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朝期间中国和英国政治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英国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贰’ 世界三大丑的发型是古时候的英国假发、中国清朝的辫子、日本武士的中间光头吗还有比这更丑的发型吗
除了中国清朝的辫子是强制的,日本武士的发型是一种尊贵的标志,而英国那时的假发是跟随国王而兴起的时尚。
‘叁’ 英国人对明朝遗民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人的不同之处的
没有什么区别。,弱者无外交,。都是欺压!不服就打,打到服为止!
比如荷兰。一开始站在明朝立场,后来更是帮助清朝一起对付台湾明郑势力!
‘肆’ 鸦片战争时清朝的大炮和英国的炮差别有多大
这得分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双方火炮差距已经非常大,英法已经使用了线膛炮。
双方的差距主要是:
第一,射程差距很大。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敌我都是用滑膛炮,射程差别有限,充其量是略有差距。
英军的火炮虽然可以在满清火炮射程之外开火,但很多时候为了提高精度还是进入双方射程内。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同。
资料中这么写:
在大炮的射击距离来看,清军前装滑膛大炮的射程并不远,并且无法进行灵活地调整。而英法联军所装备的阿姆斯特朗炮与拿破仑炮都可以很容易地调整射击距离。清军的火炮技术从18世纪以来并没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射程也都是差不多的。1681年制造的“神威将军”大炮,其最大射程为900步,按照清朝的尺寸,每步为5尺,大炮的射程也就是1500米远,也就是3里。
第四,射速差距很明显。
火炮的射速非常重要,精度、射程、威力差不多,谁能够射出的炮弹多,谁就会获胜。
相反,如果己方火炮性能较差,但射速较快,也能弥补一些缺陷。
然而,满清火炮射速很慢。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双方火炮差距还不是太大,林则徐就私下告诉友人,洋人的火炮射速快,就像满清军队放排枪一样。
而满清火炮射速慢,几分钟才能射1发,连射几发以后因为火药质量差,还需要清理炮膛才能继续炮击。
双方火炮差距很大,以至于很多炮战都是单方面屠杀。
双方很多战役互相炮击一二百发,结果是满清炮台被摧毁,上千官兵伤亡惨重,被迫逃窜。
而英法联军伤亡几人甚至0伤亡,轻松获胜。
‘伍’ 求闭关锁国前清朝的政治,国际,经济形势
一、清朝后期,闭关锁国、朝政腐败。就是在康乾圣世的时候,朝廷上下一片歌舞生平,可这时候西方世界却悄悄发生着影响世界变化的工业革命。巴士底狱被攻陷、路易十四被送上了短头台、蒸汽机被发明、美国发表了独立宣言等等,可这时候清朝却目光短浅,妄自尊大失去了变革的大好机会,使我们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古国落后了。让我们在近代饱受列强的凌辱,丧权辱国、各地赔款,陷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
可我们冷静的考虑一下,难道这些都要算到清朝或是满族人的头上么?我们知道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在明代,远在汉唐时期中国的工商业就已经很发达了,欧美使用纸币比我国要晚600百年,但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向西方一样发生资本主义革命呢?
我们可以比较下15世纪中、英两国的做法 。
15世纪末英国爆发了“圈地运动”结果是失地农民在英国,能够被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企业吸收为雇佣工人,促进了毛纺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封建社会也出现了农民和土地相分离的现象。中国明政府则是用一体化结构抑制兼并,用招抚的办法尽可能使流民重新回到土地上去。
我们对比了中英两个同时代的国家在对待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英国政府的作法是发展了资本因素,帮助资产阶级完成原始积累,虽然这种积累是非常野蛮的,但毕竟使英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发展壮大并结合起来,并最后产生了革命,使英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明朝政府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一次次的扼杀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使之不能长大,更不能相互结合,所以即使没有清军入关,明朝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关于这一点,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明朝并不是亡于清,而是亡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中。这极具象征性的表明,明王朝的覆灭完全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完全怪到清朝。
我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中心意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清朝我们的经济基础还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统治者主动进行改革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向清后期面临压力仍然阻碍历史潮流发展的 慈熹除外)
