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媒体如何报道鸦片战争

英国媒体如何报道鸦片战争

发布时间:2022-07-22 08:26:05

1.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原因

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
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沦为其殖民地

经过: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840)
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战争结束)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影响:
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④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⑤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求采纳

2. 有谁知道现今英国教材是如何评价当年的鸦片战争其国民又如何看待

关于鸦片战争,英国有一些与我们历史教科书完全不同的内容,特将其中几篇相关的文章整合一下列示如下,让大家看看不同的观点:

英国政府的档案材料表明,英国政府对华政策在1839年发生了重大转折。在此之前,英国政府小心谨慎执行的是一项旨在争取以和平方式与满清政府建立平等、直接外交关系的长期政策,为此,他们居然能够忍受满清政府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奇耻大辱”,具体的说就是发生在1836年的“律劳卑事件”。英国政府无意支持内皮尔勋爵(Napier·Lord,当时被满清政府有意译为“律劳卑”)提出的强硬主张,反而大幅度削减驻华机构的预算,降低驻华商务监督的行政级别并缩小其编制。

再没有比这一事实更能说明英国政府对华政策消极无为的特点了。在亲眼目睹了英国政府对它的外交官所遭受的屈辱听之任之以后,继任的驻华商务监督们都不愿意去招惹妄自尊大的满清政府,他们在任期间几乎是无所事事,整天呆在伶仃洋的小艇上,穷极无聊的打发时光。

只是当后来义律出任第四任商务监督后情况才开始改变,义律主要是出于个人的进取精神,积极执行着一项消极无为的对华政策。为了与满清政府建立起直接联系,他竟然违反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一再指示而不惜作出卑下姿态,向满清政府递上毕恭毕敬的“禀贴”。蒋廷黻先生曾就此写道:“原来英国在华的目的全在通商,作买卖者不分中外古今,均盼时局的安定。我们敢断定: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全无处心积虑以谋中国的事情。英政府的行动就是我们所谓的‘将就了事,敷衍过去’”。

关于鸦片贸易,英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它在巴麦尊给义律的训令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达,1838年6月15日,巴麦尊写道:

关于构成您1837年11月18日、19日和12月7日来信主题的鸦片走私贸易,我必须说,女王陛下政府不能够为了使英国臣民能够破坏他们前去贸易的那个国家的法律的目的而进行干预。因此,这些人由于更有效的执行中国关于此问题的法律而可能遭受的损失,必须由那些因他们自己的行动造成该损失的人士承担。

在后来英国政府决定派遣武装部队前来中国时,巴麦尊在发给义律的有关指示中也仍然强调:

女王陛下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适当制订的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

当义律因为全面违反英国政府的指示而遭免职之后,巴麦尊在发给新任全权大臣的长篇训令中重申:

女王陛下政府对于这件事情(指禁止鸦片)不提出任何要求,因为他们没有权利这样做。中国政府完全有权禁止鸦片,如果它愿意的话,从事一项违禁品贸易的英国臣民必须承担这样做的后果。

对于鸦片贸易,义律的立场比英国政府走得还要远,在他写给外交部的信件中,充满了对鸦片贸易的强烈谴责。他并不满足于英国政府一般的不干预政策,反而企图主动承担起制止鸦片走私的责任。他甚至提出与满清官员一起去共同阻止鸦片走私,因为他相信,那些英国鸦片贩子不大把满清政府的辑私官员放在眼里,他希望一旦他出现在辑私现场,有助于防止那些人的轻举妄动。出于对鸦片贸易急剧扩大的忧虑,他还更进一步鼓吹英国政府积极干预以制止鸦片走私。在林则徐所发起的最新一轮禁烟运动中,义律代表英国政府发表了大量措辞严厉的通告,警告那些从事鸦片贸易的商人。义律在通告中说:

