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什么时候开辟海外市场

英国什么时候开辟海外市场

发布时间:2022-07-21 23:43:24

A. 15世纪末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1、世界市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交换舞台。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的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以下阶段:①新航路开辟的15—18世纪的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尤其是英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指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时期(16—19世纪60年代):14、15世纪,西欧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扩大了欧洲与外国的交往;16—18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使西欧国家的工场手工业和国内外贸易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和开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对外扩张;到19世纪60年代,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了普遍的胜利,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囊括全球的统一体系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从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占领殖民地、争夺势力范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形成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囊括一切地区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个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在地域上无所不包,在实质内容上从以流通领域的商品交换为主,发展到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囊括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解体时期(1917—1945):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苏维埃俄国的建立,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它已不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并存、相互斗争。(4)世界经济体系内部两种经济制度并存、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兴起时期(1945年以后)。二战后,一系列欧亚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探索建设道路中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解体,并由美国一家独霸,发展成为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互相激烈争夺。战后兴起的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于是,整个世界经济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三种经济类型同时并存、互相联系、互相斗争的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正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向全球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3、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基础,是各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向纵深发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发取得巨大成就,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美、日、欧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大三大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东南亚、中东、拉养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B. 18世纪中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急于开辟原料和商品市场,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登上殖民霸主的宝座。英国资产阶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以生产技术的革命呼之欲出。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表现出极强的进取精神,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发明。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为了不断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英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

C. 英国的近代发展史是怎样的

我看了几个,感觉这个总结的更适用于考试,希望你满意

阶段一:18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革命背景和原因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
手工工场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
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出现。发展了农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②阶级关系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并利用议会有权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做斗争。(阶级基础)
③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④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革命发生的导火线。
2、革命的特点、任务和经过
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打着宗教旗帜.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过程:①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②内战: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最后,议会军在克伦威尔指挥下经纳西比等战役打败王党军队,结束了内战。③成立共和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是实际的军事独裁者。④复辟: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从过程看,这是英国革命中的一大曲折;从当时混乱的政治形势看,也是力量尚小的资产阶级维护革命的策略。正是在当时政治斗争尖锐形势下,政党开始形成,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⑤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3、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革命的影响
建立:1689年,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约束国王行为的《权利法案》,这标志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到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
国内意义:以君主立宪制取代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世界意义: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要求推翻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到来。(注:“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并无根本差异,实际做题时灵活判断。)
二、启蒙运动兴起(此时不作具体要求,只作为英国历史的过程整合)
三、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确立(非考试内容,不须详记,只作为一般过程了解)
这一阶段,在亚洲、北美进行殖民扩张,与荷兰、法国等展开激烈争夺。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进一步确立海上霸权,荷兰则丧失了欧洲强国地位。“七年战争”(1756-1763年)是英法争夺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后较量,结果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并雄霸欧洲。

