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1886年的英国发生了什么

1886年的英国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21 08:11:39

㈠ 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有哪些重大发明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前叉和车闸,前后轮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他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㈡ 英国历史时间轴是什么

1、罗马占领

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第一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

2、盎格鲁撒克逊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世纪-9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移民不列颠 带来古英语不列颠南部改称英格兰 开始七国时代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皈依基督教

公元829年:埃格伯特开始威塞克斯王朝(Wessex,西萨克逊)

公元876年:阿尔弗烈德大帝在埃丁顿之战中击败丹麦维京海盗

公元832~860: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公元1014年:“北海帝国” 丹麦克努特大帝兼任英格兰国王

3、诺曼底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公元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4、金雀花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公元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宪章》

公元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公元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5、兰卡斯特

公元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玫瑰战争"

约克王朝1461~1485

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6、都铎王朝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公元1529-1536年:英国宗教改革 立新教圣公会为国教

公元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创伊丽莎白时代

公元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公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7、斯图亚特

公元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公元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公元1640~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

公元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取胜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公元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

公元1672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签和约恢复战前状态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公元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公元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公元1688-1697年:大同盟战争

公元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公元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议会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8、汉诺威

公元1720年:南海泡沫破裂

公元1721~1742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公元1740-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公元1754年至1763年:七年战争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美国 加拿大 印度的控制权

公元1757年:普拉西战役,克莱武入侵印度孟加拉

公元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规定 英国直接统治印度

公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公元1761年:乔治三世从私人手中买下白金汉宫

公元1770年: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并宣布英王乔治三世对其享有主权

公元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793年到1815年:七次反法同盟及拿破仑战争

公元1795年:英国出兵占领南非福尔斯湾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05年:纳尔逊将军特拉法尔加海战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战争

公元1814年: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公元1815年:威灵顿公爵滑铁卢战役

公元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而修建大本钟;下加拿大叛乱

公元1837~1901年: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

公元1840年:《威坦哲条约》,新西兰建立

公元1840-1842年:鸦片战争

公元1851年:路透社由德国亚琛迁往英国伦敦

公元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

公元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公元1863年:第一份正式足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创立 标志现代足球的诞生

公元1867年:红河叛乱

公元1886年:伦敦塔桥修建完成

公元1896年:北岩勋爵创立《每日邮报》

公元1899年-1902年:第二次布尔战争

9、温莎王朝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

公元1922年:BBC成立

公元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公元1931年:澳大利亚成为独立国家,加拿大获得独立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47年:印巴分治

公元1948年:伦敦奥运会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1年:南非独立

公元1966年:英格兰举办足球世界杯并获得冠军

公元1970年-1980年:北海油田开始产油

公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

(2)1886年的英国发生了什么扩展阅读:

英国历史始于日耳曼人与凯尔特人,亦是后来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其源头可追溯到罗马统治时期。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今天的北爱尔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历史年表

㈢ 英国侵略史

1337年-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0年英国侵入印度
1688年之后又疯狂扩大地盘,在非洲冈比亚等地建立了“捕奴站”。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全征服了缅甸和马来亚,夺取了南非的荷兰殖民地。在大洋洲,英国占领了许多岛屿,并侵占了新西兰,把它们统统并入了大不列颠帝国的版图。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与法国、土耳其联盟打俄国)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0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再往后的二战、海湾、伊拉克等由于打着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旗号,不能说是侵略

