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较英国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要祥细答案
1,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都是世袭,终身制。
2,不同点:
权力中心不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中心在君主。
君主权限不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君主统而不治,无实权;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君主凌驾于议会之上,掌握国家的实权
内阁产生的途径不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内阁由君主任命,对君主负责。
B.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不同
在近代国家之中,英国和德国都曾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然而两个国家的君主立宪制命运却十分不同。在英国,自从确立君主立宪制之后,这个制度源远流长以至今日,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却十分的短命,只是存在于近代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二者因何有如此迥异的命运,实际上与两种政治体制的差异有关。
与英国相比,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时间要晚得多。如果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开始的话,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1871年普法战争之后,二者相隔近200年之久。从逻辑上讲,采用君主立宪制的德意志帝国应该吸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经验使其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更多的与刚刚统一的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相关。我们如果过多地相信理论的推导那就会在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前经常吃亏上当。理论和现实相比,现实永远是色彩丰富的,这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当时德意志帝国刚刚完成统一,其主要领导人无论是趾高气扬、年轻气盛的威廉一世还是刚愎自用、老谋深算的俾斯麦,绝不会允许力量软弱的资产阶级分享更多的政治权力。而当时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无论与世界强国--英国相比还是与其自身内部的封建势力相比,资产阶级的力量都相对弱小,而普鲁士王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势力较为强大的容克贵族也使德国在选择君主立宪制的时候自然会更多地保留了传统制度的一些特点。因此,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的德国,政权还是基本上掌握在普鲁士贵族手中,即使采用君主立宪制,也不会像英国那样去限制君王的权力,而只能将君主立宪制作为一种粉饰来安慰弱小的资产阶级,同时表明自己政治的开明,其保留更多的封建因素是十分自然的。那么,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相比具体有哪些差异呢?
简单地说,德国与英国虽同为君主立宪制,但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属于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在英国,自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王权开始受到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而且法律还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根据这些法律,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才得以确立。在这样的政治结构中,议会处于权力的中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总而言之,在英国,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君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是国家的象征,这样的政治体制称之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在德国,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虽然是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与美国的联邦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都不同:从联邦制角度看,它并不像美国各邦一律平等难分伯仲而是各邦中普鲁士居于中心地位;从君主立宪制来看,它也不像英国,君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而恰恰相反,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基本没有什么实权。因为在德意志帝国,虽然议会有立法权,但是权力巨大的联邦议会(相当于英国的上议院)其议员是皇帝任命的,而议长是帝国的宰相,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这样联邦议会其本操纵在皇帝手中。帝国议会(下议院)虽然有立法权,但是其通过的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才能生效。而帝国议会并无行政监督权,这说明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帝国议会实际上权力很小,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这样在德国,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而由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拥有否决权。这样的政治制度显然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国家。
很显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于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德国是两种不同的君主立宪制度,这两种制度究竟哪个制度更为先进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如果仅仅从民主角度看,无疑英国的制度肯定要先进得多。但是民主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需求有差距时,理想的追求往往让位于现实性的需求。当德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完成统一之时,普鲁士担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统一后的德国得以迅速发展,进行工业革命,向外寻求海外市场,德国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期将老牌的世界大国英国、法国抛在了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强国。这样的成绩与统一后的德国及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不无关系。但也恰恰是这样的体制,专制的毒素和穷兵黩武的传统使德国不惜一切代价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也与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体制所保留的封建残余不无关系。不仅如此,当软弱的民主制度无法应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之时,德国人又将自己民族的命运交给了那个专制的混世魔王--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而他又将德国人带进了二战的深渊。这也与封建专制残余未能彻底清除有关。这样看来,如何评价这样的带有专制色彩的二元制君主制政体,实在是很难用一句简单的否定和肯定来说清除。回顾历史,对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总会有一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觉,实在难以完全否定和肯定。不过从历史发展上看,其政体中的专制和军国主义对历史的发展肯定是消极作用且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要不,德国人也不会抛弃它。毕竟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最具体体现,世界各国如此,德国也不例外。
C. 近代英国和德国政体特点有何不同
①君主的权力截然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而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不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而在德国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不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资产阶级专政、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事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色彩后起的国家。德意志帝国的统一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君主主义、容克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1871年4月16日通过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宣告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联邦制国家。帝国元首是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有任命宰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只对皇帝负责。立法权属帝国国会和联邦议会,后者由各邦政府任命的58名代表组成,普鲁士在议会中占有决定性,可以否决帝国国会通过的议案。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其预算权和立法权受联邦议会制约。帝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和宰相,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
E. 英国与德国政体区别
二者都是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和内阁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确立
德国是共和制,在二战结束后确立,
F. 英国和德国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两种政治体制产生啦怎样的影响
你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简单回答一下。
同:都是议会民主制,以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的模式运转。
异:第一,英国是君主制国家,有国王(女王),而德国是共和制国家,有虚位(不掌实权)的总统
第二,德国是联邦制国家,而英国的国家结构很复杂,不能说是联邦制国家,应该更倾向于单一制国家。
第三,德国由于比例代表制选举的原因,政党情势比英国复杂,没有出现英国那样的大党平分天下的情况。
其他的问题是在太麻烦了,写几十篇论文都够了。。
G.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政体及这四个国家之间政体的异同
英美法德虽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历史走向各不同,他们治理国家的政体也是不一样的,英国和德国实行的是议会制,美国和法国实行的是总统制,但是对于政体的基础政党制度,英国和美国是两党制,法国和德国则是多党联合执政。
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化进程: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兼民族解放战争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建立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建立的标志是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颁布。
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半总统共和制,建立的标志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德国:通过王朝统一战争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H. 德意志帝国和英国政体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 不同点: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英国政府的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首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英国的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及皇帝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