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达尔文资料(急用)
达尔文既是出类拔萃的人,又是普通的人。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塞文河畔的希鲁兹伯里小镇上。他的父亲罗伯特.达尔文是当地名医。他的祖父伊拉兹马列斯.达尔文也是位名医,对于生物学的研究极有兴趣,并且还是个提倡生物进化观念的先驱者。
达尔文可能受他祖父的影响,从小爱好自然。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想知道各种树木的名称,从10岁开始又搜集各种昆虫、贝壳、鸟蛋和矿石。他对学校里教条式的课程几乎不感兴趣,就和哥哥一起做化学实验,读课外书。有一本名为《世界奇观》的书,描述了古代七大奇观,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做梦都想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亲眼看一看古代的奇迹,以及现有的珍贵植物。
16岁那年,达尔文和他哥哥一起进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是,他对医学毫无兴趣,只读了两年就转学了.在两年里,他自己研究动植物学,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经常去潮水退落的沙滩上拣取动物,有时候就一起进行解剖。在暑假里,达尔文和朋友们去旅行和打猎,使他进一步学会了观察和搜集动植物的本领。
达尔文父亲不理解自己的儿子,认为他不好好学医却终日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将来一事无成,会给家里丢脸,就让他进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使他戴上了神学的枷锁。
可是,达尔文没有沿着神学的道路走到底。在剑桥大学期间,他巧遇“伯乐”——有名的植物学教授亨斯洛。亨斯洛精通植物学、昆虫学、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长期不断地观察和研究自然。达尔文正是由于他的帮助和指导,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科学家。
在剑桥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有两件事大大地影响了年轻的达尔文。一是他读了两部书:德国自然科学家洪堡着的《南美旅行记》,以及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耳着的《自然哲学人门》。这两部着作激起了达尔文火一般的热情,他很希望自己能在自然科学的宏大建筑上添加一砖一瓦。
另一件事是,亨斯洛教授因势利导,鼓励达尔文努力钻研地质学。达尔文听从他的意见,读了好几本地质学着作,并且在短时期内考察了家乡附近的地质情况,绘制了一套彩色地图。
达尔文快毕业时,亨斯洛介绍他跟随剑桥大学地质学教授塞奇威克去北威尔士旅行,考察了那里的古岩层地质。在这次旅行考察中,达尔文学会了发掘和鉴定化石,学会了整理和分析科学调查的材料,并且总结出一条十分有益的经验:某些现象如不注意观察,即使有显着的特征也极容易被忽略掉。后来的事实证明,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就是一个显着而历来被人们所忽略的现象。
达尔文的成才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他虽然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但是他“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从自学中得来的。”这里所说的自学,首先的和主要的就是向大自然学习。
http://www.teachercn.com/zxyw/Html/ZWSB/15203CSGjF5Sf1115121031.Html
⑵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位于澳洲北部,是北领地州唯一的一所大学,大学原名北领地大学,也是澳大利亚少数真正实现部门多元化并且提供高级中等教育机会的学院之一。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总学生人数大约为24,000人,分别来自60多个民族。学校有多个校区,主要是Casuarina(达尔文)校区、 Palmerston校区、Alice Springs校区和Katherine 校区,此外,一些较小型的学习中心位于Darwin Waterfront, CDU Melbourne, CDU Sydney, Tennant Creek,Yulara,Jabiru和Nhulunbuy。
CDU的历史要起源于1950,当时没有办公室,没有全职老师,只有一些老师在室外教授一些简单的课程。后来慢慢的发展成为Darwin’s Alt Ecation Centre, 这也是CDU最早的名字。在1974年,CDU更名为Darwin Community College. 然后又更名为Darw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在1989年,在联邦政府的帮助下,CDU又改名为Northern Territory University; 最后一次改名是在2003年,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一直用的现在。
⑶ 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是什么学家啊!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医生家庭。1825年至1828年在爱丁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Beagle)”作历时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On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Theoty of Natural Selection)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该书出版震动当时的学术界,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根本性的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后达尔文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 ,1868)》、《人类由来及性的选择(The Descent of Man ,1871)》和《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Animals and Man,1872) 》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⑷ 达尔文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着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达尔文的祖父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信念。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825年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 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但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着名的植物学家 J.亨斯洛和着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 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 这次航海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回到英格兰后,他一直忙于研究,立志成为一个促进进化论的严肃的科学家。