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先拿下英国,而去进攻苏联
首先当时战争受到以下事件而无法进行对大不列颠岛的登录:
1.大不列颠空战中德军并没有完全控制领空
2.英德在海上的战争中德军处于劣势,没有制海权
3.德国当时物资不算是很多,而且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军只是丢失了武器,人员伤亡很小
4.希特勒想的是解决了东边的毛熊拥有大量物资后进行对英本土作战,可惜被毛子拖住了。
Ⅱ 为什么当年二战德国不先搞定英国以后再进攻苏联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德国在空地协同方面有很大树建,不论是装备还是军事理论都具有显着的创新,其闪击战是德国新军事革命的重要成果,事实证明它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德国对于海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至少是远远低于陆军和空军,这导致德国的跨海作战是一个短板。
其次,是德国对于英国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觉得英国力量微不足道,不能对德国统一欧洲大陆的行动造成威胁,但是事实上正是英国成为美英法的反攻基地。
第三,希特勒对于征服苏联的困难认识不足,他认为苏联是一个岌岌可危的破房子,一脚就可以踹倒,但是德苏战争消费了德国的大部分战略资源,虽然造成了苏联的严重困难,但是战略目标没有实现,反而拖跨了德国的经济、消耗了德国的有生力量。
Ⅲ 二战时德军当时为什么不打英国
二战中,德军以势不可挡之势横扫西欧,希特勒占领了法国,也就基本统治了整个西欧,此时的他的敌人似乎只剩下了孤悬海外的英国,但是德军却调转了枪头,进攻苏联,最终导致战线拉大,补给困难,加上苏联的强大生产力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最终使得德军一败再败,实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但是为什么希特勒面对已成孤岛的英国却放任不顾,反而树立新敌人了呢?
其实要说英国是到希特勒嘴边的鸭子就有点瞧不起人了,如果能打下来英国的话,相信德国是不会犹豫的,之所以没有动手,只能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实力。现在的英国可以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最不能自主的,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早已风光不在。但二战时期的英国,依然是正儿八经的大英帝国,跟现在的英国不是一个概念。在日俄战争爆发前,日本和英国曾经有过短暂的结盟历史。当时整个日本举国上下几乎欣喜若狂,他们形容这种感觉称“就像是佃户家的儿子娶了地主的女儿”。日本为英国能够看得起自己感到十分荣幸,可见英国当时的地位。在日俄战争爆发的四十年后,虽然经历了一战的英国实力大不如前,但依然是可以调动小半个地球资源的殖民帝国。绝不是只占有英伦三岛的小小岛国。
而我们如今感觉十分狭窄的英吉利海峡,这个海峡水不深,也不宽,几十公里而已,经常能看见猛人一口气游过去,但是在当时这个海峡可远没有这么简单,英国奉行的防守策略不是将敌人歼灭在沙滩上,而是歼灭在海峡中,所以英军最强的不是滩头而是海洋。
与此同时德国的海军却有点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爆发了激烈的日德兰大海战,最终以德国海军惨败告终,二战时为了博得元首的青睐,德国海军带着新造的巨舰“俾斯麦号”与英国海军决战,却被英国海军数艘舰艇围起来一顿好打,直接给击沉了,打这时候起希特勒就对海军不抱希望了,对短时间登陆英国也丧失信心了。
但是苏联可不是老实人,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苏联军队是摆成进攻态势的,斯大林也很清楚苏德之间无法和平共处,一直在赶时间屯实力,所以本着能够杜绝后患的心思,德军才调转枪口直奔苏联而去。
Ⅳ 德国为什么不先打败英国
我说说德军的思路(未必完全正确)
英国和法国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撤走了以后,依然有三十余万部队,而且,德国海军实力最弱,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所以唯一的办法是夺取战役制空权,再以空军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英伦三岛。{注意:丘吉尔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而加强空军戒备}
但实际上,进攻英国不像进攻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因为进攻其他国家时都有详细的作战计划,但在英国上却没有那样明确的计划。
{此外希特勒消灭了英国30多万部队,就能使非洲唾手可得么?我不这么觉得。也许有人怀疑英国的抵抗能力和抵抗程度,但事实是英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而英国方面,主张绥靖政策的张伯伦下台,一贯强硬的丘吉尔上台,他的态度是坚决抵抗,绝不媾和!加上英国空军的顽强斗志,而且英国本土作战,熟悉地形,位置,加上合理的部署,打败了战略上准备并不充分的德军。(就算是希特勒见诱降无效后实施的海狮计划也是很仓促的)
更无奈的是海狮计划,实施了不到3个星期,德国就转而攻打苏联(这也不是愚蠢的,斯大林看到欧洲战火纷飞,虽然假惺惺的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也在防范德国,比如将军工重工往东移,建立“东方战线”,增加战略纵深等等,希特勒一方面不希望苏联准备过于充分不利进攻,另一方面看着英国顽强抵抗,他们很难占领英国,英国也无实力反击,而他认为苏联并不是很难对付,{这个确实不清楚,好像是德国情报部门什么的有些问题}便攻打苏联)
