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英国男士的绅士风度
其实在传统社会里,绅士风度,或者中国人叫“君子风度”几乎在每一个文明国度都有存在的。因为过去存在一个贵族阶层,这批人享有各种特权,但社会对他们也有比平民更高的要求,就是言谈举止不能有损自己的身份。所以他们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比较深厚的修养,有礼貌,有风度。这既是贵族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中国古人不也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么。但是实际上确实有很多伪君子。阶级矛盾很厉害。
后来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许多国家都爆发了革命,像法国、中国这些都是,国王被赶下台甚至杀头。贵族的特权也没了,随着贵族阶层的消失,很多绅士风度的传统也一起消失了。尤其是中国,还有过文革,这种对文化的冲击就更厉害了。而英国的特点就是这个国家不曾用暴力革命推翻过贵族,他们的民族特点是保守改良的。所以至今依然保留了王室和爵位制度。所以相对来说传统的文化,贵族的修养就保留得更多一些。所以我们现在才会觉得他们很特别,好像特别讲究风度。
2. 一个29岁的英国人(男的)用什么词形容呢,想说他很帅的意思.不知道用handsome,
行啊 还可以用 handsome boy
3. 形容英国男人的形容词
中早早申进口货
4. 英国男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身材高大,形象帅气,待人有礼的英国绅士形象,他们有着比我们更加立体的五官,使他们更加的帅气,大概是基因原因,大多数的英国男人都比中国人要高,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是要拥有绅士风度,待人有礼。
5. 留英必看: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1.大部分英国人具有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质。孤傲(exclusiveness)是英国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多说话,从来不谈论自己,感情不外露,更不会喜形于色。其它国家的人很难了解英国人的内心世界。原因有二。第一,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割断了它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英国人甚至不把自己看作是欧洲人。第二,英国人对本民族的历史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其中,詹姆斯钦定本圣经(King James Authorized Version of the Bible)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对西方及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议会(Parliament)是欧洲最古老的议会,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Instrial Revolution)的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与众不同的祖国文明史使得英国人形成了现在的性格特点。
2.大部分英国人有守旧而又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的保守思想。英国人的保守(conservativeness)为世人所知,英国人却认为他们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最合理的。有人说,英国人需要20至40年的时间才能接受美国目前的新生事物,此话虽然有一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英国人直到现在也没有采用世界通用的米制(metric system),仍然使用英里(mile),直到1971年才将货币单位改为十进制(decimal system)。英国是世界上为数较少的保持君主制(monarchy)的国家之一,其保守性可见一斑。当美国人发明中央空调(central heating)的时候,英国人以对身体有害为由拒绝接受这种新生事物,继续使用壁炉(fire place)和电炉(electric stove)。
3.大部分英国人具有讲究文明用语和礼貌的好习惯。英国人总是为别人着想,他们不会要求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得不要求别人做什么事的时候,说得非常客气,诸如:“I know the trouble I am causing you,but would you mind…?”或“I don't really like to ask you,but…”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麻烦别人,通常说excuse me,如果无意识地干扰了别人,要说sorry。要求别人重复,一般不说what,而是说pardon或sorry。please和thank you是经常挂在嘴边的用语。在公共场所人们不会大声喊叫,他们认为那是不文明的行为。