1838年,他偶尔读了T.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确定他自己正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话。达尔文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 然而,他对发表研究结果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出于年轻的博物学家 R.华莱士的创造性顿悟的压力,加之好友的鼓动,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以后达尔文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 作为一个不求功名但具创造性气质的人,达尔文回避了对其理论的争议。当宗教狂热者攻击进化论与《圣经》的创世说相违背时,达尔文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另外几本书。《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一书报告了人类自较低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证据,报告了动物和人类心理过程相似性的证据,还报告了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证据。
⑸ 达尔文毕业于哪 所大学
1825年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农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
于 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但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着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着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
⑹ 达尔文是怎样完成物种起源的
达尔文。
进化论。
这六个字有多少丰富的涵义呢?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的综合”,它标志着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完整形成。从此生物科学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科学最完满的进化理论,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基础。正是在他的理论上,又加入遗传学理论,现代科学的进化论才得以建立。
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受到空前重击。
查理·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的希罗普郡。
他的祖父是一位医生、博物学家、诗人。祖父曾经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进化论思想,也是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他还发表过《动物学》等多种着作。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代名医,造诣极深,知识渊博。达尔文的母亲是瓷器收藏家的女儿,爱好花草树木的种植。
达尔文生长在一个拥有浓重的博物传统的家庭。他的祖父与外祖父都是英国科学团体的成员,与发明家瓦特、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及工程师博尔顿关系密切。
达尔文从小喜欢大自然、很贪玩、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家长和老师认为他的智力比较低下,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
达尔文进入教会学校,但对圣经的学习不感兴趣。他喜欢旷野或沙滩上的各种自然物品,还喜欢钓鱼、上树摸鸟蛋,搜集其他的物品。
更令大人生气的是,他喜欢打猎、养狗和捉老鼠,以致父亲生气地训斥他:“你这样下去,会给我们这样的家庭丢脸的。”
16岁以前,达尔文上的都是着名的学校,但是却什么都没学到,然而脑子里也有了这样的观点:大自然是上帝所造,上帝为了人类的生存特意创造了地球,而地球的物种一经上帝创出,永不改变。
1825年,16岁的达尔文被父亲送去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继承祖业。然而达尔文不喜欢医学,甚至有晕血症。在这一段时期,他主要的收获是阅读了马克的进化论的书,还掌握了许多生物学知识。
父亲又把儿子转入剑桥大学基督教学院学习神学,希望儿子能成为一名体面的牧师。但是,1828年,达尔文刚进神学院时成绩还很好,没多长时间,他就开始厌恶神学,又要换学科。
父亲生气了,不再管他。就这样,达尔文在剑桥度过了3年。这3年用达尔文自己的话说是“完全浪费”了,他与一些富家的浪子赌博、打猎、酗酒、游玩。
然而这3年他还是有收获的,那就是认识了一位植物学教授亨斯洛和一位地质学家塞奇威克。他更加喜欢研究生物与地质了。
1831年达尔文离开剑桥之前,曾经跟塞奇威克到北威尔士地区进行地质考察。这次考察中,他实际运用并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由事实得出一般的结论,要归纳并抽象分析。
1831年8月,达尔文一生的重大转机来临了。英国海军的“贝格尔”准备航行去南美进行考察,主要是测绘地图和考察水文。船上缺一名博物学者。于是,亨斯洛教授推荐达尔文去。就这样,达尔文兴冲冲地赴任了。
据说多亏了亨斯洛教授,因为船长和达尔文的父亲开始都不很同意。
1831年12月27日,“贝格尔”号舰驶出英国的德翁港,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先到达巴西,在南美洲海岸停留约两年,再从南美洲西海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横渡太平洋驶向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然后从印度洋绕过好望角,穿越大西洋再回到巴西。
这样,环球航行历时5年,到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每到一处,达尔文积极地采取各种生物和地质标本。他看到:首先,在南美彭巴的地层中发现了巨大古代动物化石,这种动物有着很多现代动物的集合特征。其次,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大多数生物都具有南美生物的特征。特别是群岛中每个岛屿的生物只是稍稍不同。他考察了14种地雀,发现这些鸟类和南美的差不多,他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地雀确实来自南美,它们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
另外,在南美大陆时,达尔文观察到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密切近似的物种,自北向南,顺次更代。
而赖尔的《地质学原理》更帮助了达尔文。他接受了地质渐变的观点。从书中,达尔文深刻地理解了比较历史方法。
物种如此多种多样而连续渐变式的不同,使达尔文认为只能假设物种逐渐变异。
达尔文在这5年中建立了物种渐变进化的萌芽。他说:“当我作为一个自然学者在皇家军舰上航行时,在南美洲看到某些事实,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和古代与现存生物的地质关系,我深深被这些所触动。”这些都成为神秘的物种起源问题的曙光。
达尔文最直接的想法是:上帝创造这些如此相似、如此繁琐、如此费精力而不经济的花样物种干什么?
