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有多少机枪

英国人有多少机枪

发布时间:2022-07-18 19:49:50

‘壹’ 机枪类型有哪些

机枪枪械主要用于射击较远距离的有生力量,也可对空中、水面或地面轻型薄壁装甲目标或火力点进行射击。机枪有轻机枪、突击机枪、重机枪、航空机枪、舰艇机枪等多种。

帕克尔和加特林发明手摇机枪

自从步枪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之后,步枪的装弹方式大为改善,从而提高了射击速度。但是,枪械的射击速度仍然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为了提高枪械的发射速度,19世纪50年代前,许多国家都研制过连发枪械。英国人帕克尔发明的单管手摇机枪,1718年在英国取得专利。但由于枪身太重,装弹困难,未引起普遍重视。一些国家尝试着将许多支枪管平行或环形排列,进行齐射或连射。

1862年,美国人R·J·加特林发明的手摇式机枪,将6支口径为14.7毫米的枪管安放在枪架上,射手转动曲柄,6支枪管依次发射,因而解决了射速问题,在紧张操作时每分钟可发射枪弹300至350发。该枪于1862年取得专利,曾在美国1861年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马克沁重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

世界上第一支以火燃燃气为能源的机枪,是英籍美国人H·S·马克沁发明的,1883年他试验成功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1884年应用这种原理的机枪取得了专利。这是枪械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这种机枪的理论射速约为600发/分钟,枪身重量为27.2千克,后人称为马克沁重机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1916年7月1日,英军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猛烈持续地射击,英军一天之中伤亡了近6万人,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这种自动发射的重型机枪的巨人威力。

马克沁重机枪发明后,各国纷纷仿制或开发研制各种新型重机枪,并已开始研制能随步兵机动作战的轻型机枪。1902年,丹麦人W·麦德森设计了一种有两脚架带枪托可抵启发射的机枪,全枪重9.98千克,最大射程为2000米,称为轻机枪。从此,以马克沁重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作为自动机枪的母型,开始出现大量新式的大口径机枪,并开始装备飞机、坦克和战船,成为仅次于火炮的压制性武器。

诺登飞发明多管排列式机枪

1878年美国的诺登飞发明了多管排列式机枪,其构造为5支枪管一字排列,固定不动。这种机枪后坐和复进都是由扳动侧方的机柄来完成的,弹匣垂直安装在枪上,弹匣内的枪弹借自身的重量而下降。发射时,5支枪管同时发射。在自动武器的发展中,多管排列式机枪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自动武器的主要机构与多管排列式机枪很相似,不同的是,自动武器是利用发射时火药气体所产生的能量来转动机构进行连射。

机枪的改进和发展

机枪一出现,首先装备舰艇,作为舰艇用压制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用飞机和坦克的问世要求步兵有相应的防空和反装甲能力,于是出现了大口径机枪。1918年,德军首先装备了13.2毫米苏罗通机枪。随后英国装备了12.7毫米维克斯机枪。军用飞机和坦克上也相应装备了航空机枪和坦克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与大战中,德国设计了MG34和MG42通用机枪,MG34枪身带两脚架,全重12千克,1934年装备部队,配备弹鼓和两脚架可作轻机枪使用,配备弹链和三脚架可作重机枪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研制的新型通用机枪相继出现,如美国的M60机枪,苏联的PKM/PKMS机枪,中国的1967—2式机枪等。它们全重一般在20千克左右。枪身轻重两用,枪架一般可高平两用,并能改装在坦克、步兵战车、直升机或舰艇上使用。这些机枪在美越战争、朝鲜战争和战后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都发挥过巨大作用。

