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北非战场有多少谢尔曼坦克

英国北非战场有多少谢尔曼坦克

发布时间:2022-07-17 18:40:48

Ⅰ 介绍一下英国二战的坦克

二战期间英国坦克

巡洋坦克

A9 (A9E1) 巡洋坦克Mk I,1935 建造数量 125辆

A10 (E1, E2) 巡洋坦克Mk II。1934 建造数量 175辆

A13 Mk I (E2, E3) 巡洋坦克Mk III,1937 建造数量 65辆

A13 Mk II 巡洋坦克Mk IV,1937 建造数量 655辆

A13 Mk III 巡洋坦克Mk V"盟约者"(Covenanter),1937 建造数量 1771辆

A15 (A15E1) 巡洋坦克Mk VI"十字军"(Crusader),1938 建造数量 5300辆

A24 (A24E1) 巡洋坦克Mk VII"骑士"(Cavalier),1941 建造数量 500辆

A27 (A27M) 巡洋坦克Mk VIII"克伦威尔"(Cromwell) 1942 建造数量 4016辆

A30 巡洋坦克"挑战者"(Challenger) 1943 建造数量 200辆

A34 巡洋坦克"彗星"(Comet),1944 建造数量 1186辆

步兵坦克

A11 (A11E1) 步兵坦克Mk I"马蒂尔达"(Matilda),1936-38 建造数量 140辆

A12 (A12E1) 步兵坦克Mk II"马蒂尔达",1938-39 建造数量 2987辆

A10 (A10E3) 步兵坦克Mk III"瓦伦丁"(Valentine), 1938 建造数量 8275辆

A22 步兵坦克Mk IV"丘吉尔"(Churchill) 1941 建造数量 7368辆(所有种类合计)

空降坦克

A17 (A17E1) 空降坦克Mk VII"领主"(Tetrarch), 1939 建造数量 177辆

A25 (A25E1) 空降坦克Mk VIII"哈利·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1941 建造数量 100辆

Ⅱ 谢尔曼坦克在二战被虐的很惨吗

1940年8月19日,美国开始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根据M3“格兰特”的不足,军方要求将75mm火炮装在旋转炮塔上,研制代号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并被命名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在M4系列的各种改进型车上,共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变速箱为机械式,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90mm,105mm。
前期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在整个大战期间,M4成为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由于美军不像德军和苏军那样装备了重型坦克,M4有时也得权充重型坦克使用,尽管它根本不能胜任这个角色。
M4中型坦克
M4中型坦克(19张)
从42年开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尽快替换身有残疾的M3。它第一个大显威风的地方是北非战场。当英军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无可退的境地时,大约四百辆谢尔曼被火速补充至英第八集团军。在“十字军”和“瓦伦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经过五小时的炮火准备,谢尔曼率先向油料、备件严重不足,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发动冲击。经过十二天激战,英军大败德军非洲军团。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对手望风披靡的德意联军坦克被击毁二百余辆(大多数是意大利坦克,德军当时与英军坦克交换比为1比4,也就是说英军要击毁1辆德军坦克就要付出4辆以上坦克为代价)。沙漠之狐隆美尔从此一厥不振。而在突尼斯登陆行动中,美国陆军的M4坦克也紧随登场,为将德意法西斯赶出北非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陆诺曼底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DD水陆坦克,成为盟军迈向胜利的先锋。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M4管风琴);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着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郎森“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其广告词: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顿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第三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它是二战中性能最可靠的坦克,其动力系统的坚固耐用连前苏联坦克都逊色几分,德国坦克更是望尘莫及。德国的虎,豹,黑豹坦克每行进1000千米就需要大修一次,而且必须运回厂里大修。M4谢尔曼只需要最基本的野战维护就够了。性能可靠,故障极少,让美军坦克的出勤率大大高过德军坦克。
2服役过程
编辑

