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诺曼征服英国的战争
1066年的诺曼征服英国的战争发生在公元11世纪中叶的黑斯廷斯战役,是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为争夺英国王位而发动的一场战争。这场诺曼人意在征服英国的战争以英国大封建主哈罗德中箭身亡,威廉的胜利而告终。它既是诺曼人对外扩张的继续,又是西欧同英国之间的又一次社会大融合,对英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岸外的大西洋中,由不列颠群岛组成。1002年,英国国王埃塞尔雷德娶诺曼底公爵的妹妹埃玛为妻。1013年,丹麦国王斯文(八字胡王)征服整个英国,埃塞尔雷德携妻儿仓皇逃往诺曼底。丹麦人的王国很快衰落,克努特二世死后王位空悬。英格兰贵族推举流亡在诺曼底的爱德华王子为合法继承人,并于1043年为其加冕。爱德华国王娶英格兰大贵族戈德温之女为妻,但他在朝中重用诺曼人,遂使诺曼人的外来势力同以戈德温为代表的英国本土势力之间矛盾激化。
威廉对英国王位的觊觎由来已久。1051年,他在访问伦敦时,就与表兄弟、英王爱德华讨论过王位继承问题。爱德华无子,对威廉的要求没有提出异议。哈罗德也曾许诺日后奉威廉为王。
爱德华国王于1066年1月病逝,临终前却让哈罗德为王位继承人,英国政治机构的核心贤人会议也决定由哈罗德继承王位。不久,哈罗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称王。这对威廉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决定用武力夺取王位,征服英国,建立自己的王国。
为创造有利的形势,威廉派使节游说当时最有影响的封建领袖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向他们控告哈罗德背信弃义,是一个篡位者和发伪誓的人。教皇支持威廉的行为,还赐给他一面“圣旗”。亨利四世也表示帮助威廉夺回王位。丹麦国王出于个人野心,也支持威廉。很快,威廉便拼凑出一个反对哈罗德的松散联盟。为解除后顾之忧,他与东面的弗兰德人订立同盟,在西面征服了布列塔尼,在南部占领了梅因。这一切为他入侵不列颠创造了有利条件。1066年春,他在里里波尼城召开封建主会议,制定进攻英国的方案。
同威廉的积极活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罗德却无所作为,对威廉外交活动的战略意义毫无觉察,这就在战争过程中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
就兵力对比来看,双方基本是势均力敌,各有所长,但哈罗德准备不足。诺曼底地处欧洲大陆,进入封建社会早于英格兰。威廉是诺曼底最大的封建主,下有伯爵、主教、骑士等诸多封建附庸,随时听候威廉的号令出征打仗。威廉纠集起一支6000多人的精锐部队,渡海所需的500余艘船只也很快制造完毕。
哈罗德的有利之处是以逸待劳、内线作战;不利的是,由于封建化水平低,军事制度相对落后,机动性差,再加上爱德华在位时,曾将英格兰的舰队解散,从而使哈罗德缺少在海上打击威廉的力量,防御纵深大大缩小。
1066年8月初,威廉的进攻准备基本就绪,军队在第费斯河口集结待命。12日原本准备向不列颠进发,但为恶劣气候所阻。非常凑巧的是,在威廉的大军被天气所阻的这一个月内,英格兰发生了一场战争,这意想不到的插曲无疑是上天对威廉的恩赐。封建主托斯蒂格为哈罗德夺走了自己的伯爵领地而起兵反叛,挪威国王哈拉尔德三世怀着个人野心同托斯蒂格联手行动。他们曾兵临英格兰北部重镇约克城下,但终为哈罗德所败。
就在哈罗德获胜的次日,即9月27日午夜时分,威廉的远征军乘着凉爽的南风驶向海峡对岸。28日早上9时未遇任何抵抗便在佩文西湾登陆。此时,英格兰东南沿海地区门户大开,直到伦敦都无重兵防守,因为哈罗德正在约克庆祝自己的胜利。
10月1日,哈罗德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飞马赶回伦敦。由于事发突然,哈罗德来不及大规模动员,手下兵力只有未获充分休整的5000余人迎击威廉。
10月11日,哈罗德从伦敦出发,13日夜到达黑斯廷斯附近的一处高地宿营。威廉的远征军此时也已赶到黑斯廷斯,双方在此遭遇。一场激战,也是威廉征服战争中决定性的一战就这样开始了。
哈罗德选择威尔登山地的山背最高处作为统帅部所在地,将亲兵部署在峰顶两侧,在中央构成坚固的防守,两翼则是民兵把守。持矛、斧的步兵,肩靠肩、盾靠盾构成严密的方阵。威廉将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每一路又分三个方阵,第一线是弓箭手,第二线是重装步兵,第三线是骑兵。他亲自指挥中央的诺曼底战士,并在队前打起教皇赐予的“圣旗”。
14日上午9时,号角齐鸣,战斗开始。诺曼人排成一线,沿山坡向山顶推进。当两军接近时,诺曼弓箭手开始射箭,英格兰人凭借盾牌护身,用长矛、标枪、战斧向敌人发起冲击。英军居高临下,兵器锐利,给诺曼人严重杀伤。威廉左翼开始向山下败退,中央的诺曼人也受到影响后退。在混乱之中,威廉坠马,但他马上恢复镇静,跃上另一匹马,大声高呼:“请大家都看着我,我还活着!上帝会保佑我们胜利!”诺曼人停止败退,重整旗鼓,在威廉指挥下,由骑兵在前,步兵随后,向英军发起第二次进攻。结果仍无法突破对方密集的防线。此时,威廉改变战术,用佯败将敌人引开坚固有利的阵地,诺曼人向后退到谷底、上山,待敌人追击时,居高临下予以痛击。哈罗德没有识破这一计谋,追击时损兵折将,实力受到削弱。威廉抓住这一战机发动最后反攻。哈罗德中箭身亡,英军阵脚大乱,全线崩溃。黑斯廷斯战役以威廉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乘决战胜利的威势,威廉率军长驱直入,先后占领坎特伯雷、韦斯特汉姆、西尔、吉尔福德等地,接着又横扫北部。伦敦投降代表向威廉表示屈服,并奉他为国王。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诺曼征服战争以威廉的胜利告终,从此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诺曼底王朝。威廉的胜利,取决于他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他有明确的大战略,即以外交孤立哈罗德;有周密的战争计划,并能在决战中适时调整战术,使用计谋,出奇制胜。在对己不利的地形上连续两次发动进攻,导致惨重伤亡,这表明威廉并无指挥天才。所幸的是,他能临危不乱,在己方部队败退、险些“群龙无首”之际果断指挥,重整旗鼓。
