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百年战争:英国弓弩手何以击败重骑兵
百年战争是英法历史上持续了将近114年之久的一场战事,是世界上最长的战争,虽然百年战争最终是以法国的胜利结束的,但是双方的损失都十分惨重。
而法国军队既没有提前观察作战地形,也没有制定合适的战术,他们只是排成了冗长的一路行军纵队到达了战场,没有任何侦查就开始作战。
而战争以英军百数伤亡对法军几乎惨败而终,关键之处就在于其弓弩手破了法军重装骑兵的对战,英国长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英军击败了大约超过自己三倍的敌人。
四、结论
因此,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能有一出重骑兵大败于弓弩手的事件,很大程度上都要归结于百年战争发生的时间点的独特性,英军由于兵力不足提前进行了谋划,而法军认为自己的实力强于英军,既不观察地形也没有提前对战术进行制定和谋划。
英格兰军队的胜利在于“巧”,但是也绝对离不了英格兰军队本身的实力强大,而虽然法国军队重装骑兵的实力远远超过英军,但一方面其轻视了对手,另一方面在作战上完全一塌糊涂,无论是硬实力还是巧妙的谋划,英法双方军队的做法对于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⑵ 英格兰长弓的箭矢是抛物线射出的,为什么能够保证杀伤力
因为有重力加速度啊,射的是抛物线,弓的杀伤力是依靠惯性的,箭矢从最高处落下时,速度越来越快,动能越来越大,杀伤力就越来越大。弩不一样,弩只能平射,和现代的枪差不多,但弩近距离也可有,比如敌人距你非常近,用弩可以射穿他,弓就不行了,这也是为什么说弓不能及近的说法
⑶ 欧洲中世纪军事实力很差可是我看他们的骑士弓弩手都很强啊
是的,欧洲中世纪军事实力很差,虽然他们的骑士弓弩手很强,但是整体的装备不如别的地区,所以军事实力还是很差的。
⑷ 中世纪英国长弓的射程和威力如何
英格兰长弓是冷兵器时代最强悍的武器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任何其它的弓创造过长弓这样传奇般的战例和不可战胜的神话,它对其它弓弩所占据压倒性优势从未动摇过。
如果你检视下附图中的长弓,肯定会觉得这种构造简单的东东怎么可能创造如此神话般的威力。人类发展史上,为了提高弓的威力,可谓费劲了心机。我们知道,复合弓的出现使弓的性能上了个大台阶,人们使用鱼胶把牛角贴在弓的正面,把动物筋腱贴在反面,两端加上弓弰,再加上采用反曲弓的构造,使弓的威力得到巨大的提高。采用其它原理的也有,反正是要挖空心思提高弓的储能性。
与这些工艺极复杂、成本极昂贵的复合弓相比,英国长弓简单到不可思议。它就是拿根“破木头”弯成的,未上弦是完全就是一根扁担,即没有使用复合材料,也不是反曲弓造形。所以这种玩艺儿居然能成为神话般的大杀器,实在让制造复合弓的大师会觉得太没天理了:我花几个月用无数极品材料制造的弓,怎么会不如英国佬两小时就能拿根破木头“粗制滥造”出来的玩艺呢?
更觉冤枉的是复合功的使用者。单从储能的角度讲,有人计算英国长弓的储能不到亚洲复合弓的一半,882J/Kg比近1960J/Kg。长弓的拉力与不到亚洲复合弓的一半,36公斤比80公斤。所以亚洲弓手们更不服啊:凭什么花了一倍以上的力气拉弓,也没有取得英国长弓手般的战果呢?
