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时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的海军装备情况
中国-----国民党政府也拥有海军,但大部分都是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江防舰和海防舰,最大的1艘是1931年“9.18”事变前夕委托日本建造的轻巡洋舰“宁海”号。后海军部又建造了一艘“宁海”号的姊妹舰“平海”号,虽然是由江南造船厂自行建造的,但是设计图和“宁海”号相同,零件由日本方面提供,并且聘请了原“宁海”舰的造船主任神保总南担任江南造船厂的技术总工程师负责监造。8.13事变后,两舰都参加的淞沪会战,在长江口被日军“加贺”号航母的舰载机击沉于江阴。至此,抗战时期中国再无海军。
日本联合舰队----还是比较强劲的,装备情况:着名的有:
航母:“赤诚”,“云龙”,“苍龙”,“飞龙”,“加贺”,“翔凤”,“瑞鹤”,“信浓”等
战列舰:”大和“,”武藏“,”雾岛“,”长门“,”金刚“,”陆奥“,”扶桑“,”伊势“,”日向“等
重型巡洋舰:”熊野“,”最上“,”利根“,”爱宕“,”羽黑“,“三隈”,”那智“,”古鹰“,”高雄“等
其他水面舰艇不计其数。
美国-----二战开始时,美国海军是345艘143万吨。
战列舰17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19艘、驱逐舰165艘、潜艇106艘,
其中太平洋舰队为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67艘、潜艇12艘。面对联合舰队已经明显兵力不足。后来依靠其举世无双的国力(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和欧亚国家无法比拟的优越的不受干扰的地理位置,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建立了一支世界海军史上空前规模的超级海上舰队,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拥有的重型水面作战舰只(战列舰、巡洋舰)数量和航空母舰数量都处于绝对的世界领先地位。通过太平洋战争,它打垮了日本这个东方海上列强;同时,通过支援英国海军在大西洋的作战,它又一举超越英国海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英国-----
英国海军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出了自己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交椅。但是至少在战争爆发前和爆发初期(美国参战之前),英国海军承担了同盟国方面对轴心国进行海上作战的绝对主力任务。在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海军的主要作战舰艇构成如下:
战列舰12艘:
伊丽莎白女王级5艘: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和马来亚号。
复仇级5艘:复仇号、皇家橡树号、君权号、决心号和拉米利斯号。
纳尔逊级2艘:纳尔逊号、罗德尼号。
另有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5艘:乔治五世国王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但本级战舰开战时正在海试、舾装和建造中。
战列巡洋舰3艘:胡德级1艘:胡德号,声望级2艘:声望号和反击号。
航空母舰8艘:暴怒级1艘,竞技神级1艘,鹰级1艘,勇敢级2艘:勇敢号和光荣号,百眼巨人级1艘,皇家方舟级1艘,独角兽级1艘
另有光辉级3艘(光辉、胜利、可畏)、不屈级1艘、冤仇级1艘(共建2艘:冤仇、不倦)在建。
重巡洋舰18艘:豪·金斯级3艘:豪金斯号、富罗比斯号、英富汉姆号(主要作训练舰、防空舰、护航舰)。肯特级7艘:肯特号、贝里克号、坎伯兰号、康沃尔号、萨福克号、澳大利亚号、堪培拉号,其中后两艘为澳大利亚海军舰艇。伦敦级4艘:伦敦号、德文郡号、苏塞克斯号、什罗普郡号。多塞特郡级2艘:诺福克号、多塞特郡号。约克级2艘:约克号、埃克塞特号。