㈣ 1886年的大事记

1月29日——两位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乐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随后这一天就被人们称为汽车诞生日。
5月1日——美国芝加哥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后来演变成干草市场暴乱。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5月8日——阿萨·坎德勒发明可口可乐。英文名称:Coca-Cola,也称Coke。
6月13日——加拿大温哥华一场大火,几乎烧毁了这个新成立的城市。
7月25日——重庆教案发生。 1886年,美、英传教士分别在重庆浮图关下的鹅项颈和丛树碑两处强修教堂。市民散布揭帖,约期反教。7月2日,商人罢市,正在重庆应考的武举生员也罢考,连续焚毁美国教堂和英法洋房。群众围攻依仗教会势力欺压百姓的教民罗元义住宅。罗指挥打手百余人,打死打伤群众30余人,群众无比愤怒。7月25日,聚众3000多人,捣毁了城外白果树法国天主教教会书院,并与保护教堂的清兵发生械斗,青年石汇怒杀弁兵一人。江北,萦江、南川、铜梁、大足等县群众纷起响应,掀起了川东反洋教斗争的新风潮。教案发生后,英、美、法公使向清大肆要挟,清急派川督刘秉璋“查办”,最后以处死兇手罗元义、处决石汇并赔款335000两。
8月13日——长崎事件
10月7日——西班牙废除古巴的奴隶制。
10月28日——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纽约港,为自由女神像揭幕。
12月25日——阿仙奴足球会成立。
英国占领缅甸。
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
“雅芳之父”大卫·麦可尼创立“加州香芬公司”(the California Perfume Company ), 之后更名为Avon。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是美国一家护理、个人卫生产品、医疗器材的制造商,成立于1886年,在超过90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其产品销售遍及170多个国家。
乔治·伊士曼研制的新式照相机。
香港九龙码头及货仓有限公司(现九龙仓集团)成立。

㈤ 请帮忙列举一些英国重要历史事件,要求比较麻烦。

北爱尔兰问题(英语:The Troubles,爱尔兰语:Na Trioblóidí),简称北爱问题,是用来描述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到1990年代后期由1998年4月10日签订北爱和平协议中止,在北爱尔兰发生的包括共和派与保皇派准军事组织、皇家阿尔斯特警队,英国陆军与其他人员的公众暴力活动,是爱尔兰的周期性暴力冲突中的最新一轮。

北爱问题经常以不同的方式被称作一场多方冲突,一场游击战,一场低烈度冲突,甚至一场内战。

概述
北爱问题由30年来在北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徒)社区和联合主义者(主要是新教徒)社区的成员之间不断重复发生的激烈暴力冲突组成。冲突是由北爱尔兰在联合王国内的争议性地位与对占少数的民族派社区的统治,以及占多数的联合派对民族派的歧视所导致。暴力活动的特征是由准军事集团进行的武装战斗,其中多数属于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1969-1997年战斗活动,目标旨在终结英国在北爱的统治与建立一个新的,“全爱尔兰的”(all-Ireland),爱尔兰共和国。

为回应这场战役以及感觉北爱尔兰的英国特质和联合派的统治地位被不断侵蚀,保皇派准军事组织如UVF和UVA对民族派人口发动了他们自己的战役。政府部队——英国陆军与警察(皇家阿尔斯特警队)也牵涉其中。英国政府的观点是,它的部队在冲突中是中立的,试图在北爱尔兰维护法律与秩序。爱尔兰共和派却把政府部队视为冲突当中的“战斗员”,并以政府部队和保皇派相勾结的活动来证明这一点。警方调查官进行的“彻底”调查表明,英国部队,特别是RUC,与保皇派准军事组织勾结,参与谋杀,并在根据要求调查此事时妨碍司法。

伴随着暴力,北爱主要政党之间,包括那些谴责暴力活动的在内,关于未来北爱尔兰地位与北爱尔兰政府构成问题上陷入了僵局。

北爱问题的终结来之不易,根据《贝尔法斯特协定》(一般被称为“耶稣受难日协定”),北爱和平进程包括多数准军事组织宣布停火并解除武装,警察部门的改革和相应地从街道和敏感界线上比如南阿马与弗马纳撤军。该文件重申了长久以来未被历任爱尔兰政府完全认可的英国的一贯立场,即北爱尔兰将保留在联合王国境内直到大多数人投票脱离。另一方面,英国政府第一次承认该原则:即从所谓的“爱尔兰因素”视角来看,爱尔兰岛的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有权利,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解决南北问题。 后者是从民族主义和共和派方面赢得支持的关键。协议也确定在北爱尔兰建立一个权力共享的政府(现暂中止运作)。该政府必须由联合派和民族派双方党派组成。

