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圈地运动,为什么要进行圈地运动
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❷ 英国圈地运动的目的
一. 兴起的原因
1. 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
3. 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国,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
4. 利润的刺激。英国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5. 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二. 圈地运动对英国的影响
1.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2. 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将其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3.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
4. 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
5.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6.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7. 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总之,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❸ 英国圈地运动的产生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使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最大特征是旧贵族的衰落和新贵族的兴起。圈地运动也引起了农民阶级的分化,在少数人致富的同时,大批小农失去土地,特别是圈地运动的剥夺,沦为工业或农业雇工。被迫把自己的劳动力以最低的价格出卖给手工工场主和大农场主而变为雇佣劳动者。这样,16世纪的英国社会出现了新的阶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新的阶级矛盾。圈地运动让农人们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了局,一种就是小农的堕落和灭亡,而另外一种则是自耕农的兴起,自耕农们顺应圈地运动的发展潮流,在这种潮流中又扩大了自己的经营方式,从而获得更多的优点,同时也让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得到提高,而且他们还在土地上进行了雇佣工人的耕种方式,这也与近代农业的发展不约而合
❹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如何开始的它的过程是什么
直到16世纪,由于对羊毛的需求,圈地才开始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5世纪20年代到16世纪20年代,英国的羊毛价格在一个世纪内平均上涨了319%。但还有另一个原因:不断增长的人口给土地带来了压力,促使人们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圈地运动之前,开阔地主要存在于英国。这片土地由无数条狭长的土地组成,每一条都很小。一个家庭的土地分散到几个地方,相互交织,没有邻居的帮助无法耕种。另一个是为了更高效的农业而整合小块土地。在人们的想象中,上帝似乎很容易把他的佃户赶出这片土地,因为这片土地属于上帝,而且既然圈地是如此有利可图,这场运动本应该是激烈的。
17世纪和18世纪,圈地运动在英国蓬勃发展,因为人们意识到大规模农业可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并呼吁议会废除反圈地法。18世纪的圈地法是议会通过的一项法案,要求拥有超过五分之四土地的人同意圈地。从开始到结束,英国圈地运动基本上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而不是由少数人单方面控制的、旋风式的、旨在千方百计实现目标的运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英国社会经历了所谓的“吃人”圈地运动,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动荡,更不用说崩溃,而是相对稳定地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❺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怎么回事
1751年至1851年间,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国在资产阶级统治下出现“圈地运动”加速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加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的工业急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扩大,为城市人口增加创造了物质条件。
❻ 英国为什么会出现圈地运动
一. 兴起的原因
1. 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
3. 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国,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
4. 利润的刺激。英国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5. 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❼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怎么回事
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在欧洲,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
中世纪,在欧洲大陆很多地区都出现过地主圈占土地的现象,如德意志、法国、荷兰、丹麦等国。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2]。
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
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
(7)英国为什么要开展圈地运动扩展阅读:
圈地运动类型:
第一种: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
英国中世纪的时候形成一种敞田制,就是地的肥瘦、远近、干湿都不同,为了公平分配,给你一小块肥的、一小块瘦的、一小块远的、一小块近的……。
于是你有几块小土地,但并不连在一起,而是散落在各个地方,和别人的土地混在一起,这样分散的小块土地,被称为条田。
条田当然不利于个人耕种,所以大家就互相协商对 换或买卖,使土地集中,这样的圈地完全是自发自愿的。
第二种:对公荒地的圈占
首先要知道,古代英国和古代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体制。中国是皇帝一家独大,其他无论地主还是农民都是小的;而英国是地方领主权力大,王权较弱。
那时候的英国,领主占有他管辖区域内的土地,除了各级领主自己经营的土地外,其它土地给农民租种,成为农民的份地。
这两种土地之外还有一些公用地和森林沼泽等荒地,这些公地和荒地法律上当然也是领主的,但实际上是公用或无主的。
当大块的土地紧缺时,大家就打上了这些公地和荒地的主意,领主或佃农都有圈占为己用的行为,在土地不缺的地方。
这种占用也相安无事,但是在一些土地紧缺的地方,就不能随意占了,佃农和领主们就要互相协 议,比如领主要占一块,就给佃农一些补偿。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就这样通过协议、在(王室和领主的)法律框架内圈占了,但也有少数补偿不到位或者不补偿就强占的,引起了暴力冲突。
第三种:议会圈地
君主立宪后,英国的王权和领主权都衰落了,议会成了最高权力机构。于是议会制订了圈地的法律,这个法律就接近现代意义的法律了。
就是想圈地,那么按国家(而不是王室和领主)的法律来。这时候英国才是第一次出现了有政府背景的圈地。但20世纪的研究普遍认为,议会圈地的规模和效用并不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圈地运动
❽ 英国历史因为羊吃人式的圈地运动,受到了哪些改变和影响
15~17世纪的圈地运动是一个独特的土地改革运动,这项运动对英国土地制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圈地现象越来越普遍,影响也越来越大,渐渐地这场运动发展成为了一场社会变革。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英国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对当时的整个西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
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社会层面来说,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政治革命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产生。
总结:
圈地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之后英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但是这场运动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这场运动牺牲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❾ 英国圈地运动的原因,实质及影响是什么
原因:1. 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 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4. 利润的刺激。5. 政府支持的结果。
影响:1.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2. 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3.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4. 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5.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6.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7. 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实质: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