在二战中,M4谢尔曼坦克在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也被同属同盟国的大英国协(包含澳洲和加拿大)、苏联、自由法国、波兰流亡政府和中华民国所使用。
谢尔曼的第一次参战为1942年10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使用单位为英国皇家陆军第八军团。大英国协在欧洲战区也广泛地使用谢尔曼坦克来取代M3李战车和其衍生车型,且在1944年成为装甲部队的主力——其他的坦克是于战争后期参战的丘吉尔坦克和克伦威尔坦克。英军曾使用M4、M4A1和M4A2,但之后的主力装备是M4A4。M4的衍生型萤火虫坦克是自美国援助的M4和M4A4改装而成,被配置在装备了谢尔曼坦克和克伦威尔坦克的部队中,以提供较强的反坦克火力。萤火虫最出色的一战是魏特曼殒命之战中,GORDON军士单车击毁了三辆虎式,是否击毁第四辆魏特曼的座车仍在争议中。此外44年6.11,第4禁卫龙骑兵团的哈里斯中尉一辆萤火虫歼灭了5辆豹式。
虽然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投入了装备柴油引擎的M4A2,美军驱逐战车部队也在非洲和欧洲投入了以M4A2底盘作为基础量产的M10坦克歼击车,美军装甲部队长官中将雅各布·德弗斯(Jacob L. Devers)却要求不在无行动战区(Zone of Interior)之外投入柴油引擎的谢尔曼坦克。首次投入战斗的美国谢尔曼是在1942年11月在火炬行动中使用的M4和M4A1,在北非战役的过程中谢尔曼在坦克营里取代了M3李战车的位置。虽然M4和M4A1在整个战争期间都继续服役,但美国陆军在战争后期更倾向使用拥有500匹马力强力引擎的M4A3。在1944年7月,M4A1首先装备76毫米长管火炮进入战斗,紧随其后的是M4A3。到战争末期时,美国陆军在欧陆部署的半数谢尔曼坦克已经装备了反坦克能力高的76毫米长管火炮,而余下的半数谢尔曼坦克仍装备着75毫米的短管火炮。有些部队则混有装备了两种火炮的车型。第一种装备HVSS悬吊系统的车型是M4A3(76)W NEAA又称M4A3E8型,参加了2战。
在太平洋战区,M4A2坦克同样是日军的恶梦,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塞班岛,硫磺岛和冲绳岛等地的战役里日军基本上没有正面火力可直接和谢尔曼系列对抗,要击毁M4系列坦克通常得依靠隐蔽良好的反坦克炮近距离击杀甚至是人肉特攻才能对其有效,另一种日军采用的反坦克武器是磁铁炸药,美国海军陆战队为此要在M4A2的车身加装木板。
太平洋战场加装木板的谢尔曼
太平洋战场加装木板的谢尔曼
自由法军使用的M4A2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法国也是唯一经由租借法案接收M4A3E2“巨无霸”的国家。波兰军则使用了许多谢尔曼萤火虫和装备76毫米长管炮的衍生车型。国民政府助印远征军部队则接收少量M4A2作为坦克团火力支援用车。
苏联偏好使用装有柴油引擎的谢尔曼坦克,因为它制造的坦克如T-34也是使用柴油引擎。因此,它是继大英国协后大量使用装备有75毫米短管火炮和76毫米长管火炮的M4A2的国家。与英国不同的是,M4A2占了苏联所拥有的谢尔曼坦克的大半。使用HVSS 悬吊系统的谢尔曼坦克直到战争末期才被接收并使用。谢尔曼坦克被苏联官兵称为“Em Cha”,因为美国人写的顶上开口的数字4类似于西里尔字母cha Ч。据老兵LOZA的回忆,谢尔曼的炮弹在火灾中不会爆炸,因此安全性比T-34要好。
在中缅印战区方面,M4系列有一部分提供了英国军队,而在印度整训的中华民国驻印军在1944年也接收了少量的M4A4,M4A4原先不在租借法案的清单内,但是1943年底驻印军坦克团使用M3A3坦克与日军交战的经验发现M3系列的防护力不足,因此在反攻密支那后的短暂休整期间向美军要求更新坦克,美军提供了援助英军的一部分M4A2供坦克团使用,总量不超过一个连。中国驻印军的M4A4涂装很有特色,不单在车身写上“突击”,还在炮塔上画上猫眼和猫须,在贵街曾与日军坦克交手,并且创下成功击杀日军坦克的纪录。
中国驻印军的谢尔曼坦克
中国驻印军的谢尔曼坦克
二战结束后,美国基本上淘汰除了装有76毫米长管炮或105毫米榴弹炮的M4A3E8以外的M4系列,剩余的坦克除了弃置于各国战场便是以军事物资出售。在1950至1953年的 朝鲜战争中,谢尔曼坦克仍是美军普遍使用的坦克。美国1954年的调查表明朝鲜战争期间有119起坦克间的战斗,104起是陆军坦克部队参加,15起是陆战队坦克参加。其中M4A3E8参战的59起(50%),M26是38起(32%),M46是12起(10%),M24是10起(8%)。其中只有24起有三辆以上的朝鲜T-34或Su-76M参战,在这些战斗中美方有34辆坦克被击毁,只有15辆是不可恢复损失。而确认被坦克击毁的T-34-85有97辆,而且美军有18个不确认战果。击毁的T-34-85有39%归于M26,12%M46,剩下的大部分由M4击毁的。美方统计T-34的人员损失发现有75%在坦克被击毁后阵亡,而美方的坦克乘员被击毁死亡率在18%,这里面当然有美国人习惯于反复轰击被击毁坦克的原因。战后的谢尔曼坦克也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服役并参与了20世纪末的几场地区性冲突。有的国家(特别是以色列)使用新型武装加以改造,使它继续在战场上立威,而各种衍生型有的各国使用至1970年代后才被更新的支援车辆取代。日本所使用的M4A3E8型是根据MSA协定供给日本陆上自卫队,直到1970年代中期才被61式坦克完全取代以色列的以色列国防军广泛的装备了包含使用法制75毫米火炮的M-50“超级谢尔曼”和拥有105毫米火炮的M51谢尔曼,及其他多种的改装及衍生车型。谢尔曼坦克也被参与第二次喀什米尔战役和印巴战争(1971年)的双方军队所使用。南美洲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继续使用谢尔曼坦克。智利陆军把谢尔曼列为现役装备直到1989年,而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仍继续装备谢尔曼坦克的国家。