轻巡洋舰38艘:卡里登级3艘:卡里登号、卡里普索号、卡拉道克号。谷物女神级5艘:加的夫号、谷物女神号、考文垂号、柑香酒号、麻鹬号。开罗级5艘:卡莱尔号、科伦坡号、加尔各答号、开罗号、开普敦号。大胆级3艘:达娜厄号、大胆号和龙号。E级2艘:翡翠号、热心号。水神级4艘:水神号、加拉提号、珀涅罗珀号、曙光女神号。利安德尔级8艘:利安德尔号、阿基里斯号、海王星号、猎户座号、阿贾克斯号、珀斯号、霍巴特号、HMAS Sydney(后3艘为澳大利亚海军舰艇)。南安普敦级5艘:南安普敦号、纽卡斯尔号、谢菲尔德号、格拉斯哥号、伯明翰号。格洛斯特级3艘:利物浦号、曼彻斯特号、格洛斯特号。爱丁堡级2艘:爱丁堡号、贝尔法斯特号。
另有狄多级防空巡洋舰11艘在建:狄多号、波拿文都号、月神号、赫尔迈厄尼号、欧亚卢斯号、水中仙女号、克娄巴特拉号、天狼星号、亚尔古号、卡律布迪斯号、六头女妖号。
斐济级7艘在建:斐济号、肯尼亚号、尼日尔爾利亚号、毛里求斯号、特立尼达号、冈比亚号、牙买加号。乌干达级2艘在建:乌干达号和锡兰号,纽芬兰号在开战后开工。
除此之外,英国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驱逐舰部队(共计约200余艘)以及50余艘潜艇。当之无愧是当时的世界第一海军强国
德国-----德国海军是在未完成必要准备的背景下被迫投入到二战战场上的。
第一部分:大型水面战斗舰艇
(1)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德国海军二战共投入4级9艘各种战列舰:俾斯麦级大型战列舰2艘;(全部战沉),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2艘;(一艘战沉,一艘重创后报废并作为封锁船沉没),德意志级袖珍战舰3艘;(一艘1939年被迫自沉,两艘19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德意志级前无畏战列舰2艘。
德国还缴获了一些外国战列舰,包括意大利的2艘、苏联的1艘和法国若干艘。这些战列舰均没有在德国海军服役,大部分被德军解体。
(2)巡洋舰:
德国海军拥有6级10艘巡洋舰在二战服役: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5艘,完成3艘,LUTZOW卖给苏联参加了二战(半完成状态),赛德利兹改装航母完成95%后战争结束。服役3艘中,一艘1940年战沉在挪威,一艘19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欧根亲王号于战后的美国原子弹试验中被摧毁。埃姆登级轻巡洋舰1艘。K级轻巡洋舰3艘,2艘战沉于1940年的挪威,1艘战争末期被重创后自沉。纽伦堡级轻巡洋舰1艘。莱比锡级轻巡洋舰1艘。NIOBE号轻巡洋舰,一战德国海军的老船,在二战德国海军里服役很短。原是南斯拉夫海军训练舰,被意大利俘获后成为轻巡洋舰,1943年被德军俘获,由德国、克罗地亚海军人员共同驾驶。1943年底搁浅,次日被英国鱼雷快艇击毁。
德国二战还缴获了其它一些巡洋舰,包括意大利海军的2艘重巡洋舰、2艘防空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1艘装甲巡洋舰;法国海军若干轻巡洋舰、荷兰海军2艘轻巡洋舰(德国计划叫“训练巡洋舰KH1、2”)。这些巡洋舰的情况和俘获的战列舰相似,没有在德军服役。
(3)航母:齐柏林级2艘,首舰齐柏林号,完工85%,安装有火炮。45年自沉,战后苏联打捞到列宁格勒作为靶舰击沉。另外一艘没有名字,完成60%后在船台解体。赛德利兹号,原同名重巡洋舰,完成95%。
邮船改装航母计划,包括欧洲号、易北河号、格耐森诺号3艘邮船,计划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进行。不过日本倒把易北河号和格耐森诺号的同级邮船沙恩霍斯特号改装成了一艘航母。
(4)辅助巡洋舰:德国海军二战改装了10艘商船作为辅助巡洋舰,它们击沉了100多艘盟军商船。另外还包括澳大利亚巡洋舰悉尼号和1艘英国大型辅助巡洋舰。1943年意大利投降,德军缴获了10艘前意大利海军的辅助巡洋舰,但结局不详。
第二部分:中型战斗舰艇
(1)驱逐舰:
德国海军二战投入42艘各种驱逐舰服役,包括:Z级22艘;改良Z级18艘;俘获自荷兰的ZH1;俘获自希腊的ZG3。
德国Z计划里有多达68艘驱逐舰,但二战陆续提出的各种计划所给的编号只到了Z56。一些德国驱逐舰在二战末期很接近完成,如Z44、Z45、Z51和ZN4,但由于部件紧缺或者空袭和游击队破坏而没有完成。
德国缴获的驱逐舰很多,除去ZH1和ZG3,还有荷兰的ZH2-3,挪威的TROLL、ZN4-5,法国的ZF2、4、7和许多意大利驱逐舰。其中挪威的TROLL和一些意大利驱逐舰也在德军中服役,但是是作为“鱼雷艇”而不是“驱逐舰”。
