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具体一些。急求,谢谢
一般一门课程一周内分lecture跟tutorial.Lecture是大课,在阶梯教室上课,人数依专业而定,一般有两三百人。tutorial是小课,班上可能只有二三十人,甚至有的只有十来人。大课跟小课,一周只有一次。老师对课程的安排是lecture时间是固定的,但tutorial可能分为4组(教课内容一样所以只用去一个小组),周一到周五时间不定,其他的科目也是一样,你就要制定自己时间表。一:避免两门课时间重复
二:能避开早上时间就避开,如果你周一9-10点有一节课,是group1,周二3-4点有同一门课group2,你就选周二的,因为到了这边后你会想要睡懒觉。
三:尽量将所有课程安排在同一天。这样你可能一周内只要三天需要上课,lecture一周只有一节,就查看各个科目的小课是否同大课在同一天,有的话就选同一天的。
四:开学前两周确定时间表后避免修改。4组小课可能由不同老师授课,刚开始你可以去两个小组(如果时间允许),然后确定向上哪个老师的课,或者哪个时间的课。
五:有的老师点名,此出勤率不影响成绩(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
六:有的科目需要做presentation,选同老外一组的优势不必说,这时候就就要脸皮厚,多跟老外打交道了。至于是否需要穿正装,看小组人员意见,如果是个人,建议穿正装。
Ⅱ 国外大学上课,lecture, lab, tutorial, workshop四种课程选哪个相对容易一点
虽然不知道你容易的定义是什么,不用我可以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分别结束下,我们学校这4种类型的课。
Lecture:
通常是一个教授在前面讲,几十,几百个学生在后面听,通常会在一个可以容纳上百人的Lecture theatre里。这种课一般多是以听为主,教授也很少会提问,这种课主要是为了传达知识要点,一般多为不记名式,也就是来不来上课也没人管,但也有记名式的,这种课应该和国内的差不多。
Tutorial:
通常是紧接着Lecture的下一个学习程序,主要由一个Tutor,带一般不多于20个人小班,对Lecture里教授讲的东西进行系统学习和小组讨论,课上同学也可以对Lecture里或平时作业上的任何问题向Tutor提问,这种课大多数都强制学生发言,讨论,或做练习,一般也会要求做一些课前的预习和作业。
Lab:
简单来说就是在电脑室上的一种tutorial,和普通的Tutorial不同的地方就是,需要用到电脑,一般是用到某个程序软件,其他的和tutorial没区别,通常也会提问,讨论,分组,练习等等。
Workshop: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做练习或动手作业为主的tutorial, 比如engineering 多有workshop,其他地方也于普通tutorial类似。
所以,如果要说轻松肯定是lecture比较轻松,但如果lecture不认真听,或不认真做笔记,tutorial讨论的时候,通常会发现没话可说。tutorial,lab, workshop 大同小异,具体看学什么专业的,或是自己不擅长什么,所以很难说哪个更容易。
全是自己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Ⅲ 英国留学tutorial和seminar的区别,辅导课和研讨课的区别
tutorial
n(大学导师的) 个别辅导时间,辅导课; 教程; 辅导材料; 使用说明书;
adj.导师的; 私人教师的; 辅导的;
seminar
n(大学教师带领学生作专题讨论的) 研讨课; 研讨会; 培训会
Ⅳ 英国大学一门课多少人
一般一门课程一周内分lecture跟tutorial.Lecture是大课,在阶梯教室上课,人数依专业而定,一般有两三百人。tutorial是小课,班上可能只有二三十人,甚至有的只有十来人。
大课跟小课,一周只有一次。老师对课程的安排是lecture时间是固定的,但tutorial可能分为4组(教课内容一样所以只用去一个小组),周一到周五时间不定,其他的科目也是一样,你就要制定自己时间表。
一:避免两门课时间重复
二:能避开早上时间就避开,如果你周一9-10点有一节课,是group1,周二3-4点有同一门课group2,你就选周二的,因为到了这边后你会想要睡懒觉。
三:尽量将所有课程安排在同一天。这样你可能一周内只要三天需要上课,lecture一周只有一节,就查看各个科目的小课是否同大课在同一天,有的话就选同一天的。
Ⅳ 美国大学上课的时候可以喝水么 lecture和tutorial分别都可以么
可以的,不要动静太大影响到别人就行。
Lecture的话,一般教授不会看这些,我有些美国同学上课时还会吃饭,就是从食堂拿上盘子过来吃。有些教授无法容忍上课聊天,会影响他思考。
tutorial一般是TA在,就更不会管了。大家都是学生,气氛很轻松的。
来美国读书不要担心这些了,美国人在生活细节上有时很不羁有时又很细心,你只要怀着一颗尊重他人的心就好。注意些细节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品位,比如妨碍到别人时说一句excuse me,别人的关照记得说Thank you,这些是基本的。
Ⅵ 英国的全日制授课型硕士课程是什么意思
“授课型”课程,简单的说就是学习以上课为主,有不同的上课方式,有的是大讲堂上课,有的是分组讨论或分组做项目,有的是提交报告或交作文,甚至还有一对一(tutorial)和导师上课。
有些授课型硕士课程职业性非常强,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学到该专业的知识,为就业做好准备,有时候还会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但也有些授课型硕士课程是为了日后读博士研究而准备的,选择哪类课程就要看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
英国大学的硕士课程一般在9月下旬开学,次年6月下旬结束,然后就是撰写和提交毕业论文。扣除12月的圣诞节和4月的复活节两个长假,所谓授课型的硕士课程,实际上课时数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每个学期也就那么三到四门课,每门课每周两个小时,而且到了次年5月之后,不是停课就是复习,为6月的考试作准备。英国授课型硕士实际上课时数不多,并不代表课程轻松,反而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Ⅶ 刚到澳洲一星期,在墨尔本大学读Master,感觉课听不懂,Tutorial讨论跟不上,日常交流也够呛,求好的适应方法。
