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的轰炸给英国带来什么样的损失
5月23日,英国地中海舰队因损失惨重,退回亚历山大港。这一次,英军共损失2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2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遭重创。
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在发给伦敦的电报中说:“由于敌人的空袭十分猛烈,舰队白天根本不可能在爱琴海或克里特近海停留。”
㈡ 伦敦市区遭德军轰炸后呈现出怎样的惨景
1940年9月9日下午5时,德国空军200余架轰炸机在强大护航机群的掩护下,第二次前去轰炸伦敦。不过这一回他们不再那么幸运了。英国空军早就作好了复仇准备,严阵以待敌人的再次入侵。
就在德国机群刚刚飞越英吉利海峡时,英国“喷火”式和“旋风”式飞行中队就立即奉命起飞至伦敦的重要目标上空警戒。当德军第一批几乎被护航战斗机簇拥着的轰炸机编队飞入多佛尔上空时,早在空中待战多时的2个飞行中队迅速猛扑过去,“旋风”式战斗机中队专门袭击敌人轰炸机,“喷火”式战斗机中队则全力拦截敌战斗机。双方飞机在天空中你追我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蔚蓝的晴空顿时被画上了一道道白色的飞行尾迹,令人眼花缭乱。尽管德军最后还是成功地进行了轰炸,但也给他们提出了有力的警告:再也别想在不受攻击的情况下到达伦敦上空了。
㈢ 英国对1940年8月24日夜里意外轰炸伦敦市区的行为作出了什么反应
1940年8月24日夜里,德国空军2架飞机突然意外地轰炸了英国首都伦敦市区。几枚炸弹落到了伦敦市中心,古老的圣贾尔斯教堂被夷为平地,附近一个广场上的约翰·密尔顿塑像也从底座上被震下来了。一些住房被炸毁,炸死了若干平民。这一误投立即引起了英国的迅速反应。丘吉尔倒情愿认为这是故意的。他认为,最能赢得美国的同情及援助的,莫过于伦敦变成废墟的景象了。
丘吉尔将错就错,下令立即召开参谋部会议研究对策。第二天夜里,一道命令传到了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对柏林进行报复性攻击。
8月25日英国皇家空军首次对德国首都空袭。晚上,柏林上空乌云密布。从空中俯瞰地面目标,模模糊糊,若隐若现,大约只有半数的皇家空军轰炸机找到了目标。这次空袭给柏林造成的实际损失很小,但在柏林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接着的几日,柏林连遭到数次轰炸。8月28日的夜间轰炸,第一次在德国的首都炸死了德国人。德国官方宣布,炸死了10人,炸伤29人。希特勒大为震怒,当天下午,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大本营伯格霍夫飞回柏林。他命令戈林的轰炸机部队做好夜间空袭伦敦的准备,以此作为对丘吉尔“蠢不可及之举”的惩罚。
就这样,希特勒不是出于军事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捍卫他个人的地位和尊严,做出了这一极愚蠢的决定。
8月31日,德国空军统帅部决定,9月7日将攻击重点转向伦敦。
㈣ 12架德国轰炸机轰炸伦敦,为何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喜出望外
二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让很过国家的整体水平都倒退了很多。德国在当时对西欧的很多国家都展开了很强势的攻击,特别是对英国这个国家。出现转机的就是因为德国的十二架轰炸机轰炸了英国伦敦,德国跟英国都有在战争前约定好不可以攻击双方居民所居住的城市,而德国首先就破坏了这个约定。英国也借此对德国的柏林进行了报复,让德国损失惨重。不过英国的代价就是让伦敦成为了肉盾,但好在有了这个事才能够扳倒德军。
这场战争最后以德国战败结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德国太操之过急了,原本完操胜券的一场战争却因为太过于急躁选择了这种下作手段,果然啊德国佬的鬼话都不可信的。
㈤ 德军轰炸伦敦的行为对英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德军统帅部深知,不列颠空战开始以来,英国空军并没有被消灭。对伦敦的轰炸不但德国空军损失惨重,而且炸出个英国上下同仇敌忾。戈林终于感到,他的自负以及无能已使他在希特勒面前失宠,其他各军种也对他怨气冲天。戈林已经孤立了,击败英国的责任已完全落在了他一人身上。
㈥ 德军再一次轰炸伦敦受到了什么打击
9月15日,德军第2航空队出动400架战斗机和近100架轰炸机轰炸伦敦。英军组织了17个中队拦截,其中11个来自第11航空队,5个来自第12航空队,1个来自第10航空队。当德机刚穿过英吉利海峡,便有一大群英军战斗机压顶而来。2个“喷火”式战斗机中队领头攻击,另外还有3个中队参加坎特伯雷上空的战斗。接着,英军第12航空队的5个中队也参加作战。“喷火”式战斗机与德国战斗机交战,而“飓风”式飞机则专门搜索轰炸机。在英军“飓风”式战斗机追击下,德军轰炸机只得钻入云层躲避,或把炸弹胡乱一丢便仓皇逃窜。
㈦ 1940年9月15日德军对英国伦敦的白天空袭结果如何
英国皇家空军大获全胜。第二天伦敦报纸大字刊出“全歼德机185架”。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整个伦敦家家户户自发地持起了英国的米字旗,庆贺皇家空军的大胜。丘吉尔称这一天是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一次激战日。后来,英国把9月15日定为“大不列颠空战节”,以示庆祝。
㈧ 哪个时间段被称为不列颠之战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对英国的影响是什么
从1940年11月至1941年5月不列颠之战进入最后阶段。随着11月、12月的来临,大气阴冷,风雨交加。然而,伦敦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特殊环境。随后而来的德军闪电轰炸,给伦敦带来许多苦难。有时,一夜之间一两万人因房屋被炸或烧毁,顿时变成无家可归;有时,挤满残肢断臂伤员的医院突然遭到德军的轰炸,他们无法逃散只能置身烈火中;有时,下水道被炸毁,照明、动力和煤气供应也陷于瘫痪;有时,成千上万疲惫不堪的人们挤在既不安全又不卫生的防空洞内,尽管如此,整个伦敦的战斗和辛勤劳动的生活仍坚持下去。每天早、晚将近100万人进出伦敦,并能按时上班。
在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和12月初,德军空袭重点转移到了英国各港口。布里斯托尔、索斯安普敦,尤其是利物浦,都受到了德军猛烈地轰炸。没过多久,英国的军火生产中心城市,像朴次茅斯、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兹、格拉斯哥等也都遭到轰炸。这些城市都毫无畏惧地通过了炸弹的考验。
1940年12月29日,德国再次对伦敦轰炸。为了执行德军元首“保持对英国的政治和军事压力”的命令,德国空军几乎每天夜晚都把成百成千吨的炸弹投掷到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每一次大规模的攻击都使成百上千的无辜居民丧生,受伤的人数很快地增长5倍,失去家园的人数增长10倍。
12月29日,星期天,德军在伦敦的轰炸达到了高潮。这一天德国人的处心积虑和经验全都用在这次轰炸中了。这已是典型的纵火行为。空袭的重点集中在伦敦中心金融商业区。轰炸的时间正好是泰晤士河河水最低的时刻。德军一开始就使用带降落伞的重型烈性炸弹破坏自来水的主要管道。被炸而起火的地方有1500处之多。火车站和码头遭到了严重破坏,8座“雷恩”式教堂被炸毁或受到破坏,连伦敦市政厅也被毁于炸弹和大火。
至1941年2月,德军共出动飞机2.4万架次,被击落156架;而伦敦则遭受了惨重损失,附近其他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