(2)鱼雷艇(雷击舰):1923级6艘;1924级6艘;1935级9艘;1937级12艘;1939级舰队鱼雷艇15艘;T107级4艘(一战后残余的德国鱼雷艇,排水量700T),T152级5艘(同上),T196号(同上,排水量500T)。缴获自挪威的4艘700T、2艘200T、12艘100T鱼雷艇;缴获自荷兰的TFA9号鱼雷回收艇;缴获自丹麦的6艘200-300T鱼雷艇;缴获自法国的3艘900T鱼雷艇;缴获自意大利海军的33艘鱼雷艇(包括8艘前驱逐舰)。
(3)扫雷舰:
二战德国海军拥有217艘自己建造的扫雷舰(排水量800-900T),30艘左右的一战老式扫雷舰(400T)和缴获自波兰等国的一些杂牌扫雷舰。1939级扫雷舰69艘;1940级扫雷舰131艘;1941级扫雷舰17艘;1916级扫雷舰约30艘;缴获自波兰的扫雷舰2艘;缴获自丹麦的扫雷舰2艘;其它杂牌扫雷舰若干艘
法国-----后领土被占领,中后期没有像样的海军实力。
意大利-----意大利总体而言实力还是不错的。。
西北风级驱逐舰 ,狮级驱逐舰 ,萨乌罗级驱逐舰 ,塞拉级驱逐舰 ,达尔多级驱逐舰 ,航海家级驱逐舰 ,米拉贝洛级驱逐舰 ,诗人级驱逐舰 ,索尔达蒂级驱逐舰(分为I批和II批,武器上略有不同) ,旋风级驱逐舰 ,闪电级驱逐舰,普雷穆达级驱逐舰(俘获的原南斯拉夫杜布罗夫尼克级驱逐舰) ,塞班尼科级驱逐舰(俘获的原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级驱逐舰)
二战中意大利还有一大批作用和吨位接近驱逐舰的鱼雷艇,原先为驱逐舰,二战前被重新定级为大型鱼雷艇。包括坎托雷上将级,拉马萨级,西尔托里级,皮洛级,角宿一星级,白羊座级,翠鸟级,大胆级,库塔通内级,帕莱斯特罗级,罗马月神级
❷ 二战美军陆战装备
第一,美国参战之前,美国军队的数量少,装备也不怎么样,像M1半自动步枪都是研制了,但没有大量装备。而且在参展前,老美将大量武器提供给英国人,自己的库存也不多。装备水准自然不怎么样
其二,参战以后,美国的战略是先欧后亚,欧洲战场享有最优先的资源供应,所有新型陆战和空战装备优先装备欧洲战场,亚洲战场要滞后一些。而且当时军工生产刚开始启动,陆战队的装备也相对滞后
其三,太平洋战区主要是海军负责,评的主要是海军和航空兵力量,陆战兵器的紧迫度不大,现有武器的性能足以对付日本人了,自然急迫性不大。
其四,当时海军一口气组建了好几个陆战队师,但能马上投入作战的只有1师,如果这时候贸然换装的话,势必影响作战任务的开展。
借此,陆战队装备稍差一些。可一年之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提升,装备水准一下就上去了
❸ 美国在“二战时期”科技实力在德国英国之下吗(核武器除外)
可以说,当时德国的科研实力和军工实力都要强于美国,但是美国虽然在这两方面处于些许劣势,但是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自由民主的政治气氛,在生产力上要强于德国数倍,况且德国由于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其在各方面大伤元气,纳粹在经济还未完全复苏时急于求成发动战争企图速战速决,因此战前储备和战时生产力要逊于美英盟国。
至于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使得这个略显衰老的日不落帝国丧失了殖民时代积累的优势,况且在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的冲击下使得这个广泛依靠海外市场的王国失去了市场利润最大化的法宝,要知道在战前美国和德国就以全面超越老牌殖民帝国英法,分列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所以在二战时期联合王国早已屈居美德之后成为一流中的二流国家了。
❹ 二战主要参战国的军工实力排行
NO.1 美国
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在二战的刺激下,战争机器空前强大。在巅峰时期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后勤保障能力、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装备,军工技术水平也基本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尤其,美国二战后期的军工业水平相当惊人,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整个反法西斯盟国的75%的武器都由美国供应。而战术指挥水平以及在二战各个战场中的战绩也稳居世界前列。并成功的实施了多次空降、登陆等多兵种配合的行动,而强大的海军航母舰队也使美国在二战就建立起了全球作战的高机动能力,先进的军工技术水平使美国在二战后期就拥有了战略轰炸机、重型航空母舰以及原子弹等先进武器系统,为战后的世界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在NO.1的位置,当之无愧。