反观哈罗德,他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战略头脑,如忽视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对处理突发事件缺乏远见、没能广泛动员民兵;没能把这场战争当作一场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来对待;在战役指挥上,英勇果敢有余,用兵计谋不足,不能抓住战争中的有利时机进行彻底的歼灭战。
诺曼征服战是先进社会集团对落后社会集团的战争。威廉的胜利不仅把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度移植到英国,而且在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改变了英国的面貌,使英国同西欧大陆更紧密地融为一体。
‘贰’ 英国的四次被入侵的战争的概况
英国在历史上一共被入侵过4次,分别是罗马军团入侵,日耳曼人入侵,丹麦人入侵和诺曼底入侵。
1、罗马军团的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然而很不幸的是均被不列颠人击退。看来此时的不列颠人还是很顽强的,两次入侵不列颠都没有成功,罗马皇帝还是不死心。于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亲率大军成功入侵不列颠,将不列颠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来管辖。
在罗马人统治的英国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上层贵族抢占部落的土地,建立起奴隶制田庄,把凯尔特人和战俘变成奴隶,并强迫他们从事劳作。更为悲惨的是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贩卖到欧洲大陆。
此时的不列颠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被当做牲口贩卖,这也激起了不列颠人的反抗意识,经过300多年的反抗斗争才把罗马人赶跑。
2、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人被赶跑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他们洗劫了城镇和乡村,有的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偏远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后来的英吉利人。强盗是走了一波,又来了一波,而且虐待不列颠人一次比一次更狠。
3、丹麦人入侵(维京海盗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海盗屡屡入侵英国。到9世纪末,维京海盗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为抗击维京海盗,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于827年统一不列颠岛上的七国,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然而,英吉利王国的实力还不能完全赶走丹麦的维京海盗,在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屈辱的割地条约,将英吉利东北部割让给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虽然后来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但是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率军占领英国并自任为英国国王。
丹麦是维京海盗的庇护国,维京海盗向丹麦国王纳贡,并替国王到处抢占地盘。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维京海盗,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包括北欧国家、波罗东海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噩梦,近在咫尺的不列颠当然也不会放过。
丹麦人占领期间,由于战争频繁,课税繁重,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并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这些措施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征服
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
1066年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10月14日,双方会战于黑斯廷斯。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诺曼征服加速英国封建化的进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萨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给下级,也要求他们提供骑兵。
通过这种土地分封建立起封建土地的等级所有制。威廉一世还极力摆脱教皇对英国教会的干涉,把英国教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在统治机构、法律上仍沿用英王旧制。
1086年,他召集封臣,令这些人一律向他行臣服礼及宣誓效忠,建立了英国封建主都须以对国王效忠为首要义务的原则,同年还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诺曼征服后,在英国出现了封建庄园,封建领主是庄园最高统治者,大部分农民丧失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2)如何征服英国历史扩展阅读