本首席监督进一步发出通知,警告所有那些在虎门以内的这种帆船、快艇或用其它方式装配的小船中从事上述非法鸦片贸易的女王陛下臣民:如果有任何中国人因任何英国臣民或臣民们严重造成的死亡或任何伤害前来,该英国臣民或臣民们被正式判定有罪后,将受到重大的惩罚,如同该罪行是在威斯敏斯特的女王陛下法院管辖范围内所犯的一样。

本首席监督进一步发布通知,警告所有那些拥有这种帆船、快艇或用其它方式装配的小船在虎门以内从事该非法鸦片贸易的英国臣民:如果中国政府认为适于捕获并没收那些船只,女王陛下政府将决不进行干涉。

本首席监督进一步发布通知,警告所有受雇于这些帆船、快艇和用其它方式装配的船只在虎门以内从事非法鸦片贸易的英国臣民:对执行搜寻和捕获任务的中国政府官员进行武力抵抗是一种非法行为,而且他们将按照这种方式承担后果并接受惩罚,即如同上述武力抵抗是在他们本国或任何外国反对他们本国政府官员或任何其它外国政府官员一样。

即使就是因为“林维喜案件”而被林则徐驱逐到海上四处飘迫之后,义律也没有改变他对鸦片贸易的态度,他在给巴麦尊的信中写道,没有任何人比他“对于在中国沿海进行的这种强制贸易所带来的耻辱和罪恶抱有更深刻的厌恶态度,我不知道在该贸易与海盗行为之间有何选择”。

这些史料呈现出与道德批判完全相反的另外一幅画面,最起码可以说,英国政府承认满清政府完全有权制止鸦片走私,对他们所采取的禁烟措施并不企图干预。事实上,他们对待中国政府所颁法律的态度相当认真,上面的那些引文就反映出他们的这种态度。

这里再多举一些例子。当有一次邓廷桢试图在广州商馆外面广场绞死一位名叫何老近的据说是鸦片贩子的人时引发了西方商人的骚乱。本来,邓是想以此方式威胁那些被认为参与鸦片贸易的西方商人,而西方商人则认为这个广场属于他们所租用的商馆,平时被他们用作锻炼身体的场地,居然当成了广州当局的刑场,因此非常愤怒。这场骚乱规模很大,差点导致严重的后果,而邓廷桢也因为此事考虑得太欠周到,不敢向北京的皇帝报告。当事情传到伦敦之后,巴麦尊质问那些参与骚乱的西方商人:“他们根据所说的什么权利,认为他们自己有权干涉中国的司法官员们在一座中国城市内为执行他们上级官员的命令所作出的那些安排。”还有一次,为了管理在广州逗留的英国水手,义律上报了他所制定出的一个章程,巴麦尊在咨询了法律顾问的意见之后立即指出:“这些章程事实上等于在中国皇帝所辖领土内的黄浦建立了一个警察制度,将是对独立国家所享有的绝对主权的一种干涉”,断然拒绝批准。

皇帝罢免林则徐的理由是“内而奸民犯法不能净尽,外而兴贩来源并未断绝”,并不完全是借口。以现代反毒品走私的经验来推导当时,我们本来应该看得更加清楚。另一方面,英国社会中反对鸦片贸易的人数非常之多,正是他们在议会辨论时把政府的战争议案说成是发动“鸦片战争”,这是我所知道的“鸦片战争”的第一个出处。要让这样的议会最后批准战争,必须提出充足的理由。考虑到英国政府并没有设立宣传部,也无法垄断媒体,他们的理由或者说是“借口”要让大多数议员们接受,肯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量。事实上在雅片战争爆发前,议会主战派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票数,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最终让英国议会通过开战议案的即是林则徐的全面禁止贸易令。

当中英双方处于僵持之际,林则徐向所有"海外夷人"发布通告,命令他们顺从天朝。8月15日,林下令禁止一切贸易,封锁外国在广州的全部企业,并派兵开进澳门。义律则命令香港、澳门的英国商人及其家属登船,驶离海岸;林进一步命令严禁村民供应英船任何日用品,并且派战船封锁英船,一旦发现上岸的外国人,一律就地正法。9月5日,义律派英商郭士立作为特使,交给林的信件之一,要求解除对英国船只的封锁,恢复正常贸易关系;之二则要求制止村民在英船取得淡水处投放污垢物甚至毒物。林拒绝了。下午两点,义律发出最后通牒,得到的是置之不理。3点,英国军舰向封锁的中国战船开火,以图突破封锁。《时代周刊》称之为鸦片战争第一枪。其实这顶多只是一场局部的武装冲突,称不上任何战争。