NO.2 德国
德国由于战前军事扩张策略的刺激,军事工业高度发达。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III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后期由于资源的限制,开始提高武器的质量,生产数量大幅度下降。而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以及优秀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指挥水平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德国开创了闪电战的时代,并开创了装甲兵协同坦克作战的陆军高机动作战的先河。同时德国还最先将空降兵应用于实战,而空降比利时打垮了铁桶般的防御系统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军工技术高度发达,二战时期就造出了飞弹,甚至如果不是军事高层对原子技术的不认同,恐怕,德国会是世界上最先拥有原子弹的国家。但是由于资源的致命伤人口的限制导致兵源供应不足以及情报技术的滞后,也为这支部队的强悍折了不少分。
NO.3 苏联
二战后期是苏联军事最为鼎盛的时期。 战争中后期军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甚至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并拥有着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工生产系统,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虽然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苏联后期的军队也在欧洲最艰苦的战场上磨练出了钢铁般的意志。苏联发达的情报系统克格勃,也在二战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战术思想方面,苏联在二战中形成了装甲集团化冲击的思想,强大的钢铁洪流二战后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分重视陆军火力的思路,甚至无限制的加强火力也是苏联的一种致命伤。当时苏联有一种说法,有一个角落没有攻击到,说明我们的火力还不够强。还需要不断增加。其实,那种铺天盖地的重型火炮、火箭炮、榴弹炮的呼啸的震撼场面,与美军地面部队利用先进的无线通讯呼叫空中力量与地面火力支援的精确打击相比,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苏联在冷战时期更是由于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不重视逐步落伍。
NO.4 日本
日本的海陆空实力比较平均,均位居世界的前列。强大的航母舰队,先进的零式战机,优秀的军队素质,都展示了这个穷兵黩武的国家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于美军的太平洋对抗中,如果不是情报系统的失败,也许,日本的败退还要滞后很长时间。43年以前,日本的海军实力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团(个人的认为,应该强于英国)。实际上日本的军工技术水平并不差,只是由于资源的限制以及面对的对手的弱小,日军的步兵武器、坦克等等与西方列强相比明显逊色不少。
标注:日英谁强,有争议。但我个人认为日本强,因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日军以不到1万人的代价歼灭、俘获英军12万人
NO.5 英国