但长弓空前绝后的战绩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直接现代,科学家们都很想揭开长弓威力之谜。
我看过美探索频道的一期节目,科学们通过对玛丽罗斯号古沉船里打捞上来的那个时代的英国长弓,基本上揭开了这个神话的技术依据。
首先是长弓的长度占优,约1.5至2米长。弓越长储能性越好,威力越大,这个是大家早就知道的。
其次是长弓的制造材料精良,比如好的长弓拿产自西班牙等地的紫杉木制造,强韧且弹性极佳,以致英王要求外商拿紫杉交税,而西班牙人也曾吃亏长弓亏后砍伐掉紫杉林防止为英所用。从双方对这种木材的态度也可看出,材料性能对长弓多么重要。
但这两条都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前面已经提到储量数据的差距了。不过前述数据仅供参考,因为是拿后世流传的长弓计算的,而这次打捞上来的中世纪优质长弓比这强些,拉力估计可达70公斤左右,但长弓拉力不如高档的复合功也是事实。英国人不过是通过长度和材料尽可能提高木材的性能罢了。如果拿普通木材做短弓,储能还要低很多。
最有趣的是,现代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当长弓使用同样材料造成弓体和箭杆时,竟然会发生一种神奇的效果。慢镜头显示,弓手松弦时,箭杆会发生往返弯曲振颤,且频率使其在穿过弓体时,正好避开弓体。也就是说,别的弓发射时,箭杆和箭羽因为与弓体磨擦,消耗了能量也影响了精度,而英国长弓却没有这个问题。也许英国人不是故意这么设计的,他们不可能懂什么振颤偶合之类的高科技知识,但客观效果却确实如此。
所以,虽然英国长弓的储能性不是最好的,但真正作用到箭体的能量却极高。特别是和弩(即西方人所谓的十字弓)相比,强弩的储能肯定远大于长弓,因为弓只能单臂拉开,而弩可用借腰背腿的力量双臂拉开。但弩箭却是平放在支架上,它发射与木架的磨擦力很大,消耗了不小的能量。这就是英国长弓能达到强弩威力的原因。
更关键的是长弓的使用方法与众不同。别的弓大多是直射使用,随飞行距离能量不断损失,直到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但长弓最经典的射击是45度向上方,飞行前段是动能换势能,后段是势能换回动能,最后靠箭体重量几乎垂直地从天下砸下来,甚至可以射透重甲骑兵的厚甲。现代人拿长弓平射中世纪的板甲,发现它虽能击穿1.2毫米的板甲,但很难穿透当时达到2毫米的正面胸甲,没什么特别神奇之处。但当年英国人拿长弓远程屠杀法国重甲骑兵,也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这正是发射弹道不同的缘故,用平射方式是很难理解长弓的威力的。
走高空射道不仅能使箭的最终着速大威力强,也能使射程增加,这个45度弹道最远的弹道连小学生都知道。长弓最远可射400码,以至英王曾下令禁止长弓手在200码内射击。这个射程肯定是属于弓类中相当可观的,甚至亚洲的复合弓也未必比得上。
长弓真正最强悍之处在于它的发射速度,精确射击点目标的射速通常是6发/分,远射大致瞄准时12发/分,而极限可达15发/分!这个射速不要说强弩,就算其它的弓都差远了。这个惊人的射速主要得益于其相对较轻的拉力(比复合弓小一半噢),合理的人机工程(前臂伸直拉弦至眼部正好36公斤拉力),加上科学的射击流水作业程序(将箭事先插面前土中,取箭拉箭发射一气呵成,频率极快)。特别是大兵团作战时,并不要求弓手瞄准某个点目标发射,而只要求射到敌重兵集群那个范围内就好,因此完成可以省略瞄准的时间。因此以5千弓手,12发/分射速计算,每分钟可向敌重兵集团发射6万支箭,端地是暴风骤雨般的火力,相当于现代战争中机枪对密集敌军的屠杀!