4.酷爱独居和个人自由的天性。也许是由于缺乏空间的缘故,英国人的性格特点中有喜欢独居(privacy)和个人自由(indivialism)的因子。在英国,人们恪守着这样一句名言:My home is my castle。The wind can come in,but the Kings and Queens and human beings can never come in without my permission。当英国人搬到新家,他会在自己的房屋周围树起篱笆(fence),以便和邻居隔开。
5.大部分英国人具有感情不外露的冷淡和缄默性格。英国人一般不会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他们高兴时不会喜形于色,当他们悲伤时也不会愁容满面,这一特点在上层社会中非常明显。在早晨上班乘坐的地铁中人们彼此不说话,只是在看自己的报纸,车内鸦雀无声,偶尔能听到下车的人因为不小心踩到别人脚时说sorry的声音。下车后,人们只是走各自的路,彼此不会交谈。另外,即使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也不知道对方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等情况,因为他们从不谈论这些事情。
6.大部分英国人具有自我嘲笑的幽默。英国人很幽默,不过都是一些自我嘲弄的幽默。他们喜欢嘲笑自己的错误、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尴尬境地等。英国人的这种生活态度是多年来形成的,对别人并没有什么恶意。
6. 英国男人的特点
典型英国男人的特点:
Keep everything in mind, but it doesn\\'t mean he doesn\\'t care about you.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关心你。
对自己喜欢的女人表达情怀从不会说我爱你,但是眼神中透出款款深情,在女人最窘迫的时候主动承担一切。
7. 英国男人怎么样
绅士 有生活情趣 很不错的,但是国人也不错的,每个地方都有人渣和好货啊
8. 说一个男人是英国人 代表着什么
据2011年调查,英国男人小弟虽短,刚果(金)最长。。。
9. 英国男的都有绅士风度,
提起英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西装笔挺,头戴礼帽,手持长柄雨伞或黑色拐杖;他们身份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文雅,谦和温良,彬彬有礼,诚实守信,尊重女性。上大学时我的英语老师是现任九三学社副主席陈抗甫先生的夫人史衍英老师,她曾在离我学习的沃里克学院仅十五分钟车程的考文垂市进修过较长一段时间,她在课上经常感慨英国的绅士风度:有时候与英国男同事外出,同事必让她先行;走在大街上,男士必走在外侧,以防不测。但她是个快言快语,“不安份守已”的人,经常“越轨”,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出国前,同事好友也多多嘱托:好好看看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我也曾想:“中国也是个礼仪之邦,英国人又会“绅士”在何处呢?去了英国,一件件事情使我感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确实让人吃惊。
尊重女性是英国绅士风度的集中体现,在公共场合,男士抢座位,特别是与女士抢座位是非常不文明的举动;男士遇到女士进门的时候一定要请她先走。现在英国男士已经不用说“女士优先”的客气话,而是用一个友好而优雅的手势,示意女士先进。开门时遇到后面有人,特别是女士即将走进来,一定要等走过来把门接住才能离开。这样的事是体现绅士风度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乐于津津乐道的。
初到英国,人生地不熟,问路是常有的事。对于问路,我和中国同事的普遍的感觉是英国人十分热心,而且彬彬有礼。只要你开口问路,他们从不吝啬,而且负责到底。在巴斯小城,有一次独自去一个叫The Bath Boating Station的地方,这个地方我很熟了,我想故意考验一下英国“绅士”的耐心。我问街上一个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他很热情地跟我说怎么走,一翻解释后,我只是装作不明白,他看我确实遇到了“麻烦”,干脆领着我走了近20分钟来到了目的地,一路上他还不断抱怨英国街道的乱七八糟,有些地方很难找,给游人造成了很多不便。
有一个周末约朋友去剑桥大学,我早早赶到火车站,人不多,售票员是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我先问了他我要乘座的车次,票价和时间后在连椅上坐起来等着朋友,可九点半的火车就要到了,朋友还没有来。这时售票员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跟前,很礼貌地跟我说:“你要乘座的火车就要进站了,你怎么不坐啊?你是不是需要帮助?”当我说要等朋友一同前往时,他说可帮助我打个电话,可朋友既没有手机也无座机,他又建议可给朋友留张纸条………我的朋友到底没有去剑桥,我不知道那位绅士售票员拿着我的纸条又做了些什么?其实,英国的绅士就是这么认真负责。
如今,仅仅从衣着上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绅士是十浅薄的事情。当然那些西装革履、抬头挺胸、仪表堂堂、神情气爽、温文尔雅确实是“绅士”,这使中国的女性同行十分羡慕,但英国人的绅士已不只是“男人专利”,女性、小孩同样绅士,其实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深入到整个国民的骨髓里。