英国是传统的海军强国,但是由于过分依赖大西洋的天然壁垒,导致了他陆军力量的萎缩。而由于当时经济危机的冲击,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二战中,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实力打垮了德国的海上力量,主导了大西洋的制海权。并在塔兰托海战中基本摧毁了意大利的海军,控制了地中海。但是这种实力不对称的战争,与美日太平洋战争中硬碰硬的死磕相比更缺乏含金量。而英国陆军在东南亚的不堪一击,在敦刻尔克的惨败,都写下了耻辱的篇章。好在英国的情报技术与科技还不算太差。与当时世界各国相比,占据第五位也是实力的展示
NO.6 法国
也许有些人要吐槽了,一个被德国一个月内灭掉的国家也能排到世界前十么?但是,客观的说,法国的失败并不是其军事实力的客观展示,而是战略战术思想的严重失误。但纵观其军事力量,法国在当时的世界上并不差。拥有者强大的陆军(二战前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拥有着200多万的陆军,也不是纯粹的吹牛),海军力量也不差,不过一切都没有发挥战争就结束
NO.7 中国
中国的军队数量并不少。战前,国军就有200多万大军。巅峰时期,国军到了400多万,八路军也有100多万。但是关键是军阀林立,国共对立,各系的部队高度的不统一。长期以来中国的军事力量缺乏有效统一的军事集中。虽然,名义上国共合作了,但是底下的摩擦不断。从战术战略思想上,共产党的游击战等理论在大纵深的防御战中也在世界上算是先进。但是由于日军的强大,以及国军投降的军队繁多,也造成了中国军事力量战斗力的低下。虽然国军的装备并不差,但是标准化太低,拿着进口的部分武器,子弹供应都是问题。军工水平太低,综合国力太差。除了正面战场几次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是失败的)以及大量装备了美式武器的远征军在缅甸路的几次小胜利外,没有什么好的战绩可言。八路军的几次历史上的胜利也不具战略意义
❺ 二战时期,哪个国家的武器装备最先进
美国。美国除了陆军装备稍逊一筹外,海空军装备是世界领先的。
❻ 二战后期英美联军的战斗力是英军更强还是美军更强
到了二战后期,战斗力是美军更强
具体原因如下
1、装备优势,无论是重火力还是单兵装备,美国人都强于英国人
2、指挥官素养,美国人更强调机动作战,比较敢于冒险,而英国人墨守成规,还是按照一战打法一线平推
3、下级的进取型,美国人好胜,更具有进取精神,士兵表现更强一些。而英国人某些古怪的脾气,如喝下午茶,就几次误事。先是在卡昂给了德国人重整防线的时间,到了市场花园行动的时候,30军居然又停下来喝茶
4、体系优势,老美的体系作战特色更突出,已经具有了空地一体的初步特征
至于你说的仆从国支援问题,是这样的
奥地利和德国合并了,原先的军队都并入国防军了,是一体的
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部队主要在东线和德国人一起作战,没到西线
❼ 在二战参战国家中,到底哪个国家的战争胜率是最高的
说到二战,大家都特别熟悉。法西斯主义国家发动战争,企图称霸世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一同抗力侵略者。战术战略方面,积极参战,并对法西斯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成为二战时期不可缺少的力量。
❽ 二战开始时英国和美国大家觉得哪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更强
但是如果单论军事实力,在二战开始时,英国更胜一筹。
在二战开始时美国的综合实力更强,因为美国国土面积非常大,自然资源丰富。同时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水平十分发达。而美国远离欧亚大陆,拥有安全的地理环境,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均置身事外。19世纪末期已逐渐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1940年美国的GDP即达到20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国。
而且英国的兵力大多来自于其他殖民地,本土士兵有限。英国本来就是侵略者,这些被殖民国家草草组建的军队本就战斗力有限,肯真正为英国卖命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一开始英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这点优势也被逐渐磨灭。
❾ 二战时期美军的陆军装备与日军相比,领先了多少请用资料说话,不要...
