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的第一个殖民地是哪儿
英国的殖民地最多时曾是其本土面积的110倍,殖民地人口数是本土人口的8倍。到一战前夕,英国控制的势力范围达到全世界面积的1/4。但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大部分殖民地先后独立。
1607年英格兰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了第一块永久的海外殖民地。在之后的三个世纪中英格兰不断地在海外扩张势力范围并巩固了国内的政治发展。
在1921年其领土扩张的顶峰,大英帝国的版图如下
非洲
巴苏陀兰 即今莱索托。1868年英国吞并了该地区,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1884年英国恢复对其的直接管辖。1966年独立。
贝专纳 即今博茨瓦纳。1884年英国远征军到达该地,1885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895年贝专纳部分地区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其余部分继续直接隶属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66年独立。
英属多哥 原为德国的殖民地,一战后被分为法属多哥和英属多哥。战后英国对该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19年被并入黄金海岸,加纳独立后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英属喀麦隆 原为德国殖民地,一战后英国对其部分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英属与法属喀麦隆合并并宣布独立。
冈比亚 自1661年起该国就是英国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并入塞拉利昂,1888年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94年部分内陆地区也被宣布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获得独立。
黄金海岸 即今加纳。自1631年起英国商人就开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属塞拉利昂的下设行政区,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领土开始向内陆扩张,1874年英国设立黄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边界最终被确定。1919年将英属多哥并入,1957年独立。
埃及 1882年埃及被英国占领,1914年至1922年期间是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获得独立,但对英国履行必要的条约义务,英国军队在该国持续驻军直到1954年。
肯尼亚 1886年英国与德国瓜分东非后获得肯尼亚,1888年将其并入英国东非公司管辖,1895年由英国政府取代东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亚殖民地,1963年独立。
毛里求斯 1814年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毛里求斯,1968年独立。
尼日尔爾利亚 1851年在该国建领事馆,1861年吞并部分地区,1885年成立尼日尔爾尔地区保护地,1886年交由英国皇家尼日尔爾尔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间英国继续占领尼日尔爾利亚的剩余领土,1900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对尼日尔爾利亚施行统治。1914年南北尼日尔爾利亚合并,1919年将英
属喀麦隆并入尼日尔爾利亚,1960年独立。
北罗得西亚 今赞比亚。1891年起划归英属南非公司统治,1924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该地,1953年北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和南罗得西亚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
尼亚萨兰 今马拉维。1875年起就有传教士在次建立据点,1891年英国在此建立中非保护地,1907年被命名为尼亚萨兰,1953年与南北罗得西亚合并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
塞拉利昂 自1787年起塞拉利昂就是英国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的重要据点,1807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896年其内陆地区被宣布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年独立。
南罗得西亚 今津巴布韦。1893年英国从非洲部落手中夺得南罗得西亚,并由英属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责任政府,由英国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间与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组成中非联邦,1965年该国的白人少数政府自行宣布独立,只获得南非等少数国家承认。1980年白人政权与黑人族群达成共治协议,更名津巴布韦,成为获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
英属索马里兰 1884年成为亚丁的保护国,1897年划定边界,1905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间曾被意大利短暂占领,1960年并入索马里后独立。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国直接管辖。英国占领了这个原属荷兰的殖民地后,众多荷兰裔白人开始向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移民,但英国在1900年布尔战争后吞并了这两个地区。纳塔尔则于1843年被英国吞并并成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一个自治领。
西南非洲 今纳米比亚。1878年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港被宣布为英国领地,1884年被并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国吞并了该港周围的德国殖民地,于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统治地。1990年独立。
斯威士兰 1890年英国与德兰士瓦对斯威士兰统治者进行联合保护,1906年英国单独对其保护,1968年独立。
苏丹 苏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后在1880年代埃及统治被马赫迪推翻;1898年英国以埃及的名义重新占领苏丹,并与埃及共同对苏丹进行统治。1956年苏丹独立。
坦噶尼喀 原为德国在东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国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独立,1964年与桑给巴尔组成坦桑尼亚。
桑给巴尔 1841年英国在该岛建立领事馆,1890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963年独立,次年与坦噶尼喀合并组成坦桑尼亚。
乌干达 1890年英国东非公司与布干达王国签订条约,1894年布干达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6年其他几个地区陆续加入保护国,1905年成立乌干达殖民地,1962年独立。
美洲与大西洋
阿森松岛 1815年拿破仑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后,英国为防止法国人控制该岛在此驻军,1922年起由圣赫勒拿岛对其进行行政上的管辖。
英属圭亚那 今圭亚那。英国于1796年和1803年分两次夺得了原属于荷兰的三块殖民地: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1831年3块殖民地被合并组成英属圭亚那殖民地,1966年独立。
英属洪都拉斯 今伯利兹。1636年起就有英国的洋苏木砍伐者在该国沿岸定居,之后西班牙与英国展开了对该地控制权的争夺,直到1786年英国取得完全的控制权。1862年至1884年该地由牙买加管辖,1884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81年独立。
加拿大 法属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国占领,1763年成立英属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魁北克被分为上下加拿大两个独立的殖民地,后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为东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称作西
加拿大,东西加拿大又分别是后来魁北克省与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们与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于1867年合并组成加拿大自治领,之后英属哥伦比亚、爱德华王子岛、西北地区和纽
芬兰岛又陆续加入加拿大自治领。
福克兰群岛 1765年英国首次占领福克兰群岛,后在西班牙的抗议下于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占领,1841年开始进行殖民统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兰群岛归其所有引发马岛战争,英国在战争胜利后重新取得该岛的主权。
纽芬兰 15世纪后期起英国的船只就在该地区海域捕鱼,1583年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登陆纽芬兰并宣布其为英国领土,1713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1855年纽芬兰成立责任政府,但1934年英国又恢复对其殖民统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领。
安圭拉岛 1650年部分圣克里斯托弗移民到此,1663年该岛被宣布为英国领土,1882年至1967年它与圣克里斯托弗由一个联合政府共同管理,1967年退出,1969年英国恢复对该岛的统治。
安提瓜 圣克里斯托弗于1632年对其进行殖民统治,1663年被置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81年独立为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哈马群岛 1717年开始被英国统治,1973年独立。
巴巴多斯 1625年起开始有人在该岛上居住,1663年归英国政府统治,1966年独立。
百慕大群岛 1612年一家伦敦公司开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管辖。
英属维尔京群岛 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
开曼群岛 1670年西班牙割让该群岛,行政上一直属牙买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为独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加 1761年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该岛,1778年法国重夺多米尼加,英国则于1783年再度占领;1978年独立。