奥德怀尔发明号称“金属风暴”的射速最快的机枪

1995年底,澳大利亚人迈克·奥德怀尔发明的称为“金属风暴”的机枪,射速比世界上现有的射速最快的机枪高出20倍,这种机枪可能给武器技术带来革命。这种机枪在测试过程中,每分钟可以向目标发射13.5万发子弹,其射速很快,甚至可以用来拦截由激光制导的“智能”炸弹。澳大利亚高级官员说,尽管他们对这种新武器的评估工作尚未结束,但它有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自从阿根廷人在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使用“贴近海面飞行的”飞鱼式舰对舰导弹击中英国的“谢菲尔德”号军舰以后,军舰设计人员就在军舰上布满了诸如美国制造的每分钟能发射3000发弹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对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属风暴”的机枪发明人奥德怀尔在研制过程中,采用的是14世纪火器刚刚诞生时的原理,即让武器能比“现有技术投掷出更多的子弹”。其原理极为简单,而且不需要活动的部件。专门为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射击队制造枪支的MAB工程公司已经制造出这种速射机枪的样品,其研制费用为723万美元,与大多数武器研制费用相比,这个研制费用是微不足道的。尽管常规的美制加特林速射机枪是多管机枪,但每个枪管发射一发子弹之后要重新装填子弹。“金属风暴”的机枪却能够把多发子弹依次排列在枪管内,最新的样品每个枪管能储存90发子弹。照这样计算,一挺大管机枪可以非常快速地发射540发子弹。

‘贰’ 一战及以前的武器(请详细介绍)

sp;1。法国飞行员罢工
1915~16年间造的法国战斗机上,装的都是本国制造的Hotchkiss机枪(这枪中国人熟的很。20年后,日本兵就是扛着它在中国大地上撒野的)。Hotchkiss机枪本身的性能还算不错。问题出在供弹上。Hotchkiss机枪用的是弹板供弹——————也就是20多发子弹的一个大桥夹——————-,维持机枪持续射击的方法,就是在上一个弹板打光之前把下一个弹板从枪身右侧的装填口插进去。
这个方法在陆军使用时不成问题————-有供弹手再旁边伺候着呐~————,可飞行员不干了~想想也是:一边操纵飞机格斗,一边还得自助式装填子弹,而且一个弹板就20多发,一场空战下来,光装填就足够忙死飞行员的了~
于是飞行员向当局抗议,上面发话下来:坚持!上面有上面的想法,高层还是很爱面子的,Hotchkiss再怎么说也是国货,不用它的话,就只能在英国的Vickers机枪和Lewis机枪之间做选择。别的国家也就罢了,英国佬的嘛。。。。。官僚们尝试用爱国主义热情打动飞行员。可飞行员不吃着一套,真打起来命重要,什么面子里子的统统靠边站~
据说后来官司打到了巴黎,最终还是飞行员取得了胜利。此后的法国战斗机上,都改装英国的Vickers机枪和Lewis机枪。法国人也终于从英国人那里搞了一次“拿来主义”。
想想每打20几发就要手动装填一次的法国飞行员,今天的飞行员真幸福啊~~

2。称霸协约国的Lewis机枪
大家都还记得前几年的好莱坞大片《木乃伊》第一集中,那个以色列帅哥使用从坠毁的飞机上卸下的机枪狂扫木乃伊群的场景吧?他用的就是Lewis机枪。
说起来,Lewis机枪虽然是为步兵设计的,但其命中注定要在空军大展宏图。因为世界上第一种装上飞机的机枪就是Lewis机枪。而世界有记载的第一次机枪对地扫射试验,也是用Lewis机枪完成的~
严格的说Lewis机枪的性能并不出色,Lewis MK1型机枪重达12公斤,比一些同样用在飞机上的重机枪还重,而火力持续能力却不如重机枪。而且550发/分的射速,在空战中也稍嫌慢了点~~针对这些缺点,英国加以改进,研制出了着名的Lewis MKIII型机枪————-正是它确定了Lewis机枪在空战史上的卓着地位————-。Lewis MKIII型机枪的特点就是根据空战的特殊要求,对Lewis机枪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首先,减轻了重量。MKIII取消了笨重的气冷枪套(空中气流的自然散热能力足够强,而且空战也不会进行长时间射击),将重量由MKI型的12公斤减到了7。7公斤。这样射击手可以轻松操作Lewis机枪进行环向射击。其次,将射速提高到700发/分,提高了空战中的命中率。第三,创造性的使用装弹量达97发的大型弹盘(原来用47发弹盘),这就在空战中大大解放了飞行员/射手。
Lewis机枪一般被作为飞机的自卫武器,装备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的后座。在这些位置上,体积小重量轻火力猛的Lewis机枪是非常理想的武器。
性能出色的Lewis机枪很快风靡了各参战国。捷克斯洛伐克,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倭国,荷兰,波兰,瑞士,英国,美国,苏联(俄罗斯)。。。。名单几乎包括二战所有参战国~~甚至直到二战初期,很多国家的轰炸机和侦察机仍然用Lewis机枪作为自卫武器(如意大利和倭国)~
再说句题外话,《木乃伊》中用的就是Lewis MKIII机枪,装97发弹盘,可惜大部分子弹都让男主角浪费在沙子魔偶上了,否则那位以色列老兄也不必和木乃伊僧侣玩肉搏了~

