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工厂手工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初期的英国
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16世纪前,英国工业并不发达。以毛纺织业而论,英国人自己只能制造少量
粗呢,每年以大量羊毛原料输往佛兰德尔。但到了16世纪,毛织品输出激增,羊老输出则大减。1354年,英国
输出羊毛三万二千袋,呢绒五千匹;到1547年,羊毛输出就只有五千袋,呢绒则增加为十二万二千匹。毛织品
的生产在英国的东部和西南部最为发达,很多地方成了制呢业的中心,如诺福克郡的诺里季,林肯郡的波士顿
和西南部的埃克塞特等。英国的呢绒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占居首要地位,毛纺织业成了英国的“民族工业”。
毛纺织业兴起之初,其生产组织在城市是行会作坊,在农村是家庭手工业。农村中没有行会的控制,手工
业者的分化比较迅速。商业资本家挟其金融优势,插手其中。他们突破封建行会的限制,以各种方式控制分散
的生产者,开始建立资本主义式的手工工场。初起的毛纺织业手工工场一般采取分散的方式,但是大规模的、
集中的手工工场也已出现。伦敦西部纽伯里有一个名叫约翰·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在16世纪初就拥有一个一
千人的手工工场,其中有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六百人,梳毛、理毛工人二百五十人,修整工五十人,染工四
十人,研工二十人。个体的小生产者经受不住手工工场的竞争,逐渐淘汰,变为雇工。他们在1539年的一份请
愿书中写道:“富有的呢绒商在他们的家里拥有织机,同时有织工和揉搓工按日工作。正由于此,我们这些在
自己家中做工的请愿者,包括妇女和儿童,时常失去收入。……但是,我们这些贫苦的臣民为了避免失业和得
到收入,只有被迫接受呢绒商所规定的工作。”
采矿业发展也很快。铜、铁、铅、锡等矿石的冶炼,需要大量燃料。这时森林已经砍伐殆尽,煤的使用越
来越得到推广。于是采煤业的规模扩大了,中心是诺森伯兰的纽卡斯尔。造船业也因海外活动的刺激而迅速发
展。重要港口往往是造船的中心。其余如造纸、酿酒、玻璃、肥皂、火药等业也都有发展。有些部门是新兴的
制造业,生产过程比较复杂,一开始就采取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海外贸易在手工亚发展中,出现以专门生产某种商品而着称的中心,如诺丁昂生产袜子和花边,伯明翰
和设菲尔德生产锁、刀和其它铁制品,伦敦生产肥皂和玻璃,如是等等。各生产中心输出频繁,国内市场大为
发展,伦敦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过去为外商所控制,威尼斯和汉萨同盟的商人分别操纵英国对东方
国家和北欧诸国的贸易。到了16世纪,全部对外贸易都已由本国商人经营。商人从国王获得特许,组织贸易公
司,专营海外某一地区的商业。1554年,莫斯科公司成立,专营范围由俄国扩展到中亚和波斯。继之而起的,
有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兰公司,经营波罗的海沿岸的贸易;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经营地中海东岸的贸易
;1588年成立的几内亚公司,专门由非洲输出黄金和向美洲贩运黑奴。最重要和最富有的是1600年成立的东印
度公司。它独占从好望角直到东方一切国家的贸易,后来还享有对殖民地军事和政治的全权。贸易公司是英国
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业是和海盗、走私、掠夺、奴隶贩卖联系在一起的。英国利用贸易活动,在海
外建立最初的殖民地。1584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赖雷在北美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夺取西印度的巴贝道斯
岛。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海岸占领重要据点苏拉特城。商人从海外的经营和掠夺中积累大量的财富。他们把
这些血污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投入各种手工工场企业。
圈地运动另一个原始积累的手段是圈地运动。由于羊毛纺织业迅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大为增加,羊毛
的价格不断上涨。养羊所需要的劳动力远较耕种土地为少,牧羊人的工资又最低,因此养羊业获利特丰,十英