格林纳达 1762年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该岛,1779年法国重夺格林纳达,英国则于1783年再度占领;1974年独立。
牙买加 1655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该岛,1962年独立。
蒙特塞拉特 1632年起岛上开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为英国殖民地,法国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两度统治该岛。
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 1623年圣克里斯托弗成为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第一块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1782年至1783年间曾被法国短暂占领。1882年圣克里斯托弗与尼维斯岛组成联合政府,1983年独立,称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1778年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该岛,1783年又归还法国,1796年和1803年英国又分别两次重新占领,1814年英国永久吞并圣卢西亚,1979年独立。
圣文森特 英国于1762年占领该岛,1779年~1783年法国曾占领该岛,1979年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独立。
特立尼达岛 1797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获得该岛,1888年与多巴哥成立联合政府,1962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独立。
特克斯和凯克斯群岛 1678年起有居民居住在此,1766年英国吞并该群岛,之后曾先后由牙买加和巴哈马的殖民政府管辖,1973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
圣赫勒拿岛 1651年英国吞并该岛,1661年起东印度公司对其进行管理,1834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直接管辖。
特立斯坦达库尼亚群岛 为防范1815年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而由英国皇家海军于1816年占领该岛,1938年起成为隶属于圣赫勒拿岛行政管辖的英国殖民地。
南极洲
英属南极领地 1819年英国对该地区声明主权,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南极洲领土声明主权的国家。1908年和1917年英国分两次取得了南极洲的部分领土,1959年《南极条约》制订,规定南纬60°以内的土地不属于任何国家,也禁止在南极洲其他地区拥有领土的国家在此移民或从事其他与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
亚洲
亚丁 1839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得该港口,1858年东印度公司将统治权交给英国政府,成为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辖范围。1936年亚丁与其内陆地区成为一个单独的殖民地亚丁保护地。1963年亚丁加入南阿拉伯联邦,后者于1967年独立为南也门,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后亚丁依然是也门的一个港口城市。
巴林 1820年,英国政府与巴林埃米尔签署协议,将其变为保护国,1971年巴林宣布独立。
不丹 1864年英国通过战争占领了不丹的边境地区,1911年不丹与英国签署条约,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国执行,内部事务则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也结束了对不丹的控制。
英属新几内亚 1884年英国在此建立保护地,1906年转由澳大利亚管理并更名巴布亚,1949年巴布亚与其余的新几内亚合并并独立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文莱 1888年英国宣布文莱为其保护国,1942年至1945年间曾被日本占领,1983年文莱脱离英国的保护完全独立。
缅甸 英国经过1824年、1852年和1885年的三次战争后占领缅甸全境,并将其置于印度殖民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直到1937年。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领过缅甸,1948年缅甸独立。
锡兰 今斯里兰卡。1796年东印度公司从荷兰手中夺得该岛的沿海地区,1802年交由英国政府管理,1815年英国废黜了锡兰的国王,将锡兰全岛置于英国统治之下,1948年独立,1972年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
香港 1842年鸦片战争胜利后英国取得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获得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向中国签订租约,将新界置于香港的管理之下,租期99年。1984年英国同意在新界租期届满后将全香港政权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政权顺利转移,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英属印度 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称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国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称号。1947年印度在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后独立;1972年孟加拉国又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
伊拉克 英国在一战期间占领原属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国际联盟授权下的委任统治,1922年伊拉克实行自治,1932年独立。1941年至1945年间英国曾重新占领过伊拉克。
科威特 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尔就与英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条约,丧失了部分主权。1961年科威特完全独立。
马来亚 今马来半岛。1874年至1930年间英国与马来亚半岛上的多个苏丹签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条约;1896年部分州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42年至1945年间马来亚全境被日本占领,1948年除新加坡外的马来亚组成一个新的联合邦,包括了1896年没有加入联合邦的州,1957年完全独立。1963年马来亚、新加坡(后退出)、北婆罗州和沙拉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合邦。
马尔代夫群岛 1887年被纳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独立。
巴勒斯坦 1918年一战期间英国占领了原属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领土,1920年英国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48年英国放弃委任统治,之后发生了几十年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武装冲突。今天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领土被以色列占领。
尼泊尔 1814年英国与尼泊尔王国进行了一场战争,英军胜利后从1816年起在尼泊尔宫廷派驻特别代表,对尼泊尔进行间接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泊尔也随即获得独立。
北婆罗州 今东马来西亚的沙巴。1881年,文莱苏丹将该地区割让给英国北婆罗州公司,1906年起英国政府对其进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间曾被日本占领,1963年更名沙巴并加入马来西亚。
阿曼 英国自19世纪初开始就控制着阿曼繁荣的贸易,1891年阿曼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独立。
卡塔尔 1916年起英国就与卡塔尔的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将卡塔尔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1971年独立。
沙拉越 1841年汶莱苏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布鲁克担任该地区的总督,1861年至1905年间沙拉越的领土不断扩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领该地区,1946年英国政府正式取代布鲁克家族对沙拉越进行统治,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
海峡殖民地 即今天的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1826年这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联合组成海峡殖民地,由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管辖,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交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二战中这三个城市都曾被日本占领。1948年马六甲和槟城加入马来亚,1957年独立。新加坡则单独继续保留在大英帝国的版图内,1959年才允许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选择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又退出,宣布独立。
外约旦 今约旦。1918年英国占领了曾经是土耳其约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约旦,1920年起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21年外约旦与巴勒斯坦分离,1923年英国允许约旦王国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让其完全独立于英国。
特鲁西尔酋长国 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887年起英国就与当地的阿拉伯统治者们签订了一系列保护条约,1971年独立。
威海卫 今中国山东省威海市。1898年英国向中国政府租借该港,1930年归还。
欧洲
塞浦路斯 1878年英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获得了塞浦路斯的统治权,1914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完全独立。
直布罗陀 1704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这个军事要塞,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条约,正式确认其主权归英国所有。
马耳他 1800年英国人赶走2年前占领了马耳他的法国人,并在1814年正式吞并马耳他。1964年独立。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即英国本土,是大英帝国的中心,牵涉到帝国的殖民与行政事务都在此处理,帝国的国家元首英国君主也居住在此。
