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为什么打败印度棉纺织

英国为什么打败印度棉纺织

发布时间:2022-07-21 19:44:06

❶ 张西平:19世纪亚洲为什么衰落了

1、新大陆的发展对欧洲近代发展的价值
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文章中认为,欧洲和中国、印度的分流,在19世纪一枝独秀走向现代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新大陆的发现。因为,当时的中国和西欧同样面临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而新大陆的发现从根本上缓解了欧洲发展的矛盾,从而使其开始胜出。他说:“新大陆却有更大的潜力,大部分是由于全球性关联的影响。首先,严重的传染病削弱了对欧洲人占领这些土地的抵抗。其次,随着征服和人口的减少而带来的大西洋两岸的关系--重商主义以及特别是非洲的奴隶贸易--使所需资源向欧洲的流动自我促进,这是旧大陆区域间双方自愿贸易做不到的;这种关系甚至在工业化之前就预期初级产品输出地和制造业发达地区之间的分工能使自身永存于现代社会中。因而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现代'核心及其第一个‘现代'外围一前一后地产生--这一全球性关联具有重要意义,它使西欧在一种其主要特征并非自己独有的先进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确立了某种真正独有的东西。”
这说明,新大陆的发现缓解了在中国和欧洲同样出现的任何自然的矛盾,广阔的北美平原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木材、棉花等,同时为生产率提高后的欧洲提供了难得的劳动力的新市场。同时,从非洲贩卖奴隶运往美洲的种植园,这是新大陆发现后欧洲同时展开的贸易。“输往新大陆种植园进行劳动的非洲奴隶数量之多令人瞠目,至19世纪奴隶贸易结束时代为止,被贩卖的奴隶总数超过900万。”这些被贩卖的奴隶不仅仅成为廉价的劳动力,也成为新的消费者,他们总是需要衣被维持基本的生活,而这种需要又直接拉动了英国的纺织业,这样在英国本土以外就有了一个新的市场,它和英国本土实现了经济的互动,在非洲--英国--美洲的每一个环节上,商人们都赚够了利润。美洲土着人群的疾病死亡和非洲黑人输入一起够成了新大陆的特殊人口特点,“因此,人口下降和奴隶造成的人口恢复结合在一起,使环加勒比海地区成为一个异常巨大的紧扣市场和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输出源泉。事实上它成为第一个呈现出人们现在熟悉的‘第三世界'轮廓的外围地区:既是生产资料(在这里有会走路说话和被诱骗绑架来的工具)又是日用工业品的巨大的输入地。”新大陆的发现,奴隶的贩运成为英国经济的增长点,新大陆广阔的土地既缓解了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又为其开辟了新的市场。
2、英国的东方殖民政策是其发展的基本原因
在18世纪印度盛极一时的莫卧尔王朝(MughalDynasty1526~1857)已经开始衰败,在其最后一个杰出的领袖奥朗则布1707年去世后,莫卧尔王朝就江河日下。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印度海岸各自集结了绝大多数是由印度人组成的军队,在七年战争中,英国人彻底打败了法国人,“这是在印度的英帝国的开端,在此后的50年中,英国控制的范围日益扩大,1875年整个次大陆成为其正式的殖民地。”这只是印度开始衰退的第一步。长期以来,英国是印度的棉纺织品的出口国,但从把印度变为殖民地开始,角色的更换就开始了。18世纪时英国曾提高关税限制印度棉纺织品在英国的出口,但现在他们成了印度次大陆的主人,英国棉纺织品进口印度的关税完全被取消了,由于价格低廉,很快印度本土的纺织品就开始败下阵来,从英国进口来的棉纺织品越来越多,印度的棉纺织厂破产的也越来越多,到1820年时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印度纺织品工人失业,“到1833年,孟加拉……的‘逆工业化'已经相当严重。印度失去了一种伟大的艺术,而艺术家也失去了他们的职业。现在家庭妇女的纺锤已很少在纺绵场上快速转动了。”印度一度发达的棉纺织品业就是在这种殖民政策和“自由贸易”的政策下被英国击垮的,表面上亚当·斯密主张政府对贸易的不干涉,使贸易自由的发展,实际上英国是在精心的策划下击垮了印度的棉纺织业,将印度从棉纺织品的出口国便成为进口国,正如罗伯特·B·马克斯所说的:“自由贸易以及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最少干涉理论与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相结合,其宗旨是把印度变成以出口为目的的粮食和原料生产国。关说被取消,殖民政府显然不会提议保护棉纺织工人,也不会推动工业化的政策(因为那样将会有‘过多的产品'与英国国内工业竞争),而‘自由'市场又将确保印度的食物和原料运到英国,并确保印度人购买英国的工业品。事实上,19世纪中叶以来,印度确实消费了英国出口的产品的25%到35%。殖民政府强行推行的这种‘自由贸易'原则把印度推上了沦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道路。”