诺曼征服意义: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结束,诺曼底王朝建立。古英语的发展进入低谷。由于诺曼底人在建国之初,就对法国国王承诺臣服法国、说法语,因而诺曼征服后的政府用语为法语。
1、政治制度
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法,将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十六个郡(shires)。以诺曼人的政治机构王廷(curia regis),取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贤人会( witenagemot or witena gemot)。
王廷由主教、修道院院长、大地主组成,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但国王能随时召开。除此之外,国王另有由亲信组成的内圈组织,称为小会议(small council)。王廷则扩大成为后来的国会,小会议演变为政府。
2、英法关系
英国再次融入欧洲大陆,在政治上依附法国,经济上虽然独立,但与低地国家(今荷兰、比利时)的贸易量逐年递增——这是后来英国复兴、觊觎法国领土,并引发英法百年战争的主要因素。
正因为政治上依附法国,英国才与法国一起参与了十字军东征。而兼任英国国王的诺曼底公爵一直觊觎法国王位,这也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叁’ 跪求英国历史上的三次征服
诺曼征服、约翰治下及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英国封建贵族的葬礼
1337年至1453年间,英国和法国断续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在这百年战争中,英国的各封建贵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装。这种武装力量体制同外敌作战也许还管用,但对于维护内部政权来说不啻是一种祸根。在这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内部各封建贵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装蠢蠢欲动,企图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经过一番分化组合,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其中,以兰开斯特家族为一方,以红蔷薇为标志;以约克家族为另一方,以白蔷薇为标志。这两个封建集团之间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自相残杀。由于这次战争以蔷薇为标志,所以称为“蔷薇战争”。蔷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红白玫瑰战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327—1377年是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在位时期。1376年长子爱德华死后,王位几经更替,传位于亨利六世。
在百年战争中,英国遭到惨败,这不仅引起农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兴中小贵族的不满,因而爆发了农民起义。
起义军处死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吓坏了新兴中小贵族和富裕市民,他们寄希望于改朝换代,因而支持约克家族夺取政权。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约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为摄政王。兰开斯特家族对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废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莱斯特召开咨议会。约克公爵以自己赴会安全无保证为理由,率领他的内侄、骁勇善战的沃里克伯爵及数千名军队随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后玛格利特和执掌朝廷大权的萨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领一小股武装赴会。5月22日,双方在圣阿尔朋斯镇附近相遇。约克公爵于上午10时下令向抢先占据小镇的亨利六世军队发起进攻。经数次冲锋,亨利六世的军队招架不住,吃了败仗,死亡约100人,亨利六世中箭负伤,藏在一个皮匠家中,战斗结束后被搜出抓获。
1460年7月10日,双方在北安普顿发生第二次战斗。战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军打败了兰开斯特军队,随军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这两次胜利冲昏了约克公爵的头脑,他未与亲信贵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为摄政和王位继承人,这就意味着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继承权。王后玛格利特闻讯大怒,她从苏格兰借到一支人马,集合了追随兰开斯特家族的军队,在约克公爵的领地骚乱。约克公爵匆忙凑合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前去征剿,由于轻敌冒进,被包围在威克菲尔德城。12月30日,在内外夹攻下的约克军四散逃跑,约克公爵及其次子爱德蒙被杀死,约克公爵的首级还被悬挂在约克城上示众,并扣上纸糊的王冠,用以讥讽。