虽然北爱问题中积极的参与者人数相对较少,宣称代表两个社区的准军事组织有时也并不能代表一般大众,但是北爱问题牵涉到北爱尔兰人民的日常生活,偶尔也会蔓延到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另外,在1969年至1998年之间有好几次看起来北爱问题可能升级为一场真实的内战,比如1972年血腥星期天之后,又比如1981年爱尔兰绝食运动当中,两派进行互相敌对的大规模武装。很多人今天仍然持有由于北爱问题形成的政治、社会与公共意见和观点。

背景
历史上的族群纷争 1609-1886
爱尔兰北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冲突起源于英国1609年的阿尔斯特种植园殖民计划,该计划没收当地人所有的土地,以英格兰和苏格兰新教徒“种植者”移民阿尔斯特。当地天主教徒和殖民者之间的对抗导致了1641-年和1689-1691年两者之间两场血腥的民族-宗教冲突。英国新教徒在爱尔兰的政治统治地位在这些战争与爱尔兰刑法中得到保证,后者规定剥夺与英国国教会——圣公宗爱尔兰教会——抵触的所有人(包括天主教徒与不服国教者,比如长老会成员)的宗教、法律与政治权利。

18世纪后期刑法体系的崩溃预示了新一轮的社群冲突。特别是在1780年代解除对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租地活动限制之后,使得竞争加剧。因为天主教徒从前被禁止而现在被允许买地与经商,新教的“黎明小伙”(Peep O'Day Boys)组织对他们的社区的攻击不断增加。 在1790年代阿尔斯特的天主教徒建立了“保卫者”(The Defenders)组织进行反击。这使得双方阵营走向极端,新教社区之前对于民主改良主张日益开明的改革派人数剧减。

许多长老会教徒、天主教徒和自由派新教徒参加了联合爱尔兰人协会——一个受法国大革命鼓舞的民族主义运动组织,目标在于结束爱尔兰的教派分裂,建立一个不分教派的独立于英国的爱尔兰共和国。但是,联爱协的理想被1789年爱尔兰叛乱的失败,随之而来的镇压与不断持续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教派暴力所击碎。此外,更加强硬的新教徒被政府积极武装起来以对抗激进分子。成立于1795年的橙带党是这场运动的历史悠久的表现。产生的效果就是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分成持久敌对的两个阵营。

1801年爱尔兰国会的取消与爱尔兰并入联合王国为两个社区的对立提供了一个新的政治框架。另外,长老会教徒大部分放弃了他们之前与激进共和派的政治联系,选择了一种作为“保皇派”新教社区的一分子,与圣公会更趋同的身份。1829年天主教解放运动通过丹尼尔·奥康奈尔的政治鼓动,大幅消灭了法律上对天主教徒(大约占爱尔兰人口的75%)、犹太人和其他不信国教者的歧视。但是奥康奈尔的长远目标(解放运动的本质)是要解散1801年的联合。他甚至在1843年1月1日自信但是错误地宣称联合王国将在那一年解散。奥康奈尔的和平主义、民主原则的民族主义迫切要求恢复爱尔兰国会(被称为“地方自治”)的主张,在之后的19世纪爱尔兰政治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教徒害怕成为天主教统治的爱尔兰的少数派,趋向于支持继续由英国统治。

现在冲突表现在了支持联合法案的人和反对联合法案的人之间。至1886年,随着两个社区组织了相对立的民族主义和联合主义政党,这一转变得以完成。

至此,阿尔斯特联合派也有了经济动力——此地是爱尔兰工业最发达和最依赖与不列颠及英帝国的贸易的地区。当前冲突的直接原因可以在20世纪早期关于地方自治和爱尔兰独立的争论中找到。