Ⅲ 二战北非战场上英国从美国得到的坦克是什么

胡说。英国从美国得到的支援最多的就是M3坦克,M4都不是很多。要说装甲厚,英国人自己的玛蒂尔达坦克的正面装甲可以无视德国人的3号和4号坦克,但是88毫米火炮是可以无视二战任何坦克的正面装甲的。

Ⅳ 北非战争的战役过程

1941年5月,这一进攻以意军投降而告结束。北非战事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根据战区条件,军事行动在宽50—80公里的沿岸地带进行,并从1940年9月13日持续到1943年5月13日。北非战局大致可分六个阶段 (1942年1月21日—10月22日)——德意军进攻。法西斯统帅部利用英军的分散和未做好防御准备,变更了兵力部署,于1月21日发动反攻。至1942年2月8日前,德意军推进达600公里,进至加扎拉、比尔哈基姆一线,战线在此一直稳定到5月底。
德意军(7个意大利师,3个德国师,约13万人,610辆坦克,600架飞机)再度对英第8集团军(5个师,3个旅,约13万人,1270辆坦克,604架飞机;司令为里奇将军)发动进攻(“泰西”战役),以便夺取埃及并向近东突进。它们于6月11日前攻占了英军各支撑点前沿线,迫其混乱不堪地退却。德意军围攻托卜鲁克,该城3.3万守军尽管有大量武器和粮食储备,但仍投降。德意军推进600公里后,逼近英军在埃及境内阿拉曼附近的阵地。德意军企图在7月1—3日发展进攻,但未得逞。此前,由于英美间就共同实施北非战局达成协议(1942年6月),美军统帅部开始对驻非洲英军提供相当大的军事技术装备援助,并参与准备英美军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争中,英军第8集团军于在北非实施的进攻战役。
由于德军在苏德战场,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损失惨重,德意两国法西斯领导集团被迫于1942年秋季前大幅度缩减对在非洲作战军队的支援。德意军队已精疲力竭,武器、药和燃料奇缺。这对英军在非洲战区转入进攻,驱逐德意军队极为有利。
10月23日前,德意军“非洲”坦克集团军(司令为隆美尔元帅)在埃及阿拉曼以西占领宽为60公里的防御正面。该集团军下辖德军4个师和意军8个师,总兵力约8万人,坦克540辆,火炮1219门,飞机350架。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企图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积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阻滞和粉碎英军进攻。在埃及作战的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为蒙哥马利将军)辖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为23万人,坦克1440辆,火炮2311门,飞机1500架。战役企图规定;钳制左翼德军,由阿拉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将德意军队滨海集团压迫至沿海一带,并予以歼灭。英军巧妙进行战役伪装,使德军对英军主要突击方向和战役发起时间作了错误判断。
1942年10月23日21时40分,经过3天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20分钟的炮火准备,英军于10月23日傍晚转入进攻。突破是在9公里宽的地段上实施的。英军炮兵密度较小(每公里正面50门火炮),未能压制敌人火力配系,虽经一整夜战斗,仅楔入敌人防御阵地。突破变成了速度异常缓慢的“蚕食”德军防御阵地的行动(至10月27日前英军仅推进7公里)。
在主攻方向上,第30军右翼澳大利亚第9师和英第51师、中路新西兰师和南非第1师,起初进展顺利,突破敌前沿后迅速在雷区为后续装甲部队开辟通路;左翼印度第4师在鲁韦萨特岭以北遭敌顽强抵抗,进攻受阻。24日凌晨2时,第10军第1、第10装甲师奉命从正在开辟通路的雷区进入战斗,由于雷区纵深超出预料,至日终前仅第1装甲师的个别部队通过雷区。25日凌晨,新西兰师在雷区开辟通路后,向西南方向迈泰尔亚岭逼进,遭德第15装甲师反击。26日,澳第9师在战线北端攻占德军部分阵地后向海岸推进,威胁德第164师侧后,并击退德第15装甲师的反击。在助攻方向上,第13军对德军防线南段发起进攻,但为德军的雷区和炮火所阻,进展甚微。24日晨,该军第7装甲师和第44、第50步兵师再次发起攻击,通过第一道雷区后为德军火力所阻。
此后,双方损失惨重。26日,隆美尔判明英军主攻方向,开始将第21装甲师调往北线。英军进攻受挫,27日暂停进攻;第7装甲师北调,加强主攻方向实力;第13军其他部队暂取守势,仅以小分队出击和炮火袭击牵制敌人。26日,意大利向非洲运送燃料的油轮全部被英国海、空军击沉,致使德军油料奇缺,后勤补给陷入困境,装甲部队无法组织大规模反击。29日,澳第9师和英第9装甲旅向海岸推进,被德军击退。由南线调来的德军主力第21装甲师向北部沿海机动,企图阻滞英军沿公路西进。蒙哥马利据此改变计划,决心对腰子岭以北德军防御薄弱部位实施纵深突破。31日,澳第9师进抵并控制沿海地区,切断德军第164师退路。德军第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组织反击,未果。至此,德意军坦克仅剩200余辆,而英军在战线北段尚有800余辆坦克没有投入战斗。