但约克公爵19岁的长子爱德华于1461年2月26日进入伦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爵和伦敦上层市民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爱德华四世。他知道玛格利特决不肯罢休,遂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队,向北进发,去打玛格利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461年3月29日,双方在约克城附近展开决战。兰开斯特军队有2.2万余人,远远超过了约克军。当时兰开斯特军队处于逆风之中,扑面的风雪打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射出的箭也发挥不出威力。而约克军队则借强劲的风力增加了发射弓箭的射程,并蜂拥冲上山坡,使兰开斯特军队损失惨重。
兰开斯特军队为扭转被动的防守局面,决定向山下的敌人发动反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傍晚,仍然难分胜负。这时,约克军队的后续部队赶到,这支生力军向兰开斯特军队未设屏障的一侧发动进攻。兰开斯特军队抵挡不住,被迫退溃。约克军队一直追杀到深夜。玛格利特带着亨利六世和少数随从仓皇逃亡苏格兰。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爱德华四世的王位暂时得以巩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伦敦塔中,玛格利特只好携幼子逃往法国。 玫瑰战争中这几次大战役,都使用当时特有的战法,即双方骑士乘马或徒步进行单个分散的搏斗。通过交战,双方共损失5.5万人以上,半数贵族和几乎全部封建诸侯都死掉了。
在以后的战争过程中,约克派内部矛盾激化起来,最高统治权几度易手,集中表现在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争上。爱德华四世趁沃里克不在伦敦之际,召集一支部队离开伦敦北行,他一面镇压北方叛乱,一面迅速扩军。沃里克在爱德华的大军面前不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卷土重来,打回英国。这回轮到爱德华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兰,依附于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爱德华四世利用英国人对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绪,亲率军队与沃里克在伦敦以北的巴恩特决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爱德华四世共有9000人的军队,而沃里克却有2万人的军队,由于力量悬殊,爱德华四世决定先发制人,清晨4时许,他率军在浓雾中发起攻击。沃里克本人被杀,其部下战死者达1000人。接着在5月4日,爱德华四世又俘获了从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陆的玛格利特王后,将她和她的独生幼子及许多兰开斯特贵族杀死。之后又秘密处死了囚禁的亨利六世。
至此,兰开斯特家族被诛杀殆尽,只有远亲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流亡法国,他声称自己是兰开斯特家族事业的继承人。
1471—1483年,英国国内恢复了和平,爱德华四世残暴地惩治了不顺从的大贵族。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死后,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样使用残酷和恐怖的手段处决不驯服的大贵族,没收其领地。他的所作所为,反而促使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都联合在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周围来反对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铎的5000人的军队激战于英格兰中部的博斯沃尔特。战争的紧要关头,理查军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3000人公开倒戈,约克军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战死,从而结束了约克家族的统治。出身于族徽为红玫瑰的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结束了玫瑰战争,登上了英国王位,称亨利七世。为缓和政治紧张局势,他同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约克家族的继承人)结婚后,将原两大家族合为一个家族。
在这次战争中,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战争中迅速增长,并成了都铎王朝新建立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玫瑰战争是英国专制政体确立之前封建无政府状态的最后一次战争。恩格斯说:
“英国由于玫瑰战争消灭了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了。”这对于英国历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随着政治的统一,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封建农业开始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导致英国农村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农场,出现了一批与资本主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他们把积累起来的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工业,使得英国工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肆’ 明明是侵略者,却被英国人尊为开国元勋,威廉一世如何征服英格兰
威廉一世一直被英国人视为是与伊丽莎白、维多利亚等人同等重要的历史人物。直到今天,关于他的历史考证与传说辨疑仍然没有停止。他究竟做过什么,能让历史如此铭记?