小规模的冲突结束之后,无论正常贸易仰或鸦片走私,在整个过程中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区别仅在规模缩小了许多。销毁鸦片的一个"副产品"就是鸦片价格飚升,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双方僵持数月却没有积极的解决不能不是林则徐的一个失误,这种僵持除了导致英国军舰陆续到达以增强实力之外,还被英国那些反对禁止鸦片贸易的势力利用,致使武力解决问题的主张逐渐占上风。11月4日,英国军舰与中国水师在穿鼻、官涌海面开始武装冲突,至13日,此类冲突共发生六次,双方各有损失。连同9月5日那一次冲突在内,林则徐报告朝廷称之为"七战七捷"。道光皇帝大喜,在朝廷昏官的一片赞扬声中,道光皇帝12月下令禁止广东口岸的全部对外贸易。林则徐于1840年初奉命正式封港,断绝中外之间全部贸易往来。

中国全面禁止贸易的消息传到伦敦,主战派终于得到了他们开战所需要的票数,尽管如此,在最后表决中,政府的议案仅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得到通过,当然,这并不足以安慰地球另一边的满清政府。

不仅仅是法律,还应该看得更宽一些的是,在1839年那个炎热的夏季,中英双方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的认识反差终于变得尖锐起来,构成了双方冲突的主要来源。这一事实本身说明了不同价值观念在双方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却一直未被重视。知识精英习惯于用实际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更加通俗的说就是用钱来解释历史,把功利说成是历史的唯一动机,而将其它一切都说成是“借口”和“幌子”,反映出主张经济决定论的唯物史观的巨大影响。但利益,只有被认定是有价值时才成其为利益,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人们总是通过它的视场来审视自身利益,这种视场犹如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同一利益既可被放大到不惜背水一战的程度也可缩小为忽略不计。当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面对同一事物时,事物实际上是怎样也许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物应该是怎样。正是他们对应然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一条线索去探索那场战争的起源。

3.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报纸如何报道

英国称其为亚伦战争,否认其侵略行为。

4. 英国人如何评价鸦片战争

英国人没有“鸦片战争”这种说法,主流学界不认为这两场战争与鸦片有关,而是称之为“英中战争”。英国主流史家相对忽略这场战争的作用。

5. 英国人怎么看待鸦片的对华输入和鸦片战争

从史料上来说,按照如今的国际游戏规则来看,大清是实行了相当严格甚至变态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英国在与华贸易之中流失了大量的白银(中国制品可以比较顺畅地进入英国市场,英国的商品却被清廷拒之门外)。所以尽管英国政府并不鼓励,甚至官方曾出面谴责英商走私鸦片的行为,但是鸦片对华走私却依然十分盛行。

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实际上是林则徐1839年率兵进入澳门,将所有的在华英商全部驱逐出陆境所致。而英国政府出兵的名义,是“保护大英帝国臣民在海外的安全”,意即林则徐的军事行为威胁到了英国在华的侨民的安全(实际上的确有此威胁)。所以英国方面从不认为这是为了鸦片而进行的战争,而是为了获得在中国的平等通商权而进行的战争。而且英国在战时,国内分成两派,舆论上,是反战派占了上风,甚至在开战之前,还有反对鸦片交易的英国贵格派商船不顾英国海军禁令,执意开往广州进行贸易而遭到英国海军炮击警告的。