看看实战效果:
克雷西战役中,4万法国重骑兵加6千瑞士弩手进攻500英国骑兵加7000长弓手,前期弓弩对抗中弩手落花流水溃散,法方被射杀约15000人而惨败,英军损失不到300人。
金阿库特战役中,法方近4万重骑兵加7千弓弩手,而英方只有900重甲步兵加5000长弓手(多数还拉着痢疾,士气不高)。但在英国长弓手暴风骤雨般射击下,法方损失近两万人惨败,英国只死了250人左右。
如此悬殊的事先力量对比和事后一边倒的结果,完全得益于英国长弓惊人的威力,其压倒性优势不容置疑。这样的战例,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使用中从未发生过,也是兵器优势的着名战例。
曾有学者在综合计算射程、威力、射速、可靠性等各因此,得出中世纪后期各种兵器的综合性能对比为:普通弓21分,长弓36分,弩33分,16世纪火绳枪10分,17世纪滑膛枪19分,18世纪燧发枪43分。可见,长弓的性能无愧于冷兵器之王,甚至早期火器亦不能与之相比,直到18世纪的燧发枪才比它更强。
不过,长弓的被淘汰早于18世纪。因为它对射手的训练要求很高。拉力不是大问题,因为它比亚洲复合弓拉力小。但如此快速的连续射击,还是对体力有较强要求,特别是保持精度和速度,需要长期训练。16世纪时英国将领经常抱怨能达到标准的弓手人数较少,还不如拿火枪算了。
总结一下,对英国长弓的威力,我们既不要神话,也不要低估。长弓的储能性远不及亚洲复合弓是事实,但发射出去的箭的威力却接近,特别是靠独特的高弹道发射方式获得了复合弓也难达到的射程和穿透力,超前的面积杀伤原理使之获得了超高的射速,使之在大兵团作战中的威力没有任何其它兵器可与之相提并论。如此威力加上低廉的造价,说它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好的弓并不过分。而亚洲复合弓因为要以较小的尺寸达到极大的储能,所以制造的科技合量更高,这种小而硬的弓使用较费劲,实战中并没有英国长弓那样效果好。英格兰长弓是冷兵器时代最强悍的武器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任何其它的弓创造过长弓这样传奇般的战例和不可战胜的神话,它对其它弓弩所占据压倒性优势从未动摇过。
如果你检视下附图中的长弓,肯定会觉得这种构造简单的东东怎么可能创造如此神话般的威力。人类发展史上,为了提高弓的威力,可谓费劲了心机。我们知道,复合弓的出现使弓的性能上了个大台阶,人们使用鱼胶把牛角贴在弓的正面,把动物筋腱贴在反面,两端加上弓弰,再加上采用反曲弓的构造,使弓的威力得到巨大的提高。采用其它原理的也有,反正是要挖空心思提高弓的储能性。
与这些工艺极复杂、成本极昂贵的复合弓相比,英国长弓简单到不可思议。它就是拿根“破木头”弯成的,未上弦是完全就是一根扁担,即没有使用复合材料,也不是反曲弓造形。所以这种玩艺儿居然能成为神话般的大杀器,实在让制造复合弓的大师会觉得太没天理了:我花几个月用无数极品材料制造的弓,怎么会不如英国佬两小时就能拿根破木头“粗制滥造”出来的玩艺呢?
更觉冤枉的是复合功的使用者。单从储能的角度讲,有人计算英国长弓的储能不到亚洲复合弓的一半,882J/Kg比近1960J/Kg。长弓的拉力与不到亚洲复合弓的一半,36公斤比80公斤。所以亚洲弓手们更不服啊:凭什么花了一倍以上的力气拉弓,也没有取得英国长弓手般的战果呢?