一、诺曼人、丹麦人、英格兰人的三族融合
如果说日耳曼人是罗马人之后欧洲的第一波外来者,那诺曼人则是当之无愧的继任者。早在8世纪末,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就开始迁徙到欧洲各处,位于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便是法王赐给他们的第一个大陆领地。911年,诺曼首领罗洛同法王达成协议,获得了在诺曼底一带的定居权。诺曼底从此成为了北欧人向欧陆迁徙扩散的第一中心。
装束颇具法国贵族风情的威廉
传统英格兰贵族与北欧交往密切,各地教会与罗马教廷的结合紧密,这些趋势都在威廉征服之后发生转向。此后的英格兰更加深了与西欧王室的交往,并第一次产生了“海外拓殖”的需要。英国王室将其触手伸向法国西北部、德意志西部等地,后来又与意大利等发生了联系,英国从此成为了一个对外政策统一的国家,这为其发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伍’ 早期英国受过哪几次入侵它们对英国文化的影响是如何的
1、罗马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影响:罗马人传入了基督教,使英国正式从信奉原始宗教的国家成为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另外,罗马人还传入了文字,英语文字就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
2、日耳曼入侵
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影响:当时居住在英国的凯尔特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令英国的本土民族朱特人消失和另另外一个本土民族凯尔特人移民到爱尔兰和苏格兰。
3、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
影响:丹麦人占领时期,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战争的频繁爆发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征服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诺曼王朝(1066~1154)便就此建立。
影响: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加快了英国本土封建化。
(5)如何征服英国历史扩展阅读:
征服者威廉的到来对于英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与北欧地区长达一个世纪的纠缠宣告终结。
开始了和法国、西欧以及地中海地区的联系,这些地区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直今。黑斯廷斯战役之所以成为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次战役。
也是因为它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被外国势力武装入侵,从1066年到现在,再也没有外敌能踏入过大不列颠。
英格兰在遭受入侵后的很多年,讲法语的诺曼人和讲英语的撒克逊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一个等级分明的封建制度便由此产生。
从顶层到底层依次为君主、贵族、骑士和领主、然后是农民和农奴。然而这样严苛的等级制度并不阻碍联姻的发生,王朝中的最后一任国王亨利就娶了一位撒克逊公主。
‘陆’ 英国历史上被入侵过几次,分别是谁入侵
英国在历史上一共被入侵过4次,分别是罗马军团入侵,日耳曼人入侵,丹麦人入侵和诺曼底入侵。
1、罗马军团的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然而很不幸的是均被不列颠人击退。看来此时的不列颠人还是很顽强的,两次入侵不列颠都没有成功,罗马皇帝还是不死心。于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亲率大军成功入侵不列颠,将不列颠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来管辖。
在罗马人统治的英国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上层贵族抢占部落的土地,建立起奴隶制田庄,把凯尔特人和战俘变成奴隶,并强迫他们从事劳作。更为悲惨的是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贩卖到欧洲大陆。
此时的不列颠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被当做牲口贩卖,这也激起了不列颠人的反抗意识,经过300多年的反抗斗争才把罗马人赶跑。
2、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人被赶跑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他们洗劫了城镇和乡村,有的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偏远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后来的英吉利人。强盗是走了一波,又来了一波,而且虐待不列颠人一次比一次更狠。