爱尔兰 在1922年前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前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于1949年废除君主制及自动退出了英联邦,但仍可享有所有英国公民权利。
太平洋地区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是英国在澳大利亚最早的一个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库克就提出对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行开发,1788年第一批英国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尔士成立责任政府。1824年昆士兰成为英国在莫尔顿湾所建的第一个殖民地,一开始隶属于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1859年脱离,成立独立的责任政府。1834年英国议会决定在澳大利亚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到达南澳大利亚,1855年南澳大利亚成立责任政府。塔斯马尼亚则早在1803年就被欧洲人殖民,最早被称作范迪门兰,是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下的一个行政区。1825年脱离新南威尔士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56年成立责任政府。1834年,来自塔斯马尼亚的英国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维多利亚殖民地成立,4年后成立责任政府。西澳大利亚则从1826年开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责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西澳大利亚合并组成澳大利亚联邦,后取得自治领地位。
埃利斯群岛 今图瓦卢。1892年该群岛被英国宣布为其保护国,1916年埃利斯群岛与吉尔伯特群岛组成殖民地,1978年独立。
吉尔伯特群岛 今基里巴斯。1892年与埃利斯群岛一同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16年与埃利斯群岛组成殖民地,1979年独立。
斐济 1835年起就有传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济定居,1874年应斐济酋长的要求,英国将斐济置于其保护之下,1970年独立。
瑙鲁 原属德属新几内亚,一战结束后澳大利亚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一直持续到1968年瑙鲁独立。
新西兰 詹姆斯·库克分别于1769年和1770年对新西兰北岛和南岛提出主权要求,1840年英国与当地毛利人签订条约,英国开始统治新西兰,1856年新西兰成立责任政府,后取得自治领地位。
皮特开恩群岛 1790年,英国军舰邦蒂号发生军变,9名水手逃亡该岛,并在此定居,1838年英国将其纳入帝国版图。
所罗门群岛 1893年起成为英国保护地,二战期间曾被日本占领,1978年独立。
汤加 1879年汤加统治者与英国签订友好条约,1900年起受英国保护,1970年独立。
新赫布里底群岛 原为英国和法国的共属殖民地,1980年独立。
② 加拿大这个国家的由来
历史背景:
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远古时期从亚洲东北部越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印第安人。16世纪,人口达到20万。他们多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使用石器工具,用兽皮制作衣服。部分人为半定居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10-11世纪,北欧人从格陵兰岛渡海来到今纽芬兰省海岸。16世纪是探险家的世纪。许多航海家为了寻找黄金和通向亚洲的西北通道,纷纷扬帆北美,从南至北探察了大西洋沿岸,揭开了北美新大陆的帷幕。1534年法国航海家多次到加拿大东海岸探险,并把这一带称为“新法兰西”。他们行至圣劳伦斯湾,沿圣劳伦斯河上行,到达今魁北克、蒙特利尔地区,打开了通往加拿大内陆的道路。
17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殖民加拿大。1603- l608年,法国人在芬地湾建立居留地,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了魁北克城。新法兰西逐渐发展成为皮毛贸易基地。1663年,新法兰西殖民地成为法国的一个行省。18世纪初,其统治范围北达哈得孙湾,西至大湖区,南到密西西比河口,建立了以新奥尔良城为中心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法国的皮毛营商、探险家和传教士还深入到西部地区。
同时,也是在17世纪,英国、法国展开了争夺加拿大的斗争。1670年,英国占领纽芬兰岛,并宣布对哈得孙湾及其周围地区拥有主权和贸易垄断权。形成从南、北两面对圣劳伦斯河流域的法国领地夹击之势,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年)结束后,哈得孙湾地区、纽芬兰和新斯科舍归属英国。1759-1760年,英国占领了魁北克和蒙特利尔,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签定《巴黎和约》,新法兰西殖民地转属英国,加拿大成为英国殖民地。1793年,苏格兰移民、探险家A·麦肯齐沿皮斯河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太平洋沿岸,首次完成了横跨大陆的探险。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向加拿大移民激增,殖民地经济发生变化。
1837年,加拿大爆发了小规模的武装起义,迫使英当局进行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发展。运河的开挖、铁路的修筑使东部各孤立地区的经济联成了一体。并开始向中西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移民,19世纪50-60年代,加拿大在英国的支持下进入谋求联合和争取自治的时期,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英属北美法》,由上、下加拿大和新斯科舍和新不伦陆克联合成立了联邦制国家加拿大自治党。此间,加拿大形成两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1870年加拿大自治党以30万英镑和部分土地为代价从英国手中取得西部、西北部的土地所有权,先后建立了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和西北地区、育空地区。1871年和1873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和爱德华王子岛加入联邦。至此,除纽芬兰外,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半个北美大陆已统一于加拿大自治党中,1880年英国政府将北极群岛交给加拿大。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建成,以铁路为主的全国交通运辅网开始形成。大批移民西进,大片土地被开垦,农场数目激增,西部草原成为世界最大谷仓之一。新的矿产资源接连被发现,采矿、电力、钢铁、铁路设备、农业机械等近代工业部门发展。一批新城市出现,蒙特利尔和多伦多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加拿大资本主义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均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对加拿大的控制。1931年,加拿大在英联邦内获完全独立。1949年英国将纽芬兰岛移交给加拿大。1949年,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战后,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1970年按入口平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3位。1976年以来,参加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首脑会议,成为西方七大国中的一员。1982年,《加拿大宪法法案》取代《英属北美法》,成为加拿大宪法。
名字由来:
1535年,欧洲航海家雅克.卡蒂尔来到了现在称为魁北克的地方,有两个年轻的原住居民用“Kanata”一词为他指路。“Kanata”在原住居民的语言里表示“村庄”或“聚居区”。雅克.卡蒂尔后来就用Canada一词表示自己发现的新大陆。1867年新的联邦国家成立时人们正式开始使用Canada作为国家的名字.
③ 英法七年战争 详细情况
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即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之间,其中汉诺威、葡萄牙为英普的盟友,法奥俄的盟友则为西班牙、萨克森、瑞典,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所以又称英法七年战争,其中发生在北美地区的英国针对法国及印第安的战争称为法国和印第安战争--这是美国的通俗说法,是以英国的两个主要敌人来命名的。普奥之间的战争则称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
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但英国将这次的大帝国战争(法国-印第安战争)的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世纪末到18世纪,英法两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数十年的较量中,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最后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参与了这场争斗。但其他参战国都受到英法争霸的制约,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英法争霸的胁从,蒙受英法摆布和战争胜败的制约。七年战争无论对参战国还是对国际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学教材涉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和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首先,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重新分配了英、法、俄、普、奥五强的实力,欧洲出现了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英国获利最多,它不仅在西印度、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扩张有了长足进展,而且在西非也扩张了势力。从而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进一步巩固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法国不仅丧失了在海外的众多殖民地,而且使它完全丧失了路易十四所取得的欧洲霸主地位。昔日的泱泱大国、“已降低到二流,甚至三流国家的地位”。俄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得到加强,成了主宰东北欧的主要一员;俄、普、奥成了欧洲大陆政治上的主角。