亩的牧场收益超过二十英亩的耕地。许多逐利的地主贵族,利用暴力、退佃等方法,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侵
占公用地,然后用栅栏或篱笆把大片土地圈围起来做牧场。这便是英国历史上所称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首先从与市场联系最密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最初圈占森林、荒地、牧场、池沼等公地,后来
扩及小农的租地以及公簿持有农的定期的、终身的乃至世袭的租地。地主把强占来的土地改为牧场,雇佣少数
牧羊人看管数以千计的羊群。有时则出租给租地农业家,利用工资低廉的雇工耕种。法兰西斯·培根在所着《
亨利七世传》中说:“在当时(1489年),圈地更加习见了。前此非有多数人及其家族即不能施肥的耕地,都
转化为容易由少数牧人来照管的牧场了;前此为大部分小农生活所赖的有期租地、终身租地及年换租地,都转
化为领主的所有地了。”
16世纪中,因打击教廷势力而进行的宗教改革与随之而来的对寺院土地的没收,也加速了剥夺农民土地的
过程。“教会的地产,则大部分赠给那些贪得无厌的国王宠臣,或照开玩笑的价格,卖给那些投机的租地农业
家和市民”。“这班人,驱逐了世袭的旧租户,合并了他们耕作的土地。”[1]
圈地运动的重要后果是地主和农业租地家增加了土地和货币收入,大批农民则流离失所,成为一无所有的
“自由”人,因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来出卖。这样,就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正如
马克思所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不外就是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把社
会的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他方就把直接生产者转化为工资劳动者。”[2]
被剥夺生产资料的不幸农民,并不能立即变为工业部门或农村中的雇佣劳动者。他们到处流浪,挣扎在饥
饿线上。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写道:“他们受尽折磨,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家业……颠沛流离,和
他们居住的乡园分手……等到他们在流浪生活中把卖来的钱花得一干二净,他们就只有盗窃、受绞刑的处分,
否则就是挨家沿户讨饭了。”莫尔愤慨斥责圈地牟利的现象,说“绵羊本来是那末驯服,……现在变成很贪婪
、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这种原始积累的过程带有强烈的暴力性质,是对于农民财产所有权和人身权极
狂暴的侵夺。
迫害失地流浪者的血腥立法大批农民的破产和流浪,使统治阶级面临新的问题。他们担心失去税源和兵
源,害怕统治秩序受到影响。都铎王朝曾经对圈地采取稍加限制的办法。亨利七世于1489年颁布法令,禁止将
面积在二十英亩以上的农庄圈为牧场。1515年,亨利八世(1509-1547年)限令把改为牧场的耕地在一年内复原
;1533年,又下令限制一个牧主的羊群不得超过二千头。但所有这些法令都等于具文,政府对违背法令的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从来没有绳之以法。而在另一方面,从16世纪30年代起,都铎王朝却制定一系列令到法随的法令
,迫害破产农民,用暴力禁止农民流浪。1530年,法令规定除年老和缺乏劳动能力者给予乞食特许状外,凡身
体强健的流浪乞食者,一律逮捕,系于马车后部,鞭打至于流血为止,然后迫令立志愿劳动誓言,遣送回籍。
1536年,亨利八世重申前令,并规定凡第二次违令被捕者,鞭打之外,把耳朵割去一半;三度犯法者,判处死
刑。1547年,爱德华六世即位,迫害流浪农民的法令更加严峻。凡拒绝劳动的人,一经告发,就判处为告发者
的奴隶,主人有权用鞭子或锁链强迫他从事各种劳动。凡奴隶逃亡逾十四天者就判为终身奴隶,并在额上或背
上打“S”字母的烙印[3],主人可以随意把他出卖、赠送或转让。三次逃亡的奴隶以叛逆论罪处死。马克思
指出,这些法令是“惩治浪人的血腥的法律”。[4]
罗伯特·凯特起义圈地运动陷英国农民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被驱逐的农民完全破产,仍然留在土地上的
也受着更为沉重的剥削。与统治者加强榨取和血腥迫害的同时,英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536-1537年,林肯
郡和约克郡爆发了农民起义。此后农民反抗连续不断,其中以爆发于诺福克郡的起义影响最大。1549年6月,诺
福克郡一个小镇的农民拆毁地主圈地的栅栏,起义从此开始,迅即波及全郡。农民构成起义的主要队伍,以小
