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脱欧是怎么回事
事件简介:
1月23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警告称,欧洲大陆国家如果不给英国提供合理的退欧条件,那么它们会因英国退欧蒙受损失。
英国为德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仅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在去年脱欧公投前的竞选中,脱欧派认为,英国脱欧后,德国将热衷于与其签订自贸协议。他们的理由是,德国向英国的出口规模远远高于英国向德国的出口规模。
Ⅱ 英国当初进行公投脱欧真的是民粹误国吗
民粹的意思其实就是以民为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一个政治家的施政口号声称自己是以民为本,那么就可以认为他是一个民粹主义者。所以这里的民粹误国实际上就是说老百姓认为的脱欧实际上是不正确的。但是笔者认为这其中并不存在民粹误国这一说法。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英国脱欧这件事实际上对于英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其次就是英国留在欧盟到底好不好,老百姓其实是最清楚的。最后就是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是政治家最常使用的把戏,毕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牢固。
最后就是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是政治家最常使用的把戏,毕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牢固。毕竟英国是多党执政,所以每一个执政党都会尽可能的收买人心,再加上英国在欧盟确实无法获得足够的好处,所以最终顺应民意进行脱欧,也是在所难免。
Ⅲ 英国脱欧是什么意思要到哪里去
英国脱欧的意思就是英国脱离欧盟,独立出来,不再受欧盟的制约。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
2015年5月28日报道,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包括公投问题的语句,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2018年6月26日,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7月12日,英国已经发布脱欧白皮书。11月25日,欧盟除英国外的27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草案。12月10日,欧洲法院裁定,英国可单方面撤销“脱欧”决定。
2019年3月12日,英国议会就修改后的“脱欧”协议进行了再次投票表决,但该协议仍然没有通过。2019年4月10日,欧盟各国达成一致,同意将“脱欧”日期延迟至10月31日。2019年4月12日,英国前独立党党魁法拉奇宣布成立脱欧党。
2019年10月2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曼彻斯特举行的保守党年会上发表闭幕演讲,公布新“脱欧”方案部分细节。
(3)英国脱欧民调公投是怎么一回事扩展阅读:
某种程度上看,英国“脱欧”是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些选择“脱欧”的英国人认为,全球化并未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人员与资金的自由流动、科技的迅猛发展反而让他们曾经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他们觉得自己被全球化“背叛了”。
最早推动“全球化”理念的学者之一、英国知名社会学者马丁·阿尔布劳告诉新华社记者:“全球化并不能被任何国家所控制,全球化进程也不会被逆转。”他认为,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表现与收益取决于如何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
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无法靠“逆全球化”来解决。在当今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英国“脱欧派”对“重新拿回主权、边界与金钱”的热情也没办法让他们和欧盟说分就分,这才有了频频陷入泥潭的“脱欧”谈判。
Ⅳ 为什么英国脱欧的问题会举行全民公投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有皇上大权力者,但最好也得问问民众的意思,所以要公投。公投只是一个民众投票的结果,并不完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体脱不脱还得谈。目前来看,英国脱欧不太好,因为脱欧会被当叛徒对待,那么以后的经济往来合作啊什么的,条件没准就苛刻了,这就叫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所以再来一轮公投也很有可能。
Ⅳ 英国脱欧公投什么意思英国要退出欧洲了还是英国要解体了
英国退欧,指的是退出欧洲政治、经济共同体这个欧盟组织,并不是退出欧洲。
这里的"欧",指的是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Brussel),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
Ⅵ 英国脱欧这个决定为什么需要公投
脱欧公投完全是英国首相卡梅伦一手策划的。
Ⅶ 英国为什么脱欧英国脱欧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影响
近10年来,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好像是貌合神离。我觉得英国与欧洲大陆不仅仅是海峡相隔,而且还存在着历史形成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根据英国与欧洲大陆互不信任的历史传统。英国脱离欧盟成为必然。英国的脱欧,不仅对欧盟,而且对英镑,对美国,对全世界,都造成了一定影响,那么,英国脱欧对美国造成哪些影响呢?