爱尔兰分治 1912–1925
至20世纪第二个十年,权力下放,或者有限的爱尔兰自治,由于爱尔兰议会党的鼓动已经近在咫尺。大多数是新教徒并聚居在阿尔斯特的联合派反对自治和爱尔兰独立,害怕生活在一个罗马天主教会支配的压倒性优势的天主教国家。在1912年,联合派在爱德华·卡森(Edward Carson)的领导下签署了阿尔斯特同盟条约,誓言如有必要要用武力反抗权力下放。为此他们成立了准军事组织阿尔斯特志愿军并从德国进口武器(复活节起义中的叛乱分子在几年之后也照此办理)。民族主义者组建了爱尔兰志愿军,表面上的目的是确保一战之后的权力下放不遭到英国或者联合主义分子反抗。但是爱尔兰志愿军逐渐被爱尔兰共和兄弟会的成员渗透,比如帕特里克·皮尔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转移了危机,推迟了爱尔兰独立问题的解决。权力下放虽然被英国议会通过,但是在战争期间暂缓实行。

但是这个问题被爱尔兰志愿军的爱尔兰共和兄弟会分子在都柏林发动的复活节起义所激发。虽然叛乱被镇压,起义的15名领导人被处决使爱尔兰民族主义分子大大激进化。独立问题在1918年12月达到顶点,分立主义的新芬党赢得了爱尔兰的大部分议席,在都柏林成立了爱尔兰国会,脱离出联合王国,虽然当时并未被英国或其他国家承认。同时,兄弟会志愿者将自己看成爱尔兰共和国的军队,开始在接下来的1919年1月发动对政府部队的武装袭击,打死了在蒂珀雷里郡的索洛海德贝格(Soloheadbeg)运送葛里炸药的两名天主教警察。

1920年,一场爱尔兰共和军的志愿者对英国政府军的游击战期间,爱尔兰政府法案将爱尔兰岛分成两个分离的管辖区:“南爱尔兰”与“北爱尔兰”。爱尔兰的分裂被1921年英爱条约确认,该条约终结了南部的游击战,建立了爱尔兰自由邦——一个几乎独立的爱尔兰国家(在1949年成为共和国并完全独立)。这个协议承认了爱尔兰人民中主要集中在古代的阿尔斯特省,希望作为一部分留在联合王国内的新教徒和全体而言占压倒性优势的,要求从英国独立的天主教徒之间的巨大分歧。

北爱尔兰留在英国境内,虽然在一个独立的政府体系下它拥有自己的议会和权力下放的政府。这个制度并不是联合派要求的,但是却因政府急切希望摆脱困扰威斯敏斯特国会多年的“爱尔兰问题”而被包括在协议内。然而,联合主义分子立即向新政府示好,将北爱尔兰看成一个按照民主原则、法制和境内大多数人留在联合王国内的意愿成立的政体。但是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将爱尔兰分治看成是非法和专制地将爱尔兰岛违背大多数人民意愿而分裂开来,并且争论道北爱尔兰政府既不合法也不民主,而是故意划分的联合主义分子多数选区造就的。

北爱尔兰的民族派开始占人口35%[来源请求],并不接受新政府的合法地位。北爱问题的根本在于联合派政府在北爱尔兰整合天主教/民族派的失败,后者更倾向支持一个统一的爱尔兰,拒绝放弃民族统一。

北爱尔兰在暴力中诞生——共有557人在1920-1922年爱尔兰独立战争前后的政治性或宗教性暴力活动中被杀。其中303人是天主教徒(包括共和军成员),172人是新教徒,82人是皇家爱尔兰警队或者英国陆军人员。贝尔法斯特见证了大多数暴力事件的发生:452人被杀,267名是天主教徒,185名是新教徒。 虽然在岛上其他地方,冲突很大程度上在爱尔兰共和派游击队和英国军警之间产生,在北方却被打上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族群冲突的烙印。北方地区的暴力模式是,共和军袭击安全部队,保皇派组织(包括B特后备警察部队)杀害天主教徒作为报复。民族派将这种暴力活动——特别是在贝尔法斯特——描述为一场对本社区的“大屠杀”(pogrom)。