贵族罗伯特·凯特兄弟二人为领导,直捣诺福克郡的首府诺里季。7月初,他们驻扎城外一个名叫摩斯荷尔德的
丛林中,城内的贫民又和他们联合,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两万人。他们拟订一个包括二十九条的纲领,准备向
国王提出。纲领要求停止圈地和恢复农民使用公有地的权利,减低地租,废除庄园法庭和消灭农奴制残余。这
个温和的纲领,显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的要求。起义的贫苦阶层在另一个文件里大声疾呼说:“我
们要拆毁栅栏,填平沟渠,让每个人都有使用公共牧场的机会。……我们希望自由、平等和同样使用一切物品
。”英王爱德华六世派人带来大赦令,但他们拒绝接受。他们说:“我们是无辜的人,正直的人,用不着任何
人来赦罪。”7月22日,起义者攻下了诺里季城。
政府派瓦维克伯爵率领一万五千名雇佣军镇压起义。起义军由于内部分裂,又不善于和正规军作战,经过
两天的激战后,于8月27日在杜辛德尔战役中被击败。农民力战至死者达三千五百人。凯特兄弟被俘后牺牲,起
义者被处死刑的在三百人以上。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仍具有重要意义。农民以革命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土地权利,给封建统治阶级以
沉重的打击,使诺福克一带保存了许多自耕农,成为后来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的主力。
第二节都铎王朝的专制政治和对外政策
16世纪前期专制政治的加强都铎王朝统治时期(1485-1603年),英国王权空前强化。旧的封建贵族在红
白玫瑰战争中已经大大削弱了,亨利七世又继续打击他们的残余势力。他解散封建贵族的家臣,平毁他们的堡
垒,并且设立“星宫法庭”,惩治不驯顺的贵族。
都铎王朝实行国王的专制统治。亨利七世亲揽政权,排斥贵族参与重要政务,有所谘询则问之左右亲信。
1540年,枢密院正式成立,由大臣组成,听命于国王。国王遇事裁断,不一定征求或采纳枢密院的意见。在地
方政府方面,治安法官有司法、行政、征税和管理商业的广泛权力,受枢密院的严密指导和监督。
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首先依靠新贵族。其中一部分是忠于国王的高官显吏,从国王手中获得旧封建贵族被
没收的土地;一部分是称为乡绅的中小贵族,在经济利益上已经多半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联系,国王从他们
中间选任各地的治安法官。都铎王朝的另一支柱是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和银行高利
贷者。都铎王朝一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借以增强国力。亨利七世对百吨以上船
只的建造,每吨给予五先令的津贴。
国王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具体表现在国王与国会的关系上。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和法国、西
班牙不同,不仅没有停止国会的活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它的作用。在都铎王朝统治的大部分时期,国
会和国王沆瀣一气。国王有事需要国会时就召集国会,国会也驯顺地遵循国王的意旨,通过一切对国王和新贵
族及资产阶级两利的法案。国王对于国会既不存戒俱,也就不必加以限制,因而国会的活动反而有所扩大。在
当时,国会是国王的御用工具,国会活动的扩大犹如为王权增添羽翼。到了17世纪国会与王权对抗的时期,过
去通过各种法案的活动才被国会援为先例,作为资产阶级扩充政治权利的法理依据。
英国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是由国王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的表面起因是教皇迟不批准亨利八世离
弃其后西班牙公主的离婚请求。实际上则是因为王权对教廷特权已不能容忍;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教会
财富;日益增长的民族意识又不容一个远在罗马的权力决定英国国内的宗教。1533年,亨利八世和罗马教廷决
裂,下令禁止英国教会向教廷缴
Ⅱ 有谁知道英国PRIMARK旗下的ATMOSPHERE衣服的中国工厂呢
atmosphere好多不是中国生产的,primark里中国生产最多的是纯棉制品和家居以及配件系列。再者,这都属于商业机密。
Ⅲ 英国第一个工厂始建于那一年
英国第一个工厂是一个捻丝厂,英国人约翰.隆贝于1717年就在德比附近的德温特河中的一个岛上建立了英国的第一个工厂。在英格兰中部的德比郡乡村,河流被用来为第一个棉纺厂提供动力,诞生了英国第一个工厂