3。昙花一现的空用冲锋枪
众所周知,由于冲锋枪射程短,贯穿能力差,基本没有被考虑作为航空机枪使用过的。不过凡事无绝对。一战中就有两款冲锋枪被作为航空机枪来使用~而且其中一款竟然是世界上第一种冲锋枪:意大利的 Villar Perosa冲锋枪。
Villar Perosa冲锋枪最初是作为轻机枪设计的。但使用的是9X19弹——-这可是手枪弹~————大概是意大利人也觉得它威力不足,所以陆军用的不多。飞机上用的也挺少,估计用也是因为看中了它2400发/分的射速,打不死人,也能吓唬跑人~~~
另一款航空冲锋枪是瑞士的Doppelpistole 1919。用的是7。65X22弹,威力比9X19弹强点有限。不过瑞士人纯粹是玩票。整个战争期间一枪未发,当然有心情研究点花哨的~
比较有趣的是,前两天看《印地安纳·琼斯III圣杯》,赫然发现片中肖恩·康纳利用的就是Villar Perosa!不过老琼斯射击水平不佳,敌机没打着,到把自己的尾翼打成了蜂窝~————-话说回来,就算打中了,9X19弹的威力也难以对Bf109造成致命伤害~——————。

4。千奇百怪的对地攻击武器
对早期飞机来说,打中地面目标是很容易的。原因:飞的慢/低~~所以让大家头痛的不是打的中打不中的问题,真正让大家头痛的,是用什么打的问题。引用当年孙大圣的名言“没有趁手的兵器啊!”
于是飞行员门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了各种有个性没人性对地攻击武器。
迫击炮弹算是比较正统的,一般侦察机都能挂个5~6颗————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挂”,就拿个绳套挂在飞机外头~————。威力视炮弹体积而定,炸炸步兵和无遮蔽目标没问题,对上地下掩体就没戏了~
手榴弹之流也有人用。当时手榴弹的延时都很长,足够落地爆炸所需要的。而且手榴弹可以多带点。就是威力小了写,用数量补吧~

质量兵器也不少~英国人扔过板砖(估计是从中国人这里学去的),法国人扔过铁钉,德国人仍过不爆炸的航空炸弹(性能不过关~给伦敦多添了几个坑而已)
射击系的是主流,一开始只是射击手操作挺自卫用机枪往下扫射解闷;后来换成双联装机枪提高火力密度。俄罗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TSH-2型上装了8挺对地攻击专用机枪!这8挺机枪分装在两个盒子里,一边翅膀下边安一个。使用时,驾驶员驾驶飞机从敌人头顶掠过,一时间“弹如雨下”啊~
然后大家觉得机枪不过瘾,开始玩炮。。。。。。

5。乱弹空中的“主炮”口径竞赛
开题之前,需要考虑一点,就是当时的飞机基本都是木制结构,帆布蒙皮,结构脆弱的很~但是,那时候的人好象都疯了一般。。。。。。。
早期的航空武器都是步兵口径的机枪,也就是6。5~8毫米之间。最初打破这个局面的是丹麦的11。35毫米大口径机枪,它发射的弹丸威力比7。7毫米机枪大3倍。看到这种“惊人的”效果,各国设计师就都来劲了~不就是造的大点嘛~好说!
美国人祭出了世纪经典的12。7毫米伯郎宁机枪,性能出众,洋洋自得~
不甘示弱的英国人甩出了15毫米路意斯机枪,领得一时风骚;
没过两天,瑞士人搞出了开天辟地的20毫米厄利空F/S;
意大利人也插了一脚,拿出了个25毫米Revelli;
澳大利亚人造了个35毫米机炮跑过来凑份子;
接着,法国人和英国人几乎同时搞出了37毫米机炮,还都不止一种,法国人的是Hotchkiss M1885和M1902;英国人的是Vickers 1pdr MKIII和1。5pdr COW;
美国人再次打破记录,造出了40毫米的Davis 2pdr机炮————英国人响应,也造出了自己的40毫米Vickers-Crayford机炮——-;
爱面子的法国人决心捍卫自己的荣誉,将47毫米步兵炮搬上了飞机~
美国人表面对此不屑一顾,转身就撂出了57毫米Davis 6pdr炮;
法国人决心做最后一搏,亮出了机载75毫米野战炮;
美国人则用一个猪八戒的方式暂时结束了这场军备竞赛:76毫米Davis 12pdr炮!“我就高你那么一点点~~~”
呼~~~~这哪是机炮发展史啊~典型一个海军的无畏舰主炮口径竞赛在天空的袖珍版啊!~~