11月2日凌晨1时,英军按照增压计划发起新的进攻。经炮火准备后,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装甲旅发起冲击,遭德军顽强抵抗。第1装甲师随即投入战斗,次日夜从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防线接合部达成突破。4日晨,第10、第7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从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进攻。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余部实施反击,但由于没有空中掩护,大部坦克被击毁。在沿海地区被切断退路的德第164师余部,亦被澳第9师歼灭。隆美尔命令德意军全线撤退。由于油料和车辆不足,部分重兵器由人力后送,道路拥挤不堪,撤退行动迟缓。英军乘势转入追击,并出动大批飞机轰炸,给退却中的德军以重大杀伤。6日,英军因雨停止追击,致使德意军装甲摩托化部队顺利撤退,仅意军第10军在退却途中大部被歼,战役至此结束。 1942年7月,英美首脑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并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火炬”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9月下旬,美英两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伦敦确定了实施“火炬”作战计划的细节,决定两国军队于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再待机与北非的英军协同作战,消灭在北非的德意部队。
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军队共13个师,分别编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特谴队。西部特谴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从美国本土出发,横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登陆;中部特谴队和东部特谴队分别由美军弗雷登道尔少将和赖德少将指挥,从英国出发,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实施登陆。
1942年11月8日,10余万美英联军分乘664艘军舰和运输船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登陆。联军仅仅受到了法国人的轻微抵抗,11月11日,正在北非视察的法军总司令、海军上将达尔朗宣布脱离维希政府,命令法军停火,并加入了联军。盟军登陆成功后,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即继续向东推进,以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
希特勒对盟军的登陆行动虽然毫无准备,但他迅速就作出了反应。他命令占领维希法国,同时用运输机将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往突尼斯。德军抢占了突尼斯。1942年12月9日,希特勒将在突尼斯的德意部队编为第5装甲集团军,并任命阿尼姆上将为司令。通过不断的增援,第5集团军逐渐扩大到辖德军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步兵师及3个意大利步兵师的规模。阿尼姆在突尼斯的北部山地建立了一条防线,并逐渐向南推进,以对抗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的推进。
在阿拉曼会战中失利的隆美尔率非洲装甲集团军的7.8万人(其中德军3万人)和130多辆坦克撤退到利比亚与突尼斯南部交界的马雷特防线,靠近了阿尼姆的部队。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在巩固了新阵地之后,即回国治病。他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也将更名为意大利第1集团军,由意大利的梅塞元帅任司令。
1943年1月14日,英美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决定在北非战场设立战区,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为副总司令。北非盟军整编为第18集团军群,下辖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蒙哥马利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弗雷登道尔指挥的美第2军和部分法军。亚历山大任集团军群司令,统一指挥盟军在北非的全部地面部队。