但长弓空前绝后的战绩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直接现代,科学家们都很想揭开长弓威力之谜。
我看过美探索频道的一期节目,科学们通过对玛丽罗斯号古沉船里打捞上来的那个时代的英国长弓,基本上揭开了这个神话的技术依据。
首先是长弓的长度占优,约1.5至2米长。弓越长储能性越好,威力越大,这个是大家早就知道的。
其次是长弓的制造材料精良,比如好的长弓拿产自西班牙等地的紫杉木制造,强韧且弹性极佳,以致英王要求外商拿紫杉交税,而西班牙人也曾吃亏长弓亏后砍伐掉紫杉林防止为英所用。从双方对这种木材的态度也可看出,材料性能对长弓多么重要。
但这两条都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前面已经提到储量数据的差距了。不过前述数据仅供参考,因为是拿后世流传的长弓计算的,而这次打捞上来的中世纪优质长弓比这强些,拉力估计可达70公斤左右,但长弓拉力不如高档的复合功也是事实。英国人不过是通过长度和材料尽可能提高木材的性能罢了。如果拿普通木材做短弓,储能还要低很多。
最有趣的是,现代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当长弓使用同样材料造成弓体和箭杆时,竟然会发生一种神奇的效果。慢镜头显示,弓手松弦时,箭杆会发生往返弯曲振颤,且频率使其在穿过弓体时,正好避开弓体。也就是说,别的弓发射时,箭杆和箭羽因为与弓体磨擦,消耗了能量也影响了精度,而英国长弓却没有这个问题。也许英国人不是故意这么设计的,他们不可能懂什么振颤偶合之类的高科技知识,但客观效果却确实如此。
所以,虽然英国长弓的储能性不是最好的,但真正作用到箭体的能量却极高。特别是和弩(即西方人所谓的十字弓)相比,强弩的储能肯定远大于长弓,因为弓只能单臂拉开,而弩可用借腰背腿的力量双臂拉开。但弩箭却是平放在支架上,它发射与木架的磨擦力很大,消耗了不小的能量。这就是英国长弓能达到强弩威力的原因。
更关键的是长弓的使用方法与众不同。别的弓大多是直射使用,随飞行距离能量不断损失,直到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但长弓最经典的射击是45度向上方,飞行前段是动能换势能,后段是势能换回动能,最后靠箭体重量几乎垂直地从天下砸下来,甚至可以射透重甲骑兵的厚甲。现代人拿长弓平射中世纪的板甲,发现它虽能击穿1.2毫米的板甲,但很难穿透当时达到2毫米的正面胸甲,没什么特别神奇之处。但当年英国人拿长弓远程屠杀法国重甲骑兵,也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这正是发射弹道不同的缘故,用平射方式是很难理解长弓的威力的。
走高空射道不仅能使箭的最终着速大威力强,也能使射程增加,这个45度弹道最远的弹道连小学生都知道。长弓最远可射400码,以至英王曾下令禁止长弓手在200码内射击。这个射程肯定是属于弓类中相当可观的,甚至亚洲的复合弓也未必比得上。
长弓真正最强悍之处在于它的发射速度,精确射击点目标的射速通常是6发/分,远射大致瞄准时12发/分,而极限可达15发/分!这个射速不要说强弩,就算其它的弓都差远了。这个惊人的射速主要得益于其相对较轻的拉力(比复合弓小一半噢),合理的人机工程(前臂伸直拉弦至眼部正好36公斤拉力),加上科学的射击流水作业程序(将箭事先插面前土中,取箭拉箭发射一气呵成,频率极快)。特别是大兵团作战时,并不要求弓手瞄准某个点目标发射,而只要求射到敌重兵集群那个范围内就好,因此完成可以省略瞄准的时间。因此以5千弓手,12发/分射速计算,每分钟可向敌重兵集团发射6万支箭,端地是暴风骤雨般的火力,相当于现代战争中机枪对密集敌军的屠杀!
看看实战效果:
克雷西战役中,4万法国重骑兵加6千瑞士弩手进攻500英国骑兵加7000长弓手,前期弓弩对抗中弩手落花流水溃散,法方被射杀约15000人而惨败,英军损失不到300人。
金阿库特战役中,法方近4万重骑兵加7千弓弩手,而英方只有900重甲步兵加5000长弓手(多数还拉着痢疾,士气不高)。但在英国长弓手暴风骤雨般射击下,法方损失近两万人惨败,英国只死了250人左右。
如此悬殊的事先力量对比和事后一边倒的结果,完全得益于英国长弓惊人的威力,其压倒性优势不容置疑。这样的战例,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使用中从未发生过,也是兵器优势的着名战例。