事情就是这样的。
类似资料很多,你可以去查。
Ⅳ 二战时,希特勒为何不先把英国打下来,反而去打比英国还强的苏联
在德国闪击法国之后,英国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希特勒制定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想要跨海去进攻英国。在法国战败的背景下,只要德国能够完成海狮计划的登陆行动,攻占英国本土的难度并不是太大。然而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希特勒又停止了海狮计划,调转枪口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希特勒之所以放弃进攻英国,主要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德国和英国都是日耳曼人,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双方的矛盾点并不多。希特勒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认为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而英国同样也是日耳曼人,也属于“最优秀”的民族。而且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有严重的意识形态分歧,无论是出于民族主义,还是出于意识形态问题,德国都必须要打苏联。在对待英国的问题上,希特勒并不是一定要灭亡英国,只要英国承认德国的霸权,希特勒完全可以不打英国。
Ⅵ 二战当中德国为什么没有把英国攻下
因为德国海军没有足够的力量运送部队和装备渡海作战,而且当时欧洲就剩下英国这块土地未被占领,盟军在英国集结了大量空军部队,防御能力和密度远超欧洲大陆,德国毕竟凭一己之力难以同这么过国家抗衡,况且两线作战有分散兵力,鉴于这一窘境,德国的策略是先完成东线作战,后再调兵西线攻占英国,可东线战场纵深太大,德军低估俄国及周边国家实力,低估了俄国冬季的恶劣气候影响,终于被拖垮未能如愿(有点像越战啊),有没有足够实力增加海军力量,放弃攻占英国的打算。
Ⅶ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先打英国
1.希特勒初期认为德国和英国有许多共同利益,应该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而非敌人。所以一直没有占领英国的计划。
2.后期英国参战以后,由于德国没有可以同英国抗衡的海军,所以一直都是靠空军攻击英国,其目的也是迫使英国退出战争。当时德国对英国的情况是:海军拼不过,陆军无法登陆,空军损失惨重。当然海狮计划差点摧毁了英国人抵抗的决心。如果海狮计划能够坚持下去用不了多久英国人就会投降。
3.英国人的情报机构做了大量的假情报欺骗德国和苏联,使两国相信对方要攻击自己,只不过希特勒相信了,而斯大林没相信。因此希特勒决定先发制人攻击苏联,同时停止了马上就要取得胜利的海狮计划,使英国免于崩溃。
总的来说没有打下英国原因是:希特勒对战局判断的失误(放弃了海狮计划)。英国情报机构的胜利
Ⅷ 希特勒为何不先把英国打下来,而去打比英国还强的苏联
简单来说就是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了,所以只能去打苏联了。如果当时希特勒可以有足够的实力把英国攻打下来,他一定会去的。本来希特勒确实没有打算攻打苏联的,但是英国总是一直攻打不下来,并且自己也是节节败退了。
德国现在还不想对美国有什么样的歹念,所以德国也没有攻打美国的那些舰船。英国现在有了美国物资的帮助,也可以在长时间的跟德国耗战下去了。德国可以说现在也是没有什么办法了。但是想到苏联的国家物产资源也是挺不错的,所以就坚持攻打苏联了。
刚开始也确实在苏联上攻打的挺顺利的。不过后来英国也对苏联发起了一些援助。总之,希特勒当时没有直接攻打英国是因为打不下来。攻打苏联也是不在计划之内却不得不做的事。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Ⅸ 二战德军为什么不先打英国而去打苏联
因为德国海军无法和 英国海军比拟。只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德国确确实实 想过打到英国本土去。为此希特勒 于纳粹高官们制订了——海狮计划。一个庞大的登陆作战。你知道,要从欧洲打到英国,中间隔着 一道风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峡。而要通过这道海峡就需要 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且实力必须能盖过 英国 ,这个老牌海军霸主。
不错,德国人的确用 “闪电战”占领了法国——拥有世界第三海军的强大国家,并抢占了他的重要军事港口,但是,英国的“弩炮”作战计划 使得法国海军解除了武装,丧失了战斗力。
德国依靠法国海军来充实自己海军力量的 梦想 破灭了。那既然要登陆,就必须用两牺作战。但是两栖作战的前提是,拥有 绝对的 制海权和制空权。既然德国海军已经不可能利用法国海军的力量以英国皇家海军决战并置对方于死地,雷德尔海军司令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戈林。
但是不列颠空战以后,英国扳回了空中的劣势。而且 德国陆军 也没有 两栖作战的经验,就算有,那海军也没有足够的战舰和船只来运输 庞大的 军队。
就像邓尼茨后来说的:“开战时德国海军还没有做好在海上迎击敌人的准备。”由于 不能有效的 摧毁 英国皇家海军的有生力量,因此“海狮计划”被无限期的推迟。。。。。到后来轰炸英国成了 进攻 苏联的“烟雾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