其次,七年战争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七年战争后,法国一直没有放弃对英国复仇的打算,而北美独立战争给了法国一个极好的机会。美国宣布独立后,就派遣富兰克林到法国游说。法国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报七年战争之仇。但美军在战争初期的失利,使得法国政府不相信美国的实力,不敢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所以法国一方面秘密以金钱及武器援助美国,另一方面在英国面前表示严守中立。但是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改变了法国的态度,法国终于参战。在法国的怂恿下,西班牙也参加了援美反英斗争。有力的国际援助,对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七年战争给各国特别是法国的内政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战争给法国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消耗的战费,数字惊人。战争还没有结束已出现严重的财政拮据。而漫无止境的征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人民展开了抗税斗争。巨额的军费,进一步加深了法国的财政危机,旧制度已无可挽回地陷入了绝境。对英战争的惨败、不断加剧的财政危机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第四,七年战争还影响到后来美国的领土扩张。从中学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课本上的一个隐性知识:路易斯安那(即法王路易的土地)是1682年法国人在北美开拓的一块殖民地,包括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东与法国的新法兰西殖民地相邻,西至落基山脉,面积广大。七年战争后,法国完全丧失了这一地区。不过它被一分为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土地、加拿大和新法兰西都由法国之手转入英国手中;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转属西班牙,作为报答,西班牙将佛罗里达转让给英国。拿破仑取得法国政权后,慑服于法国的威势,1800年西班牙被迫把路易斯安那还给法国。1803年,为了全力对付英国,拿破仑以1500万美元的代价把它卖给了美国。
巴黎条约
1763年在巴黎订立的有关结束七年战争并确定其结果的条约。同年 ,在胡贝图斯堡还订立有《胡贝图斯堡条约》。1763年2月10日英国为一方,法国、西班牙为另一方(后葡萄牙加入)在巴黎签订《巴黎条约》。
条约规定:在欧洲,英国收回梅诺卡岛,法国收回贝勒岛。在美洲,法国将加拿大、布雷顿角岛、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土地(新奥尔良除外)让给英国,西班牙将佛罗里达让给英国,从法国手中得到路易斯安那、新奥尔良和部分金钱补偿。在西印度群岛,法国将特立尼达、圣文森特、格林纳达、多巴哥诸岛让给英国,收回马提尼克、圣卢西亚、瓜德罗普和玛丽加朗特诸岛。在非洲,法国将马略卡岛让给西班牙,将塞内加尔让给英国,收回戈雷岛。在印度,法国仅保留5个城市,且不得设防驻军。西班牙收回古巴和菲律宾。该条约还规定,法国撤出汉诺威选帝侯国、黑森、不伦瑞克、普鲁士的莱茵区、奥地利的奥斯坦德和纽波特。法国和西班牙撤出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该条约的签订打击了法国在海外的势力,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1763年2月15日参加七年战争的普鲁士与奥地利、萨克森在萨克森境内的胡贝图斯堡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该约规定,普鲁士仍保有西里西亚,萨克森恢复战前疆界; 在秘密条款中,普鲁士保举玛丽亚·特蕾西亚之子约瑟夫二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普鲁士开始崛起。
④ 英国殖民地
15世纪至17世纪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国
18C中后期英国正式成为世界霸主
英国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后发现俄国与东方没有直接商业往来,于是转而寻找西北航线,试图经北美洲北部前往东方。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了对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孙湾公司和新英格兰殖民地。
1600年英国商人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后开始了在印度的扩张。
1526年,英国开始奴隶贸易
罗伯特·克莱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奠基人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由于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而进行了4次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外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国,并且在同荷兰的数次战争取代了荷兰,成为主要的船运国,建立起庞大的商船队和海军。
1763年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为标志,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强国。
1776年北美十三州独立后,英国的殖民事业受到很大打击,遂将殖民经略重点由北美洲转至资源更为丰富、市场更为庞大的印度。此外,英国还占领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开普殖民地、香港等地。
美属萨摩亚(美)
关岛(美)
新喀里多尼亚(法)
皮特凯恩群岛(英)
托克劳群岛(新西兰)
非洲
巴苏陀兰 即今莱索托。1868年英国吞并了该地区,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1884年英国恢复对其的直接管辖。1966年独立。
贝专纳即今博茨瓦纳。1884年英国远征军到达该地,1885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895年贝专纳部分地区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其余部分继续直接隶属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66年独立。
英属多哥 原为德国的殖民地,一战后被分为法属多哥和英属多哥。战后英国对该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19年被并入黄金海岸,加纳独立后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英属喀麦隆原为德国殖民地,一战后英国对其部分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英属与法属喀麦隆合并并宣布独立。
冈比亚 自1661年起该国就是英国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并入塞拉利昂,1888年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94年部分内陆地区也被宣布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获得独立。
黄金海岸即今加纳。自1631年起英国商人就开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属塞拉利昂的下设行政区,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领土开始向内陆扩张,1874年英国设立黄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边界最终被确定。1919年将英属多哥并入,1957年独立。
埃及 1882年埃及被英国占领,1914年至1922年期间是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获得独立,但对英国履行必要的条约义务,英国军队在该国持续驻军直到1954年。
肯尼亚 1886年英国与德国瓜分东非后获得肯尼亚,1888年将其并入英国东非公司管辖,1895年由英国政府取代东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亚殖民地,1963年独立。
毛里求斯1814年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毛里求斯,1968年独立。
尼日尔爾利亚1851年在该国建领事馆,1861年吞并部分地区,1885年成立尼日尔爾尔地区保护地,1886年交由英国皇家尼日尔爾尔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间英国继续占领尼日尔爾利亚的剩余领土,1900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对尼日尔爾利亚施行统治。1914年南北尼日尔爾利亚合并,1919年将英属喀麦隆并入尼日尔爾利亚,1960年独立。
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1891年起划归英属南非公司统治,1924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该地,1953年北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和南罗得西亚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
尼亚萨兰今马拉维。1875年起就有传教士在次建立据点,1891年英国在此建立中非保护地,1907年被命名为尼亚萨兰,1953年与南北罗得西亚合并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
塞拉利昂 自1787年起塞拉利昂就是英国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的重要据点,1807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896年其内陆地区被宣布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年独立。
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1893年英国从非洲部落手中夺得南罗得西亚,并由英属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责任政府,由英国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间与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组成中非联邦,1965年该国的白人少数政府自行宣布独立,只获得南非等少数国家承认。1980年白人政权与黑人族群达成共治协议,更名津巴布韦,成为获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
英属索马里兰 1884年成为亚丁的保护国,1897年划定边界,1905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间曾被意大利短暂占领,1960年并入索马里后独立。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国直接管辖。英国占领了这个原属荷兰的殖民地后,众多荷兰裔白人开始向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移民,但英国在1900年布尔战争后吞并了这两个地区。纳塔尔则于1843年被英国吞并并成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一个自治领。