曾有学者在综合计算射程、威力、射速、可靠性等各因此,得出中世纪后期各种兵器的综合性能对比为:普通弓21分,长弓36分,弩33分,16世纪火绳枪10分,17世纪滑膛枪19分,18世纪燧发枪43分。可见,长弓的性能无愧于冷兵器之王,甚至早期火器亦不能与之相比,直到18世纪的燧发枪才比它更强。
不过,长弓的被淘汰早于18世纪。因为它对射手的训练要求很高。拉力不是大问题,因为它比亚洲复合弓拉力小。但如此快速的连续射击,还是对体力有较强要求,特别是保持精度和速度,需要长期训练。16世纪时英国将领经常抱怨能达到标准的弓手人数较少,还不如拿火枪算了。
总结一下,对英国长弓的威力,我们既不要神话,也不要低估。长弓的储能性远不及亚洲复合弓是事实,但发射出去的箭的威力却接近,特别是靠独特的高弹道发射方式获得了复合弓也难达到的射程和穿透力,超前的面积杀伤原理使之获得了超高的射速,使之在大兵团作战中的威力没有任何其它兵器可与之相提并论。如此威力加上低廉的造价,说它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好的弓并不过分。而亚洲复合弓因为要以较小的尺寸达到极大的储能,所以制造的科技合量更高,这种小而硬的弓使用较费劲,实战中并没有英国长弓那样效果好。
⑸ 英国的长弓手射程多少米,中国古代的弓手射程多少米
古代弓箭的作战距离要看作战方式,英国长弓主要一种近战破甲武器,作战距离一般在20米左右,弓手使用长弓利用地形游击作战,击杀敌方有防护目标,英国长弓是非常着名的强弓,虽然弓力非常大,但是并非远距狙杀武器,其威力主要是来近距离破甲。这跟英国本土作战环境有很大关系,这里不细说。
相比英国,中国古代战场要壮阔得多,万人级的军团作战是很基本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弓的射击距离被拉大相当远,最常见的通过高抛物线的箭雨压制对方步兵,射程可以达到数百米。
⑹ 阿金库尔大战多惨为什么说是英国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之一呢
阿金库尔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输得最惨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充斥着各种阴差阳错,法国的少爷贵族们硬是把本属于法兰西的一场大胜变成了惨败,甚至扭转了两国的国运。
大多数英国的单木弓是用红豆杉硬木制成的,通常是一个人的长短,所以它也被称为“长弓”。如果射手没有1.8米的高度,他就不能从容地射击。但这种弓式站立姿势并不适合英国骑兵,因为它不适合在马鞍上拉弓。为此,英国军队采用了一种作战方法。像棋盘一样,长弓手形成方形队形,根据对手的运动轨迹移动和射击,并对敌人进行无死角的攻击。
英国虽然仅阵亡了几百名多长弓手和几十位骑士,但是约克公爵和萨福克伯爵等显贵也临阵战殁,可见当时的战况是多么激烈,而这次战役也将是英国长弓手最后的辉煌。
⑺ 古代世界上最强弓是中国弓日本弓英国弓
以下内容参考过铁血网和网络
中国弓属于复合弓,制弓以干、角、筋、胶、丝、漆,合称“六材”。制弓选材讲究“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在制造的时候,让它的两端往前弯曲(以蒸气处理和用力挽拉此层压物),这种后弯的弓可产生更大的力量。单体弓弹性差,拉弓长度与弓体长度之比低,因此弓长较长,而中国的复合弓正好相反,拉弓长度与弓体长度比甚高。不过,中国的弓弩发展,是以弩发展为最主要的,有连弩、大黄弩、蹶张弩、床子弩、神臂弓等等可以说,中国弩的威力绝对是世界第一的。
英格兰长弓源出威尔士,属于单体弓,制弓选材最好的莫过于位于地中海西南部出产的紫衫木,其次为岑木,榆木、橡木也可以替代。由于为了追求较强的弹力,而选用了坚硬的材质,不易弯曲,所以这种长弓就做得长了一些(大多1.5m),这种弓选材严谨但是制作时间短,射程长,对弓手的素质要求不高。
西方的单体弓和东方的复合弓由于制作工艺和弓的原理不同,造成了在拉弓的方式上产生了极大地不同,分成了地中海体系和蒙古-中国体系。不过普遍的认为是:使用同样的力气拉弓,古代复合弓转化到箭枝上的能量要高于单体弓
日本的长弓却属于单体弓,长约2m,由于上下并不对称,射手手握在弓的中部以下最远可到三分之一处,弓体以握弓处为分界,上弱下强。箭只能射出不到30米,弓箭虽大,但受弓箭手身高和臂力的限制,射击的距离偏近。但是在作战中,抵近射击,其精准性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