所以我说在近代中国没有及早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不是由于清朝皇帝或是满族的事情。在封建主义下的中国,要自发的产生资产阶级革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明清皇帝个人素质的比较,我在前几天写的文章 驳《我对清朝后期统治的一点建设性意见》中对明朝的皇帝的做法与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我认为清朝皇帝的总体素质要比明朝皇帝强(再次说明慈禧不是皇帝不在讨论之列)当然我这里没有满和汉两个民族要比较的意识,只是客观的比较了中国两个皇朝内部的皇帝而已。我造成想这样的原因有两个。
1、明朝皇帝是嫡长子为皇太子,没有完全的竞争,而清朝在雍正前实行的是八个亲王开会讨论的方法(皇太级、顺治)雍正后就是秘密立储,有能力而居之。
2、清朝注意皇子的教育,我看《清史稿》清朝的皇子每天4:30就起来读书一直要到晚上9点多,皇帝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检查皇子们的学习情况,所以我想这也是清朝皇帝个人素质好的原因之一。
我看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即使是在溥仪被赶出皇宫后,每天也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为的就是要复辟江山所以我认为他也是很敬业的!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很多的 责任不可能都由皇帝来负,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五千年小农经济的原因是主要的
‘陆’ 英国和中国清朝的联系
因为西方人好奇中国始终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1840年不敢发动战争,1840年还是勉强通过议会发动的,中国的科举制19世纪引到英国并改良,1799年访华,意思是,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数十年过后,马嘎尔尼的论断得到了应验。1825年再次访华谈判失败,
‘柒’ 鸦片战争时清朝的大炮和英国的炮差别有多大呢
火药源于中国,在唐宋末年,炼丹师不经意间发明了火药,从而开启了热武器时代时代,元朝时期,火药随着蒙古人的西侵而传入欧洲,进而发扬光大,如果说明朝时期中国的火炮还可以与西方分庭抗礼,那么清朝末年,中国的老式红衣大炮就远远比不上英军的重型滑膛炮和后膛炮了
鸦片战争时,清朝大炮确实质量不如英国舰炮,但实际差距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当时,英国舰炮设计上仍是前装滑膛炮,与清军大炮均属于同类产品,双方的差距体现的在制作工艺、铸造水准方面。而且,清朝中国在与英国人接触的上百年时间里,也见识过英国海军炮的威力和技术,甚至从不同渠道获得过英军制式舰炮,例如缴获的走私船。
英军曾经缴获清军炮台的火炮后,用自家军用火药进行试射,竟然发现威力和射程不差英军火炮太远。可见,黑火药的质量是当时清军一个很关键的落后之处。
当然,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工业技术进一步飞速发展,各种后膛火炮和新式火药层出不穷,双方差距就更大了。
火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枪、炮的威力清车使用的粗劣的火药,使其原本落后的枪、炮,在实战中效能更减。
‘捌’ 英国议会和清朝军机处行政方式 人员选拔 决策形式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们是相同的
开玩笑:
决策形式:军机处是皇帝决策里头的人就是小秘书,不用审议表决;而议会的权力很大不是一人独裁,要审议表决。
人员选拔:军机处还像是皇帝从一些部门抽调官员来任职,下议院议员则是选举产生。
相同点都是决策机构,而且都有一群人。
‘玖’ 封建皇帝被送上断头台的除了英国与法国皇帝还有哪一个国家的皇帝被送上断头台
还有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Mary I of Scotland,Mary Stuart或Stewart,Mary, Queen of Scots,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被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处决。
据说那天刽子手喝醉之后长喘三口大气才把玛丽的头砍下来,当第一斧头下去,据传她用喉咙喃喃作声说:“刽子手,做完你的事儿!”
‘拾’ 1840年的清朝的武器装备的配备情况和英国的比有什么不同
满意答案知足者常乐3级2011-01-31其实不然 当年英国人的滑膛枪缺点很多 由于多为海战 导致发射桶里的火药潮湿 火枪成了烧火棍 当时虽然散弹枪(五连发)出世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无法在英军部队普及双方的实力还是差不多的!多为政府腐败无能导致. 追问: 当时 英国的武器装备的配比是多少 清朝的武器的装备配比是多少 回答: 你是想问武器的配置还是什么 追问: 是的 谢谢 回答: 清军远程单兵武器多为弩机也有少量火枪 火炮还是老式切笨重的红衣大炮(由于做工很差容易发生炸膛)英军远程单兵武器为滑膛枪,火炮是比清军先进小巧切做工精细,准确度高,炮弹威力大! 追问: 我告诉你 清朝1840年的武器配备是很强大的按当时世界上来说那时代也是天下第一 火炮是前膛炮大孔径150的 清朝当时是以营为单位的 一个人一把鸟枪和一把佩刀 干当时来说很强大 对告诉你 英国1840的时候还没蒸汽机巡洋舰呢 一样和中国用的是一样的 前膛炮加鸟枪 大清不是武器败给大英蒂国而是官老爷没不占求和的政策没法再打了 我也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清朝是最重视实用火气的帝国 回答: 我没有说军舰有什么不同 但是当时清军依然重视冷兵器 当时火枪确实 没有弩机实在晨起沉落 的感言: 谢谢201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