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如何看待英国保守党取代工党
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在保持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态度上基本相同,只不过工党之前宣传“第三条道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比较积极,尤其是布莱尔前内阁对英国议会上院的改革。而保守党则持怀疑观望态度。
在经济上,工党主张新自由主义,强调一定程度上的国家干涉;而保守党则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事务。近几年,英国经济不景气,导致工党在英国地方选举中选情不利,
就领导人个人魅力而言:埃德-米利班德兄弟是工党领导人(牛津毕业生),有异于卡梅伦这类顾家好男人,埃德对婚姻有全然不同的看法。长子丹尼尔出生后,由桑顿自行到地方政府完成出生登记,儿子出生证明只有母亲的名字,父亲一栏“空缺”。应该比较少的关心家庭,属于工作狂。而保守党卡梅伦这点相对比较老道,成熟。
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解决。
㈡ 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究竟哪个才是老牌大党
英国的保守党历史比工党悠久,而工党在英国国内比保守党更受欢迎。
工党的政治立场属于中间偏左,仍会以维护工人利益为口号,但本质上还是资产阶级政党。但比起保守党的党员来说呢,工党内的确是以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为主打,整体上更受中下层选民的欢迎。
㈢ 为什么英国工党执政但还是资本主义
摘要 你好很高兴我为您解答
㈣ 英国保守党和工党一直在互相竞争,究竟谁的实力更强大
英国保守党和工党一直在互相竞争,究竟谁的实力更强大?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英国这两个党的实力都很强,下面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
我们上面的分析,主要是根据两个大党的发展脉络来展开探讨,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保守党和工党依旧是势均力敌,因为英国的政治版图,一直都控制在两大党的手中,所以他们很难压制另外一个党,所以只能够互相牵制下去。
㈤ 关于英国工党的问题
作为20世纪新兴的政党,工党与历史悠久的保守党至少有两大不同。第一,它不是一个内部纪律森严、传统深厚的政党,相反它的早期更像是一个政治联盟,其中主要构成来自工会、社会主义团体和自由派分子,这种结构导致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来领导工党在民主选举中获胜。
第二,工会是工党发起者,也是早期主要的经济来源。工人阶级传统和平均主义使得一人一票的选举在工党内部有着意识形态基础。但是,工会势力独大,使得选票流向工会青睐的人物,这类人当选党魁后,在实施选举和执政过程中,时常要考虑工会利益,在为全民服务上常受到掣肘。
分权和利益独大,对于残酷的选举来说,不是一个成功的基础。对比20世纪早期历史,工党的获胜,往往源自保守党的衰退。在1970年代工党几次执政过程中,英国学者曾有评论,“看起来似乎有两个工党,一个是在全国执行委员会和年会,一个在议会的领导层里”。
保守党与工党之间,真正意义上展开选举对决是在1980年代之后。而这当中,基诺克(Neil Kinnock)是扭转局面的关键人物。1987年,他发起工党现代化运动,在某种程度实现了工党的“集权化”,推动产生了布莱尔、曼德尔森等新工党的领袖人物。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基诺克领导的现代化运动,正是发生在撒切尔时代,比海格的民主化早了10年。当时的工党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保守党一样,处在一个内部调整的关键期。
基诺克首先解决的是工会势力。工党早期的党魁选举也是采取议员内部投票,到了1970年代末,工会势力在党内达到顶峰,在80年代初引入了通过选举团制度(electoral college),由这个选举团来投票产生党魁。这个机构中工会占据40%票数,但是通过基诺克和继任者努力,在1992年把OMOV的方法引入党魁选举,用以削弱工会势力,使其这个比例降到33%。与此同时,布莱尔开始向工商界靠近,争取他们的捐款(在英国是合法的,但有具体的法律限制)。从1986年到1996年,工会的经费赞助从3/4下降到1/2。
其次是年会,或曰代表大会。英国各个政党基本上都会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代表大会。保守党的年会,更像一场誓师会,鼓动士气,显示党的团结,给新人一个发言亮相的机会,让地方代表将党的政策带回到地方。相反,工党的年会,更像一场民主的大会,尤其是党的政策,要在大会上辩论和质询,年会扮演了一个决策机器的作用。布莱尔改变了这个局面。他在年会之外,设了亲工党的智库“政策论坛”,其目的是摆脱工会势力对工党政策的影响。
配合对工会势力的解套,新工党更加乐意从媒体公司、民调机构了解自己在政治市场的走势,对于传统的工会产业工人则产生隔膜。而所有这一切,与布莱尔对英国和国际政治走势(传统产业工人比例降低,政治实力弱化)的把握有关,这一判断也是他主张“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依据。
遗憾的是,1992年基诺克在大选中落败。但是他的失败,与海格1997年大比分输给布莱尔不同,纯属意外,因为当时舆论也偏向基诺克。基诺克之后,新工党势力持续发展,工会实力也继续被削弱。1997年新工党的胜利和执政纪录,证明了基诺克、布莱尔等人政治改革和判断的预见性。但是,他们的胜利,是政策的胜利,而不是党内民主的胜利。
㈥ 英国第二大党工党,近年来长时期竟选屡败沦为了在野党,究竟是何原因导致
英国的工党是英国国内的第二大政党,但是这个政党目前已经基本上变成了在野党,因为多次竞选中,民众都没有选择工党来执政。而且喜欢军事的朋友们经常调侃英国的工党非常误国,英国目前的没落和工党不无关系。之所以工党会长期沦为在野党,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工党的党员逐步减少,导致整个工党的规模减小。其次就是工党在执政时期,英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下降严重。最后就是工党希望英国留在欧盟,这和民心不统一。
最后就是工党希望英国留在欧盟,这和民心不统一。工党在英国脱欧这件事上,一直保持反对态度,但是这和英国民众的心声互相违背,毕竟英国留在欧盟之中,对英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所以英国民众非常希望英国能够脱离欧盟这个组织。
㈦ 丘吉尔带领英国打赢了二战,为何却被民众赶下了台
1945年的英国的领导人大选让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都大跌破眼镜,工党393个议席,保守党213席,在选民支持率上,工党也以47.8%的支持率胜过了39.8%的保守党,这两组数据只有一个结论就是丘吉尔竞选失败了。这是连丘吉尔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一个结果,毕竟正处于事业、名誉的顶峰。
对选民来说,“作为战时领袖的丘吉尔依然深孚众望,作为和平时期的领袖,他却毫无吸引力”。因此,如同1945年7月《每日先驱报》所评论的那样:“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赞成保守主义的一切黑暗面……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要英国人民仍然过他们不愿再过的那种不愉快的日子。”
㈧ 怎么看待在英国脱欧陷入僵局之际,英国工党欲推翻保守党重新执政呢
我们看待国外的政府,尤其像是美国和英国的政党,一定要记住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狗咬狗。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可得,不想当执政党的政党不是好政党。
两相对比,工党这个时候的做派就非常符合英国人民群众的内心,那就是快点把这件事情定下来,群众不愿意再深陷这个泥局。可是说句不好听的,保守党和工党实力相当,保守党解决不了的事,工党凭什么认为它能迅速解决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