隆美尔在离任前,已敏锐地察觉到出现新的战斗机会。当时位于隆美尔部队正面的英第8集团军尚未对马雷特防线构成威胁,蒙哥马利在攻占的黎波里后,就忙于重开的黎波里港,要发动一场新的攻势还需准备一段时间。而位于西面的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和弗雷登道尔指挥的美第2军却威胁着他的后方。隆美尔决心利用位于两股敌军之间的中心地位,先以背面包抄奇袭方式击溃他后面的盟军,然后调头对付蒙哥马利。这是一个出色的计划,但在实施时却遇到困难,德第5装甲集团军不归隆美尔指挥,而隆美尔与阿尼姆的配合又不协调。
隆美尔的进攻计划被盟军破获,但他们却搞错了德军的主攻地点,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和英第1集团军司令部都认为敌军的进攻地点是在丰杜克附近。为此,盟军在丰杜克后面部署了重兵。
1943年2月14日,德意军发起了代号为“春风”行动的进攻。北面阿尼姆的第5集团军从弗德山口向美第2军阵地发起主攻,德第10和第21装甲师两面夹击,重创美第1装甲师,攻占了锡迪布齐德。15日,南面隆美尔部队也攻占了加夫萨,向费里亚纳进逼。17日,隆美尔进占了费里亚纳。
隆美尔计划从费里亚纳挥戈西北,向阿尔及利亚的特贝萨挺进,以切断英美盟军的交通线,从而把战术性胜利发展为战略性胜利。不过,他虽然得到了在罗马的德南线总司令凯塞林的支持,却得不到阿尼姆的合作,阿尼姆控制了装甲部队。经过妥协,隆美尔虽然获得了第10和第21装甲师的指挥权,但却不得不首先进攻东北面的勒凯夫。这样,隆美尔面对的是英美盟军的正面而不是背后。隆美尔不由得火冒三丈。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离敌人战线近得不能再近,势必使我们去攻打强大的敌人后备军。”
2月19日凌晨2时30分,隆美尔开始向勒凯夫方向攻击前进。隆美尔攻占了卡塞林隘口,接着向勒凯夫南面的塔拉推进。但隆美尔没能攻下塔拉,他的攻势被盟军的增援兵力阻止了。隆美尔停止了攻击,下令部队撤退。隆美尔的进攻作为一次“目标有限”的出击,可说是战果辉煌。但他未能实现迫使盟军撤出突尼斯的战略目标,尽管这一目标似乎十分接近了。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如果隆美尔从一开始就主持这次战役而不受牵制就进攻特贝萨的话,这样一个目标也许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能迅速夺取拥有大量补给储备的美军那个基地和中心机场,那会使盟国部队不再可能守住他们在突尼斯的阵地。”
隆美尔的进攻使美军遭受了重大损失。美第2军3万人中有3000人阵亡,4000人被俘,260辆坦克被毁或被缴获,这是美军在北非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蒙羞受辱的艾森豪威尔撤换了弗雷登道尔,任命勇猛善战的巴顿少将出任美第2军军长。巴顿早就渴望能与隆美尔交手,他说:“对他的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个战役,自认对他了如指掌。我平生的愿望就是与他捉对厮杀。”
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新组建的非洲装甲集团军群司令,统一指挥阿尼姆的第5装甲集团军和梅塞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原隆美尔的非洲装甲集团军)。隆美尔获得新权力后,决定不等蒙哥马利来攻,即抢先向他发动攻击。然而,蒙哥马利从密码破译机获的的情报中掌握了隆美尔这次进攻的方向和确切时间,遂从海岸把大炮和部队调到隆美尔选择为突破口的南部地带,集结了进近4个师的兵力、400辆坦克、350门大炮和470门反坦克炮于梅德宁附近,建立了一道严密的防线。
3月6日凌晨,隆美尔以3个半装甲师的160辆坦克(比1个装甲师本应拥有的还要少),在200门大炮和1万名步兵的支持下,向梅德宁发起进攻。上午8时,当德军装甲部队推进到离梅德宁约15公里的一座山脊上时,遭到了蒙哥马利部署的近500门反坦克炮的猛烈轰击。到中午时分,德军装甲部队仍无力向前突破。英军俘虏和侦察营缴获的文件证实,蒙哥马利事先就对隆美尔的行动计划的每一细节了如指掌。下午5点,隆美尔下令取消了这次进攻。160辆坦克损失了50辆。他哀叹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没能使敌人措手不及,所以这次行动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蒙哥马利向马雷特防线缓慢逼近,盟军控制了制空和制海权,德意部队缺乏补给和增援兵力。隆美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已频于绝境,继续留在突尼斯等于自杀,他向希特勒提出了撤兵返回欧洲的计划,但为希特勒所拒绝。3月9日,隆美尔心灰意冷地告病回国休假,永远离开了北非,阿尼姆接过了指挥权。一心想与隆美尔较量的巴顿闻讯,大失所望。