日军
日本陆军 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夜战重炮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旅团)。合计38万人。日本的征兵制规定凡17-40岁男子必须服役。还有预备役兵73。8万,后备役兵87。9万、第一补充兵157。9万,第二补充兵90。5万。此外还有第一、第二国民兵役。日本海军动员与陆军类似,但服役年限不同。全国可动员1000万人。
日本海军 1937年6月,总计有舰船285艘,排水量115。3万吨。包括航母4艘6。9万吨,战列舰9艘27。2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10。8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10。7万吨,驱逐舰102艘12。6万吨,潜水舰59艘7。6万吨,练习战舰1艘1万吨,水上机母舰2艘3。1万吨,潜水母舰5艘3。1万吨,布雷舰6艘2万吨,海防舰7艘5。5万吨,炮舰10艘0。5万吨,水雷舰8艘0。4万吨,扫雷舰12艘0。7万吨。另有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此外,在建的还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等,以上七七事变后不久编入战斗序列。日本海军实力仅次于英美,居第三位。
海军航空兵包括陆基和舰载航空队。陆基有联合航空队、航空队两级建制,联合航空队是战斗编组,没有固定的航空队数量,陆基合计有37。5个航空队,作战飞机458架。舰载航空兵有航空战队、航空分队两级建制、航母搭载的飞机以6架为1个分队,其他军舰无定制。舰载作战飞机182架,其中航母搭载130架。海军合计作战飞机640架,数量虽不如陆军多,但飞行员质量优于陆军。
陆军有1个航空兵团,辖第1、2、3飞行团及关东军飞行集团、航空兵团直属飞行队。飞行团(旅级)辖若干飞行联队。联队辖2个飞行大队。大队辖2个飞行中队。中队是基本建制单位。七七事变后,日军把飞行联队改称飞行战队,取消了大队一级。整个陆军航空兵团有54个中队,其中战斗机中队22个(每个中队常用飞机12架,备用8架),轻轰炸机中队8个(每个中队常用飞机9架,备用6架),重轰炸机中队8个(每个中队常用飞机6架,备用4架),侦察机中队15个(一般中队飞机数和战斗机中队相同,军以上单位直属中队飞机数与轻轰炸机中队相同),轰炸、侦察混合中队3个。各飞行联队还有直属的轻轰炸机和运输机各1架。总计960架作战飞机。还有几百架运输机、训练机和研究机等。
美军
1944年美军所采用的步兵师编装是改良自1943年制步兵师,使用三三制,三个步兵团,每团三个步兵营,总共九个营。团部的直属连队包括一个摩托化轻榴炮连(六门105榴)及一个摩托化战防连(57炮12门)。美军步兵师炮兵团有三个摩托化轻榴炮营和一个摩托化重榴炮营,总共有36门105榴和12门155榴。美军步兵师有一些额外的支持部队,例如机械化骑兵连,独立炮兵营,独立坦克营,独立防空营,独立驱逐坦克营等等。机械化骑兵连是编配M8装甲车,美军的独立驱逐战车营是编配M10或M36驱逐战车,美军的独立防空营是车载或牵引的四连装50机枪及牵引的40机炮所组成.