3、丹麦人入侵(维京海盗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海盗屡屡入侵英国。到9世纪末,维京海盗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为抗击维京海盗,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于827年统一不列颠岛上的七国,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然而,英吉利王国的实力还不能完全赶走丹麦的维京海盗,在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屈辱的割地条约,将英吉利东北部割让给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虽然后来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但是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率军占领英国并自任为英国国王。
丹麦是维京海盗的庇护国,维京海盗向丹麦国王纳贡,并替国王到处抢占地盘。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维京海盗,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包括北欧国家、波罗东海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噩梦,近在咫尺的不列颠当然也不会放过。
丹麦人占领期间,由于战争频繁,课税繁重,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并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这些措施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底入侵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丹麦维京人后裔)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由此建立。从此英国变得强大,逐渐从偏居一隅的欧洲小国成为欧洲的中心,避免了被欧洲其他民族的继续入侵。
英国被入侵都能成功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地理原因,因为英国沿海地区多为平坦无险可守的地形,可以为入侵者入侵提供极大的帮助;
第二点是国家凝聚力原因,当时英格兰岛内没有统一的政权,多为小国并立,没有办法组织起团结统一强大的队伍去对抗侵略者,并且当时英国没有统一的国家,没有办法集中财力物力构建一个统一团结的海军进行抵抗;
第三点原因是阶级原因,这点和第二点很像,当时的英国属于荒野之地,而岛外的世界已经发展的非常强大,
‘柒’ 简述英国历史三次征服以及最后一次征服带来的变化
British history, as well as three times to conquer the last time to conquer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捌’ 英国有什么三大征服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次是指罗马在公元1世纪对不列颠岛南部大部分地区的征服行动。
一世纪后期,罗马确立了在不列颠岛的统治,把现今的英格兰地区划为所谓的不列颠行省,罗马人把拉丁文字带到了欧洲西北部的不列颠岛,当然还有公路体系,固定的功能齐全的城市,比如说建立了伦敦和巴斯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罗马人为了抵抗退守西北部边缘区域(现今的威尔士和苏格兰一带)顽抗到底的一部分凯尔特人,建立了大规模城墙。这为后来中世纪英格兰和不列颠岛上土生民族国家的疆土划分,提供了一定的标志物。
第二次是指5世纪-6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不列颠岛的征服。
当时,和当时其他在欧洲四处征服的日耳曼部族集团那样,原本居住在现今德国西北部,丹麦南部和荷兰东北部一带的日耳曼人,大规模地西渡北海侵入不列颠岛,这次大征服对于不列颠岛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一次。这些盎格鲁和撒克逊部族的日耳曼人,把本来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凯尔特人屠杀和驱逐,剩下一部分则同化入这些日耳曼入侵者当中,逐步地,凯尔特人迁移到原本的罗马统治区域以外的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定居,形成后来这3个主要的民族地区,并在以后几百年率先进入了基督化进程。而盎格鲁-撒克逊人则逐步进入着名的七国时代,并在战争和同盟交替过程中逐步融合,他们说的日耳曼语,在不列颠岛内部代替了原来凯尔特人说的盖尔语的主流地位,也逐步形成了后来通行于世界的英语。
第三次则是1066年的诺曼征服。
由属丹麦海盗后裔的法国诺曼地区贵族首领----“征服者威廉”发动,诺曼征服加速英国封建化的进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萨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1086年,征服者威廉令这些封建主一律向他行臣服礼及宣誓效忠,建立了英国封建主都须以对国王效忠为首要义务的原则,封建庄园经济也随之确立,广大农民则沦为农奴。诺曼征服为英格兰带了了强大的王权,原本日耳曼特色的“贵族民主制”在英国永远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