蒙哥马利指挥英第8集团军进攻马雷特防线,巴顿指挥的美第2军也于3天前从西南进攻马雷特防线的后方。梅塞被迫率意大利第1集团军从马雷特防线向北撤退。蒙哥马利突破加贝斯隘口,从加夫萨东进的巴顿会师。英第8集团军又占领了斯法克斯。到4月中旬,盟军完成了对德意军的合围。隆美尔的继任阿尼姆率非洲装甲集团群共14个师20多万人退守突尼斯北部,他的3个装甲师仅剩下120余辆坦克,作战物资异常匮乏,没有补给。而亚历山大的第18集团军群共有20个师30万人的部队,拥有1400辆坦克和1000多门火炮。制空和制海权也掌握在盟军手中。
亚历山大下达了代号为“铁匠”的总攻令,要求部队沿整个弧行战线强攻退守的德意部队。安德森的英第1集团军担任主攻,突入敌军的中央防线,直取突尼斯城;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在南面,对敌军左翼发动攻击;布莱德雷的美第2军在北面,打击敌军右翼,以夺取比塞大港为目标;法第19军在蒙哥马利左侧和安德森右侧伺机参加攻击而扩大战果。
下午9时30分,蒙哥马利首先在南面发动攻击。安德森指挥英第1集团军在中央战线发起主攻,阿尼姆集中其装甲兵力的大部分来进行激烈抵抗,英第1集团军进展缓慢。亚历山大遂从蒙哥马利那里调来第7装甲师、第4印度步兵师和201警卫旅给安德森,以增强英第1集团军的打击兵力。在400门火炮和战术空军的支援下,英第1集团军全力猛攻,德意部队终于招架不住,向后溃退。同时,在美第2军的不断压迫下,在北面的德意军防线也开始向内凹入。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攻入了突尼斯城,接着不久,布莱德雷指挥的美第2军也攻占了比塞大港。以后的情形,英国人莫尔希德在其《非洲的末日》中说:“德国人已经完全吓慌了,当他们看到英国人的坦克扬长而过,简直感到手脚无措。德军将领已经无法下达命令,因为他已经与其部下丧失了联系。在恐惧之中,德军纷纷奔向滩头,但他们发现既无船只,又无飞机,于是军队就完全崩溃了。”
阿泥姆上将和梅塞元帅相继向盟军投降,约10万德军、15万意军被俘,只有633人从海上逃走。突尼斯会战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了。
经过2年零8个月的拉锯战,北非战争至此终告结束。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使地中海航道从此畅通,为下一步通过西西里岛重返欧洲创造了条件。 蒙哥马利长了一副鹰一样的面孔,他那高昂并带有浓重英格兰鼻音的声调让人听起来感到并不十分友善。他在许多方面与隆美尔有相似之处。这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孤僻,在周围是敌人多于朋友;他俩都很专横和傲慢,在听命于别人时,都像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而当他们获得全部指挥权时,却又都是头脑清醒和最有独到见解的优秀指挥官;两个人都喜欢体育运动,并且都不抽烟、不喝烈性酒,注重保持身体健康。
这两个人还都比较注意培养与军政要人的友谊,就像隆美尔一向对希特勒言听令从和重视同戈培尔的关系一样,蒙哥马利也十分注重结交军政要人。当丘吉尔到非洲视察部队时,他在海滨浴场舒适的别墅里招待了他,并特地为他准备了在战争时期即使在英国国内也很难见到的法国白兰地。
像隆美尔一直戴着那顶着名的带有有机玻璃风镜的帽子一样,蒙哥马利也戴着一顶镶着团队徽章的怪异的澳大利亚丛林帽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外,这两个人都喜欢挑选出类拔萃、年轻英俊的军官组成自己的参谋队伍。在战术方面,隆美尔擅长于运动战,而蒙哥马利从来就不是什么横扫千里的运动战专家;但在事先精心布置好的阵地战中,他比隆美尔要技高一筹。在情报的获取上,隆美尔更是无法和蒙哥马利相比。自从隆美尔失去他的无线电侦听连后,他所能获得的英军消息便越来越少了。英国情报机构知道如何在情报来源上使敌人产生错觉,大量极易破译的情报暗示德军:意大利人在不断地泄露情报。隆美尔对这种欺骗深信不疑,这更大大加深了他对意大利人的鄙视。而英国谍报机构却源源不断地向蒙哥马利输送了他们所侦破的大量德军情报,隆美尔对此却一无所知。“隆美尔就像被蒙上了双眼在和蒙哥马利决斗”,一位德国军事评论家战后如此认为。
但是,蒙哥马利和隆美尔都同样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化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供应。所以,他俩都强烈地要求自己的统帅部尽最大可能向非洲战场运送更多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显然,蒙哥马利在这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英、美的战争机器开足了马力,大批船队涌过地中海,为英军运来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第8集团军的实力与日俱增。丘吉尔告诉蒙哥马利第10军正在组建中,并且还有300辆“谢尔曼”型坦克预计在9月初从美国运到北非。
隆美尔最终作出了“一生中最难作出的抉择”,那就是向英军进攻。这实际上可以说是最后的“生死一搏”了。因为这时装甲军团的坦克数量还不到英军的一半,所剩燃料甚至还不够行驶160公里,而英军还牢牢控制着制空权。