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1878年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港被宣布为英国领地,1884年被并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国吞并了该港周围的德国殖民地,于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统治地。1990年独立。
斯威士兰1890年英国与德兰士瓦对斯威士兰统治者进行联合保护,1906年英国单独对其保护,1968年独立。
苏丹 苏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后在1880年代埃及统治被马赫迪推翻;1898年英国以埃及的名义重新占领苏丹,并与埃及共同对苏丹进行统治。1956年苏丹独立。
坦噶尼喀原为德国在东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国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独立,1964年与桑给巴尔组成坦桑尼亚。
桑给巴尔 1841年英国在该岛建立领事馆,1890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963年独立,次年与坦噶尼喀合并组成坦桑尼亚。
乌干达 1890年英国东非公司与布干达王国签订条约,1894年布干达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6年其他几个地区陆续加入保护国,1905年成立乌干达殖民地,1962年独立。
美洲与大西洋
阿森松岛1815年拿破仑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后,英国为防止法国人控制该岛在此驻军,1922年起由圣赫勒拿岛对其进行行政上的管辖。
英属圭亚那今圭亚那。英国于1796年和1803年分两次夺得了原属于荷兰的三块殖民地: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1831年3块殖民地被合并组成英属圭亚那殖民地,1966年独立。
英属洪都拉斯 今伯利兹。1636年起就有英国的洋苏木砍伐者在该国沿岸定居,之后西班牙与英国展开了对该地控制权的争夺,直到1786年英国取得完全的控制权。1862年至1884年该地由牙买加管辖,1884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81年独立。
加拿大法属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国占领,1763年成立英属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魁北克被分为上下加拿大两个独立的殖民地,后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为东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称作西加拿大,东西加拿大又分别是后来魁北克省与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们与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于1867年合并组成加拿大自治领,之后英属哥伦比亚、爱德华王子岛、西北地区和纽芬兰岛又陆续加入加拿大自治领。
福克兰群岛1765年英国首次占领福克兰群岛,后在西班牙的抗议下于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占领,1841年开始进行殖民统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兰群岛归其所有引发马岛战争,英国在战争胜利后重新取得该岛的主权。
纽芬兰15世纪后期起英国的船只就在该地区海域捕鱼,1583年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登陆纽芬兰并宣布其为英国领土,1713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1855年纽芬兰成立责任政府,但1934年英国又恢复对其殖民统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领。
安圭拉岛 1650年部分圣克里斯托弗移民到此,1663年该岛被宣布为英国领土,1882年至1967年它与圣克里斯托弗由一个联合政府共同管理,1967年退出,1969年英国恢复对该岛的统治。
安提瓜 圣克里斯托弗于1632年对其进行殖民统治,1663年被置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81年独立为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哈马群岛1717年开始被英国统治,1973年独立。
巴巴多斯1625年起开始有人在该岛上居住,1663年归英国政府统治,1966年独立。
百慕大群岛1612年一家伦敦公司开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管辖。
英属维尔京群岛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
开曼群岛1670年西班牙割让该群岛,行政上一直属牙买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为独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加1761年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该岛,1778年法国重夺多米尼加,英国则于1783年再度占领;1978年独立。
格林纳达1762年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该岛,1779年法国重夺格林纳达,英国则于1783年再度占领;1974年独立。
牙买加 1655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该岛,1962年独立。
蒙特塞拉特1632年起岛上开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为英国殖民地,法国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两度统治该岛。
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1623年圣克里斯托弗成为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第一块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1782年至1783年间曾被法国短暂占领。1882年圣克里斯托弗与尼维斯岛组成联合政府,1983年独立,称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1778年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该岛,1783年又归还法国,1796年和1803年英国又分别两次重新占领,1814年英国永久吞并圣卢西亚,1979年独立。
圣文森特英国于1762年占领该岛,1779年~1783年法国曾占领该岛,1979年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独立。
特立尼达1797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获得该岛,1888年与多巴哥成立联合政府,1962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独立。
特克斯和凯克斯群岛 1678年起有居民居住在此,1766年英国吞并该群岛,之后曾先后由牙买加和巴哈马的殖民政府管辖,1973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
圣赫勒拿岛1651年英国吞并该岛,1661年起东印度公司对其进行管理,1834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直接管辖。
特立斯坦达库尼亚群岛 为防范1815年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而由英国皇家海军于1816年占领该岛,1938年起成为隶属于圣赫勒拿岛行政管辖的英国殖民地。
南极洲
英属南极领地 1819年英国对该地区声明主权,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南极洲领土声明主权的国家。1908年和1917年英国分两次取得了南极洲的部分领土,1959年《南极条约》制订,规定南纬60°以内的土地不属于任何国家,也禁止在南极洲其他地区拥有领土的国家在此移民或从事其他与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
亚洲
亚丁1839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得该港口,1858年东印度公司将统治权交给英国政府,成为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辖范围。1936年亚丁与其内陆地区成为一个单独的殖民地亚丁保护地。1963年亚丁加入南阿拉伯联邦,后者于1967年独立为南也门,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后亚丁依然是也门的一个港口城市。
巴林1820年,英国政府与巴林埃米尔签署协议,将其变为保护国,1971年巴林宣布独立。
不丹1864年英国通过战争占领了不丹的边境地区,1911年不丹与英国签署条约,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国执行,内部事务则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也结束了对不丹的控制。
英属新几内亚 1884年英国在此建立保护地,1906年转由澳大利亚管理并更名巴布亚,1949年巴布亚与其余的新几内亚合并并独立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文莱1888年英国宣布文莱为其保护国,1942年至1945年间曾被日本占领,1983年文莱脱离英国的保护完全独立。
缅甸 英国经过1824年、1852年和1885年的三次战争后占领缅甸全境,并将其置于印度殖民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直到1937年。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领过缅甸,1948年缅甸独立。
锡兰今斯里兰卡。1796年东印度公司从荷兰手中夺得该岛的沿海地区,1802年交由英国政府管理,1815年英国废黜了锡兰的国王,将锡兰全岛置于英国统治之下,1948年独立,1972年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
中国香港 1842年鸦片战争胜利后英国取得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获得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与清朝签订租约,将新界置于香港的管理之下,租期99年。1984年英国同意在新界租期届满后将全香港归还中国,1997年政权顺利转移,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英属印度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称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国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称号。1947年印度在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后独立;1972年孟加拉国又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
伊拉克英国在一战期间占领原属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国际联盟授权下的委任统治,1922年伊拉克实行自治,1932年独立。1941年至1945年间英国曾重新占领过伊拉克。
