如法国英国有不和,什么奥地利,西班牙等等,互相关系是咋样的
主要矛盾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新兴帝国主义国家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有英国、荷兰、西班牙等等,他们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需要很多的资源、市场,所以他们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争夺海外的殖民地上。也就是对资源和市场的争夺。
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主要是涉及到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上,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一个自由的贸易市场,但是封建主义国家如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等是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体的,这就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再者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侵略和反侵略的矛盾,比如拿破仑时代,几乎一统欧洲大陆,这种矛盾是根深蒂固的,后来法国也的确被封建势力给复辟了。
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英法的百年战争、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对欧洲的侵略等等;
㈥ 中东地区矛盾难以调和,战事紧凑,为何说英国和法国脱不了干系
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地区曾经有过非常多的殖民地,并且英国和法国在撤出中东地区的时候,曾经给这些国家进行了势力划分,但是这也埋下了非常多的隐患。因为英国在一些势力划分上,故意的挑起这些国家的冲突以及争端。也使得现在这些国家因为领土争端问题一直处在一个紧张的局面。
所以我们希望中东地区能够早日的恢复和平以及稳定,这样才不会使中东地区各国的老百姓在饱受战火的袭扰。这也会减少各个国家的伤亡情况,也会使得中东地区的老百姓早日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也希望一些大国能够做出积极的作用。
㈦ 英法两国之间存在什么历史宿怨
英法主要的历史矛盾有1337-1453的百年战争;19世纪时,法国内乱,英国老是干涉法国的内政,侵略法国。拿破仑时期,也经常和英国打仗,7次反法联盟英国几乎都有参与,并起着主要作用,拿破仑的主要敌人也是英国,当初要不是英国有英吉利海峡,强大的海军舰队作为屏障,那19世纪的欧洲历史就得重写了,拿破仑最后也是拜在了英国人手中[在滑铁卢被惠灵顿打败}。不管是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法国和英国都有很大的历史矛盾。法国和英国同是后起的黑奴贸易国家,一直在竞争,后来英国占了上风,击败了法国,在殖民地掠夺上,英国和法国也一直在竞争。英国和法国同是欧洲的强国,只隔着英吉利海峡,在发展中,难免发生矛盾。
㈧ 据说英国和法国是世仇,这句话有哪些依据呢
说起英法,我们大多数都认为这两个国家关系非常好。之所以这样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战和二战的时候这两个国家两次结盟。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个国家很好,要不然也不会在一起两次结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两个国家不但关系不好,而且可以说是世仇。
不过虽然这样,法国也一直在和英国暗中较劲,不过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廉二世政策出现了问题,当时德国是极有可能和法国结盟一起打英国的。即使到二战之后英法还是一直互相看不起的。当年成立欧共体的时候就是因为法国的阻止,英国才一直没有加入进去的。可以说到目前还是互相看不起。
㈨ 为什么英国与法国的关系不好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战争。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同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最后英国打败法国。
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1814~1815年参加维也纳会议,通过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等决议,英国还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对付共同敌人德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协约”集团。
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安全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入北约。现在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从本质上看待殖民时代的英法关系,首先,都是殖民主义国家,在对待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总体利益上基本一致;在争夺霸主地位,控制势力范围,涉及各自的利益时,会发生矛盾,以致激烈的冲突;在受到共同的敌人威胁侵害时,能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危机,但结盟中也各打各的算盘。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
不过有一点,英法两国互相之间没有直接占领统治过对方的本土,故两国历史上没有象中日之间的切齿之恨。
㈩ 英国.法国,美国的主要矛盾和关系是什么
一楼的不懂不要想当然,中国与欧洲,美国万里之遥,很多事情在中国大陆的主流民意中,有错的很理谱的误区, 所以不要误导楼主.
小弟是伦顿大学SOAS国际关系大二在读,简单的说一下,不一定很完整,但不至于错.
首先,今天的西方世界主要分为两大阵营,
一:以美国为首,英国日本为辅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环绕的"大西洋轴心"(Atlanticist Axis)
二:以法国为首,德国为辅,绝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为环绕的"法德联盟"(Franco-Germany Coalition)
英国是与美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今日世界的大多数秩序,尤其如地缘政治,经济,等等,均由旧大英帝国在19世纪末 - 20世纪初一手塑造,并于20世纪中期转交于美国,以继续完善对西方自由主义有利的金融秩序等等. 因此,20世纪的世界秩序在西方又被称为"英美世界新秩序"(Anglo-American New World Order)
英国与美国在80年代中期确认了"英美特殊关系"(British-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在"英美特殊关系"的保护下,英美两国可以享有在对方国家独一无二的市场及金融特权,"英美特殊关系"也同样确保了英美两国军事科技的高级互换通道. 除了国家利益的高度吻合,英美两国同时拥有高度吻合的文化,价值观等等,因此,英美两国的关系,用"骨肉相连"来形容,并不过分.
法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排在英,德之后,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法国拥有很多独一无二的"通道",可以暗中操纵欧盟, 因此法国是欧洲大陆政治权力最为强大的国家,用英国前外交大臣米德李班的话说:"整个欧盟就像是法国的后院".
同时,法国是欧盟一体化最为主要的推动者,这一政策方针在根本上伤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并威胁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简而言之,在欧洲,美国一直在利用英国制约法国,而英国也同时在利用和美国高度亲密的关系以维持英国在西欧强大的政治,经济,及金融实力. 而法国则一直在利用自身暗中掌握欧洲大陆的筹码,制约英美.
但由于英国毕竟是欧盟成员国, 同时自身实力较强大, 因此法国一直对英国有拉拢的姿态, 但同时法国又不愿英国在欧洲过于强大, 以免威胁自身"欧洲联盟领军"的地位.
相比暧昧中带有冷漠的英法关系,法国与美国的关系则较为恶劣. 法国与美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中常年明争暗斗,如在非洲事务,国际金融秩序,乃至文化领域.
但无论如何, 法国与美国的芥蒂纵使再深, 法,美两国毕竟还都属于"西方国家"这一大的整体, 在面临恐怖分子,俄罗斯的重新军事化, 和崛起中的中国,这一类外部环境的"共同敌人"的时候,通常法美两国还是能够肩并肩的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