印度对英国的价值还不仅仅在繁荣其国内经济上,它实际上是英国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军事上来说,“印度实际上成了英国在东方海洋上的一座兵营,我们无需支付分文,就可以从那里征集到大量的军队”根据学者的统计,从1837难到1900年,这支由印度纳税人供养的欧洲式殖民军队共为英国的殖民战争打了72场不同的战争,这支殖民化的军队被称为“维多利亚扩张主义者的天鹅绒手套中的一双铁拳,是工业资本主义全球化所依赖的一支主要的战斗力量。”
印度对英帝国的贡献还不仅仅如此,它还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进贡国,由于英国完全垄断了印度的外贸储备,印度对其他国家的外贸盈余全部转给了英国,而印度对英国的贸易赤字正好是它对其他国家贸易的盈余,英国通过印度将赤字转嫁给了其他给国家。“总而言之,19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从始至终都离不开印度的进贡。由于印度的付出,英国才能在1792-1815年间将公共开支扩大了6倍,这一支出的规模为随后半个世纪英国在资本商品工业中的龙头地位打下了基础。同样,由于印度的进贡,才可以使英国在其工业霸权地位已经动摇的情况下,不断巩固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积累的核心地位。”
如果说对印度的殖民是英国成为19世纪世界霸主的原因之一的话,那么,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则成为它的全球化战略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成为欧洲人最喜欢的商品,喝茶已经开始成为英国日常生活的必须,大量的购买中国的茶叶,白银便开始流入中国。必须找到一种商品让中国人购买,以解决中国和英国之间的贸易顺差。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鸦片是作为医用的,英国人看到这一点,从1773年开始,英国获取了在孟加拉生产鸦片毒品的垄断权,通过各种途径将鸦片运往中国,开始了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达到3400万盎司的鸦片运进中国,同时白银开始向英国回流。为了在中国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当中国政府开始抵制鸦片贸易时,两个帝国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结束,《南京条约》的签署,使英国人获得了2100万元的白银赔偿和香港割让给英国,由此拉开了西方列强对中国近一百年的侵略和掠夺。
如果说,从15世纪开始的全球化初期以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拉动了最初的世界经济发展,那时的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像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正是由于中国的白银需求和新大陆的白银供给,才使欧洲人凭借获取亚洲商品和进入亚洲贸易网方式使自己富裕起来。”
当时中国成为全球白银的吸纳国,白银大量的流入中国,中国和英国之间有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后,英国用鸦片来作为平衡自己和中国贸易的重要商品,并且使用了武力的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向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的中转站,英国各贸易公司每年从印度进口5万箱鸦片(650万磅)卖给中国。19世纪后期大约有5000万中国人吸食鸦片,中国消费着世界鸦片产量的95%。此时的英国通过鸦片贸易不仅仅在摧毁一个民族,而同时在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换回了英国人渴望的白银。鸦片成为19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是和它对印度的剥削与榨取联系在一起的。“英国人从印度攫取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印度造成了沉重的税收负担,而这一负担对英国保持其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却又必不可少。为了确保和加强这种地位,使印度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进贡物质成为英国面临的一项急迫任务。