第一、英美关系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特朗普的意图可能是减少防务义务,同时也能够控制北约,而北约成员德国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如果美国不能够控制北约,那么。德国有可能会整合欧洲的国家资源,美国就会面临一个制造工业上的对手,这也特朗普振兴制造业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
由此看来,英国脱欧不仅对欧盟一体化遭受产生影响,同时也对美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Ⅷ 英国将开启艰难的脱欧谈判 苏格兰欲再次独立公投是怎么回事
2017年3月28日,苏格兰议会以69对59票的结果支持苏格兰首席部长斯特金第二次独立公投的投票,暗示着苏格兰将在2018年秋或2019年春举行新的公投,但英国首相表示,现在不是独立公投的时机。
自2016年6月英国举行了公投决定离开欧盟,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已于2017年3月29日正式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真正拉开脱欧序幕。欧盟委员会主容克表示,英国和欧盟的谈判将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
Ⅸ 英国为啥要脱欧公投
如果只有组织所给的权益,而无相应的义务,就太划算了。只可惜,天下没有这种免费的午餐。于是,聪明的英国人退而求其次,作如此盘算:欧盟既带来更多安全和利益,若能减少一些义务而仍留在里面,岂不妙哉?卡梅伦首相为脱欧公投大开绿灯时,大概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这场豪赌的预定结果是:留欧派胜出,英国继续待在作出重要让步后的欧盟之内。可随着公投临近,原本绝对少数的脱欧派竟开始占上风,英镑对美元汇率随之暴跌,卡梅伦是否在懊悔——难道押错了宝?
脱欧公投作为近来最热门的话题,直接肇因是十年来欧盟经济的萎靡不振,近年来折腾不停的欧债危机,欧元区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以及近两三年欧盟东部成员国甚至法国、比利时所面临的难民危机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立场保守的小党独立党趁火打劫,竭力鼓噪退出欧盟。几年间,这个寂寂无名的脱欧专业党行情暴涨,陡然间成为世界媒体的聚焦对象。也是在这种形势下,卡梅伦为争取脱欧派选票以获连任,去年大选期间作出了举行脱欧公投的许诺。他今年2月在欧盟峰会上讨价还价,迫使欧盟允诺给予英国“特殊地位”以换取其留欧,回国召开内阁会议后宣布6月23日举行公投。对脱欧派政客来说,这无疑是大好消息。他们声称,欧盟权力太大,对各国主权限制太多,欧盟法令事实上已高于英国国家法令,欧洲法院事实上已凌驾于英国最高法院之上;金融危机后欧盟引入的金融交易税降低了英国的金融竞争力;欧盟成员国太多,众口难调,在与域外国家签订自贸协定时难以取得进展,而退出欧盟,英国便可以独立推行其贸易战略,贯彻其贸易主张;同样重要的是,只有退欧,才能管控好早已使其大伤脑筋的欧盟移民问题。
但这只是脱欧派的观点。一些独立智库认为,英国退欧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后果,如企业投资下滑、内需萎缩、金融流动性下降、银行借贷成本上升等;这又将导致英镑对欧元汇率走低,进一步引起进口成本上升和通胀等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脱欧绝非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将产生全球冲击。正如新晋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所言:“一旦‘脱欧’,对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企业的在英商务和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已同英国开展的经贸合作都将产生影响。”此外,光解除与欧盟的契约关系就得花两年时间,之后与欧陆各经济体进行种种谈判以重建贸易关系,又得花五年时间。马拉松式的谈判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对英国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同样需要考虑的是,在与欧盟关系上,脱欧将意味着一种双输局面,不仅英国损失严重,欧盟也将出现振荡,其他成员国将起而仿效,最后分崩离析也未可知。从英国看,退欧也将带来国家分裂的新风险。苏格兰不同于英格兰,历来亲欧,希望留在欧盟,脱欧势必给本已十分活跃的独立运动火上加油。
