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圣保罗大教堂的资料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着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着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17世纪末建成。教堂是文艺复兴风格,覆有巨大穹顶,高约111米,宽约74米,纵深约157米,穹顶直径达34米。这座宏伟建筑设计优幽完美,内部静谧安详,是建筑大师莱恩最优秀的作品。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1981年举行过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大典。
教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修缮后内厅[2]堂平面为拉圣保罗大教堂丁十字形,纵轴156.9米,横轴69.3米。十字交叉的上方矗有两层圆形柱廊构成的高鼓座,其上是巨大的穹顶,直径34米,离地面111米。教堂正门上部的人字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画,墙顶上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整个建筑显得很对称且雄伟。正面建筑两端建有一对对称的钟楼,西北角的钟楼为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吊有一口17吨重的大铜钟。教堂内有方形石柱支撑的拱形大厅,各处施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彩绘,窗户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使徒巨幅壁画。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工,圣殿大厅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精湛铁工,都反映了当年的高度艺术与装饰水平。教堂内还有王公、将军、名人的坟墓和纪念碑,如两位11世纪撒克逊国王、威灵顿将军、雷恩建筑师的坟墓。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狄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仍然不减圣保罗大教堂对旅客的吸引力,因其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
伦圣保罗大教堂正门敦圣保罗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国国教的中心教堂,被誉为古典主义建筑的纪念碑。由英国建筑师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设计。大教堂原方案的平面是希腊十字形,带有一个突出的门廊。教会要求有一个较长的大厅,以适应传统礼仪的需要,因而改成中世纪典型的拉丁十字形平面。建筑总高108米,教堂的平面由精确的几何图形组成,布局对称,中央穹顶高耸,由底下两层鼓形座承托。穹顶直径34.2米,有内外两层,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正门的柱廊也分为两层,恰当地表现出建筑物的尺度。四周的墙用双壁柱均匀划分,每个开间和其中的窗子都处理成同一式样,使建筑物显得完整、严谨。但两旁仍有两座有明显哥特遗风的钟塔,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⑵ 英国十大教堂分别在什么地方
1、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2、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着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着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35年的心血。
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
里面还有一所具有不凡地位的法学院,位于教堂区内的圣保罗十字学院是伦敦的首届“议会”所在地。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17世纪末建成。
3、圣安妮大教堂
圣安妮大教堂,位于市郊。据说,在1888年,教区内的教堂流传着曾发生过这样的奇迹:有3位正在做礼拜的教徒经过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前,突然圣母的眼睛睁开了。从那时候起,数以百万计的朝圣者都往这儿聚集。
在1960年~1969年期间,还兴建了一栋八边形的教堂来接收这些新的朝圣者。就建筑而言,它的设计精致得彷佛一颗珠宝那么令人迷眩,拥有哥德式精美的彩绘玻璃 。教堂顶上的圣安妮雕像为纯金铸造,珍贵无比,该教堂以治愈残疾人士而闻名于世。
4、约克大教堂
教堂始建于公元627年,当时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建筑,后来在内战中被战火摧毁。1066年,诺曼人攻占了约克,1080年建造了第一座诺曼式的教堂,至今仍可以看到这个教堂的基石和地下室。
来到约克,一定不能错过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约克大教堂是英国最大,同时也是整个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公元1220年开始兴建,并于公元1470年代完工。
5、圣乔治礼教堂
圣乔治教堂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一所最为古老的英国教堂,这座美丽的古建筑于1818年为了纪念槟城建立基础的第一人所建而成。
来到这里你就能看到一座白色尖塔的教堂,教堂整体给人一种宏伟庄严感,一排排整齐的造型美丽的圆柱矗立在那,它那大理石的地板和尖塔都给人油然而生一种优雅之美,堪称是最具有英国风格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在2007年时,这里已经被马来西亚政府列为国家50大宝藏之一。
6、圣公会格洛斯特教堂