正是在这种压力下,英国才在19世纪中期向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这样,印度--英国--中国成为英国全球贸易体系的一个完整的环节,印度向英国进贡,为保证印度能长期向英国进贡,英国用战争打开中国的鸦片贸易大门,而鸦片是在印度种植,从印度运进中国,印度通过出国鸦片换回中国茶叶,在将茶叶卖给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对当时中国--印度--英国的关系做过明确地表述,“印度通过出口鸦片,为英国换回茶叶。中国通过消费鸦片,保证了印度和英国之间的收入交换。英国通过消费茶叶,促进了中国对印度鸦片的需求。”通过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国将鸦片的贸易由地下专为公开,由走私转变为合法贸易,正是通过鸦片贸易,英国维持了它的霸权地位,从东方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当时从事鸦片贸易的英国“光荣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收益。”通过它,英国政府、国民也获得了难以计量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英中贸易天平朝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倾斜,不但使得印度对英国产品的消费额增加了10倍,也为英国在东方的庞大统治机构提供了直接帮助,弥补了它在印度统治的开支。同时,通过茶叶贸易中的交换和汇兑,极大地充实了英国国库,为其国民每年带来了600万英镑的收入。“
通过以上对英国在东方的经济和政治活动,我们看到在全球化的初期,英国所以获得霸权地位,在和东方的竞争中有落后者转变为世界体系的主导者,这是和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殖民统治和鸦片贸易是分不开的,它是以中国和印度的国家利益的牺牲为其代价的。
3、英国的科学技术所引起的工业革命是其发展的“历史偶合”
英国在其现代化的发展中煤炭的使用和蒸汽机的发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1800年,英国的煤炭产量已达0.1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1721年发明的蒸汽机在18世纪60年代改进以后被广泛的运用到煤矿的抽水之中。以后,蒸汽机又被广泛地运用到工业的其他部门,到1830年-1850年间,英国的铁的产量从68万吨增长到225万吨,煤的产量增加了两倍,从1500万吨增长到4500吨。
我们当然承认这些新的而技术,例如蒸汽机、铁等的发明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认为这些科学技术独一无二的属于欧洲。彭慕兰认为,中国人早于欧洲使用了煤,因为中国的产煤地区和当时的江南地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距离比较远,从而没有将煤运用到生产中,而英国的煤矿水多,为了抽出矿井中的水,由此发明了蒸汽机,而中国的煤矿瓦斯多,由此而没有发明蒸汽机。他认为这些发明具有历史的偶然性,并不能从这些技术的发明就从而证明了欧洲文化比其他地区先进。
他认真研究对比了欧洲和印度、中国在1750年时双方自在科学技术上的特点,他认为,“总的说来,认为1750年的欧洲已经拥有独一无二的综合科技水平的观点需要给以相当大的限制。”“尽管最近两百年的工业化总的来说是劳动的节约和对资本的需求,假定这始终是重大的发明创造的理由仍是一个时代的错误。”彭慕兰想要表达的是,在1750年时,欧洲在科技上并未完全的超过东方,将欧洲在现代化的胜出归结为科技是没有太多的根据的。在他看来,欧洲和亚洲在1750年后的分流主要是新大陆的发现和英国在东方的殖民活动,通过新大陆的发现,英国解决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走上了效率性的发展道路,而中国走上了劳动密集性的道路。
所以,用在全球化的一个阶段欧洲人的领先来证明欧洲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马克斯·韦伯等都用欧洲提前的现代化,用19世纪欧洲人的强大来证明欧洲文化的优越性,这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许多欧洲人由此主张“西方中心主义”,认为,没有基督教文化,没有希腊文化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正如罗伯特·B·马克斯所说的,“这些‘西方中心主义’的说法,与其说是历史的真实还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因为西方兴起的故事主要是:一些国家和民族从一些偶然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中收益,在某一时间(历史的偶合点)得以主宰他人并积累财富和实力。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秘密。了解到西方财富、权利和特权的偶然性,那些已从中受益的人们应当为他们的好运的真实来源而感到惭愧,而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人应振做起来,相信未来的新机会会垂青他们。”