比如在1920年,共和军在利斯本的一个新教教堂周日礼拜之后,暗杀了警队的地区巡官斯旺奇,造成城内占四分之一的天主教区大部被焚毁。但是,尽管受害者中天主教徒占不成比例的多数(58%的受害者来自占贝尔法斯特30%人口的该社区),双方都对暴行负有责任,且近半数受害者是新教徒。爱尔兰其他地区的民族主义者为了回应对天主教徒的袭击组织了一场对北部商品的抵制,且某些人(包括爱尔兰自由邦的迈克尔·柯林斯)计划军事进攻北爱尔兰。该计划被在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内部派别之间爆发的爱尔兰内战(1922-1923)打断,在此期间北方政府反而巩固了它的存在。另一个之后对北爱尔兰有着主要影响的爱尔兰内战后遗症是被边缘化的残存下来的爱尔兰共和军。它对两个政府而言都是非法的,在意识形态上也致力于用武力推翻两者重新建立1919-1921年的爱尔兰共和国。

1925年许多民族主义者期望废止分治,至少让边界委员会把北爱尔兰的大部分割让给自由邦。但是委员会建议不对边界做大的变动——事实上使爱尔兰分裂永久化。此时,爱尔兰自由邦正式承认与接受了边界。在1937年,埃蒙·德瓦莱拉在爱尔兰宪法第二条与第三条中主张整个爱尔兰都都是自由邦领土。但是,该条款规定“搁置对国家领土的重新整合”,南部国界与1922年相比保持不变。

北爱尔兰——“新教国家”? 1925–1968
双方都根据自己的解读叙述各自的观点。阿尔斯特联合党北爱尔兰总理詹姆斯·克雷格在1937年回应南方领导人埃蒙·德瓦莱拉1935年的爱尔兰是一个“天主教国家”的断言时说到了“新教国会和新教国家”。从联合派观点来看,北爱尔兰的民族派天生不忠,下定决心要强迫他们(新教徒和联合派)进入一个统一的爱尔兰。这个威胁被看成必须给联合派在住房、就业和其他方面特殊待遇。天主教徒流行的大家庭和快速的人口增长也被看作威胁之一。

前北爱尔兰第一部长大卫·特林布尔承认这段时期的北爱尔兰对天主教徒成了“一幢冰冷的房子”。然而,直到1990年代,联合派政治家们都能以北爱与26郡政权相较而言的经济成功来为北爱尔兰的存在辩护。从民族派的观点来看,持续的对天主教徒的歧视只能证明北爱尔兰是个天生腐败的、英国人强加的政权。受人争议的爱尔兰共和国总理查尔斯·豪希(Charles Haughey)的家庭在1920年爱尔兰问题开始时逃到伦敦德里郡,他把北爱尔兰描述成“一个失败的政体”。联合派忽视了爱德华·卡森在1921年的警告——对天主教徒的疏远会使北爱尔兰一诞生就陷入不稳定。

在1920年代早期最初的爱尔兰问题之后,北爱尔兰时不时会有动乱事件发生,1940年代共和军有一场简短而成果有限的战役,在1950年代另有一场流产的战役。但在1960年代早期北爱十分平静。

但是,有一个潜在的不稳定信号,那就是某些极端保皇派在1966年建立了一个非法的准军事团体——阿尔斯特志愿军(名字来自1912年反权力下放民兵组织)。这个团体犯下三桩教派主义谋杀案,兇手被绳之以法,判刑入狱。该团体仍然存在并将在北爱问题中再次浮现。这些保皇派分子其中之一,加斯蒂·斯班斯(Gusty Spence),在为其长期效劳之后,为他的行为道歉并成为北爱主流政治成员之一。

北爱问题的开端

北爱问题广为人知的开端是在1968年,北爱尔兰民权协会(NICRA)的游行中暴动与骚乱此起彼伏。这个团体在1967年发动了一场和平民权运动,借用了美国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民权运动的语言和标志。NICRA寻求为北爱的天主教与民族派平反。他们特别希望:终结不公正的选区划分,这将所有天主教徒限制在有限的选区内,使地方评议会失去代表性(特别是在德里市);废止地方政府选举中的纳税人特权,这给了新教徒(往往更加富有)超出比例的选举权;以及废除被看成针对民族派社区的特别权力法案(许可拘留和其他镇压手段)