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出门,参与学校,社会的一些活动
1、首先就是交几个‘老外朋友’
刚出国的人,总是有点‘矜持’,要打破这些拘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学校里多和老外套近乎,聊天,平时约他们出来玩,毕竟他们和你有共同的平台,比如一个tute的,或是一个course. 其实大多数老外人都挺好的,他们也乐意帮助你,生活上的,语言上的,基本不会嫌弃你听不懂或是不理解,多问,他们一般都会比较友善和耐心的。
2、其次就是平多看英文类电影,杂志,报纸
这个对提高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了解当地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去电影院也可以,去租碟子,网上看都可以,你如果主homestay,应该可以看到澳洲本地的有线电视的,看多新闻,电视节目,不懂的就问老太太,或查字典都可以,这点坚持最重要,让你摒弃习惯了的中文语言环境,去融入全英是有些难度,不过还是贵在坚持,几个月下来,会有很多提高的。
3、再下来就是,宁可多交ABC朋友,也不要老和中国人扎堆
其实这个最提高口语和融入异国文化的帮助最大,但一般不容易做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差异确实很大有时,特别是你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让你改变确实有些不易,但尽量这样去想,虽然我也认为中国人需要团结,但出了国还老和中国人扎堆确实有些浪费金钱,在墨尔本中国留学生,加上华人移民非常多,你可以一句英文不会照样可以在这里生活,如果这样你呆10年,语言一样不会有什么长足的提高。
4、还有一个就是利用学校的良好氛围,在墨大有很多社团,你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去参加,这样可以增加交际能力,结识各色朋友,对融入这边的生活和提高语言帮助显着,千万不要不好意思,要放的开,但像CDG, CCS 这些中文社团就不利于提高语言了,所以自己斟酌。课程上方面不懂的,学校里的student centre有很多老师可以帮助你的,比如Course Advisor,多往那么跑烦他们没事的,学科把你的听不懂第一时间找Tutor 或是Lecturer,他们很乐意帮助你的,发Email,或上课带着问题问他们都可以的,要‘不耻下问’。
最佳答案把!说了那么多!
Ⅷ 说说英国留学英式课堂和国内有哪些不同
从表面上来看,英国的大学比中国轻松许多。一个学年只要修够120个学分就够了,也就是六门课。有些课只持续一个学期,所以相对来说是比较悠闲的。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一天只有一节课或者一个星期上三天休四天。
英国的课程形式大体分为三种:lecture, seminar和tutorial。一般来说,Seminar是最常见的。
lecture就跟国内的大课一样,根据你所学专业的人数,有时候100多人一起上课,有时候200多人一起上课。这种课的特点就是教授型,没有太多互动。但即使是在这种形势下,西方教育推崇的学术自由还是可以体现的—如果在lecture中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举手提问,这种行为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不自在。
Seminar其实就是国内的小班授课,一般大概20人左右。有的时候碰巧遇到上课的时间是节日,或者天气不好的状况,课室里可能就10个人左右,那个时候你就会有种VIP的感觉。不同于lecture,seminar侧重的就是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把它总结为探讨性的课程。课程一开始老师会大概讲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就会发handout,上面有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就进入到自由讨论的时间。一般老师会讲学生分组,这样能够促进不熟悉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交流与沟通是西方教育很重视的问题,他们相信,只有在沟通中,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们是否真正了解,只有在交流中,才会有新想法的迸发。在你与同学沟通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逻辑的梳理过程,这样能够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也会随时加入学生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平等性。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前辈,同学也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我想着就是西方教育的一大优势--给你很大的自主和自由。在这种形式的促进下,你会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
最后一种Tutorial就相当于国内的一对一授课,所以说人少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起码在国内的话,一个班3、40人,想安排一对一授课时间也不允许。Tutorial的流程就是老师会在办公室贴一张register的表,你只要把你在你选择的时间写明就可以了。在见老师之前,最理想的状态是提前三天将你的草稿或者构思写下来发给老师,这样他有可以有个准备的过程。当然如果没有时间,你也可以直接带着问题当场去问老师。Tutorial一般是自愿的,就是你可以选择去或者不去。当然比较聪明的学生都是会善于利用这样的机会,因为你得到的意见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Ⅸ 英国的tutorial system指什么
可能是指 每个课程除了一堂2小时的正科以外,每周还有一节1小时的Tutorial。正课上以老师讲为主,Lecture为主;Tutorial上可能是老师出相关练习题,大家或者课前做或者课堂上做,取决于每个老师不同习惯。一般当周的Tutorial 课会安排在 Lecture的后面,算是授课的巩固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