6. 英国的历史教科书对鸦片战争怎么交代的

1、英国历史对此事提的不多,原因:对天朝而言,这是大事,“千古未有之变局”的开端;对英国而言这事多了去了,不值得反复提;就如同,壬辰朝鲜中日之战,对日本而言是大事;对大明而言,只是万历年的三大征之一,不值得写太多;
当时,开战派是为了保护自由贸易而战。反对派是反对为了保护走私贩而战。当年鸦片的毒害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而且个人以为鸦片的毒害性被夸大了(民国,洋鸦片被土鸦片代替中国的陕北、甘肃、云南大量种植鸦片,吸鸦片合法化,在部分地区鸦片由于其不易变质、价格较高、便于携带、易于分割的特点甚至于成了货币的替代品。(法币贬值太快是另一个因素)。
抗战期间,中国依然忍到了日本投降。
顺便说一句,英国人当时并不禁止鸦片,《福尔摩斯》就曾经在鸦片烟管里吸过鸦片。

天朝禁止英夷长驻广州,禁止读中国书,禁止见天朝官员,禁止学习汉语,禁止询问物价,禁止从非官方指定的贸易机构进行贸易,禁止自行雇佣中国雇员。 ------这绝不是平等贸易,而是对赤裸裸的对“夷人”的畸视。

7. 英国人如何评价鸦片战争

于鸦片战争,我们从小看的是同样的历史教材,我们都知道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正是因为鸦片战争,我们从传统的封建帝国走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为了掠夺东方财富的不义战争,所以我们比较容易在鸦片战争这个方面产生一些共识。

8. 英国人是怎么看待鸦片战争的

在英国,人们已将这场战争遗忘。这场中国视为近代史开端的战争,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发的波澜,可能比清廷内部还要大。战争发动前,英国各界关于战争道义、成本的议论非常多,战争胜利后更是带来极大震撼。英国人万万没想到,大清帝国如此不堪一击。
当时,英国人很喜欢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中国市场并不需要英国的商品,贸易因而出现逆差。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并不反对进口商品,它与亚洲各国的贸易比较通畅,对洋玩意儿很感兴趣,像地图、武器以及鸦片。

英国选鸦片而不是别的商品来弥补逆差,主要出于经济上的方便,鸦片就在殖民地印度种植,成本很低。19世纪开始,英国意识到鸦片可以用作麻醉片,中国人也有消费需求。他们预感到这是一大商机。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请求通商失败是转折点,由于没有完成任务,马戛尔尼等人回国后非常失望,他们消极地向西方介绍中国,由此而形成的负面看法主导着讨论中国的话语空间,最终被英国人吸收了。