既然英国搞脱欧公投,不妨看看欧盟的来龙去脉。经历过罗马帝国灭亡后无数次战争尤其是20世纪两场至为惨烈的“世界”大战后,同属一个文明或文化、宗教等同属一个体系的欧洲各国终于意识到,民族国家并非神圣,而是使各国陷入深深分裂、战争灾难不断的根本原因,将来更可能使欧洲再次面临大规模战争的灭顶之灾。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大战,也为了应对苏联集团的地缘政治压力,各国应该联合起来。于是,1950年法德率先建立了“煤钢联合体”,之后扩大为西欧联盟、欧洲自然贸易联盟,后来又扩大为欧洲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最终改名为欧洲联盟。随着时间推移,欧洲超国家组织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以至一度出现了这种预测:欧盟不久就将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只要各国一如既往朝更紧密联盟努力,让渡更多权力,欧盟终将变成一个拥有单一主权、单一军队的“欧洲合众国”。
现在看来,这种预测太乐观了。仅从英国看,其对欧盟的态度从来就是半心半意的。想当年,二战硝烟未散,丘吉尔就呼吁成立“欧洲合众国”,可出于对一个夕阳残照的帝国的幻想,再加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他从一开始就主张英国自外于“合众国”。在他看来,英国虽是欧洲国家,但也是遍布全球、无比“荣光”的日不落帝国的中心,既如此,像法、德等那样作为成员国加入所谓“合众国”,与自己的高贵身份是不般配的。可随着欧陆经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晾在一边的英国着急了,态度起了变化,从1961年起竟三次申请加入“合众国”。因戴高乐反对,前两次申请均遭拒绝。他反对的理由是,加入组织的英国将是一匹美国安插进来的“特洛伊木马”,因而最终将没有欧洲,只有一个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大西洋共同体”。晚至1973年,英国才正式成为欧共体的一员。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组织外苦苦徘徊了十几年,眼巴巴盼望着被接纳,可加入后仅仅两年,英国就要脱欧!1975年脱欧公投当然未获通过,直接肇因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引发欧洲经济的暂时困难。如果说英国人势利眼,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也许并不公平。其荒谬表现有更深的原因。与英国人打交道,发现他们提到欧洲大陆时,往往不说“欧洲大陆”这个词,而直称“欧洲”,就好像英国与欧洲相对待、英国人不是欧洲人似的。这种用词看似无心,实则暴露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考虑到大英帝国曾经的“荣光”,这种身处欧洲却自外于欧洲的心态就更容易理解了。但从根本看,是地缘格局使英国与欧陆之间注定只能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地理上的英国并非欧陆的一部分,而只是西北隅的岛国。把它与大陆分隔开的只是英吉利海峡。海峡宽约240公里,最窄处仅34公里,但即使横贯多佛海峡的海底隧道早已运行,加强了英国与大陆的联系,两者间仍隔着大海,联系终归有限;在没有隧道和其他现代交通手段的时代,联系更是少得多。
这种距离不近也不远,使历史上的英国既能享有政治独立,又能与之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能一定程度地避开欧陆的战祸,又能方便地吸纳先进的大陆文化。事实上,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相对于欧洲大陆,英国文化是落后的。这必然反映到语言上。中古英语大体上是一种未开化的“部落”语,现代英语虽然先进,但这很大程度得归功于大陆语言——源自法语、拉丁语的词汇占比竟高达60%以上。及至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经济发展终于使英国文化焕发光彩,破天荒为欧洲贡献了莎士比亚,可最着名的莎剧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不仅地点设在大陆,以大陆人为主角,而且从中可清楚地看到,地处偏远的英国人对欧陆文化是何等向往。当然,英国文化对大陆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尤其是现代商业和体育文化,但谁能否认,英国基督教,甚至音乐、绘画等统统源自欧洲大陆?甚至独树一帜的英国哲学也与欧陆哲学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与欧洲同属一个文明的事实解释了为何英国不否认其为欧洲的一部分,而地缘格局和英联邦遗产等又使它享有一般欧盟大国不可能享有的特殊地位,如保留货币主权,不加入申根组织,不参与旨在加强政治一体化的动议等。若卡梅伦赌博成功,英国留欧,其从欧盟得到的特殊待遇只会更多。但其他成员国做何感想?如果英国果真退出欧洲,欧盟在全球的分量势必明显下降,一些心怀不满的成员国或将仿效英国,苏格兰会进行第二次退英公投,甚至威尼斯也可能退出意大利(威尼斯一直有脱意运动)。即便是前者,“合众国”也将离欧洲更远。若是后者,则本可能实现的“合众国”之梦,将变成一个惨淡而遥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