再回到英国时,达尔文已经俨然一位成熟文雅的绅士了。他训练有素,知识丰富,而且很有风度。父亲高兴极了。
通过考察报告的整理,达尔文成为远近闻名的地质学家。1838年,达尔文当选为地质学会的秘书。
这时,他还没有找到严谨可信的进化论解释和证明,但进化论的观点却越来越明晰坚定了。
1838年,达尔文组建了自己幸福和睦的家庭,他与青梅竹马的表姐埃玛结婚。他们家庭十分亲密无间,只是由于近亲结婚的原因,致使达尔文的儿女出现生理缺陷,使老人常常增添烦恼和不安。
达尔文的家境殷实而富裕,长辈给了他们很多钱,这使得达尔文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研究工作。婚后,他们定居在伦敦乡下的唐村。在那里,达尔文进一步整理资料,研究进化论。
就在1838年,《人口论》跃入了达尔文的眼帘。《人口论》是马尔萨斯(1766~1834年)的着作,这是有关社会问题与人类问题的研究。
马尔萨斯认为,人类为了资源和生存而展开了斗争和竞争,既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又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不加控制,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只可能以算术级数增长,这种比例上的失调终究会导致人口过剩,那么会发生饥饿、瘟疫来平衡控制。
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猛然间打动了达尔文。达尔文说:“1838年10月,即我开始系统研究的15个月之后,我偶尔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本来是为了消遣,并且由于长期不断地观察动物和植物的习性,我已具备很好的条件去体会到处进行着的生存斗争,所以我立刻觉得在同等环境条件下,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将被消灭。其结果大概就是新种的形成。于是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据以工作的理论。”
就这样,在赖尔与马尔萨斯着作的影响下,达尔文于1842年写成了一个提纲。1844年,他又写了一个较长的提纲,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命进化论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达尔文又过了10年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他是一个严谨的人,要继续观察并研究人工选择与变异。为此,他做了不少实验。他要写一个理由充足、逻辑清楚的巨着。
1857年,达尔文在给阿沙·葛雷的信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这个问题。然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因为进化论的思想已经广为流传,所以很多人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赖尔就催促达尔文抓紧时间。等达尔文动手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和一篇论文。
一位名叫华莱士的青年生物学家请达尔文发表意见,并请在有价值的前提下推荐发表。达尔文仔细一看,竟然是自己20年来思考的问题。最令人惊讶的是,有很多词和句子都仿佛是达尔文自己说的。
后来,他得知华莱士比自己小14岁,也考察过群岛物种并且读了《人口论》。难怪如此。于是,达尔文准备放弃自己的计划了。他认为让华莱士发表文章即可。这种胸襟是很让人赞叹的。
当赖尔得知此事之后,便把华莱士的论文和达尔文的两个提纲都发表了,然后劝说达尔文加紧写作,就这样,一部险些流产的划时代巨着诞生了。
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终于出版。全名是《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存斗争中最适者生存》。由于是提纲已先发表,人们早就拭目以待了,初版本1000多册着作被抢购一空。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理论。达尔文指出:生物具有普遍的变异现象。达尔文用家养的变异和自然的变异相对比,用极其丰富的资料证明了这一点。
物竞天择,生物具有普遍的生存斗争现象。生物按几何级数繁殖,这样势必造成生存的竞争。每种生物的产生,其个数都要比生存下来的生物要多得多。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同环境的斗争是三个主要生存斗争方面。
自然选择是中心理论。自然对所有的变种都进行了选择,并且让最适应的生存下来。这些幸存的变种留下的后代最多。对于进化来说只有那些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重要的。达尔文论证了自然选择比人工选择更优越。人工选择产生的后果和“自然”在地质时期内累积的成果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自然比人工远远要高明得多!
尽管达尔文阐释了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结果,但是由于遗传学尚未建立,所以达尔文的论证是在核心论证上缺乏深度的。而且,斗争性在达尔文的理论中过于强调,而协作性显然有些薄弱。
《物种起源》打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首先,来自宗教的攻击最多。达尔文不爱辩论争吵,只是接着研究理论。因为他只想在证据十分确凿的前提下发表着作,以使人们信服地接受。
赫胥黎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斗士。在英国1860年牛津会议上,赫胥黎给威尔伯福斯主教为代表的神创论以有力的回击。他的讲话使很多人支持进化论。而且赫胥黎还提出:“人猿同祖。”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没有涉及人类进化的问题。后来,赫胥黎、海克尔、斯宾塞发展到人类问题,开始解释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由于华莱士不同意将进化推广到人,所以达尔文独立地研究。1871年,他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