❷ 英国殖民印度工业纺织业和采矿业为主的原因

印度棉纺织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效率低,产量少。而英国当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大工业生产时代,生产效率和产量上都占绝对优势。印度很早就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要开辟海外市场以倾销自己生产出的富余产品,印度是不错的选择。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很残暴,虽然印度有反抗英国的起义运动,但并未成功,英国势力依然在印度十分强大、顽固。英国当局自然要消灭印度本地落后的棉纺织业,为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抛开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不谈,落后的生产力也是必然要被淘汰被取代的,只是时间问题。

❸ 为什么英国议员认为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剥削和掠夺是最腐败、最背信弃义和最凶恶的

对印度的负面效应
一旦变成了英国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难的深渊。英国殖 1707年至1801年的公司旗帜
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最大灾难就是毁灭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在18世纪中叶前,手工棉纺织业是印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而到了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发生前,上千年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印度手工业从此一蹶不振。英国的殖民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印度的手工业,使千百万的手工业者失去了生活来源,大批人因饥饿而死亡。达卡城的人口由18世纪中期的15万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万人。“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一位东印度总督曾经这样说。英国的殖民统治还造成了印度的饥荒。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赚钱而横征暴敛,在其统治印度东部以后不久就将田赋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连年的饥荒,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饿死了1千万人,约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1769年到1770年间,英国人用囤积全部大米,不出骇人听闻的高价就拒不出售的办法制造了一次饥荒。”在西欧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繁荣富庶的地区之一,而在变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印度就成了一个被西方人鄙视的“落后国家”。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同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权被取消后,来广州十三行贸易的英国商人从原来统一由东印度公司组织而变为散商,英国政府特派官员与中国政府交涉商务事宜,使原来商人与商人之间的交涉一变而成为政府间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两国冲突导火线的种子。种种权力被取消后,东印度公司走向了破产的道路。1858年,东印度公司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被一脚踢开,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至1947年。
公司覆灭
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 1.公司职员贪污走私成风,使公司总收入锐减。 2.因公司对印度人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印度人民不断起义。而公司要镇压起义,就需大笔开支。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公司限于重重危机之中。 3.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商业资本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这点,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行政管理成为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后公司渐渐脱离了贸易业务。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公司将它的管理事务也交付给了英国政府,印度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财产交付政府。公司仅帮助政府从事茶叶贸易(尤其是与圣赫勒拿岛)。《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生效后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泰晤士报》评论说: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在1987年,有咖啡商人成立了一间名为“东印度公司”的有限公司,并于1990年申请以原东印度公司的纹章作为自己的商标。但专利局则指“使用这个纹章的公司不能称呼自己为‘东印度公司’,但到了1996年,该公司更为自己成立了网站。该公司现时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售卖圣赫勒拿岛的咖啡,并有出版一本介绍东印度公司历史的书。但是要注意的是,尽管该公司声称成立于1600年,但它与原公司在法律上完全没有关系。
历史印记
1、扩张大英帝国领土。 2、殖民掠夺,积累商业资本。 3、战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东南亚,东指中国。成为有力的战略支撑点。 4、加深殖民化,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支持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推进了殖民化浪潮。 5、排挤了欧洲其他殖民大国。 6、东印度公司统治为日后帝国政府的直接统治管理积累了经验。
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评价
东印度公司与今天的跨国公司并不相同。都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 东印度公司位于英国总部的大楼
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它们产生和存在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对各 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丹、法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地成立东印度公司。至于为什么都取名“东印度公司”,这和哥伦布错把美洲当作印度并以讹传讹有关。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错把它当作印度,把当地土人当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与印度人是同一个单词)。以后人们发现错了(哥伦布本人至死不承认自己错了),但仍然将错就错,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叫做“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叫做“西印度”,上述这些殖民公司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荷、英、法为什么都在东半球设立东印度公司,这是因为17——18世纪,这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国家(还有西班牙,不过它主要在西半球扩张),它们在东半球的争夺尤其激烈,争相成立东印度公司是它们之间争夺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最后,英国取得胜利,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最有名。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这种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18世纪中期,先后被各国政府解散。

❹ 为何英国人可以叩开中国大门葡西荷三国不行

1.鸦片是英国进入中国的决定性因素,英国人用印度鸦片扭转了三个世纪以来西方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用印度的供应和雇佣兵赢得了鸦片战争。欧洲在十八世纪中旬基本上学会了制造瓷器,消耗了印度的纺织工业,并缓解了来自东西方贸易的白银流出。

2.但是茶叶,这种莫名其妙的叶子,不能在欧洲的土壤上生长。如果不是中国人对鸦片成瘾的发展,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逆差就不可能解决,大英帝国也不可能实现霸权。最终,是英国创造了在印度毒品生产和中国毒品消费之间建立殖民地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奇迹”。

3.扩大殖民主义的三个先决条件,英国的黄金时代始于1750年左右。英国人及时避免了革命的消耗,放弃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在扩大海外贸易和殖民化的同时,他们利用美国的闲置土地和非洲的廉价劳动力创造财富并将其运回欧洲。与此同时,他们发展了国内经济,完成了原始积累,工业革命也开始了。

❺ 当年英国人如何征服印度

中英鸦片战争前240年,按西元纪法是1600年,这一年的12月31日,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一个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这个公司便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公司”,简称为东印度公司。