Ⅳ 二战时期,美国一共损失了多少辆谢尔曼坦克有何依据呢

M-4“谢尔曼”,是二战时期美国在M3基础上研制生产的中型坦克,拥有M4A1、M4A2、M4A3、M4A4、M4A6等多种型号的改型车,装备的坦克炮有75、76、105毫米。

有战后的纪录认为,M-4“谢尔曼”超过了大名鼎鼎的苏联T-34中型坦克,生产量逼近了5万量,约为49234辆,创造了西方中型坦克生产史上的奇迹。

由于没有苏军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战损单独的统计数据,事实上可视为美援的辆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在东线残酷的作战中全都战损或报废了

因此,综合西线美军M-4系列坦克战损6151辆、英国军队战损4477辆(不包括英军在北非战损的M-4坦克)、自由法国军队的549辆(不包括波兰流亡政府和中国军队战损的M-4坦克),以及东线苏联军队战损的辆,整个二战时期,M-4“谢尔曼”系列坦克的战损大概有15279辆,实际数量应该是比这个数据还要大

Ⅵ 二战期间英国在北非战场,使用的是什么坦克

crusader巡洋坦克、二战中英国生产最多的Churchill(丘吉尔)步兵坦克、英国陆军M3“格兰特”Mk.Ⅰ中型坦克和英军的能发射17磅炮弹的牵引式反 坦克 炮。