‘叁’ 布伦轻机枪

布伦和 AK的战术定位就不一样, 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布伦是配备到步兵班的, 由班长指挥, 目的是加强步兵班的火力, 属于支援武器, 使用两脚架射击时有效射程约600M.
AK是自动步枪, 班里面的战士人手一把, 属于单兵武器, 有效射程约400M.
MG-42是一挺通用机枪, 一般是配备到步兵连直属的火力排, 由连部直接指挥. 根据需要可以配属到排甚至是班一级. 轻机枪状态有效射程600~800M, 重机枪状态有效射程1000M.

因为当时, 英军步兵班主要武器是恩菲尔德步枪, 射速慢. 为了加强火力, 每个步兵班配备一挺布伦. 一个排里3个班, 一共3挺布伦. 步兵连直属的火力排还额外部署了3挺布伦, 加上3个排的 9挺, 每个步兵连共有 12挺布伦.

每一挺布伦要两名射手, 一名负责射击和携带机枪, 另一名负责更换弹匣和枪管. 不过实战中, 经常出现单人操作布伦机枪的场面, 说明步兵班里面配备2人制机枪组确实有很大的局限性. 尽管布伦的弹匣容量是30发, 可是为了防止弹匣卡弹等故障, 通常只装28或29发.

AK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二战以后, 世界的军事思想发生了大变革. 正迈向自动火力时代. AK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只需要3支AK就能在3秒钟内发射90枚弹头, 如果用恩菲尔德步枪, 则需要整个步枪班齐射足足一分钟. 尽管用这种"火力投送"能力来评价步枪不太合适, 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自动步枪给整个军队带来的巨大变革.

AK等自动步列装部队以后, 班用机枪的作用实质上是下降了的, 火力支援的角色主要落在了步兵连直属火力排的重机枪/通用机枪身上. MG-42就属于这种通用机枪, 重机枪状态的MG-42是无法配置到步兵班的.

一个标准的MG-42机枪组包括6个人: 一名机枪组长, 1号射手负责射击, 2号射手携带三脚架, 3、4、5号射手携带弹药、备用枪管、维护工具等. 其中组长、1号、2号射手携带手枪, 3、4、5号射手携带步枪.
不过实战中, 通常会减少到只有3人: 射手, 弹药手, 观察员. 这种3人制机枪组一般不携带三脚架, 根据需要可以配属到步兵班, 加强步兵班火力.

英军中战术定位跟MG-42类似的是"威克斯"机枪, 是英国仿制的马克沁水冷机枪. 用作重机枪, 配属给步兵连. 由于威克斯过于笨重, 排以下的支援任务只有交给布伦了. 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

目前我军主力的火力梯队配属是: 步枪81式, 班用机枪81式, 连用机枪67-2式.
以后实现步兵武器全面小口径话以后, 可能的火力梯队配置是: 步枪95式, 班用机枪95式, 88式 5.8mm通用机枪的定位有点模糊, 用作连用机枪有点勉强, 配备到步兵班似乎有点浪费编制.
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跟美国学, 在3个班的步兵排里面加设一个机枪班, 配备2~3挺中型机枪(小口径机枪或轻机枪状态的通用机枪). 把12.7mm机枪配置到步兵连用作支援火力, 这样的方案也在讨论中.