阶段二: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一、工业革命
1、概念: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2、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条件:① 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劳动力;② 海外活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海外活动和殖民战争使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④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4、完成:到1840年左右,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建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5、突出成就: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并推动了纺织业的较大发展;克服了自然条件限制的改良蒸汽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具体为:① 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② 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 交通运输: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6、主要影响:(注———此阶段不必扩展,紧扣英国的发展状态进行整理)
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从棉纺织部门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到机器制造业的出现,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工厂”,实力盛极一时。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为巩固和加强自身政治、经济地位,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要求进一步接触封建束缚,实现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1776年《国富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经济政策由传统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重大转变。
二、政治状况:
① 逐渐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对维也纳体系下的封建专制不满,要求更多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展开争取政治权利的自由主义改革和革命运动。如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更多的权利。
② 工业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矛盾尖锐。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正是这一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标志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三、殖民活动和对外关系
1、为满足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需要,通过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抢占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如: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州,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渗入埃及;在拉美,加紧对新生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2、亚洲革命风暴中,阿富汗、印度举行反英起义;美国的独立使英国丧失了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建立的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和新法兰西。
3、这一时期,主张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英国,为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阶段三:19世纪70年代~一战的英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向帝国主义过渡]
一、政治经济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展开,英国由于可以在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榨取巨额利润,便将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注重技术设备的更新,工业发展速度减慢,被美、德超过,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退居世界第三位,失去了19世纪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以科技、垄断、效率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以自由主义、政党政治、代议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开始在英国形成。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在英国逐渐走向成熟。
二、对外关系
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实力对比变化及殖民地利益分配不均等,加深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德国崛起后,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英德矛盾在殖民地问题上激化,逐渐发展成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同时,迫于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英国放弃了长期以来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利用法、俄同德国的矛盾,于1904年和1907年先后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形成协约国集团,对抗1882年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相互争夺,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殖民活动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英国参与列强瓜分世界,最终建立包括亚洲、非洲、大洋州、拉丁美洲等地的庞大殖民体系。其殖民地比本土大150倍,“大英帝国”进入全盛。对中国,在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最终占领整个香港;伙同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阶段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一战”后英国实力衰退,其国际地位产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上,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移到纽约,英镑地位动摇。1924年,工业产量才超战前水平。
2、国际政治上,英国虽然联合法国控制了国联,打击了美国,也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英法主宰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但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这个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开始向美、日所在的美洲和亚洲伸展,美日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加,威胁着英国的国际地位。
3、国内政党政治发生变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战后经济的衰退,自由党实力下降,标榜社会主义的工党崛起,并取代自由党同保守党轮流执政。
4、军事上,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英国自18世纪以来一直掌握的海上霸权被打破。
5、殖民体系动摇。由于经济实力下降,对殖民地的统治力量削弱,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同时,在“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推动下,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高潮,英国殖民体系遭到极大冲击。如1922年,“华夫脱”党领导埃及获得初步的独立;1921年,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统治享有自治权,英国国名也有“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6、对外关系上。
①英国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扶德抑法,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拒绝加入法国组织建立的“欧洲安全保证体系”。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国处于维护本国利益、祸水东引等原因,实行绥靖政策,结果,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也引火烧身。
③二战爆发后,面对德国发起的“不列颠之战”,在首相丘吉尔领导下,放弃绥靖政策,英勇抵抗德军,成为欧洲抵御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力量,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阶段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
[世界霸主地位彻底丧失]
1、霸主地位丧失
由于二战中再度遭削弱,实力下降,英镑地位完全为美元取代。两极格局下,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英国的国际政治霸主地位也彻底丧失。随着大国地位的下降,同法国等步调趋于一直,推行追随美国的战略,依靠美国资本的援助,接受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宣传者和追随者,如:配合冷战加入“北约”。
2、恢复与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及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措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介于苏联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不断加强,1967年,参与成立“欧洲共同体”,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力量的增强,同西欧国家一起,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努力,并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
3、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在战后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英国被迫承认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苏丹、尼日尔爾利亚等亚非国家独立。1997年中国从英国手中和平收回香港。

D.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英国是如何迅速成为海上霸主的

先说内因: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农业对自己的贡献度逐渐在降低。因为英国的面积相对于法国这种大陆性国家比较少,而且适宜的也不是大规模的耕种,这就导致商业在英国的逐渐流行。

此外,英国地处大西洋中心,在这个文明中心逐渐向西欧转移的时代,这样的中心又四面环海的位置可谓四通八达又有天然屏障。还有此前西葡和荷兰的前车之鉴以及新航路的逐渐开辟,都给了英国很好的对照。

E.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反映什么现象

反映19世纪晚期“全球化”趋势增强。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为“全球化”趋势增强提供了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科技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技术手段。

(1) 变化:开辟了以欧洲为中心,向其他地区的海上航线;大西洋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要道;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国家成为商路的中心地区等。原因:新航路的成功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殖民扩张等。 (2)现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原因: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英国打败其他殖民国家,建立了世界范围的海外殖民地。 (3)新现象:世界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影响:列强争夺殖民地,加剧了列强间矛盾;激化了被瓜分地区的民族矛盾。 (4)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F.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才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就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来说,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因为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出了大量商品,才有可能建立世界市场,而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有必要建立世界市场。从国际市场的形成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世界市场的萌芽阶段。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东西方新航路开辟,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交换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商品交换,出现了世界市场的萌芽。

第二阶段为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巨大生产力所带来的大量产品,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所消费的大量原料与粮食,需要日益扩大的供给来源,从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第三阶段为国际市场迅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使当代世界市场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阅读全文

与英国什么时候开辟海外市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知名女装品牌有哪些 浏览:374
印尼什么手串最好 浏览:342
英国商科读研怎么毕业 浏览:491
中国的重汽豪沃怎么样 浏览:950
英国蓝短猫可以干什么 浏览:912
在英国凡士林是什么 浏览:401
伊朗为什么用拖车 浏览:419
中国功夫运动员有哪些 浏览:298
伊朗的后院叫什么 浏览:881
英国扣船会怎么样 浏览:534
硫磺岛在中国的哪个位置 浏览:504
中国注册足球球员有多少人 浏览:680
三国时印度叫什么名字 浏览:875
越南人为什么被称为船佬 浏览:89
中国文化的特质主要有哪些 浏览: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么植物油 浏览:981
中国女排杨昊在哪里工作 浏览:255
伊朗租俄罗斯多少港口 浏览:872
中国乐器有哪些种类 浏览:834
伊朗边境到中国边境有多少公里 浏览: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