Ⅳ 刺绣起源于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地位
刺绣起源于苏州。中国的刺绣源远流长,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 织品的国家之一,被世人誉为“衣冠王朝”。
中华文明创造 了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人们常常利用刺绣来装饰衣、裙、 衾、枕等生活用品,美化生活,创造美的世界。刺绣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颇具影响力,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艺术百花园中瑰丽多姿、越 开越艳丽的奇葩。
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 代表之一。在中国的刺绣行业中,苏绣、湘绣、蜀绣、粤 绣等四大名绣,享誉海内外,使中国古老的刺绣业繁花似锦、大放异彩。
(4)英国绣花工厂在哪里扩展阅读: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明代刺绣中最着名的是顾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百鸟裙,唐中宗安乐公主拥有两件百鸟裙,都是旷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绣不但能绣出山水花鸟,还能绣出各种日用品抱枕、羽毛绣地毯、羽毛绣服装 。
水族马尾绣:最古老的刺绣艺术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Ⅳ 英国棉纺织工厂的特点
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等生产厂商建立起本土化的棉纺织品加工业,以亚麻为经线、棉纱为纬线,生产出比呢绒更具优势的粗斜纹布。蒸汽动力的使用让棉纺织工厂开启了更大规模的生产,厂房发展为新式多层楼房建筑。设立于城镇附近或大城市之中的棉纺织工厂,实现了企业的聚集性,从而“克服了分散生产的成本劣势”。其工厂厂区内部设施完善,包括居民住宅楼、专门的办公地点和生产车间。
英国纺织工业被称为"英国工业的起点"。英国凭借军事强权跨越国家与地域边界,将棉花种植地区与棉织品销售市场捆绑于全球体系一端,用“战争资本主义”编织起以棉纺织工业为主导的全球体系,构建起中心与外围、经济持续增长与经济停滞徘徊的不平等国际分工。由此重塑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了新的世界版图,对全球体系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Ⅵ 我想开个电脑绣花小型加工厂,不知道中间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成本和利润是怎么计算的谢谢
利润好像是1000针6分保底,价钱一般是1000针0.12以上吧,机器成本如果是两台的话,最好是剪线的那种还省人工也得7万左右。
型加工厂即个人独资企业或者是合伙企业 ,办厂不需要出具注册资金而可以直接设立 。
办理项目:合伙企业设立登记
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
申办资格: 农村村民、城镇待业人员(包括辞职、退职、待业青年、闲散人员)、离退休人员、企业下岗人员,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可以依法申请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6)英国绣花工厂在哪里扩展阅读:
申办小型加工厂的手续:
1、书面申请
2、全体合伙人共同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3、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4、全体合伙人的身份证明
5、全体合伙人的职业状况承诺书
6、外省市人员须提供暂住证
7、从业人员名单
8、出资权属证明
9、合伙协议书
10、担任执行合伙事务合伙人的证明
Ⅶ 中世纪纺织工场与十九世纪英国的纺织工厂的关系
中世纪纺织工厂是十九世纪英国纺织厂的衍生物。十九世纪世纪时期的纺织厂工人大部分是由英国纺织工厂的技术学习的。
Ⅷ 什么部门在蒸汽机发明之前英国人的棉纺织工厂建在河流旁边
依据所学,瓦特改良蒸汽机发明前,为英国棉纺织机械提供动力的是水力,因此在万能蒸汽机发明以前,英国人要开办棉纺织厂,厂址最好选在临近河流的地方.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