科威特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尔就与英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条约,丧失了部分主权。1961年科威特完全独立。
马来亚 今西马来西亚。1874年至1930年间英国与马来亚半岛上的多个苏丹签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条约;1896年部分州组成马来亚联邦,1942年至1945年间马来亚全境被日本占领,1948年除新加坡外的马来亚组成一个新的联邦,包括了1896年没有加入联邦的州,1957年完全独立。1963年马来亚、新加坡(被迫退出联邦)、北婆罗州和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群岛 1887年被纳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独立。
巴勒斯坦1918年一战期间英国占领了原属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领土,1920年英国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48年英国放弃委任统治,之后发生了几十年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武装冲突。今天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领土被以色列占领。
尼泊尔1814年英国与尼泊尔王国进行了一场战争,英军胜利后从1816年起在尼泊尔宫廷派驻特别代表,对尼泊尔进行间接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泊尔也随即获得独立。
北婆罗州 今东马来西亚的沙巴。1881年,文莱苏丹将
英国殖民地
该地区割让给英国北婆罗州公司,1906年起英国政府对其进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间曾被日本占领,1963年更名沙巴并加入马来西亚。
阿曼英国自19世纪初开始就控制着阿曼繁荣的贸易,1891年阿曼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独立。
卡塔尔1916年起英国就与卡塔尔的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将卡塔尔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1971年独立。
沙捞越 1841年文莱苏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布鲁克担任该地区的总督,1861年至1905年间沙捞越的领土不断扩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领该地区,1946年英国政府正式取代布鲁克家族对沙捞越进行统治,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
海峡殖民地 即今天的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1826年这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联合组成海峡殖民地,由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管辖,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交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二战中这三个城市都曾被日本占领。1948年马六甲和槟城加入马来亚,1957年独立。新加坡则单独继续保留在大英帝国的版图内,1959年才允许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选择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又被迫退出联邦,宣布独立。
外约旦今约旦。1918年英国占领了曾经是土耳其约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约旦,1920年起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21年外约旦与巴勒斯坦分离,1923年英国允许约旦王国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让其完全独立于英国。
特鲁西尔酋长国 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887年起英国就与当地的阿拉伯统治者们签订了一系列保护条约,1971年独立。
威海卫今中国山东省威海市。1898年英国向中国政府租借该港,1930年归还。
欧洲
塞浦路斯1878年英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获得了塞浦路斯的统治权,1914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完全独立。
直布罗陀1704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这个军事要塞,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条约,正式确认其主权归英国所有。
马耳他1800年英国人赶走2年前占领了马耳他的法国人,并在1814年正式吞并马耳他。1964年独立。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即英国本土,是大英帝国的中心,牵涉到帝国的殖民与行政事务都在此处理,帝国的国家元首英国君主也居住在此。
太平洋地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是英国在澳大利亚最早的一个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库克就提出对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行开发,1788年第一批英国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尔士成立责任政府。1824年昆士兰成为英国在莫尔顿湾所建的第一个殖民地,一开始隶属于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1859年脱离,成立独立的责任政府。1834年英国议会决定在澳大利亚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到达南澳大利亚,1855年南澳大利亚成立责任政府。塔斯马尼亚则早在1803年就被欧洲人殖民,最早被称作范迪门兰,是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下的一个行政区。1825年脱离新南威尔士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56年成立责任政府。1834年,来自塔斯马尼亚的英国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维多利亚殖民地成立,4年后成立责任政府。西澳大利亚则从1826年开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责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西澳大利亚合并组成澳大利亚联邦,后取得自治领地位。
埃利斯群岛 今图瓦卢。1892年该群岛被英国宣布为其保护国,1916年埃利斯群岛与吉尔伯特群岛组成殖民地,1978年独立。
吉尔伯特群岛今基里巴斯。1892年与埃利斯群岛一同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16年与埃利斯群岛组成殖民地,1979年独立。
斐济1835年起就有传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济定居,1874年应斐济酋长的要求,英国将斐济置于其保护之下,1970年独立。
瑙鲁原属德属新几内亚,一战结束后澳大利亚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一直持续到1968年瑙鲁独立。
新西兰 詹姆斯·库克分别于1769年和1770年对新西兰北岛和南岛提出主权要求,1840年英国与当地毛利人签订条约,英国开始统治新西兰,1856年新西兰成立责任政府,后取得自治领地位。
皮特开恩群岛1790年,英国军舰邦蒂号发生军变,9名水手逃亡该岛,并在此定居,1838年英国将其纳入帝国版图。
所罗门群岛1893年起成为英国保护地,二战期间曾被日本占领,1978年独立。
汤加1879年汤加统治者与英国签订友好条约,1900年起受英国保护,1970年独立。
新赫布里底群岛原为英国和法国的共属殖民地,1980年独立
⑤ 对比西葡与英荷两国殖民扩张的不同结果说明大国崛起应该具有怎样的条件
荷兰的领土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荷兰从南到北长约300公里、从东到西宽约200公里,面积为41526平方公里。在地理上属于“尼德兰”。“尼德兰”意为“低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下游,特别是在中世纪,由意大利北部翻越阿尔卑斯顺莱茵河而下,及由法国的罗讷河北上,经香槟大道往北是尼德兰,所以它长期以来就是南北贸易大道的北端。中世纪开始,这里的沼泽地得到开发,风车的应用,筑堤工程的开展,使该地成为欧洲农业最发达地区,也成为农业经济作物最集中地区。另外,其海岸位于欧洲从葡萄牙大西洋沿岸往东北,转向波罗的海,往北经北海到挪威沿海,又与英国隔狭窄的海峡相望的,面向大西洋的海洋交通的十字路口。因此,该地是背靠南北商道,面对海上十字路口,农业、手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很自然成为商业贸易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地区。素有"欧洲大门"之称。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
在中世纪时,该地是许多独立封建领主的领地。在13、14世纪时为勃艮第大公占领。1477年归属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516年又为哈布斯堡西班牙的西属尼德兰。在庞大的西班牙帝国内,相比之下,尼德兰面积很小,但当地工商业十分繁荣,多数居民都居住在大大小小城市里,那里是欧洲当时城市数量最多又最集中的地方。在税收上,占西班牙包括拉丁美洲殖民地及欧洲所占之地在内全国的一半,所以查理五世称尼德兰是其“王冠上的一粒珍珠”。
尼德兰问题及荷兰的独立原因有二。一是查理五世在多年频繁的对外战争中,不仅耗竭了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而且弄得国库空虚,为筹措费用,就在尼德兰地区实行重税,结果使商业衰落、经济萧条,引起当地人民不满。其次,在欧洲中部,宗教革命发生地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以卫道者身份进行镇压活动,但是其在与信仰新教的诸侯战争中失败,于1955年,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承认圣罗马帝国内新、旧两教信仰自由,同权平等原则,按“教随国定”,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决定本人及其居民宗教信仰的权力。可是,并不按此原则处理尼德兰地区内信仰新教问题,反而采取严厉镇压措施,甚至用杀头,活埋酷刑对待新教徒。在经济与宗教高压政策下,忍无可忍的群众遂于1566年爆发反对旧教、反对西班牙的群众起义。
虽然西班牙实行血腥镇压,但不能扭转局势,尼德兰的北方七省遂于1573年宣布独立。在经过20多年曲折斗争,特别是西班牙在无敌舰队于1588年彻底败于英国后,海上力量元气大伤,在内无财力支持、外无海军支持下,战场上屡被挫败,不得不于1609年缔结12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这里在DOL中的西班牙和荷兰的主线剧情有所交代)
西班牙的失败给荷兰在世界争夺殖民地、垄断东西方贸易提供了机遇。荷兰的优势首先表现在贸易上。那时荷兰已成欧洲的贸易中心。比斯开湾来的鲱鱼和盐,英国和弗兰德斯(即比利时北部)来的布匹,地中海地区来的酒,瑞典来的铜和铁,波罗的海地区来的谷物、亚麻、大麻、木材以及荷兰提供的烟熏鱼和腌制鱼、纺织品和各种手工业工场提供的多种商品。这些商品都在这里进行交易,既有现货又有期货。即使东方与美洲的商品也是通过葡萄牙与西班牙转运到这里来销售,同时阿姆斯特丹的宝石工艺也是占据领先地位,所以,某种程度上,这里成了国际性的贸易中心。