它首先体现在说话、语气和手势上。在英国,与人谈话时动作很多、很大、高声喧哗,特别是前仰后合,以及谈话中粗话不断,会被看成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粗野表现。在英国期间,我和我的中国同事们听到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谢谢您”、“请原谅”、“对不起”、“不客气”。沃里克学院的教学楼前,有一条小路,早上上课前多站满了人,后来的人经过小路时,别人让路必然得到一声声和“谢谢您”;若有人没有注意到,他会主动地说:“请原谅”!公交车、商店里、酒吧间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是如此。而且他们语调缓和,真诚朴实,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声声“谢谢您”使人倍感社会的温暖,句句“请原谅”让人觉得社会的和谐。据英国人自己说:他们常说这三句话,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那么英国人的绅士风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一是英国较美国或其它欧洲国家历史长,封建统治使英国人更容忍,加之英国在相对孤立的群岛上,思想形成了保守的性格;二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六十年,她在位的时期是英国逐渐走向鼎盛的时期,也是各种礼仪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她最终使英国成为世界着名的“礼仪之邦”。维多利亚女王就曾因其高雅的个人修养而享誉欧洲大陆,她制定了一系严厉的家规,对自己的孩子教养方面要求相当苛刻,稍有不慎便对他们进行无情地鞭打和杖责。她对自己的形象教养相当严格的,要求自己处处做到高雅、体面、端庄、节制。维多利亚时代被后人称为“文雅社会”。这位英国女王的行为对以后英国的中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他们相继模仿的最高标准,维多利亚时期也就是英国绅士风度最终形成及完善时期。
到英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行车文明”。英国80%-90%的人有车,因而路上行人很少。繁忙的交通路口有红绿灯操作器,行人过马路需按人行道旁的操作器,操作器由红变绿或出现提示音时行人可通达。个别人行道没有操作器,如有行人通过,车辆必须停下来;如果司机看见有人有通过人行道的意愿,司机也及早停车让行,这在英国十分普遍,有好几次我和中国同事都很尴尬,刚想迈步,但见有车来临,只好萎缩,司机总是停车与你缰持:非让你先走不行!而前几年,同内一座大城市却出台了一条交通法则:过马路行人不守规则,撞死白撞,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最让我感动的是回国前的一件事。回国的日子到了,自己到当地最大的超市Tesco卖东西。Tesco的设计很人性化,出了超市门口就有一个长长的玻璃长廊,多数私车就靠长廊停靠。英国的雨天太多,而顾客可推商品车出超市门进入玻璃长廊,再由长廊入车,这就省去了雨中打伞的辛劳。自己推着大包小包买好东西,在长廊内等了足足一个小时,雨还没有停的迹象,只好鼓足勇气,冒雨前行了!出长廊口迈上台阶就是一条公路的支路,雨中的车也象是避雨,开的飞快,没有交通灯,但有一过路的指示牌。正在犹豫如何走马路,双向车道上的车全停了下来,靠近我的一辆车的司机还不停招手,示意让我先行!急急忙忙跨过马路回头看双向车道上的车,又象水流一样行驶着,当我跟中国同事分享这段经历时,同事们调侃说:那是因为在英国行人很罕见,物以稀为贵吗!当然路上行人很少,那天恐怕那路段只有我一个人,可英国的车也多呀!没有交通指示灯的交通路口一般有让路(give way)的路牌,让路的风气很让人羡慕,在我上学院的路途中有这么一段路,上下班高峰时间车流量跟北京长安街差不多。放学后,我经常坐在路边欣赏他们行车的文明,我特别注意到,司机在从支路开到主路时,都会自觉减速,并左顾右盼,确认不影响主干道后才上路,平时行车也十分谦让,常常看手势互相表示感谢。有一次一位女士的汽车挤在车队里难以通过,一位男士看自己汽车后面还有一段距离,马上把汽车后退一段,并礼貌地示意这位女干通过。通过的瞬间,她微笑着摘下墨镜向他招手致谢。都市文明的这一幕让人难以忘怀。
英国的交通也有让人胆战心惊的时候,那就是急救车、消防车,路车拉起警笛前行的时候,每逢这时前面两边的车辆无一例外减速停靠在路两边,不管红灯绿灯,这些急救车左右穿行,毫不顾忌,用“疯狂驾驶”来形容司机最贴切了。我曾跟房东讨论过这一问题,房东回答说:警笛响起,这表明是生死攸关的事件,或受伤或生病或火灾,为这些车辆让路就是尽快抢救人的生命。
英国人又是十分爱好排队的民族。在车站、在银行、在影院、在海关、在饭店、在景点………在一切需要人等的地方,人们都十分喜欢排队,秩序井然,鱼贯而入。
在我看来,绅士风度是一种文化。是在经济和文化教育走到一定层次后自然形成的一种文明。这种文明一旦形成,就有很强的社会效应,这一文明不断感化着社会个体,使每个人力争做一个谦和礼让的绅士,难怪你会看到在公共场合,人们不乱弃废物,不随地吐痰;在超市,人们可拎着自己的大包小包进,出来时没有人查你,有自动刷卡台,你自己扫瞄商品,你自己结账;在多数火车站,卖票进站,没有人查票;路边果树上挂满了垂涎欲滴的水果,没有人随意攀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