圣公会格洛斯特教区(英语:Diocese of Gloucester)是英格兰教会坎特伯雷教省下面的一个教区。成立于1541年。辖区包括格洛斯特郡,座堂是格洛斯特座堂,现任主教为弥额尔·佩勒姆。下分一个副主教区、两个会吏长区及十个会吏区,管理323个堂区。
7、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
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位于牛津格洛切斯特·格林汽车站旁,周围被牛津大学建筑环绕。该堂的尖顶被一些教会历史学家称为英格兰最美丽的尖顶之一。
8、格拉斯哥大教堂
格拉斯哥大教堂(Glasgow Cathedral),也称圣肯迪格恩大教堂(St Kentigern's Cathedral)或圣芒戈大教堂(St Mungo's Cathedral),是位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座苏格兰国教会的大教堂。
9、巴斯教堂
巴斯教堂 (BathAbbey),位于英格兰靠近威尔士的城市巴斯。以其雄伟的彩色玻璃窗及扇形天花板闻名。那些玻璃彩窗如一位饱学之士,通过56块玻璃的56个情景将耶稣的一生娓娓道来,这其中包括从耶稣诞生到33岁被钉在十字架上其间的许多故事。
10、达勒姆大教堂
达勒姆大教堂(Durham Cathedral),是英格兰东北部城市达勒姆的一座罗马式教堂,英国圣公会达勒姆教区的主教座堂,创建于1093-1133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⑶ 英国标志性建筑物
一、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英语: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在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坐落于威斯敏斯特,是英国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1703-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宫”,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
1761年,英王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金汉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伦敦塔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本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敏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圣保罗大教堂
⑷ 从主教花园望见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的作品欣赏
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强调描绘真实对象,并力求以朴实的生活气息体现于画面中,通过树木、河流与房屋的光影来表现阳光与空气的微妙变化。阳光下的哥特式教堂在蓝天、白云下矗立着,近景高大的树木与草地、河流在阳光下显得色彩斑斓。这种写实手法使景物朴实生动,又具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一种清新之感。
这幅油画,是康斯太勃尔根据他在1811年所画的一幅速写图所完成的,这种创作过程,是康斯太勃尔惯用的方法。
主教堂外形精巧、典雅,画面前景两棵弯曲的榆树,像一座哥特式的拱门,巧妙地将教堂框在中央,呈现出树与教堂之间明显的关联。这或许也反映出,当时流行的观点:即哥特式建筑风格,似乎在仿效以前人们曾在树叶中,争相膜拜大自然的仪式。
因此,对于当时仍旧以农业为主的英国来说,英国国教便成为理所当然的英国国家教会。在草地上吃草的牛,则是当时英国以农为主的缩影。
这幅画是受费舍尔主教之托而作的,他是康斯太勃尔的终生密友和支持者。这幅画还强调了英国国教、英国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和谐平等关系。但像康斯太勃尔这样伟大的画家,并不会让自己的政冶观点,明显地侵犯到艺术殿堂的。
这幅描绘主教堂的作品,无论是在透明度、纵深度、气氛以及画面的整体效果,都是康斯太勃尔日后的画稿所无法媲美的。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1828年康斯太勃尔的妻子玛利亚去世之后,康斯太勃尔的心情日益忧郁而憔悴,因此,他在1831年所绘制的图画,总给人一股黯淡和不祥的感觉。
油画下方有画家的标注(原文), 'John Constable ARA London 1823'。
⑸ 哥特式教堂的画法与特点
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表现在建筑上,就有尖拱券、小尖塔、垛墙等典型元素。就像这个类型的
⑹ 圣彼得堡大教堂拱顶上的壁画,米开朗基罗是怎么画上去的
这些伟大的壁画是非常难以绘制的。米开朗基罗为了整体的壁画与建筑相得益彰,会先认真的在工作室绘制草图。草图的数量上百上千幅。在经过仔细的推敲和修改以后,他会按照墙面和天花板的尺寸,把草图等比例放大成为底稿。之后把底稿贴在墙上和天花板上,再用拓印,刻线等方法,沿着底稿的轮廓把线条描绘在墙壁上。有了轮廓以后,就可以绘制颜色和立体感了。
以绘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塑造人物形象达343个之多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为例。米开朗基罗为天顶画《创世纪》绘制了300多幅草图,然后按照需要的尺寸,把草图放大成底稿。之后画家和他的助手们把底稿贴在潮湿的泥灰墙上,再用铁笔尖把每天要绘制部分的轮廓刻到墙壁上,然后毁掉底稿。米开朗基罗的许多的草图幸存了下来,而底稿则全部毁掉了。
⑺ 请介绍一下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着名的新教教堂,它的历史就是伦敦乃至英国历史的缩影。威斯敏斯特教堂宏伟、壮观,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也是英国历史文物的集萃之地。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前身是隐修院,13世纪英国国王亨利三世下令采用当时的哥特式风格对教堂进行改建。1245年动工,1517年基本完工。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型,总长156年,宽22米;大穹窿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教堂的柱廊宏伟凝重,双塔高耸挺拔。堂内装饰精致华丽,玻璃窗五彩缤纷。