‘肆’ 关于机关枪有哪些介绍

机关枪又称机枪,是一种要求有稳定的依托并能连续射击的轻型自动武器。其外形与步枪、冲锋枪的主要区别是,机枪有支架、脚座、或枪座。有的还装置外接子弹夹。机枪属于步兵武器中的重火力,在阵地战、防御战中,机枪的作用非常大。

机枪的种类很多,人们常见的主要有,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车载机枪、舰载机枪、高射机枪、航空机枪、坦克用机枪、大口径机枪等等。

轻型机枪是最常见的机枪,主要供步兵部队的班或战斗小组使用。其结构除与步枪一样具有枪管、枪身、枪托、弹盒等部件外,还有两条铁腿。这两条腿装在枪管前端,在卧射时起稳定枪身的作用。轻型机枪的射击方式较多,可抵肩卧射,也可端在手中直立射击,还可在行进中射击等。其有效射程为500至800米,战斗时射速为每分钟100发左右。

重机枪与轻型机枪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装有稳固支架,枪的口径大了,使用的子弹直径也加大了。枪体明显比轻机枪笨重,一个人无法搬动,因此,该种枪可拆卸。搬运时可分解,战斗时立即组合起来。重机枪的有效射程可达800米以上,战斗射速为每分钟200到300发子弹。重机枪的用途较多,可以作为有效的防御武器,也可作为进攻时的压制武器,还可射杀低空飞行的目标等。

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设计师们把轻重两种机枪结合为一体,于是,出现了通用机枪。这种机枪,装在支撑架上可作重机枪使用,去掉固定支架,则可用为轻机枪。

还有一种比一般枪支口径大得多的机枪,被称做大口径机枪,其口径可达20毫米。这种机枪的主要用途是,杀伤低空飞行目标。高射机枪就是一种大口径通用机枪,其对空射击时,有效射程可达2000米。对地面目标射击时,有效射程可达1500米。

机枪已经成为地面部队的重要武器。可是,该枪的发明,既不是出自于军械专家,更非出自有经验的战斗人员,而是出自于一名电气工程师之手。这个人叫马克沁,是美国人。马克沁出身于穷苦人家,为了摆脱穷苦命运,他从小养成了好学和勤于思考的习惯,见到什么问题,都要想个明白。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想找出解决的办法。靠着这种刻苦学习和善于思考的精神,马克沁成了小有名气的电气发明家,并在纽约开了一家照明设备安装厂。他既是厂长,又是工程师。为了寻找电器照明设备的市场,有一年,马克沁到欧洲进行考察。在欧洲考察期间,他参观了一家兵工厂,在这里,对武器一窍不通的马克沁,看到了一种奇怪的武器,即多管枪。这种枪有10根枪管,每根枪管中装一粒子弹,需要4名士兵发射。在搬运时,需要10多个人抬。没有枪械知识的马克沁,看了一会儿,觉得这种设计方式很好笑,他就对工厂的一个负责人说:“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和用10根枪管相继发射,究竟哪一种方式更合理?”

“当然是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更合理。”厂方的负责人很干脆地回答。“那么,为什么不用一根枪管,而用10根枪管呢?”马克沁不解地问。“原因很简单,正是由于没有人能够解决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的难题,才想出了用10根枪管相继发射的办法。”兵工厂的人回答说。解决这个问题有那么难吗?”马克沁问。

“也许在你看来不是难题,可是,我们却一直解决不了。”厂方人员客气地回答说。

喜欢向难题挑战的马克沁,决心攻下这个难题。从欧洲回到美国后,他暂停了自己的电气安装业务,集中精力解决单管连发问题。对枪械缺乏起码知识的马克沁,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步枪,一件件解剖、分析、思考。他找到了火枪不能连续射击的关键,这就是枪膛靠什么开锁、枪拴靠什么拉开的问题。其实,这个症节在枪械研究界是人所共知的,由于马克沁是个门外汉,所以,他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才发现这个人所共知的事实。马克沁是个发明家,当找到问题的症节后,就会思考解开症节的办法。

马克沁整天拿着枪进行研究,一些熟悉他的人,还以为这个电气工程师准备与什么人决斗呢。有一天,马克沁扛着一支老式步枪来到郊外,他想体验一下打枪的滋味。找到一处有土坡阻挡的地方,马克沁就趴在地上,右肩抵着枪托,左手端着枪身,眯起左眼,瞄了一阵之后,他用右手勾动了板机。“砰”的一声,子弹飞出,马克沁的耳朵被震的嗡嗡响,他的右肩也隐隐作疼。耳朵响是子弹出膛时产生的强烈噪声所致,而肩疼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马克沁不明白,他又打了第二枪、第三枪、第四枪。每一次枪响时,枪托都强有力地作用于他的右肩上。这是什么力量?马克沁趴在地上思索。想着想着,他豁然开朗,原来子弹壳中的火药,在燃烧时会产生多个方向的力。由于弹壳和枪管的限制,只有两个方向的力产生了作用,一个方向是弹头所指的方向,另一个方向就是与弹头相反的方向。前一个力使弹丸飞出枪膛,后一个力使枪体向后运动。这后一个力就是后坐力。