开始时,北爱总理特伦斯·奥尼尔对这场看来温和的运动赞赏有加,保证对北爱进行改革。但是他遭到许多联合主义强硬派分子强烈反对,其中包括威廉·克雷格与伊恩·佩斯理,后者指责他是“叛徒”(sell out)。某些联合主义者马上怀疑民权协会是爱尔兰共和军的“特洛伊木马”。暴力活动在几场民权游行中发生,保皇分子用大棒攻击民权示威者。皇家阿尔斯特警队被广泛谴责为支持保皇派,亦被认为应对允许暴力活动负责。

多数保皇派仇视民权运动的行为与领导人煽动联合派群众的恐惧感,宣扬共和军不止在幕后支持民权协会,而且在计划一轮新的攻势有关。实际上共和军已经穷途末路,只有很少的武器,日益强调非暴力政治。北爱问题的第一轮爆炸活动(主要指向电厂和其他基础设施)是由保皇派的UVF在1969年进行的,旨在训练和栽赃给共和军。

族群冲突在1969年恶化。在一月,一场“人民民主”组织从贝尔法斯特到德里的游行被保皇派在伦敦德里郡的本托雷特(Burntollet)袭击。RUC被指责未能保护游行者。接下来的几月在德里和贝尔法斯特的民族派区域立起了路障。这场骚乱在泽区暴动(1969年8月12日-1969年8月14日)到达顶点——一场大规模族群暴动在德里的警察和民族主义分子之间爆发。骚乱在泽区的天主教居民、警察与德里青年学徒成员之间爆发,因为后者沿着城墙游行时穿过泽区。

警察和保皇派为一方,泽区居民为另一方的骚乱在英国军队派来恢复秩序之前持续了两天。这场“战役”触发了贝尔法斯特、牛里、斯特拉贝恩等地从1969年8月14日开始的教派骚乱,使很多人丧生,多所住房被焚烧。骚乱是由民族派为了支持泽区军民发起的示威引起的,在一颗手榴弹扔向一所警察局后骚乱升级。RUC作为回应部署了装备勃郎宁机枪的装甲车,并在贝尔法斯特民族派的福尔斯路地区打死一名9岁男童。保皇派群众以攻击天主教地区作为对暴力活动的回应,孟买街(Bombay Street)、马德里街和其他天主教区街道的大部分被付之一炬(见北爱尔兰1969年骚乱)。第一名被害的警察维克多·阿巴克尔(Bombay Street)是被保皇派而不是共和派射杀的。

民族派宣称皇家阿尔斯特警队在这些骚乱中辅助或至少没有积极反对保皇派。共和军也被自己的支持者广泛批评在1969年8月贝尔法斯特骚乱中没有能够保卫天主教社区,致使7人被害,750人受伤,1505家天主教徒无家可归——几乎是强占的新教徒房屋的五倍。一名天主教牧师报告说他的教区居民把共和军轻蔑地称作“跑路军”(I Ran Away)。

北爱政府要求英国政府在北爱尔兰部署英军恢复秩序。民族派一开始欢迎军队,经常为士兵送水送饭,因为他们不信任警察的行动会不偏不倚。但是因为军队下手过重而被认为偏向联合派,这种关系迅速恶化。

很多联合派分子将民权运动视为北爱问题的起因。他们坚持运动动摇了政府,制造权力真空使准军事组织见缝插针。其他人,主要但不是全部为民族派,坚持认为民权运动和伊恩·佩斯利与其他保皇派的反对,只不过是一个本身生来堕落,必定垮台的教派主义政府制度的先兆而已。

暴力顶峰与北爱议会的解体
1970年至1972年北爱尔兰经历了政治暴力活动的大爆发,1972年到达顶峰,近500人丧生。这些年份里暴力升级有许多原因。

联合派相信主要原因是脱离老爱尔兰共和军的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临时派共和军)的成立。当老共和军(被称为正统派共和军的残余成员)拥抱非暴力群众运动时,新的临时派共和军却决心发动“武装斗争”来反对英国在北爱的统治。新共和军希望展现“天主教社区保卫者”的教派特点,而不是像“正统派”一样寻求两个社区劳动阶级的联合。联合派将这场进行中的斗争看成是北爱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持续因素。