另外,英国新教教会的传教热情非常高,自我道德感非常良好,对已知的中国文明越来越不耐烦、不宽容。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经济利益,英国与中国交往的目的是要实现非常具体的经济目标,英国人希望中国市场开放解决经济问题,而恰恰又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社会没有更多耐心。
当时,英国国内的辉格党赞成出兵,而托利党反对,理由多是基于“道德”因素。其实,托利党的反对有为了攻击而攻击的因素。英国体制下,打或不打还是要由议会决定。虽然赞成票与反对票差距很小,但并不影响战争的进行。
反对派会计算战争花费,更会考虑“道德”问题。如《泰晤士报》提到,“要保护一个‘非法的麻醉片的贸易’而打仗”十分不义,这会让国家在世界以及历史上的名声不好。“英国人如果打鸦片战争,以后还有什么脸跟中国谈文明?”19世纪的英国看上去挺有道德感。
清军主战派不很了解英军诸如武器、舰船等情况。英军有一些武器是全新的,甚至有的武器就是为了这场战争而发明的,比如复仇女神号(Nemisis),它不受风势影响,能入浅水河,对清军水师破坏力极大,它是英国政府在极秘密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
更令人吃惊的是,战争打了三年(1839-1842),几千人的英军竟然没有遇到后勤补给的问题。补给大多来自中国内地居民提供的吃穿。英军攻打宁波时的一个冬天,士兵与附近的人民冲突不断,当地人被迫提供食物。另外,在广州,不少民众也自发帮助,当导游、搜集情报等等,只要英军给钱。这体现了中英双方的“务实”行为,双方很“现实主义”,民众要挣一点钱,而英军需要食物、情报,二者一拍即合。
普通的英国士兵或指挥官如何看待第一次鸦片战争?士兵不太考虑战争是否合法。他们多数人没想到清军会那么弱,同时非常震撼一些满人士兵的顽强抵抗,描述的语气五花八门,有人轻松,也有人看到,那些中国士兵仅仅是因为技术落后,就那么容易地被杀死了,实在令人沮丧、压抑。在英国,你可以去很多地方查看军队的档案,通过一些书信、日记等文献感受更个人化的理解。
一个例子说有3000名清兵愿意投靠英军,不为钱财,只因不喜欢满人,在他们眼中,满汉差异大过华夷之别。当时不少汉人对满人的制度系统很不满意。我不敢说这是种族主义的因素,至少是有民族之间的冲突。之所以有汉人愿意帮英军,可能是“务实”的考量。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在全球都有战争,譬如英阿战争、英缅战争。而鸦片战争对英国的象征意义更大。此前,英国眼中的中国是个大帝国,但通过战争把天朝打得一败涂地,英国人的民族信心爆棚。他们万万没想到,清军比英军落后那么多。而同时,因为英国胜利的事实,国内此前的很多反对意见销声匿迹?。因为成功人们就忘记了曾经的怀疑。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19世纪英国的对外战争史上,鸦片战争不会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战争范围毕竟比较小,英国出兵没超过1万人,重要性不如1857年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长期以来,西方人的世界历史观念里,中国是个边缘的存在。英国人更关心大英帝国在印度、中东、非洲的活动。
英国一些观察者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很封闭,是英国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其实18世纪的清朝并不忽略或蔑视外来物品,他们尽量地在了解,这关系到自己的权威以及经济利益。还有人认为,封闭的清朝需要英国打开,他们太夸大英国的重要性了。如果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倒符合事实。

有资料说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开端。不恰当,中国走向民族国家至迟要到20世纪初。鸦片战争时的“中国人民”不是一个统一、团结的实体,帝国内部政治、社会、文化形态十分复杂。
辛苦整理,望采纳

9. 英国历史教科书上是怎么描述鸦片战争的

清朝政府闭关锁国,阻碍正常了正常的贸易,同时清朝政府傲慢,不肯给予英国平等的外交地位,不肯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还派了林则徐去破坏正常的贸易,严重损害了英国商人的正当利益.所以英国被迫发动战争来保卫自己的利益.

10. 英国揭秘鸦片战争真相了吗

中国国内多数描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文字会提到:英国议会下院1840年4月通过英国政府对华战争法案。

一种说法是,1840年4月7日起,英国议会下院经过3天辩论,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内阁与中国开战的提议。

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关于那场战争,每个细节都值得探究。

今年4月,现任首相特雷莎·梅未经议会批准即下令派四架空军战斗机参与对叙利亚的空袭,与当年巴麦尊下令军舰开赴中国海域如出一辙。

本文来源:新华网

阅读全文

与英国媒体如何报道鸦片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注册足球球员有多少人 浏览:678
三国时印度叫什么名字 浏览:875
越南人为什么被称为船佬 浏览:89
中国文化的特质主要有哪些 浏览: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么植物油 浏览:981
中国女排杨昊在哪里工作 浏览:254
伊朗租俄罗斯多少港口 浏览:871
中国乐器有哪些种类 浏览:834
伊朗边境到中国边境有多少公里 浏览:903
印尼天然硫磺块怎么运会国内 浏览:11
中国有多少冤案 浏览:152
英国人都怎么问别人的名字 浏览:493
英国憨豆来安阳干什么 浏览:769
在英国买英国转换插头多少钱 浏览:163
英国女王头像银元多少钱 浏览:300
印尼檀香怎么盘玩 浏览:866
从中国寄包裹到印尼运费多少 浏览:598
怎么申请印尼apec签证 浏览:516
如何在中国区使用美区兑换码 浏览:167
越南的钱能挣多少 浏览: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