Ⅶ 二战中美国的M4 谢尔曼 系列坦克在性能上远不及德国和苏联制造的坦克.为何还被称为二战最优秀坦克之一拜

1939年在大战爆发的威胁下,美国开始大力整顿三军武备。 一种中型坦克投入设计研制,这就是M3“GENERALLEE”。 在最初的设计中,该型坦克的主炮口径为37毫米。当设计快完成时,德军全面占领了法国。波兰和法国战役大大震动了M3的设计人员,他们意识到37毫米口径已远远落后于实战需要,于是把一笔把主炮口径改成75毫米。但已设计好的炮塔无法容纳这么大口径的火炮。 无奈中只好在车体上打主意:在车体的右前方装了一个类似瘤子的突出物,75毫米主炮就装在那里面。这种修补式设计令主炮的水平转动方向角只有几度。除了主炮方面的先天不足外,M3的装甲设计也有严重缺陷,其车体和炮塔主要采用铆接,一旦被击中,铆钉就被震得象霰弹一样在坦克里到处横飞。当时已是1941年中,英国武器采购团正在美国见啥买啥,以应付战时之急需。尽管M3并不是一型成功的设计,英国佬还是匆匆订购一批,稍加改进,装上英国的通讯设备就运往北非(该型坦克在英国被称为“GENERALGRANT”)。 美国人深知M3的不足之处。马上开始一轮新的设计工作。首先设计一个全新的炮塔以容纳75毫米甚至更大口径的火炮。其次改进车体结构,使整车高度降低,并将铆接改为焊接或铸造。这样就推出又一新型号的中型坦克——M4“GENERALSHERMAN”(谢尔曼这称呼也是由英国人叫起)。 在整个大战期间,M4成为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由于美军不象德军和苏军那样装备了重型坦克,M4有时也得权充重型坦克使用,尽管它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角色。 从42年开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尽快替换身有残疾的M3。它第一个大显威风的地方是北非战场。当英军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无可退的境地时,大约四百辆谢尔曼被火速补充至英第八军。在“十字军”和“瓦伦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经过五小时的炮火准备,谢尔曼率先向油料、备件严重不足,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发动冲击。经过十二天激战,英军大败德军非洲军团。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对手望风披靡的德军PzKwⅢ、Ⅳ型坦克被击毁二百余辆。沙漠之狐隆美尔从此一厥不振。 此后,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陆诺曼底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成为盟军迈向胜利的先锋。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 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军有16个装备有M4中型坦克的装甲师参加了对柏林的总攻。/环球军事论坛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 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在街上见到那辆就属此型)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着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 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吨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型车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战斗全重36·25吨,最高时速25英里,主机:430马力的克莱斯勒六缸汽油机,同步变速器,水平弹簧悬挂装置。 前装甲厚2英寸,炮塔装甲厚3·2英寸。75毫米主炮一门,·30机枪两挺,有的装备·50高射机枪一挺。 “由于在波兰战役第一阶段的出色表现,狼穴电令由我负责最后的总攻。在给狼穴的复电中,我要求马上给我增加装备。在所列装备清单的第一行赫然便是‘JU-87斯图卡’……” 摘自《PanzerGeneral作战日记》 M51谢尔曼坦克 尽管M50谢尔螺坦克具有与苏制T-34/85和T-54/T-55坦克成功交战的能力,但由于埃及于60年代初开始接受装有较大威力火炮的苏制ИС-3重型坦克,以色列决定对谢尔曼坦克进行再改造。 最初以色列对法国105mm CN-105-F1式火炮表示关注,该炮炮管长是口径的56倍,发射破甲弹的初速为1000m/s。然而该炮装在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上有些过长,初速太高,车内也缺乏所需的后坐空间。于是以色列向法国布尔日兵工厂提出修改CN-105-F1式火炮的要求,最终导致缩短炮管 长度1.5m,使初速降至可以接受的800m/s。以色列称这咱改进型火炮为D1504式坦克炮,炮管长度为口径的44倍,使用以色列研制的炮弹。 M51坦克以M4A1型谢尔曼坦克为基础,安装康明斯公司338kW(460马力)柴油机、E8型水平螺 旋弹簧悬挂系统和改进型转向装置、传动装置及排气装置,使用较宽的履带和炮塔防盾,对炮塔 尾舱和弹药储存箱进行改进以便安放新型105mm火炮用的105mm炮弹。其他改进项目包括用小型紧 凑的直流以发电机代替原来的大型蓄电池充电机、在主要武器上方安装1个白光/红外探照灯、炮 塔两侧安装2具烟幕弹发射器。在样车试验后还为火炮加装了炮口制退器。 改制1辆M51型谢尔曼坦克大约需要25000个工时,战斗全重将增加到39t,公路最大速度为45km/h,行程270km。 该坦克在1967年初的以叙边界冲突中第一次参加战斗,随后用于1967年中东战争和1968~1970年的冲突战争中,1973年的中东战争也有使用。M51坦克曾成功地与叙利亚和埃及的苏制T-62坦克进行过交战。 105mm D1504式火炮可以发射OCC 105F1式非旋转稳定的空心装药破甲弹、60式榴弹、发烟弹和教练弹。破甲弹与法国AMX-30主战坦克配用的弹相同,初速为905m/s,破甲深度为360mm/0°或150mm/60°。 M4A3(76)W HVSS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33650kg 车长7.54m 车宽3.0m 车高2.97m 引擎Ford GAA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2/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61/n.a. km 乘员5人 火力装备 76mm Gun M1A1,M1A1C or M1A2 ; 2x.30 caliber MG M1919A4 弹药76mm:71发 ; 7.62mm:6250发 装甲13-178mm 爬坡度 31度 通过垂直墙高 0.61m 越壕宽 2.3m 涉水深 0.91m

阅读全文

与英国北非战场有多少谢尔曼坦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民调多少人反对君主立宪 浏览:605
中国当代名家名着有哪些 浏览:656
英国拍卖玉玺多少钱 浏览:185
英国王子的房子叫什么 浏览:320
印度的牛粪有什么好处 浏览:446
意大利婚礼有哪些固定的传统 浏览:535
英国首相入院后情况如何 浏览:730
伊朗有什么好的学校值得留学 浏览:325
中国八大传媒类学校哪个更好 浏览:217
越南服金币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174
英国皇帝有名无实是在什么时候 浏览:46
中国路桥国外工资多少 浏览:537
英国atas什么能出结果 浏览:693
意大利mgm电机是哪里生产的 浏览:80
越南为什么快速撤军 浏览:612
从丹麦运生蚝到中国用什么方式 浏览:419
去越南河内玩大概多少钱 浏览:462
意大利人为什么喜欢吃葡萄 浏览: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浏览:62
伊朗为什么怕步伊拉克后尘 浏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