内容太多,贴不下了,更多自己看网络吧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00114.htm

㈥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1800到现在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05年:纳尔逊将军特拉法尔加海战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战争
公元1814年: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公元1815年:威灵顿公爵滑铁卢战役
公元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而修建大本钟;下加拿大叛乱
公元1837~1901年: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
公元1840年:《威坦哲条约》,新西兰建立
公元1840-1842年:鸦片战争
公元1851年:路透社由德国亚琛迁往英国伦敦
公元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
公元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公元1863年:第一份正式足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创立
标志现代足球的诞生
公元1867年:红河叛乱
公元1886年:伦敦塔桥修建完成
公元1896年:北岩勋爵创立《每日邮报》
公元1899年-1902年:第二次布尔战争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
公元1922年:BBC成立
公元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公元1931年:澳大利亚成为独立国家,加拿大获得独立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47年:印巴分治
公元1948年:伦敦奥运会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1年:南非独立
公元1966年:英格兰举办足球世界杯并获得冠军
公元1970年-1980年:北海油田开始产油
公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

㈦ 一六八八年英国发生了什么

光*荣*革*命,英文"Glorious Revolution"。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㈧ 1868年英国发生了什么

世界上第一盏交通信号灯在英国诞生。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英国。1868年12月10日,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并制造的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灯柱高7米,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

而为什么用红色和绿色呢?这与当时英国的文化有关系,当时穿着“红装”的女性表示已婚,而穿着“绿装”的女士则表示未婚,因此红色表示“请勿靠近”,而绿色则表示“可以靠近”。

事实上,红色和绿色灯光的穿透力很强,不容易发散,而且作为对立色的它们很容易被识别,也非常适合作为信号灯。

㈨ 英国的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第一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

公元5世纪-9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移民不列颠 带来古英语不列颠南部改称英格兰 开始七国时代。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皈依基督教。

公元1014年:“北海帝国” 丹麦克努特大帝兼任英格兰国王。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公元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公元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玫瑰战争"。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公元1529-1536年:英国宗教改革 立新教圣公会为国教。

公元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创伊丽莎白时代。

公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公元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公元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

公元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取胜。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公元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

公元1672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签和约恢复战前状态。

公元1688年:光荣革命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公元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议会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公元1754年至1763年:七年战争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美国 加拿大 印度的控制权。

公元1757年:普拉西战役,克莱武入侵印度孟加拉。

公元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规定 英国直接统治印度。

公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公元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793年到1815年:七次反法同盟 及拿破仑战争。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战争。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而修建大本钟;下加拿大叛乱。

公元1840-1842年:鸦片战争。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48年:伦敦奥运会。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6年:英格兰举办足球世界杯并获得冠军。

公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

(9)1886年的英国发生了什么扩展阅读:

1、英国简介: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总人口超过66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占83.9%。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七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2、英国的早期文明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

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

盎格鲁人(Angels)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谐音England,英格兰名称的由来),即盎格鲁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语,则是继承了他们的语言而来。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

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直到今天,美国人还管英国人以及英裔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㈩ 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1、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8—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2、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3、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4、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5、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6、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

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阅读全文

与1886年的英国发生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注册足球球员有多少人 浏览:678
三国时印度叫什么名字 浏览:875
越南人为什么被称为船佬 浏览:89
中国文化的特质主要有哪些 浏览: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么植物油 浏览:981
中国女排杨昊在哪里工作 浏览:254
伊朗租俄罗斯多少港口 浏览:871
中国乐器有哪些种类 浏览:834
伊朗边境到中国边境有多少公里 浏览:903
印尼天然硫磺块怎么运会国内 浏览:11
中国有多少冤案 浏览:152
英国人都怎么问别人的名字 浏览:493
英国憨豆来安阳干什么 浏览:769
在英国买英国转换插头多少钱 浏览:163
英国女王头像银元多少钱 浏览:300
印尼檀香怎么盘玩 浏览:866
从中国寄包裹到印尼运费多少 浏览:598
怎么申请印尼apec签证 浏览:516
如何在中国区使用美区兑换码 浏览:167
越南的钱能挣多少 浏览: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