其次,该地也是欧洲的金融中心。由于大批商人在这里进行交易,当然集中了大量的资金。为了便利资金的流动,有利于商业活动,荷兰于1609年创办了阿姆斯特丹国家银行,它是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银行,经营存、贷、汇及各种票据交易。到18世纪,荷兰的金融地位仍十分强大,它仍是英国的债权国,曾一度掌握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股票1/3,英国国债的40%。一度掌握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股票
第三,荷兰拥有世界上的最庞大的船队。那时,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兰的造船厂已充分使用机械,造船速度相当快,几乎一天可以造一条船。早在1600年,荷兰就拥有1万只船。按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数的3/4。世界各地的贸易货运大多由荷兰承担,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正是这三点优势使荷兰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以来所形成的殖民帝国的地位。由于葡萄牙于1580年被西班牙所吞并,使葡萄牙在东方的势力大为削弱。为了抢夺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地与贸易,荷兰于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该公司除从荷兰政府那里获得在东方贸易垄断权外,还享有开战、讲和、建立殖民地和铸币等特权。虽然英国组织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比它早二年,但前者资本为后者的十几倍,使后者无法与前者争雄。
荷兰人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马六甲、锡兰等地赶走,在巴达维亚(现雅加达)建立大本营。另外,还占领了好望角、毛里求斯、台湾,并在印度等地建立据点。其印度洋上航线是从好望角开始,经毛里求斯到印度转马六甲,再延伸就进入南中国海达到中国与日本。(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好的证明,至于日本,荷兰人只是开辟了长崎贸易港,开设传教等)另一条则是由好望角直航巴达维亚。从好望角装好食物与必需品,沿南纬40度以北借顺风东驶而达巴达维亚。这是一条捷径,而且从垄断香料群岛贸易及兼顾印度洋与太平洋西岸贸易来说,该区位要比印度优越。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的贸易垄断地位,还在东印度群岛一些地方开辟种植园,种植咖啡等作物,后来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在非洲的西海岸,荷兰于1595年冲破葡海军封锁进入黄金海岸。后来,又利用军事力量打败葡军,强占其由塞内加尔到安哥拉一带的葡萄牙贩奴商站。在美洲,荷兰占有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在纽约的曼哈顿岛,1664年被英国人占据改名纽约),西印度洋上的库拉索岛和巴西东北部的圭亚那及伯南布哥(伯南布哥后被葡收回)。直到现在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荷属安的列斯群岛与阿鲁巴岛仍然还是荷兰的领土。由于葡失去西非贩奴商站影响巴西的种植园。荷兰组织的西印度公司的作用虽不如东印度公司,但在左右向美洲的贩奴活动、发展种植园和向欧洲运送蔗糖等方面却起着重要作用。
荷兰的这种在经济、贸易和商船方面的发展,受到英、法的挑战。英、法两国为了与荷兰竞争,都在国家支持下发展自己的船队。另外,在航运上通过歧视性法律,来照顾自己船队。如英国与其殖民地间商品运送规定要用英国船只,以降低荷兰船只在航运上的份额。
由于这种竞争及其他原因,荷兰于17世纪后半期先后与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战争。在战争中,英、法利用荷兰船队回国必须经过英吉利海峡的机会掠夺其船上财物,并把船只作为战利品没收,使荷兰遭受巨大损失。上述原因导致荷兰的经济地位、军事势力的下降,失去其取代西班牙的而在贸易与殖民方面所获得的垄断地位。
荷兰的衰落与西班牙情况有所不同。西班牙的垄断地位建立在政治上,国内缺乏经济基础,一旦政治上的地位垮了,就一落千丈。荷兰在经济方面有较深厚基础,虽然失去其贸易与殖民上垄断地位,但仍有相当经济实力,而并不是“一蹶不振”。其以后的继续衰落则只是过于注意商业而忽视工业,加上其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遂逐渐落后。
从DOL的设定来看,荷兰的领地确实少的可怜,充分的体现了对同盟港的重要依赖性,但是同时阿姆斯特丹-海尔德之间的近港交易在后期实力不凡,可见光荣为了各国之间的平衡,还是下了不少的心血。
回答者:kerre999 - 千总 四级 9-30 15:13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了..这个好象介绍荷兰比较多点.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
50% (1) 不好
50%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1 条
我也觉得啊,《大国崛起》真的是个很好的纪录片
评论者: 孑云汐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其他回答 共 2 条
荷兰的殖民掠夺 荷兰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之后,代之而起的又一个西欧殖民强国。在17世纪,荷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荷兰拥有发达的造船工业和强大的海上力量,是当时欧洲经济上最繁荣的国家(见荷兰17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它对海外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虽然起步较晚,但很快就超过了西、葡两国。
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开始于16世纪末期。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不久,荷兰就于1595年派遣舰队远征东方,在爪哇等地大肆劫掠。1598年又再次远航印尼,运回大批香料。此后,在17世纪初期,荷兰商人纷纷组织船队前往印度尼西亚和印度。1605年在安波那岛建立起第一个在东方的据点,随即进占摩鹿加群岛,驱逐葡萄牙殖民势力,并且在暹罗、苏拉特设立了商行。1619年,荷兰在爪哇北部建立了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作为殖民扩张的据点,1641年夺占马六甲,1656年把锡兰攫取到手里。荷兰的殖民势力从17世纪40年代起,就已经扩展到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到17世纪中叶,又开始伸向印度西海岸,占领了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和科罗曼德尔海岸。至此,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地绝大部分都已被荷兰夺取,建立起一个以摩鹿加群岛和巽他群岛为中心的荷属领地,并且在印度、印度支那和日本都设立了贸易商站。对于美洲地区,荷兰从17世纪20年代起,就不断地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的殖民地,同时还积极开拓北美。1614年占领了哈得孙河口,修建了新阿姆斯特丹城。1623年夺取了巴西。
荷兰是一个拥有强大海上运输力量的商业霸权国家,国内的商业资本也占居优势地位,因此对殖民地的掠夺,除了通常的暴力劫掠和强制勒索外,主要是通过它的商业公司进行“商业活动”来进行的。这种公司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由政府授予特权,可以拥有军队,代表国家,是一种具有国家职能的特殊机构。其中,最着名的是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见彩图)。这家公司垄断了荷兰在东方殖民地的一切权益,包括强征暴敛、使用奴隶劳动和进行强制性贸易,因此公司的收益极大,有时付给股东的红利竟然超过了股本的金额。荷兰在西方殖民地的事务,是由1621年成立的荷兰西印度公司经营的。这家公司获得了与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以及太平洋岛屿进行贸易的垄断权,同时还积极从事海上劫掠。
对广大殖民地的掠夺,增强了荷兰的经济力量,促使荷兰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资本的优势必然要被产业资本所替代,荷兰的海上霸权地位终于不能维持下去。17世纪后半期,在对英国、法国的几次作战失败后,荷兰的殖民势力便大为衰退。到18世纪,英国替代荷兰成为西欧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法国的殖民掠夺 自地理大发现之后,法国就开始前往北美探险,但在整个16世纪,一直进展不大。到17世纪,随着国内重商主义的日益盛行,以及当时荷兰和英国海上力量的兴起,大大地刺激和推动了法国的殖民扩张活动。1599~1649年间,法国相继建立了22个商业公司,与加拿大、西印度群岛、非洲西海岸和马达加斯加进行贸易,并且通过这些公司在中美、南美、安的列斯群岛和西印度开展殖民活动,在这些地区建立起许多殖民据点,由此打下了法国殖民制度的初步基础。到路易十四时代 (1643~1715),特别是在J.-B.柯尔贝尔担任国家财政大臣期间(1661~1683),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达到高峰,大力建造船只,扩充舰队,建立了许多大型贸易公司,进行对殖民地的开拓。1664年成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在殖民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取殖民地的过程中,法国与荷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667~1697年间,两国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法国由此侵占了北美的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西印度的富裕群岛、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区。到17世纪末叶,法国的殖民扩张活动达到了极盛时期。进入18世纪之后,法国在与英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不断遭到失败。特别是在1757~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中受到重创,失去了在加拿大和印度的许多重要殖民地,致使法国的殖民势力大为削弱,但它仍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
英国的殖民掠夺 英国是继荷兰之后在较长的时期内称霸于世界的最大殖民帝国。从16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经济力量不断增长,工场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从而有力地进行海外扩张,进入到列强争夺殖民地的行列中。1588年英国与荷兰联合击溃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显示了强大的海上力量。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专业公司,其中最突出的是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见彩图)。这家公司于1620年和1633年分别在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设立了商馆,作为入侵印度的据点。这一时期,英国的殖民势力还进入到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在美洲建立起第一批英国的殖民地,此外在非洲西海岸的冈比亚也设立了商站。