后坐力能不能利用?马克沁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经过思索,他认为完全可以利用,比如,用它拉动枪拴、打开枪膛、退出弹壳等。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马克沁终于利用后坐力,制造出第一支连发的自动枪。马克沁为自己的发明而高兴,他带着自己的发明,找到美国军方负责装备采购的人员,向他们介绍自己发明的自动枪。而美国的装备定购人员,知道马克沁是个着名的电气发明家,也知道他既没有当过兵,又缺乏军械知识,所以,对他的发明不仅置之不理,还称他是骗子。马克沁很失望,也很生气,他耗尽家财,耽误了生意,结果,搞出来的东西却得不到承认。一气之下,他来到英国。

英国人起初也不相信马克沁的发明,无奈,他只好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点钱,在伦敦郊外买了一块地皮,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工厂,开始试制他的自动枪。1884年5月,马克沁终于制成了全自动枪,他在伦敦郊外的射击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使参观的政客、贵族都啧啧称奇。一名叫做维克斯的英国军火商看中了马克沁的发明,决定与他合作,联合生产这种自动枪支,并命名该种自动枪为“机关枪”。不久,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等都到英国购买这种枪支,就连美国人听到英国人生产了自动枪之后,也远涉重洋,前来购买样品,准备仿造。殊不知,是他们把自己的发明家和发明成果扔到了国外。

虽然是英国人最先生产了马克沁机枪,但是,首先让世人见到它的真正威力的却是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人让英法联军偿到了马克沁机枪的厉害。1916年7月,英法联军与德军在法国的索姆河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联军人数多于德军,而且,他们还有骑兵突击和侧应。战斗打响后,联军很快突入德军阵地,德军并没有立刻还击。联军指挥官自以为取得战场主动,就盲目下令投入十几个团的步兵和骑兵向德军阵地猛攻。当联军距离德军前沿阵地仅有数十米之后,德军密集排列的马克沁机枪突然撤掉伪装,同时开火了。密集的子弹雨点般向联军泄来。联军成排成排地倒在前沿阵地上。第一个波次的进攻被打退后,英法联军的指挥官不服气,又组织了第二、第三次冲锋,结果,索姆河会战变成了屠宰场,手握马克沁机枪的德军成了屠夫,而英法联军则成了被屠宰的对象。在一天之内,联军伤亡超过5万人,5个野战师被葬送了。索姆河一战,使马克沁机枪出了名。从此,他成为步兵中最有威力的轻武器。也成为各国军队争相购买和仿造的兵器。

中国在清朝末期就开始仿造马克沁机枪了,但是工艺落后,设备粗糙,使用性能不良。到了国民党政府时期,金陵机器制造厂仿造了德国造的马克沁机枪,上海机器制造厂仿造了法国的水机关枪,汉阳兵工厂仿造了美国的白朗宁水冷机关枪等。但是,这些机枪的制造工艺简陋,射击精度很低,产量也很少,不能满足军事斗争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一方面学习模仿制造较先进的机枪,另一方面开始研究设计自己的机枪。