(1600年,图为设在伦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

八年之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个贸易点建成,位置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苏拉特(往南250公里便是孟买)。再过两年,又在孟加拉湾建立了第一所工厂。

1612年,东印度公司打败了在印度的竞争对手葡萄牙人,这胜利赢得了当时印度皇帝的注意。当时的印度,依旧是穆斯林王朝统治,而因为此时的皇帝自称祖先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所以印度史上一般称其为“莫卧尔帝国”(莫卧儿即蒙古的印度读音)。

莫卧儿皇帝及其后妃(即泰姬陵的主角)

1615年,

英皇詹姆斯一世派使者拜访了莫卧儿皇帝,成功地获得了皇帝授予东印度公司独一无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厂的权利。作为交换,公司愿意向皇帝提供欧洲市场上的货物和珍品。这次旅程非常成功,贾汗吉尔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我向所有我统治的王国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国商人作为我的朋友。他们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地方居住,享受无限制的自由。不论他们到达哪个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准打扰他们。我的总督和长官会给予他们自由。为了加固我们之间的热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们的船运来各种珍品,??愿我们的友谊永恒。”

英王詹姆士一世

1698年,东印度公司买下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在莫卧儿帝国眼里只是一个小村庄,

无非是多生产一点大米和黄麻而已,然在英国手中,却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总部。

来自印度全国的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利润。

加尔各答

而随着资产累积越来越大,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其他据点也发展起来,譬如马德拉斯(印度东南沿海,原为一个普通渔村,发展成为英国获取南印度棉纺织品和手工艺品的基地),譬如孟买(印度西海岸的海港,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661年被作为葡萄牙公主的嫁妆转赠给英国)

东印度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资本雄厚的他们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建立军队,训练印度人帮助他们打仗。这一切,终于引发了英国与印度的战争。

1757年,一场战争终于在孟加拉王公与东印度公司之间发生。

孟加拉这边其实有法国人的支持,而东印度公司则买通了不少孟加拉将军。战争发生之际,孟加拉有七万大军,法国人送来53尊大炮和40名炮手,东印度公司这边只有900个英国兵和2000名印度人。

可是战斗一打响,突然一场倾盆大雨,孟加拉军和法军的枪炮火药受潮,失去效力,而英军的枪炮火药都预先盖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于是,当雨停之后,战争便成了英军利用火器对孟加拉人的密集射击,而孟加拉的部分将领乘机叛变,转到英国这一边。

这一战,英国人以22人死亡、53人受伤的代价,击溃了孟加拉的7万大军(实际上打死打伤500余人)。

此时,距离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尚有83年。大清国正是干隆皇帝在位,他对大陆南边发生的这些事,几乎是一无所知,而且也根本不想知道。

❻ 举例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后,对工业原料特别是棉花的需求大增;同时更需要为工业品特别是棉织品寻求广大的市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侵略,以掠夺其棉花和强占棉织品市场。结果,造成印度手工棉纺织业的破产。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从而引发了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❼ 9年级历史英国怎样毁掉印度棉纺织业

英国引入机器生产,由于简易量大能特点,导致印度传统纺织业崩溃。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经历!

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分析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要从英国方面和印度方面来分析,对于英国方面主要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而此时期,印度的棉纺织业仍然采用手工生产。

阅读全文

与英国为什么打败印度棉纺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蓝短猫可以干什么 浏览:912
在英国凡士林是什么 浏览:401
伊朗为什么用拖车 浏览:419
中国功夫运动员有哪些 浏览:298
伊朗的后院叫什么 浏览:881
英国扣船会怎么样 浏览:534
硫磺岛在中国的哪个位置 浏览:504
中国注册足球球员有多少人 浏览:680
三国时印度叫什么名字 浏览:875
越南人为什么被称为船佬 浏览:89
中国文化的特质主要有哪些 浏览: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么植物油 浏览:981
中国女排杨昊在哪里工作 浏览:254
伊朗租俄罗斯多少港口 浏览:872
中国乐器有哪些种类 浏览:834
伊朗边境到中国边境有多少公里 浏览:904
印尼天然硫磺块怎么运会国内 浏览:11
中国有多少冤案 浏览:152
英国人都怎么问别人的名字 浏览:493
英国憨豆来安阳干什么 浏览: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