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经济和军事力量大为增强。从此,英国进入了大规模掠夺殖民地的新阶段,并且与其他殖民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650年,英国首先向已经衰落的葡萄牙发动战争,取得了对葡属殖民地的贸易特权。1655年又派遣舰队夺取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占领了牙买加。这时的荷兰正处于全盛时期,是英国海外扩张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所以英荷之间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武装冲突,在1652~1674年间,进行了三次战争,英国都取得了胜利,从荷兰手里夺取了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随后又把荷兰的殖民势力排挤出印度。到17世纪末,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只剩下了法国。英法两国在印度、北美、西印度和西非都有着严重的利害冲突,1757年终于爆发了“七年战争”。这次战争使得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和非洲塞内加尔的一部分土地,而且还挤走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至此,英国已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到1800年,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达1130万平方公里,超过本国领土的46倍以上。
16~18世纪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掠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的内容。
⑥ 英国人是怎么殖民到加拿大的路线是什么
15世纪初,法国和英国的探险家航行于北美水域沿岸,寻找一条通往亚洲的航线。法国人在圣劳伦斯河岸和大湖区附近建立了基地,英国人在哈得孙湾和大西洋岸边建立了据点,最终他们未能找到通往亚洲之路,但发现了北美这块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都建立了永久居住地,尽管来自两国的定居者生意兴隆,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仍然依赖本国政府。两国势均力敌,虎视眈眈。1763年签定的巴黎条约使6万法国定居者生活在英国人控制的土地上。
177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魁北克法案,确定了英国刑事法和法国民事法,保证法国殖民者享有语言和宗教的自由。
1791年,英国政府设立两个行政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他们分别是今天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行政上设有地方长官、立法委员会和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
1840年,英国政府将上下加拿大合并成为加拿大省。代表王室的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逐渐减少。1848年,加拿大省被准予成立自己的政府,负责除外交以外的其他事务。
1864年,加拿大自治领地诞生,约翰-麦克唐纳出任第一届政府总理。直到1948年纽芬兰人划入加拿大领地,才完全角成如今加拿大之疆土全貌。加拿大19世纪后半期的历史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历史。
1931年,加拿大成为英联邦成员,加拿大自治权得到英国政府的正式承认,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力,从此成为独立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拿大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化,来自南欧、亚洲、南美和加勒比海岛国的移民加入到已经生活在这个国家的英国和其他其他西欧人后裔的行列中。结果,加拿大成为一个日益发展的多语言、多文化的社会。
也就是说,加拿大并不是英国的殖民地。
⑦ 巴黎条约后,哪三个国家加入大英帝国
在美洲,法国将加拿大、布雷顿角岛、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土地(新奥尔良除外)让给英国
在非洲,法国将塞内加尔让给英国
在西印度群岛,法国将特立尼达、圣文森特、格林纳达、多巴哥诸岛让给英国,
⑧ 英国殖民史
16世纪至20世纪初叶,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外进行的侵略扩张。英国是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
一、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扩张
英国在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始于16世纪迄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
17世纪20~30年代 ,英国相继占领了西印度群岛的圣基茨等地,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东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18世纪,英国开始同法国争夺殖民霸权,1689~1763年间,两国有过4次战争,每次都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英国的殖民地大为增加。1713年,法属新斯科舍半岛、纽芬兰和哈得孙河沿岸,西属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均转归英国。特别是由于七年战争的胜利,英国不仅夺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领土,还夺得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多米尼加、多巴哥和非洲的塞内加尔。西班牙的佛罗里达也给了英国。
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在东方的殖民机构。1757年,英国确立了在印度斯坦的统治地位。1767~1799年4次进攻并最后占领迈索尔土邦。1803~1804年打败马拉特人的反抗,囊括了克塔克以及恒河与朱木拿河(现称亚穆纳河)之间的大片沃土。英国还从荷兰手中夺得苏门答腊(1784)和马六甲。从吉打苏丹手中割走槟榔屿(1786)。1668~1711 年英人J.库克考察了澳大利亚东岸和新西兰,英国随即向该地移民。
二、工业资本时期的殖民扩张
1843~1849年英国先后兼并信德、克什米尔和旁遮普,从而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进而向印度外围扩张。1814~1815年割去尼泊尔南部土地;1824、1852年两次侵略缅甸,将阿萨姆、若开、丹那沙林并入英属印度。1864~1865年又将不丹的达吉岭和噶伦堡并入英属印度。1824年,荷兰被迫将新加坡划归英国,马来亚划归英国势力范围。1841年和1842年文莱先后将沙捞越和北婆罗割给英国 。1847年文莱受英“保护”。1839年,英国占领土耳其统辖下的亚丁港。1857年又占丕林岛。
在非洲,1843年英国兼并纳塔尔。1808、1861和1874年,塞拉里昂、尼日尔爾利亚和黄金海岸相继沦为英国殖民地。
自1764年起,濒临南美东岸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经法、英、西、阿根廷等国易手后,1833年终为英国所得(始称福克兰群岛)。
英国不满足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两次鸦片战争后,不仅要中国赔款、开辟通商口岸,还割去了香港(1842)和九龙半岛界限以南的土地(1860)。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为了加强统治,于1858年撤销东印度公司的行政大权,将印度改为直辖领地。
对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采取移民拓殖政策,使其成为自己工业的附庸。
金融资本时期的殖民扩张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逐步丧失其工业世界的垄断地位,但资本输出和殖民扩张仍然领先。
1876年 ,英国将印度命名为印度帝国,继续向其周围扩张。1876年,占俾路支,1878~1879年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属国。1886年占曼德勒,完成将缅甸并入印度的计划。1887年宣布哲孟雄(锡金)受其保护。同年,荷属马尔代夫群岛改受英国保护。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窥伺中国的新疆、云南和西藏。掠夺新疆的阴谋最后为清军粉碎。云南在1876年被迫开放,增辟商端口,扩大领事裁判权,西藏在遭到1888年和1904年的两次入侵后,亦被迫开放,承认英国的领事裁判权。英国还乘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之机,于1898年强租威海卫。同年又强租九龙半岛北部及其附近岛屿,为期99年。在马来半岛,经不断蚕食,马来半岛南部均落入英国之手。1907年英、俄两国在伊朗划分了势力范围。
在大洋洲,1874年英国占斐济 ,1884年宣布巴布亚为保护地。1893~1904年又先后占有所罗门、汤加、吉尔伯特、库克、埃利斯和菲尼克斯群岛。1906年,与法国共管新赫布里底群岛。在地中海,1878年从土耳其手中夺得塞浦路斯岛。
非洲是帝国主义瓜分的最后一块大陆。英国夺得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1868年和1885年,先后将巴苏陀兰和贝专纳纳入保护领地。1887年占祖鲁兰,1889年,C.J.罗得斯的南非公司成立后,加紧掠夺津巴布韦及赞比亚河以北广大地区,并于1895年命名这一地区为罗得西亚。经过同德、法、意各国的激烈争夺,在19世纪末,东非的索科特拉岛、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桑给巴尔岛等地先后沦为英国的保护地。
1882年,埃及实际上变成英国的殖民地。19世纪80年代埃及统治下的苏丹,爆发马赫迪起义,曾赶走英埃侵略军,建立自己的国家。1899年,这个国家被英军扼杀,实际上沦为英国殖民地 。经过英布战争 ,英国占领了布尔人的两个共和国——德兰士瓦和奥伦治。1910年,德兰士瓦、奥伦治和开普、纳塔尔组成新的自治领——南非联邦。
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1876年时它已拥有2250万平方千米的领地和25190万人口,到1914年增加到3350万平方千米的领地和39350万人口,相当英本土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V.I.列宁称英国为“殖民帝国主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夺取了德国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并在战后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纳入帝国领域,其中西南非洲分给南非联邦、坦噶尼喀由英直接统治,多哥与喀麦隆与法国共管,德属新几内亚和瑙鲁分给澳大利亚。西萨摩亚交给新西兰。此外,原属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包括外约旦)和美索不达米亚也划归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