美国M60E7.62毫米轻机枪

‘伍’ 刘易斯式轻机枪的历史

“刘易斯”也是最早的航空机枪之一,它成为多乘员飞机上观察员/机枪手的标准武器。通常会把原来的步枪式枪托换成铁铲柄式的把手,这样更方便在上下翻腾的飞机上射击目标。MK2型减轻了重量,成为主要的前向射击航空机枪,装备了许多早期战斗机。比如SE-5A型战斗机上就装有一挺“刘易斯”机枪。装弹时射手必须站起来,将机翼上的机枪拉回自己面前,卸下空弹鼓,装上新的,这期间你的双腿必须牢牢地夹紧防护栏。除了SE-5A,在1920年代还有许多英国战斗机都使用过“刘易斯” 机枪。
英国陆军对“刘易斯” 机枪可谓是情有独钟,在一战结束后的很多年里仍旧在使用。除了英国,还有许多国家在一战期间装备了“刘易斯” 轻机枪,比如澳大利亚,法国,挪威,俄国,加拿大,甚至还有敌对方的德国军队。西线德军非常欣赏缴获的“刘易斯” 轻机枪,觉得它要胜过德国自己的MG08/15轻机枪。MG08/15实际上是马克沁MG08重机枪的改进型,改装步枪枪托、手枪式握柄,去掉三角架,换成两脚架。德国人还为“刘易斯” 轻机枪编印了详细的使用手册。在1918年至1921年苏联建国初期的国内战争中,英国人提供给白军大量的“刘易斯” 轻机枪,结果相当一部分被红军缴获使用。红白双方的士兵都十分喜爱这种份量轻,携带方便的机枪。
英国军方在1938年用布伦轻机枪换装了刘易斯 机枪。但是敦科尔克撤退后,英国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所有可以射击的武器都被投入使用,大量的“刘易斯”再度“应征入伍”。他们主要作为防空机枪,装设在卡车、火车上,或者作为固定的火力点,其中主要是MK2型航空机枪。随着加拿大生产出大量的“布伦”式轻机枪,英国的“布伦”产量也逐步升高,“刘易斯”再度退出一线,转为英国地方志愿军的装备,并开始装备武装商船,作为防空机枪。在许多当时的报纸、照片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击落德军俯冲轰炸机或者战斗机的内容,在一个笑呵呵的英国机枪手的背后总有一挺“刘易斯” 机枪。
尽管在二战中“刘易斯” 机枪处于配角地位,但纵观其“一生“,充满了荣誉和骄傲!

‘陆’ 世界上有多少种型号的六管重机枪

常见的8种代表型号:
美国
1,M61型 20-mm"火神"机关炮(1959年),美军战机主航炮 。命中一发 ,可以把敌机炸开半米大的洞 ,可以打弯飞行员脑后 2 英寸厚的防弹钢板 。

7,730型,中国军舰使用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8,1130型,(2012年)730型的11管放大版本,装备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射速每分钟一万发 ,可以击落敌方的反舰导弹 、巡航导弹 。

‘柒’ 几十名英国人几挺机枪是怎么干掉成千上万的非洲祖鲁人

呵呵,这就是叫选择性忽视
当时的确,英国殖民军只有50多个人,带了4艇马克沁
但他们还有大约1000名土着士兵随行,而且地形相对有利,祖鲁人只能从正面进攻
成了机枪的靶子

‘捌’ 鸦片战争时英国的机枪和火炮的大概数目是多少

当时没有机枪。1艘军舰可以安20-120门火炮。大约40艘军舰,加上陆军和缴获清军的,大约6000门把

‘玖’ 恩图曼战役中英军拥有多少挺马克沁机枪

1898年英军入侵苏丹、进行思图曼战役时,有40挺轮式水冷马克辛机枪。


英军有2万5千人,但英国人有8,600人,其余都是埃及部队

英军最后阵亡了28人,而苏丹人阵亡了11000人

‘拾’ 世界上有哪些轻机枪

zb26,MG34 MG42,日本南部大正11年机枪,麦德森M1903/24,霍奇基斯Mk1,勃朗宁(BAR)M1918A2,马克沁1908/15,乔奇,布伦Mk1,狄格特亚耶夫DPM,约翰逊M41,芬兰KK62,中国56式,苏联卡拉什尼科夫PK,瑞士SIG MG710—3,美国斯纳通63A,美国M60,英国L7A1,路易斯轻机枪,日本99式,RPK,米尼米M249,中国95式轻机枪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有多少机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为什么怕步伊拉克后尘 浏览:197
伊朗什么时候成为发达国家 浏览:93
印度雷达哪里买 浏览:31
印度电影有哪些是国语 浏览:848
越南重卡有哪些 浏览:831
东风5和印度烈火哪个先进 浏览:857
萨达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浏览:191
酸甜意大利面怎么和面 浏览:919
中国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浏览:795
和平精英国际服白卡在哪里使用 浏览:706
伊朗为什么拒绝进口歼10 浏览:579
越南花卉市场都有哪些 浏览:358
印尼电信卡wf怎么连接 浏览:390
现在去伊朗温度是多少 浏览:282
法语意大利语属于哪个语系 浏览:59
在越南哪里买最便宜 浏览:837
意大利什么时候可以玩 浏览:899
中国有哪些专科 浏览:496
英国足球队为什么会输 浏览:957
意大利vs西班牙在哪里直播 浏览: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