1943年编制的步兵师总员额数为14,253人,除前述战斗部队外,尚下辖侦搜单位、工兵营、卫生营、补给连、弹药连、通信连及宪兵排等直属部队。
而随着战争规模逐步扩大,许多任务性配属给步兵师的单位渐渐演变为半永久性的建置单位,一般来说这样的单位包括:1个机械化骑兵连、1个以上的野战炮兵营、1个化学兵营(主要提供42迫炮支持火力)及其它坦克、驱逐坦克和防炮单位。这使得在1944年步兵师日常管制的员额数超过了15,000人,相较于装甲师司令部较成熟的组织运作方式,步兵师司令部无论在编制员额或组织上都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作业量,因此变通的方法是以下辖各步兵团指挥部为基础,依据任务特性不同以联兵方式组织临时性的团战斗队。
美国的M3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着名坦克。M3中型坦克系列的总生产量达6258辆,而且它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M3中型坦克全名为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美国只有装37mm火炮的M2中型坦克。该坦克的火炮威力明显不足。1940年,有人建议改进M2中型坦克,加厚装甲,并将一门75mm榴弹炮安装在车体一侧的突出炮座内。这种新坦克在1940年7月11日被美国军械委员会定名为M3中型坦克。由于战争的需求,M3中型坦克在设计完成后很快就获准投产。美国的克里斯勒公司,机车车辆公司和鲍尔温机车车辆厂等,都于1941年4月生产出试验型样车。正式生产于1941年8月开始,到1942年12月结束,一年多的时间里共
生产出6000余辆M3中型坦克。其中,克里斯勒公司就占一半多,另有四,五家工厂的产量也在500辆以上。这说明在“民转军”的战时体制中,许多汽车、机车等民用工厂都已动员起来生产坦克等战斗车辆。
M3中型坦克的推进系统也与众不同。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各种改进型车和发动机型号各不相同,这也反映了战时的特点。原型车上采用“大陆”9缸风冷航空汽油机,最大功率340hp。各种改进型车,有的采用2台发动机,有的采用1台柴油机,有的甚至采用5台汽车发动机拼凑起来。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部,通过一根根很长的转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差速箱-侧减速器-主动轮。这种发动机后置,传动装置前置,主动轮前置的结构,在二战期间各国坦克上采用的不少。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条履带共有79块履带板,履带的着地面有橡胶块。美国从1937年的M1战斗车开始就采用了挂胶履带,后来的美国坦克一般也都采用这种履带。M3中型坦克的装甲防护不算先进。车体的主要部位采用铆接结构,也有的改进型车和某些工厂生产的坦克采用了铸造结构和焊接结构。其装甲厚度最大37mm,最小12mm,车体侧面开有侧门,看起来可使乘员上下车方便,也利于补充弹药,但于防护不利。后来的美国坦克上已不再开侧门。M3中型坦克系列生产数量如下:1941年4月至1942年8月生产了M3坦克4924辆、1942年3月至1942年8月生产了M3A1坦克300辆、1942年1月至1942年3月生产了M3A2坦克12辆、1942年3月至1942年12月生产了M3A3坦克322辆、1942年1月至1942年8月生产了M3A4坦克109辆、1942年1月至1942年12月生产了M3A5坦克591辆,总计是6258辆。
整个来看,M3中型坦克具有相当强大的火力,机动性也不错,但防护性相对差一些,表现在车姿高,装甲较薄,铆接车体等方面。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车内有6名乘员,加上两门火炮,显得十分拥挤。采用两门火炮,又分为两个层次,不便于车长指挥和迅速发扬火力。所以,当美军部队于1942年后期开始装备M4中型坦克后,M3中型坦克便逐步退出现役。M3中型坦克在二战中,除装备美军外,还装备了盟军的军队,如英国、加拿大和苏联军队等。装备美军的M3中型坦克除了在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中小试身手外,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倒是英军装备的M3中型坦克在北非战场打出了威风。英国在敦克尔克大撤退后,处境相当困难。1940年6月,英国派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到美国,目的就是向美国的公司订购英国设计的坦克,结果,美方未同意。这样,英方就选中了M3中型坦克。第一批订单于1941年下半年发出。由于“格兰特”I型坦克于1942年5月27日的加扎拉战斗中参战,英军的第6集团军第一次获得了能与德军Pz IV型坦克的75mm火炮相抗衡的武器。在1942年10月的北非阿拉曼战役中,英军能击败德军的隆美尔兵团,M3、M4中型坦克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