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于这座教堂在伦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早在8世纪;这里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爱德华忏海王建立起这座教堂之后,这一带才成为身份不凡的地区。
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忏悔王便死去了,也没有王位继承人。正当皇亲国成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尔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一举压制、征服了英格兰。可是,怎样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是爱德华王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于是, 1066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国王位。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教堂建筑为哥特式,数个由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并列在一起,美丽绝伦。
教堂中间还有一处拥挤的墓场,埋葬有诸多伟大人物。由于人数众多,不得不将棺停竖起来埋放在地下。最终还是无处插针,才开始将伟人们向圣保罗教堂转移。
在邱吉尔或无名烈士的墓碑前行个礼,游客们便走过庄严却有些灰暗的通道,买票进入到豪华绚丽的内厅。铺满红色天鹅绒的地方是极为富丽堂皇的祭坛,登基及大婚仪式均在此举行。人们眼前好像看到了那盛大的场面。祭坛后是忏悔王高达3层的豪华墓地。
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
椅子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Scone),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这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
在最里面的亨利七世礼拜堂中,并排陈放着悲剧性的女王玛丽,以及在伦敦塔惨遭杀害的年幼的爱德华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看后令人心情沉重。
威斯敏斯特教堂不仅是宗教圣地,而且是英国王室的活动场所。从11世纪胜利王威廉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外,其他英国国王都在此加冕登基。王室的结婚、葬礼等仪式也在这里举行。威斯敏斯特教堂不仅是20多位英国国王的墓地,也是一些着名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墓地,其中有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等人之墓。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现址上,曾有过一座自东撒克逊王塞伯特在公元7世纪建造后便长期矗立的教堂。当时,它本应建在托尼岛。该岛现在已经消失,因为泰晤士河道变窄后它与岸地融为一体。这座教堂的建立似乎是遵循圣彼得的指教,据说他曾在首位主教梅里图斯领行的封圣典礼上现身。从巴耶彩图(彩织广景壁画,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1世纪诺曼征服者威廉侵占英格兰的过程。传说为威廉王后玛蒂尔达亲织,画中共有1152人和72幕场景。)上看,这座老教堂建有中心塔楼、交成十字横线的两侧耳堂和铅板屋顶。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因病未能参加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封圣典礼。他那继位的儿子哈罗德二世,成为末代撒克逊族英王。)建造,并于1065年被封圣。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发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严的教堂,致使原来的结构所剩无几。从13世纪到16世纪,英格兰的国王们个个为其设计献力,结果把它弄成了各种风格的大杂烩。如此观察,它与今日的英国王室倒是相配——他们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长久以来都将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教区本堂”来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但恰如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的描述,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区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区里的教堂,而是人们所知的王室专属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长与其法规都要由王室决定。虽说平面图上标明入口在堂前左侧,实际上它设在了教堂侧面的北耳堂。
英王“忏悔者”爱德华应教皇利奥九世之请求,将威斯敏斯特教堂敬献于圣彼得。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者),是首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荣受加冕的国王。经过黑斯廷斯战役,他击败了英王哈罗德二世。他的加冕典礼于1066年的圣诞日举行,英格兰本地居民拥聚门前欢呼庆贺。神经质的诺曼人错误理解了这一场面,威廉在整个典礼过程中惶惶惟恐丧命。加冕结束,诺曼士兵对人群发动攻击,还焚烧了周围的一些房屋。这种举动对始终不得安稳的英法关系来说,自然毫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